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岗中学物理复习功和能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全套教案功和能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全套教案功和能

功和能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对功、功率、能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地运用上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2.通过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复习,使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3.加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运用守恒条件判断具体问题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问题.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在较复杂问题中分析题意,找出适用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及应用是本章重点.本章难点较多,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是比较突出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讲述:今天我们开始复习功和能一章,这一章内容较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同学既要注意知识内容,又要注意研究方法.板书:功和能一、基本概念1.功讲述:下面我们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先来看看功的概念.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功是如何定义的?回答: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W=Fscosθ板书:W=Fscosθ提问:公式中θ角是如何确定的?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单位也可以表示功?它们之间又是如何换算的呢?回答:θ角是力与物体位移的夹角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还有电子伏、千瓦时、卡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eV=1.6×10-19J1kWh=3.6×106J1cal=4.2J板书:单位:焦耳(J)1eV=1.6×10-19J1kWh=3.6×106Jlcal=4.2J提问:功的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人在推车时做了1000焦耳的功,那么这1000焦耳的功究竟是哪个力做的呢?回答:是人的推力做的.讲述:所以,我们在研究功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是在研究哪个力做的功,另外考虑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条件,我们还应该清楚这个力是否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这是我们要对功的概念做的第一点说明.说明:①首先明确做功的力及此力是否是合力提问: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我们来回忆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回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提问:那么功的定义反映出功的本质是什么呢?或者说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回忆一下.回答:功的本质是力在空间的积累.讲述:所谓积累,既可以是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Fcosθ与位移s的乘积,也可以是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scosθ与力F的乘积.理解功的概念时,要从本质上进行理解,而不能套公式.例如:物体在一个牵引力的作用下绕圆周运动了一圈,又回到出发点,求牵引力所做的功.讨论,少数学生会认为功为零,多数学生会认为功不为零,但追问为什么时却很难说清楚.讲述:如果套公式的话,由于物体运动一周的位移为零,会很容易得出牵引力做功为零的结论.但是,从牵引力作用过程中消耗了其他形式能量而转化为物体动能这一点就能看出,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为什么会出错呢?请同学再讨论一下,注意牵引力的特点.讨论,得出结论:原因在于功的定义式是对恒力而言的,而在此问题中,牵引力的方向在随时变化,是一个变力,所以不能套用公式.讲述:此题的正确结论应从功是力在空间积累这一角度,得出牵引力所做功等于牵引力与物体所走过的圆周的乘积.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对功的概念再做两点说明:板书:②功的本质是力在空间的积累③功的定义式对恒力才适用提问: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功是矢量还是标量,功的正负又是什么含义呢?回答: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力和位移,力是矢量,位移也是矢量,但它们的乘积是标量,所以功是标量.由于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θ可以在0°~180°之间变化,即cosθ可以在1与-1之间变化,所以某个力所做功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θ角在0°~90°之间时,功为正,表示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同向;当θ角在90°~180°之间时,功为负,表示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反向.讲述:根据功的本质意义,所谓正功,就是力在空间是正的积累;所谓负功,就是力在空间是负的积累.提问:另外,我们知道研究功是离不开能量的,研究功的正负同样离不开能量,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功和能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何用能量的变化来说明正功与负功的意义呢?回答:功是能量改变的量度.力对物体做正功,导致物体能量增加;力对物体做负功,导致物体能量减少.讲述:这是正功与负功的本质差别.也是我们对功的概念要进行的再两点说明.板书:④功是能量改变的量度⑤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讲述:需要对负功再加以说明的是: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例如,物体竖直上抛时,重力对物体做了-6焦耳的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了6焦耳的功.提问:在实际问题中,我们还经常要涉及到合力做功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那么物体所受合力所做的功与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什么关系呢?原因又是什么呢?回答:合力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由于功是标量,所以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所做的功相加,就等于合力所做的功.板书:⑥合力功等于各力功的代数和讲述:另外,因为功的决定因素之一位移与参照物有关,所以功的大小还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比如,我用力推桌子,但没有推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我没有做功,而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我却做了功.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功,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物.板书:⑦功与参照物有关,一般必须以地面为参照物.讲述:下面我们来复习有关功率概念的知识.提问: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功率的定义、单位及其物理意义.回答: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的定义式为:P=W/t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1瓦特=1焦耳/秒.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特.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讲述:由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功率从本质上讲,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提问:功率也可以用力和速度来表示,表达式是什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回答:P=Fvcosθ由于W=Fscosθ,代入P=W/t得到:P=Fscosθ/t=Fvcosθ板书:P=W/t=Fvcosθ单位:瓦特(W)1kW=1000W板书:①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即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提问:在研究功率时经常要遇到平均功率和即时功率,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它们通常用什么公式来求呢?回答:平均功率表示一段时间内某力做功的平均快慢,即时功率表示某一时刻某力做功的快慢.通常用公式P=W/t来计算平均功率,用公式P=Fvcosθ来计算即时功率,其中v为此时物体的即时速度.