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

合集下载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2012-06-10 21:28:58)转载▼标签:康乾盛世杂谈一直以来,从清朝康熙二十年起,到嘉庆元年止的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

认为这段时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再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创造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

事实果真如此?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首先要了解一下判断盛世的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盛世的因素很多,例举一下主要的因素,社会生产力、人口、人民生活质量、库银数量、国家版图以及思想文化等。

我们从这些因素中看看康乾盛世是否算的上一个真正的盛世。

先从社会生产力上看,清朝主要以农业为主,大量开垦荒地,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清代前期,商业贸易相当繁荣,各种商品行销海内外,四方流通联系十分密切。

可康乾盛世铁和布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品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代的水平,中国工业产量仅为世界的十分之一左右,不及二百年前的明代,这段时间国外发生重大的工业变革,产业革命蓬勃发展,而康乾盛世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创造和技术更新。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从人口和人民生活质量上来看,康乾盛世的人口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三亿,几乎占当时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清朝养活了三亿人,而明朝的人口基本稳定在6000万,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实际上这是因为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在康乾盛世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我们知道番薯、玉米这两种作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极低,产量却极高,正是这两种作物养活了清朝的绝大多数人,有人说之所以有康乾盛世就是因为番薯和玉米,虽然这只是片面的,但可以看出这两种作物对康乾盛世的作用。

从库银数量上看,康熙末年库存800万两,雍正时达6000万两,乾隆初2400万两,乾隆末达7000万两。

以至于让人们以为康乾盛世时期国库充盈,实际上库银数量如此多一是因为人口众多、田亩增加,工商税也大增,如盐、矿税收;二是捐纳多;三是上下交征利,如朝廷贷款给盐商做生意,坐收本息;四是物价上涨,康熙至乾隆时期普遍上涨了3至5倍。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 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 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导语: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
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盛时期,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历史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别为何?康乾盛世持续多少年,通过什么事实依据来衡量康乾盛世多少年的呢?在康乾盛世多少年的时间里,各任皇帝对盛世的发展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首先,康乾盛世的启动时间为清朝的康熙王朝二十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681年。

而康乾盛世的结束时间为乾隆王朝结束时期,同时也是嘉庆登基的第一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796年。

从时间跨度来看,整个康乾盛世共历经了近一百二十年。

其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康乾盛世并非是从康熙元年开始计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康熙登基时年龄非常小,才刚满八岁,还没有能力亲政,朝廷大事几乎把持在辅佐大臣和孝庄太皇太后的手中,在康熙二十年时,他做出了一个极为巨大的成就,那便是平定三藩,从次以后康熙开始强大,清朝开始崛起,此标志着康乾盛世的开始。

最后,康乾盛世的结束标志事件源于一起大规模的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为了镇压这次的起义,朝廷耗费巨资、投入大量的兵力,经过了十分激烈的斗争之后才得以有效的镇压,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此次战役中清朝兵力共计损失达400余名,此次战役后,清朝政府的国库被挥霍一空,康乾盛世终于完结,清朝开始走向衰弱。

康乾盛世维持的时间
生活常识分享。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广义上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在位)至他的孙子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36-1796在位)统治的长达120年的时间,为什么称之为“盛世”?因为当时的清王朝无论是人口、土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军事实力都达到了极盛的时期。而且时间之长(120年)、领土之广(1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之多(4亿)、富庶程度其实比之中国历史上之前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因为尽管自乾隆末期起走过百年沧桑里程的清朝政治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各地风雨飘摇不断,但表面上依然是十分强盛,通俗地说老本够吃。而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一代不如一代,从道光时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更是将清王朝这个“天朝大国”打回原形,真正完全地衰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正恰如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来形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清朝时候,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增多了。北京郊区的菜农,利用“火室”、“地窖”等设备,在冬季栽培韭黄、黄瓜等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卖。乾隆年间,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之八九。清朝前其,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广东一些地方种植的甘蔗,往往上千顷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像芦苇一样。
清朝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推广。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 从明代就自美洲经南洋输入。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贮藏、加工法。讲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等技术,是最早系统介绍番薯种植法的著作。此后清人陈世元撰《金薯传习录》,记述了冷床育苗,包世臣《齐民四术》中记述了翻蔓技术,番薯种植技术逐渐完善。 但是番薯等高产作物也有其弱点:营养低且单一、味道差,可深加工的价值少。作为一时的救急尚可,长期为主食必然导致人的营养不良,“面如菜色”,身体素质大幅下降,也必然影响人的正常智力发育。经过清初到中叶100多年的兴旺蓬勃,“番薯盛世”也就终于走到了尽头。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争议 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的上盛世?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争议 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的上盛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乾盛世争议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的上盛世?
导语: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

