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谋孔明借箭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删改。
本文的主人公诸葛亮,字孔明,早年隐居在襄阳隆中,他二十七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使得这位“躬耕陇亩”的“布衣”一举登上当时风云变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台。
在他的辅佐下,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形势。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前。
全文以“借箭”为线索,按照“为什么借箭”“怎样去借箭”“借着箭没有”的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也写出了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
“为什么借箭”,这是故事的起因(第1、2自然段)。
文中写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心怀妒忌,故而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已心中有数,以大局为重,立下了军令状。
“怎样去借箭”,这是故事的经过(第3—7自然段)。
先略写诸葛亮为借箭做的准备(第3自然段):他深知鲁肃的为人处世,因而向前来探听情况的鲁肃借了船只、军士等物,并请鲁肃对周瑜保密。
后详写诸葛亮妙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全过程(第4—7自然段):在出发时间的选择上,先写第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再写直到“第三日四更时分”,才见“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这就造成一个悬念: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发?读至后文,疑虑顿消,原来“是夜大雾漫天,……对面不相见。
”这是由于诸葛亮通晓天文,料定第三天的这个时候江面必有大雾,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兵谨慎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只得放箭迎战。
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当初周瑜限十天造好箭时,诸葛亮偏要减至三天;为什么三天时间已很紧迫,诸葛亮在前两天却按兵不动。
在行动步骤的安排上,一写诸葛亮吩咐把借来的二十只船用绳索连接起来驶向北岸;二写他等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下令调头,一字儿摆开;三写他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四写他在草船的一边受箭之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再次逼进曹军水寨去受箭;五写他再下令叫船驶向南岸;六写他在船的两边都受满箭之后,吩咐军士们向曹操道谢。
【经典导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经典导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
黄盖受刑
梗概:
孔明的聪慧过人使得周瑜更加嫉妒,所以周瑜又想出造箭的计策,准备为难孔明,好在孔明神机妙算,未浪费一针一线便从曹操那里“借”来了箭,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周瑜自叹不如。
曹操则连连失败之后,心中愤怒,于是找来蔡中、蔡和到江东诈降,周瑜识破了曹操的诡计后将计就计,也找来黄盖,并使用苦肉计让黄盖也到曹操军营诈降。
问题:
1、周瑜要求孔明几天内造出多少支箭?
2、孔明带了多少只船,多少人前去“借箭”?
3、黄盖是让谁帮他写诈降书的?
4、我们一提到周瑜和黄盖,便会想起一个歇后语,你知道这个歇后语是什么吗?
答案:
1、十日之内造十万之箭,后改为三日。
2、带了二十只船,三十多人去借箭。
3、阚泽。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9(教师版46-5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6-50回(教师版)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情节梳理填空】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只需三日即可。
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
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
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也去诈降。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经典情节复述】1、草船借箭①周瑜决意杀诸葛亮,委任他十日打造十万支箭。
②诸葛亮领命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
③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趁雾色靠近曹营。
④曹军不知虚实,只命射箭不止。
⑤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2、黄盖行苦肉计(周瑜打黄盖)赤壁之战前,周瑜苦思破曹之际,适逢曹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周瑜将计就计。
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
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
(起因)第二天,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
(经过一)黄盖夜遣参谋阚泽到曹营献降书。
二蔡亦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曹遂不疑。
(经过二)结果赤壁一战中,黄盖以投降为名率先引火船冲入曹营,成功展开火烧赤壁之战。
(结局)【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怎样刻画诸葛亮的?参考答案:因素:知天:三天后必有大雾;知地:回来时顺风顺水;知人:鲁肃忠厚必能相助,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刻画方法:多次以鲁肃的“不解其意”、事事被动的愚钝反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思考题2:鲁迅认为,《三国演义》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了,“多智而近妖”。
你认为呢?请以“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说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及反思《用奇谋孔明借箭》写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及(反思),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教材分析: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战胜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关心作战。
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
由于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机会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由此绽开。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1.围绕中心句进行主题研讨。
2.运用已把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让同学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熟悉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课前预备: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校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反思一《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写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时我深刻领悟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但在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回首本课的教学,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同学的引导上,偏重分析课文内容,同学的批注过多,整整说了一节,由于本课是文言文课文有许多语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电脑上找到翻译成白话文的内容,通过屏幕让同学认真读了两遍,同学们立刻茅塞顿开,已不像开头初读课文时接连不断的向我询问词句的意思。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用奇谋孔明借箭》是《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在曹军军围蜀汉时,孔明发明出弓箭借给刘备,破解曹军封锁的英勇史诗。