板书:②平均功率与即时功率提问:在研究某些机械的功率时还经常要遇到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输出、输入功率等概念,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回答:额定功率是某机械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每一个机械都有一个额定功率值,机械在此功率或在此功率以下工作,机械不会损坏;如果超过此功率,机械可能就要损坏.机械不一定总在额定功率下工作,这时机械的即时功率叫做机械的实际功率.机械对外做功的实际功率,称做此时机械的输出功率;外界对机械做功的实际功率,称做此时机械的输入功率.板书:③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讲述:下面我们来复习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板书:3.机械能(1)动能提问:我们先来回忆动能的意义及它的表达式和单位.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用公式表示为:Ek=mv2/2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与功一样,也是焦耳.板书:Ek=mv2/2单位:焦耳提问: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动能有参照物吗?动能的最小值是多少?回答: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动能只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速率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物体的动能,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物体的动能最小为零,无负值.板书:说明:①动能是标量②地面为参照物③最小值为零,无负值提问: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学习过的动量也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回答: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对同一个物体,它的动量增大,动能也必然增大.反之,动能增大,动量也必然增大.它们之间大小的关系为:Ek=P2/2m,这是它们的联系.动量是矢量,有方向;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动量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板书:④动能与动量Ek=p2/2m讲述:刚才同学们已经基本分析出动能与动量的联系和区别,当然动能与动量的本质区别还在于守恒定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同:动量是机械运动相互传递时表现出的一个守恒量;而动能则是当机械运动向热运动等其他形式运动转化时所表现出的一个量.这一点,同学们会随着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加深领悟.提问: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重力势能.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重力势能,它的表达式是怎样的?回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用公式表示:Ep=mgh板书:(2)重力势能Ep=mgh提问:对于重力势能,我们还能够回忆起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踊跃发言.回答:重力势能是标量,没有方向.重力势能有正负,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的势能大于它的零势能面的势能,正的重力势能数值越大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的势能小于它在零势能面的势能,负的重力势能数值越大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小.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的,由于零势能面的选取是任意的,所以物体的重力势能也是相对的,故物体重力势能的绝对量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物体势能的变化量才是有意义的.由于重力势能是因为地球与物体之间具有相互吸引力而产生的,又与物体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所以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所构成的系统所具有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实际是物体与地球所构成系统的引力势能的一种简称.板书:说明:①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②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所构成的系统所具有的讲述:需要说明的是:只有类似重力这样,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力,才能引入势能的概念.我们下面要复习的弹性势能也是这样.而类似摩擦力这样做功与路径有关的力,则不能引入势能.提问: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弹性势能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回答: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等有关.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相类似:弹力做正功,物体的弹性势能就减少;弹力做负功,或者叫外力克服弹力做功,物体的弹性势能就增加.板书:(3)弹性势能讲述:对于弹性势能,我们只要定性了解就可以了,中学范围内对它的大小不做定量的讨论.讲述:关于机械能的概念需要最后说明的是:我们学习过的分子势能、电势能等,虽然也是势能,但它们不属于机械能范畴.所以如动能与电势能相互转化的问题,不属于机械能守恒.下面,我们开始复习这一章的基本规律.板书:二、基本规律1.动能定理提问:首先我们复习动能定理.大家回忆一下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是怎样的,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是什么含义?回答: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用公式表示:其中,W为外力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外力所做功的代数和.Ek2表示物体末状态的动能,Ek1表示物体初状态的动能.Ek2与Ek1的差△Ek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板书:W=△Ek=Ek2-Ek1讲述:对于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首先,动能定理是描述一个物体前后状态量之差与过程量之间关系的一个规律,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Ek1Ek2分别表示其初、末状态,W 表示初、末状态之间的过程.板书:说明:①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提问: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动能定理所反映的外力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跟牛顿定律所反映的合外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是否相同呢?讨论并回答:动能定理反映的是外力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跟合外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有所不同: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发生变化;如果一个物体外力对它做的总功不为零,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表面看来两者似乎相同,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如果外力对一个物体所做总功为零,物体动能保持不变,但物体的运动状态仍可能变化(运动方向可能变化).所以合外力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外力所做总功引起物体的动能变化,两者不能混淆.板书:②合外力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外力所做总功引起物体的动能变化提问:下面我们看看看动能定理是矢量式还是标量式呢?使用动能定理时有没有正负号问题呢?回答: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应用时不用考虑方向.动能是正标量,无负值.但动能的变化量△Ek 可以为负,当外力功的总和W为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Ek为正;当外力功的总和为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Ek为负.板书:③是标量式,但有正负讲述:下面我们再看看动能定理中功W,在推导动能定理时,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但根据前面我们对功的讨论可以知道,也为物体所受各个外力功的代数和.而且其外力既可以是有几个外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是先后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如:一个物体先受到力F1的作用,F1对物体做功W1,后改用力F2作用于物体,F2对物体做功W2,则整个过程中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W=W1 +W2.板书:④W为外力功的代数和.外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是先后作用讲述:应用动能定理时,还应注意参照物的选取.由于动能定理中的物理量功和动能的大小均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所以使用动能定理时,参照物不能变化.一般情况下,均取地面为参照物,即动能中物体的速度,各力做功中的物体位移,都是对地面而言的.板书:⑤取地面为参照物讲述:下面我们复习本章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2.