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

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

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

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

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清史专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

并对对周思源作出了反驳,指出“整个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都没有“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专制的封建制度。

按照周先生的理由,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有什么‘盛世’。


亦指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不认为“盛世就是美哉善哉,万事大吉。

这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不是辩证的思想方法。

” 同时指出清初大概只用100多年时间使粮食生产翻了一番多。

在当时农业技术并无显著提高的水平下,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不但恢复了明末的水平,而且大踏步地前进了。

这是广大农民的努力,也离不开清政府重视农业,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花生)以及鼓励和默许移民等政策的结果。

[138]
生活常识分享。

康乾盛世:一个跨越世纪的误读

康乾盛世:一个跨越世纪的误读

“康乾盛世”:一个跨越世纪的误读一、引言清康熙(1662 -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朝是中国的一段特殊历史。

这一时期社会稳定,江山一统,史称“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

一般认为,“盛世”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终于嘉庆四年(1799)的乾隆善终。

传统上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朝“文景之治”(历时92年)、唐朝“贞观之治”(历时116年)之后的第三大盛世,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盛世。

当后世论及中国17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的历史,也就是和“康乾盛世”基本重叠的年代,几乎都认为这是中国一段非常强盛繁荣的时期,甚至一些国外的知名学者(如麦迪森、彭慕兰等)也非常高看中国的这段历史,把200年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的中心。

也恰恰是这段时间,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成批的专利发明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

中国人自己讲盛世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我们抛开“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这些典型中国式的似是而非之语,采用事实对比的方法,尤其是把中国放在世界的视野范围内去观察比较的话,这个盛世似乎就要大打一个折扣。

如果我们把目光稍稍后退几十年还可以看到,那场把中国带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战争(鸦片战争)就发生在这段盛世之后的仅仅40年,甚至仅仅20年(因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那次盛世一直延续到1820年)。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盛世”,仅仅过了20年,就在自己的地盘上输掉了一场极其重要的战争吗?而且是输给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一个小国(当时英国人口仅1000余万)?这段历史值得重新审视。

二、盛世之“说”“盛世”至少要符合五个条件,分别是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民生安康、文化兴旺、国力强盛。

从近代到当代,涉及康乾时期的历史评价,一般都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些字眼来概括,认同“盛世”的说法。

例如,我国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就认为,该时期我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生产力发展,财政宽裕,居民生活也相对富裕。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康乾盛世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贵州都市报数字报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主讲人:杨念群,1964年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

系晚清名人杨度的曾孙,梁启超的曾外孙。

梁启超的太太李惠仙是贵阳人,因此,杨念群先生,算是“1/16的贵阳人”。

康熙皇帝(资料图片)乾隆戎装图(资料图片)康乾盛世时间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止于嘉庆4年(1799年),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盛世”辉煌杨念群教授认为,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它以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了自己的辉煌。

“大一统”的格局清朝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统治格局。

杨念群教授称,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分裂的时间要长于统一的时间,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朝代。

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

并且对疆域的控制比任何前朝都有效,真正实现了“政令出于王者”,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在康乾时期,清朝疆土形成了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其次是文化意识形态控制的高度统一。

