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各纲地比较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

一般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可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带骨、鳍骨或肢骨)。

下面就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作一下比较。

1 圆口纲动物圆口纲动物的头骨很原始,也很特化。

脑的腹面依靠一个软骨的基板棒托着,脑的背面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脑盖覆盖起来,1对耳软骨囊和单个的鼻软骨囊以结缔组织连接在脑盖上。

头骨不完整,还未形成顶部。

这种情况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时期的情况很相似。

无颌弧,鳃弧很特别,呈篮状,包围在鳃囊的外面。

由于营寄生和半寄生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体具有由一系列分散的软骨棒支持着吸吮的口器和舌。

2 鱼纲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2部分,现存硬骨鱼类的头骨约由130块骨片组成,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头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

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

有的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

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是形成其头骨的主要组成部分。

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并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

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

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

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

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3 两栖纲动物两栖纲动物处于由水栖转向陆生过渡的地位,骨骼系统已具备比鱼纲更大的坚固性和灵活性。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卵生或卵胎生
开始产生羊膜卵

鸟纲
哺乳纲
外形
外形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流线型的外廓,减少飞行阻力
具角质的喙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实,后肢强大
皮肤薄、韧、干、松而且缺乏腺体
皮肤衍生物:羽毛、喙、爪、鳞片、尾脂腺
尾脂腺:鸟类唯一的由多细胞构成的大型皮肤腺,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羽毛着生方式:羽区和裸区;不致限制皮肤下的肌肉收缩,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腹部的裸区还与孵卵有密切关系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脊柱分为颈、胸、腰、荐5部分
脊椎锥体为双平型,椎体间有椎间盘
颈椎数目大多为7枚,尾椎一般退化
哺乳类特有3块听小骨:镫骨、砧骨和锤骨
胸骨发达
四肢下位,出现肘和膝(跖行式、趾行式、蹄行式)
封闭式骨盆: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
头骨骨块的减少和愈合,下颌由单一的颌骨构成,颧骨发达
哺乳: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
胎盘分类:非蜕膜型胎盘、蜕膜型胎盘
循环系统
心室不分隔,含有混合血
不完善的双循环(肺呼吸导致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流速)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血液,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于静脉窦的血液
左右心房血液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
心室内的肌柱可减少动、静脉血的混合
动脉圆锥内具有螺旋瓣,能随动脉圆锥的收缩而转动,具有辅助分配不同含氧量血液的作用
尾综骨、开放式骨盆、胸廓、龙骨突发达
肋骨间具沟状突
头骨薄而轻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2、动物旳主要分类群
• 170多万种动物已被命名和分类; • 每年发觉15000个新种; • 存在旳种类总数约为5000万种以
上。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n:单细胞,眼虫、 草履虫、鞭毛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动物界Animals
• 中生动物Mesozoa:中生动物门 Phylum Mesozoa
• 侧生动物Parazoa:海绵动物门 Spongia
• 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 2胚层,辐射对称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水螅,
• 3胚层,两侧对称 – 无体腔动物Acelomata: •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 绦虫 –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 真体腔动物Eucoelomata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 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绪论
• 一、定义及研究范围 • 二、学习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措施 • 四、背景知识 • 五、有关阐明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一、定义及研究范围
•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旳一种 分支,是硕士命有机体多种机能 ( Function ) 及 内 在 规 律 ( 机 制 mechanism)旳科学。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 Anil K. Vegesna, et al. Comparison of human and porcine gastric clasp and sling fiber contraction by M2 and M3 muscarinic receptors.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98: G530-G534, 2023.

