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明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制定方案
根据普查目标和收集的资料,制定详细的普 查方案和技术路线。
收集资料
收集矿区地质、水文、工程等方面的资料, 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组织培训
对参与普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 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实施阶段
现场勘查
对矿区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现 场实际情况,核实前期收集的
资料。
数据采集
运用专业设备和方法,采集与 隐蔽致灾因素相关的数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钻探技术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中的应用
钻探技术可以对煤矿区域内的断层、裂隙、岩溶等隐蔽致灾因素进行直接探测,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
优势与局限性
钻探技术具有直接、准确等优势,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且对地表条件有一定的破坏性。
04
普查实施流程
准备阶段
明确普查目标
确定普查的目的、范围和预期成果,为后续 工作提供指导。
将普查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数据和报告进行 整理归档,便于后续查阅和使用。
持续监测与更新
对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定期更新普 查成果,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05
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专家评估法
利用专家经验,对煤矿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存在的安 全风险。
风险矩阵法
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形成风险 矩阵,对风险进行排序。
03
普查方法与技术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利用电磁波、声波等信号,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 离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遥感技术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煤矿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等重要信息,为普查 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调查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十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1)三、采空区普查情况 (2)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5)五、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 (8)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18)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8)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20)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21)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26)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 (26)十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26)****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4号)的文件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为副组长,以地质、测量、通防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4年3月6日,在公司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中部。

生产矿井在***境内,井田地面范围分别属****、*****、****所管辖。

地理座标为东经至,北纬至。

井田走向长约 km,倾斜宽km,面积 km2,由个拐点坐标圈闭而成,开采深度 m~m。

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组联合开拓,遵循由近及远,先浅后深逐步向井田边界和深部扩展的原则。

主要井筒数目*个,分别是*********。

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1、小组组成组长:董事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成员:地质测量部负责人、通风防尘部负责人2、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二О一四年十二月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法[2014]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矿井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矿长组织了生产技术、“一通三防”、机电提运、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六落实”的原则及时整改。

一、成立隐蔽致灾排查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矿井蔽致灾因素排查,特成立了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排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确保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二、矿井概况山东XXXXXX煤矿位于陶枣煤田,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境内,属陶枣煤田黄贝勘探区,是原甘霖井田黄贝煤矿的一部分。

2007年10月份开始技改,2010年年底通过省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批准可采煤层为:柴煤、6层、9层、12层、14层、16层、17层、18层煤。

井田面积8.8308km2,开采深度由100米至-1000米标高。

矿井现开采14、16煤层,开采标高为: -590m~-710m。

其中14煤层倾角平均为160,平均厚度为1.1m,直接顶为泥质页岩,厚度为0.8~2.2m,平均厚度为1.4m,老顶为八层灰岩,平均厚度为2.8m,直接底为砂泥岩,平均厚度为17.5m。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减少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我矿成立了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工作汇报如下:一、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然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0000副组长:000成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形地貌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部东段山脉走向约为N300E,最高点为土地门,标高11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附近,标高约470m,一般标高为700-1000m,相对高差640m,地貌特征为中间高两侧低,山坡下缓,“V”字型冲沟与山梁斜角展布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无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

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翼部单斜型”。

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

自南西向北东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排泄出地表。

四、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区内对渣子龙、正连、二连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珍珠冲组(J1Zh)底部及须家河七段(T3xj7-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煤炭工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董事长牵头,组织了生产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普查报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为了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新宙副组长:刘学功何贵清成员:段广清辛学东王艾张建红王恒王振贵宋小春王东李旺军史宝国孟前荫张日红辛文谷玉宏杨永生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左云县境内(井田范围约占怀仁县11 Km2、约占左云县6Km2)。

东距怀仁县城11km,行政区划属怀仁县。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22″-112°57′06″,北纬39°48′25″-39°52′05″。

井田南北长6.5km,东西宽5.5 km,面积为17.063 4km2。

批准开采山4、2、3、5、8号煤层,生产规模300万t/年,批准开采深度由1395m至830m标高,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

拐点坐标表本公司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方式,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资料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资料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调查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十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1)三、采空区普查情况 (2)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5)五、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 (8)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18)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8)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20)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21)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26)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 (26)十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26)****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4号)的文件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为副组长,以地质、测量、通防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4年3月6日,在公司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中部。