机械能守恒定律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条件及表达式.回答: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用公式表示:E1=E2其中E1表示开始时系统的机械能,包括初状态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E2表示最终时系统的机械能,包括末状态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板书:E1=E2讲述:由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涉及开始状态和终了状态的机械能,不涉及中间运动过程的细节,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相当简便.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提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呢,还是一个系统呢?为什么?如果是系统的话,重力在这个系统中是个什么样的力?回答: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由于机械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而凡是势能总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共有的能,所以势能是属于系统的,于是机械能也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故而,我们所研究的机械能守恒系统包括地球,在这个系统中,重力是内力.板书:说明:①研究对象是系统,重力是系统内力提问:从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我们已经发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那么为什么重力和弹力做功不改变系统的机械能呢?回答: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只能引起物体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物体动能就增加多少;运动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物体的动能就减少多少.所以,包括物体与地球在内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变.如果只有物体间的弹力做功,只能引起物体的动能与物体间的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弹力做了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运动物体克服弹力做了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增加多少,动能就减少多少.包括各物体及它们间的弹性体在内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变.讲述: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叙述,刚才的表述只是多种表述中的一种,我们应该了解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板书: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讲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以有两类表述,一类是从做功的特点表述,另一类是从能的转化表述,其实质是一致的.从做功的特点表述,可正面叙述为:只有系统内部的重力和弹力做功.或反面叙述为:既无外力做功又无其他内力做功.从能的转化表述,可正面叙述为:只有系统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或反面叙述为:既无外界能量与系统内部机械能之间的转化或转移,也没有系统内部其他能量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板书:③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提问:对于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我们在高一时曾做过不少练习,通常解题要经过哪几步呢?回答: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第一步应选定所研究的系统,第二步再判断此系统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判断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第三步再把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代入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提问:怎样选定所研究的系统?回答:选定研究系统即明确所研究的是哪些物体,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互作用,它们与外界的联系点是什么.</PGN0047.TXT/PGN>提问: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是怎样判断的?回答: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应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判断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只有重力和弹力,如果有别的力,这个力是否做功及外界是否对系统不做功.提问:代入各物体机械能时要注意什么?回答:代入物体机械能时要注意应把各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都考虑到,不能丢掉某一项,如果是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比如各种抛体问题,等式左右两边应各有一项动能和势能,如果是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如各种连接体问题,等式左右两边应各有两项动能和势能,如系统中还有弹性体,如含有弹簧,则还要考虑弹性势能.其中如果合理选取零势能面,能使若干项重力势能为零,使计算更为简化.讲述: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把功和能这一章的主要概念和规律简要地回忆了一遍,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应用.板书:三、常见应用1.汽车在恒定功率下的运动提问:我们先来讨论汽车在恒定功率下的运动问题.一辆汽车,如果其牵引力的功率恒定,且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它可能做匀变速运动吗?为什么?回答: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因为当汽车速度改变后,根据公式P=Fvcoxθ=Fv,汽车的牵引力将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 ma,汽车的加速度也将减小,所以汽车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提问:那么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呢?你能否画出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图像呢?回答:设汽车最初静止,当汽车启动时,由于汽车速度很小,故此时牵引力很大,因阻力恒定,故此时汽车的加速度也很大,随着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由于功率恒定,所以牵引力逐渐减小,汽车的加速度也逐渐减小,但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当汽车的速度增加到某一数值后,牵引力减小到与阻力一样大,汽车的加速度变为零,汽车将保持这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板图:讲述: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典型例题,木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问题.板书:2.木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板图:讲述:问题是这样的,一质量为M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0在木板上滑动,木块与木板间存在大小为f的相互摩擦力,且木块在木板上滑动了一段距离s后两物体相对静止.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此问题中由于木块对木板有摩擦力,所以当木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木板相对地面也滑动了一段距离,设木块和木板最后共同的速度为v′,这个速度我们是可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来的.再设木板相对地面滑动距离为s1,木块相对于地面滑行的距离为s2.提问:s1和s2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回答:s2-s1=s即木块和木板对地面的位移之差就是相对位移.提问:这段过程中木块动能如何变化?木板动能如何变化?它们所构成系统的动能如何变化?回答:木块动能减少,根据动能定理有:mv2/2-mv′2/2=fs2木板动能增加,根据动能定理有:Mv′2/2=fs1上面两式相减,得:mv2/2-mv′2/2-Mv′2/2=fs2-fs1=fs等式左边就是系统前后动能的差,由于fs大于零,所以系统的动能减少了.讲述: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由于系统内的摩擦力做功,使系统机械能向内能转化,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且等于摩擦力乘以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这一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常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是一个比较有用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并不是一个功,而是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