脊椎动物 各纲的各器官系统 比较

脊椎动物 各纲的各器官系统 比较

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比较1.脊椎动物皮肤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感觉、运动、排泄、分泌和生殖等功能。

从各纲的特点来看:圆口纲:皮肤裸露,结构简单,表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单细胞腺体。

鱼纲: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并具有鳞片。

表皮细胞间有粘液腺。

两栖纲:皮肤裸露,粘液腺丰富,部分还具有毒腺。

爬行纲:表皮角质化,缺少粘液腺,惟有角质鳞片或甲。

哺乳类和鸟类: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都是表皮的衍生物。

鸟类的皮脂腺不发达(仅有尾脂腺),哺乳类的皮脂腺发达。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如下图)各纲脊椎动物动脉弓和心脏比较图(1)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2)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骨鱼类)或动脉球(硬骨鱼类)。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

(3)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

动脉弓数目减少,保留三、四、六对。

(4)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保持颈动脉、体动脉弓和肺动脉。

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5)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

静脉窦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

哺乳类保留左体动脉弓,是完全的双循环。

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下图所示)脊椎动物肺脏发展的几个阶段(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

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

(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

肺囊状,分隔简单。

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

(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有胸廓,胸式呼吸。

(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

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可进行双重呼吸。

(5)哺乳类:肺由导管部、呼吸部和肺间质三部分构成,微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躯体结构总结脊椎动物虽只是一个亚门,但因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就显出干差万别,形态结构也彼此悬殊。

然而高度的多样化并不能掩盖它们都属于脊索动物的共性,即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要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有些种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有些种类既使是成体也终生用鳃呼吸。

除无颌类的园口纲外并都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本部分仅从皮肤、呼吸、循环和骨骼四个方面,对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认识脊椎动物机体结构对环境的适应,并有助于加深理解脊椎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1.皮肤1.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脊椎动物的皮肤是一种多层细胞的结构,包括表皮与真皮两部分。

表皮为复层上皮组织,来源于胚胎的外胚层;真皮主要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中胚层而来,真皮中有血管、神经、感受器、色素细胞以及各种皮肤腺。

皮肤包被在整个动物体的表面,其机能多种多样,首先是保护作用,保护身体避免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防御化学、温度和光线等的刺激,防止微生物的侵袭。

其次是感觉机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此外,皮肤还具有分泌、调节体温,排泄、贮藏养料、呼吸、运动等多种功能。

皮肤的衍生物分为表皮衍生物和真皮衍生物。

表皮衍生物包括角质外骨路(如角质鳞、羽、毛、喙、爪、蹄、指甲、角等)和皮肤腺(如粘液腺、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等)。

真皮衍生物主要是骨质外骨骼,包括骨质鳞片、骨质鳍条、爬行类的骨板、鹿角等,楯鳞和哺乳类的牙齿则是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衍生物。

1.2皮肤的特点鱼类的皮肤反映水生脊椎动物皮肤的特征。

表皮和真皮均由多层细胞组成,表皮内富含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身体,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真皮较薄,直接与肌肉紧密相接。

真皮内有色素细胞。

皮肤衍生物除粘液腺、色素细胞外,还有骨质鳞片。

两栖类的皮肤代表着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

皮肤裸露,无任何骨质鳞片和角质鳞片(仅无足目中的蚓螈保留着残余的骨质鳞),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脊椎动物(上)要点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脊椎动物(上)要点

第五讲脊椎动物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在中学动物学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脊索动物”这一概念。

在讲完无脊椎动物的几个门后,直接提出了“脊椎动物”的概念。

这容易造成同学们对知识的不完整理解:似乎动物界就只是由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组成的。

为了准确地理解动物的分类知识,适应国际IBO竞赛的要求,我们对脊索动物门的整体概况和脊椎动物比较解剖等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补充,并且对脊椎动物各纲的进化特征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一)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1.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

能起骨骼的基本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有的类群中,脊素则仅见于幼体。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成长时由分节的脊柱取代了。

2.背神经管非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上,脊索(或脊柱)就在它的下面。

背神经管由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在高等种类中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

3.咽鳃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两侧壁上,左右成对的裂孔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这是咽鳃裂。

它是一种呼吸器官,在低等类群中终生存在,在高等类群则只见于某些幼体和胚胎时期,随后完全消失。

(二)脊索动物门分类概况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胚胎发育等特点,一般将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l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

成体包围在被囊中,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代表动物如海鞘,海鞘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逆行变态,成体失去一些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比幼体更加简单。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个基本特征终生保留,脊索前端超出神经管之前。

