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辉煌与危机
康乾盛世辉煌与危机
康乾盛世,一共有134年。从康熙1662年继位,到乾隆1795年退位,一共是134年,将近一个半世纪。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逾前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集大成之势。然而,正是在盛世的莺歌燕舞中,一场巨大的历史震荡悄然酝酿,许多不为时人注目的细微变化,清晰地预示着未来历史的巨大变迁。
盛世的辉煌
历史学家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国家统一是至高无上的。国家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是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然而,在清代以前,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冒顿一统漠北,即在蒙古高原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元朝有过短暂的大统一,但不久即被推翻,继之而起的明朝,又不得不修长城以御蒙古。只是到了清朝,经过康雍乾三代皇帝七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以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统—新疆为标志,终于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康乾盛世从此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即所谓“鼎盛”、“全盛”时期。中国的疆域版图,在这个时期基本奠定下来,这对清朝乃至近现代中华民族抵御列强侵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随着统一进程的加快,从18世纪初(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起,清廷就对全国进行实地测量,到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绘制成《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用近代方法测量绘制的全国地图,它不但对中原,而且对边疆地区进行了详尽的测绘,乾隆中叶,清朝统—新疆后,又对伊犁和南疆进行测量。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清廷对《皇舆全览图》进行修订增补,将新绘新疆地图增入,称作《乾隆内府舆图》地图,这幅地图可以说是清朝前期掴家统一的科学见证。
清朝的康乾盛世及其影响
清朝的康乾盛世及其影响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它的存在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和
国家的未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康乾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精彩的篇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康乾盛世及其影响。
一、康乾盛世的来临
康乾是清朝乾隆帝的父亲,他在位的时间为1735年至1796年,是一位非常有
才华和有能力的皇帝。在康乾时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都变得更加稳定和强大。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中国成为了一个日趋重要的国家,这一点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二、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
在康乾盛世,中国的经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贸
易和商业非常活跃,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也非常自由。与此同时,铸造、瓷器、丝绸、纺织等传统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国际上的重要贸易中心。
三、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在康乾盛世,中国的文化非常繁荣和有活力。在当时的中国,文化交流和互动
非常频繁,艺术、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康乾时期,中国的艺术和文学的成就尤其突出,如景泰蓝、翠玉、吹糖人、京剧、扇子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发展。
四、康乾盛世的科技进步
在康乾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当时,中国的农业、工
业和军事等领域都得到了重大的改进和创新。例如,在农业领域,中国的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得到了提高,大力推广精耕细作,实现了穷耕牛耕的突破;在工业领域,
铁器和炭化燃料得到了大大改善,木材烧制工业也得到极好的发展;在军事领域,近代战争的技术和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创新。
论康乾盛世之隐患[整理]
论康乾盛世之隐患
——人口膨胀的成因及后果
摘要:康乾盛世是清代268年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但当时人口膨胀却成了盛世之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人口高速增长的成因有生产的发展,封建赋役制度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它引起了生产力发展受到压抑,加剧了社会动乱,加剧了环境恶化的后果,对后世产生了重大恶劣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加深对当今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重要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康乾盛世;隐患;人口膨胀
康乾盛世,严格地说是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也就是说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这一个世纪又十几年的时间。它是清代268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这最后的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生了空前巨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它对当代乃至后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一时期的人口膨胀问题,可以说是盛世光环下的遗祸。甚至在乾隆撒手人寰时,人口膨胀已成为他内心深处的遗憾。本文将对康乾时期人口大量增长的原因,以及对当今及后世产生的后果,进行简要分析。
一、康乾时期人口的高速增长及成因
