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关系的理解,掌握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学生对城乡景观特色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兴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典型地域进行实地考察。
观察并记录该地域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特征,尝试分析其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调研报告: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学生需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考察地点的详细描述、地域文化的特点分析、以及个人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理解。
3. 图片收集:学生需收集至少五张反映考察地域文化特色的图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用以支持其调研报告中的观点。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班级内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调研结果,并就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展开讨论。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要求真实、细致,记录和描述要准确。
2. 调研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3. 图片收集要注重质量,文字说明要简练明了。
4. 小组讨论要积极参与,充分交流观点和想法。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观察记录的真实性、调研报告的深度、图片收集的质量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在班级内进行优秀作业展示,以激励学生。
3. 对小组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理解。
4.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上所述的作业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更加深入地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019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
活动
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
1.选择一处能反映家乡地域文化特点的景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完成下表 XX文化景观调查
考察地点 小组成员 考察时间 景观名称 景观特色 历史沿革
”宅高田低“——江西婺源月亮湾
福建永定土楼
新课讲授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体现耕读文化
新课讲授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浙江乌镇粉墙黛瓦
新课讲授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新课讲授 西厢房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后罩房
北房(正房)
西厢房
倒座房
大门
释疑
位于南美洲太平洋东岸智利的瓦尔帕莱索,该城市依山而建,每户人家都 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前导入
位于南美洲太平洋东岸智利的瓦尔帕莱索,该城市依山而建,每户人家都 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新课讲授
地域文化
新课讲授
地域文化——城乡景观
上海外滩
深圳拓荒牛
周庄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新课讲授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据此回答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1.D2.B[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
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
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
泥草房反映我国东北民居,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3.D4.B[第3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4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5.C6.A[第5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2.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学生能够分析城乡景观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景观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景观的特点,如建筑风格、植被分布、道路规划等。
2. 资料收集: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与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相关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城乡景观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关联。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讨论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形成报告。
4.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组的报告,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需认真观察、记录,收集的资料要真实、准确;2. 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报告内容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XX字;4. 课堂展示要尊重他人,尊重观点,积极参与讨论。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实地考察的认真程度、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的合理性、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课堂展示的表现等;2. 评价方式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教师;2.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关系,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头表达和公众演讲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六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分层作业(六)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A级·学考达标练下图为某村落“倒金字塔”式古木屋断面模型图,该村落分布在我国南岭一带,是一个具有400多年历史、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村落,也是“倒金字塔”式的传统民居仅存地。
据此完成1~2题。
1.该村落房屋采用木质结构有利于( )A.保护生态 B.节约土地C.就地取材 D.防寒保暖2.图示木屋上宽下窄可以更好地抵御( )A.台风 B.雨水C.地震 D.洪涝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西南地区共有1 912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录,其分布受海拔、河流、人口、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
当地政府对不同生态环境状况的传统村落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下图示意西南部分地区传统村落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相较于川渝地区,滇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更为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宜人适宜居住②村落受外界干扰小③少数民族分布广泛④传统农耕历史悠久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4.当地政府对不同生态环境状况的传统村落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发挥该类乡村聚落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①拆迁合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③修复保护为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是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侨乡地区(也称“岭南地区”)。
据此完成5~6题。
5.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B.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6.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降雨强度大C.高温多雨的气候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伦春族主要生活在大小兴安岭附近,具有千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前,鄂伦春族的生产方式以渔猎为主,猎马是其重要的生产工具,其传统聚落,属“游居”类型。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Word版含解析
附2课时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也就是物质文化方面。
东亚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稻米文化”。
地域不管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
] 2.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潮音寺(海神庙)天津港海滨浴场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C[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 读图,回答3~4题。
中国园林美国园林3.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4.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3.B 4.D[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6.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5.A 6.D[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1. 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 掌握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3.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乡景观的变化;4.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任务:以某城市为例,调查该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分析这些因素对该城市城乡景观的影响。
2. 个人任务: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并总结这些影响的特点和规律。
三、作业要求1. 小组任务:每个小组需选择一个城市进行实地调查,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调查结果。
调查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城乡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报告字数不少于200字。
2. 个人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献阅读,梳理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并总结这些影响的特点和规律。
注意文献阅读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选择,可参考课本和网络资源。
3. 作业提交:小组任务需以PPT的形式提交,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报告;个人任务需提交一篇总结论文。
提交截止日期为课后一周内。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团队合作情况和个人学习态度等。
具体标准如下:a. 作业完成质量:是否准确地分析了所选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是否掌握了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的特点和规律;是否运用了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是否真实准确地记录了调查结果等。
b. 团队合作情况:小组任务中是否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合作融洽;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等。
c. 个人学习态度:是否认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是否能按时提交作业;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总体评价,同时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互评。
评价结果将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1. 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2. 分析城乡景观的特色及成因;3.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表现。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调查任务:各小组选择一个地域,对该地区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并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城乡景观分析:根据搜集的资料,分析所选地域的城乡景观特色,包括自然景观、建筑风格、人文景观等,并解释其成因。