《功和能》教案2.docx

《功和能》教案2.docx
3.能源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
滚摆、皮球、重物、弹簧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11!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板书课题:第三节 功和能
第二课时
第一节
1.两种形式的能
(1)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第二节
1•做功的两个因素:
2.功的一般公式:W=FLcosci
3.对功的一般公式W=FLcosa理解
1功是标量、过程量,单位:
2F—般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儿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作
功和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小结:物体转源自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
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 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高中物理功的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复习教案主题:功的学习与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
3. 理解功与能量的关系;
4. 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功的概念和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
3. 功的单位;
4. 功与能量的关系;
5. 功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功的基本概念
1. 引导学生回顾功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概念。

第二步:深入理解功与能量的关系
1. 讲解功和能量的联系和区别;
2. 分析不同情况下功和能量的转化;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三步:应用实例解决问题
1. 给出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
2. 分组讨论,分享解决方法;
3. 整理归纳解题思路。

第四步:总结讨论,巩固复习
1. 回顾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2. 学生自行总结复习要点,准备考试;
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确保概念理解清晰。

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复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准备对功的考察。

教学评价方法:
1. 课堂参与度;
2. 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
3. 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

备注:此教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完善。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翰林汇课题:牛顿运动定律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会全面准确的受力分析的运动过程分析,深刻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会用假设法分析不确定的力。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④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程序内容:①(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③(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⑤(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①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同时说出了一切物体都有一种属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只有受力时运动状态才改变。

这种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就称作惯性。

即:一切物体具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即是产生a)两层含义:(1) 物体总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 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说明:(1)成立条件: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并不是合外力为零,是理想条件下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它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原子核(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原子核(教案)新人教版

翰林汇课题:原子核类型:复习课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生的“枣糕”模型(1)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揭开了研究原子的序幕.(2)“枣糕”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琴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用α粒子轰击金箔,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微粒对α粒子有库仓力作用,一些α粒子穿过金箔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这种现象叫做α粒子散射.荧光屏可以沿着图中虚线转动,用来统计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数目.全部设备装在真空中.(2)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偏转角超过90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0.(3)现象解释:认为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到一个很小的核上,由于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库仑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少数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明显受到原子核的库仑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电子绕着核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引力.[说明] 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是多么小,原子内部是多么“空”.从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估计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m~10-15m,而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二、天然放射性现象1.放射性现象: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它们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三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2、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比较①α射线:是氦核(42He)流,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在空气中射程几厘米,贯穿本领小,电离作用强.②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速度约为光速十分之几,穿透本领较大,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③γ射线:是高能光子流,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强,能穿透几厘米铅板,电离作用小.[.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3、原子核的衰变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衰变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1)α衰变的一般方程:XAZ→YAZ42--+42He·每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少4.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核内HenH4211122→+)(2)β衰变的一般方程:XAZ→YAZ1++1-e.每发生一次β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核内110011n H e-→+),+β衰变:eSiP0130143015+→(3)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γ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行数和质量数.γ射线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4)半衰期知放射性标志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用希腊字母τ表示公式:τ/)21(iNN原余=,τ/)21(tmm原余=[说明](1)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等)或化学状态(如单质或化合物)无关.(2)半衰期只对大量原子核衰变才有意义,因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是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衰变不再起作用.(3)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Z X经过n次α衰变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表示核反应的方程为:AZ X→AZ''Y+n42He +m1-e.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mnZZnAA-+'=+'=24,两式联立得:ZZAAmAAn-'+'-='-=24三.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能1.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和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功和能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分析物体的机械能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功和能的关系;
4. 机械能守恒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并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2. 介绍能的概念及能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讲解功和能的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对功和能的疑问;
2. 讲解机械能守恒原理,并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
3.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小测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举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和图片。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和课后思考题;
3.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功和能的掌握情况。

第8章《功和能》全章复习学案功doc初中物理

第8章《功和能》全章复习学案功doc初中物理

第8章《功和能》全章复习学案功doc初中物理【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明白得功的概念,能依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定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能运用功的运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运算.3.了解功的物理意义.【重点难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做功的运算.3.是否做功的判定.【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56前两段,明白什么是力学中的功,明白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以下空格: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讲那个力做了功.二、观看课本P56的图8.1-1中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P56的图8.1-2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什么缘故没有做功?并写出缘故:甲图:没有做功的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7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讲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7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形,要明白什么缘故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作业(一)判定以下讲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那个力就做了功(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三、阅读课本P57〝功的运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填写以下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那么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课堂作业(二)1.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那么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提高练习1.下面几种情形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那么拉力做的功是_____J,假设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那么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3.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4.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两辆车的重力分不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那么(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6.如下图三种情形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那么功的运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7.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动量 动量守恒(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动量 动量守恒(教案)新人教版

翰林汇课题:动量动量守恒专题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掌握动量、冲量等概念,着重抓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运用中的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和普适性,掌握其基本运用方法,特别是与能量相结合的问题。

