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犯罪的特点与侦查对策
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犯罪侦查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警方的一股强大武器。
国家法律对于犯罪的定义,往往是通过个体的行为来界定的,而犯罪行为本身则是基于某些先前存在的行为或情境。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行为时,依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犯罪侦查,可以更加精准地追踪到犯罪分子,从而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一、人工智能技术为犯罪侦查带来的优势1. 极高的准确性在犯罪侦查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警方更加精准地判定案件情况。
在过去,这个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复杂的分析和调研来完成。
但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警方只需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就能够分析这些数据,生成准确的结论和反馈信息。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准确率,还可以帮助警方快速响应和解决案件。
2. 加快办案进度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加速办案进度同样有着巨大贡献。
在过去,警方往往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去整理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是因为很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分散在各种不同的场所和系统中,很难获取到整个人的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快速形成完整的嫌疑人档案,从而缩短办案时间。
3. 可以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很多时候,警方需要依赖有限的资源,如人力、时间等方面,才能完成一项犯罪侦查任务。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这些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跟踪和追捕。
比如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监控视频中的人脸与嫌疑人数据库进行比对,就可以大大简化在大型公共区域的人员追踪工作。
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往往比以往低成本、高效率。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案例1. 融合各种数据的案件追踪作为一个复杂的金融犯罪案件的调查,往往需要分析各种数据类型、采集证据、查看在线活动和需求等。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可以帮助警方通过计算机算法模拟犯罪分子的行为模式、判断关系,进而对事件进行细节追踪。
试论网络犯罪的特点与预防对策
试论网络犯罪的特点与预防对策论文摘要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的普及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却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文章通过例举一些较为常见的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犯罪,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论文关键词网络犯罪表现形式预防对策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信息和资料。
网络犯罪多与信息相辅相成,信息性是网络犯罪的必要条件,只有附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实施网络犯罪。
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一、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网形式的多样化,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增多。
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网络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盗取密码、账号、修改程序等方式,将有形或无形的财务据为己有的行为。
网络盗窃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用户个人资料,从而侵害他人权利;利用病毒植入他人电脑盗取其信息资料;通过邮件、下载免费软件以及具有诱惑性的新闻或图片,诱使被侵害人点击其连接,从而将键盘记录程序植入他人电脑,记录读取网络银行或支付平台的账户和密码,从而实施盗窃;或有组织的网络盗窃公司在网站上发布招募广告,将恶意代码连接到热门网站点击上,这些恶意代码每被点击下载一次,粘贴恶意代码的人便可以获得一定的费用。
(二)网络诈骗1.网络交易诈骗。
网络交易诈骗的手段有:(1)网络钓鱼,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设计出类似于正规银行的虚假的网上银行、慈善网站或网络交易平台等网站。
盗取到网民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密码,然后将网民存款提走。
淘宝购物的支付宝平台和12306中国铁道部购票网站都是网络钓鱼案件高发的网站。
公安新型犯罪规章制度
公安新型犯罪规章制度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犯罪行为也呈现出新的形态和特点,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打击新型犯罪,公安机关不断完善和更新犯罪规章制度,以保障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
本文将对公安新型犯罪规章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定义新型犯罪新型犯罪是指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和新的犯罪模式进行的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普及,新型犯罪逐渐成为犯罪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
如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
二、公安新型犯罪防控体系为了有效应对新型犯罪,公安机关建立了全面的新型犯罪防控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新型犯罪规章制度公安机关制定了一系列新型犯罪规章制度,以明确打击新型犯罪的法律依据和执法标准。
规章制度分别对电信诈骗、网络犯罪、侵害个人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设定,为打击新型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2. 建设智能化犯罪侦查平台公安机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设了智能化犯罪侦查平台。
该平台能够快速分析和挖掘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以实现高效犯罪侦查和追踪。
3. 配置高科技犯罪侦查装备为了有效应对新型犯罪的高科技特点,公安机关配置了一系列高科技犯罪侦查装备。
如网络侦查设备、刑侦分析仪器等,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打击新型犯罪的技术能力。
三、公安新型犯罪规章制度的作用公安新型犯罪规章制度在打击新型犯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规章制度明确了新型犯罪的罪名和刑事责任,强化了对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威慑了潜在犯罪分子。
其次,规章制度为公安机关侦查和打击新型犯罪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减少了打击工作的盲目性。
另外,规章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责进行了明确,提高了新型犯罪案件的办理效率和公正性。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应对新型犯罪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型犯罪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安机关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对策。