3. 地理知识应用: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所选地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对该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及城乡景观的影响。
4. 作业报告:完成一份作业报告,内容包括所选地域的基本情况、城乡景观分析、地理知识应用等,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2. 实事求是:资料搜集要真实可靠,分析要客观;3. 报告规范: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符合学术规范。
四、作业评价1. 小组互评:请同学们在作业报告中加入小组互评部分,共同学习和进步;2. 教师评价:根据作业报告的内容和质量,给予评价和反馈。
主要从地域文化分析的深度、城乡景观分析的准确性和地理知识应用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 鼓励创新:对于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的同学,给予特别表扬。
五、作业反馈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提交至学习平台。
教师将在批改完成后,将作业反馈给同学们。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城乡规划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我探索,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 掌握分析城乡景观的方法;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1. 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 掌握城乡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过程;3. 培养观察和分析城乡景观的能力;4. 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 实地观察任务:学生需选择本地区的一个典型城乡景观(如城市广场、乡村古镇等),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景观的特点和地域文化元素,并拍照留存。
2. 文献查阅任务: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景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演变过程,分析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所选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总结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任务需认真执行,确保真实记录;2. 文献查阅需全面、准确,符合学术规范;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提交需按时完成,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照片、文献资料、小组讨论报告等)。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深度、文献查阅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成果质量;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2. 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理解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关系;2. 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理解;2.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乡景观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1. 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 培养观察和分析城乡景观的能力;3. 掌握分析城乡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二、作业内容1. 实地观察任务:学生需选择一个城乡结合部或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植被覆盖、交通状况等景观特征。
2. 文献查阅任务:学生需收集与所选地区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料,包括历史、民俗、传统文化等,并了解该地区的城乡规划和发展历程。
3. 小组讨论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所选地区的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城乡景观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任务需真实记录观察结果,并拍照或录像作为证据;2. 文献查阅任务需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注明来源;3. 小组讨论任务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共同探讨问题;4. 作业报告需字迹工整,图文并茂,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应包括观察记录、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结论分析等部分,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达到作业目标;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优秀作业应内容翔实、分析深入、建议可行;3.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给出成绩和评语,优秀作业可在课堂上展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讲解,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2. 学生应根据教师反馈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3.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培养观察和分析城乡景观的能力,掌握分析城乡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将增强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关系的理解;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乡景观的形成和演变;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新教材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分层作业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读下图,回答1~2题。
中国园林美国园林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1.B 2.D[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3.D 4.B[第3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4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5.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潮音寺(海神庙)天津港海滨浴场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C[潮音寺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 6.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答案] B古人盛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据此回答7~8题。
7.“泉城”为济南的别称,该名称源于()A.黄河流经济南B.泉水众多C.大明湖D.小清河8.最能体现“泉城”特色的城市建筑物是()A.众多的高架桥B.山东大厦C.泉城广场的泉标D.八一立交桥7.B8.C[第7题,“泉城”源于济南泉水众多。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 GPS与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
附6 课时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D.乙>甲>丙>丁1.B 2.D[第1题,获取信息是遥感的功能,但要得出需要人口转移的区域,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调用人口分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第2题,根据图中乙地在冰川附近,判断乙地海拔最高,而丁地在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
] 下图是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地图,且该城市工业区布局较合理,读图回答3~4题。
功能分区图层注:1商业区2住宅区3工业区4绿化区地价图层注:地价7~10万元3.该城市可能位于( )A.西欧B.南亚C.东亚D.北美西部4.地价图层中,X地最有可能布局的工业企业是( ) A.石化工业B.服装制造C.电子工业D.造船工业3.C 4.B[第3题,利用该地工业区布局较合理,及该地功能分区图层中,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方向,而住宅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因此可推知该地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选项中东亚符合题意。
第4题,地价图层中,X地附近地价较低,靠近住宅区,最适合建设污染轻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 5.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A.气候差异B.地域文化差异C.地形差异D.经济差异2.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自然因素1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故选B项。
第2题,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等,因此成为政治中心而不是中心商务区。
故选A项。
2.A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多兴建于明末至民国时期,现存1 800多座,为多层建筑,墙体厚实坚固。
更楼(下图)高耸挺立,视野开阔,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是碉楼中数量较少的一种类型。
据此完成3~4题。
3.除居住外,修建开平碉楼兼备的功能还有()A.旅游和商业B.供水和通信C.防洪和防匪D.防风和御浪4.更楼适宜建在()A.村庄中央B.村口山岗C.村后洼地D.水井附近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洪涝多发,且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
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和财富,人们修建碉楼居住,能够起到防洪和防匪的作用。
第4题,更楼的作用是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因此建在村口山岗上较合适。
4.B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6.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5题,“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项正确;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B项错误;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法国巴黎市中心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布局,C项错误;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与苏州不同,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也就是物质文化方面。
东亚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稻米文化”。
地域不管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
]
2.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潮音寺(海神庙) 天津港海滨浴场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C[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
读图,回答3~4题。
中国园林美国园林
3.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
4.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3.B4.D[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6.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5.A6.D[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7~8题。
7.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8.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7.D8.B[第7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8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 9.下列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
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民居尤其是传统民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更明显,如屋顶坡度大小与雨量多少、陕北窑洞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土壤、西北平顶土拱与干旱气候等。
【答案】(1)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丰富(2)西北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3)黄土高原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4)内蒙古草原游牧不断发展、变化的
[冲A挑战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