鲁迅笔下的人物
鲁迅作品全部人物形象归纳
鲁迅作品全部人物形象归纳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鲁迅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
性和特殊性格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正面的积极形象还是负面的消极形象,他们都是鲁迅笔下生动有力、形象传神的代表人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鲁迅笔下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积极人物
形象。
比如说,《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尽管他的思想有些扭曲,
他仍然是一个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
乙己虽然生活在贫苦的环境里,但他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在他的内心
深处仍然有着骨子里的高贵和尊严。
还有《阿Q正传》中的阿Q,他的生活虽然贫困而辛苦,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魄力、顽强和乐观精神让人
们依然喜爱他。
当然,鲁迅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的消极人物形象。
他们或者是各种
丑恶的人物,或者是邪恶的势力,或者是整个社会的阴暗面。
比如说,《阿Q正传》中的郑小二,他的整个人品就是丑陋、卑劣、无耻的化身。
在《药》里面,那些贪婪、虚伪和无情的人们,他们在鲁迅笔下
显现出来的形象和行为都是让人羞愧和厌恶的。
另外,在《野草》中,鲁迅描写了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或者是孤苦无依、疾苦交加,
或者是社交活动中的酒鬼、赌徒和妓女。
这些形象都在鲁迅的笔下得
到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总体来说,鲁迅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十分传神的,深刻地展
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毛病和问题。
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国现代社会的现状,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和警示,为我们建设更美好的社会提供参考和指导。
鲁迅笔下人物
鲁迅笔下人物1、《狂人日记》——狂人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
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
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
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
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
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
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2、《孔乙己》——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
他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下来,又不屑于同劳动者为伍,成为不上不下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穷而偷,由偷而被打断腿,最后悲惨地被黑暗社会所吞没。
孔乙己被封建意识腐蚀,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没有觉悟。
不思振作,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作者鲁迅虽寄以无限的同情和哀怜,但不得不把他作为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挞。
3、《风波》——七斤七斤是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他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
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的人。
4、《故乡》——闰土闰土是为苦难的生活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碾碎了的农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借助于三个对比,透过肖像、衣着、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里闰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多灾多难、凄苦悲凉的不幸厄运。
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天真、勇敢、机智、无忧无虑、聪明伶俐,且饱含着生命力。
而三十年后,闰土变得呆滞、麻木、沉默、迟钝、早衰、自卑。
5、《药》——华老栓华老栓是中国20世纪初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无知、落后的民众形象。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一、背景介绍《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的散文作品,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这部作品以鲁迅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其中,描绘了许多饱含深情、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朝花夕拾》中一些重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他们在作品中所代表的意义与价值。
二、主要人物及其形象1. 父亲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笔下最为亮眼和令人感动的角色之一就是他自己勤劳而忧国忧民、为家庭默默付出奉献一生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乐于助人而又坚定理想信念的普通中国农民。
他具有坚定正直、乐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家庭生活中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他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朴实和坚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和困境。
2. 校长《朝花夕拾》中,鲁迅以幽默而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当时中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封建陋习和教育制度的。
校长是这一形象中最典型也最令人深思的一个人物。
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虚伪而自私自利、以权谋私、对学生不负责任且严重违反教育职责的人物。
通过对校长这一形象描绘,鲁迅批判了当时教育界存在着以权谋私、不负责任等严重问题。
3. 阿Q《朝花夕拾》中最为著名和深入人心的人物之一就是阿Q。
阿Q是一个典型而又极端夸张地描绘了中国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压迫和自卑感所导致心理扭曲与逃避现实问题。
