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诊疗指南0

合集下载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简介本文档是针对小儿腹泻疾病的诊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小儿腹泻疾病。

定义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可带有水样,且伴有腹痛或呕吐的症状。

病因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感染性原因: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 饮食原因:如进食不洁食物或不耐受某些食物。

- 药物原因:如使用某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 其他原因:如消化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问题。

诊断小儿腹泻的诊断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病史:了解患儿的相关病史,如症状出现的时长和频率等。

- 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腹部触诊等。

- 粪便检查:进行粪便常规和病原微生物检查,以确定病因。

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感染性腹泻:根据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 饮食性腹泻:建议停食1-2天,饮食过程逐渐恢复,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 药物性腹泻:停用导致腹泻的药物,并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

- 其他原因腹泻: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调理或对免疫系统问题进行干预。

预防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主要包括:-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生食熟食分开、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 合理饮食:饮食清洁卫生,避免过多进食刺激性食物。

- 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腹泻的人。

- 接种疫苗:按照医生建议进行相关疫苗接种。

注意事项在处理小儿腹泻疾病时,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需及时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

-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确保患儿的营养需求。

- 根据病情进行就医:如果腹泻持续时间长、严重程度加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为小儿腹泻疾病的诊疗指南,仅供参考。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儿的实际情况而定。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儿科腹泻病是指儿童在消化道出现异常,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现液体状态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有很多种病因,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和药物等引起,严重的腹泻会给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针对儿科腹泻病,制定诊疗指南十分有必要。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儿科腹泻病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病程、腹泻性质、大便频率、是否有血便、发热情况等。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呕吐、腹痛、腹胀、是否有腹部包块等。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情和病因、制定治疗方案都非常重要。

2.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体,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3.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轻度腹泻患儿,可通过改善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建议喂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饮水量,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保证儿童营养和水分的平衡。

4.抗菌治疗对于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儿童,可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盲目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5.抑制腹泻药物治疗针对腹泻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可以使用抑制腹泻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吗丁啉、吡坦霉素、洛哌丁胺等。

但是应该慎用,根据具体病情和患儿年龄进行选择。

6.病因治疗对于明确的非感染性腹泻,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针对乳糖不耐受,要通过饮食调整使之远离乳糖;对于胆汁酸吸收不良,可采用药物疗法,如奥美拉唑等;对于过敏性腹泻,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7.评估病情和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患儿病情和预后。

根据病情的好转程度和复发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8.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和调整儿童腹泻在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也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关键。

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理状态,及时纠正钠、钾、钙和氯等电解质的紊乱。

在进行儿科腹泻病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科腹泻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诊疗水平,避免对儿童腹泻的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

腹泻病诊疗规范

腹泻病诊疗规范

腹泻病诊疗规范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婴幼儿常见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如痢疾、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②非感染性腹泻: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

【诊断】(一)大便性状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3.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可正常或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增高。

(二)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病情分类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四)临床诊断1.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等作出诊断。

2.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3.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4.病人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菌肠炎等。

(五)脱水的评估(见表1-3)。

表1-3 评估病人脱水状态1.望诊:一般状况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眼窝正常凹陷明显凹陷眼泪有少或无口舌湿润干燥非常干燥口喝饮水正常无口渴*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2.触诊:皮肤弹性捏起后回缩快捏起后回缩慢(小于2秒)捏起后回缩很慢(大于2秒)3.诊断无脱水生征有些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征。

丢失水分占体重的5%~10% 重度脱水:患者有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征。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

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

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

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

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

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

水煎服。

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

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2.湿热泻大便次数增多在10次以上,蛋花水样便,黄赤而臭,肠鸣腹胀,甚则呕吐,或伴发热、口渴、精神烦躁,小便黄赤,苔薄黄腻或薄白而干。

儿童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童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童腹泻病诊疗指南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和家
长更好地处理这一常见的儿童疾病。

诊断
- 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为腹泻病。

- 测量患儿体温,检查大便样本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 判断腹泻的类型(急性或慢性),并根据病因和持续时间采
取相应的诊断措施。

