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因和初期症状是什么(专业文档)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然而,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鉴别。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鉴别诊断模板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1. 手足口病•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手、足、臀部)。

•体征:无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2. 疱疹性咽峡炎•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

•症状:发热、咽痛、咽峡溃疡、水疱。

•体征:扁桃体充血、喉部炎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体检测。

3. 口炎•病史:近期有无进食过辛辣食物、药物或刺激性物质。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

•体征:口腔黏膜发红、溃疡面。

•实验室检查:无。

4. 药物反应•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服用了某种药物。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药物反应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无。

5. 其他病毒性感染•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其他病毒性感染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病毒感染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6. 扁桃体炎•病史:近期有无咽痛、发热等症状。

•症状:咽痛、发热、吞咽困难。

•体征:扁桃体充血、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积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

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诊断。

然而,鉴别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疱疹性咽峡炎、口炎、药物反应、其他病毒性感染和扁桃体炎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宣传内容

手足口病的宣传内容

手足口病的宣传内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特别容易传播。

为了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我们需要广泛传达以下信息:
1. 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儿童传染病,主要病因是肠道病毒,特征是口腔、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疡。

2.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直接接触病人传播。

密切接触、不洁饮食和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感染风险。

3. 预防方法: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勤洗手。

- 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如分享餐具、毛巾等物品。

-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 提升自身免疫力,注意合理营养和适量锻炼。

4. 症状和治疗: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后期出现水疱和溃疡。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5. 集体环境的防控: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相关机构应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同时,及时发现患病儿童并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是一种需引起广泛重视的传染病,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全面了解并遵循上述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儿童的健康。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健康从小事做起!。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夏天和初秋。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内疱疹、手
足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卫生部专门发
布了《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相关要点:
一、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和脚底出现皮疹,同
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和幼儿园人群中,一般经
过7-10天即可自行恢复。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和口-口传播途径传播,患者的粪便、唾液、
呼吸道分泌物等均可成为传播源。

因此家庭、幼儿园及学校是手足口
病易发传播场所。

三、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可采用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饮食
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熟的食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消毒卫生;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卫生的
管理。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及治疗法(38)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及治疗法(38)

其他
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
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04 手足口病治疗法
一般治疗
隔离
将患者与健康人群隔离,避免病毒传 播。
饮食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过程,达到抑 制病毒的目的。
VS
治疗效果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 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然 而,对于重症患者,尤其是出现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手足口病的 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基因测序等技术 的应用将有助于准确识别病毒类型,为患者 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新型抗 病毒药物和免疫疗法的研发也将为手足口病 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利巴韦林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 用,能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其他抗病毒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毒类型,医生可 能会选择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球蛋白
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 患者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
其他免疫调节剂
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状况,医生 可能会选择其他免疫调节剂进行 治疗。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部皮 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型病例可表现为高热、精神差、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脑干 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02 手足口病初期症 状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

本文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引起。

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经飞沫或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在38-39℃之间;口腔疱疹主要分布在舌头、腭部和颊粘膜等处,症状为疱疹、溃疡和红斑;手足皮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和甲周,为红色斑疹、小水疱和糜烂。

三、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临床表现符合手足口病;2.实验室检查发现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3.排除其他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

四、治疗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

根据病情的轻重,治疗策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处理:包括控制发热、止痛、润喉等,使用退热药、镇痛药和改善口腔卫生的药物;2.排除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补充体液;4.预防传染:患者应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定期手卫生,勤洗手;5.饮食调理:患者可适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五、预后与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预后良好,病程较短,一般在一周内恢复。

然而,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需要及时治疗。

六、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2.在疫情期间,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3.食用熟食,避免生食;4.定期打扫和消毒环境,保持空气流通;5.进行疫苗接种,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防治资料Microsoft Word 文档

手足口病防治资料Microsoft Word 文档

手足口病知识简介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

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 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以及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该病。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它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病毒传播迅速,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手足口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小常识。

1. 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给他人。

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接触到物体表面时,会释放病毒,其他人通过吸入病毒或接触到病毒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睛,就会感染手足口病。

2. 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表现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口腔溃疡、皮疹等。

发热通常在感染后的1-2天内出现,喉咙痛和口腔溃疡则是病情进展的早期症状。

皮疹往往出现在手掌、脚心和口周等部位,可以是红疹、水疱或溃疡。

3.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传播,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剪指甲等。

- 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增强免疫力。

- 避免与患病儿童亲密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 保持教室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 做好幼儿园的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流通。

4.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处理方法一旦发现幼儿园中有手足口病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将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儿童。

- 告知家长并建议其及时就医。

- 对幼儿园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玩具。

5.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孩子的症状:- 控制孩子的体温,保持适宜的室温。

- 给孩子提供流质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 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口腔溃疡药膏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就能有效减少其传播。

通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能够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手足口病健康科普知识