生产矿井在***境内,井田地面范围分别属****、*****、****所管辖。

地理座标为东经至,北纬至。

井田走向长约 km,倾斜宽km,面积 km2,由个拐点坐标圈闭而成,开采深度 m~m。

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组联合开拓,遵循由近及远,先浅后深逐步向井田边界和深部扩展的原则。

主要井筒数目*个,分别是*********。

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1、小组组成组长:董事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成员:地质测量部负责人、通风防尘部负责人2、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平安字[2015]号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矿井安全发展的主要隐患,在日常工作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全面普查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对于查出的隐蔽致灾因素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彻底治理,从而力促矿井安全发展。

根据2015年度矿井采掘接替安排,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基于对年度内拟采掘区域科学的、客观的分析隐蔽致灾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特制定《2015年度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现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望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一、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领导组:组长:董事长常务副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生产部经理机运部经理总工程师通防部经理成员:调度、安全、技术、机电、通防及生产工区主要负责人。

(一)工作职责组长是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全面行政管理责任。

常务副组长主要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副组长(总工程师)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的技术管理的工作,研究制定治理方案,组织编写技术设计、安全措施及预案等工作;副组长(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其他副组长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管理好各自工作。

各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按照要求做好各自工作。

(二)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主任管伟。

二、工作安排:(一)地面塌陷普查:地测防治水组织安全科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对应的地表塌陷区域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出具的结果要及时汇报矿调度室。

对查出的塌陷坑、裂缝由调度室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填埋、夯实。

(二)相邻矿井调查:位于我公司以东为友众煤业、以西与阳煤集团开元公司相邻。

非雨季期间每季度对周边矿井调查一次,雨季期间加密调查次数,采取每月对其调查一次,调查时要与邻矿技术负责人亲切约谈,摸清邻矿生产动态情况、水害分布范围,与邻矿技术负责人签订自保互保协议,建立图纸交换关系。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地测部2014年5月19日编写单位:XX煤业有限公司矿长: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审核:提交时间:2014年5月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八条的内容要求,我矿由地测防治水中心牵头,组织了生产、安监、通风、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地质构造普查井田构造形态受区域性构造碾底断层、碾底向斜、碾底背斜、黄岭断层的影响,其地层总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即北东向,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垂直于区域构造方向的次一级褶曲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2°,井田西南部陷落柱较为发育。

1.褶曲井田内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仅发育次级褶曲及更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1)S1背斜,以NW向贯穿井田西南部,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9°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2)S2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轴向NW,与S1背斜呈现平行展布,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7°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3)S3向斜:位于井田东部,为涧沟向斜和后窑背斜的西部末端,轴向北东,两翼倾角5°左右,沿NE75°方向向北东井入南峪井田。

2.断层井田东部原平口煤矿,断层较少,仅在北部边沿发育有明窑沟断层。

断层倾向SE,倾角为80°,落差一般为3-15m,断层上、下盘地层均为上石盒子组下段,地面断点清晰,对井田煤层破坏不大。

碾底断层:为区域性构造,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落差5-50m,沿井田北部穿过,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某某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报告

某某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报告××××煤业有限公司2015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煤业隐蔽致灾因素现状普查 (1)一、矿井地质勘探程度普查 (1)二、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普查 (2)三、自然灾害普查 (2)四、含(导)水体、地下含水体等水文地质情况普查 (3)五、断层、裂隙、褶曲等地质构造普查 (3)六、陷落柱普查 (5)七、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7)八、油气井普查 (7)九、通风系统普查 (7)十、瓦斯灾害普查 (8)十一、煤尘自然发火倾向性普查 (8)十二、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 (8)十三、井下火区普查 (9)十四、冲击地压灾害普查 (9)十五、供电系统普查 (9)十六、运输系统普查 (10)十七、掘进工作面支护方式普查 (10)十八、系统保障能力普查 (11)十九、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普查 . 11 第二部分主要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 (13)第三部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16)××煤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集团公司指示,为进一步明确我矿隐蔽之灾因素,从源头遏制事故发生,夯实安全生产,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采掘、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结合一些专业的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的各种报告,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自查报告》。