清代的人口再生产,在整个顺治朝和康熙朝前期约40年中,由于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曾一度处于萎缩状态。康熙二十年(1682年)后,清王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趋于稳定,经济逐渐复苏,人口再生产也相应回升到明代的最高人丁数。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进入康乾盛世时期,国家政局稳定,人口迅速增加。进入18世纪以后,清人口的增长明显加快了速度。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在册人数在我国人口统计史上首次突破1亿大关。此后人口再生产的势头越来越猛,以平均高达20‰以上的年增长率急剧膨胀。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相继突破了2亿和3亿。①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从此奠定了现代中国庞大人口的基础,也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的人口问题。康乾时期人口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 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导语: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
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盛时期,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历史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别为何?康乾盛世持续多少年,通过什么事实依据来衡量康乾盛世多少年的呢?在康乾盛世多少年的时间里,各任皇帝对盛世的发展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首先,康乾盛世的启动时间为清朝的康熙王朝二十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681年。而康乾盛世的结束时间为乾隆王朝结束时期,同时也是嘉庆登基的第一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796年。从时间跨度来看,整个康乾盛世共历经了近一百二十年。
其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康乾盛世并非是从康熙元年开始计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康熙登基时年龄非常小,才刚满八岁,还没有能力亲政,朝廷大事几乎把持在辅佐大臣和孝庄太皇太后的手中,在康熙二十年时,他做出了一个极为巨大的成就,那便是平定三藩,从次以后康熙开始强大,清朝开始崛起,此标志着康乾盛世的开始。
最后,康乾盛世的结束标志事件源于一起大规模的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为了镇压这次的起义,朝廷耗费巨资、投入大量的兵力,经过了十分激烈的斗争之后才得以有效的镇压,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此次战役中清朝兵力共计损失达400余名,此次战役后,清朝政府的国库被挥霍一空,康乾盛世终于完结,清朝开始走向衰弱。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康乾盛世”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正面评价
西方
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论康乾盛世等5篇文集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5篇
篇一:论康乾盛世
用比较历史学的眼光看历史是一种正确的看历史的方法。
清朝在历史上总共存在了268年,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占了134年,时间很长,成绩也很突出。尤其是康熙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非常有才华,非常有学问,非常有魄力的君主,也是我最为钦仰的政治家之一。雍正也是个很杰出的皇帝,医生致力于国事,生生的累死了。乾隆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把他爷爷和父亲的事业推向了鼎盛,尽管我是很烦这个人的。
一般来说,在封建皇朝,皇帝的优劣极大的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毫无疑问,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是自秦以来很为少有的杰出的君主,所以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准确的说法是康雍乾盛世),但是现在有的人却极力的否认盛世之说,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盛世是有五个标准的:
其一,就是国家完全统一。这个清朝无疑是做到了的,而且很是出色,疆域大而且稳定,我们中国现在能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就是在康乾时期奠定的扎实的基础。不少人说宋朝也算盛世,我承认宋朝的经济是极为繁荣和发达的,但
是它一直被别国欺负,始终没有统一,始终是那“半壁江山”,这样的条件而称盛世,滑稽!
其二,经济发展。在那个时代当然主要指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耕作土地面积的增多。不读史书,就看那些现在很火爆的清宫戏,就可以知道,那时的生产力很有提高,国家财力充足,储备雄厚,这不是偶尔如此,而是长期如此。
其三,国力强大。这个主要指军事实力。没有强大的军事打击力量,一切就没有保障,都是鸡蛋,掉到地上就碎。
清朝康乾盛世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清朝康乾盛世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1644年,崇祯帝在煤山殉国后,清摄政王多尔衮以“为明复仇”之名,亲率八旗兵占领了北京,取代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开始。随后,清军南下,挫败南明和农民军、三藩等势力,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初年,由于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各地多是“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统治,缓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不得不实行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康熙亲政后就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康熙五十年,清廷下诏永不加丁税即人口税,只收田租,但有人此举只是恢复明朝旧制。康熙还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引进外来农作物,使得清朝人口大大提升。他先后任用靳辅和于成龙治理黄河与大运河。在六次南巡期间,康熙考察民情习俗,亲自监督河工。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安定社会秩序,他颁行十六条圣谕,要地方人士循循告诫乡民。此外,为消除士大夫的民族意识和言论管控,实施文字狱,到雍正与乾隆时期这种情况加重。康熙晚期,由于官员薪资过低以及法律过宽,导致吏治败坏,而太子一位反复废立也导致党争的始乱。终在1722年康熙临终时传位于胤禛,即雍正帝。雍正即位后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他任用以干练、刻覆著称的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与李卫等。雍正还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表示自己勤于政事,他在中央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亲自批改奏折。削弱亲王势力,注重皇子教育,采取秘密立储制度以防止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与经济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与经济