他具有自卑、自负、自欺欺人、无知无畏的特点。
阿Q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普遍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4. 五四青年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五四青年进行了深入描写。
五四青年是一群积极向上、追求民主和科学的年轻人。
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对社会现象保持敏锐观察力,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中新一代知识分子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群体之一。
三、人物形象所代表意义与价值1. 父亲形象所代表意义与价值父亲这一形象体现了中国农民阶级普遍具有坚韧不拔、勤劳朴实以及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等优秀品质。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的28篇散文。
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通过对各种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1. 阿Q:阿Q是鲁迅笔下的一位典型人物,他在"阿Q 正传"中首次出现。
阿Q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有着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总是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
他的形象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2. 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他在"孔乙己"这篇散文中出现。
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那些固守传统,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
他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3. 父亲: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描绘了自己的父亲。
这位父亲形象严肃,但内心充满慈爱,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深深地影响了鲁迅的人生观。
4. 母亲:鲁迅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在"母亲的教诲"中出现。
她的形象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忍辱负重和无私付出。
5. 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乳母,她在"长妈妈和她的狗"中出现。
长妈妈形象慈爱而坚韧,她对鲁迅的照顾和教
育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朝花夕拾"中一些主要人物的赏析,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象征意义,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
鲁迅笔下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人物形象
1.阿Q。
阿Q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
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
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阿Q被杀。
阿Q有一个奇特的精神胜利法,那就是“在假想中克敌制胜”,比如作品写了他赢了许多钱,被人串通起来抢走了,而且自己还遭到毒打。
阿Q是一个穷人,他需要这些钱,怎么办?说钱被儿子拿去了不行,骂自己是虫豸不行,把自己当作老子也不行。
阿Q毕竟是精神胜利法的常胜将军,“他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剌的有些疼;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
不久也就仿佛觉得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阿Q自己打了自己之后,脸上虽然还有些热辣辣的疼痛,但是因为打的是别人,于是便心满意足地睡了。
2.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
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
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
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
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
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
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朝花夕拾10个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10个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主要人物是善良真诚的长妈妈、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正直倔强的范爱农、严厉慈爱的父亲、自私自利的衍太太、公正博学的寿镜吾、草芥人命的矮而胖的庸医和陈莲河、温柔的母亲、善良的无常、和蔼的远房叔祖。
长妈妈:她是鲁迅的童年回忆中有着很大篇幅和影响力的人,鲁迅曾多次提到她,作为一个下层劳动者,她能干好很多人不愿干的活,善良真诚并关爱小孩,但除去这些美好的品质以外,她也是一个悲观消极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鲁迅笔下的一位医学教授,对待他人都是平等的态度,不会因身份年龄而差别对待,在学术方面也有很大的造诣,为人很和蔼可亲。
范爱农:是一位正直倔强有着自己想法的一位知识分子。
父亲: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非常深沉的,父亲对他是严厉的,同时也是慈爱的,而鲁迅也为在父亲临死前叫醒他的行为非常后悔愧疚。
衍太太:是一位非常自私自利,内心非常坏的人,她经常教唆鲁迅去干一些不好的事,是鲁迅非常讨厌的一个人。
寿镜吾:是鲁迅的老师,为人公正博学,要求严格却不古板,鲁迅十分尊重他。
矮而胖的庸医和陈莲河:两个诈骗他人的庸医,不把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只想赚取钱财。
母亲:非常的知书达理,也非常的关爱小孩。
无常:正直善良,为人耿直。
远房叔祖:喜欢欣赏花,对小孩子也特别和蔼。
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特点是什么?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特点:长妈妈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但是心地善良的人。
藤野先生是一位平等待人、教学严格的日本教授。
范爱农是一位思想先进、品行正直的人。
父亲是一位思想封建又严厉慈爱的人。
衍太太是一位自私、心理阴暗的老人。
寿镜吾是一位思想开明、教学严而不厉的老师。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文中描写了鲁迅在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事件,文中的主要人物也都被鲁迅描写的性格鲜明并且有好有坏。
