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教学设计和反思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亲近自然美丽乡村 》教学设计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亲近自然美丽乡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亲近自然美丽乡村》是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的实践活动,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美丽乡村的介绍、自然环境的探究、乡村生活的体验、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乡村生活的体验相对较少,对乡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进对乡村生活的了解,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培养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学会观察和描述乡村景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学会观察和描述乡村景物;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乡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地考察法:学生走进乡村,亲身感受乡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3.调查访问法: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乡村的生活现状,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情感教育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乡村生活的关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收集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衣物和鞋子;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调查表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乡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近自然,感知世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实践方案
亲近自然,感知世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实践方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感知、理解和探究自然,提高自然素养。
2.技能目标: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有关自然的认知和感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懂得珍惜生命,发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本主题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感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
1.认识自然认识自然,包括通过观察、谈论、阅读等方式,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气和季节等。
2.感知自然感知自然,包括听、看、触摸、尝试等方式,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和神奇,从而提高自己的自然素养。
3.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认识和感知自然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自然,珍惜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方法针对以上的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教师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潜力。
2.课堂展示教师利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展示,生动、直观地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然素养。
3.探究式学习教师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然,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案本教学方案将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以下具体的教学安排。
1.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关于自然界的影片、图片等介绍,唤起学生对自然的认知。
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引入、数据图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
2.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和实践:1)进行植物/动物识别训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各种树木、花卉或动物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家里找一找有无相似之处或特征,辨别出这个植物、动物的名称和特征,并逐步提高他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度。
2)进行小实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形象展示自然现象的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生动、直观地体验自然界的美好和神奇。
《美丽的大自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4月25日(周五),区教研室来我校进行工作视导,教研员朱晓燕老师听了我一节课(一年级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第一课我们去游玩的第一个主题活动:美丽的大自然)。
朱老师在课后反馈意见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另一方面对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朱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切中时弊,一针见血。
聆听了朱老师的点评,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益颇丰。
下面是二次备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们去游玩活动主题:美丽的大自然活动目标:1、通过游玩活动,使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亲近大自然。
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与动物的习惯。
3、珍爱生命,做到安全、健康的生活。
教材分析:“我们去游玩”,共包括“美丽的大自然”和“大家的乐园”两个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一家人去游玩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等。
“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活动,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一家人在假期准备去游玩的情境图。
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做好计划,做好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好习惯。
其次,教材又呈现了去公园的路上,过人行横道的情境图,旨在让学生明白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在公园门口买票的情境图,旨在让学生养成守秩序的好习惯。
再次,教材又呈现公园一幅情境图,旨在让学生知道遵守游园的规定:注意防火,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
总之,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
学生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游玩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学生对此内容十分喜爱,非常感兴趣。
一方面学生对游玩的规则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另一方面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点、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又需要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生活中发展。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注意能力差,所以就要求课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近自然世界大班美术教案2
亲近自然世界大班美术教案2大班美术教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人们渐渐远离了大自然的怀抱。
在这个城市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时钟滴答声形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而大自然却逐渐被我们遗忘。
事实上,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人类和动植物。
而亲近自然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培养他们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美术是一门可以激发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
而通过美术教学,我们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加接近自然,尊重自然。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呢?以下是我为大班儿童设计的美术教案:一、介绍大自然我们可以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他们了解自然景色和自然生物的形态和特征。
在这里可以用到许多的教具,比如不同颜色、形状的叶子、花朵、贝壳、石头等等。