代表动物是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

依据外形及内部特征可分为6个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纳、鸟纲、哺乳纲。

(三)几个常见的名称1.无头类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原肠衍生物:(内胚层的衍生物)消化道(两端除外),耳咽管、中耳腔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扁桃体、后鳃体鳔或肺,肝、胰、胆囊,卵黄囊、尿囊水生动物无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呼吸系统:内胚层产生,包括呼吸器官如鳔、肺和呼吸道等。

1)由鳃呼吸演变为肺呼吸: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而陆生种类则主要以以肺进行呼吸,一般认为肺是由古代总鳍鱼的鳔演变而来。

肺与鳔具有相同的起源,两者全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

两栖类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行使完备的肺呼吸。

2).肺吸氧面积逐渐扩大有尾两栖类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主要通过皮肤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

无尾两栖类的肺呈蜂窝状,皮肤呼吸仍占有重要地位。

爬行类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为囊状,但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的小室,没有皮肤呼吸。

鸟肺为一对海绵状体,肺的内部由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具有许多气囊辅助呼吸哺乳类的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在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内又分成一个个的肺泡,因而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接触的总面积。

3).呼吸的机械装备日益完善两栖类口咽腔呼吸,爬行类形成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与缩小来完成呼吸;鸟类在静止状态以肋骨升降胸廓的动作来呼吸,而在飞翔时利用翼的搧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独特的“双重呼吸”;肌肉质的横膈,横膈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呼吸。

4).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两栖类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气管的分化不明显。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目的要求通过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骨骼标本的比较观察,了解各纲骨骼系统的异同及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规律。

实验材料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整装及零散的骨骼标本,如鲤鱼、青蛙或蟾蜍、蜥蜴、家鸡、兔的骨骼标本,用于骨骼系统比较观察。

实验观察一、脊柱、肋骨1、硬骨鱼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已全部骨化、形成身体强有力的支柱,但它的分化程度很低仅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

每一个椎体的前后两面都向内凹,称为双凹椎体。

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空隙还有脊索的存留。

躯干椎和尾椎相同的部分有椎体、髓弓和髓棘,尾椎在椎体的腹面有脉弓和脉棘,躯干椎的腹面连接有单头式的肋骨。

肋骨按体节排列,一端与椎骨相关节,另一端游离。

2、两栖类的脊柱、肋骨脊柱除一般的增加坚固程度外,脊柱开始分区,椎体大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支持力加强且椎间关节较灵活。

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多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胸部因两栖类肋骨不发达,并不成为明显的区域。

有尾两栖类尾椎明显,但在无尾类只是一块尾杆骨。

肋骨很短,不与胸骨相连,对呼吸也不起任何作用。

有尾类的肋骨属双头式,即典型四足类肋骨的样式,肋骨以二头与脊椎骨形成关节:一头称肋骨小头,与椎体相连;另一头称肋骨结节,与横突相接。

无尾类的肋骨为单头式。

3、爬行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和尾5个区域。

椎体大多为后凹型或前凹型。

颈椎数目比两栖类增多。

前两个颈椎分化为寰椎及枢椎。

枢椎向前伸出的齿突实际上是寰椎的椎体。

寰椎本身已无椎体,腹侧具关节面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

羊膜动物出现的寰椎-枢椎组合显然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保证头部能以齿突作为回转轴进行仰俯及左右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获得更充分的利用。

胸椎极其明显,与肋骨、胸骨相接成为胸廓。

荐椎的数目也加多,最少是两块,有宽阔的横突与腰带相连。

后肢承受体重的能力比两栖类有所增强。

4、鸟类的脊柱、肋骨鸟类脊柱的分区与爬行类相同,但由于适应飞翔生活变异较大。

脊索动物各纲特征

脊索动物各纲特征

动物学脊索动物讲义脊索动物门1、具脊索或类似脊索的构造2、具背神经管3、具咽鳃裂尾索动物亚门海生,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在被囊中。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终生存在,贯穿身体。

体鱼形。

脊椎动物亚门1、身体左右对称,多分为头、颈、躯干、尾。

2、脊索仅存于胚胎期,成体为脊柱。

3、神经管位于消化管背侧。

4、多有上下颌,原口纲除外。

5、低等水生类呼吸器官为鳃,高等类群用肺呼吸6、完善的循环系统,心脏具肌肉。

7、排泄器官:1对肾。

8、多数为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

脊椎动物分类: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爬虫纲)5、鸟纲6、哺乳纲圆口纲1、没有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2、身体分头、躯干、尾3部分。

