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课件展示】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四、海水晒盐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规律总结:结晶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规律总结: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一是溶液中有未溶解完的溶质,且溶质质量不再减少;二是加入原溶液中的溶质,加入的溶质不再继续溶解。
课堂析疑解难8)上图中①是池(填“蒸发”或“冷却”)。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如下:海水引入蓄水池,经过蒸发池蒸发水分,再经过结晶池结晶析出氯化钠,此时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饱和溶)海水进入贮水池,溶质和溶剂基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故A正确;在蒸发池中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质量不变,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为知识拓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联系:(1)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溶液的浓稀与否没有必然的关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同种溶剂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达标检测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后教学反思。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设计
学生认真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续过渡
3.学会振荡。
4.每大组分两个小组,每小组中1人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将现象写源自导学提纲上,然后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学习震荡要领。
回顾如何使用酒精灯加热液体。
提问学生
根据探索1提出的问题提问学生的猜想。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探索1
屏幕→出示课题
学生看屏幕,听教师讲话。
过渡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请同学们看导学提纲中【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齐读。
学生看导学提纲
齐读【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
继续过渡
好,下面我们就分别探索一下这些问题。探索前我对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1.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学生拿出这只试管,观察。
出现惊讶的表情。
分析原因
提醒:你知道这一过程叫什么吗?
请阅读课本34页——35页找出相关内容。并填写导学提纲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并填写导学提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记忆新知
填写完了,请同学们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2-3遍。
学生记忆内容。
本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如何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新的问题
刚才我们的实验是在室温下和10ml水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能否改变物质的溶解能力呢?请你做出猜想。
学生猜想。
提问学生有什么猜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索2
提出新的要求:
1.加热时注意安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3)学会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特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溶液的概念和知识,激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3.实验演示(15分钟)(1)饱和溶液的制备:取一个小瓶子,加入适量的食盐,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溶解完全,再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至再也无法溶解,即得到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的制备:取另一个小瓶子,加入适量的食盐,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食盐溶解,即得到不饱和溶液。
4.实验操作(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回答问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结果和操作的正确性。
6.拓展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完成相应的题目和问题。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帮助解决问题。
7.归纳总结(5分钟)四、板书设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五、教学反思通过该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案大全、公务礼仪、合同协议、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材料、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书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official etiquette,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work material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tter of agree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理化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溶液的分类理解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1.2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剂中溶解一定量的溶质,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点:均匀性、稳定性、透明度溶液的分类:1)单一溶液:只有一种溶质1.3 教学活动引入溶液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特点对比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让学生观察三种液体的图片,分析其区别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单一溶液和混合溶液第二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1 教学目标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2.2 教学内容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量达到最大限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量未达到最大限度,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1)溶质的溶解量不同2)溶液的状态不同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变化第三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3.1 教学目标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原理3.2 教学内容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1)增加溶剂2)升高温度3)改变溶质的颗粒大小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1)减少溶剂2)降低温度3)增加溶质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过程第四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定与应用4.1 教学目标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2 教学内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1)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状态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实际应用:1)生活中的例子:如食盐水、糖水等2)工业上的例子:如烧碱生产、硫酸铜生产等4.3 教学活动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溶解度曲线和实验观察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举例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1 教学目标巩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转化方法及应用激发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研究的兴趣5.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5.3 教学活动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第六章: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6.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曲线: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的曲线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浓度越高6.3 教学活动讲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引导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观察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在判断饱和溶液中的应用第七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7.1 教学目标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7.2 教学内容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有的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1)对于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对于气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7.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原因第八章: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8.1 教学目标理解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掌握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规律8.2 教学内容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1)一般来说,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有的溶质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规律:1)对于气体溶质,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对于固体溶质,溶解度受压力影响较小8.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原因第九章:饱和溶液的工业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饱和溶液在工业上的应用掌握饱和溶液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饱和溶液在工业上的应用:1)提取金属:如硫酸铜、硫酸锌等2)制造化工产品:如烧碱、纯碱等3)制糖工业:如蔗糖的结晶提取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饱和溶液在工业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饱和溶液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10.1 教学目标巩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定方法、转化方法及应用激发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研究的兴趣10.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10.3 教学活动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重点和难点解析2. 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知识。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如何通过实验来鉴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五、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溶液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来举例说明(如盐水、糖水等)。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区别和性质,包括:(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被达到时,所得到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最大溶解量是否达到。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3.实验演示(1)实验材料: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剂和溶质,无水碱酸纸,实验盘等。
(2)实验步骤:②在每个溶液上方分别放置一片无水碱酸纸,观察无水碱酸纸上是否有溶液残留。
(3)实验结果:饱和溶液的无水碱酸纸上不会产生结晶,而不饱和溶液的无水碱酸纸上会产生结晶。
(4)实验分析和解释:饱和溶液中已经凝聚了最大的溶质量,再加入溶质无法使溶质继续溶解,因此不会产生结晶。
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没有达到最大的溶解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可以继续溶解,当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后,其中的溶质就会逐渐结晶。
4.总结与反思通过分享学生的实验心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饱和溶液最大溶解量区别性质溶解度八、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仪器、试剂等。