利用这些教具,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亲自去观察、摸索、探索。
二、自然环境表现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比如花海、山林、湖泊、河流等等,利用水彩、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与奥妙。
三、自然生物的表现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真实的小动物,比如青蛙、兔子、蜻蜓等等。
孩子们可以观察小动物的姿态、表情以及各种细节,然后利用工具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可以更加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行为习惯,探究小动物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四、游戏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安排一个类似于“采花游戏”的活动。
老师会先安排一些花,在每朵花中会夹杂一个问题,孩子们要解答问题来打败其他同学,并获得最多的花朵。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会经历自然的变迁,还能感觉到自然世界中微妙的关联和变化,并且学会爱护大自然。
通过这样的美术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从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大自然,培养他们爱护自然的意识,并锻炼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引言:亲近大自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亲近大自然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结合实践和理论的全面教育方案,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野外考察:安排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观察自然景观、动植物、天气等,记录所见所闻。
2. 生态质询: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种植花草、拍摄自然照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亲身体验,创作绘画、写作、摄影等作品,展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探索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和探索解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野外活动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创造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用非传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亲近大自然的兴趣。
2. 学习理论知识:讲解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野外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调查研究。
4. 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植物认识、摄影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创作表达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亲身体验,创作绘画、写作、摄影等作品,展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教案】亲近自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的意义和价值;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有关自然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自然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探讨)介绍: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存发展的环境。
它给予我们无尽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
那么,自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1.自然的意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提供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 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宁静的港湾。
2.自然的价值(引导学生探讨)- 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
二、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1.户外活动(组织实地考察)- 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观察和探索;- 让学生用五官感受大自然,触摸树木的纹理、听蟋蟀的叫声、闻花朵的芳香;- 让学生观察动植物,记录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2.科普讲座(邀请专家授课)- 邀请自然保护专家或野生动植物研究者给学生进行讲座,介绍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自然景观和生物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保护自然,我们的责任1.知识普及(了解环境问题)- 介绍一些当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灭绝等;-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2.行动起来(提倡环保行为)- 讨论并列举一些个人和集体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参加植树活动等;-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幼儿园大班亲近大自然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亲近大自然教案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孩子与自然界渐行渐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大班亲近大自然教案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能够让他们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大班亲近大自然教案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使幼儿了解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学内容(1)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2)植物、动物和季节的变化(3)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是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去观察并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和变化,如何引导幼儿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活动设计1. 野外郊游组织幼儿到郊外野外郊游,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树木、花草、鸟类等自然景物,启发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 种植体验在幼儿园内开展种植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种植花草或蔬菜,并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种植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野外观察组织幼儿到野外进行植物和动物观察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了解植物、动物和季节的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自然保护教育开展自然保护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影视资料等方式,让幼儿体会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描述和共享,收集作品和记录,了解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感悟,考察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板书:嘴——红色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设计搭船的鸟翠鸟美丽嘴——红色羽毛——翠绿本领高翅膀——蓝色一下子没一会儿教学反思《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
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
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教案】课程名称:亲近自然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 促进学生与自然环境互动,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1.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a) 自然对人类的意义;b)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2. 自然的多样性a) 不同地理环境的区别;b) 不同生物种类的特点。
3. 探索自然a) 亲近自然的途径;b) 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c) 尊重自然的礼仪。
4. 环境保护a)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b) 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c) 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
