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戒律如硬随形
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百丈大智禅师”,就是唐朝的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720年-814年),圆寂后谥“大智怀海禅师”。
怀海禅师师从马祖道一,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改革家、革命家。
他设立了“百丈清规”,为禅宗群人制定了规章制度。
怀海禅师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言传世,一改印度和尚的寄生生活状态。
“丛林”,就是禅堂、庙,就是和尚的聚居地。
“要则”,就是简要的法则,概括、纲要。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接。
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
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学习百丈禅师“丛林要则”(2009-03-17 15:46:59)1、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无事”是很高的境界。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非常欣赏美国企业界流行的一句话:“什么是好企业?就是企业内部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
”无事不是不做事情,而是无事记挂心头。
怀海禅师认为,没有事情,就是兴盛的标志。
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念佛,是净土宗的修行手段,成功靠简洁的一句句诵念阿弥陀佛的日积月累。
禅修是挖金矿,指望觉悟指望一下子抱个大金娃娃。
怀海禅师提倡稳当可靠的天天积攒的方法,虽然他自己身为禅师等于天天买彩票但并不指望中大奖一夜发财暴富。
3、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精进就是努力进取的意思,怀海禅师以为严守戒律,就是努力进取了。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
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你是释迦的儿子,你不守他的戒律,你也得不了道。
你是亿万富翁的孩子,老子看不上你死后他把钱捐了你一文也得不到。
4、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一条很实用,这一条大多数人不知道也认识不到。
讲规矩守纪律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党员
讲规矩守纪律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党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讲规矩守纪律不仅是党员的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品德素养。
作为党员,《宪法》、《党章》、《监察法》就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总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根本大法;《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监察法》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
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以党内法规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讲规矩守纪律,履行相关义务。
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党员干部,必定是明方向、知荣辱、讲规矩的干部。
习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十八届五次全会上着重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讲规矩守纪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带头严守纪律、严明规矩的关键,是保证全党令行禁止、集中统一的关键。
规矩意识,是法治意识的基础。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
将外在的制度转化为内在的遵从,就会铭记于心而不去逾越,更不会变通和突破,只会模范地严守,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在铁面无私的规矩面前,绝大多数党员表里如一,认真执行,但也有一些党员感到不习惯,把铁律看成难以忍受的“清规戒律”,总想走捷径打擦边球。
还有极少数党员,认为规矩是为别人定的,常常是待人严律己松,甚至凌驾于规矩之上。
处处不讲规矩,治理就会失序。
事事不守规则,法治就是镜花水月。
如果规矩没有了分量,制度失去了刚性,品行放弃了坚持,不仅严重降低了党员标准,而且极易滑向泥潭,最终铸成大错。
因此,强调讲规矩是对每个党员的厚爱。
对党员来说,规矩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只有对照规矩“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把纪律挺在前面,才能在遵章守纪中实现自我净化和提升。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讲规矩守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寻侠
1、“烟酒二仙”出自那本小说?A、《天龙八部》B、《神雕侠侣》C、《飞狐外传》D、《笑傲江湖》2、宜兴的特产是:A、紫砂陶B、大阿福C、龙井茶D、珊瑚金3、“屠龙帮”存在于哪个朝代?A、宋B、元C、明D、清4、以下哪种酒是昆仑山特产?A、猴儿酒B、参阳玉酒C、琥珀蜜梨酒D、五宝花蜜酒5、“继儒”是谁的表字?A、汤祖德B、孟述圣C、武修文D、朱长龄6、玄铁剑重多少斤?A、56B、64C、72D、817、“黄金小笔”是谁的独门暗器?A、马善均B、田安豹C、孟伯飞D、袁冠南8、别名为“鸳鸯湖”的是:A、洞庭湖B、太湖C、南湖D、西湖9、以下哪个人名从未出现过?A、王保保B、周纤纤C、何离离D、韦双双10、对西山一窟鬼排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老大长须鬼、老五大头鬼B、老二吊死鬼、老六笑脸鬼C、老三煞神鬼、老七无常鬼D、老四俏鬼、老八丧门鬼桃花岛在哪儿?舟山群岛光明顶在黄山1. 最早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构想的是:岳不群2. 神雕侠侣中最后成为伴侣的是谁:小龙女和杨过3. 鸠摩智拜访参合庄接待他的是:阿碧4. 杨过的出生时间是:嘉庆17年5. 黄蓉有几个女儿:26. 七心海棠的种子可能被下列哪些有机物种活:乙醇7. 华山派六弟子,被同门师兄妹们戏称为“六猴儿”的是哪位:陆大有8. 去过最远地方的是:张无忌9. 【寻侠】开放少林、武当新地图时候的宣传语为:先战武当,后斗少林10. 白虹掌是谁的武功:李秋水11. 会“八仙剑法”的是:袁紫衣12. 木桑道人师弟是:玉真子13. 以下创作时间最早的是:神雕侠侣14. 东方不败死在谁手上:任我行15. 张无忌第一个师傅是:张翠山16. 【寻侠】神龙教中一共有多少侠客:2117. 段誉修炼北冥神功后第一个被吸的人是:郁光际18. 九难手臂是谁砍得:崇祯帝19. 张三丰多少岁西去的:14020. 保定帝佛门法号是:本尘21. 