长妈妈也就是阿长,她是鲁迅的保姆,是一位没有文化、举止粗俗的妇人。
但是阿长也有善良的一面,如鲁迅迫切的想要《山海经》,是阿长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不辞艰难给鲁迅买了回来并送给他,这使鲁迅对她产生了感激与敬意之心。
鲁迅作品全部人物归纳
鲁迅作品全部人物归纳
摘要:
1.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分类
2.鲁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介绍
3.鲁迅作品人物的特点及影响
正文:
一、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分类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丰富多样,人物形象繁多。
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将人物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农民:如《阿Q 正传》中的阿Q;
2.小市民: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3.知识分子:如《药》中的夏瑜;
4.革命者:如《祝福》中的祥林嫂;
5.其他:如《无常》中的无常等。
二、鲁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介绍
1.阿Q:是鲁迅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代表了我国农民阶层的困境和悲哀。
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人既同情又感慨。
2.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小市民代表,他的孤独与清高,以及对知识的追求,都让人深感敬佩。
3.夏瑜:是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的正直和坚韧,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和反思,都体现了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期望。
4.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革命者形象,她的反抗精神和对社会不公的抗争,都体现了鲁迅对革命者的敬意。
5.无常:是鲁迅作品中的其他类人物代表,他的形象神秘而富有哲学意味,让人深思。
三、鲁迅作品人物的特点及影响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无论哪一类,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们有的代表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有的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力量,有的则代表了社会的阻碍因素。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鲁迅深厚的人文关怀,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朝花夕拾中印象深刻的八个人物
朝花夕拾中印象深刻的八个人物《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描写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这些人物或许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名人,却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或是一件小事,给了鲁迅先生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全面评估的方式,深入探讨《朝花夕拾》中印象深刻的八个人物,并共享我个人对这些人物的观点和理解。
一、陈庚陈庚是鲁迅先生的老师,也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一个人物。
在这篇散文中,陈庚教授体贴细心地照顾着鲁迅先生,让他深受感动。
这种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这位教师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之情。
二、刘导刘导是《朝花夕拾》中的另一位人物,他让鲁迅先生对青年时代对于生活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刘导的风趣和睿智给了学生极大的启发和帮助,也让我对他的乐观人生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阿Q《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鲜活逼真,刻画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小人物形象。
阿Q的懦弱、自卑又顽固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老伯老伯是《朝花夕拾》中一个细腻的形象,他的品行与为人让人深感敬佩。
老伯的善良和忠诚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阿四阿四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形象,在《朝花夕拾》中,他与鲁迅先生在小城市中的一些往事让我感到十分有趣。
阿四的机智与幽默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对他的形象也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六、张渔翁张渔翁在《朝花夕拾》中是一位典型的中国老百姓形象,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对家庭的疼爱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可敬之处。
张渔翁的故事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张妈妈张妈妈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的命运凄惨,但她对生活的坚韧不拔和为子女的坚强支撑力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女性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八、平儿平儿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小女孩形象,她的天真活泼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了鲁迅先生许多启发。
鲁迅笔下的人物特点,事例
鲁迅笔下的人物特点,事例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代表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形象。
在鲁迅笔下,这些人物往往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价值观念,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黑暗。
其中,鲁迅笔下的人物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孔乙己。
孔乙己是《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喜欢喝酒的小贩,生活在一个底层社会。
孔乙己虽然背负着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但是他却有一颗善良的心灵,对待他人永远是真诚和友善的。
在小说中,孔乙己被描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抗争。