网络犯罪案件中智能手机取证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新的犯罪手法和犯罪 趋势不断涌现,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面临着严 峻的网络安全威胁。伴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人们在出行、 支付、购物、通信时更多的依赖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给人们
收稿日期:2020-09-21 基金项目: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校内科研项目 (XN2019YB043)
摘 要: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移动支付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网络犯罪的案件也不断增多。智能手机的厂商、型号及版本系统各
不相同,数据存储方式也不同,给取证人员进行电子数据取证增加了难度。对网络犯罪案件中智能手机的取证流程以及涉案手机
2.3 智能手机取证时注意事项 第一,在现场勘验阶段,办案取证人员应首先确认目标 手机安全,比如在一些案件中,手机是爆炸的引爆器;第二, 待检测的智能手机在进行取证之前应当放在电磁信号屏蔽环 境中或者关机,在取证过程中应当将 SIM 卡移除或者开启 飞行模式,保证智能手机的初始状态不发生改变,原始数据 不被污染;第三,仔细勘验现场,关联现场中出现的其他物 证、书证与智能手机使用者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关系。
遵循这个步骤:首先对待取证手机进行 USB 调试模式,USB 调试模式是 Android 提供的一个用于开发工作的功能,使用该 功能可在计算机和 Android 设备之间复制数据、读取数据等 等。在 Android 手机中,用户获取 root 权限后可以对手机中 的文件数据进行备份。一般在手机设置中会有“权限管理”
数据包信息进行研究,为公安机关在网络犯罪案件中智能手机取证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犯罪;智能手机;电子数据;取证
高科技犯罪的调查方法与对策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高科技犯罪的调查方 法与对策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高科技犯罪的调查方法 • 高科技犯罪的对策 • 高科技犯罪案例分析 • 高科技犯罪调查与打击的挑战与前景
PART 01引言高科技犯 Nhomakorabea的定义与特点
高科技犯罪定义
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高科 技手段实施的犯罪行为。
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数据泄露案例分析
内部泄露
黑客攻击泄露
企业内部员工泄露敏感数据,如客户 信息、财务报表等。
黑客利用漏洞攻击企业数据库,窃取 大量敏感信息。
供应链泄露
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或供应商泄露数 据,影响企业安全。
社交工程案例分析
冒充身份
攻击者冒充他人身份,通过社交 媒体或电子邮件获取受害者的信
加强企业间合作
鼓励企业间加强合作,共同打击高科技犯罪,建立企业联合防范和应对机制,实现资源 共享和信息互通。
PART 04
高科技犯罪案例分析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钓鱼网站
通过伪造官方网站或发送 虚假邮件,诱导用户输入 个人信息或转账,从而实 施诈骗。
虚假交易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商 品或服务信息,骗取消费 者付款后消失。
网络传销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销 活动,通过发展下线获取 非法利益。
恶意攻击案例分析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01
通过控制大量计算机对目标网站或服务器发起攻击,使其瘫痪
或无法正常运行。
勒索软件攻击
02
通过加密受害者文件并索要赎金来解密,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巨
电子数据在证据封存中的风险及对策研究——以智能手机为例.doc
电子数据在证据封存中的风险及对策研以智能手机为例王灵华Wffl杭市公安局換墅区分局浙江警察学院电子数据被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法定证据的地位,在司法实践屮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但是电子数据自身的脆弱性导致其容易被破坏。
以智能手机为例分析在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证据在证据封存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并从增强保管意识、严守操作规范、加强硬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数据证据;智能乎机;风险;对策;.•王灵华,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民警,副主任科员,主要研宄方向为公安科技信息;芭赞刚,浙江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2017-09-11Received: 2017-09-11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新增“电子数据”这一证据类型,标志着“电子数据”被赋予了法定证据的身份,拥有独立的证据地位。
如今,电子数据证据以其海量性、虚拟性、多媒体性等特征m可以很直观地证明犯罪,在同法实践屮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屮形成的,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但是,由于电子数据的将殊性,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数据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其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遭受到外来破坏,就可能使其证据效力完全丧失,进而影响到整个案件的顺利办理。
m为此,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相继针对电子数据的收集取证、检查勘验、保管使用等方面,出台丫诸多的规定,如2005年公安部《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杳规则》和《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勘验程序规则(试行)》,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2016年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细则》。
涉人工智能犯罪刑事归责
法律适用难题与解决途径
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司法程序存在一些问题,如取证困难、诉讼成本高、难以确定涉案人员的责任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完善的司法协作机制,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同时,需要加强对涉案人员的责任认定和惩罚力度,以维护社会公正和安全。
司法程序问题
改进建议
司法程序问题与改进建议
涉人工智能犯罪刑事归责
2023-11-05
引言人工智能犯罪概述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归责原则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归责要件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归责证据规则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归责实践问题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有刑事归责原则的局限性
涉人工智能犯罪的日益增多
法律制度完善
为了更好地应对涉人工智能犯罪,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包括制定更加完善的刑事法规、建立涉人工智能犯罪的专门司法制度等。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将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法律制度,以适应新的犯罪形势和挑战。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涉人工智能犯罪的挑战。
罪责自负原则的例外
在涉人工智能犯罪中,如果行为人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实施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欺诈、强迫或恶意诱导等外部因素导致的,那么行为人可以免除责任。