归辛树是哪个门派的:华山22. “山门护法”属于什么掌法:韦陀掌23. 不属于石破天在长江上遇到的人的是:张三24. 天龙中,虚竹是少林多少代弟子:3725. 桃花岛的镇岛之宝是:软猬甲26. 不是五毒教的“镇教三宝”的是:神木王鼎27. 谁娶了耶律燕:武修文另一种答案:谁娶了耶律燕:武修文(应该是武敦儒,但寻侠给的答案是武修文)28. 金轮法王曾说自己的法名是:珠穆朗玛29. 腊八粥主要食材是:断肠蚀骨腐心草另一种答案:腊八粥主要食材是:断肠草(断肠蚀骨腐心草,断肠草是解情花毒的)30. 虚竹在哪个部位中了生死符:阴陵穴31. 黄蓉骗杨过南海神尼住哪:大智岛32. 金庸所写得小说里,公认对华人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小说是什么:射雕英雄传33. 福威镖局是被谁毁灭的:余沧海34. 林平之外公是:王元霸35. 韦小宝是天地会哪个堂堂主:青木堂36. 木桑道人师弟是:玉真子37. 雪山飞狐中“天下第一毒物”是:七星海棠38. 天龙中的诸宝昆师傅是:都灵39. 山茶花的别名是:玉茗40. 以下几位哪位是没有老婆的:陈家洛41. 萧峰在少林的恩师是:玄苦42. 韦小宝:看那个妹妹,好靓啊!阿珂:看你个大头鬼!问:阿珂这句话什么意思:阿珂吃醋了43. 韦小宝姐姐叫:韦春花44. 我最恨三心两意、喜新厌旧的男人了!这话是【寻侠】里谁说的:公孙绿萼45. “幻阴指”是谁的绝学:成昆46. 岳不群住处是:有所不为轩47. “同生共死”是哪套剑法的招式:冲灵剑法48.萧远山第一次偷入少林偷学的武功是:无相劫指49. 天山童姥一生的对头是:李秋水50. 吸星大法是谁创出的:任我行来更新科举试题了51. 尼摩星是被谁击杀的:杨过52. 明教厚土旗掌舵使是:颜垣53. 【寻侠】玩家声望达到多少可以同时占领两颗摇钱树:28W54. 任盈盈用那首曲子为令狐冲疗伤:清心普善曲55. 灭绝为何阻止芷若和无忌在一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56. 一灯大师和慈恩在哪里隐居:湖南57. 段正淳有几个女儿:558. 以下不属于全真掌教的是:刘处玄59. 下列属于令狐冲口中的“三毒”的是:蛇60. 降龙十八掌第一招是:亢龙有悔61. 【寻侠】第一个可以招募的家将是:陆高宣62. 人物拥有声望在7万至8万间的称号是:名列前矛63. 绰号无恶不作的是:孙二娘另一种答案:. 绰号无恶不作的是:孙二娘(应该是叶二娘,题目的答案本身有错)64. 桃花岛温泉的疗效是多少:110另一种答案:. 桃花岛温泉的疗效是多少:100(这个答案没错,但寻侠给的正确答案是110)65. 不属于“玉笛谁家听落梅”的原料的是:小鸡头冠66. 梅超风被谁所杀:欧阳峰67. “铁面判官”原名是:单正68. 苗人凤的外号是什么:金面佛69. 属于少林绝技的是:如影随形腿七十二绝技最后一个软玄功70. 韦小宝的宝刀是从哪里来的:抄来的71. 狄云被谁害得入狱:万圭狄云喜欢水笙72. 童姥多少岁开始修炼八荒六合唯我独尊:6 李文秀8岁丧母令狐冲10岁北收养73. 少林寺中精通“燃木刀法”的是:玄苦74. 射雕中天下至柔的拳术是:空明拳75. 寻侠四大门派场景中有个旗子,请问旗子上面写得什么字:少女,亮兵器吧76. 赵敏让张无忌做的第三件事是什么:每天给她画眉77. 段正淳的妻子情人以及血缘关系的儿女总数为:12 共有5个女儿78. 绰号“鬼见愁”的是:石双英贴面判官单正79. 裘千仞师傅是:上官剑南80. 下列人物与绰号对应错误的有:三头蛟—沙通天81. 黯然销魂掌有多少招:1782. 苗人凤和辽东大侠在什么地方比武:沧州83. 李自成是被谁杀死的:独臂神尼84. 看守关押的萧峰的士兵带的武器是:长矛85. 洪七公在华山上给杨过吃什么了:蜈蚣86. 杨过在剑冢得到的剑是谁遗留下来的:独孤求败87. 袁承志师出于哪里:华山88. 鹿鼎记里面,韦小宝最先遇到的媳妇是:沐剑屏韦小宝最喜欢的是:双儿89. 以下哪个功能是寻侠最先开启的:每日任务90.以下侠客数量最少的历练图是:绝情谷91.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92.小龙女在断壁上刻下的“杨”字有什么特征:少一横93.全真七子武功最厉害的是:丘处机外号丹阳子的是马钰94.“黯然销魂”出自:别赋95.青城派历练的第一个蓝色精英侠客是:方人智96 .天龙八部里面乔峰有几个结拜兄弟:397 黯然销魂掌第13招。
[训练]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
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留传有许多格言、箴言、警句,均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给后人以很大启示和鼓舞。
如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东坡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近代人王芸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道教格言更是丰富多彩,蕴涵广博,幻化无穷。
如老子《道德经》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多少年来,流传广泛,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因而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李约瑟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格言是道教文化的精华之一,其内容广博,包涵深邃无穷的智慧,闻名世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的道教主要经典《道德经》,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放射着耀眼的哲理之光。
道教的《南华经》、《黄庭经》、《抱朴子》、《悟真篇》以及吕纯阳、王重阳、丘处机、马丹阳等祖师语录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等,均包涵着极为深厚的道教智慧语典。
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哲理与人生”、“为人与处世”、“养生与修真”、“劝善与良言”、“戒律与修持”、“生态与环保”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格言警句,早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至今,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
一、哲理与人生方面道教经书中有很多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
如《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格言就是指导后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从最初开始,从小做起。
比如要培养一棵粗壮的大树,就必须精心育苗加以培养,建造一座高楼,应特别重视打好牢固的地基,即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走很远的路程,必须从第一步开始,还要坚持一步步地走下去;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始,从一点一滴做起。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名著阅读(2024届宁夏中考题)2、名著阅读。
(6分)《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它构思巧妙,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细节生动。
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节选1:【无心纵火】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第七回)节选2:【无奈遇火】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