3、头、躯干圆形,尾扁。

4、神经系统、骨骼、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不发达。

鱼纲1、体多为纺锤形、扁形、棍棒形2、体表多有鳞、具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3、一条循环路线(一心室、一心房)4、呼吸器官:鳃5、生活环境:水生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纲具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1、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没成对的附肢2、成体用肺呼吸,具五指形的附肢3、发育过程有变态现象4、水中生殖爬行纲1、身体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部2、骨骼发达3、肺呼吸4、心脏分为两心房、两心室5、感觉器官发达6、多为陆地生殖7、胚胎发育有羊膜、羊水原蜥亚纲、有鳞亚纲、龟鳖亚纲、颚亚纲鸟纲1、恒温动物2、肌肉发达,全身被羽3、前肢成翅,能飞翔4、骨骼坚硬,空腔内贮有空气5、肺呼吸,有许多气囊6、心脏具完整的两心室、两心房7、肠道短小,不积存粪便8、具泄殖腔9、卵生现生鸟类: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1、身体分头、颈、躯干、尾、四肢5部分2、身体恒温3、身体被毛4、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幼儿5、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6、齿有门齿、犬齿、臼齿之分7、心脏分两心室、两心房8、多为胎生原兽亚纲:如鸭嘴兽后兽亚纲:袋鼠、考拉真兽亚纲:如鲸、野马、大熊猫。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解剖和各系统的横向比较来揭示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途径和规律。

方法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

结果脊椎动物的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越来越发达,但也有一些出现退化。

结论器官和系统不管是进化还是退化都是为了适应其生活习性,是其生活环境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脊椎动物比较解剖演化规律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现存的大多数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从鱼纲到哺乳纲,虽然他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演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为了找出这些规律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我选择了脊椎动物各纲的代表动物进行了解剖并将其结构进行横向比较。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鲫鱼,蟾蜍,家鸽,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1.2.观察各个实验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解适应其生活习性的结构。

1.3.动物解剖前处理用镊子柄在新鲜鲫鱼的头骨上敲几下将其敲晕,蟾蜍则用双毁髓法将其处死,家鸽用窒息法将其处死,小白鼠用乙醚麻醉致死。

1.4.实验动物的解剖打开各实验动物的腹腔,观察各个系统,重点观察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2.实验结果2.1 消化系统2.1.1 口腔从鱼到哺乳动物,它们的口腔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结构的演化。

2.1.1.1 牙齿牙齿的进化历程是:由同型齿到异型齿;又多出齿到再出齿;由端生齿或侧生齿到槽生齿;有数量多而不恒定到数量少而恒定;有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犁骨、颚骨、副蝶骨)到仅着生于上下颌。

2.1.1.2 舌鱼类有舌,但不能活动只能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以上舌都能自由伸缩,有的还成为捕食器;鸟类的舌较硬因为上面覆有角化的上皮;哺乳类的舌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上面有味蕾,它们是味觉感受器。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了我们熟知的脊椎动物(Vertebrata)和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两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两个亚门、六个纲。

下面将对其特点进行简要记述。

一、无脊椎动物亚门(Invertebrata)无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庞大的一个亚门,主要包括了剑水螅纲(Cephalochordata)、甲壳纲(Tunicata)和环节动物纲(Annelida)三个纲。

1.剑水螅纲:剑水螅纲也被称为头索动物纲,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类。

剑水螅的身体呈纺锤形,约有2-7cm长,主要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沙泥中。

剑水螅具有一个明显的脊索(notochord),不具有头脑和眼睛,但有神经管。

剑水螅是过滤食物的动物,通过鳃裂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

2.甲壳纲:甲壳纲中的动物主要为海洋生物,具有外骨骼和甲壳,其身体躯干呈筒状。

甲壳纲中的动物是孤性动物,但有一些种类也可形成群体生活。

甲壳纲有两个亚纲,分别为参鞭亚纲(Ascidiacea)和海樽亚纲(Thaliacea)。

这些动物吸附在海洋底部或其他固定物上,通过鳃裂进行呼吸。

3.环节动物纲:环节动物的身体由一串相互相连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个腹足刺,用于附着和缩回时的运动。