责任法定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的定义
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涉人工智能犯罪中,行为的刑事责任应当由法律预先规定,不得由审判机关在审判中任意确定。
在涉人工智能犯罪中,行为的刑事责任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审判机关只能依据法律法规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进行裁决。
指涉案行为给社会及他人造成的各种损害结果。
大数据时代犯罪现场的变化及侦查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犯罪现场的变化及侦查对策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犯罪现场的变化也愈发复杂和隐蔽。
传统的犯罪现场侦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犯罪现场的变化以及相应的侦查对策。
一、犯罪现场的变化1. 技术手段的普及化: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高科技设备,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
这些设备的普及化使得犯罪现场的证据更加容易遗留。
2.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发布信息和与他人交流。
但犯罪分子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犯罪活动,比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
犯罪现场也不再局限于实地,而是扩展到了虚拟世界。
3. 数据爆炸和数据隐私问题:大数据时代,各种类型的数据被大量产生并储存起来。
犯罪现场的调查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找出相关线索。
同时也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如何平衡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挑战。
二、侦查对策1. 数据挖掘和分析:大数据时代,对犯罪现场进行调查需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技术手段,通过分析大规模数据中的模式、关联以及异常行为,快速找出关键线索。
2. 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犯罪现场的调查需要跨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不同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规划和实施侦查行动,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
3.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犯罪现场调查的过程中,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措施,确保数据的合法获取和使用,同时维护个人隐私的权益。
4.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时代的犯罪现场调查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犯罪现场侦查技术的培训和研究力度,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5.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针对大数据时代犯罪现场的变化,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对于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数据使用的规范,为犯罪现场侦查提供合理的法律保障和规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犯罪现场的变化给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智能手机犯罪的特征和侦查对策
智能手机犯罪的特征和侦查对策作者:余冶钢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12期摘要: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渐的在社会群体中普及,而它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借助手机犯罪的不法分子带来作案的机会;这种新形式的犯罪不但不利于公安机关的追查和管控同时其造成的危害特别巨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要对这种犯罪形式予以坚决的打击和处理。
笔者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针对智能手机犯罪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追查管控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犯罪;智能手机;侦查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5-0230-01作者简介:余冶钢(1995-),男,汉族,浙江慈溪人,浙江警察学院(滨江校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安机关侦查预审技巧。
一、智能手机犯罪的特征(一)以智能手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特征1.以智能手机为犯罪对象实施的传统犯罪这主要是包括对于手机的盗窃、诈骗、抢劫等行为,是包含在侵犯财产类型的,其具备变现环节、可追踪性和特定性的特点。
2.以智能手机为犯罪对象实施的新型犯罪这种犯罪主要是利用智能手机是建立在数字电路以及智能处理芯片的基础上,进而进行的一种采用病毒以及木马程序等高科技手段,对其信号进行改变和窃取,最终为违法犯罪人获得非法利益提供服务。
(二)以智能手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特点1.以智能手机为犯罪工具实施的传统犯罪这类犯罪仍然是采用的我们一般所了解的犯罪形式,只不过其作案的对象变成了手机,比如其针对手机的抢劫、偷盗以及诈骗等等,而这种传统形式的手机犯罪,因为有了智能手机的一些属性使得此类犯罪可被追踪和深层次的稽查。
2.以智能手机为犯罪工具实施的新型犯罪这种犯罪形式,主要是基于智能手机能够访问互联网,再结合现今一些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侵入到电脑系统中,对于一些资料和数据实施非法获得的行为。
比如,如今最新出现的手机软件:Windows Mobile支持利用手机进行远程对电脑的控制。
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风险及其防范
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风险及其防范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传统侦查处于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情境之中。
分析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风险,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以提升人工智能在侦查应用中的效益。
通过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现状,预判各种可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人工智能在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各阶段存在的应用风险,以及始终存在的隐性应用风险。
据此,应结合我国侦查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应用阶段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相关规范等规制措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辅助侦查方面的潜能,有力提升公安工作效能。
1 引言国务院于2017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很多发达国家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我国应当抓住机遇,构筑发展的先发优势。
”面对国际社会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与局面,传统侦查措施及手段已显得左支右绌,在国家安全建设中,侦查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其在侦查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给国家安全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侦查机关在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红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可能给侦查工作带来的风险挑战,据此要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在侦查应用中的效益。