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一、动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状态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单位是kg ·m/s ;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① 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

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 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

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 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 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 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1)ΔP=Pt 一P0,主要计算P0、Pt 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 ΔP=F ·t ,通常用来解决P0、Pt ;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 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

而力和时间都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广东省兴宁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自编)12月新人教版

广东省兴宁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自编)12月新人教版

罗岗中学高中高考复习讲议教案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一个字“想”要用心字底,教师的责任: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如何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

视全国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学生。

我们培养的都是祖国的接班人。

知识资源无界限,我们的学生无区域类别。

做老师的也应该《都把爱来贡献》。

希望好的资料都来共同享受。

刘远辉(原创)编写广东省兴宁市罗岗中学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资料2009年3月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量子论初步(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量子论初步(教案)新人教版

翰林汇课题:量子论初步类型:复习课基础知识一、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光电效应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数目)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保持频率不变,则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4)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几乎是瞬时的.说明:(1)光电效应规律“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最大值(亦称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最大值之前,其值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最大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这里所说“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憎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但若换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即使光强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同.二、光子说1.经典的波动理论解释不了光电效应规律中(1)极限频率、(2)最大初动能、(4)瞬时性(1)极限频率ν0:光的强度由光波的振幅A决定,跟频率无关。

只要入射光足够强(或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应该能发生光电效应.但事实并非如此.(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3)解释不了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之短:10-9s ;能量积累是需要时间的2.光子说却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光子说认为:(1)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①光传播规律②光由能量子(光子)组成(2)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γ=hc/λ(式中的h叫做普朗克恒量,h=6.610_34J·s)爱因斯坦利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过程:(一个光子的能量只能被一个电子吸收,一对一关系)①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有些光子被电子吸收,有些没有被电子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a、b、c、e、g)动能变大,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些电子射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b、c、g),有些没射出(a、e);射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的功也不相同;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做的功最少(g),飞出时动能最大。

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3

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3

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教师的责任: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如何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无私贡献。

不求财,但要求这个“才”。

指“才学”视全国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学生。

我们培养的都是祖国的接班人。

知识资源无界限,我们的学生无区域类别。

做老师的也应该《都把爱来贡献》。

希望好的资料都来共同享受。

刘远辉(原创)编写广东省兴宁市罗岗中学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罗岗中学09届高考物理复习讲义刘远辉原创编写2009年qq:280541381邮箱:luiyuanghui123@课题:机械振动机械波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理解简谐振动和波的传播过程中各量变化的规律特点,掌握单摆模型的有关计算\横波的传播规律和利用波的图象进行综合分析简谐振动、振动图像 一、机械振动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做的往复运动.振动的特点: ①存在某一中心位置; ②往复运动,这是判断物体运动是否是机械振动的条件. 产生振动的条件: ①振动物体受到回复力作用; ②阻尼足够小; 2、回复力:振动物体所受到的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①回复力时刻指向平衡位置;②回复力是按效果命名的, 可由任意性质的力提供.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一个力的分力; ③合外力:指振动方向上的合外力,而不一定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④在平衡位置处:回复力为零,而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单摆运动,当小球在最低点处,回复力为零,而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3、平衡位置:是振动物体受回复力等于零的位置;也是振动停止后,振动物体所在位置;平衡位置通常在振动轨迹的中点。

“平衡位置”不等于“平衡状态”。

平衡位置是指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在该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如单摆摆到最低点时,沿振动方向的合力为零,但在指向悬点方向上的合力却不等于零,所以并不处于平衡状态)二、简谐振动及其描述物理量1、振动描述的物理量(1)位移: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①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始点是平衡位置,所以跟回复力方向永远相反;③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就是振动图象.(2)振幅: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①是标量; ②表示振动的强弱;(3)周期和频率:完成一次全变化所用的时间为周期T ,每秒钟完成全变化的次数为频率f .①二者都表示振动的快慢;②二者互为倒数;T=1/f ;③当T 和f 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时(非受迫振动),则叫固有频率与固有周期是定值,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2、简谐振动:物体所受的回复力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时,物体的振动是简偕振动.①受力特征:回复力F=—KX 。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直线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直线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翰林汇第一单元直线运动基础知识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参照物)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 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可视为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叫做科学的抽象。

科学的抽象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从实际出发。

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3s末、3s时(即第3s末)、第4s初(即第3s末)均表示为时刻. 时刻与状态量相对应:如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

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如:4s内(即0至第4末) 第4s(是指1s的时间间隔) 第2s至第4s均指时间。

会时间间隔的换算: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时间与过程量相对应。

如:位移、路程、冲量、功等五、位置、位移、路程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位移:①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广东罗岗中学物理复习交流电电磁振荡电磁波教案

