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病诊疗规范
腹泻病诊疗规范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婴幼儿常见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如痢疾、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②非感染性腹泻: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
【诊断】(一)大便性状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3.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可正常或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增高。
(二)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病情分类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四)临床诊断1.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等作出诊断。
2.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3.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4.病人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菌肠炎等。
(五)脱水的评估(见表1-3)。
表1-3 评估病人脱水状态1.望诊:一般状况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眼窝正常凹陷明显凹陷眼泪有少或无口舌湿润干燥非常干燥口喝饮水正常无口渴*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2.触诊:皮肤弹性捏起后回缩快捏起后回缩慢(小于2秒)捏起后回缩很慢(大于2秒)3.诊断无脱水生征有些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征。
丢失水分占体重的5%~10% 重度脱水:患者有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征。
慢性腹泻的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的
慢性腹泻的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的慢性腹泻的治疗经验分享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是指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频繁稀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腹泻,但慢性腹泻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分享我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的经验。
一、寻求专业医师建议面对慢性腹泻问题,我第一步是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
专业医师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必要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二、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治疗慢性腹泻的重要一环。
对于有明确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人,避免食用相关食物是必要的。
此外,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质量和减缓胃肠蠕动速度。
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饮食方面的建议最好由专业营养师提供。
三、药物治疗在医师的指导下,我尝试了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抗生素可以应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但需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用合适药物。
在排除感染、免疫相关性疾病后,止泻药物如鸦片类制剂和副作用较小的肠道吸收抑制剂可用于暂时缓解腹泻。
但这些药物并非治疗慢性腹泻的根本方法,因此需要定期复查和医师跟进。
四、中医治疗针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中医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中医将慢性腹泻分为虚寒型、湿热型、脾虚型等不同类型,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治疗。
经过中医师的辩证施治,中草药、针灸、艾灸等方法都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疗效。
对于一些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我选择了中药的复方制剂,辅以艾灸疗法,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五、注意心理调适心理因素对慢性腹泻的影响同样重要。
腹泻本身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改善心理状况,我参加了心理咨询课程,并尝试了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
逐渐调整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症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药物和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控制慢性腹泻的关键。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定时进食,远离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运动,避免情绪激动等,都有助于减轻腹泻症状。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解读PPT课件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案制定
1 2 3
家庭护理指导
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培训,教授正确的护理方法 和技巧,确保患者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照顾。
康复指导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 导方案,包括康复训练计划、饮食调整建议等, 促进患者康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
便常规、血常规等,必 要时进行内镜或影像学
检查。
处理原则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 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补 液、止泻等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调整建议
01
02
03
药物选择
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如抗生素、止泻 药、微生态制剂等。
药物调整
根据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
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负担。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措施