事的背景是在蜀国建立后,刘备在西川建立政权,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共同开启蜀汉繁荣发展的历程,但他们也遭遇了一次极具威胁的曹操作战。
曹操在关中定垒,建立大本营,以抵抗蜀汉军队。
刘备军队抵达时,曹操的防御线已经非常严密,整个营地都完全被曹操包围在内,以致无法突破,这时诸葛亮想出一个奇谋,他安排了两个护卫,让他们率领百姓把担架夹在厚的缎布中,装成伤兵抬轿的形式,潜入曹操大本营之中。
诸葛亮在被安排的担架里,藏起一把弓箭。
经过一番策略,担架轿到达曹军大本营,军士们搜查了伤兵抬轿,但伤兵和弓箭都在担架里面没有发现。
而这时,诸葛亮的担架把轿被归还给了他,他就把担架轿抬出曹军大本营,向刘备宣告了胜利。
最终,刘备用孔明借箭成功突破了曹军封锁,大获全胜,曹操在此次战斗中大败。
孔明的奇谋果然圆满成功,这次用奇谋借箭使刘备得以脱身,诸葛亮在此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也被赞誉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军事家”。
“用奇谋孔明借箭”的故事由此形成,它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所传颂,被人们所尊崇。
这里有诸葛亮的谋略,刘备的勇猛,再加上曹操的壮士断腕,一系列英雄主义的情节伴随着激情的战场而流传下来,至今也仍然受到广大民众的尊重和崇拜。
“用奇谋孔明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奇迹,只要具备自信、勇气和谋略,就能得到灵活的选择,克服困难、取得胜利,任何困境都可以被战胜。
正所谓“以巧取胜,谋定而动”,利用各个方面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
在实践中,只有有智慧、有勇气、有应变能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取得成功。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课文复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
课文复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课文复习要点
第二十八课用奇谋孔明借箭
易错音:两胁(xié)生翅遂(suì)命弩(nǔ)
1、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
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2、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①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
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
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
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4、书上注释里词语会解释。
松溪县三小六年级语文下册9.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教案3长版
26 将 相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起因)
将 失和 相
(廉颇)================ (蔺相如)
知错就改 临危不惧、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注意团结
负荆请罪(结果)
22、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设计意图:这样一种授课形式,既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写“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
学习“负荆请罪"时,给学生们布置了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奇谋孔明借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篇精彩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传达了一种智慧胜于武力的思想。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利用周瑜的虚伪和自大,成功地借到了周瑜的箭。
通过巧妙的计谋,他让周瑜借给自己箭,然后用箭射杀了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可以战胜一切。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只有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这种智慧胜于武力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力量不够,无法战胜困难。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诸葛亮一样,他没有依靠武力,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这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可以战胜一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手的虚伪和自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对我们虚伪或者自大,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诸葛亮利用周瑜的虚伪和自大,成功地借到了箭一样,我们也可以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读完《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传达了一种智慧胜于武力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故事,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对手的虚伪和自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
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
”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谈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
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
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
”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
孔明欣然而至。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
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
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饮了数杯,辞去。
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
(赛课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 (共16张PPT)
借箭的准备工作:
1. 二十条船,每条 船三十名军士。
2. 船用青布幔子遮 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 子,排在船的两边。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 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 果然是好大雾!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 何?”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 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6日 星期四2 021/5/6 2021/5/62021/5/6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021/5/62021/5/62021 /5/65/6/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6 2021/5/6May 6, 2021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62021 /5/6202 1/5/6M ay -216-May -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620 21/5/62 021/5/6 Thursd ay , May 06, 20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1/5/620 21/5/62 021/5/6 2021/5/65/6/20 21
冀教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8
理清脉络 研读感悟 拓展延伸
1. 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 他为什么要借箭?