清朝康乾盛世,被赋予了一个美好的称号,这个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也发生着许
多重要的变革。不论是政权的稳定、治理的改革还是经济的繁荣,都为这段历史增光添彩。
一、政治改革
在康乾时期,清朝政权日趋稳定,实行的政治改革更加完整。乾隆治国之道坚
持的是“道德正直、行法忠信、经世致用、垂直启戈”的理念,并通过晋升权贵子弟考取功名,使权贵家族的地位无可撼动。
同时,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积极推行双勘制度,倡导政务透明、廉洁政府。他
们积极设立文案、刑章等机构,不仅使各级政府能够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实质,也使人民能够直接向政府反映问题。
此外,康乾时期重要的政治改革还包括加强军队管理、朝廷对外贸易、税收管
理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促使了清朝政权的巩固,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繁荣
康乾时期是清朝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在政府的激励下,中国各地的经济
活动蓬勃发展。
在农业方面,康乾时期实行了多种农业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康乾时
期积极发展水利工程,推广养蚕业和种茶业,并改良农具和农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同时,清朝政府还重视农民的生活和福利,实行了减轻赋税、免除民科等政策,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商业方面,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繁荣也让人瞩目。康乾时期的中国,商
品流通发达,商业发展迅猛,各类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南京、上海等城
市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和商品。康乾时期的商业活动不仅为国家带来了财富,也促进了各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
此外,康乾时期也是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康乾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
历史趣谈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究竟是不是盛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究竟是不是盛世?
导语: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
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而在东亚,18世纪,朝鲜使臣通过燕行,亲眼看到中国北方市集一片繁荣景象,因此在返回朝鲜后发起“北学中国”的运动。
康乾盛世的负面评价
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对康乾盛世褒贬不一,学者们对当时的人口问题、物价持续上涨、闭关自守、限制工商业发展、蔑视科学技术等均持有否定意见。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在爆发工业革命,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们认为汉唐之所以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
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历史上的xxxx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史称“盛世”,例如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还有鲜为人知的“战国盛世”,人们多以“盛世”命名的为“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
五大盛世,皆承前代大乱之后,在新兴王朝上升时期推进至极盛。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170多年“休养生息”后才达到全盛。唐代开元盛世,是在隋末大乱之后,重新走向大治而出现的。其间,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明,削平群雄,驱逐元朝统治者出长城,一统天下,经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终于开创了一代繁盛的局面即“永宣之治”。自神宗万历中期,乱象环生,经熹宗至崇祯,终酿成大乱,至清军入关前,已持续乱了约半个世纪。清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扫荡南明势力,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清朝就是在明末大乱的基础上再建一代王朝。又经过近70年,终由大乱转为大治。战国时期有些特殊,咋看起来,七国并立呈混乱状态,实际上是经过春秋“礼崩乐坏”、长期兼并而形成的政治新格局,各国保持了长期的相对稳定,最后由秦实现统一,始达大治顶峰。
各个xx都具有共同特征: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在很多学者看来,“康乾盛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失败。虽然康乾盛世导致中国疆域的扩大,经济的繁荣,人口的激增,手工业的发达,但仍有不足之处。在思想方面,政府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肆意屠戮文士,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并扼杀了明末以来的启蒙思想解放进程;文化方面,清统治者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外交方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
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繁荣与社会背景考察
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繁荣与社会背景考察
1. 引言
1.1 概述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位于清朝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制度与等级观念的形成,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从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政治稳定与国家发展、经济繁荣与商业兴盛以及社会制度与等级观念对于文学繁荣的影响。接着,探讨文学繁荣的原因及特点,包括政府的支持与倡导、文化环境的培育与创新意识以及文学流派的多样性与发展。然后,介绍康乾盛世时期一些代表作品,包括戏曲艺术、诗歌创作以及散文和小说的兴起和突破。最后,总结文学繁荣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康乾盛世对后世文学演变的影响力,并提出对当前文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3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繁荣与社会背景的考察,深入了解该时期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通过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对于文学繁荣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康乾盛世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本文也试图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启示,为当前的文学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2. 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背景