环节动物的体内有明显的体腔,内部器官呈管状分布在体腔中。

环节动物有两个纲,分别为多毛纲(Polychaeta)和鞭毛虫纲(Hirudinea)。

多毛纲中的动物都是水生的,体长大多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寿命较短。

鞭毛虫纲中的动物主要分布在淡水环境中,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末端有唇吻,用于吸附宿主并吸取血液。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较少、较为进化的一类。

脊椎动物的身体都具有脊椎(vertebra)结构,脊椎构成了动物的骨骼系统。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总结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总结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1、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1分)脊索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前方,为头索动物(1分)缺乏真正的头和脑,为无头类(1分)肌肉按体节排列,为V型肌节(1分)狭心动物(1分)2、简述圆口纲动物的寄生性或半寄生性特征。

吸盘式口漏斗,挫舌(2分)鳃囊,利于寄生时的呼吸(2分)唾腺,能够防止血液凝固(1分)3、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表现为:(1)外形:鱼类多为纺锤形体形可减少在水中的阻力。

(2)鱼类一般均具有鳍,包括偶鳍与奇鳍是水中运动和平衡的器官。

(3)鱼类体表多具鳞片和粘液腺,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可减小水中的阻力。

(4)大侧肌是鱼类游泳的动力。

(5)鱼类均以鳃呼吸,鱼鳃是水中呼吸效能量高的呼吸器官。

(6)硬骨鱼类多有鳔可调节鱼的体重使其处于水中某一位置。

(7)鱼类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

(8)不同的鱼类具有调节体内水份平衡的器官;淡水鱼类通过发达的肾将体内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海水硬骨鱼通过泌盐腺将体内多余盐份排出体外。

软骨鱼类通过体内积累含氮物来提高体体渗透压来保持体内水份的。

以上特点均表现为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4、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及两栖动物克服的矛盾。

水陆环境的差异:水域是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使它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它们能在水中遨游;然而,水中的溶氧量只及空气的1/20,每L水仅含氧3ml~9ml。

面临的矛盾有:(1)呼吸空气中的氧问题。

(2)在陆地上体内水份丧失的问题。

(3)陆上支撑身体与快速运动问题。

(4)保持体温问题。

(5)适应陆地复杂环境的神经系统。

(6)陆地上繁殖问题。

两栖类解决情况及不完善性:(1)解决了呼吸问题:两栖类出现了陆地动物用来呼吸空气中氧气的肺,但两栖类的肺仅是一对薄壁的囊囊内呈现蜂窝状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但面积仍不大,不能胜任其对气体交换的需要。

脊椎动物学]各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各纲特征

个)、荐椎(1 个)和尾椎组成。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胸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上胸骨1块、肩胸骨1块、中胸骨1块、剑胸骨1块)附肢骨(肩带,腰带,上肢骨,下肢骨)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肋骨,胸骨,带骨及附肢骨, 肩带,腰带,附肢骨1、头骨:1)2)头转动灵活。

3)胸椎愈合,与肋骨和胸骨构成牢固的胸廓。

4)尾骨愈合为尾综骨5)胸骨发达,隆起的龙骨突。

3、附肢骨:1)肩带:肩胛骨、呼吸1)游离时:水口呼吸管内鳃管鳃囊外鳃孔(2)吸附时:水外鳃孔鳃囊外鳃孔水咽分背腹两管,靠背面的食道,靠腹面的为呼吸道,入口处有缘膜,当食物进入咽时,缘膜将呼吸道的通路挡住。

呼吸管的左右两侧的7个内鳃孔。

鱼类是终生用鳃作为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耙,鳃弓,鳃瓣,1、幼体:营鳃呼吸,与鱼类一样2、成体:4种呼吸方式均有。