治疗
- 保持水分平衡是治疗腹泻病的关键,确保儿童适当摄入充足
的液体和盐分。

- 给予特殊的口服液体补充剂,如口服补液盐溶液、口服补液
糖盐溶液等。

- 若儿童不能摄入足够的液体,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 在治疗期间,避免给儿童进食含脂肪、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 观察并控制儿童的食欲,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饮食。

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确定病因并缓解症状。

- 若症状严重或病情复杂,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干预。

预防措施
- 做好卫生惯教育,特别是勤洗手和注意饮食卫生。

- 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 饮食多样化,避免过多的加工食品和甜食。

- 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导致腹泻的传染源。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

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慢性腹泻是指连续或反复持续3个月以上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水样,且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道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

对于慢性腹泻的基层诊疗,以下是一些要点。

1.详细病史采集: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腹泻病史,包括病程长短、腹泻的性质、伴随的症状等,并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史、既往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医生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皮肤黏膜是否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触诊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体征。

3.实验室检查: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鉴别慢性腹泻的病因非常重要。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粪便常规、大便培养等。

4.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进行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肠道炎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治疗方案:根据慢性腹泻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功能性腹泻,可采用改变饮食习惯、增加纤维摄入量、使用止泻药等措施;对于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需使用适当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吸收不良综合征,需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6.营养支持:慢性腹泻患者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营养支持。

包括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以及考虑使用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

7.随访与复查:慢性腹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医生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慢性腹泻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复查。

这些要点可以指导基层医生进行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诊断与治疗指南I 常用知识I.1 腹泻的病因分类L1.1 感染性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病毒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道念珠菌病;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感染(HIV);蠕虫感染:血吸虫病、旋毛虫病。

L1.2 非感染性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胰消化酶缺乏、双糖酶缺乏、胆汁缺乏;非感染性炎症: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功能性腹泻:IB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药源性;肠道肿瘤:大肠癌、 VIP 瘤、APUD 瘤、小肠淋巴瘤等。

L.2 腹泻发病学分类及特点L.2.1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有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引起,特点为禁食后腹泻停止,粪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 pH 偏酸性,肠腔内渗透压高。

L2.2分泌性腹泻肠吸收受抑/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和电解质,特点为大量水样泻,粪中无脓血或脂肪,禁食后仍有腹泻,粪渗透压接近血浆。

L.2.3 渗出性腹泻炎症或溃疡引起脓血、粘液渗出到肠腔而引起,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粪便量少,左半结肠病变多有粘液、脓血便。

L.2.4 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粪便多稀烂但不带渗出物,伴肠鸣音亢进,腹痛可有可无。

为排除性诊断。

L3 腹泻的定位诊断L3.1 小肠性腹泻腹痛位于脐周;粪便量多、稀薄,或可含脂肪,粘液少,恶臭;腹泻次数较少;无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常见。

L3.2 大肠性腹泻腹痛位于结肠解剖部位;粪便量少,可含粘液脓血;腹泻次数较多;里急后重常见;除恶性肿瘤外,体重减轻少见。

I.4 急性腹泻的病情分类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糜、嗜唾、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L5 临床诊断用词临床上将未明确诊断的腹泻统称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超过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排粪量超过200g(200mL), 可以有粘液或粘液脓血样便。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腹泻。

本文将介绍小儿腹泻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腹泻的定义和病因腹泻是指儿童每天大便次数增加,通常超过3次,并伴有稀便或水样便,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

腹泻的病因非常多样化,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

常见的感染性腹泻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而非感染性腹泻则可以由过敏、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二、腹泻的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增多:通常超过3次/日;2.大便异常:常为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有脓血;3.腹部不适: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4.全身症状: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嗜睡等;5.其他症状:如呕吐、脱水、体重下降等。

三、腹泻的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饮食情况、生活环境等进行了解;2.客观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查,腹部触诊、听诊等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等基本检查,如有必要,可进一步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

四、腹泻的治疗腹泻的治疗主要分为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对症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严重的体液丢失,因此,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儿童口服葡萄糖盐水、果汁水、补液盐、口服补盐液等。