到了清朝,终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控制体系,除雍正有短暂的佞佛行为外,康熙、乾隆帝都是不遗余力地推行儒家思想,特别是扶持宗族势力的拓展,使得儒家思想深入民间社会,成为地方治理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家财力雄厚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

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呢?国家财力雄厚,户部库存充盈。

康熙时,库存银仅有800万两。

雍正时大力整顿,雍正五年(1727年)已增至5000万两。

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

正是因为政府积聚了大量财富,乾隆才能发动类似“十大武功”这样的重大战役,而不致过分盘剥扰累民间。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正面评价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

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盛世”铨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

什么叫“盛世”?学术界确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解释。

毋庸讳言,“盛世”是封建史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实有严格的内涵规定。

译成当代的话,“盛世”乃“最好的历史时期”之谓。

总观中国历朝历代,“盛世”的内涵,应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当然,这不是封建史家规定的“盛世”标准,也不曾作出过规定,但他们所肯定的“盛世”,无不包含了上列各项“指标”内容。

在清以前,为史家所共识的“盛世”有:西汉“文景之治”至武帝而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成盛唐局面、明永宣之治而至盛。

还有一盛世,即为史家所忽视,也为孔子所哀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以上“盛世”,都是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应当指出,史家所指康乾“盛世”,既不是与清朝衰败相比较,也不是只与前一朝的末世相比较而言的,而是史家从中国历史的全局即对各朝各代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判断。

“盛世”成因清朝以前的几个“盛世”,皆从大乱走向大治。

清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清承明末天下大乱,入关以来,经几代人不间断地奋斗,最终将清朝推向鼎盛。

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进关,历经18年统一战争,削平大顺、大西及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

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施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即位(圣祖)后,又经20年进一步治乱,以康熙二十年(1671年)平定吴三桂8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回台湾,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从而拉开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评价及争议“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第二,八股取士,并且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此外,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多次边民起义,此外,改土归流亦只流于形式,仅是“换了官名,人还在,一姓土皇”。

某些史学家不赞同“康乾盛世”的提法。

如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世”。

他的主要理由有: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

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

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

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史学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

鲁迅说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鲁迅对康乾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之一《四库全书》多次发表批判言论,如“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正面评价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

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百年之久,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等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在“康乾盛世”期间,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人口数量可谓空前绝后,疆域可谓空前绝后。

“康乾盛世”经历的三位皇帝中,第一个便是康熙。

康熙帝一生贡献巨大,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等等。

奠定了盛世的基础。

(1)康熙名为爱新觉罗·玄烨。

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

清顺治十八年,清顺治去世,八岁的玄烨继位,谥号清世祖,是清入关的第二个皇帝。

因为年龄较小,无法管理朝务。

康熙八岁,父亲便去世,十岁母亲去世,早年父母双亡,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

康熙早年的经历可谓不平坦,小时候便得了天花,差点丢了性命,其父顺治帝就因天花而死。

随后早年又父母双亡,可谓坎坷。

清朝规定,帝王要在年满十四岁后才能亲理朝政。

年仅八岁的康熙无法亲理朝政。

便设立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辅佐执政,史称“辅政大臣”时期。

为了平衡四位大臣的权利,规定凡事由四人协商一致,之后请示皇帝和太皇太后批准。

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不可以单独见皇帝或上疏。

康熙聪慧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小的时候,顺治便问几位皇子将来要做什么,玄烨说:“待长而效法皇父”。

可见玄烨的确是个早熟的孩子。

康熙早年受到满、汉、蒙三种文化的熏陶,博学多识。

汉人老师教他汉人的儒家文化,满族老师教他满族的骑射文化,蒙老师教他蒙文化,可谓涉猎广泛。

康熙在学汉文化的时候非常刻苦,老师划的一段文章,先读一百二十遍,再背诵一百二十遍。

就这样康熙熟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比一般的汉族孩子还要熟悉汉文化。

康乾不是盛世,那应该是康乾是末世

康乾不是盛世,那应该是康乾是末世

康乾不是盛世,那应该是康乾是末世康乾盛世的说法就是在乾隆后期逐渐形成的。

嘉庆皇帝上台后,难道敢反驳这种说法。

“康乾盛世”是值得怀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康乾是这样的吗?红学家周思源教授:“什么盛世,那是末世!”前几年在铁血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也是讲康乾盛世的,觉得比较有道理。