强化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普及慢性腹泻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 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建立随访机制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质量管理与效果评价体系建设
诊疗流程规范化管理实施情况回顾
诊疗流程梳理
对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流程 进行梳理,明确各环节职 责与操作规范。
关键节点控制
加强关键节点如诊断、治 疗、随访等的管理,确保 患者得到连贯、规范的服 务。
信息化助力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慢性腹泻是指连续或反复持续3个月以上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水样,且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道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
对于慢性腹泻的基层诊疗,以下是一些要点。
1.详细病史采集: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腹泻病史,包括病程长短、腹泻的性质、伴随的症状等,并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史、既往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医生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皮肤黏膜是否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触诊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体征。
3.实验室检查: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鉴别慢性腹泻的病因非常重要。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粪便常规、大便培养等。
4.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进行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肠道炎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治疗方案:根据慢性腹泻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功能性腹泻,可采用改变饮食习惯、增加纤维摄入量、使用止泻药等措施;对于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需使用适当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吸收不良综合征,需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6.营养支持:慢性腹泻患者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营养支持。
包括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以及考虑使用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
7.随访与复查:慢性腹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医生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慢性腹泻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复查。
这些要点可以指导基层医生进行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腹泻病是大便次数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的统称。
感染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
按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一、病史采集(一)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于入院8小时内完成。
(二)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四)有无中毒症状。
(五)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二、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一)可有不洁饮食史。
(二)共同表现呕吐、腹痛、腹泻。
重症呕吐、腹泻频繁,可吐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大便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三)伴有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感染中毒症状。
(四)腹部平软或腹胀,肠鸣音活跃。
(五)重者合并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程度(1)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
患儿精神稍委靡,略有烦躁,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2)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10%。
患儿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泪少,皮肤苍白,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
(3)重度脱水:失水量约在体重10%以上。
患儿精神极度委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
尿量极少或无尿,口唇极度干燥,哭时无泪,皮肤干燥、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极度凹陷,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2、脱水性质(1)等渗性脱水:最常见,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可出现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昏睡、惊厥等。
三、实验室检查(一)大便常规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者,大便外观常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显微镜检查无或仅有少数白细胞;侵袭性细菌所致者外观多为脓性便或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或同时有红细胞。
腹泻中西医诊治
腹泻中西医诊治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
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2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诊断策略】1.问诊要点腹泻的起病、大便的性状及臭味、腹泻的伴随症状、同食者群集发病的历史,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病后一般情况变化。
2.查体要点(1)注意重点查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黄疸,腹肌紧张程度、压痛、反跳痛,肝脾大等。
(2)腹部体征,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3.辅助检查要点①便常规。
