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法》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1. 引言1.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是为了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就业创业以及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而制定的。

该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介绍该法律的背景,包括其立法目的和历史背景。

接着,分析该法律的具体内容,包括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规定和条款。

随后,探讨该法律的实施效果,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来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

最后,强调该法律在保障劳动合同制度、定期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以及工资支付与社会保险制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这一法律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以增进读者对劳动就业领域相关法律的了解。

文章将通过详细解读并分析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展示其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就业创业和预防解决劳动争议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2.1 法律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是我国于2007年通过的一项重要法律。

这项法律的出台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2.2 法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明确了政府在劳动就业领域所扮演的角色,要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方面工作的支持力度。

其次是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招用、录用、解雇员工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

例如,禁止用人单位违法限制或歧视女性、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就业,并强调公正竞争原则。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劳动合同制度,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了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终止。

除此之外,该法还对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

《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

《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就业促进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和优化就业市场秩序,提高就业质量。

宣传工作是推动《就业促进法》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法律的知晓度和遵守程度,从而有效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宣传对象宣传工作的对象主要包括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对于劳动者,宣传工作要让他们了解《就业促进法》对就业权利的保障,对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的规定,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使其能够了解法律保护范围,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用人单位,宣传工作要让他们了解《就业促进法》对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加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明晰劳动者的权利保障,规范用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二、宣传方式1. 多种媒介传播: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对《就业促进法》进行宣传,以覆盖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

2. 举办宣讲会和研讨会:可以邀请劳动者代表、专家学者,针对《就业促进法》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交流,增进受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

3. 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相关宣传册、手册、海报等宣传材料,通过单位、社区、学校等途径进行发放,让更多人了解《就业促进法》的内容和意义。

4. 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或专题页面,通过发布资讯、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法律宣传。

5. 利用培训课程:在企业、学校等场所开设相关培训课程,邀请法律专家为参与者讲解《就业促进法》,提高受众的法律知识水平。

三、宣传内容1. 强调劳动者的权利和保护:宣传《就业促进法》中有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内容,让劳动者了解自身权益的法律保障。

2. 强调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宣传《就业促进法》中有关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劳动法律责任,包括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提供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08.30•【文号】主席令第70号•【施行日期】2008.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公平就业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七条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就业促进法解读》课件

《就业促进法解读》课件

3 制度建设
完善就业促进法律体系, 是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的必然需求。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劳动合同
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 务,及时支付工资和其他合法 权益。
职业培训
鼓励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 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社会保险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善 劳动者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员工福利
规定提供员工福利的范围和标 准,如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 提供合理休息等。
重点群体培训
对特定的就业群体,如农民工、退役军人、残 疾人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技能鉴定认定
通过各种测评手段,认定劳动者所掌握的职业 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技能大赛
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提 高职业技能水平。
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
劳动合同 社会保险 监督检查
规定合同签订、形式、期限和变更等方面内容, 加强双方权力及义务的约束。
2 新时代任务
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和落实,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3 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劳动者,需要共同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和共创美好未来。
按照职工的实际贡献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 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多项保障。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保障 合同和社会保险的落实。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调解
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常用方 式,方便、快捷、经济。
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争议的重 要手段,通过仲裁委员会快速 有效地解决纠纷。
诉讼
当调解和仲裁不能解决劳动争 议时,双方可以通过诉讼途径 维权。
就业歧视禁止及惩罚
1
歧视禁止
2
就业促进法明确禁止对劳动者进行歧视,

就业促进法讲座《就业促进法》讲稿

就业促进法讲座《就业促进法》讲稿
就业促进法讲座《就业促进法》讲稿
3.处理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过
程中的就业问题,是促进就业的战略选择
•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社会向 非农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核心 之一是人口就业结构的变迁
• 工业化是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 断上升的过程。新型工业化强调人力资源优势
法律体现
• 《就业促进法》花了大量篇幅作出有关法 律规范。在第一章总则第七条中,提出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第二章政策支持共14条,绝大多数条款旨 在通过政策扶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第 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主要目标是通过建 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解决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第五章职 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重点解 决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职业技能等原因造成 的结构性失业。
• 短期内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新需求:劳动力素 质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 等在短期内都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 体制转轨时期结构性失业更突出: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 教育体制的调整和改革,以及社会文化层面就 业观念转变等。

