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神权王权密切结合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答案:A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答案:D3.(2012·青岛模拟)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答案:C4.(2012·福州期末)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C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答案:D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二、教材要点“王”的出现与“帝”的传说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2.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包括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3.最初的“王”字来历(斧钺的象形)说明早期政治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强权。

4.早期城的特征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这种城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早期城市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

5.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社会权力集中的反映。

这体现出早期国家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

6.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

夏商政治文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家天下”即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同步 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同步 同步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同步同步练习1.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3.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

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

这主要反映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4.有史学家认为,“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

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

”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A.汉武帝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皇权的作用B.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C.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D.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重要原因5.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6.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7.西周立国,以封建制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来维持。

高中历史 专题4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4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B.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指明了方向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D.是在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背景下召开的【答案】 C【解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2015·河北正定中学)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

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答案】 A【解析】图中反映的是新政协的构成情况,分别看出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邀代表等,数据显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A符合题意,B、C、D不能从图表中体现出来,所以应选A。

3.2015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6华诞。

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有(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答案】 A【解析】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②③④皆符合所学。

4.下列哪项内容最能体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C.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答案】 A【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权力属于人民。

B项是国家性质,C项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D项与题意不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同步练习卷: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同步练习卷: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 离间宗亲关系B. 取消分封制度C. 维系统治秩序部D. 建立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体现出分封制等级关系,“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说明该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C正确;A与材料中宗法关系作用不符合;此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B错误;前秦时期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错误。

选择题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种变化说明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儒学思想产生影响D. 官僚政治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等级制度仍然存在,并未逐渐消失,故A错误;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大夫或士大夫”称谓含义发生变化,故B正确;“大夫或士大夫”称谓变化与儒学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官僚政治已经确立,故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的封王,显然是对于天子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的宗法制的崩溃,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出对于先王的尊崇,故A错误;B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中各国说法绝对,材料是模仿周天子制度。

选择题《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说: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认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84年D.1998年2.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3.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

此报告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C.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4.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

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5.“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是哪次会议的开幕词()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6.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

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练习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练习 精品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练习)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因为()A.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由中国共产党执政D.由各党联合执政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4.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

”这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5.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说“人民迫切需要实行普选,好把他们自己所真正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选举出来,代表自己去参加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人民的普选愿望初步实现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66年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

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7.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区域自治C.共同发展D.团结互助8.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训练)(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训练)(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C.在多地区同时出现和发展D.缺乏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2.陶寺遗址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地有1 000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

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

由此推断()A.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B.分封制开始施行C.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D.禅让制遭到破坏3.相传炎帝即神农氏,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这些传说()A.纯粹属于后人主观臆造B.可直接用于研究古代农业发展C.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4.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5.下图是1975年在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的一把距今约1.4万年的鹿角铲,其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的刃口,然后再加以磨制。

据此可知该时期的远古人类()A.已经掌握磨制技术B.进入了新石器时代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D.处于父系氏族社会6.仰韶文化洛阳王湾遗址的小陶罐内壁附着有粟的痕迹,三门峡交口遗址同时发现有水稻籽实与粟。

同时,在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遗址、郑州西山的古城等发现了大型定居村落,还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这表明当时()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B.农业经济活动较为稳定C.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基本形成D.农作物种植出现了交流7.距今1万年左右的北京东胡林遗址中发现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谷物加工工具、陶器等文化遗物及比较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包括炭化粟和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

所以商朝实际上是( )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4.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5.“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6.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其它在封鲁、封卫、封唐时,也同时赐有“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

高一历史人民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第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民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第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含答案

第十一课同步课时训练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

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2、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4、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这体现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

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6、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建制进行调整。

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测试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测试 精品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答案:B解析:A项中的“完全”与题干中的“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矛盾;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表述错误。

2.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姬姓诸侯大都分布在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①说法错误;结合相关知识可知,②③说法正确;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

3.《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礼乐文化的建设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管理天下,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大行“封建”,分封功臣和贵族。

材料“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姬姓贵族在封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从而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这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本题选择B项。

4.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创新设计高一历史人民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创新设计高一历史人民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王权制度在夏朝创建B.在“皇帝”出现之前,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D.神权与王权分离答案 D解析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王权制度创建于夏朝,秦朝以后,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不再称王。