广东罗岗中学物理复习交流电电磁振荡电磁波教案

课 题: 交流电、电磁振荡电磁波 类型:复习课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1.交变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2.正弦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正弦式电流产生于在匀强电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的线圈里,正弦交变电流的图象是正弦函数曲线.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3.产生方法:将一个平面线圈置于匀强磁场中,并使它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做匀速转动,线圈中就会产生出正(余)弦交变电流.注意:只有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时才能产生正(余)弦交变电流.二.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1.当从图12—2即中性面...位置开始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而变的函数是正弦函数: t E e m ωsin = t U u m ωsin = t I i m ωsin = ωt 是从该位置经t 时间线框转过的角度;ωt 也是线速度V 与磁感应强度B 的夹角;。

是线框面与中性面的夹角2.当从图12—1位置开始计时: 则:e=εm cos ωt , i =I m cos ωtωt 是线框在时间t 转过的角度;是线框与磁感应强度B 的夹角;此时V 、B 间夹角为(π/2一ωt ).3.对于单匝矩形线圈来说E m =2Blv =BS ω;对于n 匝面积为S 的线圈来说E m =nBS ω。

对于总电阻为R 的闭合电路来说I m =mE R三.几个物理量1.中性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如图12—2所示的位置为中性面,对它进行以下说明: 中性面的特点:(1) 此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多.(2) 但此位置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 e=εm sin ωt=0, i =I m sin ωt=0(3) 此位置是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具体对应图12-3中的t 2,t 4时刻,线圈转动一周,2次经过中性面.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每秒方向改变100次.2.交流电的最大值: εm =B ωS 当为N 匝时ωnBS E m =(1) ω是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其单位一定为弧度/秒,nad/s(2) 最大值对应的位置与中性面垂直,即线框面与磁感应强度B 在同一直线上. (3) 最大值对应图12-3中的t 1、t 2时刻,每周中出现两次.3.瞬时值 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瞬时值是时间的函数,不同时刻,瞬时值不同e=εm sin ωt , i =I m sin ωt 代入时间即可求出.过写瞬时值时,不要忘记写单位,如εm =2202V ,ω=100π,则e=2202sin100πtV ,不可忘记写伏,电流同样如此. 4.有效值:为了度量交流电做功情况人们引入有效值,它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而定的.就是分别用交流电,直流电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直流电的值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第1课(1) 有效值跟最大值的关系εm =2U 有效,I m =2I 有效 (2)伏特表与安培表读数为有效值. (3) 用电器铭牌上标明的电压、电流值是指有效值.5.平均值:交变电流的平均值是交变电流图象中波形与横轴(t 轴)所围的面积跟时间的比值.其数值可以用tnE ∆∆Φ=计算. 某段时间内的交变电流的平均值不等于这段时间始、终时刻瞬时值的算术平均值.例在0~4T 内,mE E π2=.注:如何应用交变电流的四值?①在研究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只能用峰值.②在研究交变电流做功、电功率及产生热量时,只能用有效值. ③在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截面电量时,只能用平均值. ④在研究某一时刻线圈受到的电磁力矩时,只能用瞬时值.另外,各种交流电表指示的电压、电流和交流电器上标注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指的都是有效值.与热效应有关的计算,如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必须用有效值.要搞清正(余)弦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另外对特殊交流电(如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进行计算.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同样适用.6.周期与频率:交流电完成一次全变化的时间为周期;每秒钟完成全变化的次数叫交流电的频率.单位1/秒为赫兹(Hz ).⑴周期T :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线圈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⑵频率f :交变电流在1 s 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⑶周期和频率的关系:f T 1=或Tf 1= ⑷角速度ω:f Tππω22==.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 s ,频率是50 Hz . 三、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应用1、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都有最大值、有效值、即时值和平均值的区别。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教案)新人教版

翰林汇课题:曲线运动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理解并熟悉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理解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及其重要公式,能应用有关知误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1课知识简析一、运动的合成1.由已知的分运动求其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这既可能是一个实际问题,即确有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而存在合运动;又可能是一种思维方法,即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运动看成是几个基本的运动合成的,通过对简单分运动的处理,来得到对于复杂运动所需的结果.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运动的合成应遵循矢量运算的法则:(1)如果分运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需选取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量取正,相反的量取负,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2)如果分运动互成角度,运动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取决于分运动的情况: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为匀速直线运动②一个匀速运动和一个匀变速运动的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讨论:二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V0合与a0合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V0合与a0合(恒定) 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分解(1)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2)运动分解也遵循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将速度正交分解为vx=vcosα和vy=vsinα是常用的处理方法.(4)速度分解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按实际效果来进行分解,常用的思想方法有两种:一种思想方法是先虚拟合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了什么效果,从中找到运动分解的办法;另一种思想方法是先确定合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就是合速度的方向),然后分析由这个合速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确定两个分速度的方向.三、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 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所需时间相等.(2) 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各个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3) 等效性: 合运动跟几个分运动共同叠加的效果相同,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4) 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设计:4.1功(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教学设计:4.1功(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2 第四章机械能与能源第1节功本节讲解功的概念,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公式W=F·s,然后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W=Fscosα,教学中要注意这个扩展过程,使学生知道其中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本章研究的线索:功和能是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量,以及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观念: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的公式:W=Fscosα,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以及物理量的标矢性和单位科学思维:在推导W=Fs·cosα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探究“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1、教学重点:(1)在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公式(2)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3)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课堂引入】从初中所学的旧知识引入初中概念1.功: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公式:W=Fs3.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新课:功的表达式】思考: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角度α斜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移动位移为S,如何求出力F 所做功。

