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早期爱情诗看古代婚姻观念——《卫风•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合集下载

诗经中的婚姻观念

诗经中的婚姻观念

诗经中的婚姻观念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对于古代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记录。

其中,婚姻观念是诗经中一个重要而且广泛涉及的主题。

通过诗经中的婚姻观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与看法。

第一首诗《卫风·氓》,讲述了一个被买卖的女子的故事,其中展现了古代婚姻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诗中描述了一个被卖给他人的女子,她被称为“氓”,这个词在古代,特指以婚姻为交换方式的女子。

诗中的女子面临了家庭的命令,被迫嫁给了她不愿意的人,这显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和被动。

这首诗中的情节反映了当时婚姻中女性的弱势地位,以及男性主导的婚姻制度。

与《氓》相对的是《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婚姻观念。

这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篇章中充满了深情的思考和对婚姻的追求。

文中描述了唐朝贵族夫人的婚姻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之上,而不仅仅是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

文章中,夫人表达了对于丈夫的爱情和尊重,认为婚姻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

这种婚姻观念强调情感的交流和相互尊重,体现了个人选择和家庭幸福的价值。

诗经中还描绘了一些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婚姻制度的多样性。

例如,《国风·邶风·静女》这首诗,以一种轻松的口吻描绘了一对年轻夫妻温馨的家庭生活。

另外,《国风·周南·关雎》中,描写了一对已婚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婚外恋,从中可以看出婚姻中存在的复杂关系。

这些诗歌反映了诗经时期对于婚姻的思考和各种婚姻模式的存在。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婚姻观念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诗经体现了当时社会封建等级制度对于婚姻的影响,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较低。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在某些情况下,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和个人选择之上,强调了夫妻之间的情感和平等。

这些婚姻观念的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婚姻制度的多样性。

通过对诗经中的婚姻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对于婚姻的认识与态度。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解读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解读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解读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也反映了古代爱情与婚姻观念的演变。

从《诗经》中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和看法,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自由与相濡以沫的婚姻观念在诗经中,有许多关于自由婚姻和相濡以沫的描写,折射出古代人们对婚姻的追求和理解。

比如《卫风·淇奥》中有“佳人淇奥,荡荡洪水”,表达了男子渴望找到那个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佳人,并情愿与她相伴共度人生的愿望。

这种对于自由与相濡以沫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了古人对婚姻的热爱和坚持。

二、情感交流与相互体贴的爱情观念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不仅限于婚姻,也涵盖了丰富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体贴的内容。

例如《小雅·车辖》中的“江之永矣,终而复始”,表达了男子对于心爱的女子的深情厚意,无论彼此之间经历怎样的变迁,他们的爱情始终如一。

这种爱情观念注重情感的沟通和分享,以及在困境中相互扶持,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

三、重视家庭责任与传宗接代的婚姻观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中,家庭责任和传宗接代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诗经中反映了这种观念的一些诗篇,例如《小雅·车舝》中有“硕人其颀,衍世宜嗣”,强调了丈夫的重要责任是延续家族血脉。

这种婚姻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传承家族和延续后代的重视,强调了婚姻的使命和责任。

结语:通过对诗经中爱情与婚姻观念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们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对于爱情和情感的追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古代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虽然时代不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迁,但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以及相互扶持的精神始终是不变的。

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处理当今社会中的爱情与婚姻关系,实现个人幸福与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

中文经典作品赏析《国风-卫风-氓》

中文经典作品赏析《国风-卫风-氓》

《氓》佚名 〔先秦〕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我的感悟
所以在这里借着介绍这首诗的机会,我想告诉大家,追求美好的爱情是大部分 人的向往,更是每个人的权利,可是要求一帆风顺的爱情也是不太可能的。男 人、女人本就是爱情中的两极。可是在一段感情关系里,两极的地位却时常表 现出不平等,当然这里有男权的影子在。但是,这跟女孩放弃自身权利的争取 也绝不是没有关系。用更现代的说法讲,爱情固然重要,可善良的女孩啊,你 可千万别因此就迷失了自己。权利需要斗争,幸福需要争取。仅仅把自己看成是 男人的附庸,随时都会被男人抛弃。
Thank you