对于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2.适当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要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米汤、稀饭、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增加益生菌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强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肠道功能,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腹泻症状。

病因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1.病毒性腹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抑制病毒,一般通过对症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2.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20版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20版

(一)定义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发病时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腹泻(diarrhea )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既往认为慢性腹泻的粪便排便量>200 g/d ,但因粪便的重量变化很大,正常人的粪便重量可能会超过这个值,因此不推荐将粪便重量作为腹泻的衡量标准。

推荐使用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图1)评分第5型及以上,作为腹泻标准[1]。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而慢性腹泻病程>4周[2]。

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3,4]。

图1 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BSFS 大便分型法)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20版(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少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1.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的临床分类可能比传统的病理生理分类更加实用。

(三)流行病学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3]。

西方人群慢性腹泻患病率为4%~5%,美国成人慢性腹泻的患病率为6.6%[4]。

但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表1)。

泄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泄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泄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症状。

主要见于西医学之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亲乱、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清浊不分,相夹而下。

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发病的关键为脾病湿盛。

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并可涉及肾和肝。

【诊断】1以大便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

2 .常兼腹胀腹痛,起病或急或缓,常先有腹痛,旋即泄泻,经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多由寒热、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3 .除外某些生理习惯性的便次增多,以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泄泻症状。

4.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X线及内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暴泻以邪实为主,治疗重在化湿;久泻以正虚为主,治疗重在健脾。

1寒湿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脱闷食少,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举例:蕾香正气散加减。

蕾香、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厚朴、大腹皮各IOg,紫苏、白芷各6g。

加减:若表邪较重,可加荆芥、防风各6g。

2 .湿热泻下急迫,势如水注,便色黄褐而臭,腹痛,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烦热口渴,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葛根苓连汤加减。

葛根10g,黄连3g,黄苓10g,泽泻12g,马齿宽15g,六一散(包煎)12go加减:若湿邪偏重,胸腹满闷,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加苍术、厚朴各10g。

若夹食滞,加神曲、麦芽、山楂各10g。

3 .食滞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脱腹痞满,泻下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暧腐吞酸,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味。

神曲、麦芽、山楂、莱腋子、法半夏各:1Og,陈皮6go加减:若食积化热,湿热壅阻肠间,脱腹胀满,泻而不爽者,可加枳实、制大黄各IOg o4 .脾胃虚弱面色萎黄,食少神疲,腹胀不舒,大便稀澹,或夹有不消化食物,甚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濡缓。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内容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近期,美国胃肠病学会更新了一份关于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指南,该指南共包括18 个要点,主要描述了免疫功能健全的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尽管未涉及难治性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的感染,但在每个要点之后都含有推荐强度、证据等级,以及近10 年的文献回顾。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1、在已明确或疑似疫情期间,患者具备较高的疾病传播风险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该用粪培养和免培养法(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进行诊断性评估。

(强推荐,低证据)诊断2、当患者出现痢疾样、中重度腹泻或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周,考虑进行粪便诊断研究,以确定病因和进行针对性治疗。

(强推荐,极低证据)3、细菌培养、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抗原检测等传统方法无法发现大部分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

FDA 批准的免培养法作为传统诊断方法的辅助可以被用于病因确定。

(强推荐,低证据)4、不推荐将药敏试验(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ing)用于急性腹泻感染患者的治疗。

(强推荐,极低证据)治疗5、对严重腹泻的老年患者或有类似霍乱的水样腹泻的旅行患者,应使用平衡电解质补液(Balanced electrolyte rehydration)代替其它口服补液措施。

绝大多数的急性腹泻或肠炎患者可通过补充水、果汁、运动饮料、汤和含盐饼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强推荐,中证据)6、不推荐使用益生元或益生菌治疗成人急性腹泻,但抗生素后相关性腹泻(Postantibiotic-associated illness)除外。

(强推荐,中证据)7、在轻、中度腹泻时,次水杨酸铋(Bismuth subsalicylates, BBS)可以有效控制旅行者的大便次数。

(强推荐,高证据)8、洛派丁胺作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旅行患者的辅助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并增加治愈可能。

