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6

江苏省泰兴市大生初级中学蒋勇

【设计思路】

分子仅凭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到生疏和抽象。物质的微观性质能够通过宏观现象反映出来。本节课按照科学家研究物质的过程与方法来展开教学内容,即:依照观看到的现象提出有关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想。

【评析】从宏观物理现象动身,了解物质内部结构。这需要合理的猜想,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收集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证实模型,了解物质的微观性质。如此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实录】

【片段一】

师:同学们刚跑完步,有些累,让我们放松一下。闭上眼睛,深呼吸。生:(闭上眼睛,深呼吸)

师:(喷香水,观看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表现惊奇时)如何了?生:香

师:香味如何到你鼻子里的?带着那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世界。(板书课题:走进分子世界)

【评析】“闭上眼睛,深呼吸”能够缓释学生的疲劳,“喷香水,闻香味”又让学生感受新奇,“香味如何到你鼻子里的?”激发学生的摸索。如此创设情境,自然、新奇、简捷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片段二】分子模型

师:第一,观看一组现象

活动1.用素描炭素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对这一条线认真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笔迹是由不连续的炭微粒组成的。(可能有学生会说成分子,了解分子尺度后,再纠正。)

活动2.将高锰酸钾微粒放入水中,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生:高锰酸钾颗粒沉入杯底,把部分水染成紫色,然后紫色在水中扩散,一段时刻后整杯水都变成紫色。

活动3.酒精和水混合,观看现象(视频展现,教师口述,学生观看)生: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师: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课件展现三种模型),请选择一种模型说明上述现象。同桌之间相互说明,补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走进分子世界

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

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

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教学难点】

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

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

7.1 走进分子世界

基本

环节

基本内容组织教学

知识梳理【导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导学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1、建立分子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智慧碰撞

打开酒精瓶盖子,我们闻到酒精味,酒精是怎么从瓶子里出来的呢?酒精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自主展示活动一:选择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

1、观察与思考:

教师演示:

(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通过投影仪对笔迹仔细观察,描述看到的现象.(2)把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至距管口3cm处,用记号笔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用塞子塞紧管口.手按紧塞子,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多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

2、组内交流: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我选择。

3、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黑体字的内容.

4、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活动二:分子的运动

1、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一、走进分子世界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一、走进分子世界 教案

走进分子世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和方法: 4、根据材料,从活动中选出物质的结构模型,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

5、了解体会多媒体模拟物理现象的方法;

6、通过观察、实验体会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通过参与探究分子世界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

三、教学难点:能运用分子运动论解释身边的分子现象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六、板书设计

一、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反思:

《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是《从粒子到宇宙》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由于肉眼对微

观世界看不见,学生在感知这些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对学生微观分子模型的引导。

在微观模型的选择上根据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答案。第一个是我是用粉笔在

黑板上画线再用放大镜放大,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个的微粒,并且空隙也能够看的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清楚。第二个是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还有第三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能较明显地观察到体积的减小。这几点,同学们边观察边分析,然后很自然就选择出模型3,这些对理解分子模型都非常重要。所以同学们一旦对分子模型有了一定印象之后,再后来的分子动理论就能较容易接受了。后面的关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其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和分子的作用力的实验现象都是很明显,联系知识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学生的兴趣还是很浓的。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感觉时间比较紧张,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还可以下节课再进行拓展。

【人教版】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新版)苏科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新版)苏科版

走进分子世界

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了解科学家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奧

理性质,璃管、水、酒精、铅块

所选定模型的合理性基础上,提出任何物质可分的思想,并给出了

像乒乓球可让学生自己在课外做下面的实验:(选择介绍)

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间用压缩弹簧和拉伸橡皮筋连在一起,两球

平衡距离时,两球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

补充习题、随堂练

《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8)

《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8)

〔1〕如图3〔a〕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

图3 图4

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4所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在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

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了好几个晚上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有人用固体做过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

2、取一根长约60 cm、内径8 mm的玻璃管,一端封口,在

玻璃管中注入约一半容积的水,然后小心地注入染成红

色的酒精近满。将玻璃管竖直,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个

标志,接着,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

2019-2020年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5.doc

2019-2020年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5.doc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总课时数:10课时

一、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 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分子模型的深刻理解。教学策略:通过动画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掌握的目标

【设计思路】:

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练习的资源,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浅入深,亦步亦趋的完成课题。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课件就有了用武之地。本节的所有课件已经发布到苏科版物理支持网站。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炭笔、报纸条、显微镜,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烧杯中,配有药钥匙)、烧杯(内有适量的水),酒精、水(放在烧杯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长60cm、内径5mm)、注射器(配有针头)

2.教师器材:烧杯(内有水)、滴管,划有彩色笔迹的纸,手帕、香水。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导学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导学案设计

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学习任务】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学习过程】

任务(一):分子的模型

(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笔迹现象:笔迹是由许多不连续的炭粒组成的。

猜想:看起来连续的物体是由组成的

(活动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都变成紫色了。

猜想:(1)组成物质的微粒在;(2)这些微粒间存在

(活动3)酒精和水充分混合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体积混合前的总体积

猜想: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

根据上述活动,我们选择的模型是: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

一、分子

1、定义:能保持物质的微粒。

2、特点:分子很,(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3、结论:物质是由大量构成,分子间有。

任务(二):分子的运动

观察现象:1、糖块放在水里,水会变怎么样?2、湿衣服晒在太阳下会怎么样?3、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怎样?