《国风·卫风·Leabharlann 》析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是一首诗,这首诗叫 《国风·卫风·氓》,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 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 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 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 句。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读《诗经》,感悟爱情与婚姻

读《诗经》,感悟爱情与婚姻

读《诗经》,感悟爱情与婚姻第一次读《氓》是在初中的时候,一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到“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好女孩,善解人意、果敢率真、通情明义。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幸福的。

然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用遇人不淑,可以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幸;用始乱终弃,可概括氓前后不一的罪恶行为。

正所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礼教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但识人不明,所托非人,她的命运却最终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殊途同归了,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谓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然而生活不是剧本却比剧本更真实、更残酷,后人也不会因为一句同情、一腔愤懑而避免这种悲惨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不然也不会有卓文君的《白头吟》、元稹的《莺莺传》。

人们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期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然而事实却一次又有次击破人们那颗脆弱的心。

即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齐女庄姜,生于名门、姿色出众、嫁卫为后、贤良淑德,却也过得不如《硕人》写的那么幸福。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出色的篇章之一。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诗的特征,而且如小说一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情状。

更出色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同时,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一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大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一、爱情中的纯粹痴情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也许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大多数少女一般,显得单纯而痴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男子一开始便表现得极为虚伪做作。

他装着笑脸,以交易为借口,别有用心地骗取了女子纯真的爱情。

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女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

男子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气,使女子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

很快,这位女主人公便陷入了爱情的泥淖不能自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是世间绝大多数痴情男女一样嬉戏说道苦笑、海誓山盟,享用天下爱情的浪漫与唯美。

他们偶尔也存有小小的分别,这时女主人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

她“乘坐彼垝垣,冀望复关。

不见踪影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整体表现出来猛烈的对恋人的“不见踪影则弊,既见则晴”的痴情。

连她自己在后来的回忆起中,也指出自己曾经太过痴情,她说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并无与士耽!”她总结了爱情时期自己乃至绝大多数女子的沉迷于与痴情。

从《诗经卫风》中看周代女人的婚姻

从《诗经卫风》中看周代女人的婚姻

从《诗经卫风》中看周代女人的婚姻在那个男权时代,女人地位十分低下,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诗经·卫风》中描绘了卫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如翠竹般的高洁公子;有在山涧结庐独居的自得其乐的隐士;也有深深思念着远行出征的丈夫的妻子。

今天我想写一写,《诗经·卫风》中那些的女性,她们美丽、勤劳、勇敢,希望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反抗不平等,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她们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极其低下,生活极其不易,她们必须依赖男子才能生存。

未学习诗歌《氓》时,我“浅显且刻板”的印象中,以为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女子都是温良顺从的,纵使丈夫有那些背叛自己的行为,身为人妻的女子仍要恪守所谓的妇道,对此无可奈何。

但是《氓》不一样,一位热情善良、温柔勤劳的姑娘,在婚变被弃之后的竟然会有这样的反思与决绝。

诗歌开头写到“氓之蚩蚩,报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位男子从开始就是有目的地接近姑娘,在当时那个看重女子名节的年代,这位男子却不顾姑娘名节,偷偷献殷勤来获得姑娘的芳心。

单纯的姑娘被男子的花言巧语打动了,坠入爱河。

男子想私定婚期无果,立即翻脸,“非我愆期,子无良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礼》中就有了媒氏的记载,这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婚嫁制度所遵循的一种准则。

在那个时代无媒无聘,私自婚配会被人笑话轻视。

姑娘遵循礼数,劝说心上人遵守乡俗,而男子不但不替自己的心爱的姑娘打算,竟暴躁发怒。

姑娘这时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也许会脑补心上人的生气只是想早点娶她回家,婚变之后才想起男子当时的行为明显对她表现得轻薄和不尊重。