腹泻病诊疗常规

腹泻病诊疗常规

腹泻病诊疗常规【诊断要点】1、病情分型诊断⑴轻型腹泻精神尚好,大便每日10次以内,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⑵重型腹泻起病急,大便每日10次以上,有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2、脱水程度、性质判断脱水的临床分度程度失水占体重的%眼窝、前囱眼泪周围循环 口干皮肤弹性 轻度 V5 稍凹有稍干稍少好 正常中度 5〜10较明显 少 较明显 明显少较差肢冷重10 显 显脱水的性质分度 性质 S血清钠mmo1/1口渴尿量尿比重精神常见疾等渗130〜150有 少稍高 神萎 >3月龄、原健康小度>明无明极无极血或儿的急性腹泻腹泻或迁延性、慢性腹泻高渗>150 显著极少高烦躁<3月龄的腹泻,或高热不补水的肺炎【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点,大便培养:痢疾杆菌生长。

阿米巴痢疾:大便暗红色果酱样便,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坏死性肠炎:高热,中毒状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大便特点:暗红色糊状或赤豆汤样;腹部X光:小肠呈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壁增宽,肠壁积气。

【治疗】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调整饮食,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

2、液体疗法⑴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无呕吐的中度脱水者。

轻度50~80m1∕kg∕H;中度80~100m1∕kg∕日。

⑵静脉补液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者。

第一日补液量: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1∕kg,中度120~150m1∕kg,重度150~180m1∕kg o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用1/2张,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5~1/3张。

重度脱水者应先扩容,用2:1等张含钠液20m1∕kg,于30-6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

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择液体,其总量应扣除扩容液量。

第二天补液量: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按60~80m1∕kg o⑶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5m1∕kg可提高C02-CP4.5mmo1/1o5%碳酸氢钠m1数=(22—测得CO2CP)X体重(kg),首次补偿1/2计算量。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l、病史和临床表现: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籍贯和职业等一般资料;2、了解起病时的情况和病程;3、了解排便情况、粪便外观和腹痛性质;伴随症状;(二)体格检查:注意腹部的外形、压痛、腹部包块、肠鸣音情况,必须常规进行肛门直肠指检。

(三)辅助检查1、粪便检查外观、潜血、镜检细胞、原虫、虫卵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反复检查,2、涂片检查菌群或粪便培养+药敏,3、血常规+血沉,4、尿常规,5、血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血糖,6、胸部X线检查,7、腹部B超。

8、必要时应进行以下检查:胃肠镜检查,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包括粪质测定、D-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胰功能试验、呼气试验、乳糖耐受试验等,血浆激素和介质测定,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甲状腺功能,直肠感觉功能检测。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慢性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真菌病。

2、肿瘤:结肠腺瘤病、大肠癌、小肠淋巴瘤、VIP瘤、促胃泌素瘤、类癌。

3、小肠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

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乳糖不耐受症、阻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盲袢综合征、短肠综合征、小肠浸润性疾病。

4、非感染性炎症: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憩室炎、尿毒症性肠炎。

5、功能性腹泻:IBS、胃大切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6、药物性腹泻:泻剂、抗生素、利血平、胍乙啶。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抗感染,吸收不良者剔除食物中的有关成分(乳糖和麦胶类),高渗性腹泻禁食或停用造成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补充葡萄糖保证热量和水盐吸收,胆盐重吸收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胆汁酸吸附剂,胆盐缺乏的腹泻用中链脂肪酸。

2、对症治疗: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止泻:思密达等对轻度腹泻安全有效,抗胆碱能药用于功能性和痉挛性腹泻者,得舒特等肠道钙阻滞剂用于功能性腹泻及肠易激综合征。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腹泻病是大便次数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的统称。

感染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

按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一、病史采集(一)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于入院8小时内完成。

(二)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四)有无中毒症状。

(五)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二、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一)可有不洁饮食史。

(二)共同表现呕吐、腹痛、腹泻。

重症呕吐、腹泻频繁,可吐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大便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三)伴有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感染中毒症状。

(四)腹部平软或腹胀,肠鸣音活跃。

(五)重者合并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程度(1)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