就业促进法讲座《就业促进法》讲稿
5.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是促进就业的根本宗旨
•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点: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
• 充分就业:指在一定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 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 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失业率5%左右。
•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到2020年,城镇调查失 业率控制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00万 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左右),社会平均失 业周期控制在半年内。
就业促进法讲座《就业 促进法》讲稿
2023/11/15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一、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是国家在就业政策方面的一项重要法律,从总体上规范了就业市场的运行方式,建立健全了就业政策体系,以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就业者合法权益,推动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1、建立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多种安排形式,就业市场的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发布就业和招聘信息,向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支持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流动。

2、规范就业服务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对就业服务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规范机构的服务行为,防止就业服务机构从中牟取暴利,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国家注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能力提升,支持企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和职业培训课程,使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促进就业增长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实施有力的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支持就业的税收政策,鼓励就业者参与社会保险等制度,支持就业者参加培训,改善就业环境,使更多的人得到更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4、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健全就业政策法规,对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予以有效的保障,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就业者的劳动权益,并对
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使就业者能够在就业保护的环境中安全发展。

就业促进法

就业促进法

第四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一讲
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概述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 (二)就业服务的作用 (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二、公共就业服务概述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产生、发展和概念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 (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状况 (略) (五)按照”新三化”要求建设公共就业服务 体系
(二)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立主要特点
二、《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 的规定
(一)《就业促进法》关于就业歧视立法的背景 (二)《就业促进法》关于反就业歧视的总体规 定 (三)《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的具体规定
1.关于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 2.禁止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实施就业歧 视行为 3.关于妇女就业平等权的保障 4.关于少数民族就业平等权的保障 5.关于残疾人就业平等权的保障 6.关于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平等就业权的保障 7.关于进城就业的农业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 保障
三 、公共就业服务的支持和保障
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五、《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免费 服务内容
第二讲 就业管理
一、人力资源市场 二、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管理 三、职业中介机构的设立与监管 四、失业预警制度 五、劳动力调查统计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 制度
《就业促进法》
石河子市就业培训中心 讲师 马颖
第三章、我国法律中关于平等就业 和反就业歧视的规定
(一)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内容
1.《宪法》关于就业平等权的规定 2.《劳动法》规定就业平等权,禁止就业歧视 3.《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民族平等就业权的规定 4.《妇女权益保障法》禁止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5.《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保护残疾 人平等就业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劳动就业促
进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

该法于2007年1月1日
颁布,旨在促进劳动就业,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劳动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争议解决。

根据该法,政府应制定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计划和措施,并提供劳动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应公开招聘、平等就业,并保障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等权益。

劳动者享有自主选择职业、平等就业和公平报酬的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依法履行各自的义务,共同推动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促进法

就业促进法

第四节 就业援助
• 一、概念 • 政府为就业困难人员所提供的特殊就业服务和帮 助。 • 1、因身体状况导致就业困难人员 • 2、因技能水平导致就业困难的人员 • 3、因家庭因素导致就业困难的人员 • 4、因失去土地导致就业困难的人员 • 5、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 • • • •
就业促进法
第一节 就业概述
• 一、概念 • 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 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 二、国家对就业的职责 • 尊重 保护 促进 • 三、我国就业制度模式 • 1、行政配置型 • 2、市场导向型
第二节 公平就业
• • • • • • 公平就业的本质就是反歧视 1、性别歧视 2、农民工歧视 3、残疾歧视 4、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歧视 法律责任与救济
二、就业援助主要措施 1、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 2、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 3、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4、就业援助服务
第五节 职业教育和培训
• 一、概述 • 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 意愿和条件,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 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 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 教育目的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 教育对象的特定性 • 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灵活性
•、就业前培训 2、就业后培训 包括: 1、学徒培训 2、学校培训 3、就业训练中心培训 4、民办学校培训
• • • •
5、劳动预备制度 6、职工培训 四、职业技能鉴定 五、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节 就业服务与职业介绍
• 一、就业服务 • 由特定机构提供一系列服务措施,以满足 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需求。 • 职业指导 • 职业介绍 • 就业训练 • 劳动保障事务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下面是促进法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公平就业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七条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第八条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就业促进法讲解