2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及价值2.1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作为大数据与智能算法耦合下的技术升级,是一个开放的智能体。
人工智能在侦查领域的应用并非单纯技术手段的叠加,而应是在符合侦查原理和逻辑基础上的应用场景智能化,以推动实现智慧侦查。
2.1.1 智能检索与研判犯罪情报情报分析是犯罪情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犯罪情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犯罪活动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势及侦查对策,对侦查行为和侦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2.1.2智能获取刑事证据2017年9月,我国首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被成功侦破,成功截获十亿余条公民个人信息。
智能手机防盗设计研究
智能手机防盗设计研究智能手机与现代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手机盗窃现象也日益严重。
手机一旦丢失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困扰。
因此,手机防盗功能的开发与设计渐渐受到的普遍关注。
本文指出了当前手机盗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列出了本次研究的重要意义;对目前国内外针对解决手机盗窃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及进展进行了列举和描述;并对目前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出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根据这一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设计思路。
标签:手机防盗犯罪预防防盗设计一、研究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水平与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由于手机拥有售价昂贵且小巧便携这一特点,近年来成为小偷们“顺手牵羊”的主要目标之一。
全球手机高失窃率愈发引起人们关注,手机被盗不但使用户蒙受损失,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及隐私也可能会被轻易泄露,手机中存储的好友名片及各类信息也会一同遗失,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手机防盗设计则是在手机被盗前进行预防,避免手机盗窃现象的发生;在手机被盗中进行及时制止;及在手机被盗后进行寻回。
通过设计的手段防止或减少手机被盗现象的发生。
二、目前的研究状况及进展1.在手机被盗前的预防设计窃贼在窃取任何物品之前,都要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考量。
观察时他们会注意来往人群的衣着、背包携带方式、贵重物品的种类、数量及放置位置等,目的是锁定一个偷窃目标。
目标锁定后,他们会对目标进行仔细的考量,预估偷取手机的成功率。
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容易大意,成功几率相对较大。
而女性属于弱势,也是下手的好对象。
目标多为独自一人出行或两人结伴,接班人群在相互交谈时,注意力分散,成功几率相对较大。
另外,还要考量贵重物品放置的位置以及物品的类型,易盗取程度,是否存在风险等因素也都会被考虑在内。
因此,在小偷寻找盗窃目标,锁定目标的环节,通过设计的手段增加小偷偷取产品的难度,使之预估的盗窃成功率下降,让小偷知难而退,自己主动放弃盗窃念头。
(见表2.1)2.在手机被盗过程中的紧急制停设计2.1闪光及鸣音警报2.1.1手机附着物的警报:当装有手机的包或其他物品被非法开启时(剪短或割破),包里内置的报警装置就会被触发,发出尖锐的报警声。
人工智能技术在罪犯犯罪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在罪犯犯罪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各种智能家居、智能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在罪犯犯罪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也日趋成熟。
本文将从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分析中的应用入手,探讨其可能带来的益处和不足,并且提出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分析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大数据的犯罪研究,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犯罪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寻找犯罪趋势、模式和规律;二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犯罪预测,即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罪犯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辅助警务部门推断犯罪动机、指认嫌疑人。
在基于大数据的犯罪研究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对犯罪事件、犯罪嫌疑人等信息的自动化分析,以及对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的自动化探测,使警务部门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寻找到犯罪线索,为打击犯罪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犯罪分子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欺瞒警察、掩盖足迹,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处理和分析。
例如,对于一些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犯罪痕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对犯罪分子进行更准确的揭露和定罪。
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犯罪预测方面,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利用犯罪分子犯罪前后的行为数据,分析罪犯的心理特征、犯罪动机等,从而辅助警务部门预测可能发生的罪案类型、时间、地点和嫌疑人,协助警察在提前防范和打击犯罪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分析中的可能带来的益处1、提高取证效率,加快侦破速度相比传统侦查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实现犯罪事件信息的高效、准确的分析和挖掘,从而更快速地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加快侦破速度。
另外,对于大量的证据材料,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这些证据进行快速地检索、收集和整合,帮助警务部门更好地进行案情分析。
2、提高犯罪预测准确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犯罪分析过程变得更加科学、系统化,增加了对犯罪分子心理、行为等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理解,从而提升了犯罪预测的准确率。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和侦防对策》开题报告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
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
三、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对策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和进度:
(1)、寒假期间:熟悉课题任务、调研、外文文献翻译,进行开题报告撰写,准备下学期答辩;
(2)、开学1-2周:进一步调查并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与数据资料,准备课题的理论研究,方案设计;
[10] 张子涵. 论团伙犯罪的特点及侦察对策[J]. 经营者 2019, 33(1).