3. 他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4. 借箭的结果怎样?这些箭他 怎样还回去?
“ 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 万枝箭,何时要用?”
“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 误大事。”
“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 日不办,甘当重罚。”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END)
诸葛亮(字孔明)
•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 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 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凡意志 力量的表率。
周瑜(字公瑾)
• 器量狭小,忌才妒能, 目光短浅容易冲动, 意气用事
曹操(字孟德)
• 超人的领袖才能 • 任人为贤 • 奸诈、自私、残忍、 多疑 • 奸雄
鲁肃(字子敬)
• 老诚厚道,小心谨慎
献密计黄盖受刑精彩片段
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 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 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起指盖曰: “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 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众官扶起黄 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扶归本寨,昏 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
用奇谋孔明借箭精彩片段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 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 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 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 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 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 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 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 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 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 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 “谢丞相箭!”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用奇谋孔明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 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 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 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献密计黄盖受刑
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 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 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 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 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宝典用奇谋孔明借箭
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只。
补充资料:
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 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 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 管有十万支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 知之,吾计败矣。” 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 不提起借船之事。
——摘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 曰:“谢丞相箭!”
比及曹操寨内报知曹操 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 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 懊悔不已。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 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 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 才也。”
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名 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 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赵云,字子龙。曹操取荆州, 刘备败于当阳长坂,赵云七进 七出,终于从曹操十万大军中 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 。公元 229年,赵云在汉中以数十骑拒 曹操大军,被刘备赞誉为“子 龙通身是胆。”
张飞, 字翼德, 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使丈 八点钢蛇矛,武力过人,关羽曾说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 曹操平定荆州后率众追赶刘备,张飞于当阳长坂桥独身面对曹军,大喝三声, 将曹军吓退。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 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青梅煮酒论英雄 桃园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 过五关斩六将 火烧博望坡 关云长单刀赴会 ……
书香翰墨, 千古风流人物尽显风采; 文韬武略, 多少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著 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爱 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 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 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 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英雄之器焉。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奇谋孔明借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计谋。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精彩的战争故事,更是一部展示智慧和谋略的经典之作。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谋和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利用了敌人的弱点,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谋略,更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启示和教训。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智慧和谋略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诸葛亮在这个故事中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计谋,就成功地击败了强大的敌人。
这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并不一定要靠武力去对抗,而是可以通过智慧和谋略来取得胜利。
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也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
其次,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弱点。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发现了敌人的弱点,利用了他们的短板,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弱点,并且善于利用这些弱点来取得胜利。
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竞争对手也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
最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有胆识和勇气。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强大的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和胆识,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精彩的战争故事,更是一部展示智慧和谋略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启示和教训,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也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
希望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弱点,有胆识和勇气,用智慧和谋略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
(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3、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师: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整治和陷害诸葛亮。
故事因此展开。
2、学生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品读故事,了解人物特点。
1、提出中心话题:诸葛亮、周瑜和鲁肃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段,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展开学习。
3、集体交流。
师:诸葛亮这个人物让大家印象深刻,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
学生应首先想到“神机妙算”一词。
师进而提问,“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1、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2、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3、诸葛亮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神态,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课文。
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相关板书。
师: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
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
指导朗读:周瑜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那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师:那么,你认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如果我们换一个立场来看待周瑜呢?(站在东吴的立场)对于鲁肃呢?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
五、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
1、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
)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1)采访“孔明”。
师: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生: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
再加
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
师:(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采访“周瑜”。
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3)采访学生。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六、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结论)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