②其他检查:血常规、血沉、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如怀疑为胃源性腹泻,应进行胃液分析。
对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做相关检查如基础代谢率、甲状腺吸碘率,吸收功能等检查。
③器械检查(X线、超声检查、内镜、CT等)。
4.中医辨证要点腹泻在辨证时,首先应区别寒热虚实。
一般而言,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
【鉴别诊断】1.急性腹泻(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主要在夏秋季发病。
潜伏期多为1~2d,长可达7d。
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骤然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
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
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
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急性菌痢应与阿米巴性痢疾相鉴别,鉴别要点有:①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散发,常无发热,一般无里急后重;②排便情况较急性痢疾次数少,量较多,常呈果酱样;③腹部压痛较轻,多在右下腹;④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2)中毒型菌痢:以小儿多见或见于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
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3)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一)定义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而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也可按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即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三)流行病学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的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见表1。
在慢性腹泻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和功能性腹泻。
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二)发病机制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 L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2 L来自饮食,7 L来自消化道和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小肠可吸收其中90%的水分,仅有1~2 L排至结肠,结肠又可吸收其中90%水分,最终仅有0.1~0.2 L水分随粪便排出。
如胃肠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粪便中水分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慢性腹泻类型与治疗
慢性腹泻类型和治疗
概念
正常排便: 次数–- 1次/日,少数人1次/2-3日或2-3次/日; 性状--- 成形,不含异常成分; 量------ 150—200g/d,其中水分占60-75%。
腹泻: 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 性状---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大于85%)可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 等 异常成分; 量------ 超过200g/d; 伴随症状– 可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
慢性腹泻类型和治疗
消化不良
主要指对脂肪、糖、蛋白质的消化不良。脂肪消化不良尤其 突出,糖的消化不良见“二糖酶缺乏”。 胃原性腹泻:
胃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液分泌减少,食物未经初步消化即进入小肠。
胰原性腹泻:
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晚期胰腺癌。 ---胰液(含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分泌减少,食物不能充分消
化。
肝原性腹泻:
严重肝病,胆管梗阻。 ---胆汁分泌或排泄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脂肪泻。
慢性腹泻类型和治疗
吸收不良
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 热带吸收不良综合症(热带口炎性腹泻,热带斯泼鲁); 成人乳糜泻(非热带吸收不良综合症,非热带斯泼鲁); 回肠末端严重病损(克罗恩病,回肠末端被切除) ---胆盐回吸收减少 → 肠道胆盐缺少 → 脂肪吸收障碍 → 脂肪泻 ↘ 结合胆盐↑(结肠) 细菌分解 双羟胆酸↑ → 腹泻
急性与慢性腹泻: 急性---病程多在2—3周内,不超过1个月; 慢性---病程在1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慢性腹泻类型和治疗
正常生理
(一) 正常每日进入肠腔的液体
食物摄入 2 L
唾液 1 L
胃液 2 L
《慢性腹泻诊治》PPT课件
整理ppt
18
动力性腹泻
机制: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少,未
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原因:
促动力激素或介质:5HT、前列腺素 肠腔内容物增加 肠神经病变:糖尿病 促动力药物
整理ppt
19
动力性性腹泻
特点 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 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常见疾病
IBS、甲亢、糖尿病类癌、胃大部切除后
细菌肠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 激素: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血
清素、降钙素等
先天性:先天性氯泻
整理ppt
15
分泌性腹泻
特点:
禁食48H后仍有腹泻; 大量水样便,每日超过1L,甚至10L。 血浆-粪便溶质差<50mmol/L; 粪便中无脓血或脂肪 粪钾、粪碳酸氢根浓度高,偏碱性或中性;因
慢性胰腺炎
整理pptபைடு நூலகம்
11
渗透性腹泻
特点:禁食后腹泻停止
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或分解的食物 粪便酸度增高(pH5) 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100mmol/L
整理ppt
12
分泌性腹泻
胃液分泌----胃壁细胞和主细胞 肠道分泌----粘膜隐窝细胞 肠道吸收----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 分泌 > 吸收 分泌性腹泻
乳糜泻
结缔组织病 促动力药物
整理ppt
21
病因分类
整理ppt
22
慢性腹泻的病因
感染性肠道疾病 36.7% 肠道肿瘤 29.6% 原因未明 20.6% 小肠吸收不良 6.4% 非感染性肠道炎症 3.3% 其他 3.4%
整理ppt
23
慢性腹泻
功能性腹泻
疼痛
粘液
慢性腹泻的临床诊疗介绍
慢性腹泻 伴随症状
1.慢性腹泻的诊断
克罗恩病、肠结核、阿米巴痢疾 常出现右下腹压痛。
短肠综合征及小肠吸收不良常伴 营养不良,严重者可为恶病质。
不完全肠梗阻引起的腹泻可见肠 型、蠕动波以及肠鸣音亢进。