课程步骤:1. 热身活动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一个简短的热身活动,例如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展示自然界中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引入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自然的认知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 探索自然a) 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户外实地观察活动,例如参观公园、植物园或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
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所见的自然现象,例如不同植物的样貌、鸟类的叫声等。
b) 学生回到教室后,通过展示和讨论归纳他们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讨论自然界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4. 环境保护a) 通过图片、视频或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目前环境面临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分组讨论学生能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创意,并与同学分享。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亲近自然的决心。
教学资源:1. 自然界的图片和视频素材;2. 指南针、放大镜等观察工具;3. 课堂展示器和投影仪。
评估方法: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展示;2. 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并亲近自然,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设计: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原文:知道热爱丰富多样的生命和自然界本身;掌握自然界演化规律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境界;培养保护环境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的能力;3.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2.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同学们欣赏完美丽的草原风光,听完美妙的音乐,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2.请同学们观察第七页两组图,完成相关内容:①看看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②总结出这两组图所反映的道理。
3.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
请同学们从衣、食、住、等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4.通过欣赏上面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对于我们人类的利用自然界的行为又有何反思?5.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动物及风景画,让学生懂得亲近动物与自然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解决教学用题1具体流程:学生欣赏完《美丽的草原》视频教师出示教学用题1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并进行总结我们应当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引入本课课题: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二)学生自学、讲述、分组讨论完成“教学用题2、3”具体流程:出示第一个问题的知识框架,生回忆第一节学过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内容,师对学生的回忆做评价并深化教师出示教学用提2,进行自学自导,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教师出示教学用提3,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自己的亲生体验来强调本课重点: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三)欣赏、交流、点拨“教学用题4”具体流程:学生欣赏教材漫画,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看法,并出示图片,让同学欣赏图片,并根据现实的生活环境,反思自己的行为(即教学用题4),引入本节课的难点: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一、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是南大版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中的第十五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大自然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 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3. 环保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要尊重大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3)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
(2)学会用语言、绘画等表达方式,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心态。
(2)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素材等。
2. 学具:绘画用品、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知识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2. 板书内容:(1)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大自然的美好(3)环保意识的培养(4)人与自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好景色。
生命教育 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
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碰,会立即合拢起来
捕蝇草会关闭叶片捕食昆虫。
昙花晚上才开花,而且盛开的时间只有5~10分钟,非常短促。
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再长出来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亲近大自然
①呼吸新鲜空气,愉悦人的心情,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②让人更富有想象力,让观察力更敏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和关系,学会亲近自然,把爱护环境、尊重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重点
懂得发现大自然中得各种生命现象,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难点
学会亲近自然,把爱护环境、尊重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关于大自然(观看图片)
师:阳光、空气、水分、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
作业布置
在家里种植一样盆栽,为大自然再添一点生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了解了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懂得了要爱护环境、尊重一切生命的做法。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走进大自然
清新自然育生机,亲近自然是必然。
爱护环境常记心,一草一木皆珍惜。
生命教育三年级第10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课题
《走进大自然》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激发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2、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
3、爱护环境,尊重、爱惜一切生命。
二、过程与方法
幼儿园亲近大自然:户外探索活动教案
幼儿园亲近大自然:户外探索活动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户外探索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户外探索活动,孩子们有机会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自然保护意识和创造力,同时身心健康也可得到很好的锻炼。
那么,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套高质量的户外探索活动教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让幼儿园教育者和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户外探索活动的重要性1. 让孩子与自然亲近户外探索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使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
2. 促进身心健康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在阳光下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
3. 发展社交能力在户外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有机会与同伴合作,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设计户外探索活动教案1. 主题确定选择适合幼儿园的户外探索活动主题,例如“春天里的万物复苏”、“夏日海边探险”、“秋天的果实收获”、“冬日雪地冒险”等。
2. 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道具,例如显微镜、放大镜等,以及照相机、笔记本等记录工具,确保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3. 活动实施根据主题确定户外活动地点,例如公园、郊外等,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摸索、记录等活动,并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鼓励孩子们共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对未来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户外探索活动,我个人认为其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勇敢、好奇和独立的品质,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和创造力。