故A、B、C三项符合史实。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结合。

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商王通过占卜决策,骨文记录了这些活动(见右图)。

这最能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礼制的初步形成答案 A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占卜”的含义,“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以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吉凶福祸。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故A项正确。

B项对应的是宗法制;C项对应的是分封制;D项礼制的初步形成是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排除B、C、D三项。

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注意关键词语“稳定性和延续性”,并结合史实分析各项。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答案 C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规定,周王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卿大夫的封地也是如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同步练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步练习一、早期国家的政治特色⒈早期国家的出现:距今大约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进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⒉早期国家的政治特色:早期国家的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权和密切结合;存在严酷的政治压迫;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⒈“家天下”: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⒉宗法制⑴形成及发展①商代贵族以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周天子以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是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从卿大夫到士,形成了同样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士”的宗法等级。

⑵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⒊神权与王权结合⑴商王通过理解天命,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⑵西周的“”具有尊崇上天的内容。

⒋西周分封制和礼乐制度⑴分封制①概况:周王把子弟和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国内享有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随着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形势的出现,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⑵礼乐制度①概况:“礼”有尊崇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乐”辅从于“礼”。

它们的使用,限定在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

②作用:“礼”和“乐”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礼”所构建的秩序,不仅维护政治的安定,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

“乐”以其艺术美,使“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西周礼乐文化有深厚的内涵,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释疑解惑】关于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

分封制把周王室的兄弟、叔侄、同姓贵族、元老重臣和先代贵族按照等第“授民授疆土”原则,分封各地,建立侯国,统辖广大新拓展的地区,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形成了“封邦建国,以屏宗周”的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4张PPT)

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分封制是建立 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是表;也就是说当时的
分 封
统治关系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宗法制是里,贵 制
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 是
的。

——钱宗范




问题探究四: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政治”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 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 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 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 便是政权。”
——孙文《三民主义》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指人类社 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 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 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 念两个层面的内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
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候立家, 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 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 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 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王权制度在夏朝创建
B.在“皇帝”出现之前,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
D.神权与王权分离
答案 D
解析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王权制度创建于夏朝,秦朝以后,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不再称王。

故A、B、C三项符合史实。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结合。

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商王通过占卜决策,骨文记录了这些活动(见右图)。

这最能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礼制的初步形成
答案 A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占卜”的含义,“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以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吉凶福祸。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故A项正确。

B项对应的是宗法制;C项对应的是分封制;D项礼制的初步形成是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排除B、C、D三项。

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
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注意关键词语“稳定性和延续性”,并结合史实分析各项。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规定,周王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卿大夫的封地也是如此。

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庭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答案 B
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答案(1)宗法观念。

宗法制度。

(2)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人名中的“敬先”、“孝祖”、“茂宗”等可以看出,古人对祖、宗的敬重,明显反映了宗法观念,这主要受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影响。

第(2)问,结合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回答。

基础巩固
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B.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
C.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
D.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
答案 D
解析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夏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国王,说明了中国社会进入“家天下”的时代。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 B
解析商代统治者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说明了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A、C、D 三项都没有体现“占卜”的含义。

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可见商鞅原叫卫鞅,受封于商地,而得姓商,故又名商鞅,说明“商”姓来源于封地。

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等级制D.世袭制
答案 B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左传》这段话的含义: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立下级大夫或“属大夫”……那么维系这一分封“体系”的只能是宗法制。

5.《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注重的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和地域。

能力提升
6.“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

A项符合商王统治的特点,B、D项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

7.“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强大B.郑伯不畏周王
C.分封制瓦解D.诸侯之间不和
答案 C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作为诸侯的郑伯不朝觐周王,所以周王命诸侯伐郑,说明有些诸侯不服从周王号令,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

8.《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
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中“武王既胜殷,邦诸侯”可知是指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

材料四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

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
(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
答案(1)目的:巩固统治。

理由:姜尚是功臣;伯禽是王族。

(2)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提供力役。

(3)不是。

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侯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

解析第(1)问,考查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

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哪些权力。

第(4)问,考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这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