第一部分××煤业隐蔽致灾因素现状普查一、矿井地质勘探程度普查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8月提交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由中国煤炭地质115勘察院进行了补充勘探工作,施工10个补充勘探钻孔及2个水文孔,并提交了《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安监总煤调(2015)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普查情况编制成《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刘永明成员:席建峰段建国武志伟张勇雷建锋史守义史山正张晓阳杜鹏程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完成矿井设计,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矿井建设全部完工,2015年3月1日开始进入联合试运转,2015年8月联合试运转结束。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1绪论1.1 目的和任务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1.2 报告编写依据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4)《煤矿水害防治规定》(5)大山煤矿相关资料1.2.2 技术资料1.3 煤矿概括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大排联办矿位于永定县培丰镇境内,由大排村管辖,属培丰井田范围南部。

本矿位于永定县城区45°方向,直距约30公里,至永定县运距约46公里。

区内有一条简易公路可至培丰镇,然后与福三线相接,距龙梅铁路坎市火车站7公里,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

本区属侵蚀型低山地形,山岭、沟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主体山脉呈南北走向。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主要山脉南北走向,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1.3.2开采简矿及四邻关系本煤矿于1995年开始基建,于1997年开始投产。

开采煤层主要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亚段的39、41煤层,和第三段的28、29煤层,投产之初产量较低,年交通位置图图:1-1产量1万吨,2002年经过技改,产量有所提高,2003~2004年底产量可达年产量2万吨左右,两年共采出原煤约4万吨,损失量1.8万吨。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培丰煤矿和地方小煤窑对培丰中井田、培丰井田内储量进行了开采,近地表或浅部的煤炭资源现均已被采空。

2002年培丰煤矿就将150米水平开采完毕,培丰煤矿现在已开采至±0水平。

本矿区内F2断层上下盘和F3断层下盘之间的39、41煤层原《福建省龙永煤田培丰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中+250米以上水平储量已被培丰煤矿采空。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2013年11月24日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

煤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

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1~2m。

F22逆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主要断层特征表地质构造及类型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二)瓦斯普查1、目前在井田范围内所有已揭露厚度大于0.3m的煤层共3层,即6、7、16号煤,均为可采煤层,6号煤层的厚度为1.72~2.2m,平均厚度为1.93m,7号煤层的厚度为0.93~1.90m,平均厚度为1.65m,16号煤层的厚度为1.25~1.36m,平均厚度为1.36m。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目录一、总则 (3)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主要术语和定义 (5)二、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概述 (6)2.1 地质背景 (8)2.2 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9)三、普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10)3.1 普查方法选择 (12)3.2 普查技术要求 (13)3.3 普查质量控制与管理 (14)四、普查结果 (16)4.1 普查区域与范围 (16)4.2 普查样品类型与数量 (17)4.3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案 (18)4.4 普查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19)五、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21)5.1 矿田地质条件 (22)5.2 矿井地质结构 (22)5.3 主要地质灾害预测 (24)5.4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25)六、治理方案 (26)6.1 灾害防治原则 (27)6.2 灾害预控措施 (28)6.3 综合治理措施 (29)6.4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 (30)七、治理效果评价 (32)7.1 治理效果监测 (33)7.2 对比分析 (34)7.3 治理方案调整与优化 (35)八、总结与建议 (36)8.1 普查治理工作总结 (37)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8.3 改进建议 (40)九、附件 (41)9.1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42)9.2 技术标准与规程 (43)9.3 普查数据与图表 (43)一、总则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以全面识别和评估煤矿地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对煤矿区域地质环境、隐蔽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告遵循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地质隐患,其中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最具挑战的一类。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调查时间:二0 一七年三月十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4)三、2017年生产衔接情况 (5)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6)五、断层、褶曲和露头普查情况 (8)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9)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1)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11)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12)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18)十一、防治措施 (18)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我狂组织相关人员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按照晋煤重组办发(2009)72号文件,由山西冠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定德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定兴达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

采矿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4037,兼并重组后井田面积 4.2781km2;批准开采6#、15#煤层;兼并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万t/a。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主井担负进风、提升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副井担负进风、行人、下料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矿井通风,兼安全出口。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综采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报告