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第六十回)节选3:【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第六十一回)(1)任务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古代白话小说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说明其妙处。
(3分)(2)任务2: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案:2.(1)孙悟空蹬倒八卦炉,落了几块砖,内有余火,化为火焰山,在后文成为取经路上的障碍,火由悟空起,须由悟空灭。
这样的写法使文章有呼应,情节有起伏,故事有勾连,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使故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断绝火根,体现了孙悟空对百姓生灵的慈悲之心,体现了他的善恶之分。
这也正是取经的意义所在。
也暗含着他对过去无心过失的一种弥补,与结尾能修成正果遥相呼应。
名著阅读(2024年福建省中考题)3.名著阅读交流。
(6分)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很有效,但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只会这一种方法,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很难实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学习目标。
穆诚圆道长:经通天界 福临人间
穆诚圆道长:经通天界福临人间*导读:大家慈悲!今日有幸和诸位共享祖师经典,真是莫大的福德!我相信生生世世、得闻正法也是在场每一位善信的心愿。
今日所讲,深得祖……大家慈悲!今日有幸和诸位共享祖师经典,真是莫大的福德!我相信生生世世、得闻正法也是在场每一位善信的心愿。
今日所讲,深得祖师护佑,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各位善信深明经藏、道缘日增、福寿康宁!今日讲经以经通天界、福临人间为题,所讲经典是入道修行基石之一的《三官经》,《三官经》全名为《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从经文的全称来看,我们也能大概得知此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况且天尊说,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悉皆消灭,这也是祖师更加清晰地解释了《三官经》的妙用,并为世上每一个人提供了为自身积累福德的方法。
道教的根本信仰是神仙信仰,并且三官信仰又是道教和中国古代民众的核心信仰之一。
文革前,中国遍地可见三官庙,所以今天当我们走进道教宫观时,大部分都会供奉三官大帝,甚至还设有独立的三官殿。
《三官经》中讲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那应当怎么样去做才能得到祖师的恩典呢?经文开篇曾讲到照见天下万国九州之地,江河湖海之内,阎浮世界之中,受苦众生,造恶非善,随后列举了种种罪过,如广结冤仇、多行不足、财交弗明、不敬天地、日月三光、呵风骂雨、欺神灭像、瞒天昧地、亵渎圣贤、不敬父母叔伯六亲、奸盗邪淫、不忠不孝、非礼非义、断绝往来恩路、不敬五谷、秽污遭贱、不行正道、大斗小称、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口咒诅、怨天恨地、不恤己身、不修片善,如这样的罪过,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或无意中触犯过,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种种烦恼和痛苦,但是这些过错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除非恶难临身,才会幡然醒悟。
至今我还记得两年前看过的一则真实故事,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一位农民因为不愿意赡养老人而与老父亲对簿公堂;在26年后,他也将不尽赡养义务的两个儿子告上法庭。
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
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留传有许多格言、箴言、警句,均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给后人以很大启示和鼓舞。
如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东坡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近代人王芸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道教格言更是丰富多彩,蕴涵广博,幻化无穷。
如老子《道德经》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多少年来,流传广泛,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因而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李约瑟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格言是道教文化的精华之一,其内容广博,包涵深邃无穷的智慧,闻名世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的道教主要经典《道德经》,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放射着耀眼的哲理之光。
道教的《南华经》、《黄庭经》、《抱朴子》、《悟真篇》以及吕纯阳、王重阳、丘处机、马丹阳等祖师语录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等,均包涵着极为深厚的道教智慧语典。
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哲理与人生”、“为人与处世”、“养生与修真”、“劝善与良言”、“戒律与修持”、“生态与环保”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格言警句,早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至今,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
一、哲理与人生方面道教经书中有很多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
如《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格言就是指导后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从最初开始,从小做起。
比如要培养一棵粗壮的大树,就必须精心育苗加以培养,建造一座高楼,应特别重视打好牢固的地基,即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走很远的路程,必须从第一步开始,还要坚持一步步地走下去;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始,从一点一滴做起。
五大教立人间
(一)五大教立人间1、五大宗教五教圣人皆奉天命应时应运下世教化人心,阐明大道之体用,是上天真理的代言人。