(1)从初中概念结合位移矢量分解,推导出恒力做功的公式: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将位移S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力的方向一致的分位移Scosα,跟力方向垂直的分位移Ssinα: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W=Fs cosα (2)作力的矢量分解,验证恒力做功的公式W=Fs cosα: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cosα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Scosα。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几何光学(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罗岗高中物理复习几何光学(教案)新人教版

/ 翰林汇课题: 光的传播(几何光学)光的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基础知识 一、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C 。

说明:① 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

否则,可能发生偏折。

如从空气进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② 同一种频率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也不同。

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低的光其传播速度越大。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 。

③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可以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④ 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 )和极低的温度(10-9K )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 ,甚至停止运动。

2.本影和半影(l )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具体来说:若图中的P 是月球,则地球上的某区域处在区域A 内将看到日全食;处在区域B 或C 内将看到日偏食;处在区域D 内将看到日环食。

若图中的P 是地球,则月球处在区域A 内将看到月全食;处在区域B 或C 内将看到月偏食;由于日、月、地的大小及相对位置关系决定看月球不可能运动到区域D 内,所以不存在月环食的自然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功和能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准确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头,准确理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方法。

强化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S« 韦」[第1课功一、功的概念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公式:W= FSC0S a (a为F与S的夹角).说明:01)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位移是指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2)要分清谁做功,对谁做功”。

即: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3)力和位移都是矢量:两种思路: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

如:位移:沿力方向分解,与力垂直方向分解。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值。

其正负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正功表示动力做功(此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负功表示阻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还表示能的转移方向.(5)功大小只与F、S、a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匀速或变速)无关,也与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提到做功:一定要明确?力对?物体在?个过程中做功,正还是负,数值是多少。

做功后能量如何转化。

......⑹讨论:「①当a =00时,W = 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力对物体做正功J②当O W a v 90°时,W > 0,力对物体做正功;③当a =90°时,W = 0,力对物体不做功;④当90°<a< 180°时,W V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脚体克服这个力做功,从二个角度来描述同一个问题.⑤当a =1800时,W = -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力对物体做负功4、功正、负的三种判断方法:一个力对物体做不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判断的方法是:①力与位移之间夹角:常用于判断恒力做功情况。

②力与速度之间夹角:常用于判断曲线运动力做功情况为锐角时,力对物体做正功,为钝角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为直角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③看物体之间是否有能量的转化:若有则一定有能量的转化,常用与关联物体做曲线运动情况。

5、力学中求功方法:①公式求:W=FScos a(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可分角力也可分角位移)②W=Pt③动能定理:W=E一曰,④能量的转化情况求,(功是能量转达化的量度)⑤F-s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均“面积”为功的数值.6. 两类不同的力做功求解的典型情况一类是与势能相关的力,如重力、弹簧的弹力、电场力等,它们的功与路程无关系,只与位移有关。

另一类是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这类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滑动摩擦力做功要看物体运动的路程,这是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必须牢记。