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研究报告国家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司按照总局、煤监局的工作部署,认真领会栋梁局长提出的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指示精神,我司会同中国煤科集团成立工作组,深入部分地区、企业开展调研和研讨,分析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特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情况下都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近年来隐蔽致灾因素已经成为引发煤矿水害、煤与瓦斯突出和顶板等重大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占80%。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

主要包括:老窑采空区、各种水体、断层、陷落柱、瓦斯和应力异常区、发火点等。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的特点,探测和预防难度大。

随着煤矿开采活动演变成灾,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隐蔽致灾因素和灾害形式,例如断层滞后导水、采动离层水等水害事故、瓦斯延期突出、浅埋深冲击地压、近距离煤层群火灾等。

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体现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是有效防范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煤矿资源整合、严格安全准入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的长期、艰巨的工作。

(一)采空区致灾因素及特点近年来,我国由于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灾害问题日趋严重,且具有严重性、多害性及时变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受“有水快流”等政策的影响,历史上存在很多的小煤窑和地方中小煤矿,多属于无规划开采,遗留开采区域不详,缺少文字、图纸资料,导致许多隐蔽性采空区的存在。

仅2005年以来,累计取缔非法生产煤矿、非法采煤窝点5.4万处次,关闭各类小煤矿1.6万余处。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矿的兼并重组力度的加大,遗留了大量未有效处置的采空区。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风险较高的行业,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矿区中存在一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隐蔽致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本次进行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

二、普查内容本次普查主要针对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等气体的分布及流动情况、矿井支护的完善程度、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地质构造调查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了解煤层的倾角、厚度等情况,预测地表下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变形情况,为安全地开展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调查煤与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矿井中瓦斯含量和流动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的积聚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矿井支护调查矿井支护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支护的调查,可以了解支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支架的数量、规格、安装情况等,确保支护设施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煤层和岩层的压力,防止地面塌陷和顶板事故的发生。

4.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查,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风速、风量、风向等参数的监测情况,确保矿井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地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保持矿井内空气清新。

三、普查结果分析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矿井支护和矿井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普查结果:1.地质构造方面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煤矿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倾斜等地质缺陷。

但是仍有少数矿井存在地表下煤层变形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和加固措施,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方面通过普查发现,矿井中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附近。

瓦斯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积聚的风险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晓明矿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单位:晓明矿编写:崔志国调查时间:二0一四年六月一日晓明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及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专项监察的通知辽煤安二字〔2014〕39号,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党委书记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副总以上领导、工程地测大队、保安区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晓明矿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安全资金投入,使我矿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但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王革良秦建国副组长:刘日成成员:张友富贾守武年宝民徐春超霍建华胥海一龚庆生高浩崔鸣李彦群祝文德各级岗位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矿井基本概况铁法煤田位于辽宁省调兵山市与沈阳市法库县之间,晓明井田在调兵山市境内,位于铁法煤田的中西部。

本井田内地势较为平坦,高差变化不大,西部地势稍高,东部较低,海拔最低+66.19m,最高+92.74m,平均+81.5m。

地表绝大多数为农田,西靠调兵山市,其它为平原。

晓明井田北部以一号向斜轴北300m人为划定界线为界与大明一矿相邻;南部以F406、F311断层及大隆风井保护煤柱与大隆矿区相邻;东部以F14′、F319和F321断层与小青矿区相邻;西部以煤层最低可采边界为界。

东西走向长4.50km,南北倾斜宽4.90km,面积16.6807 km2。

本矿于1958年12月26日破土兴建,到1968年11月17日正式移交生产,设计能力为60万吨/年。

1974年达到设计能力,年产61.09万吨。

1975年10月辽宁省煤炭工业局以辽煤基字(75)第282号文件批准了晓明矿改扩建设计,改扩建能力为年产原煤120万吨。

1987年9月10日煤炭部以(87)煤生字第489号文《关于铁法矿务局晓明矿改扩建概算的批复》同意将井型扩大到135万吨/年。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95万吨/年,2013年矿井年产量为195.0万吨。

本矿采用立井石门分水平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内共有三个立井,即主井、副井、中央风井;井田西部边界建有一个排风井。