佛教:释迦牟尼——生于印度主张:明心见性,万法归一道教:老子——生于中国。
主张:存心炼性,报元守一。
儒教:孔子——生于中国。
主张:修心养性,执中贯一。
基督教:耶稣——犹太人主张:洗心移性,默祷亲一。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阿拉伯人主张:坚心定性,清真返一。
“一”者为独一无二之真理,自古长存。
圣人皆悟此宇宙之秒理,故于其经教之间,在在印证出道真、理真、天命真的尊贵。
此五教之“一”字,其理同源也。
2、五大教宗旨可以说:一切宗教的宗旨都是为了探求真理——认识自己!似乎一切宗教都以坡岸为号召,而都立足于此岸。
其根本点是:“爱”、“博爱”、“慈悲”——爱人如己!——大慈大悲!——济世利人!3、大道真理夫道者,真理也。
修道者,研究真理而奉行者。
真理者,儒家之纲常维德也。
所以修道者,不得离真理也,离则非道也。
道之本源,由无极而降,谓之天道。
天道者,日月五星循坏之道即正道也,绝不能越轨,是公正无私之一大道。
天道降於地道,地道者,康状大道也,非崎岖之羊道也。
地道扬於人道,人道者,道德之道也。
凡修道者,应由人道修起,修人道者,儒家之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也。
人道修成,就可由地道之康壮大道,而登天道,即正道归一而得也。
修道应从何处是阐明真理可弘扬。
4、修道之途径现世修道之人,均不知从何修起,不知修道之真义。
道乃无极混元所生,道者,人之本性。
儒谓之仁德心;道谓之善良心;佛谓之慈悲心;耶谓之博爱心;回谓之恻隐心。
此五教之名虽异,而皆同出一理也。
修道者,应依其本性而修之。
天下虽有千宗万教,但理均同源。
修道者,应从三纲、五常修至四维、八德,若能修齐,可谓成道矣,修道可依此而修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五教同源出一家割分门户贯堪磋劝人行善修真理道统明明玉无暇5、五教圣人的教理及本质中国自南北朝时期起就有三教合一之说,历代高僧大德多主张三教合一。
清如四字成语
清如四字成语冷冷清清、清清静静、清清楚楚、河清海晏、清词妙句、清曹峻府、月明风清、清庙之器、冬至在谏、清静无为、冰清水冷、穆如清风、宿弊一清、炊鲜漉清、水石清华、黄尘清水、清旷超俗、清风峻节、天清日白、熬清受淡、神清气全、明月清风、清尘浊水、澈底澄清、闭壁清野、洁浊扬清、政简刑清、神清气茂、清天白日、风清月明『涵盖存有“例如”字的成语』“例如”字结尾的成语:(共121则)[r]如不胜衣如臂使指如椽大笔如此而已如痴如狂如痴如梦如痴如醉如痴似醉如出一口如出一辙如操左券如持左券如登春台如蹈水火如蹈汤火例如坠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堕烟雾如风过耳如法炮制如法泡制如法炮制如鲠在喉如虎得翼如虎傅翼如火燎原如火如荼如花似朵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花似月如虎生翼如虎添翼如获至宝如获至珍如解倒悬如见肺肝如饥如渴如胶如漆如饥似渴如胶似漆如胶投漆如箭在弦如渴如饥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如雷贯耳如雷灌耳如狼牧羊如履平地如履如临如临深谷如狼如虎如狼似虎如龙似虎如临深渊如芒刺背如梦初觉如梦初醒如梦方醒如梦如醉如芒在背如牛负重如鸟兽散如弃敝屣如泣草芥如丘而止如切如磋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方中如入无人之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日中天如拾地芥如水赴壑如数家珍如丧考妣如手如足如水投石如石投水如是我闻如山压卵如释重负如汤灌雪如汤浇雪如汤泼雪如汤沃雪如天之福如无其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埙如篪如埙如箎如兄如弟如鱼得水如蚁附膻例如蚁慕杂烩如意算盘如鱼似水如有所失如影随形如应斯响如饮醍醐如原以偿如愿以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如蝇逐臭如运诸掌如坐春风如醉初醒如醉方醒如锥画沙如振落叶如之奈何如醉如痴如醉如狂如醉如梦如左右手如坐云雾如坐针毡如指诸掌第二个字就是“例如”的成语:(共139则)[a]爱如己出安如盘石安如磐石安如太山安如泰山爱如珍宝[b]炳如观火不如归去炳如日星辨如悬河[c]齿如编贝齿如含贝齿例如齐贝[d]动如参商洞如观火呆如木鸡多如牛毛动如脱兔[f]福如东海肤如凝脂奉如神明[g]诟如不闻[h]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恍如梦境恍如梦寐和如琴瑟恨如头醋浩如烟海汗如雨下[j]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急如风火举如鸿毛,取如拾遗疾如雷电轻身盘石坚如磐石皎如日星尽如人意敬如上宾急如星火疾如旋踵[k]口如悬河[l]燎如观火量如江海泪如泉滴泪如泉涌傫如丧狗凛如霜雪泪如雨下烂如指掌了如指掌[m]面如傅粉面如冠玉美如冠玉面如灰土邈如旷世马如流水面如满月面如凝脂穆如清风面如死灰面如土色马如游龙谋如涌泉马如游鱼末如之何明如指掌[n]难如登天[q]弃如敝屣亲如骨肉轻如鸿毛恰如其分亲如手足[s]效法敝屐视如敝屣视如草芥守如处女,出如脱兔视如粪土声如洪钟视如寇仇视如陌路势如劈竹势如破竹适如其分色如死灰势如水火视如土芥室例如县罄室如悬磬室例如悬罄思如涌泉视如珍宝[t]突如其来退如山移[w]味如鸡肋味如嚼蜡危如累卵无如奈何文如其人屋如七星稳如泰山无如之何危如朝露无如之奈[x]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心如刀锉心如刀割心如刀绞心如刀搅心如刀锯学如登山心如刀锉心如古井心如槁木心如火焚心如寒灰兴如嚼蜡心如坚石心如金石心如木石心如死灰心如铁石心如悬旌心如止水[y]褎如充耳易如翻掌易如反掌杳如黄鹤一如既往易如破竹易如拾芥艳如桃李艳如桃李,冷若冰霜[z]诸如此比诸如此类诸如此例昭如日星作如是观第三个字就是“例如”的成语:(共280则)[a]爱才如渴爱才如命爱财如命安堵如故按堵如故爱国如家爱民如子爱钱如命安然如故安适如常哀思如潮[b]兵败如山倒笔小例如椽不断如带笔翰如流变化如神百喙如一不绝如带不绝如发不绝如缕不绝如线碧空如洗宾客如云宾来如归表里如一宾入如归白首如新暴跳如雷爆跳如雷白头如新鼻息如雷宾至如归暴躁如雷奔走如市[c]才大如海从恶如崩齿剑如归从谏如流澄江如练从令如流出门如宾触目如故臣门如市赤贫如洗吹气如兰苍髯如戟从善如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善如流春山如笑愁绪如麻臣心如水称心如意趁心如意逞心如意春雨如油[d]大笔如椽倒背如流胆大如斗对答如流鼎镬如饴断决如流堆积如山度日如年度日如岁簟纹如水胆小如豆丹心如故得婿如龙胆小如鼠胆小如鼷德輶如毛德輶如羽大雨如注大智如愚[e]恩德如山恩重如山[f]奉公如法复旧如初纷乱如麻赴险如夷防意如城风雨如晦风雨例如盘风雨如磐[g]官场如戏官法例如炉冠盖如云隔行如隔山果然如此骨瘦如柴骨胖例如豺甘死如饴甘心如荠归心如箭光阴如箭观者如堵观者例如墩甘之如荠观者如市观者如云甘之如饴观者如织[h]挥汗如雨挥金如土号令如山侯门如海讳莫如深焕然如新鼾声如雷好语如珠[j]健步如飞机变如神今不如昔决断如流嫉恶如仇疾恶如仇疾恶例如雠疾恶如风如律令积甲如山军令如山家贫如洗江山如故江山如画嫉奸例如雠吉祥如意谏争如流谨终如始[k]空空如也磕头如捣可心如意[l]两鬓如霜绿草如茵料敌如神累累如珠料事如神令行如流履险如夷泪下如雨烂醉如泥[m]谋臣如雨目光如豆目光如炬目光如鼠眉目如画面色如土门庭如市[n]纳谏如流囊空如洗囊匣如洗[p]剖决如流咆哮如雷[q]气喘如牛倾盖如故清贫如洗巧舌如簧泣涕如雨求贤如渴泣下如雨巧言如簧气涌如山其应如响弃之如敝屐气壮如牛[r]如痴如狂如痴如梦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如饥如渴如胶如漆如渴如饥例如修身。
14届学习型中国刘一秒消化智慧Ⅲ
以下为演讲实录:刘一秒:在新的一年,新的一页,写的第一句话,进入——深层次深化。