手足口病健康科普知识

手足口病健康科普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

它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要症状,因此得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患者的呼
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和体液中的病毒是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咳嗽、打喷嚏、接触污染物品以及与感染者密切
接触。

感染手足口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喉咙痛、纳差、食欲不
振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其典型症状之一,可出现在舌头、口腔黏膜、
颊粘膜等部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多见于手掌、脚掌、手指、脚趾、臀部等部位,皮疹呈现红色丘疹或水疱的形式。

在感染初期,患者一般会有不适感,随后出现以上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
休息可以自愈。

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缓解症状和保持水分平衡为主。

患者应多喝水,适当休息,避免食用过硬、过辛辣、过酸的食物。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与患者接触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总之,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典型症状,采取积极的个人防
护和卫生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便能够及早缓
解症状并恢复健康。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一、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病因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常见的病原体有肠道病毒A组(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肠道病毒B组和肠道病毒C组。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1.初期症状: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

2.皮疹: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等。

3.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排出,其他人吸入后感染。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接触后,通过口腔、眼部、鼻腔等粘膜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四、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保持距离,避免接触其分泌物。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不洁食物,尽量吃熟食,多喝水,增加免疫力。

4.加强个人免疫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1.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可用漱口液,腹泻可用止泻药物。

2.休息和饮食调理: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适当饮食,多喝水,补充体力。

3.预防并发症:手足口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六、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居家隔离:患者在发病期及恢复期需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3.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要做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家庭成员的防护:家庭成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家居环境清洁。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免疫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2024年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2篇)

2024年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2篇)

2024年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

什么是手足口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

【导读】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发病原因∙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什么是手足口病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

由于夏秋交替之际是该病的高发期,所以对于每年9月入园的那批宝宝来说,存在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家长需要格外的注意。

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宝宝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宝宝出现比较危险的状况,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是由于成人的抵抗力比较强,且绝大部分人在受到隐形感染时已获得了相应抗体,所以很少有大人会表现出显性感染的症状(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的机率为显性感染的100倍左右)。

而小孩子则恰恰相反,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宝宝发病率很高。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

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

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育儿知识: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及传播途径

育儿知识: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及传播途径
(1)典型症状:手足口病起病急,一般潜伏期为4~6天,多见症状轻微者。

幼儿在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烧,咳嗽,咽痛,全身不适,食物下降等症状。

进入症状期,患儿体温可达38℃以上,手,足和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1天后丘疹转为疱疹,3~5天后疱疹干缩,结痂,脱落。

手足口病的疱疹为红色小水疱,通常不易破。

患病期间,还会伴有口腔疱疹和溃疡,幼儿因疼痛影响进食。

整个病程在7~10天。

(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疱疹和咽分泌物中。

传播途径有三种,即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饮水或食物被病毒污染),空气飞沫传播(带有病毒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与婴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接触传播(接触带病毒的疱疹液污染物品和用品)。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诊断与治疗cpxc

手足口病诊断与治疗cpxc

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普通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3)循环功能障碍。
治疗~~~危重症病例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cmH2O~30cmH2O,PEEP 4 cmH2O~8 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 ml~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相应增加PEEP,不宜频繁吸痰,及减轻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教育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教育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教育随着手足口病的高发,幼儿园成为了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幼儿健康,幼儿园要重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教育。

本文将从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幼儿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一、手足口病定义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场所。

临床表现为口腔、手掌、足底等处出现疱疹、瘀点、红斑等。

一般为急性自限性疾病,但少数严重病例也可能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病因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共有四种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即EV-A71、Coxsackie A16、A5、A10。

其中EV-A71属于高致病性肠道病毒,常导致重症手足口病。

三、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初期症状较轻,可表现为轻微发热、喉痛、流涕、咳嗽等。

之后出现口腔病变,包括咽峡部疱疹、口腔黏膜糜烂、口腔溃疡等。

同时,手掌和足底也会出现相应的皮疹,通常呈现红疹、瘀点或疱疹。

少数病例可能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四、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而传播。

直接接触包括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口水、鼻涕、唾液、汗液、泪液、粪便、尿液等。

飞沫传播主要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微小飞沫中携带的病毒,可被空气传播。

粪口传播主要是指患者排泄物中的病毒污染了环境,他人通过接触环境污染物或食用污染食品而感染。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一)个人防护1.勤洗手:手是最容易受到污染传染的部位,考虑到手部经常接触到嘴、眼、鼻等黏膜,故应将洗手作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基本环节。

洗手时,应用流动清水将双手润湿,加适量肥皂并揉搓至起泡,反复洗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用干净毛巾擦干或晾干。

2.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包括废弃药盒、瓶、袋、注射器、棉签、口罩、手套、敷料等,均应放置在卫生废物桶内,交由专业人员收集处理。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病因和初期症状是什么(专业文档)
手足口病的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玻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手足口病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少数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部位是肠道,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并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
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