九、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掌握程度;2.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来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部杨俊敏教材版本: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本人教学设计所秉持的教学理念:最好的教育是: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受教育者的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在社会的实践中学习交往和生存,在诸多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真知和不断的升华!一、教材分析第九单元《溶液》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
但究其实质,本单元却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
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关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本单元和第五单元的有机结合。
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
《饱和溶液》是第九单元《溶液》中课题2《溶解度》的内容,是在课题1中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性质之后更深层次的探究,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从本单元来看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探究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常见盐水、糖水以及食醋的浓度等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生在课题1中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学生学习本节课时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学生从定性角度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之后,本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这样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加深了,研究方法提高了,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2)熟悉结晶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能熟练运用类比、概括、迁移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二)水与常见的溶液”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化学具体目标: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是无限量溶解的,引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重点确定为: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重点知识: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重点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概念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构三、备学情(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溶液的性质及其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转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4.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盛约10毫升的水,分别加人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设疑】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
【点拨】1、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3.2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材地位
和作用
知识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学会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从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提高了哪些能力角度谈谈今天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课中检测
1、如图,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则
四个圆相交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溶液的集合:A;B;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为学习溶液溶解度、溶液浓度等基本概念作必要打算。
通过经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白糖”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并驾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这既是对前面学问的巩固,也是为学习溶液的溶解度、浓度打下基础的一节课,所以上好这节课至关重要。
先通过试验制取三种蔗糖溶液,分析比较后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将这三种蔗糖溶液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推断及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分析这三种溶液中得出的,通过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进行概念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二、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育在试验基础上的分析实力和思维实力。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养成相互探讨,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四、教学用品药品:蔗糖、硝酸钾、食盐、水仪器:大试管或者烧杯、试管夹、酒精灯、50mL烧杯、玻璃棒、10mL量筒、药匙、火柴五、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其中蔗糖可以用硝酸钾代替)[设问] 一杯水中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蔗糖呢?学生一:可以;学生二:不行以;演示试验:1、用量筒量取10mL水,分别注入三只烧杯中;2、向三只烧杯中依次加入8克(①)、16克(②)、24克(③)蔗糖,搅拌,视察现象。
学生:沟通试验现象:烧杯①中完全溶解,烧杯②中完全溶解,烧杯③中有部分蔗糖剩余。
小结:一杯水中不行能无限地溶解蔗糖。
设问:溶液①能否接着溶解蔗糖?溶液③能否接着溶解蔗糖?学生:溶液①能接着溶解蔗糖,而溶液③不能接着溶解蔗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大胆猜想:可溶物(蔗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无限制地溶解吗?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二)活动天地: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溶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现象:1.硝酸钾固体消失,2.硝酸钾固体有剩余。
结论: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幻灯片)…………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发问,如果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就叫做…………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幻灯片)…………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
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硝酸钾也溶解呢?生:加水。
师;好,那我们就试试。
实验: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边加边振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硝酸钾又溶解了。
师:也就是说,溶液可能变成了…………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幻灯片)…………,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另一支试管底部的硝酸钾也溶解呢?生:加热。
师:好,加热,那我们就一起加热吧!实验:加热另一支试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硝酸钾又溶解了。
师:这说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生:跟温度有关。
师: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幻灯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设计思想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点──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
二、活动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两者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探索实验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科学品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4、科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活动重点1、通过几组探索性实验活动,建立起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几组探索性实验活动,培养对比思维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的探索。
五、活动模式:引导──探究──发现。
六、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活动目标,插入背景音乐,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青海湖美丽的风景,配音介绍咸水湖的知识,最后提出湖水日益咸化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向一杯水中加盐,是不是一直变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后说:"不会,盐放多了就不能溶解了。
")师:是这样的吗?生(讨论):不信你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我们不仅用食盐做实验,我们还用另一种物质──硝酸钾来实验。
[投影1](活动一)[活动一]固体在水中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学生实验]依据活动方案一进行学生实验。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投影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提出)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二)通过实验探究与讨论,学习影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师:要想让刚才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生(讨论):热水中可能溶解得多,水多的时候也能溶解得多。
(这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动手给溶液加热或加水了)[投影3](活动二)[活动二]影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学生实验]依据活动方案二进行学生实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3. 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溶质(如食盐、糖等),溶剂(如水、酒精等),烧杯,试管,搅拌棒,温度计等。
2. 课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饱和溶液(如食盐水、糖水等)和不饱和溶液(如清水、酒精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让学生分别取一定量的溶质(如食盐、糖等)放入不同容量的溶剂(如水、酒精等)中,观察溶解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当溶质在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时,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3. 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1)观察法:观察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
(2)加热法:对溶液加热,观察溶质是否继续溶解,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
4. 实验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溶质和溶剂,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2)记录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工业生产等。
2. 举例说明:食盐水在腌制过程中的作用,糖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方法及转化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
3. 学生能够运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难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过程。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实验药品和器材。
2. 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1. 预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2. 做好实验操作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从而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的转化,总结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应用: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1. 完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应用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逆向思维]:反过来,如何将一瓶未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呢?