2012年提出来消化铁三条,去年我告诉你消化台上发言的人,学会消化八维,那今天按照往前走,第一年我就说过我计划花十年时间每一年讲一部分,我们先说一下,等到明年来的时候你们提前把过去三年我讲的那个内容先复习一遍再来听明年的论坛,这句话能记住确定的掌声告诉我一下,不容易吸收一定要牢牢记住,就像我们要准备一个开会,我们要准备一个旅游一样,三天成功人士跟你分享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乃至重大事件你会花三天三个月去准备一个婚礼,当你面对跨年度成功论坛你要花三天时间,做好心情和身体的准备,只要来之前体能状况不太好,我确定你只是走完过程,就是走个程序,一问我去了但是怎么样不知道,对你来说就是泛泛跟谁走一样,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一个事情,当进入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一个领袖意识,换句话说,凡是进入领袖层面的人,他会花十年时间,假如你18岁到20岁你会花十年时间历练修身养性,用在学习上也一样,我们去年留下了要进入消化为八维,如何操作就进入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如何绝尘而去,如何高处胜寒,第三个阶段就是王者归来。
第一个阶段绝尘而去。
画一个金字塔,我认为一句话比较复杂,说一句话把它画一个图形,在正上方你怎么做到绝尘,先绝条件必须你要绝尘之后才能做好,否则没有机会,很多我们人学了很多年,怎么才能绝尘?有两个点,四个词,时空维次和心性维次,所以我们通过海外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我们问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我为什么可以很简单花两个小时把他一生乃至于三代人所对历史的研究,历史的思维和历史的心性在两个小时内化解,实际上加上翻译就两个小时,那你怎么吸收它?你自己要进入那个维次,包含了心甘情愿,所以,三天来本场收获快的人,也就是一年前见面,一年后发现这个人怎么不认识了,过去发生一个事情,他这两个点消失了,无关,只有在你无关状态,你才会真吸收。
不是你说的假就吸收到真的东西,我先说一个简单的点,如培养孩子,说一个企业家培养孩子一个父母培养孩子,这句话我为什么十五年前能说出来,1998年我说了一句话,如果父母亲让孩子听自己话是比较愚蠢的,父母亲凭一生打拼才混成今天的样,然后让孩子听你的话,以你的人生学识,以你的人生体验,或你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培养孩子,所以,十五年前我说过连下岗的人都敢让孩子听他话,不直接培养成下岗了吗?因为你跟孩子有关,当你看一本书如何教育孩子,你家长来听实现梦想的四个通道,包括家族通道,你想要吸收到前决条件必须知道你得跟孩子接受无关,你认为孩子是你的,你就会你的来培养,你认为孩子是人类的,你就会用人类的智慧来培养他。
关于《诫律》,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关于《诫律》,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美丽的娃娃姐和小助手辛苦啦想问有关遵守《戒律》的几个问题:1.娃娃姐说过《戒律》是6分以上妹子完全适用,6分以下妹子怎么进行改良呢,有什么调整原则吗?比如我觉得自己是5分左右,怎么适用。
2.《戒律》说周三之后不接受周末预约,真的这么严格嘛,如果确定了恋爱关系,是不是还按这个来?3.之前说发生关系之后要学会易于相处,那如果不想婚前发生关系的妹子怎么把握易于相处的时机呢?4.《戒律》说周五18点到周日18点是个盲区,任何信息都不回复,这样真的合理嘛?每次都这样理由需要花样百出嘛?好多问题,谢谢娃娃姐的耐心-------------------答:1.5分左右的妹子可以在《诫律》的基础上稍微热情一点点点点;2.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可以不按照这个来,没确定恋爱关系的,至少要半年之后才可以;3.确定恋爱关系之后要易于相处一些;4.正常情况下是不应该回复的,尤其是在他刚认识你或者你还不怎么熟悉他的时候。
【每天都会有几个粉丝在平台上问《戒律》是什么、是不是我写的、怎么看、在哪能买到等等等等的问题,这次统一回答一下:这本书叫《诫律》而不是叫《戒律》,不是我写的,作者是两个美国人,英文原名是《The Rules》,中文译名为《女性修养规则》。
这本书现在已经绝版了,不过出版社那边正准备再版,她们编辑还找我写了个推荐序,是前段时间的事情了,估计书用不了多久就会和大家见面了,妹子们不要急哦~】★娃娃你好,我是新粉,暂时只看了诫律。
我和男友是出去玩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他是陪他正在追求的女孩一起。
回来后我们qq群大家经常聊天,之后得知那女孩因为他在北京不能全款买房最终也没答应他,他很消沉,我开导他,一来二去我们走到了一起。
现在我们婚期已定,他对我很好,很粘我,婚前五问80分。
我的问题是,他没有删之前女孩的微信和qq,我委婉表示过希望他删,但他说不删也没什么。
之前他对那女孩金钱和精神都付出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还放不下,女孩比我小2岁,活泼开朗型,身材好。
因果规律摄义
因果规律摄义文/ 隆品法师因果又叫业、因、缘、果、报,业梵文译音,翻译过来就是造作、活动、行为等等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思想,而这一切的活动都有能量- 造作,能量便释放出去影响他人,牵系自己,就叫"业力" ,可以说人就是受业力支配的。
而早在2500 多年前,佛陀就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规律在客观世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只不过是佛陀发现宇宙人生的真相,成为彻底觉悟并得到解脱的人。
佛陀曾经开示我们:"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
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因缘分散而消失。
人也是一样,我们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物质就是我们的身体。
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
地是指筋骨、肌肉等固体、水是指血液、唾液、尿液这类的液体。
火就是身上的暖气,也就是热力。
风是指人的呼吸,也就是气体。
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但是精神不会消失,精神是生命的根源,在佛法叫阿赖耶识,俗话叫着灵魂,阿赖耶识是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含藏识,是储存善业、恶业种子的储存所,也可以叫仓库、或种子库、是接受善恶业报的主体。
肉体死亡之后,灵魂受业力的支配,再与物质结合又形成一新生命,但形成的新生命是人还是畜生,是飞禽还是虫蚁,灵魂本身不能做主,全受业力的牵引,经上说:业力牵引灵魂的情形,就象讨债、强者先牵。
那就是说那一方面的业力最重,就堕在哪一方面去。
所以我们修净土之人,就是要以深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生用功,使它成为重业,临终自然往生。
佛经把业分成十种,每种分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恶。
十恶叫着:1、杀生;2、偷盗;3、邪淫;4、妄语;5、两舌;6、恶口;7、绮语;8、贪;9、嗔;10、痴。
反过来就是十善。
1、不杀生而放生、护生;2、不偷盗而布施;3、不邪淫而修梵行(清净行);4、不妄语而说诚实语;5、不恶口而说柔和;6、不两舌而说调解语;7、不绮语而说直质(正直、朴实)语;8、不贪而修不净观;9、不嗔而修慈悲观;10、不痴而修因缘观。
读关于这颗心:戒。定。慧心得笔记
读关于这颗心:戒•定•慧心得笔记心本身与心里刹那生灭状态之间的区别:后者只是状态,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将它们视为真的,视为心本身。
快乐是一回事,心本身是另外一回事。
当世俗谛(世间共许的实相)被如实看见,它就是胜义谛(究竟的实相)。