就业促进法讲解

就业----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的和谐发展,民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民生主题”第一次作为独立的章节写进报告,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就业工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对我们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来讲,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下面我就《就业促进法》和相关就业政策作一个解读,与大家共同学习。

就业促进法解读及贯彻实施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对劳动者来说,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

因此,就业是基本的人权,是民生之本。

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关系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就业关系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也是安国之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就业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

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需要通过法制化手段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就业领域的首部基本法律(95年劳动法作了一些规定),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颁布实施,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从五个方面讲: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有什么特点、《就业促进法》有哪些亮点、《就业促进法》规定了什么、如何贯彻《就业促进法》)一、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一)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四大背景:一是充分就业,政府宏观调控四大指标之一; (一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

就业促进法讲稿PPT58张课件

就业促进法讲稿PPT58张课件
4、发展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拓宽 就业渠道
7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二)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1、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 扩大就业
2、县以上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 业专项资金
3、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8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三)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对吸纳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达到要求 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38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第五处:
第二十八条第二款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 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39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第六处:
第二十九条第三款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 不得歧视残疾人
40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第七处: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 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 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4、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5、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6、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永远没有回报。

7、成功就是你被击落到失望的深渊之后反弹得有多高。

8、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9、我们的人生必须励志,不励志就仿佛没有灵魂。
第十四处: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企业未按 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职工教 育经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 予处罚

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我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我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就业促进法》:5种就业歧视行为
1、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受到的就业歧 视;(《就》第3条,第28条)
2、因性别不同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7条) 3、因身体残疾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9条) 4、因身患传染性疾病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
30条) 5、因出身农村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31条)
款; “再就业优惠证”;社保补贴和减免税
4、确定重点援助对象:“4050”人员 5、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一面旗帜——公平就业
“歧视”? 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和建议
书》”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 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区别、排斥或优惠,其 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 遇平等,从而构成歧视”。 我国《宪法》第33条 我国《劳动法》第12条
六大责任——县以上人民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承担的 6项重要职责
五项制度——将就业工作制度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即政府责任制;公共就业服务和援助制;人力资源市 场管理制;职业能力开发制;失业保险和预防制
“十大政策”——政府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一 些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一个方针
劳动者自主择业——劳动者个人是市场就业的主体,
二、《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可用一串数字来概括,即116510,具体指 “坚持一个方针、高举一面旗帜、明确六大责 任,建立五项制度,实施十大政策”。
1 1 6 5 10
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就》第2条)。
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创造公平就业环 境。
三、《就业促进法》的特点与意义
与以往的“促进法”相比,《就业促进法》更 加重视对硬法律手段的运用:

第2章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第2章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我国相关立法对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做了明确规定,旨在不 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完善就业援助:
主要措施包括政策激励、开发公益岗位、积极提供其他就业援助 服务等。
第二节 反就业歧视
一、就业歧视的认定 二、就业歧视的类型 三、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
一、就业歧视的认定
就业目标: 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我国就业促进目标在应然层面应定位于 促进充分就业与保障公平就业两个方面。 延伸问题1:我国就业目标面临的现实困境。 延伸问题2:政府促进就业的有限性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
三、促进就业的国家职责
扩大就业: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另一方面,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规定:就业歧视主要是 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 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 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根据《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认定就业歧视需 要同步考察如下要素: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 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歧视例外。
第二章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第二章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第一节 就业促进概述 第二节 反就业歧视
第三节 就业服务和管理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就业是劳动法研究与实践的逻辑 起点,是劳动法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劳动就业的界定既是 建立并确认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认识劳动和社会 保障法学其他问题的基础。
基于提供服务主体对就业服务的分类: 公共就业服务 经营性就业服务
就业管理:
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其主要内容有:培育和完善人力资 源市场,依法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反就业歧视,规范职业中介机构 的行为,开展劳动力调查统计工作,建立就业登记制度与失业预 警机制,建立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等。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