[11] Zhao W J . The crime characteristic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lecom network fraud——Taking the 569 verdicts in 2017 as samples[J].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8.
研究意义:
互联网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作案工具,甚至是作案对象,使得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及利益、甚至商业、国家安全遭受到严重的威胁。由于计算机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相比更加具有技术性与专业性、隐蔽性与成本低等特点,所以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手段与普通案件的侦查手段也不尽相同,如何规制、监督计算机网络犯罪侦查就成了当前最急迫的任务。同时,在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发现了法律漏洞,进而对于法律漏洞进行完善,也是在法律监督的职权之内,那么如何对这些漏洞进行完善,从而达到更好的监督就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手机信息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件有 关的物 证、 书证、 证人 证言以及 电子 证据 。手机 信息属于 电子证据的范畴 ,具有 极强的证 明性 。通
过获取准确 的手机 信息, 可 以证 明或者排 除犯 罪。 手 机信 息的不 同种类 ,在刑 事诉讼 中也 归类 为不 同的
手机作 为信 息载体之一 ,其在工作过程 中存在
着大 量的数据交 换。这些数据交换在手机的使用过
程 中被手机 自身所记录和保 留,是手机使用信息客 观真 实的反映。
( 二) 关联 性
手机信 息属于 电子信息 的范畴 ,其所包含的信 息 并不仅 限于手机本身 ,通过对手机 内信息的调取 和分析 , 可 以关联 出很 多其他种类 的信息 , 如地理位 置信 息、 活动轨迹信息 、 银行卡信息、 购物卡信息等 。
( 四) 时效 性
线局域 网信 息等; 身份类信息 , 如手机型号 、 序列 号、 S I M 卡信息 、 注册机主信息等 ; 软件类信 息等 Nhomakorabea 一
信息在一定 时间范 围内才会具有效力 ,超 过了
定 的时间范 围,信息就不再具有应有的效力。如 果不 能及时获取手机信息 ,就不能发挥该信 息所产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J o u r na l o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o l i c e
Au g . 201 5
第8 期 总第 1 6 7 期
No . 8 S e r . No . 1 6 7
手机信 息在案件侦查 中的应用
目前 ,全球移 动 电话 的用户量 已经超过 3 O亿,
也就是说 ,每两个人 中就有一个 人在使 用手机 。手 机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 中的必 需品。手机 的使用 人群 极其 广泛 ,公安机 关通过获取不 同涉案 人群 的手机 信息 , 加 以整理分析 , 可对侦破案件带来极大的帮助 。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 的案件 花样翻 新, 电信诈骗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 , 严重 危害 人 民群众 的财产安全 。与此 同时,犯罪行 为人 的反 侦查 能力也逐步提升 ,犯罪现场很难提取 到有 价值
论网络犯罪之现场勘查
论网络犯罪之现场勘查摘要:当前我国计算机犯罪高发并依旧呈现上升态势,对社会稳定、群众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计算机网络犯罪存在于虚拟空间,具有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做好网络犯罪的现场勘查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关键所在。
本文即从此类犯罪的现状及新特点入手,分析取证中存在的难点,并探讨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信息技术现场勘查电子证据侦查取证一、我国网络犯罪现状及新特点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高发且依旧呈增长态势,从1986年我国发生第一起网络犯罪案件以来,到1999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400余起,再到2000年剧增为2700余起,时至近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网络犯罪案件依旧呈现高发态势,以每年激增30%的速度发展着,可见其成爆炸性增长态势,对社会稳定、群众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网络犯罪也日益凸显出新的特点。
(一)网络犯罪主体“回归平民”。
从传统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归纳分析中可以发现,其犯罪主体多集中在受过一定教育的高智商群体。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背景下,网络犯罪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已日渐“回归平民”,且出现低龄化趋势,不再单单局限于高智商的白领犯罪人群。
(二)网络犯罪“穿越时空”。
网络犯罪由于其本身载体的特殊性,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转化,致使其往往具有“穿越时空”的特点。
此类犯罪跨区域面广,异地犯罪极为突出。
在时间上,同样具有明显跨越性,网络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后并不立即产生危害后果,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设定时间延时产生以达到其所想达到的后果,或者是满足某种条件时产生犯罪后果。