教育者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有趣的户外探索活动教案,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期让孩子们在户外探索活动中得到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成长。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幼儿园亲近大自然的重要性,从而深刻地理解了户外探险活动的意义。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课外的体验和课堂的写作实践,了解写景的基本角度,掌握常见的写景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自己的观察体验、写作实践和互批互改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安排的活动和练习,掌握写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自己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和书写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从而感恩自然,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明确对象,观察仔细,善于发现,抓住特征写景2、写景技巧在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践观察法、探究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百花、秋月、凉风、飞雪,这一切美好的景物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当我们在赏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的时候,当我们在赞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否会泛起层层的涟漪:我们能给自然母亲做点什么呢?我们可否持一颗回报的心、感恩的心让大自然母亲这一切在我们的笔下变得永恒,变得更美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板块的第一个专题《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一、秋景初体验——亲近自然,亲近秋天。
自然以春夏秋冬的方式把精彩给我们呈现。
春夏秋已经远去,冬天也已经只剩下短短的尾巴,即将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作为追风少年的我们,如果让已经远离我们的秋在我们笔下变得永恒,变得更美,也算是我们这四十五分钟对大自然的回报。
要写秋,可是秋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特征?这的确是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有个的想法,就是我们在思绪上亲近自然,亲近一下秋天。
请同学们用如下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秋天。
例如:秋天是火红的枫叶,秋天是情人的眼泪……思考时间两分钟,然后展示。
好的,同学们,关于秋,我们刚刚进行了初步的体验与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报自然,让秋在我们笔下永恒吧。
请同学们围绕下面四个对象中(秋叶、稻子、秋风、大雁)的一个,写几句最能体现秋的特征的句子,时间二分钟。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十六课:亲近大自然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十六课:亲近大自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体验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自然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特征、大自然的美丽、大自然的秘密。
2. 体验自然: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亲近动植物。
3. 保护自然: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体验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自然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大自然的特征、美丽和秘密,让学生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
3. 走进大自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4. 亲近动植物: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5. 保护自然:学习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动。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特征美丽神奇2. 大自然的秘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系统的平衡3. 保护自然环保知识环保行动七、作业设计1. 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3. 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计划,践行环保行动。
八、课后反思在上述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旨在通过实际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然而,在实施这一环节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安全、组织、引导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班科学教案喜欢亲近自然
小班科学教案喜欢亲近自然【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小班,旨在通过亲近自然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常见生物和自然现象。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常见生物和自然现象的了解。
3.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向幼儿展示一些大自然中的美照片,让幼儿描述照片中的景象,引导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2.自然探险:带领幼儿到校园的花坛、草地等地方,观察、探索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如花草、昆虫等。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
2.常见生物和自然现象的了解:通过观察、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生物和自然现象,如花卉、鸟类、蝴蝶、雨水、太阳等。
三、亲近自然活动(30分钟)1.自然材料手工:老师准备一些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等,让幼儿用这些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如做花瓣拼贴画、树叶画等。
2.自然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做一个小森林、花园或湖泊的模型,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合作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
3.自然探险:带领幼儿到校园的花坛、草地等地方,进行昆虫观察、植物探索等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10分钟)1.回顾学习内容:让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初中美术_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姓名:单位:课时课题: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2节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从不同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的表现方式,初步了解构图法则。
2.能力目标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初步学会取景构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技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自然风景中的表现方式,初步了解构图法则。
教学难点: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初步学会取景构图三、教学准备风景画、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多媒体播放自制《醉美山亭》视频,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一幅美景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美感。
除了用相机记录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记录?如何记录?引出本课课题——《用心灵接触自然》。
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你见过自然风景画吗?你认为什么是自然风景画?自然风景画的题材有哪些?(设计意图:学生理解自然风景画的取材广泛,为下一课时的创作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三)合作探究在一幅自然风景画中除了自然景物固有的颜色,画家还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运用不同的表现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去抒发感情。
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大师的优秀作品,在欣赏的同时教师指点学生从绘画工具的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去欣赏去观察作品。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探究一:风景画的表现手段有哪些?探究二: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你能总结出风景画中对风景的表现主要有哪些方式吗?(1)注重用_______描绘自然(2)注重用_______描绘自然构图什么是构图?学生思考回答完后老师完善答案。