2.1 政治稳定与国家发展
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由于康雍乾三位皇帝执政有力,清朝政权得以巩固和延续。充满能力和智慧的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生机并实现了较为持续的发展。他们注重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沟通,积极与各地方官员交流,并通过改革措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2 经济繁荣与商业兴盛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评价及争议
“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第二,八股取士,并且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此外,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多次边民起义,此外,改土归流亦只流于形式,仅是“换了官名,人还在,一姓土皇”。
某些史学家不赞同“康乾盛世”的提法。如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世”。他的主要理由有: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史学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康乾盛世》,一个有着美丽传奇的时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安定繁
荣的时代,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它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首先,康乾盛世书写着平稳和安定的历史。当时,深受西方理念和文化
革新潮流影响,努力坚持“废除旧法、新立律令”,促使政府实行新
制度,强化被称为“安稳期”的政治秩序,增强政府的统一,以及王
朝的稳定,展现出了特殊的治理特色,使得国家的运行变得更加稳定。
其次,康乾盛世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当时,政府推行数字仓储
和统一都市经济政策等,以及山东的洋务运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科技、教育、交通等新技术新知识的良性循环,逐渐形
成起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和技术。
最后,康乾盛世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无论是鱼米之乡的宋代,还是
备受称赞的清代,都把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放在了首要地位,著名的文
化才子,如苏轼、白居易、张旭等人,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文
化艺术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深远
的历史印记。
总之,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安定繁荣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多得的一个
重要时期,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们探究践行祖先传统文化的榜样。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清朝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都是十分显著的。本文将从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政治发展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政治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作为清朝的最后两位
皇帝,康熙和乾隆都是出色的统治者,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清朝的政权。
在政治上,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实行了一种有效的封建等级制度,即八旗制度。这一制度将全国的汉人和蒙古人分为八个旗,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治安。同时,清朝还采取了一种宗主国与附属国并存的政策,保持了统一和稳定的国家秩序。这种政策使得多民族的人民能够和谐共处,也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另外,康乾盛世时期的清朝政权还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改革。他们恢复了早
期满洲人的三关制,加强了边防防线,对外扩张,进一步稳固了国家的统一。同时,清朝还设立了福建水师,对海上贸易进行保护和管理,促进了对外经济的发展。二、经济发展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清朝实行了一系列
的经济改革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农业方面,清朝康乾盛世进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
修复和整治,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同时,清朝还实施了单丁钱法,减免了部分农民的赋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方面,清朝康乾盛世充分发挥了各地的特色产业,如江南的丝织、陶瓷
制造和山西的煤铁等。清朝还大力扶持手工业工匠,提供金牌织造、银牌织造等相关政策,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和产业的发展。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就其概念范围而言,又可称为“康雍乾盛世”。对于康乾,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在时间上对盛世的界定;对于盛世,就字面意义而言,盛指繁盛,世指世代,盛世即一段繁荣昌盛的世代。《辞海》中将“盛世”定义为“安定兴盛的时代”。对于盛世的标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认为,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此外,清史研究专家李治亭认为,“康乾盛世”的判断标准应该包括国家实现统一、经济发展繁荣、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历史上“盛世”颇多,如大唐时的“开元盛世”,杜甫在诗中对开元盛世有这样的描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的富庶景象。那么康乾盛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观?