肺呼吸、口咽腔呼吸、皮肤呼吸和鳃呼吸。

1、特点:1)肺的结构更加复杂、完善。

2)喉部构造复杂。

3)呼吸道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分化。

2、呼吸方式:1)类似两栖类的呼吸动作,口咽式呼吸。

2)借助于胸廓的扩张和缩小,使气体吸入或排出,称为胸腹式呼吸。

1、肺:海绵状,缺乏弹性,有各级支气管组成。

2、气囊鸟类呼吸系统的特殊结构,是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应气囊作用:(1)、辅助呼吸;(2)、减轻体重;(3)、减少肌肉内脏器官的磨擦。

(4 )、调节体温,帮助散热呼吸道:由鼻腔、咽、喉和气管组成。

肺与胸腔:哺乳类的肺是一对海绵状器官,位于密闭的胸腔内,下部以横隔为,界与腹腔分开。

许多微细支气管盲端为肺泡,空气在肺泡处与微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特点概括如下:1、气体交换面积增加,有大量肺泡囊和肺泡。

2、喉头的构造复杂,不仅是呼吸器官,而且是发音的器官。

3、次生软腭完善,使内鼻孔后移,消化道与呼吸道完全分开。

4、呼吸装备完善化,出现哺乳动物。

五纲脊椎动物比较

五纲脊椎动物比较

陆。肺)裸。 受精。卵壳。 心(2+2)肺。 温。脑。胎。
心(2+1)不 温不,
气囊温恒。卵 乳
恒温
1 体表被毛 2 分部;
(1)粘液 产生听觉 (2)侧线 (1)鳍
有 的很薄,
有的愈合,长骨中空,充满源自空气有 发 达的 胸

有消化管和 有口胃肠泄
无齿,胃分腺 牙齿有分化,
消化腺,口内 殖腔,有肝脏
胃和肌胃,小 消化管长,盲
无齿,有咽喉 和胰脏
肠很长,直肠 肠粗大,
齿和肝胰脏
很短

肺兼皮肤
完全用肺,肺 双重呼吸,肺 肺
五纲脊椎动物比较
纲 代表 外 部形态
骨骼
肌肉 消化
呼吸 排泄 循环
神经
生殖
主要特征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鲫鱼
青蛙
蜥蜴
家鸽
家兔
1.体色: 1 体色;2 体 2.分部: 表 裸 露 分 泌 3.体形: 黏液,3 分部 4.体 表 : 无眼睑,鼓膜
1 分部;头 颈 躯干 尾 四 肢 皮肤干燥 有细磷
1 体形;流线 形 2 体表被 羽毛,3 前肢 变成翼
脑皮层,小脑
放射
不发达
雌雄同体,异 雌雄异体,体 体内受精,卵 体内受精,卵 体内体受精,
体受精,水中 外水中受精, 外有卵壳,摆 生
胎生,哺乳
受精
变态发育
脱对水的限

水。鳞。鳃鳍。 变。幼(水。 鳞甲。肺。心 有 喙 无 齿 。 毛。牙。膈。
心(1+1)
鳃)成体(水 室不全。体内 羽。翼。骨。 肺。心(2+2)。
泡很多
兼气囊

动物学作业,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

动物学作业,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

动物学作业,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
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进化和分类等。

在动物学作业中,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对这几个纲的简要概括和总结。

一、圆口纲
圆口纲动物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圆形的口腔,无上下颌。

这一纲的代表物种有七鳃鳗、盲鳗等。

在研究圆口纲时,要注意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点。

二、鱼纲
鱼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为繁盛的一类,分为硬骨鱼、软骨鱼两大类。

硬骨鱼具有硬骨骼和鳞片,如鲤鱼、草鱼等;软骨鱼则没有硬骨骼,如鲨鱼、鳐鱼等。

研究鱼纲时要关注鱼类的生活环境、生理特点和分类体系。

三、两栖纲
两栖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如青蛙、蟾蜍等。

它们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能在水和陆地上生活。

研究两栖纲时要关注其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和生态适应性。

四、爬行纲
爬行纲动物是完全陆生的脊椎动物,如蜥蜴、蛇、龟等。

它们具有鳞片或角质化的皮肤,可以防止水分蒸发。

在研究爬行纲时,要注意了解各类爬行动物的生态、行为和生理特点。

五、鸟纲
鸟纲是最高级的脊椎动物,具有羽毛、空心骨、产卵等特点。

鸟纲动物分为鸟类和恐龙类,如鸡、鸭、鹅等。

研究鸟纲时要关注鸟类的生活习性、羽毛结构和飞行能力等方面。

在对比总结这些纲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生活环境、生理特点、生殖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也要关注各个纲之间的共性,例如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骨骼结构和血液循环系统等。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一、圆口纲1.外形身体圆筒形,分头、躯干、尾3部分,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黏液腺头部:七鳃鳗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内壁有角质齿,周边有穗状皮褶;盲鳗无口漏斗。