患儿精神稍委靡,略有烦躁,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2)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10%。

患儿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泪少,皮肤苍白,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

(3)重度脱水:失水量约在体重10%以上。

患儿精神极度委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

尿量极少或无尿,口唇极度干燥,哭时无泪,皮肤干燥、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极度凹陷,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2、脱水性质(1)等渗性脱水:最常见,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可出现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昏睡、惊厥等。

三、实验室检查(一)大便常规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者,大便外观常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显微镜检查无或仅有少数白细胞;侵袭性细菌所致者外观多为脓性便或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或同时有红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儿 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概述
目的要求
• •
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

• •
掌握小儿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轻度脱水
(50ml / kg) 5~10%
稍凹陷
稍差
略干燥

稍少

中度脱水
(50~100ml / kg)
精神萎靡, 明显凹陷 烦躁不安

干燥

明显 减少

>10%
重度脱水 (100~120ml / kg) 昏睡,昏 迷 深陷 极差 极干燥 无 极少 或无 有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二 脱水性质 病因
多见急性胃 肠液丢失 多见慢性胃 肠液丢失
小儿腹泻
目的要求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了解本病的预防
概述

小儿腹泻(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 泻为主的一组疾病,容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较多见)和非感染性两类,发病 年龄多在 2 岁以下,1 岁以内者约占半数。近30年来本病 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仍是小儿的常见病和死亡 原因。
肠内渗透压↑
渗透性腹泻
中毒症状(内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一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小儿腹泻(<2周) 迁延性小儿腹泻( 2周~2月) 慢性小儿腹泻( >2月) ) 二 根据病情分类 轻型腹泻 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重型腹泻 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三 根据病因分类 轮状病毒肠炎 ,大肠杆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耶尔森菌小肠结炎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三 代谢性酸中毒
(一)发生原因 1. 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化道、肾脏丢失) ) 2. 酸性代谢产物产生过多(饥饿、糖尿病、肾衰、缺氧) 3. 摄入酸性物质过多(长期服氯化钙、氯化镁、静滴盐酸精氨 酸或盐酸赖氨酸、复合氨基酸、水杨酸等)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二)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HCO3HCO318~13 mmol / L
概述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生理平衡是维持生命的
重要条件。体液中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依
赖于神经、内分泌、肺,特别是肾脏等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由 于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些系统的功能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 响而失调,因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儿科临床中极为常 见。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年龄
足月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总量
78 70 66 55~66
细胞外液 血浆 6 5 5 5 间质液 37 25 20 10~15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细胞外液 ECF: Na+ 、 Cl-,HCO3 细胞内液 ICF: K + 、Mg 2+ 、HPO4 2-、蛋白质
四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真菌性结肠
诊断和鉴别诊断
非侵袭性肠炎:生理性腹泻、小肠吸收功能障碍
侵袭性肠炎:菌痢、坏死性肠炎
治疗原则
一 合理饮食 二 合理选择抗生素
三 加强护理 四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五 慢性腹泻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 调整饮食, 慎用抗生素, 微生态疗法
24h
8~12h
12~16h
8~10ml / kg /h
5ml / kg /h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四 休克扩容 ,定量、定性、定速
扩 容 量
溶液名称 2:1或1.4%NaHCO3