7. 功和能单位:焦耳(J) 1 J = 1N - m. 1ev=1.6 10 -19 J8. 物理意义: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9. 力的三种效果:力的瞬时效应,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成度.一力的时间积累效应:使物体产生冲量,改变物体的动量.是动量转化的量度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的能量,是能的转化的量度二、注意的几个问题[①F:当F是恒力时,我们可用公式W Fscos B运算;当F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时,分段求力做的功;当F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时,不能用W Fscos B公式运算(因数学知识的原因),我们只能用动能定理求力做的功.②S:是力的作用点通过的位移,用物体通过的位移来表述时,在许多问题上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觉,在后面的练习中会< 认识到这一点,另外位移S应当弄清是相对哪一个参照物的位移③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④什么力做功:在研究问题时,必须弄明白是什么力做的功.点评:求功,必须清楚地知道是哪个力的功,应正确地画岀力、位移,再求力的功.规律方法 1 、功的计算方法1. 由公式W=Fs cos a求解(两种处理办法):①W等于力F乘以物体在力F方向上的分位移scos a,即将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方向上和垂直F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②W等于力F在位移s方向上的分力Fcos a乘以物体的位移s,即将力F分解为沿s方向和垂直s方向的两个分力注意:这种方法只能用来计算恒力做功(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2、多个力的总功求解①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 F合scos a计算功•注意a应是合外力与位移S间的夹角.②分别求各个外力的功:W1= F1 scos a1,W2=F2S8S a 2……再求各个外力功的代数和.3、变力做功问题①W = F •SCOS a是用来计算恒力的功,若是变力,求变力的功只有通过将变力转化为恒力,再用W = Fscos a计算.②有两类不同的力:一类是与势能相关联的力,比如重力、弹簧的弹力以及电场力等,它们的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点的位置有关;' 另一类是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这类力(大小不变)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积.③根据功和能关系求变力的功•如:根据势能的变化求对应的力做的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变力做的功,等等.I④根据功率恒定,求变力的功,W=Pt.⑤求岀变力F对位移的平均力来计算,当变力F是位移s的线性函数时,平均力F ■^上.2⑥作出变力F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均“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4、做功求解的典型情况①注意力、冲量、功的区别除了它们的物理定义、单位以及是标量还是矢量以外,从动力学观点来看:(1) 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存在着瞬时因果关系,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力才有加速度,力变加速度变,它们之间的因果规律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表达.(2) 力的冲量反映的是力持续在一段时间的作用效果的累积量.其结果是要引起物体动量的改变,它们之间的因果规律用动量定理来表达.(3) 功是力持续作用在一段空间位移上的作用效果的累积量,是标量.其结果是要引起物体动能的改变,它们之间的因果规律用动能定理来表达.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做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做功时,反作用力可能做功,也可能不做功,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不要以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一定有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功数值相等,一正一负.所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不一定相等,但冲量的大小相等.③摩擦力的做功A、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 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 ,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⑶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B.滑动摩擦力做功有以下的特点(1) 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当然也可以不做功(2)在相互摩擦的物体系统中,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对物体系统所做总功的多少与路径有关,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情况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通过摩擦力做功将部分机械能转移另一个物体上,其值是负值,等于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积,即W=f 滑•S相对二是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部分能量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表示物体系统损失机械能克服了摩擦力做功,△E损=f滑•S相对=Q(摩擦生热).—一定要理解“摩擦生热”指的是滑动摩擦“生热,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来求解,必须求出摩擦力在相对路程上的功(3)滑动摩擦力、空气摩擦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如图所示,上面不光滑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小木块以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当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相对地面滑动了S,小木块相对木板滑动了d,则由动能定理知:滑动摩擦力对木块所做功为:W木块=一 f (d + S)……①滑动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为:W 木板=fs ……②所以,木块动能增量为:△ E K木块=一 f (d + s)……③木板动能增量为:△ E K木板=fs .......... ④由③④得:△ E K木块+ △ E K木板=—■ fd ⑤ ⑤式表明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木块相对木板的位移的乘积。

这部分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扩展与研究点评:求功的思路共有四条⑴由功的定义•恒力做功;(2)由能量关系求解;(3)由功率的定义;(4)由动能定理求解.试题展示一第2课…功率一、功率的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二、单位:瓦(w),千瓦(kw);三、标量四、公式:P= W t =Fv1. P= W t所求的是这段时间内平均功率.2. P= Fv当v为平均值时为平均功率,当v为即时值时为即时功率.3. P= Fv应用时,F、v必须同向,否则应分解F或v,使二者同向.这里的P=Fv实际上是Fvcos 9>9为F、v夹角.4. 我们处理问题时必须清楚是哪一个力的功率,如一个机械的功率为P,这里指的是牵引力的功率,不可认为是机械所受合外力的功率.五、发动机铭牌上的功率,是额定功率,也就是说该机正常运行时的最大输岀功率,该机工作时输岀功率要小于或等于此值.规律方法1、功率的计算方法点评:(1)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功率;(2)清楚是平均功率还是即时功率. 点评:应弄清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其功率是什么2、两种功率点评: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变速运动或在变力作用下的运动,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一般都随时间变化,因此,在求某力在某时的瞬时功率或讨论某力做功的瞬时功率随时间的变化时,都应根据公式P=FtCOS a来进行分析和计算.点评: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灵活地转换物理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

学会这种方法,就会使我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变得从容自如,巧解速解物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汽车起动问题分析⑴当以恒定功率运动时,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日=上一丄,当F牵=f时,加速度a = 0,此时的速度为vm m最大速度•所以V m=p/f,以后机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欲使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开始不能用额定功率,功率必须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使P/v=F恒定;这种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汽车又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最后达到最大速度V m,所以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不可用t=v』a,必须用v=P额/F ,而t=v/a ,由此得:t= P额/Fa点评(1)此类问题关键是发动机的功率是否达到额定功率,若在额定功率下起动,则一定是交加速运动,因为牵引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求解时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来解•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2)特别注意匀加速起动时,牵引力恒定•当功率随速度增至预定功率时的速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并不是车行的最大速度•此后,车仍要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这阶段类同于额定功率起动)直至a=0时速度达到最大•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变加速直线运动————I ———匀速直线运动——、动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a定= F f 定m即F定P f =F 定v f即P随v 的增大而增大当P=P额时a定=一定丰0,vm还要增大F= P额vFa=------m当a=0时,v达至U最大Vm,此后匀速■»——匀加速直线运动————》―变加速(a J)运动————I—匀速运动—“ .................. 1)[第3课」动能动能定理2E k恒定加速度启动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1) 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一一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 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