21
(二)招工程序 (1)公布招工简章(包括用人单位 的性质、地址、招工人数、条件、 用工形式、工作期限、劳动报酬、 福利待遇等) (2)劳动者自愿报名 (3)考核录用
(二)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高)
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从
事营利性职业介绍活动的服务机构。
精选PPT
16
第四节 就业援助
一、就业援助的概念与范围 二、就业援助的主要措施
见书60--页
精选PPT
17
第五节 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职业培训概述 二、职业培训立法 三、职业培训的分类与形式 四、职业技能鉴定 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精选PPT
8
二、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式和方针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就业由统包 统配向靠市场竞争就业和多渠道、多方位的就 业方式过渡(就业的形式):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就业,如,毕业生 需求洽谈会等;
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
劳动者自己组织起来就业、国家提供优惠政策
自谋职业,如劳动者从事个人经营,创业等 ;
国家安置就业,如城镇复员军人、烈士的子女 (负责一员)等保证其实现第一次就业。
精选PPT
9
我国劳动就业方针
(1)建国初期(50---70年代)
政府介绍就业和群众自行就业相结合
(“两扇门”就业方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80年代)
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
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
(3)现阶段 (90年代后)
见书64--页
精选PPT
18
第六节 招工制度
一、招工的原则
(一)用人单位用人自主原则 (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原则 (三)择优录用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促进法》一面旗帜
• 法律单设“公平就业”一章,明确规定: •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
仰等不同而受到歧视;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和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群体享有和其他劳动者平 等的劳动权利。
• 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 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 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 视。 • 否则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就业促进法》简介
第二节:《就业促进法》简介
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2008年1月1日实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开启了就业促进工作的新时代,就业是民 生之本, 《就业促进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 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就业促进法》解读
《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 建设以《宪法》为依据以《劳动法》为基 础以《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及 正在起草的《社会保险法》为主干以及相 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劳动法律保障体系方 面,又迈出了至关重 1、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机构增加就业岗位; • 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 3、完善就业服务; • 4、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 5、提供就业援助; • 6、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 1、 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机构增加就业岗位; • 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职责,通过发展 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统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 策。 • 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 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 4、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 的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统筹协调,鼓励 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职 业培训。 •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 这些规定将有力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 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效缓解就业结 构性矛盾。
• • • 该法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地讲,就是“四个一” 即“确立一个地位,树立一面旗帜,完 善一种机制,形成一套体系”。
• 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
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就业促进法》一个方针
劳动者自主 择业
充分调动劳动者就业的主动性和能动 性,促进他们发挥就业潜能和提高职业 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谋职业和自主 创业,尽快实现就业。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基 础性作用,实现供求双方相互选择,调 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 就业。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 《就业促进法》 • 共九章六十九条: • 内容涵盖了政府责任、工作机制、政策 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和管理、职业 教育和培训、就业援助、监督检查、法律 责任等。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一、《就业促进法》内容归纳为: 一个方针 一面旗帜 六大责任 五项制度 十大政策 简称------116510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 突出了就业地位,明确了政府责任
• ---实现了就业工作重要地位和政府工作责 任的法制化。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的表述----是对现有的劳动 力市场、职业介绍中心、人才市场、毕业 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的总的概括。 法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培育 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 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 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 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劳动者就业提供 服务。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以上规定,为打破市场分割和建立统一规范 的人力资源市场指明了方向,也为完善市场就 业机制,实现劳动者有序流动和最佳配置提供 了条件。 针对日益猖獗的非法黑中介-----明确了职业 中介机构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以及禁止从事 的行为,加大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力保障市场秩序,有效维护劳动者利益。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 5、提供就业援助 • 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拓宽公益性岗位的范围,保障“零就业” 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 6、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法律不仅专设了“政策支持”一章, 确立了国际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 财政、税收、金融、投资、贸易等各方面 的政策。实行城乡统筹、区域和不同就业 群体的就业政策,要求建立和健全失业保 险制度,对失业进行预防、调节和控制。
• 十大政策是 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财政政策 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 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 实行区域统筹的就业政策 实行群体统筹的就业政策 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 实行就业援助制度 实行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就业促进法》---六大责任
• 3、完善就业服务;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社会各方依法开 展就业服务,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 中介服务监督和指导。 •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免费为劳动者提 供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 财政预算。 • 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促进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
市场调节就 业
政府促进就 业
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 责,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提 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服务, 实现就业促进。
《就业促进法》一面旗帜 • 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 • 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 实现就业公平,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 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既是促进就业工作 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 要问题。
一个方针指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 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一面旗帜指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反对歧 视,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六项责任分别是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就业岗位、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 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 供就业援助;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五个制度是 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制度 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 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制度 职业能力开发制度 失业保险及预防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