但此时,姑娘已然坠入爱河,只想时时和爱人一起,见不到“泣涕涟涟”,见到了就“载笑载言”。

姑娘天真、诚挚、对情人一片深情,想象自己的爱情一定“海枯石烂”不变心,带着嫁妆,迫不及待嫁给自己的“梦中情人”,走向自以为的幸福美满的婚姻。

美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美好的结局。

诗经卫风氓读后感

诗经卫风氓读后感

《诗经·卫风·氓》读后感《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古代诗歌,讲述了一位女子的悲惨命运和她的痛苦经历。

下面是《诗经·卫风·氓》的读后感。

《诗经·卫风·氓》讲述了一个女子在古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难,她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被迫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最终遭受了痛苦和折磨。

这首诗歌表达了女子的痛苦和无助,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此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段话展现了男主角的表面憨厚,其实隐藏着狡黠的一面。

他以买丝为借口,找机会接近女主角,向她求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桑叶的茂盛比喻女子年轻时的美丽。

同时引出下一句对鸠的警告,告诫它们不要过度沉溺于爱情的甜美中。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这里同样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桑叶枯黄飘落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同时,女主角自述自从嫁给男主角后,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女主角回忆起与男主角少年时的欢乐时光,以及当时信誓旦旦的承诺。

然而现在却不想起那些海誓山盟,令女主角深感悲愤。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女主角最后的决绝之语,表达了她对男主角彻底死心的决心。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和歧视。

女性在那个时代没有自由和权利,她们的命运被家庭和社会所控制。

女子的痛苦和无助也反映出了人性的丑陋和残酷,有些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尊严。

精选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精选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剖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诗经》中有大批婚恋题材的诗篇,其风格简洁而朴实。

下边详细来看看1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广泛的现象之一,它的发生鉴于最根本的人性,并切合人类繁衍后辈的要求。

婚姻拥有多种社会职能,如知足社会成员的感情需要、组织家庭等等,在特别条件下则可能畸变成实现政治目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婚姻的内涵经历了很多变化,能够说,婚姻是人类文明的计程表,也是有着巨大地区差别的各样文化的显示屏。

《诗经》中的婚恋诗向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这不只是表现其诚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同时,它仍是优异的民族文学遗产,拥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迄今我们研究古代婚姻家庭问题的主要。

本文试试就《诗经》中婚恋诗的内容商讨中国古代初期的婚姻观点、婚姻礼俗及婚恋生活风俗。

以便正确理解《诗经》中婚恋诗的内涵。

一、“父亲母亲之命,媒约之言”的思想《诗经》时代其实是礼乐文化时代,特别是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讲“礼”的社会,而婚礼又是礼制中最为重要的。

第一,男女婚嫁要有“父亲母亲之命、媒约之言”。

男女到了婚嫁年纪,由媒人介绍两人认识交往,《诗经》时代不一样地方的歌谣都表达了对媒人的重视。

《国风齐风南山》中“娶妻如之何?必告父亲母亲⋯⋯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为与。

”《礼记坊记》云“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2]就是说在婚恋的自由联合上要遇到“父亲母亲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

《卫风氓》记写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惨剧,当初氓急于成婚,女主人公就理智地告诉他“非我愆期,子无良媒”。

可见“父亲母亲之命,媒约之言”已成为社会广泛恪守的礼俗,即便两情相悦,也要按礼俗行事,自由恋爱私定终生会为人所不嗤。

《孟子滕文公下》关于不恪守“父亲母亲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婚恋者有着经典的描绘:“不待父亲母亲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掀起养蚕女的盖头来——由《卫风·亡民》看《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

掀起养蚕女的盖头来——由《卫风·亡民》看《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

掀起养蚕女的盖头来 ———由《卫风·氓》看《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彭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四川 成都 610500)[摘 要] 本文从《卫风·氓》谈起,审读《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这一命题。

[关键词] 养蚕女; 《卫风·氓》; 《诗经》; 爱情与婚姻[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5-0062-02 一部《诗经》就是一面镜子,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细致地端详,透过那一行行文字,我们可以隐约窥见几千年前为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着的先民们那些纷繁的生活。