构图是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注意事项:构图时要注意确定一个主题描绘对象,注意主次虚实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为八年级美术造型表现第一课。
从本节课开始学生要重点理解并初步掌握构图技巧,以便为第二课时的风景画创作及第三四课的绘画创作打好绘画的理论基础。
二年级美术上册《自然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总结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欣赏和保护自然。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现象作为讨论主题,如天空、大海、日出等。
2.各小组针对所选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美术技巧表现这一自然现象,并制定创作计划。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运用美术技巧表现自然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巧妙地融入美术创作中,展现出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2.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难点: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敢于尝试,突破固有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自然现象的基本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联想、创意等方法,进行自然现象主题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现象的兴趣。
2.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自然现象进行讨论、研究,共同探讨表现自然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景物;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3.学习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学习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
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我们阅读过许多写景的名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历在目,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就是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
二、请阅读课本51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三、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52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四、什么是景物特征呢?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
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
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
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
五、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抓住景物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看下列例子: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例2:“月亮升起来。
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这女人编着席。
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
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例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
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第二课时在上节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如何写景的问题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景物的特征要通过描写来体现,如何描写才能体现景物特征?请同学们先看几个例子,赏析一下,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美在何处?写的好,好在哪里?[例1]“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指包头和呼和浩特) 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翦伯赞《内蒙访古》)[例2]“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
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
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
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茅盾《风景谈》)[例3]“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二、如何做到融情于景?(1)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
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
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
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
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
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说的是古典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那么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又该如何做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呢?请同学们赏析下列例文:例文1、雨丝、绿海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
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
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
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
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
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
让你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柔细细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伞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
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
(选自《罗兰散文)例文2.听雨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春雨绵绵地下着。
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也如这雨天一般阴冷。
百无聊赖中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雨。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
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所以每一个春天才会有草木的勃发,百花的争艳。
这坚韧的春雨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论处于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总有了希望,总有了等待。
这便让我想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的处境也是困难的,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因为只要不放弃,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美的春雨;哪怕是最平凡的努力,平凡如每年的春雨,我们也总会有希望,也总会有等待。
窗外的雨依旧下着,可我的心情分明已经晴朗了起来:不再哀叹自身的渺小,不再惧怕学习的困境,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亦如,雨后会有更绿的草,更红的花。
例文3.喜雨和苦雨我的第一篇杂文,投给《自由谈》的,叫做《故乡的雨》。
写这篇文章,距今已经两年多了,但我的情绪,仿佛还和两年前一样,一提起雨,总觉得它宜于乡村,不宜于都市,宜于春秋二季,不宜于冬夏,宜于黄昏,不宜于白天,不过这只就一般而论,倘在海滨,我倒是喜欢夏天的暴雨的。
因为爱憎也得随环境而变易的缘故。
其实我的喜欢春雨、秋雨、黄昏以及乡村的雨,也正和我的环境有关系。
我常喜欢翻翻书籍,尤其是诗人们的咏雨诗,看得多了,因此转移了爱好。
“黄昏却下潇潇雨”,固然已脍炙人口,“隔个窗儿听不得,凄凉又是点灯时”,也很能写出这时候的心情。
元朝萧汉杰《浪淘沙》词云:“湿逗晚香残,春雨春寒,洒窗填户著幽兰。
惨惨凄凄仍滴滴,做出多般。
和霰撒珠盘,栖上更阑,芭蕉怨曲带愁弹。
绿遍堵前苔一片,晓起谁看。
”这是一阕咏春雨的好词。
此外如:“几个笠收网人归,一肩蓑卖花人去。
”“任午簟将愁,夜篝做冷,听到打窗细。
”“孤檠清梦易觉,肠断唐宫旧曲,声迷更漏,滴入愁心,秋似玉楼人瘦。
烟槛外催落梧桐,带西风乱捎鸳鹙。
”所咏的,也正是春雨和秋雨。
歌曲里的,我记起马致远的一首《寿阳曲》来,他咏的是潇湘夜雨,词云:“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这虽然不曾明白地点出季候。
但仔细读来,倘非春末,就大概是秋初,否则是不会有这“一声声”的。
我们的诗人所欢喜的,是凄婉,清幽。
然而,并非因为凄婉,清幽而喜欢春雨、秋雨、黄昏以及乡村的雨的人们,自然也有。
例如农民就是。
住在都市里,日常饮洗,无须用天落水,柏油马路和士敏土房子也决不是能够容纳清幽的雨景的所在,所以大家差不多都苦雨。
但乡村却并不如此,农民是喜欢雨的,尤其是春雨、秋雨、黄昏雨。
他们所以喜欢的理由却不象诗人那样空洞。
照林语堂先生的口吻说来,他们实在是实用主义者,因为春秋两季正是农作物需水的当儿,黄昏下雨又不至妨碍工作,倘不成灾,他们从来就不知道要苦雨,相反地,在亢旱的季节,还得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