【温馨提示】:对于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并不适合所有的物质。如氢氧化钙这种物质,欲将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需采用降温的方法。
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的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3、[思考]:根据刚才的分析,试着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邓小波四季红镇中学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题是在课题1《溶液的形成》的基础上,对溶液进行简单分类。教材首先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水中是否能够无限量地溶解氯化钠,以及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当其不再溶解时,改变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温度、溶剂的量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影响。总结出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另外,结合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和海水晒盐,了解降低温度和蒸发溶剂这两种获得晶体的常用方法。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可以为后面溶解度知识的学习提供知识铺垫,因此本课时是一节承上启下、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探究课。
3、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了粗略表示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对溶液进行分类:
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较多,为溶液。
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较少,为溶液。
教师将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的答案展示在“视频展台”,学生对答案。
㈢【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学生实验]:全班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又分3个小组。分别完成P33实验9-5和9-6,并做好实验记录。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会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了解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2、初步了解物质结晶的两种基本方法:蒸发溶剂结晶和降温结晶。
3、能正确区分溶液的浓、稀与溶液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增加()或升高()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蒸发( )或降低()
2、结晶
⑴结晶的概念: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⑵结晶的方法:①(或降温结晶)。
②通过减少溶剂的量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叫结晶;
⑶应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结晶,其大致过程为:
探究活动四: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问题: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观察实验后再回答。
【即学即用2】用“饱和”和“不饱和”填空:
20℃时,在盛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溶液是否饱和的两个前提条件的探究,以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的区分,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态度和思想。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归纳、引导分析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同时PPt中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朗读一遍。
接下来,学生完成下面【自主学习】中的习题。
㈡【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5分钟)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在一定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还有哪些困惑)?
四、【自我测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⑵某硝酸钾溶液在3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8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⑶将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一定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二、结晶
1、概念: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蒸发溶剂结晶
三、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即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1】:
如何判断某一溶液(如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g。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钠固体,发现硝酸钠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探究活动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说明]:
当天的气温条件下,20ml水可能溶解不了5g硝酸钾,所以首先只加3g硝酸钾,其余步骤不变。
相关图片均来自对应的PPT课件
完成实验后,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分别描述所做的A组和B组实验,其他各组同学可提出异议。
2、[交流讨论]:上述活动中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2、一定量溶剂
一、情景导入
夏敏智同去同学邓祝轩家做客,邓祝轩给他倒了一杯白糖水。夏敏智接过糖水,喝了一口之后,大声嚷嚷着说:“唉!怎么不是很甜呢?”此时邓祝轩又向杯中加了一匙白糖,用筷子搅拌使其完全溶解之后,又递给了夏敏智。夏敏智尝了之后说:“更甜了。”
这时,两个小伙伴产生了困惑:白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那它们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吗?
探究活动三:了解结晶现象
1、观察B组同学的实验: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交流讨论)?
2、 [演示实验]:取少量氯化钠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你知道海水晒盐吗?能跟同学说说海水晒盐的过程吗?
2、结晶的方法有哪两种?你认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吗(如P34图9-10)?
2、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
3、.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两者比较,较浓的溶液是。
五、【板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再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当溶质还能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学生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明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目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但还需要巩固和提高,特别是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