【智慧】和【耐心】,是修行进步的核心特质。
【四圣谛】:一切佛陀教法,都可说是从这『根本智』中衍生出来的。
苦:感到不圆满、不满足与痛苦。
范围从极度痛苦到一些无法持久的微细乐受,一切都隶属于苦的范畴。
苦的起因:以【自我为中心】的【渴爱】。
苦灭:即预后,苦或不圆满的经验可能消失,可能被超越,可能结束。
换言之,苦并非绝对真理,只是一种暂时的经验,心可以超越它,获得解脱。
灭苦之道:其处方是八正道,其要素是戒、定、慧。
依据【四圣谛】去生活,据此将受、想与行的流动,转变成智慧的燃料。
将这四点变成罗盘的方位,可以藉此调整我们的理解,并导正我们的行为与动机。
业的关键因素是动机。
一切现象,无论是内在或外在、心或身,都有三个不变的特征:【无常】、【苦】、【无我】(anicca,dukkha,anatta),每件事物都一直在变化,没有任何事物能一直圆满或可靠,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真的被说成是「我的」,或有个真实不变的「我」。
当这些特征透过直接体验、了解与觉知时,智慧就真的可说是露出了端倪。
【无常】的思惟是智慧的首要入口。
若你觉知事物的【无常】或【不确定性】(更能妥贴地传达遭遇变化时心中的感觉),就会放下它们,不执着它们。
一切心灵提升都得依赖正见与纯净的行为。
戒律,即善的行为与话语,能直接让心与【法】一致,成为定、慧与解脱的基础。
内在的【正见】必然导致外在的持【戒】,反之亦然。
若了解因果,明白渴爱与痛苦的关系,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更加调和与自制。
同样地,若我们的言行是恭敬、诚实与仁慈的,就能创造出内在平静的因,如此将更容易让我们了解控制心的法则与它的运作,而【正见】也将更容易生起。
一方面既洞见一切【世间法】(例如金钱、修道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空性】,一方面又完全尊重它们。
法句经【白话译文】(1)·无常品
一、无常品原典卷上吴天竺①沙门维只难等译无常品②第一二十有一章无常品者,寤③欲昏乱,荣命难保,惟道是真。
睡眠解寤④,宜欢喜思⑤。
听我所说,操集⑥佛言。
㈠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⑦,此灭⑧为乐。
㈡譬如陶家,埏埴⑨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㈢如河驶流,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四)譬人操杖,行牧食⑩牛。
老死⑾犹然,亦养命去。
(五)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
㈥生者日夜,命自攻削。
寿之清尽,如荣穽⑿水。
(七)常者皆尽,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八)众生相尅,以丧其命。
随行所堕,自受殃福。
(九)老见⒀苦痛,死则意⒁去。
乐家缚狱,贪世不断。
(十)咄嗟⒂老至,色变作耄⒃。
少时如意,老见蹈藉⒄。
(十一) 虽寿百岁,亦死过去。
为老所压,病倏至际。
(十二)是日已过,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十三)老则色衰,所病自坏。
形败腐朽,命终自然。
(十四)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
(十五)嗜欲自恣,非法是增。
不见闻变,寿命无常。
(十六)非有子恃⒅,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⒆。
(十七)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蔽,为自侵欺。
(十八)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十九)是务⒇是吾作,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
(二十)知此能自净,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二十一)注释①吴天竺:吴,三国时吴国。
天竺,即印度。
②无常品:无常,佛教的基本概念,即指现实人世中万事万物的暂时性。
品,即相当於现代著作中的「篇」或「章」。
③寤:醒著的。
这裏作动词用,开悟,使人明白。
④解寤:醒过来了。
⑤思:语尾词,没有实在意义。
⑥操集:收集。
⑦夫生辄死:全句意谓那生命啊动辄就走向死亡。
夫,发语词,没有实在意,相当於「那」。
辄,立即、很快。
⑧灭:佛教的四谛之一。
苦、集、灭、道。
此处即指生命的消亡,烦恼灭尽,故曰灭,又日涅槃。
⑨埏埴:用泥土制作陶器。
讲规矩守纪律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党员 (2)
讲规矩守纪律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党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讲规矩守纪律不仅是党员的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品德素养。
作为党员,《宪法》、《党章》、《监察法》就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总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根本大法;《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监察法》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
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以党内法规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讲规矩守纪律,履行相关义务。
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党员干部,必定是明方向、知荣辱、讲规矩的干部。
习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十八届五次全会上着重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讲规矩守纪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带头严守纪律、严明规矩的关键,是保证全党令行禁止、集中统一的关键。
规矩意识,是法治意识的基础。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
将外在的制度转化为内在的遵从,就会铭记于心而不去逾越,更不会变通和突破,只会模范地严守,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在铁面无私的规矩面前,绝大多数党员表里如一,认真执行,但也有一些党员感到不习惯,把铁律看成难以忍受的“清规戒律”,总想走捷径打擦边球。
还有极少数党员,认为规矩是为别人定的,常常是待人严律己松,甚至凌驾于规矩之上。
处处不讲规矩,治理就会失序。
事事不守规则,法治就是镜花水月。
如果规矩没有了分量,制度失去了刚性,品行放弃了坚持,不仅严重降低了党员标准,而且极易滑向泥潭,最终铸成大错。
因此,强调讲规矩是对每个党员的厚爱。
对党员来说,规矩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只有对照规矩“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把纪律挺在前面,才能在遵章守纪中实现自我净化和提升。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讲规矩守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应用]醒悟明灯
醒悟明灯一句弥陀最方便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功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不到法王前。