在时间性问题上,除了延时发展,网络犯罪还会出现“逆溯”时间的现象,通过此种时间上的“穿越”修改以实现其犯罪的最终目的,并设法逃避侦查。
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
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严重威胁。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具有手段多样、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了诸多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一)犯罪手段智能化、多样化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复杂的作案手法,不断翻新诈骗方式。
例如,通过伪基站发送虚假短信、利用网络漏洞窃取个人信息、制作高仿网站进行钓鱼诈骗等。
这些手段使得诈骗行为更加难以察觉和防范,也增加了侦查的难度。
(二)犯罪主体跨国化、组织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呈现出跨国作案的特点,犯罪分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窝点,通过网络远程实施诈骗。
同时,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包括策划、技术支持、话务、洗钱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这使得侦查工作需要跨越国界和地区,涉及多个司法管辖区,协调难度大。
(三)电子证据获取与固定困难在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大量的证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如网络聊天记录、转账记录、IP 地址等。
这些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删除或销毁,而且获取和固定需要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也难以认定,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挑战。
(四)资金流向复杂,追赃挽损难度大犯罪分子通常会通过多个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快速转移诈骗资金,使得资金流向错综复杂。
而且,他们还会利用地下钱庄、虚拟货币等方式进行洗钱,进一步增加了资金追查的难度。
很多时候,即使案件侦破,被骗资金也难以全部追回,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受害人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受害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容易轻信犯罪分子的谎言,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情况下就轻易转账汇款。
还有一些受害人在遭遇诈骗后,不能及时报案或提供准确的信息,导致侦查工作失去最佳时机。
人工智能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很快地从一些高端领域开始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刑侦领域。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人工智能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和应用,这个话题也日渐热门。
本篇文章将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探究人工智能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以及这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帮助警方快速找到罪犯的轨迹,并且能够快速识别出恶性犯罪的模式。
如今,国内很多警方部门已经开始建立起了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以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平台,警方可以对已有的案件、嫌疑人资料进行系统化地管理和分析,并且能够对关键信息进行快速的匹配。
2、智能判决系统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因此对于一些复杂案件的判决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与传统的判决方式不同,智能判决系统不仅能够辅助判决官快速识别出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和轨迹,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于一些恶性的罪行进行预测和预防。
3、智能探测系统除了辅助警方进行数据分析和判决之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立智能探测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将犯罪的种种迹象进行监控,并且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和推理。
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些犯罪团伙的挖掘和犯罪预防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优点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警方实现更加高效、准确的破案。
相对于传统的警务工作方式,人工智能技术有着以下优点:1、准确性更高传统的犯罪侦查和判决过程中,因为要涉及到大量的调查和证明,因此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的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并且能够精准识别罪犯的行踪和轨迹,提高了侦破的准确率。