结肠癌可有腹部包块,直肠癌肛 诊可发现肿块。
慢性腹泻 体格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 可有左下腹压痛。
➢脓血便见于渗出性腹泻,若脓血仅 附着于粪便表面提示直肠或乙状结 肠病变。
➢酸臭的糊状便见于糖吸收不良,有 油滴的糊状便见于脂肪吸收不良, 恶臭大便见于蛋白质消化不良。
慢性腹泻 粪便性状
➢蛋花汤样大便见于艰难梭菌等引起 的伪膜性肠炎。
➢洗肉水样大便见于某些急性出血性 肠炎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果酱样 大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或升结肠癌。
➢起病急骤伴有发热,腹 泻频繁应考虑肠道感染性 疾病。
➢禁食情况下仍有腹泻, 提示为分泌性腹泻。
慢性腹泻 起病方式与病程
➢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 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慢 性起病,常间歇性发作。
➢禁食后腹泻停止者为渗透 性腹泻。
1.慢性腹泻的诊断
➢水样便见于各种分泌性腹泻,如大 肠杆菌、胃泌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随粪便排出 0.1-0.2L水分
进入结肠 1-2L
结肠吸收90%水分
前言
渗透性腹泻
1
发病 机制
分泌性腹泻
2
4
渗出性腹泻
3
动力性腹泻
前言
渗透性腹泻
➢机制:肠腔内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
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
➢特点: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减少或停止;粪便渗透压超
过血浆渗透压;便中含大量未经消化的食物或药物。
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诊断与治疗指南I 常用知识I.1 腹泻的病因分类L1.1 感染性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病毒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道念珠菌病;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感染(HIV);蠕虫感染:血吸虫病、旋毛虫病。
L1.2 非感染性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胰消化酶缺乏、双糖酶缺乏、胆汁缺乏;非感染性炎症: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功能性腹泻:IB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药源性;肠道肿瘤:大肠癌、 VIP 瘤、APUD 瘤、小肠淋巴瘤等。
L.2 腹泻发病学分类及特点L.2.1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有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引起,特点为禁食后腹泻停止,粪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 pH 偏酸性,肠腔内渗透压高。
L2.2分泌性腹泻肠吸收受抑/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和电解质,特点为大量水样泻,粪中无脓血或脂肪,禁食后仍有腹泻,粪渗透压接近血浆。
L.2.3 渗出性腹泻炎症或溃疡引起脓血、粘液渗出到肠腔而引起,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粪便量少,左半结肠病变多有粘液、脓血便。
L.2.4 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粪便多稀烂但不带渗出物,伴肠鸣音亢进,腹痛可有可无。
为排除性诊断。
L3 腹泻的定位诊断L3.1 小肠性腹泻腹痛位于脐周;粪便量多、稀薄,或可含脂肪,粘液少,恶臭;腹泻次数较少;无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常见。
L3.2 大肠性腹泻腹痛位于结肠解剖部位;粪便量少,可含粘液脓血;腹泻次数较多;里急后重常见;除恶性肿瘤外,体重减轻少见。
I.4 急性腹泻的病情分类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糜、嗜唾、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L5 临床诊断用词临床上将未明确诊断的腹泻统称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超过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排粪量超过200g(200mL), 可以有粘液或粘液脓血样便。
慢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超详细!
慢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超详细!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oea)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或水样便,常伴有排便急迫感或失禁等症状,通常以每日大便重量超过200 g作为腹泻的客观指标。
腹泻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类,关于急性与慢性的具体界限尚未统一,有学者认为病程<3周者为急性腹泻,>3周或长期复发者为慢性腹泻。
也有学者认为慢性腹泻的定义为持续时间>4周的腹泻,而急性腹泻通常持续<2周,而且大多具有自限性。
欧洲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布里斯托大便分类表中5型和7型之间粪便稠度的一致性改变,并持续时间>4周。
最近,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由于慢性腹泻在医学界上的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有报道认为西方人群慢性腹泻发生率为4%~5%,美国成人慢性腹泻的患病率为6.6%。
目前我国还没有较好的成人慢性腹泻患病率的调查研究数据。
慢性腹泻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发病机制与分型慢性腹泻的基本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少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加,进而导致腹泻。
根据病理生理学特点,腹泻可分为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一)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道上皮细胞液体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损所致,即肠上皮分泌功能超过吸收功能。
肠道的分泌主要通过肠黏膜隐窝细胞实现,吸收则通过肠上皮细胞。
肠腔与上皮的液体交换由离子的主动运输驱动,主要包括Na+、Cl-、HCO3-和K+。
分泌性腹泻常见病因包括细菌肠毒素如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内源性促分泌物过度分泌如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内分泌瘤、某些非渗透性泻药等。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全文)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全文)一、概述(一)定义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发病时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既往认为慢性腹泻的粪便排便量>200 g/d,但因粪便的重量变化很大,正常人的粪便重量可能会超过这个值,因此不推荐将粪便重量作为腹泻的衡量标准。