历来饥荒会导致乱世,明末的饥荒从经济上动摇了王朝统治;清朝的康乾盛世恰逢美洲传来的高产农作物番薯、马铃薯、玉米大量普及。

肚皮吃饱,百姓不吵。

因此康乾盛世也可以叫作红苕盛世、土豆盛世,或者苞米盛世。

红薯还真不是外国传来的;当然这个不重要,明朝万历年间比清朝康熙年间不知富裕多少倍,康熙中期人口只有明朝大饥荒之前的四分之一,明末清初抛荒的耕地复耕,经济恢复是正常的。

康熙年间,也没有停止饥荒,而朝廷的所谓仁政仅仅是免去灾区赋税。

单纯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康乾时期的一百多年,社会由混乱逐步趋于稳定,人民生活温饱,人口增加,经济总量也得到增长,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说是盛世也不为过,历史上盛唐富宋的年代也不过如此了,何况此前刚经历过明末社会的糜烂和动荡。

甚至盛世过后几十年,大清国还有欲出国作战,荡平浩罕的意图。

说明某种程度上这盛世的余泽还有延续。

但若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盛世不值一提,因为外部世界已经完全改变,相比欧洲的技术进步,中国已经开始逐步落后于这个时代。

当时统治者严重的世界,只是中国的世界,最多再加上周边小国列邦。

但大的趋势已经把中国变成世界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早日适应这种变化,只能是坐等落后挨打。

因此,对于康乾盛世,夸大其作用和诋毁其存在都不是正确的看历史态度。

回首望去,平淡心反而是最好的了。

康乾盛世真的不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真的不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真的不是盛世吗?近日,吴晓波发表了一篇名为《乾隆与华盛顿的最初相遇》的文章,该文将同时代的乾隆和华盛顿进行了一番比较,讽刺康乾盛世,称乾隆时代中国踟蹰不前,华盛顿时代美国则风驰电掣。

其实这种简单比较文章近年来层出不穷,但观点多有偏颇,甚至很多比较连基本前提都不成立。

康乾时代盛世与否不能拿中西对比否定吴晓波文章称康乾盛世是大大的讽刺,根据是西方已经迈入近代化门槛,清王朝却裹足不前。

近些年来,将中西对比角度带入清史,否定康乾盛世成为一种潮流,落后至如此,如何奢谈盛世。

探讨问题,首先要统一涉及的概念和角度,否则就是自说自话。

“康乾盛世”中所谓的“盛世”概念,是传统中国史学中的概念,中国传统史学相信历史循环论,将时代分为治世和乱世,盛世和衰世,并以此作为褒贬依据。

传统史学中的“盛世”概念是纵向而言的,“贞观之治”与隋末的衰世相比是“盛世”,当代人用中西横向比较的“盛世”概念去评价传统史学纵向比较的“盛世”概念,本身就是概念错位。

近代西方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语言词汇的数量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公民”、“民族国家”、“权利”、“民主”等一些古人闻所未闻的词汇“驰骋”于中国,而另一些已经存在的词语“中国”、“汉”、“国家”的词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注入新内涵,国人也创造了“中华民族”、“民族英雄”等词语。

欧风美雨颠覆了传统史学叙述模式,为了塑造国民整体性,一些“历史”经过“洗牌”重新构建:黄帝从前只是天子为了政治合法性而“垄断”的世系祖源,在构建民族国家的思潮下,黄帝从一朝一姓的祖先演变为全体国民的祖先。