让我们翻开《氓》,去探寻一下他们婚姻的足迹。

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这人类永恒的爱情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比如两次赚够全世界男女老少的眼泪与金钱的《泰坦尼克》,是什么东西吸引着露丝冲破重重阻碍毫无顾忌地奔向杰克?真如电影《非诚勿扰》中所说,就是为一种莫名的气息所吸引而丧失了理智?翻开《诗经》细细咀嚼,我有时觉得爱情的内在因素就是寂寞,爱情的外在因素就是空间和时间。

你看《氓》,这一对青年男女真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他们自小一块儿长大,那孩提时代一起嬉戏的欢声笑语至今仍荡漾在女子的耳畔,萦绕在女子的心头,这十岁左右的小孩,他们能懂什么爱情?可是奇怪,这爱情的嫩芽偏偏就在这样稚嫩的土壤里破土而出,而且迎风而上,势不可挡。

你说这不是空间的功劳又是什么呢?“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其实就因为我长在了你必经的路旁,所以就爱了,这就是爱的空间可能。

当然空间只不过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要长到瓜熟蒂落那还得靠时间。

这一段历程在《氓》中看不见,原因是这女子现在被悲伤与愤怒填满了胸膛,她现在没有心思来细细回味那段美好,即使只言片语地想起,也是“躬自悼矣”的叹息。

没有说但并不是说没有,证据很好找,你看《木瓜》便是明证。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老龚解读《诗经—卫风·氓》——古典爱情婚姻启示录

老龚解读《诗经—卫风·氓》——古典爱情婚姻启示录

老龚解读《诗经—卫风·氓》——古典爱情婚姻启示录《诗经》中《国风》是当时各地的民歌,题材大多关于爱情。

这无异于宋代“凡饮井水处”的词曲,如今大街小巷传唱的流行歌曲,十之八九都在吟咏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缠绵哀怨,爱恨情仇。

且看原文:《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风·氓》就是一则现代版的《伤心城市》,文章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来讲述她被始乱终弃的故事,以及自身对爱情的认知过程。

这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啊。

那这女孩最后获得了怎么样的领悟呢?“无与士耽”。

一句话,就是“不要太沉醉于爱情”。

(曾经流行一句话吗,“只要一认真,就已经输了”)可我们都知道,哪份感情不需要认真投入啊?只要一认真,怎么就避免得了伤害呢?当你对一件事情在乎,那么你的情感受之牵制就越强烈,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你为了逃避伤害,就永远不去认真开始,这更是软弱昏蛋。

感情和婚姻的失败,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沉迷于爱情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还有许多原生家庭、性格、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如果认为杜绝爱情就可以杜绝伤害,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当然,从女性心理的特质上去看,她还是意识了男女在婚姻爱情面前的不平等的地位,“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虽说这结论太绝对了,但比较符合人之常情。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以《卫风·淇奥》为例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以《卫风·淇奥》为例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以《卫风·淇奥》为例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记录了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大量诗歌作品。

其中,爱情主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以《卫风·淇奥》为例,探讨其中所呈现的爱情情感。

《卫风·淇奥》概述《卫风·淇奥》属于“风”类篇章,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该篇描述了村姑与不远处山上牧羊人之间的美好爱情故事。

翻译及释义•卫:指西周时期国家名称,并推测与今天河南省的渭河一带有关。

•风:形容地理位置或名字,并非真实姓名。

•淇奥:这里指山名,位于卫国境内。

内容简述•诗歌开篇即描绘了山上牧羊人婀娜多姿、行动灵活自如的形象。

•其后村姑欣赏山上牧羊人的风采、喜爱他的美貌,表达了自己对他产生好感和心动之情。

•空白部分不少,可能包含了进一步展开爱情故事的内容。

•最后诗歌描述了村姑怀念牧羊人、思念他苦命的境遇,以及她内心深处深深饰演着波澜。

《卫风·淇奥》中的爱情主题诠释1.初见倾慕:通过诗歌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村姑对山上牧羊人的倾慕之情。

作者用“娆之行”、“维西方之”的形容词来描述牧羊人的美妙形象,突显了村姑对他颇具好感甚至迷恋。

2.无言相知:词句中所述不多,并不能详细展示两个角色之间是如何交流和沟通的。

然而,从村姑观察并书写山上牧羊人细微动作、表现出对其冤愁遭遇和怜惜之情等来看,两者似乎产生了无言但更加隐密、内敛地互动。

3.思念和留恋:诗歌末尾表达了村姑对牧羊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自己不能成全他幸福的遗憾。