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鲁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引起了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
除了孔乙己,鲁迅笔下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阿Q。
阿Q是鲁迅的另一部作品《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形象。
阿Q虽然在外表上是个狂妄自大的人,但是他内心却充满了自卑和焦虑。
阿Q一直试图通过吹嘘和吹牛来掩饰自己的失败和软弱,但最终却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
在小说中,阿Q被描绘成一个无法逃脱自己命运束缚的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命运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孔乙己和阿Q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在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和个性特点。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社会群体的代表。
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些人物形象,鲁迅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总之,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他们既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又代表着一种社会群体的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作品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及介绍
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及介绍《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及介绍》
嘿,咱今天来聊聊鲁迅笔下那些超有意思的典型人物哈。
先说那孔乙己,他呀,整天穿着那件破旧的长衫,就觉着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
他在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还死要面子,那迂腐的样子,真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就好比我有次去一个小酒馆,看到一个人,明明兜里没啥钱,还非得要装作很阔绰的样子点很贵的酒,和孔乙己简直如出一辙。
还有那个阿 Q ,他的精神胜利法那可真是绝了。
每次遇到啥不顺心的事,他就自己在那自我安慰,幻想自己多了不起。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街上看到两个人吵架,其中一个吵不过了,就开始在那自言自语,说些什么“我才不跟你一般见识”之类的话,这不就是现实版的阿 Q 嘛。
闰土呢,小时候多机灵一孩子呀,和迅哥儿一起玩耍,那场面多欢乐。
后来长大了,被生活打磨得失去了光彩,变得木讷起来。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小时候我们一起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可开心了。
后来长大了,他去外面闯荡,再回来时,感觉整个人都变了,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活泼劲。
祥林嫂就更可怜了,命运悲惨,逢人就诉说自己的遭遇,刚开始大家还同情她,到后来都厌烦了。
这就像有时候我们身边会有那种总是抱怨不停的人,一开始大家还会耐心听,时间长了,真的会受不了。
这些人物在鲁迅的笔下活灵活现,他们不仅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些人物的形象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呢。
咱可不能忘了他们呀,哈哈。
就说到这啦,下次再聊别的有趣的事儿哟。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
以下是一些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
孔乙己:
出现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是一个生活在酒馆的贫苦的酒保,被描绘成一个孤独、悲观的形象。
阿Q: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地痞无赖,鲁迅通过阿Q来讽刺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沈从文: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沈从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通过他展现了封建社会对普通人的压迫和摧残。
吴文英:
出现在小说《风波》中,吴文英是一位中国封建社会中受尽折磨的女性,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黄凤栖:
在鲁迅的小说《野草》中,黄凤栖是一个勇敢坚韧的女性形象,她在抗击横祸的斗争中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狂人:
在鲁迅的《呐喊》中,“狂人”是一个充满疯狂和反叛精神的形象,代表了鲁迅对旧有社会秩序的反抗。
这仅仅是鲁迅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人物,鲁迅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2篇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有正面人物、负面人物,也有中立的人物。
他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下面将分两篇文章详细介绍部分鲁迅作品中的人物。
第一篇:鲁迅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一、老舍,《鲁迅与海明威》:这是鲁迅所获奖章的题词之一,可以看出他对于老舍的赞赏和欣赏。
老舍是鲁迅所在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鲁迅。
老舍对于社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揭示封建社会的陋习和民族虚伪方面,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勇敢、坚定的。
二、牛志刚,《狂热者的夜》:这是鲁迅的小说之一,牛志刚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具有革命热情并且勇于反抗黑暗势力的人,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表现出了一种努力追求正义的精神。
三、阿Q,《阿Q正传》: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阿Q 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鲁迅笔下最著名的形象之一。
阿Q虽然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平凡人,但是他在面对压迫和挑战时表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精神。
他不是一味地忍气吞声,而是勇敢地反抗,为自己的尊严而战。
四、孔乙己,《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尽管他是一个苦命的人,但他一直保持着乐观和宽容的态度。