正是在这种思潮下,作为中国古代史“尾巴”,近代史“脐带”的清朝陷入双重解释角度的鸿沟中,在中西比较角度下的“康乾盛世”是否为盛世并无学术求知的意义,争论双方中的一方在用传统史学话语叙述,另一方则在用近代化全球视野叙述,这个问题怎么可能探讨出有意义的答案呢?中国一定会自发走入现代化道路吗否定“康乾盛世”仅仅是中西方近代历史比较的一个侧影,“十七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昏目眩的程度,与西方相比,东方的情景则恰成对比。

出现康乾盛世的时间?康乾盛世是真是存在的吗

出现康乾盛世的时间?康乾盛世是真是存在的吗

[键入文字]出现康乾盛世的时间?康乾盛世是真是存在的吗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它存在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曾经也出现较为繁荣发达的时期,历史上将这段时间成为康乾盛世。

那么康乾盛世时间是什么?在康乾盛世时间内,清朝都历经了几个皇帝,他们都为康乾盛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康乾盛世的时间是从公元1681 年到公元1796 年,封建王朝的康乾盛世共持续了一百一十五年。

康乾盛世开始时的标志事件是康熙亲政时平定三藩,康乾盛世结束时的标志事件为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其次,从皇帝的继位者来看,康乾盛世并非是特指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所在的时期,其范围还应该囊括了雍正皇帝,所以康乾盛世又被称作是康雍乾盛世,之所以省略了“雍”,是因为雍正继位时间较晚,在位时间较短,但这并不能抹杀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

最后,去分别关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作为,了解他们是如何营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甚至将千古一帝的称号送给了他,康熙在位时,对中国的领地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击败了准尔格,中国的版图最大化。

雍正皇帝对康乾盛世最大的贡献体现在反腐的治理,雍正是一位极其廉洁的皇帝,他在位时对整个清朝的政治反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

乾隆皇帝对康乾盛世的贡献表现在人口的增长,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

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盛时期,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历史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别为何?康乾盛世持续多少年,通过什么事实依据来衡量康乾盛世多少年的呢?在康乾盛世多少年的时间里,各任皇帝对盛世的发展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首先,康乾盛世的启动时间为清朝的康熙王朝二十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681 年。

而康乾盛世的结束时间为乾隆王朝结束时期,同时也是嘉庆登基的第一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796 年。

从时间跨度来看,整个康乾盛世共历经1。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1.基本含义;关于康乾盛世,历来争议不断,一方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疆域的扩大,经济的繁荣,人口的激增,手工业的发达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特征。

另一方则认为康乾时期“思想活跃”、“文化昌盛”、“贸易繁荣”、“科技发达”这几项均不能达标,因此不是盛世:①思想方面,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肆意屠戮文士,流放关外(著名流放地如宁古塔)的士人竟高达数百万之巨,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并彻底扼杀了明末以来的启蒙思想解放进程;②文化方面,满清统治者借修编《四库全书》之名,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③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④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科技发达”显然不是。

西方传统史学界亦提及这种说法。

也有些学者指出康乾时期的缺陷,比如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2.历史评价;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

“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平庸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当时是世界领先)、仁宗盛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当时是世界第一)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明末强大的资本主义发展势头被呃杀;第二,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就其概念范围而言,又可称为“康雍乾盛世”。

对于康乾,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在时间上对盛世的界定;对于盛世,就字面意义而言,盛指繁盛,世指世代,盛世即一段繁荣昌盛的世代。

《辞海》中将“盛世”定义为“安定兴盛的时代”。

对于盛世的标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认为,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此外,清史研究专家李治亭认为,“康乾盛世”的判断标准应该包括国家实现统一、经济发展繁荣、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

历史上“盛世”颇多,如大唐时的“开元盛世”,杜甫在诗中对开元盛世有这样的描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的富庶景象。