短管状单鼻孔位于头背部。

鼻孔后方皮下有松果眼,具有晶体和视网膜,能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也能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眼后部有鳃裂,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5个鳃裂,有一个总外鳃孔躯干部:无偶鳍,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尾侧扁,尾鳍为原尾型。

雄性第2背鳍高,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臀鳍。

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肛门位于尾基部,其后是泄殖突。

七鳃鳗营体表半寄生生活,盲鳗营寄生生活。

2.结构特征(1)原始特征✧无可咬合、能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具适应寄生、半寄生生活的可吸附的口漏斗和角质舌✧无成对的附肢✧终生保留脊索✧皮肤裸露无鳞,有发达的单细胞腺✧具软骨脑颅✧支持鳃囊的软骨鳃笼✧肌肉按体节排列,成“V”形✧胃未分化。

有独立的肝脏,无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

无肾门静脉。

红细胞有核✧脑分化为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延脑。

10对脑神经节。

混合神经✧有相对比较集中的感觉器官✓听觉器官:内耳。

七鳃鳗2个半规管,盲鳗1个半规管✓视觉器官: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嗅觉器官:单一外鼻孔相通的圆形嗅囊✧雌雄同体或异体,变态发育✧具集中的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与生殖系统无联系(2)寄生及半寄生特征✧口漏斗由胚胎时期的上唇极度扩大发育形成。

当吸附在鱼类身上,其内壁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的舌能作活塞样运动,刮取捣成浆状的血肉并吸食。

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抗凝血物质,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有助于浆状血肉流入消化道✧呼吸管✓七鳃鳗胚胎时期,具鳃裂的部分向下分离,结果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形成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处有5-7个缘膜触手,取食时封闭呼吸管,防止肉浆状食物进入呼吸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消化道(两端除外),耳咽管、中耳腔
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扁桃体、后鳃体鳔或肺,肝、胰、胆囊,卵黄囊、尿囊
水生动物无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
呼吸系统:
胚层产生,包括呼吸器官如鳔、肺和呼吸道等。

1)由鳃呼吸演变为肺呼吸:
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而陆生种类则主要以以肺进行呼吸,一般认为肺是由古代总鳍鱼的鳔演变而来。

肺与鳔具有相同的起源,两者全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

两栖类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行使完备的肺呼吸。

2).肺吸氧面积逐渐扩大
有尾两栖类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主要通过皮肤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

无尾两栖类的肺呈蜂窝状,皮肤呼吸仍占有重要地位。

爬行类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为囊状,但有复杂的间隔把腔分隔成蜂窝状的小室,没有皮肤呼吸。

鸟肺为一对海绵状体,肺的部由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具有许多气囊辅助呼吸
哺乳类的肺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在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又分成一个个的肺泡,因而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接触的总面积。

3).呼吸的机械装备日益完善
两栖类口咽腔呼吸,爬行类形成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与缩小来完成呼吸;
鸟类在静止状态以肋骨升降胸廓的动作来呼吸,而在飞翔时利用翼的搧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独特的“双重呼吸”;肌肉质的横膈,横膈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呼吸。

4).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
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鼻孔后移,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两栖类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气管的分化不明显。

两栖类开始有声带作。

爬行类的气管长,呼吸道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除少数种类外,爬行类一般皆不发声。

鸟类的气管为一圆柱形长管,以完整的骨环支持,发生器(鸣管)位于支气管分叉的地方而不在喉部,鸣管外有特殊的鸣肌,哺乳类的喉头构造复杂化,支持喉头的软骨除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外,新增加了甲状软骨及会厌软骨。

声带位于喉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