他因为自己的才华而受人尊敬,尽管他的贫穷使得他无法摆脱社会的束缚,但他并没有丧失对人性的希望。
五、白崇禧,《故事新编》:白崇禧是鲁迅另一部代表作中的人物,他是一个傲慢自大、贪婪无耻的人。
这个形象充分展示了鲁迅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批判和讽刺。
虽然白崇禧代表了一种负面的形象,但他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他的形象,鲁迅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官僚腐败。
这些人物形象都以鲁迅独特的笔触呈现,他们各自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
他们不仅是鲁迅作品中的形象,更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他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鲁迅和他所在的时代。
在这些形象中,鲁迅通过对于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关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坚守自己的原则,追求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或是鲜活的个体,或是社会角色的缩影,或是道德伦理的代表。
以下是一些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1. 贾秀才(《狂人日记》):作为主人公的贾秀才是一个充满疯狂想法的人物。
他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通过对自己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荒谬和病态。
贾秀才被视为鲁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尖锐讽刺,也代表着一种对传统道德伦理的质疑。
2. 孔乙己(《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卖力的酒保,但他因为贫穷和低贱的身份而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欺凌。
孔乙己是一个感性而善良的人,通过对他的描写,鲁迅展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不公。
3. 范进中举(《阿Q正传》):范进中举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物,他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在现实的冲击下,范进中举逐渐变得自卑和绝望,最终成为了阿Q的一个化身。
范进中举的形象反映了鲁迅对旧中国的绝望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4. 阿Q(《阿Q正传》):阿Q是鲁迅最为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
他是一个懒散无能、自恋自负的落后社会的典型代表。
阿Q经常逃避现实,通过对自己幻想的美化来保护自尊心。
他是鲁迅对中国人民在社会环境限制下的自欺欺人的讽刺。
这些人物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他们的命运和境遇,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这些人物形象的存在,使得鲁迅的作品不仅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质,更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力。
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使得鲁迅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了重要的地位。
朝花夕拾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描绘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其中一些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祥子:在《祥子》一文中,鲁迅塑造了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形象。
祥子是一个底层社会的贫困男子,他不屈不挠地奋斗着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在社会的边缘摸爬滚打,努力工作,但却一直被压迫和剥削。
这个形象呈现了鲁迅对贫困阶层生活的揭示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阿Q:《阿Q正传》中的阿Q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
阿Q是一个懒散、自嘲的小人物,总是心浮气躁,虚伪面目不断浮现。
他没有真正的勇气和自尊,只能通过幻想和自欺来维持自己的自尊心。
鲁迅通过阿Q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阶级制度、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虚伪和缺陷。
无名氏: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刻画了一个无名氏的文人形象。
这个人物是一个飘泊的、孤独的艺术家,他在社会中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他以自由的个性、独特的思想和对艺术的热爱为人熟知。
然而,这个人物最终因为社会的嘲笑和冷漠而被逼上绝路。
无名氏形象体现了鲁迅对艺术家处境和社会虚伪的深刻洞察。
这些人物形象都展示了鲁迅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他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社会不公、道德沦丧以及个体在现实中的困境,并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变。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朝花夕拾》专题研究
二、藤野先生鲁迅笔下的那些人《朝花夕拾》专题研究PPT精选文档
1、人物介绍:-滕野严九郎Fujino Genkuro,1874年7月1T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逝世于1 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 代医生。他在-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 (现名古屋大学),1896年10月毕业,-并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 ,-同年7月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科 门校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现日本东北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 科专门校并入,成立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 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 月11日(日本宣布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专题总结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专题总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笔下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和人性的种种表达。