矿井共分两个水平:一水平标高为-250m,二水平设计标高为-550m;一水平的开采标高为-150m~-350m,二水平的开采标高为-350m~-800m;现开采第一水平。

一水平共有七个采区,其中,南一、南二采区已经回采完毕;北一、南四两个采区大部分已回采完毕,只剩余个别煤层尚未开采;北二、北三、南三三个采区正在生产。

生产采区采用集中大巷、区段石门、采区上下山布置方式;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与倾斜长壁混合顶板全部冒落式采煤方法。

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一)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我矿井田内主采煤层为4#、7#煤层,矿井为老矿井,开采形成采空区面积14.7 km2,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清楚(见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空积水分布范围、积水面积、积水量明确(见积水情况调查表)。

每年相邻矿井生产情况进行收集并记录在案。

我矿无废弃老窑(井筒)。

封闭不良钻孔建立台账,采掘工作面涉及到的钻孔均及时进行重新封孔。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及钻孔质量都已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积水情况调查表(二)地质构造普查1、区域构造铁法煤田位于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的天山--阴山隆起带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隆带的交接复合部位。

系天山--阴山隆起带被新华夏系切割所形成的断陷盆地。

盆地走向为北北东方向,西部靠近调兵山,有盆缘断裂--江屯断裂,盆地中还有次一级的向斜、背斜(朴屯向斜)、晓明一号背斜、大兴向斜。

盆地中的断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南部区域比较发育并伴有火成岩活动。

2、井田构造本井田位于晓明一号向斜的(朴屯向斜)南翼和晓明一号背斜中部。

本井田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次之。

断层均属高角度正断层,倾角55º~75º左右,落差最大80m。

井田主要大的褶皱为晓明一号向斜、晓明一号背斜及几条小的背向斜。

截止2013年末,全井田共发现落差大于5m的断层47条。

其中落差30m以上的断层19条;10~30m的断层有23条;5m~10m的断层5条;小于5m的断层频繁出现,详见断层一览表。

从空间展布方向上看可分为北北西向断层18条,北北东向断层10条,北西西向断层12条,北西向断层5条,北东东向断层2条。

以北北东、北西西组发育广泛,且落差较大,详见构造纲要图附表附表附表构造纲要图井田构造由于受纬向新华夏系构造控制的结果,断层展布主要呈现为北北西、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和北西向5组。

大多断层产生于白垩系地层沉积之后,属燕山运动产物。

褶曲及断层分述如下:1、褶曲:从褶皱轴线的展布方向看,主要有两组:一为北西西向,二为北西向。

(1)晓明一号向斜:位于1号勘探线北侧,在F320断层以西,轴线方位北西82º,F320以东,轴线北西48º~51º,南翼倾角12º~14º,北翼倾角10º~15º,为轴线西倾东翅的向斜。

(2)晓明一号背斜:位于4、5号勘探线之间,由于被几条断层切割,使其形态复杂化,其轴向与向斜轴向基本一致,向东做3º~4º倾伏。

整个核部地层倾角较缓,而向两翼逐渐变陡,倾角8º左右。

(3)南三小背斜:轴线NW67º左右,是受F316断层影响而产生的小背斜。

两翼倾角均在3º~7º,最大10º左右。

2、断裂在井田内,断裂构造较发育,规模较大的断层(H≥20m)有F301、F302、F303、F304、F308、F309、F310、F313、F315、F316、F319、F320、F321、F323、F324、F325、F401、F406、F N1-3、F N1-5、F85、F76、F14′共23条。

井田构造受新华夏系及纬向构造控制,张扭性正断层比较发育,由于扭力作用的结果,井田内形成弯曲的近乎平行排列的弧形弯曲断层及S形弯状断层,如F315、F316、F310、F309、F313等。

现按断层展布方向分述如下:(1)北北西向断层:十八条,是本井田内最发育的占主导地位的一组断裂,有的控制了井田的构造形态,有的控制了井田边界,具代表性的有:F304、F305、F306、F302、F303五条。