首先,人们所言的“康乾盛世”,从时间上来看,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历史学家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由于“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康熙时代统一台湾,平定三藩,抗击沙俄侵略,三征葛尔丹,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使疆域空前扩大。雍正时代广泛实行“摊丁入亩”税制,使经济、人口迅速发展;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乾隆时代继续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使人丁繁多,国家富庶起来,而且开辟新疆,这时清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但实际有效控制区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经康乾百余年的发展,人口已超过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5,是明朝最多人口数的2倍,比清初人口最少时增长了5倍。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繁盛的阶段。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盛世”铨释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什么叫“盛世”?学术界确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解释。毋庸讳言,“盛世”是封建史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实有严格的内涵规定。译成当代的话,“盛世”乃“最好的历史时期”之谓。总观中国历朝历代,“盛世”的内涵,应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当然,这不是封建史家规定的“盛世”标准,也不曾作出过规定,但他们所肯定的“盛世”,无不包含了上列各项“指标”内容。在清以前,为史家所共识的“盛世”有:西汉“文景之治”
至武帝而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成盛唐局面、
明永宣之治而至盛。还有一盛世,即为史家所忽视,也为孔子所哀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以上“盛世”,都是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应当指出,史家所指康乾“盛世”,既不是与清朝衰败相比较,也不是只与前一朝的末世相比较而言的,而是史家从中国历史的全局即对各朝各代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判断。
“盛世”成因
清朝以前的几个“盛世”,皆从大乱走向大治。清康乾盛世也不例外。清承明末天下大乱,入关以来,经几代人不间断地奋斗,最终将清朝推向鼎盛。
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进关,历经18年统一战争,削平大顺、大西及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施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玄烨即位(圣祖)后,又经20年进一步治乱,以康熙二十年(1671年)平定吴三桂8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回台湾,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从而拉开盛世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历史研究与评论论 康 乾 盛 世
周 武
帝国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北京皇宫后的煤山上吊自杀。一个半月后,摄政王多尔衮以“为明复仇”的“义师”之名,亲率八旗子弟在京城耆老的“迎视”之下神速地占领了北京,取代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10月9日,年仅6岁的顺治帝正式从盛京移驾北京。于是,雄居关外的大清国遂由一个边地汗国一跃而为中原王朝,帝国历史的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立即面临两大严峻的挑战:一个来自中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另一个则来自满汉之间的紧张、矛盾和冲突。就前者而言,满人一向被视作蛮夷,因此,他们的入主中原在正统的视野中是“以夷猾夏”,并不代表“天命”所归。就后者而言,满人是一个少数民族,汉人占绝对多数,以少数统治多数,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纯熟的运作技巧。面对这两大桃战,清初统治者一方面致全力于中国的再次统一,并通过建立和巩固对“天下”的统治,来赢得和保持“天命”。这个过程总体上说相当顺利,除了在江南遭遇比较持久酷烈的抵抗外,基本上是所向披靡,“传檄而定”。随着长期军事征服的结束,以及“华夷联合”体制的确立,从康熙中期起,清朝便快速地步入一个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鼎盛时代。
这是帝国时代最恢宏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历康、雍、乾三朝,持续100多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人口、财力和事功等各个方面都超迈汉唐规模,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所谓“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绌,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即北京、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和广州……。18世纪来华的英国人曾比较中西,推断当日中国的“国家收入”是“英国总收入的四倍,法国瓦解前总收入的三倍” 。而1750年间,“中国一地所出版的书籍就比中国以外整个世界的总量为多” 。这种量比,从一个侧面写照了盛世的国力和盛世的恢宏。
