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pptPPT
创者。《步出厦门行》《蒿里行》
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 读准字音、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散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 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 轮红日从江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 江上已露春意。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 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 信到洛阳。
首联:青山外,绿水前 对偶 互文 ——暗含奔波之劳
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对偶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人淡淡的乡愁。
主题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 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小令。天净沙
是 曲牌名 ,秋思是散曲的 题目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吕 布 , 建 安 五 年 (200 年 ), 在 官 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
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思》作者 马致远 ,是 元 代著名 戏曲
作家、散曲家 。他与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称为 “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1-课件
曹操简介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 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 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 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 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
是非常 荒远的地方,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 尉。所以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 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4、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 意思: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 名句赏析:
赏析的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写作角度去赏析:炼字、修辞方法、抒情方式、写作手法等。 从写作内容去赏析:画面描绘(景)、感情抒发(情)、哲理(意)表达 答题的一般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 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 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 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 江之中。
3.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 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 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 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 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 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 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 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 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 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 还苏武。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其实曹操当时说这句话是情理之中的。
曹操借宝刀欲刺董卓却献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几个官兵,以曹操的本领,杀些个把官兵而逃不是难事,而操当时却没有杀人,想蒙混过关却被捉于陈公,好在陈公欣赏他并与他一起逃亡。
路上两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汉,晚上宿于老汉庄中忽闻磨刀声,曹操刚在鬼门关转了圈回来了,此时更是惊弓之鸟,试想他当时的心情,除了提起宝剑先下手为强还能怎样?曹操在杀了老汉全家后,才发现自己杀错了,原来老汉家只想杀猪招待他。
两人只得离开,半路上遇到独自去沽酒而回的老汉,曹操为除后患将老汉杀了。
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陈公的质问下,他才回了这一句这位三国霸主,除了霸气侧漏,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说中的“奸雄”,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历史吧!二、教师范读,把握字词和背景1、字词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写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内容: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四首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2、没有提到过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有力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 旨做了有力的铺垫。
3、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
游子思乡图 深秋暮景图
写景
烘铺 托垫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 荒凉
对
温馨 安适 衬 比
恬静
反
凄凉 冷清
孤寂 愁苦
乡思
断 肠
诗的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 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 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的名句。
诗歌 鉴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在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 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 还是托大雁捎个信儿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 一下家里人吧!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
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 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与关 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 四大家”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 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
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作者
简介
背景链接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 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 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 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 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七年级上学期《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七年级上学期《古代诗歌四首》复习一、《观沧海》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全诗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
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我们感受到胸怀宽广、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2.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所见实景和所想日月、星辰虚景。
此诗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并借景抒情。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是此诗的情感基调。
3.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答: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现了大海广阔浩大的特点,也体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虚写想象之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答:选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点明暮春时令;又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也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离别的伤感之情。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闻道龙标过五溪”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闻到”表现出诗人听闻时的“惊惜”,“过五溪”可见贬谪之远,道路之艰,不着悲痛之语,悲痛之情已自见。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使者,将自己对朋友的那份担忧、思念、与同情带到夜郎西。
诗人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之情交融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
三、《次北固山下》1.题目中的“次”,本是“旅途中暂时停宿”之义,这里是“停泊”的意思;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风正”是风“顺”且“和”的意思,“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乡书”指家信。