那么康乾盛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观?首先,人们所言的“康乾盛世”,从时间上来看,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历史学家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由于“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康熙时代统一台湾,平定三藩,抗击沙俄侵略,三征葛尔丹,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使疆域空前扩大。

雍正时代广泛实行“摊丁入亩”税制,使经济、人口迅速发展;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乾隆时代继续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使人丁繁多,国家富庶起来,而且开辟新疆,这时清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但实际有效控制区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经康乾百余年的发展,人口已超过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5,是明朝最多人口数的2倍,比清初人口最少时增长了5倍。

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繁盛的阶段。

那么,康乾盛世是否就是一个完美的盛世?以学生之见,“康乾盛世”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此一时期,清朝在地域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四方臣服;社会经济上,人口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百姓安居乐业;学术文化上考据学极尽繁荣。

对不起,康乾并没有盛世

对不起,康乾并没有盛世

对不起,康乾并没有盛世历史课本上说,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长大了才发现,这样的称谓只可能是两个原因:教科书的编辑对“盛世”恐怕有误解;他们为了某种思想引导的目的,故意为之。

对于“盛世”的理解或者评判标准,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但是我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盛世”需要有两个最最基本的条件:1、物质上基本满足,解决温饱,甚至家中有余粮2、精神上放松(说自由太奢侈了),不会整天惶恐不安3、生活得有最基本的尊严那么,康乾时期达到这个标准了吗一般的大一统王朝往往经历初创、发展、繁荣、衰落四个阶段。

因为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多年战乱的结束,可谓百废待兴,所以初创、发展和繁荣的阶段,是相对于“前朝的衰落和战乱时期”来说的,现代人从上帝视角将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划分和比较,会觉得王朝建立后出现的繁荣是一个盛世。

物质篇公元1793年夏天,一支船队驶入清朝的港口。

船上是来自英国的使团,正是通过使团成员的记录,我们才得以看到清代百姓的真实生活。

在到达大清之前,使团成员一直对这个东方国度充满了向往,受《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影响,他们一直以为这个神秘国度是一个富足、幸福的地方。

然而当使团成员到达大清后却大失所望。

他们发现街道上人山人海,但是这里的百姓个个都面黄肌瘦。

很显然,他们个个都吃不饱饭,穿得也破破烂烂,很难想象这种衣服如何能御寒?这些英国使者近距离观察清朝百姓,发现这些人非常消瘦,有的甚至瘦成皮包骨,感觉只要风一吹就会摔倒。

至于像英国百姓一样的啤酒肚,那是绝对看不到的。

而且这些人都是一副麻木的表情,完全看不出喜怒哀乐。

唯一能让他们高兴的事情,大概就是得到使团不要的一些残羹剩饭了,据说每到这个时候,他们都要千恩万谢。

至于使团泡过的茶叶,这些百姓也会争抢一番,然后拿回去泡着喝。

由此可以看出,那时的百姓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吃顿饱饭都十分困难。

要知道,英国使团看到的这些还是住在城市里的人,他们已经是当时生活条件较好的一小群人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

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康乾盛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

首先,世界对于康乾盛世的反应均不一样,其中包括以下三种反应。

其一、对康乾盛世持认可意见的,认为康乾盛世的确真实存在过,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其二、对康乾盛世持旁观意见的,认为康乾盛世并不是完全的优秀,相反地康乾盛世同样存在着弊端。

其三、对康乾盛世持反对意见,认为康乾盛世是谎言的,康乾盛世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认为的进步,相反地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乃至军事都开始倒退,是对古文明的否定。

其次,认为康乾盛世是谎言的国家,其推断依据有如下三个。

其一、明朝最为衰弱的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依旧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明朝时期的航海业与英国的航海舰队实力可说是不相上下,但是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航海事业,禁海令的下发完全扼杀了航海事业。

其二、康乾盛世时期国富民穷,百姓们很多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康乾盛世时期朝廷常常提前三天颁布迁徙令,百姓们或不知道或来不及准备,最后被迫离开故土,离开家园。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