阿弥陀佛法中王。
丈六金身放毫光。
长将右手招东方。
接引众生往西方。
了悟犹如夜得灯。
无窗暗室自然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时度此身。
休叫六贼日相攻。
色色形形总是空。
悟得本来无一物。
灵台只在此心中。
心外求法路便差心外求法路便差。
水中之月镜中花。
真空妙理君知否。
七宝庄严总欠佳。
终日逐物放心猿。
谁肯回头认古园。
从来菩萨不离身。
自家昧了不相亲。
若能静坐回光照。
便见生前旧主人。
早醒觉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
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
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
千万千万不肯休。
佛门大开人不住。
牢门封锁有人来。
天堂有路人不走。
地狱无门非要钻。
劝君早觅修行路。
了脱三途八难灾。
劝世歌回头好。
回头好。
世事将来一笔扫。
红尘堆里任他忙。
我心清净无烦恼。
终日贪。
何日了。
只恨家中财帛少。
无常到。
没大小。
不用金钱不用宝。
不分富贵与王侯。
年年多少埋荒草。
看看红日落西山。
不觉鸡鸣天又晓。
急回头。
莫说早。
小小孩童易得老。
财高北半富千箱。
孽障随身何日了。
劝世人。
回头好。
吃斋念佛随身宝。
看来名利一场空。
不如修心念佛好。
何谓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无滞。
常见本性、名为功德。
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污染是德。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等是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功德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
福德不能成为功德。
所行财施法施。
修桥补路、是为福德、而不是功德。
如修功德之人、心不轻人、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既是无功。
自性虚妄不实、既是无德。
自修性就是不发脾气。
自修身就是不做坏事。
没有欲心、贪心、嗔心、痴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方为修性、修身功德。
静来常思己过。
闲时莫论人非。
恒记有益之语。
罔谈非礼之言。
丈夫不被世绑。
明人借假修真。
憨山大师醒世咏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心相篇讲记
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刘宏毅《心相篇》讲记引言非常高兴有这个机缘,与大家探讨有关“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的道理,这既是我们为人处世,行道树德的原则,也是圣人立教化民的根本。
释迦摩尼佛在其一生中,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形式上有显密五乘佛法、三藏十二部经论,但推究起来,无非是“与上智者谈性,与下愚者谈因果”,核心内容就是“因缘果报”四个字而已。
所谓的五乘佛法,从人天开始直至成佛,都要走这条业因果报的大道,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积德修福。
如此才有可能转变过去的业因,培植现在和未来的果报。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做人处事、自利利他,要首先明白因果的道理,否则“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恶报现前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对于因果关系的道理,听说过的人多,真正了解的人少,坚信不疑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说不信因果,人人都在那里烧香许愿,求升官、求发财、求儿子……很少有人肯在因地上下功夫,所以求果的人多,信因的人少。
为什么不能积极向善?因为不了解因果。
为什么不能严持戒律?因为不怕因果。
为什么明知故犯,恶习不改?因为你根本不信因果。
恶报都是别人的,一旦落在自己头上一点点,就哭天戗地,怨天尤人。
付出一点点就求这个求那个,妄想着舍一得万,完全是投机心理。
我们若是种下这样的因,将得到何种果报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必须将因果关系讲透彻、讲明白,让你从此怕它,让你彻底寒了心,再也不敢起歪心、动恶念,才算初见成效。
因果管人最厉害,一分一毫都不差,比电脑准确得多。
它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怕你耍赖、不认账,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不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花儿乞丐,因果面前绝对平等。
传说中的阎王殿前,有一幅楹联:“阳世间杀人放火任凭你,阴曹里古往今来放过谁”。
真的到了我们对恶因恶果畏如蛇蝎,对善因善果趋之若鹜的时候,我们的修学才能上轨道,才不会以自欺欺人的因,最后得个自误误人的果。
此次讲座,我们以宋朝陈抟老祖(陈希夷)的《心相篇》为蓝本,参合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佛家的《三世因果文》、《罪福报应经》,儒家的《了凡四训》、《菜根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较之以往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出现较之以往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由此在价值取向上产生价值多元化的新格局。
其中并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是近些年来佛教的发展比较快, 信仰佛教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据“官方统计的中国信教人数截至1997年是一亿多, 民间估计其中8000万是佛教徒。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到, 佛教出家僧尼大约20万人, 中国佛教协会表示, 到底有多少人信仰佛教, 难以统计, 但人数上升是个事实。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河北柏林禅寺, 2006年到该寺皈依的人数是6000 人。
[1] 在分布上, 如果说以往信佛教的人大多是一些老太太的话, 那么对现实的考察发现, 现今信佛教的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老太太外, 还有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官员和娱乐圈的一些明星们。
如何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笔者从佛教的心理教化功能这一层面来分析, 这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佛教问题不无意义。
一、佛教的心理教化功能我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作为农耕文化的国家, 历来被认为儒释道三教合一。
这三教的社会功能似乎在社会得到一种基本共识, 即: “以儒治世, 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