2.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写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这四首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重点古代诗歌四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重点古代诗歌四首(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代: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错喜欢一作: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放过一作:放出)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阻挡。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代诗歌四首(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代诗歌四首(三)龟虽寿 / 神龟虽寿两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一、《观沧海》1. 介绍:这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曹操,选自《乐府诗集》,是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这首诗写于东汉建安年间,是诗人率领军队北征乌桓时所作。
2.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豪迈情怀。
3. 内容:(1) 描述了大海的广阔和壮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诗人通过观海,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自豪感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3)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情景交融的特色。
4. 手法:(1) 运用比兴手法,将大海与自己的情感相互映衬,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运用象征手法,将大海的广阔与自己的豪情相互象征,使诗歌更加深刻有力。
二、《次北固山下》1. 介绍:这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王湾,选自《全唐诗》,是组诗《江南春绝句》中的一章。
这首诗写于唐代开元年间,是作者在北固山下游玩时所见所感。
2.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思乡之情。
3. 内容:(1) 描述了北固山的险峻和壮观,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惊叹之情。
(2) 诗人通过观山,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自豪感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3)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情景交融的特色。
4. 手法:(1) 运用比兴手法,将山与自己的情感相互映衬,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运用象征手法,将山的险峻与自己的豪情相互象征,使诗歌更加深刻有力。
三、《钱塘湖春行》1. 介绍:这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白居易,选自《白氏长庆集》。
这首诗写于唐代长庆年间,是作者在游览西湖时所作。
2.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 内容:(1) 描述了西湖早春的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诗人通过游览,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自豪感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译文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译文翻译诗歌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步,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译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一)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分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注释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注释一、山市(清)蒲松龄①孤塔耸起: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
孤,单独。
②碧瓦飞甍:碧绿色的琉璃瓦和翘起的屋檐。
飞,此处指飞起的样子。
甍,屋脊。
③未果:没有结果。
指蜃景消失。
果,结果,这里指蜃景出现。
④绳日:像绳子一样围上去。
喻时间极快。
⑤一切乌有:一切幻景都不存在了。
乌有,空无所有。
⑥一切境界:指奇幻的景象。
二、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①对:向,对准。
②骥:良马,千里马。
③伏枥:马棚。
④骥伏盐车:劣马拉着重载的笨车。
⑤驰骋:纵马疾行,这里指骑马奔驰。
⑥老骥:老马。
比喻年老的英雄。
伏枥,就比喻自己的身世。
也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到晚年仍不失壮心。
⑦烈士:有志于为国为民建立功业的人。
暮年:晚年,老年时期。
这句的意思是有壮志的人好比驰骋在沙场上的老马,而年华正好的英雄就如骏马一样在世上驰骋,要一直奔向远方大显身手于疆场。
后来又用以比喻老年人保持志向与壮心。
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说,可怜直到白发丛生才会发觉功业无成,空自悲伤而难以施展抱负了!多么沉痛的感叹!从这两句词中可看出作者的豪迈胸襟气概。
“老骥伏枥”曹操以骏马自喻,始终未忘建功立业的志向,并传出一种有志者终将成功的人生哲理;作者接着写因有志才不得施展,就难免悲叹;然而他又肯定不会就这样白白地虚度自己一生;因而他那颗跃跃欲试的心、他那充满战斗的豪情是永不会熄灭的;因此,尽管笔锋暗藏悲哀与苍凉,但仍然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全诗以慷慨悲歌之笔来表达他的宏伟抱负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全诗充满豪情壮志、慷慨悲凉、意境深远之感。
本诗熔铸曹操慷慨激昂、横槊赋诗的诗意人生,展现了曹操的诗才与武略、文韬与艺趣,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诗品与人品“气韵沉雄”的极至,表现了建安文学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风格。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在后世享有巨大声誉的原因之一。
在古典诗词中经常被引用来表明豪情壮志、展现人生哲理的佳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实
写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想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七上语文整理笔记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语文整理笔记古代诗歌四首1. 《江雪》在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诗歌,其中一首我特别喜欢的是《江雪》。
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柳宗元,他以深刻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冬雪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字面意义到深层内涵,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2. 《静夜思》除了《江雪》,我们还学习了王之涣的《静夜思》,这是唐代杰出诗人所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诗人一个人在夜晚思考、思念的情景,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孤独、思念、感伤的情感。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首诗,使我们对这首古代诗歌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
3. 《登鹳雀楼》第三首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是《登鹳雀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另一首名篇。
诗人以自己登高眺望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壮志凌云之情,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壮阔的气魄。
老师在课堂上指导我们细读此诗,让我更加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
4. 《相思》最后一首古代诗歌是王维的《相思》,诗人通过对孤独思念之情的抒发,将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融合在一起。
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通过对每个词语的理解和联想,使我对这首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结回顾在七上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我深刻领悟到诗歌之美。
古代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使我对我国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课堂的讨论,我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更能够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
而我个人对这些古代诗歌的理解也与众不同,我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能够联想到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经历,使我对诗歌有了更加立体的理解和体会。
在七上语文整理笔记古代诗歌四首的学习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也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习惯。
希望通过这些学习,能够让我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研究
请同学们看看1、2两句,写 了什么? 观海的方 位、位置、 观察的对象。
曹操“观”到了什么? (哪几句是他“观”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Βιβλιοθήκ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归纳:海水、海岛、海岸。树木、 百草`秋风、洪波
15
曹操“观沧海” 是在什么季节?根据 什么判断?