推荐使用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图1)评分第5型及以上,作为腹泻标准[1]。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而慢性腹泻病程>4周[2]。
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3,4]。
图1 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BSFS大便分型法)(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少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1.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的临床分类可能比传统的病理生理分类更加实用。
(三)流行病学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3]。
西方人群慢性腹泻患病率为4%~5%,美国成人慢性腹泻的患病率为6.6%[4]。
但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表1)。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l、病史和临床表现: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籍贯和职业等一般资料;2、了解起病时的情况和病程;3、了解排便情况、粪便外观和腹痛性质;伴随症状;(二)体格检查:注意腹部的外形、压痛、腹部包块、肠鸣音情况,必须常规进行肛门直肠指检。
(三)辅助检查1、粪便检查外观、潜血、镜检细胞、原虫、虫卵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反复检查,2、涂片检查菌群或粪便培养+药敏,3、血常规+血沉,4、尿常规,5、血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血糖,6、胸部X线检查,7、腹部B超。
8、必要时应进行以下检查:胃肠镜检查,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包括粪质测定、D-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胰功能试验、呼气试验、乳糖耐受试验等,血浆激素和介质测定,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甲状腺功能,直肠感觉功能检测。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慢性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真菌病。
2、肿瘤:结肠腺瘤病、大肠癌、小肠淋巴瘤、VIP瘤、促胃泌素瘤、类癌。
3、小肠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
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乳糖不耐受症、阻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盲袢综合征、短肠综合征、小肠浸润性疾病。
4、非感染性炎症: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憩室炎、尿毒症性肠炎。
5、功能性腹泻:IBS、胃大切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6、药物性腹泻:泻剂、抗生素、利血平、胍乙啶。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抗感染,吸收不良者剔除食物中的有关成分(乳糖和麦胶类),高渗性腹泻禁食或停用造成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补充葡萄糖保证热量和水盐吸收,胆盐重吸收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胆汁酸吸附剂,胆盐缺乏的腹泻用中链脂肪酸。
2、对症治疗: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止泻:思密达等对轻度腹泻安全有效,抗胆碱能药用于功能性和痉挛性腹泻者,得舒特等肠道钙阻滞剂用于功能性腹泻及肠易激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概念】
定义:指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或电解质,粪便含水量超过80%;或大便的重量>10 g/(kg·24 hr) ;次数超过3次/d;病程>2月。
国外将腹泻病程>2周为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或持续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PD)。
正常儿童胃肠道能够吸收的液体约为285 ml/(kg·24 hr)和排
出大便5~10 g/(kg·24 hr)。
正常大便中含Na+:20~25 mEq/L、K+:50~70 mEq/L、C1—:20~25 mEq/L。
粪便渗透压差(stool osmotic gap,OG):
粪便渗透压差:血浆渗透压-2*(粪[Na+]+粪[K+]);
血浆渗透压290mOsm/(kg·H2O);正常粪便渗透压差50~125 mOsm/ (kg·H2O);
渗透性腹泻患者粪便渗透压主要由不被吸收的溶质构成;
Na+浓度往往<60 mmol/L.因此粪便渗透压差>125
mOsm/(kg·H2O)。
分泌性腹泻粪便渗透压差一般<50 mOsm/(kg·H2O),粪便Na+浓度>90 mmol/L。
【慢性腹泻的分类及机制(见下图)】
图1-6 慢性腹泻的分类及机制
【慢性腹泻的病因】
表1-25 慢性腹泻的原因
【慢性腹泻的诊断手段】
慢性腹泻病病因繁多,诊断须分步分层进行。
首先了解大便情况,这点对大多数性状改变明显(如: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稀烂便)且次数增多者易于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病程>2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腹泻病;但只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成形或硬,是否可诊断腹泻,这需要进一步对大便进行分析,收集24~48 h大便并称重,大便重量>l0 g/(kg·24 hr)则可诊断为腹泻。
图1-7 慢性腹泻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图1-8 慢性腹泻的大便检查
图1-9 慢性腹泻的血液检查
图1-10 慢性腹泻的试验
图1-11 慢性腹泻的内镜及影像学检查
【慢性腹泻的诊断程序及思路】
图1-12 慢性腹泻的诊断程序
图1-13 慢性腹泻的主要检查思路
【慢性腹泻治疗原则】--------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是病因治疗。
1.支持和对症治疗:
(1)纠正水、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物质;
(2)止泻药:切记盲目给予止泻药;
(3)粘膜保护剂:可选用吸附药如蒙脱石散剂等;
(4)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元(prebiotics)
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作为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或辅助治疗;
(5)生长抑素:适用于类癌综合征、VIP瘤和其他内分泌肿瘤引起的腹泻,对特发性分泌性腹泻也有一定疗效。
2.病因治疗:
(1)根本治疗是病因治疗;
(2)抗生素: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如明确病原体,尽量使用小剂量、窄谱,非联合用药,避免AAD。
已确诊为AAD,则应停用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
3.替代疗法:主要是针对胰源性消化不良.治疗需补充胰酶。
(后附慢性腹泻诊疗流程图)
图1-14 慢性腹泻诊疗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