2、高效性更强相对于传统的侦查方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出结论。
论网络犯罪的侦查与防范
论网络犯罪的侦查与防范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网络犯罪体现出高智能性等特点。
现行立法的滞后、侦查力量的薄弱、证据收集的困难,成为制约网络犯罪侦查的重要因素。
在网络犯罪的侦查中,特别要重视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完善现行立法,建立专门化的反网络犯罪侦查机构,加快技术研发,加强国际合作,是我国防范网络犯罪的现实对策。
关键词:网络犯罪;电子证据;专门侦查;国际合作一、网络犯罪侦查的制约因素1.1现行立法的制约立法面对的是过去的问题,对于网络科技带来的新问题,往往令立法者追赶不及。
我国《刑法》仅有第285条、第286条和第287条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范围和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法律适用,对危害性更大的网络犯罪的打击往往无法可依。
同时,《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缺陷,也严重制约了网络犯罪侦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如关于刑事诉讼证据,《刑事诉讼法》没有将网络犯罪侦查中广泛使用的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但早在1985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发表的《计算机记录的法律价值》的报告指出:司法程序中,使用计算机记录,在普通法国家已经从理论上被普遍认可,在其他法律制度下也正推广着。
此外,对于刑事诉讼中的技术侦察措施,如电子邮件检查、网络监控、电子跟踪等手段,也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例如,我国《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人民警察法》也有类似的规定。
但由于该条中的“国家有关规定”并不存在,因此,在网络犯罪侦查中采用技术侦察措施的法律依据并不充分。
1.2侦查手段的制约网络犯罪起点高,但是我国打击网络犯罪的侦查力量比较薄弱、侦查手段严重滞后、侦查经验十分缺乏,这是制约网络犯罪侦查的因素之一,也是网络犯罪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首先,网络安全与防范的技术要比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落后5—10年,不能适应现代网络犯罪的侦查、起诉等司法活动的需要。
浅谈人工智能在侦查中的应用
期内高危地区的犯罪类型和特征进行预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 犯罪预测还可以将季节、地理、群体等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纳入预 测模型,使得犯罪预测的结果更加的准确和科学。
2 人工智能被动侦查
人工智能被动侦查是犯罪发生后侦查人员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或设备所进行的侦查活动,其特点是对犯罪活动进行的回 应。相对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是现阶段侦查 工作的主要形式。
3 人工智能侦查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问题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8C004)、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资助项目(20YJC820028)、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JAT190446)、福建警察学院院级警务专项课题(JWZD202003)。
1 人工智能主动侦查
人工智能主动侦查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或搭载人工智 能设备来主动发现犯罪线索和迹象、密切监控犯罪行为的过程。 最大的特点是侦查行为和犯罪行为具有共时性,甚至能够提前预 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并在侦查人员的控制下预防犯罪发生。
1.1 人工智能信息搜集 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据,“数据 隐士”必然与现代社会完全脱节。人们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会 留下大量的电子数据痕迹。同样,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的预备、 实施或犯罪后逃逸的某个环节,在其日常生活、工作或消费过 程当中,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电子数据痕迹。无论这些数据是 否与其犯罪行为有直接关系,对这些信息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是 侦查人员发现犯罪线索、查明案件真相、落实逃逸地点的重要 渠道,同时也是获取犯罪证据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电子数 据的巨量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单纯依靠人力难以搜集、存储 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人工 智能技术不仅能高效搜集浅层电子数据,还能透过浅层数据关 联,挖掘深层与犯罪相关的信息,使得犯罪线索的获取更加便 捷、准确、全面、高效[1]。 1.2 人工智能犯罪预测 传统的侦查模式下,侦查人员依靠技术侦察措施收集情 报信息,然后进行人工分析判断,才能预测犯罪。现阶段,大 数据的生态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侦查人员基 于历史犯罪时空热点大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未来犯罪进行预 测。