在鲁迅笔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中的一些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文中,我将就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进行专题总结。
第一个人物是孔乙己。
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可怜的角色。
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酒保,经常被人嘲笑和欺负。
尽管他生活在一个歧视和不公正的社会里,但他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一份乐观和善良。
通过描写孔乙己的形象,鲁迅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
孔乙己的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同情和思考,令人深思。
第二个人物是阿Q。
鲁迅以阿Q为主角的小说《阿Q正传》,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封建传统和劣根性。
阿Q是一个自命不凡的自大狂,他通过幻想和自我安慰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和挫折。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阿Q的虚伪和软弱逐渐被揭露出来。
他是一个典型的庸俗小人,深受社会环境和封建观念的腐蚀。
通过刻画阿Q的形象,鲁迅暗示了在封建社会中,普通人的迷茫和无力改变现实的困境。
第三个人物是白娘子。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白娘子是一个典型的女神和化身。
她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永恒的美丽,但她也有自己的矛盾和弱点。
在故事中,白娘子被迫与人类交往,逐渐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无常。
通过描写白娘子的形象,鲁迅探讨了人与神性、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力量。
以上是我根据任务名称对鲁迅笔下的人物进行的专题总结。
鲁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挣扎,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追求真理的力量。
这些形象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和价值。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人物描写
鲁迅笔下的人物群像:悲欢离合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涉及了许多人物描写。
以下是一些例子:
1.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踩踏死鲁迅
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2.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的
学业,其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3.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他在黑暗社会中无法立足。
他
无法像狂人一样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4.父亲:在鲁迅的心中,父亲曾让他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
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这些人物描写丰富多样,展现了鲁迅先生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二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二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七年级上册语文鲁迅笔下的人物有很多,比如闰土、杨二嫂、孔乙己等。
这些人物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1. 闰土:鲁迅在《故乡》中塑造了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农村少年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
2. 杨二嫂:杨二嫂是鲁迅在《故乡》中塑造的另一个形象,她是一个被生活磨砺得泼辣、尖利、冷酷的中年妇女。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3. 孔乙己: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穷酸潦倒、迂腐可笑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轻视和歧视。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除了闰土、杨二嫂和孔乙己,鲁迅笔下的人物还有很多,例如阿Q等。
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鲁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的独到见解。
阿Q是鲁迅在短篇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弱者和底层群众。
阿Q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了。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底层群众的无奈与苦涩。
此外,鲁迅笔下的人物还有华老栓、祥林嫂等。
华老栓是一个为了治疗儿子的病而倾家荡产的人,他代表着当时社会底层群众的艰辛和无奈。
祥林嫂则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性形象,她为了守住自己的贞洁而不断努力,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
总之,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彩,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鲁迅先生的笔下的人物
鲁迅先生的笔下的人物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作品深入人心,影响至今。
他的笔下人物丰富多彩,有的是英雄,有的是悲剧人物,有的是社会底层的弱者,有的是权贵显贵的统治者。
这些人物不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更是鲁迅先生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表达。
一、英雄人物鲁迅笔下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阿Q正传》中的阿Q。
阿Q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他虽然身份卑微,但却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
他在遭受各种打击和羞辱之后,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尊严和信仰。
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中国人民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另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是《药》中的李逵。