笔者以为, 佛教的“治心”在本质意义上就是心理教化功能。
只要正视现实, 就会发现, 佛教早已内化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其教化作用是无疑的, 也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
其心理教化功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影随形, 难于回避,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基本教义和偈颂。
佛教经卷、禅师偈颂和诗歌画联汗牛充栋, 而典籍中的法、悟、觉、修、慈、悲、信、愿、行、功德、清净等用词出现最为频繁, 体现了其心理教化的功能。
佛教的教化作用蕴涵在佛教的大量经典中。
如:“缘起”论: “缘起”认为, 一切事物必须具备种种因缘(即条件)而后生起, 宇宙和人生的种种现象都在各种关系中存在, 无独立的个体; 同样, 也因关系的演变而分离或消失。
我们通常所说的行善得福, 作恶得祸(因果报应)是缘起论的重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戒律如影随形
戒律,为佛教术语,指防止佛教徒邪非之戒法规律,即为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50多年来并将长期执政的党,我们党依据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目标建立了一整套党内制度、法规。
这一系列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党内制度、法规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戒律”。
没有这些“戒律”,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早在1945年, 毛主席和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著名谈话。
他就明确指出,共产党要通过民主监督的途径加强党的建设,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
此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我们党长期执政并领导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监督、如何监督的问题。
党风政风,历来关系人心之向背、改革之成败、事业之兴衰。
前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能否搞好党内监督,保证党员干部按制度办事,不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事,是事关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前途命运的大事。
古往今来,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朝代,政通人和才能百业兴,腐败盛行就难以发展,而每个朝代的灭亡,无不是贪官污吏横行、天下民不聊生所致。
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不止一次给大家敲响警钟。
如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相继被免职调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张喜武夫妇因涉嫌经济问题双双自杀身亡;深圳市长许宗衡被免职、三名副市长接受中纪委调查等等。
这些领导干部无一不和为政不廉,
贪污受贿有关,可以说是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东北抗日联军吞棉絮、吃树皮却能坚强地挺过来,而现在的领导干部坐小车、住楼房、拿高薪,却不断有人翻身落马?为什么方志敏掌管数百万革命经费身上没有一个铜板,而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尽管困难群众连温饱都没有完全解决,但贪污受贿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遗憾的是,这些落马者早把这些清规戒律抛到脑后了,满脑子想的却是如何为自己谋取利益。
大家常说,犯错误就是一念之差。
这个“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念头,而是内心深处的意念。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犯罪后总是忏悔自己借口工作忙而放弃了学习,在我看来,根本上还是放松了警惕,丢弃了监督。
对如何廉洁从政,只挂在口头上,心存侥幸。
俗话说,家有家规、党有党纪、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证实一点,党内出现腐败现象,固然与某些掌权的人的思想、品质、作风有关,但没有制约与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只讲党的领导,不讲监督,其结果不但不能坚持党的领导,还可能使党和国家走上错误的道路。
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天下、坐江山,成为执政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得民心、顺民意。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党内,每个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都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
”领导干部要有自觉带头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把自己臵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胡锦涛总书记再三告诫我们,“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
一个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随之接触面宽了,求你办事的人多了,被腐蚀的危险性就增大了,这时你就成为一些人攻关的对象,重点进攻的目标。
如果把握不住自己,从公仆到贪官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从功臣到罪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从“座上客”到“阶下囚”也不过转瞬之间。
要认识到: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是监视器,而是监护仪,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
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条规,基本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们要心存戒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侥幸心理;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做到思想上坚定,头脑中清醒,行动上自觉;要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小节,不做对不起单位和组织,对不起家庭和亲人,对不起良心和社会的事情,让党纪国法相伴终身,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