20ml/kg
30~60min
注:总量不超过300ml
Total volume ≤ 300ml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五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轻、中度代谢性酸中毒不须另行处理。 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 1.4%NaHCO3 3ml/kg, [HCO3-]
临床表现 脱水性质 等渗脱水 低渗脱水
血清纳
130~150 mmol / L
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外渗 透压相等脱水量与脱水体征平行 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发生休 克,;150 mmol / L
高渗脱水
高热、感染 多见
细胞内液减少明显,脱水征 比其他两种为轻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六 低钾血症的治疗
见尿补钾(入院前6小时排尿,膀胱叩诊浊音),补钾浓度
0.2~0.3%(不能超过0.3 % ),每日补钾总量静滴时间不应短
于8小时。
二 定性 脱水种类 累积损失量 维持输入阶段(生理需要, 继续损失))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4:3:2 3:2:1 1/3张含钠液
1/3~1/4张含钠液 1/3~1/4张含钠液 1/3~1/4张含钠液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三 定速 Speed 总 量 累积损失量 维持输入阶段(生理需要,继续 损失)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三 水代谢的特点 1. 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快,不显性失水多(为成人2倍)。婴 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 / 2 ,成人仅为1 / 7。
2. 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小儿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不成熟。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表现程度
脱水程度
失水量 5% 神 态 精神稍差, 略有烦躁 不安 眼眶、 前囟 皮肤弹 性 口唇粘膜 眼泪 尿量 休克
13~9 mmol / L <9 mmol / L
HCO3-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四 低钾血症 (一) 病因 1. 摄入不足
2. 丢失过多(消化液丢失、利尿从肾脏丢失)
3. 其他途径(烧伤、透析治疗不当)
4. 钾在细胞内外分布异常(碱中毒、胰岛素治疗、周期性麻痹)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二) 临床表现 1. 神经——精神萎靡
2. 肌肉 骨骼肌——四肢肌乏力,肌张力↓,严重迟缓性瘫痪,呼 吸肌麻痹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 心脏 心率↑,心律失常,阿-期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 心 肌纤维变性,局限性坏死,心肌收缩乏力,心音低钝 心电图,出现U波,U≥T,T波增宽、低平、倒置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4. 肾脏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对ADH的反应低下,浓 缩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肾小管泌H – 增加,回吸收HCO3增加,氯的回吸收减少,可发生低钾、低氯碱中毒,伴反常 性酸性尿。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
病毒颗粒 小肠粘膜带有微绒毛的上皮细胞 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绒毛变短 双糖酶活性↓ 糖类分解吸收障碍 肠道内乳酸↑ 钠葡萄糖载体的偶联转运障碍 钠、葡萄糖吸收障碍 肠道内钠、葡萄糖↑
肠渗透压↑
回吸收水电解质能力↓ 水样泻
非感染性腹泻发病机制
饮食不当 胃内食物积滞,胃酸少,肠道下段细菌上移繁殖 分解产生短链有机酸 胺类↑ 肠蠕动↑ 细菌、毒性产物 门脉系统进入血循环
病因
肠内感染常见病原 1. 大肠杆菌 2. 弯曲菌 3. 耶尔松菌 4.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5. 轮状病毒
发病机制
细菌性肠炎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细菌侵袭肠粘膜 充血、水肿、溃疡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鸟苷酸环化酶
CGMP↑
血或粘冻状便
痢疾样改变
Na+ Cl- H2O↑ 小肠液分泌↑
腹泻
小儿腹泻诊疗指南
Vocabulary
hypochlorhydria-胃酸过少 normal flora-正常菌丛 colibacillus-大肠杆菌 campylobacter-弯曲菌 Yersinia-耶尔松菌 adenyl cyclase-腺苷酸环化酶 guanylic cyclase -鸟苷酸环化酶 microvillares-微绒毛 Staphyloca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一 定量 维持输入阶段(生理需要, 继续损失)
总 量
累积损失量

90~120ml/kg
45~60ml/kg 60~75ml/kg 75~90ml/kg
45~60ml/kg 60~75ml/kg 75~90ml/kg
中 120~150ml/kg 重 150~180ml/kg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一 非电解质溶液
5%、10% glucose
二 电解质溶液
0.9% NaCl、1.4%、5% NaHCO3、10% KCl
三 混合溶液 见下表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常用混合液 Common mixed solution 2:1(等张含钠液) 3:2:1(1/2张含钠液) 4:3:2(2/3张含钠液) 1/3张含钠液 0.9%NaCl 2份 2份 4份 2份 1.4%NaHCO3 1份 1份 2份 1份 3份 3份 6份 5~10%G.S
病因 Etiology
一 、易感因素 1. 消化系统特点(胃酸↓,消化酶↓,酶活性↓,生长发育快)
2.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免疫球蛋白↓,SIgA ↓,正常菌丛)
3. 人工喂养
病因
二 感染因素 1. 肠道内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