李逵是一个正义的英雄,他不屈不挠地追求正义,为了保护弱小的人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的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精神和侠义精神,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二、悲剧人物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也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狂人是一个受到社会压迫和歧视的人,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终成为了一个疯子。
他的形象代表了中国现代社会中无数被压迫和边缘化的人们,也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另一个著名的悲剧人物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酒馆里的酒客,他虽然平凡,但却有着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然而,社会的不公和歧视最终使他走向了悲剧。
他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弱者的境遇和命运,也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问题。
三、底层弱者鲁迅笔下的底层弱者形象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呐喊》中的《故乡》。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城市生活了多年的人回到故乡,却发现故乡已经变得陌生和恐怖。
他的故乡被残酷的现实所摧毁,他的亲人和朋友也都成为了社会底层的弱者。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也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了社会的问题和人性的本质。
四、权贵显贵鲁迅笔下的权贵显贵形象也很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阿Q 正传》中的赵太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2007-08-27 04:55
●狂人: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个敢于向世俗社会挑战的民主主义者形象。
性格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是由于它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
作者是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塑造人物的。
狂人的语言、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逻辑也不清晰,但是含意丰富而深刻。
作者着意表现狂人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表现出清醒地认识、深刻的思想和惊人的洞察力,所以狂人的“不狂”是在于他说出了人们不敢说或者还没有说出了的话,从写满了“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字缝里发现的吃人本质,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面纱和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度奴役压迫人民的罪恶,他的话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狂人的批判精神是人类社会前行进程的动力。
●阿Q:鲁迅通过阿Q来挖掘中国国民的灵魂,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面前不敢正视,不愿承认,更不去总结教训,而是以假想的胜利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再以自己在虚假胜利中的陶醉去欺骗别人。
这种性格曾经严重的存在于被列强所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也存在于今天的这个社会中,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也许这种性格还会长期的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底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它既不愿与做工的“短衣帮”为伍,又无力跨进那“穿长衫”的阔人之间,只好站着喝酒。
孔乙己的可悲在于他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常以“君子固穷”的谎言来麻醉自己、自我解嘲。
作者在对孔乙己的迂腐懒惰做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同时,对他的不幸遭遇也寄予了同情。
孔乙己悲剧包含着鲁迅对中国历史、社会的清醒认识。
●夏瑜:这是一个让人悲叹的革命者的形象,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小说没有写他是如何进行革命斗争的,而是以浓重的笔墨写了他牺牲前后的孤独、悲凉和寂寞。
他的理想、他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行为,他的为理想而献出的年轻的生命以及死后被用来治病的鲜血,这一切都不被他所爱的人理解,反而误解,反而憎恨。
但是他仍然爱他们,并因为这爱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样他不仅仅是一个革命理想的殉道者,而是一个人类理想的殉道者。
●祥林嫂:祥林嫂深受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的毒害,陷进封建礼教给妇女规定的牢笼里,尽管她勤劳、质朴、善良、热爱生活,仍为社会所不容,最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被逼无奈惨死在新年庆典的雪夜之中。
作者的深刻之处是细致地描绘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环境:这个环境的构成有鲁四老爷、“我”、祥林嫂自己、柳妈还有鲁镇的人们,或许还有所有的国人。
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以启蒙者自居的知识分子,更应该反省自己在造成祥林嫂悲剧中的历史、社会责任。
●涓生: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存和生活的冲突,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一个有着理想并为着这个理想已经付出了行动的理想者如何在现实的生存中败下阵来。
这种失败毁灭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对理想的追求。
理想的脆弱是涓生所要面对的,也是我们所有人要面对的。
理想不能停留在“伤逝”中。
●舜:从上古的贤君、圣人到“五四”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中国的脊梁”,使我们看到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未来得信心。
所以鲁迅不是一个悲观厌世者,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而是一个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先行者”。
从舜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形象,他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魏连殳:是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他的悲剧是理想者的悲剧。