二. 分子的运动

1、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的做运动中。

观察现象:红墨水分子在冷水和热水里运动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分子运动越剧烈。

思考:是不是气体、液体分子会运动,固体分子会运动吗?

3、扩散现象: 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的现象。

任务(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问题2: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

第七章第1节(新授课)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妙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

要应用前景。

【学习重点、难点】

1.探索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假说

2.分子及分子的大小、分子的运动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笔迹

现象:

(活动2)将红墨水(高锰酸钾)滴一滴在水中

现象:

(活动3)酒精和水充分混合

现象:

二、课堂研讨

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提出物质结构的模型。

(2)收集证据,验证提出的结构模型。

以上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

模型一: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

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二: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三:固体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你选择的是:

【分子】

(1)定义: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课题:一、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间有空隙;

(3)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

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难点】分子模型的深刻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学生对导图的发言引入新课(要求一位学生事前准备,将导图内容扩展为一篇小短文进行发言。题目可以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识物质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突破:利用感观感知,多例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缺乏抽象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观察升华到理性认识,多举生活中的事例和多做演示实验。

三、教法学法

首先,通过喷洒空气清新剂,提问设疑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然后,通过对常见物质感官能直接感知其存在,拓展到我们还有一此物质,既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从而揭示课题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空气清新剂、纸、素描碳笔、放大镜、高锰酸钾颗粒、烧杯和水、100mL的量筒、橡皮塞、酒精、表面磨得很光滑的铅块、钩码、弹簧、两只乒乓球。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用空气清新剂在讲台下喷几下。

提出问题: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传到我们鼻子中的?(设疑,激发探知欲和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共同揭秘分子的奥秘,一起来学习

[板书]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多媒体}

一、走进分子世界{多媒体}

二、新课教学: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4)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4)

7.1 走进分子世界学点

学点1 分子模型

实验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观察现象。

实验2:先用量筒A量取50 mL的水,用另一只量筒B量取同体积的酒精,然后把B 中的酒精慢慢地倒入A中,并不断晃动量筒A中的液体,观察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情况。

分析与论证:(1)用放大镜会看到炭笔在纸上画的线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略有下降,而水和酒精分子数目没有减少,说明水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中,使总体积变小。

问题1:分子是科学家建立的一种__模型__,组成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地靠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__空隙__。

问题2: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__不能__直接看到,用光学显微镜__也无法__看到,观察分子需用__电子__显微镜,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10-10__m。

学点2 分子的运动

图7-1-3

实验: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满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两瓶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7-1-3甲所示。抽出玻璃板,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

分析与论证:原来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中颜色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气体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两个瓶子里的颜色变得均匀了。这是由于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向上运动到装有空气的瓶子里,空气也运动到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中,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问题1:分子处在__永不停息的无规则__运动中。

问题2:扩散现象不仅证明了分子处在__永不停息的运动__中,也证明了分子间存在着__空隙__,没有__空隙__就不可能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学习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播放课件)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三、进行小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

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走进分子世界》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走进分子世界》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走进分子世界》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走进分子世界》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一本专题教材,主要介绍了分子世界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该教材突出了实践探究和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结构合理:

–第一单元:分子的常见性质

–第二单元:分子与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四单元:分子对物质的改变作用

•突出实践探究:

–设计了多样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分子世界;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关注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既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该书将学习目标细化为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其中,基础性目标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性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

1. 基础性目标

•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

•掌握物理与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运用示波器、电流计等常见实验仪器。

2. 拓展性目标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探索分子世界的奥秘;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质变化和反应等问题;

•能够设计并实施科学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结

论归纳。

3. 提高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设计说明]

通过对引言及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通过对常见物质的介绍,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对课本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6、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具学具]

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

1、组织学生在网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分子运动的资料。

2、组织学生留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运动及能体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现象。

3、用放大镜看电视机的屏幕,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保留板书]

一、走进分子世界

分子模型: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和引力。

[教学评价]

1、本节课的知识是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的,比较抽象,教师主要通过活动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排除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一种合适的物质结构模型。

2、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模型后,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愿望,并能发现一些生活中有关的现象,顺势利导借助课件和实物,这样学生就较容易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学生对本节课了解清楚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以及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及配套光盘、学习评价手册、物理学习指导用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