该方向断层在平面上常呈左列尖灭侧现形式出现,如:F302、F303、F320,具典型的左列式雁行排列,属张性反扭正断层。

(2)北北东向断层:共十条,具代表性的有F301、F321、F324、F325、F76等五条。

其中F301断层多处实见,断层面平直光滑,具擦痕,不含水,附近伴生许多个相同走向的小断层;F N1-4断层面具有两组擦痕,其一指上盘斜上冲:其二指上盘下落,但前者位移小于后者,从而表现为正断层,属复合式断裂;其中F76断层走向较长,控制了井田边界。

(3)北西西向断层:十条,在本井田内占较主要地位。

其中以F310、F309、F316、F403、F406四条最具代表性,断层走向与褶曲轴线方位基本一致,与张性正断层活动时期的北北东向断裂垂直,因此推断也是一组复合断裂。

(4)北西向断层:发育四条,主要集中在井田西部、北部,具代表性的有F N1-3、F N1-5两条断层。

均为北一采区生产过程中实见揭露而得。

(5)北东东向断层:只发育一条,即F311断层。

从上述褶皱和断层情况可以看出,本井田整体构造受纬向系和新华夏系格局控制,大型褶皱和部分断裂受纬向系构造运动影响,由于后期新华夏系运动的改造,使其形态变化。

而大部分断裂为两期运动形成的复合断裂,如北西西向断层多为先压后张形式。

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层,多为新华夏系产物,即燕山运动产物。

后期构造切割前期构造,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现在的晓明井田的构造格局。

但仍有一些现象解释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详见断层一览表(附表2-2)和构造纲要图(附图2-2)。

本井田通过几十年的采掘实见、钻探及地震勘探工程控制,落差大于10m的断层在报废的南一、南二采区及停产的北一、南四采区和现生产的南三采区已完全控制,而井田北部的北二采区深部只是通过钻孔控制,个别断层可靠程度较低,对生产建设会有一定影响。

在回采工作面中出现的落差在5m左右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的断层,目前采用钻探手段仍无法控制,但这些小断层有以下规律:1、小断层均为大中型断层的伴生或派生断层,其发育范围在大中型断层旁侧100m以内,均为张性正断层。

2、小断层在南一采区西翼较为发育,呈羽状排列于大断层两侧,而其它区域的规律,还有待总结。

近年来,铁煤集团引进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查明3~5m的落差的断层及3m以下落差的断点,为中小构造分析提供依据,也为煤矿生产提供了保证。

3、岩浆活动本井田火成岩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和南部,按产状可分为喷出和侵入两种:喷出玄武岩分布于白垩系地层之中,局部产于第四系之下,呈层状与沉积碎屑岩互层,围岩未见变质,一般厚度为30m。

玄武岩多为深灰绿色,具斑状结构,杏仁构造,组成矿物以斜长石、粒状辉石、黑云母等为基性,分布于井口及北侧一带。

该火成岩体在钻探、三个井筒及生产过程中都有实见。

该火成岩体在北一采区四层中巷实见一处,长290m,宽200m,整体呈圆柱形。

在北二采区下盘四层皮带中巷实见一处,宽0.6m,在北二采区405工作面回顺实见一处,宽10m,这两处实见的火成岩为同一岩体。

实见火成岩处围岩(煤岩)变质不明显,变质带宽1~2m。

侵入辉绿岩分布于井田南部上、下煤组间及白垩系地层中,呈岩床状态产出,灰绿色。

仅南四采区4134工作面实见一处,沿断层面侵入,长约420m,宽50m左右。

实见火成岩处围岩(煤层)变质明显,变质带宽约8~10m。

该区域目前已划归大隆矿开采。

4、冲刷带我矿主采煤层已基本全部揭露,共普查出3条冲刷带,全部集中在北二采区 4#煤层上部。

第一条冲刷带在N2411、N2412、N2413工作面切眼实见,该冲刷带与大明一矿冲刷带为一条,延展长度2000米、宽度40~90米;第二条冲刷带在N2411、N2412、N2413、N2418、N2419、工作面内及北二四层中巷实见,延展长度1100米、宽度10~30米;第三条冲刷带在N2420工作面切眼及北二四层中巷实见,延展长度250米、宽度0~90米;上述三条冲刷对煤层形成1~2米冲刷,未把煤层全部刷断,无涌水、淋水现象,但对工作面回采照成一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