然而,这又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实际上,从乾隆中叶开始,这个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盛世已渐渐暮气四起了。1799年,乾隆驾崩,绵延百余年的盛世便随之一去不复返了,并急遽地进入了一个“四海变秋气”的时代。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康有为语)。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狂飙突进的产业革命和民主革命不仅使其本国历史发生脱胎换骨的变迁,而且使各民族独立发展的分散的历史逐渐变成整体的世界的历史。欧洲的商人、传教士和使节在通商和传教的目的驱使下急速地向东方走来,但是,盛世中的君主却对外部世界的历史性变动浑然不知,更不屑于去知,甚至因“恐外人之交
际频繁,有碍于安谧”,干脆把大门关上,自外于世界。诚如梁启超在1896年所说:“今有巨厦,更历千岁……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而室中之人,犹然酣嬉鼾卧,漠然无所闻也。” 一方梯航而来,一方则深闭固拒。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西方列强便直接诉诸武力,用“坚船利炮”撞破了闭锁的大门,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原有地位。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在毫无应变准备的情况下步入了一个墙倾壁碎的时代。
从18世纪晚期的全盛到19世纪中叶的墙倾壁碎,相距不过50多年。本来,日中则昃,泰极否来,乃事理之常。但是,清朝前后期的变化过程已远远超出了所谓“事理之常”,它所包含的沉痛的悲剧意味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费正清教授曾意味深长地说:“导致中国衰落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要理解中国的衰落,就必须懂得中国早先取得的成就。” 盛衰之变,犹如倚伏。清朝缔造了“从来所罕有”的百年盛世,而盛世的辉煌又遮蔽了社会内部的衰变。当盛世天子失却对衰变的警觉的时候,中衰之世便开始浮出水面了。盛世的声光竟如此奇特地成为一种侵蚀并最终摧毁盛世的力量,还有什么比这种盛衰之变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呢?
盛世下的平庸化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家,必定是一个人才蔚起的国家。而人才的蔚起,不仅需要宽松的精神气候,更需要鼓励创新的制度保障。但在康乾盛世,我们看到的不是精神上的宽松,不是制度上的创新,而是“读圣贤之书的士大夫们在精神上日趋蜷缩,并越来越远地疏离了二千年儒学涵育出来的担当世运之气”。
法国作家佩雷菲特在那本出色的描述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书中认为,乾隆时代的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禁止革新”,他说:“那里的制度犹如台球那样结实——它是那么完整、精确、苛求,以至想不服从就会冒很大的风险。要摆脱它要么靠贪污舞弊,或者靠惰性——即什么都不干,——而极少靠积极性来实现。禁止革新,只要参照惯例就够了。” 用龚自珍的话说,就是“天下无巨细,一束之于可破之例”,这些陈陈相因、牢不可破的陈年旧“例”,使整个社会陷于“不闻余言,但闻鼾声”的沉睡状态,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康熙,特别是雍正与乾隆,以君权的力量收拾和整肃朝野士人的思想,制造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于是“诸儒结舌”,噤若寒蝉,惟恐因文字和思想致罪,志节之士因此而荡然无存,“学人之心思气力,乃一迸于穷经考礼之途”。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头脑和社会的良心,当他们思考的权力被剥夺的时候,所谓革新也就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而禁止革新,又势必导致帝国的停滞和士气民心的萎顿,于是而有盛世下的平庸化。龚自珍的《乙丙之际箸议》“引公羊义讥切时政”,力纠雍正、乾隆以来文人不敢议论时政的死寂气氛。其中有一篇专论人才,读来极耐人寻味 。龚自珍的文章写于1815到1816年间,但他针砭的则是前此百余年的所谓“盛世”。读了这篇文章,几乎不需要再说什么你就能明白,“治世”假象下的“衰世”的实质;你也就能明白,龚自珍为什么要那样力竭声嘶地呐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这个“戮心的盛世”里,文祸绵延,朝野士人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不测之祸。于是,在趋避危险的过程中,盛世中的朝野士人与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教”精神也就离得越来越远了。
用刑法来界定思想的是非,恐惧也就自然而然地取代了好奇、想象和创造。当恐惧取代了好奇、想象和创造之后,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一个没有议论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盛世,但从来没有哪一个像康乾盛世这样文网密织,深文周纳。在冷酷的思想整肃下,已难听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