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犯罪预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对犯罪嫌疑人的预测,犯罪活动的实施者会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模式,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动作、行为或轨迹的智能分析,预测 其犯罪的可能性;其次是对犯罪行为的预测,每种类型的犯罪 都有一种或者多种特定的行为模式,根据某种犯罪行为模式而建 立专门的行为特征数学模型,结合关联数据进行犯罪预测;最后 是宏观上对犯罪整体趋势的预测,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和地理位 置的案发数量统计分析,判断出犯罪热点地区,并对未来一段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手 机功 能 不 断扩充 , 附加 价 值越 来 越 高 , 加
之 体积 小 、 于转 移和 变 现 , 机 已成 为 不 法分 子 实 易 手
的犯罪 。 照犯 罪利 用到 的手 机功 能 区分 , 可 以将 按 又 手机犯 罪 分 为利 用智 能 手机 的变 现 功 能和 通讯 功 能
2 1 年 3F I JANG P I E NS I T XI OL C I TTU E
Ma . 2 2 r 01 No 2 S r .5 . e . 1 5 No
第 2期 总 第 1 5 5 期
智能 手机 犯 罪的特 点与侦查 对 策
人 。有些 新 型智 能手 机还 可 以通 过安 装 防丢 失 软件 来 帮 助失 主找 回丢 失或被 盗 的手机 。 ( ) 定性 。这源 于手 机 串号 的唯一性 。手 机 串 3特
有学 者认 为, 手机 犯 罪是 指一 切与 手机 相关 的违
主 要 包 括 盗 窃 、 劫 、 骗 等 , 于侵 犯 财 产 类 抢 诈 属 犯罪 , 与一 般 的侵犯 财产类 犯 罪相 比 , 有其 特点 。 又 ( ) 现环节 。 直接 以金 钱为犯 罪对 象 的侵犯 1变 与 财 产类 犯 罪不 同 ,以智能 手机 为 犯罪 对 象 的侵 犯财
巨 大 的。
一
所 实施 的传统 犯 罪 、利用 智 能手 机 的 网络 功能 以及 其 他 功能所 实施 的新 型犯 罪 。
二 、以 智能 手机 为犯 罪 对 象 的犯 罪特 点及 侦 查
对 策
( )以智 能手 机 为犯罪 对象 实施 的传 统犯罪 一
1 罪特 点 . 犯
、
智能 手机 犯罪 概述
产 类犯 罪 多 了一个 变 现 的环节 ,即犯 罪 分子 需 要将 手 机通 过 黑市 、 手手 机卖 场 或其 他途 径 售 出 。 换 二 转
成现 金 。
法犯 罪 活动 和不 良行 为 。1 f 】 者将 手机 犯罪 分成 两 有学 类. 一类是 针 对手 机本 身实施 的犯罪 , 如偷 窃手 机 、 走 私 手机 、 坏 手 机等 ; 一类 是 将 手 机作 为 通 讯 工 具 破 另 实施 的犯 罪 , 即 以手 机 为 主 要 犯 罪工 具 , 用 其 通 圜 利 讯功 能 、 网络传 输功 能以及 其 他功 能 实施 的违 法犯
罪 活 动 。[ 3 1
本文 所 研究 的智 能 手机 犯 罪 是指 以智 能手 机 为 主要 犯 罪对 象 或将其 作 为 主要 犯 罪工 具 实施 的违 法 犯罪 活动 。根据 此定 义 ,可将 智 能手 机犯 罪 分 为 两
类: 一类 是 以智 能手 机 为犯 罪对 象 的犯 罪 , 即犯 罪 目 的直 接指 向手机 :一 类 是 以智 能手 机 为犯 罪 工 具 的 犯罪 .即 以智能 手机 为 犯罪 工 具 帮助 犯罪 分 子 实施
收稿 日期 : 0 2 0 — 4 2 1— 2 2
作者 简 介 : 浩 (9 0 ) 男 , 东聊 城 人 , 国政 法 大 学 2 1 级 诉 讼 法 专 业 侦 查 学 方 向硕 士 研 究生 。 徐 19一 , 山 中 01
号码 ,侦 查 人员 则可 以通 过 这个 信息 锁 定犯 罪嫌 疑
施抢 劫 、 窃 、 骗 等犯 罪 活动 的 重要 作 案 目标 。而 扒 诈 且。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 不 断发 展 , 机 越来 越 智 能化 , 手
使 得原 本在 电脑上 才 能实 施 的计 算机 犯 罪 在智 能 手 机 上就 能 实现 ,智 能 手机 的发 展 对犯 罪 的影 响将 是
徐 浩
108 0 0 8)
( 中国政 法 大 学 , 京 北
摘 要 : 智 能 手机 为 犯 罪对 象 实施 的传 统 犯 罪 具 有 需 变 现 、 追踪 及 特 定性 等 特 点 , 查 人 员应 根 据 其 特 点 开展 以 可 侦
侦 查 活 动 : 智 能 手机 为犯 罪 对 象 实施 的 新 型 犯 罪传 播 速 度 快 , 以 需要 一 定 的 专 业 知 识 , 罪 目的 和 动 机 不确 定 , 罪 犯 犯
实施 的新 型犯 罪更 加 灵 活 , 动 性 更 强 , 留作 案 痕 迹 少 , 查 此 类 案 件 , 查人 员应 缩 短反 应 时 间 , 机 遗 侦 侦 重视 存 储 信 息 的
作 用 , 加 强技 术 建设 , 一 步 提 高侦 查 能 力 。 并 进
关 键 词 : 能 手机 ; 罪 ; 查对 策 智 犯 侦 中 图分 类 号 : 1 D9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 2 3 ( 0 2 0 — 0 3 0 29 - 0 1 2 1 )2 0 6 — 3
() 2 可追 踪性 。 罪分 子通 过犯 罪活 动获取 手机 犯
后 ,如 果 没有 换掉 SM 卡 ,并 使用 手 机通话 或 发短 I
信 ,侦 查人 员 可通 过查 询 该手 机 的通 讯记 录获取 破
案线 索 , 或通 过手 机定 位技 术获 取手 机位 置 。 犯罪 在
分子 换 掉原 SM 卡 的情 况下 ,新型 的智 能手 机甚 至 I 会 自动 发送 新 的 SM 卡 信息 给 失主 原来 设定 的 电话 I
不 易被 发 觉 、 隐蔽 性 强 , 严 重 的社 会 危 害 性 , 查 此 类 案件 时 , 查人 员应 深入 细 致 分 析 病 毒 , 集 线 索 。 以 智 能 手 有 侦 侦 搜
机 为犯 罪 工具 实施 的传 统 犯 罪主 要 利 用 手机 的 通 讯 功 能 进 行 犯 罪 , 段 新 颖 、 惑性 强 , 罪成 本 低 、 报 高 , 害 对 手 迷 犯 回 侵 象 不 确 定 , 为 团 伙作 案 , 查人 员应 转 变 侦 查 模 式 , 由事 到 机 ” 而 “ 多 侦 “ 进 由机 到 人 ” 开展 侦 查 ; 智 能 手 机 为 犯 罪 工具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