秋季。 “秋风萧瑟”可证。
16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神奇壮观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生机盎然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辽阔壮美
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
动景:
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
静景: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18
洪波涌起
探讨研究
请同学们看看3-8句写了哪些景物? 它们是实写的还是曹操主观想象? 水 动态 ( 动 实 静态 静 山岛 静态 结 树木、百草 写 合 动态 ) 秋风、洪波
„„
这里的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
62
即杭州西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63
作者 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 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 西省渭南县)。贞元十元(880)进士,授 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 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 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 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 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 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 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 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 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 一个重要方面。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 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 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 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 丽的诗篇。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sǒng zhì dà 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近体诗的节奏划分
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 音节划分。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杭州西湖
48
西湖远眺
49
从宝石山远眺西湖
5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1
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境,而这个地方 就叫“小瀛洲”。
59
关于杭州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 日四时,美在阴、晴、雨、雪、雾。 古人说,西湖是“四百八十可游处, 三万六千堪醉时”。
“江春入旧年”说明已到年底。
老师提示:此时人们大都回家团 聚,而诗人却依然在外奔波。
4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什么作用?
残夜尚未退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旧年还没逝去,江上春意已经露头。
表现诗人背井离乡,在外奔波,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日是归程。 这才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的心愿。
38
“风正一帆悬”改为 “风顺一 帆悬” 可以吗?
不可。
“风正”说明风顺,而且 平和。
只有“正”,帆才“悬”。 风太大,帆就“鼓”了。
39
诗歌译文
颈联: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的信 息。 尾联:寄去的家书 不知寄到哪里?请 归去的大雁把信带 到洛阳吧。
诗人写此诗正值什么时候? 根据什么作此判断? 是春节之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向东 登临 山名。在今
注释
多么
秋风声 银河
水波动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的样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耸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竦,高;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峙,挺立。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
河北昌黎县
庆幸得很, 好极了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诗歌译文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 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 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 自己此刻的心志。
34
翻译诗歌 体味情感
诗歌译文
首联: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 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颔联:春潮正涨
两岸江面显得更开
阔,顺风行船,船 帆儿端端正正地高
悬着。
“客路”在“青山外”,暗含什 么意思?
说明路途十分遥远;
透露出羁旅漂泊之情。
3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说
明当时是什么季节?
“ 潮平两岸阔”说明春 天到来,春雨增多,春 潮上涨。
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解 题
本诗是五言律诗
次:停泊 北固山:三面临 江,形势险要,号 称“天下第一江山”
诗歌节奏
五言律诗:
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者“二一 二”
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作者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先 天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 来吴、楚间,此诗即游吴中所作。 其诗流传不多,但这一首却颇得后 人好评。
解 题
钱塘湖:杭州西湖
时间:春天
春天的西湖
知识锦囊
本诗是七言律诗
中间两联对偶
哪几句对偶?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68
诗歌节奏
七言律诗: 如: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一般节拍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全诗基调
喜 悦
朗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mò
73
翻 诗
译 歌
部分词语解释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 在孤山的东北面。
44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 读 欣 赏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 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 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知识锦囊:乐府诗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 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 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 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曹操简介
曹操(公元 155 - 220 )字 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 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喜爱诗章,好作乐府 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 有《魏武帝集》,已佚。他 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
32
朗读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3
注释 加下划线的词语课本已注。
次北固山下
风顺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江上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红日
豪迈气概 博大胸襟
小 结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 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 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 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2
观 沧 海
抒写 伟壮 大丽 水: 澹澹 、 抱景 山岛: 竦峙 海水及山 ﹃ 负色 树: 丛生 。, 岛之景 观 ( 展 草: 丰茂 沧 (实景) 写 开 萧瑟 海 风: 景 阔 ﹄ 涌起 波: ) 胸 怀 运行--出其中 想象奇特 , 3、感 日月: 星汉: 灿烂--出其里 胸怀博大 (虚景) (互文见义)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观 沧 海
曹 操
4
解 题
本诗是古乐府 观:看 沧海:大海
知识锦囊:乐府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
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 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 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 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 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哪些语句是诗人“观沧海” 产生的联 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
2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用现代汉语该怎样说? • 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像 从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 之中。 ——互文
21
我会思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你能读出更深层的意思吗?
26
背景图片为北固山(在江苏镇江,面临长江)
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