他反抗现实,追求理想,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现实战胜了理想,魏连殳咀嚼着伤痛离开人世,他的狼嚎般的哭声回响在他曾经为之奋斗的现实中。
他的悲剧在于他思考着痛苦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是一种无援的思想,但他是精神界真正的战士。
●女娲:本是人类的始祖,可在鲁迅的笔下这位人类的始祖在苦闷和宣泄中创造出一群群小东西,这些小东西却又使她不喜欢,甚至讨厌。
“五四”启蒙者在精神上无疑有着这样的“始祖”情结,他们在创造世界、创造未来,可是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创造结果是那样的出乎意料,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符合自己理想的结果。
于是充满了荒唐感,却又无可奈何,陷入了失望与焦虑之中。
●后羿:后羿在神话中是一个为人类立下大功的英雄,他的悲剧是一个英雄的悲剧。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后羿的悲剧套用郁达夫的话说“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强的半绝望的国家”。
wen墨子为宋国立下大功,回国后却遭遇了搜检、募捐、避雨被赶,最后得了感冒。
理想者的悲剧不在于理想不得实现,而是理想者在世俗的世界作为“异类”被那些需要理想而实现不了理想的人所冷落所误解所欺凌,甚至可能会被毁灭。
谈鲁迅笔下的悲剧形象
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反映他们的悲惨生活,讲述他们的不幸遭遇,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些悲剧人物多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百姓,从“狂人”到“孔已己”,再到“华老栓”、“闰土”、“阿Q”,以及“祥林嫂”,他们的性格复杂多变,命运各不相同,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熟读这些名篇,我们不难从以下三个层次发现其性格的多面性:首先,这些人物都身处社会的低层,毫无社会地位,饱尝生活的艰辛。
正因为如此,“丁举人”便可以肆无忌惮的打伤“孔已己”,“闰土”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层层盘剥、重重倾轧,被折磨的象个木偶人,而祥林嫂在四老爷的眼里永远是“谬种”,但就在这些人身上,却又实实在在体现了中国农民所固有的善良、质朴、顽强、勤劳等品质。
尽管穷困潦倒,仅能买几颗“茴香豆”作为下酒物,孔已己却要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比起那个拥有家业资产,开着大酒店,却还要伙计在壶子里面掺水的欺诈短衣帮的奸商,不知要善良多少倍;闰土家贫无助,却要在童年挚友回乡之时送一包东西,真真的质朴好客;而祥林嫂“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实在的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她的一生,两次丧夫、一次失子,顶着这样沉重的精神压力,还在四老爷家顽强的、不知疲倦地干活;再看“六一公公”竟因我的一句随口话送豆给我吃,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君子气概。
这些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正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本色——勤劳、质朴、善良、淳厚。
其次,这些悲剧人物又是孕育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品”,他们深受封建礼教、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思想愚昧落后,性格迂腐可笑,心理畸形变态,言语半文不白。
孔已己永远只穿那套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即使穷得只有四文大钱,也要双手排出,以在短衣帮面前炫耀阔气,其迂腐可见一斑,对小孩子随口吟出的“多乎哉、不多也”,更是可笑之极;华老栓花去半生积蓄换取人血馒头,结果人财两空,真是愚昧透顶;阿Q临死之前却还懊悔自己画押时没有把圈画圆,实在是傻的可爱,而他的“精神胜利法”则早已被移植到世界各国的文学土壤中,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阿Q,我永远也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从另一面看来,这些悲剧人物,则往往生活在一个冷酷、世故、毫无同情心的环境中,酒客、茶客等对于“苦人的凉薄”更让我们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冷暖与炎凉,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所勾勒的这些典型环境,也正是本世纪初中国农村的一部社会风俗画。
第三,在这些悲剧人物的心灵深处,却偶尔绽出零星的反抗火花。
阿Q喊出了“造反”,也经历了“革命”,这说明像阿Q这样的农民有反抗精神,但在革命尚未深入农村之前,只能以这种自私落后的思想理解革命,受“精神胜利法”的支配,因此他不能从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总是以幻想的胜利来安慰自己,来掩盖屈辱和失败,结果便不可避免地落下悲惨的结局。
再看阿Q对革命的希冀,也是从最切身最实际又反映其狭隘心理的要求出发,一是报复杀人,二是抢夺财物,三是挑选女人,这一切都是在他“喝了两碗空肚酒”醉熏熏、飘飘然中“迸跳”出来的革命狂想,只能算是一种幼稚的反抗。
而祥林嫂,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改嫁时,她苦苦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和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在鲁镇准备祝福大典之际,向我提出三个问题,郁郁死去,她所提的三个问题预示着祥林嫂将以自己的生命和决心忍受地狱的酷刑,来换取和已死的丈夫与爱子见最后一面的机会,祥林嫂无视统治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说教,无视神权世界的最后审判,这正是祥林嫂对她所处的时代的“出格”反抗,但于祥林嫂自身却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带着浓厚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色彩,这种反抗只是一种自发的反抗。
比起祥林嫂,闰土的认识要清醒的多,他对不太平的世道总是摇头,对没有定规的苛税极度愤恨,但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只得要了香炉,寄望于神佛,这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潜意识的朦胧的反抗,而子君虽冲破了家庭的樊笼却又忘记了生活的要义,涓生虽英勇反抗旧礼教,最后却离开了社会改造,而追求个人的幸福,这无疑是狭隘的没有理性的反抗。
纵观这种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而他们生活的那个风雨如磐的旧时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殖民统治残酷无情,他们的命运只能在悲剧之中产生,于悲剧之中结束。
总之,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读来欲哭无泪,欲笑无声,我们只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多面性,才能探赜索隐,鞭辟入里,从而理解鲁迅小说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意义,更深刻的认识黑暗中国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