这种思念和留恋,可以看作是爱情主题中常见的精神层面。

结语通过《卫风·淇奥》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秦时期人们对爱情的关注与赞美。

即便文字内容有限,但透过作者用简洁而又凝练的表述方式所展现出来的深厚情感,使得这首诗歌在爱情主题中独具魅力。

希望通过此篇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诗经》中关于爱情主题的意义与价值。

从中国早期爱情诗看古代婚姻观念――《卫风-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从中国早期爱情诗看古代婚姻观念――《卫风-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榆林高新一中乔佳【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熟悉情节故事2、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深刻体会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播放陕北民歌《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

问:同学们好听吗?……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同学们现在正是青春年少,憧憬向往爱情吗?……古人云: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她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不仅陕北劳动人民唱出了爱情的甜蜜、幸福,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发生了一个爱情故事,是什么呢?二、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提示:围绕情节或情感变化明确:恋爱婚变决绝三、合作交流1、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恋爱甜蜜蜜,决绝伤不起,不要再来伤害我初为人妇时怎样的辗转辛劳,只为维护曾经的梦想,为维护自己的爱情。

可是多少年的辛劳和憧憬,换来的却是爱人的离弃。

温柔似水,刚强如火。

2、你认为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社会、个人教师拓展到刘兰芝、祥林嫂*刘兰芝与焦母的抗争,与兄长的抗争,最后以死抗争,短暂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她对人格、尊严的最求是至死不渝的,她的这种精神给我们的不是颓废、绝望,而是一种振奋和昂扬,崇高和伟大。

*祥林嫂守寡不成,守家不成,守命不成,一出善良被毁灭的人间悲剧,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时代精神与文化特征的文学名著。

四、讨论如果你是氓的话,你会怎样对待诗中的女子?播放《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五、小结每次读完这篇《氓》,总有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曾经等待她的恋人的河畔,那作为她当年爱情的见证的汤汤淇水之滨。

河水依旧,可是斯人已去,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爱情也仿佛随着流水逝去了。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透视先秦时代的婚姻道德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透视先秦时代的婚姻道德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透视先秦时代的婚姻道德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诗经》中反映婚姻和爱情的诗篇如《关雎》、《静女》等,描绘了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的动人篇章,反映了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人们朴实真挚的爱情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美满的,先秦时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特别在婚姻道德方面,由此产生的流弊导致大量弃妇的出现,如《卫风·氓》和《邺风·谷风》。

二者都以沉痛的笔触抒写了当时妇女的婚姻悲剧,特别是《卫风·氓》中弃妇的悲惨遭遇,更让人引发对先秦时代婚姻道德观的深深思索。

《氓》是一首以回忆、追述为主的叙事诗,诗人顺着“恋爱——出嫁——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描写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爱情、婚姻的悲愤与悔恨,以及她果断地与负心人决裂的经过。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将被弃妇女的怨情和心理描述刻画得楚楚动人,展示了当时社会部分妇女的悲剧命运。

分析诗中一段段富有意味的生活片段,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恋爱:诗的第一章是对婚前恋爱经过的回忆,甜美幸福中带有追悔之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歌用简约的文字先诉之于氓的形象,笑嘻嘻地以币买丝为借口接近勤劳、善良的姑娘,聪明的姑娘知道了氓的心思,于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可见姑娘的热情、大胆,此时姑娘也对氓产生了恋情。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由姑娘对氓的称呼上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氓的感情日益加深。

但是,在当时作为一名女子,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对婚姻习俗,她劝氓“无怒”,这一个“怒”字,与恋爱的气氛格格不入,是多么的不和谐!从男子的恼怒中,可以看出他性格的粗暴、自私,说明他根本没有什么诚挚之心来对待这个柔弱温娴的女子。

反之,在“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善良、温柔、体贴,对爱情甚至执著得不顾后果的女性形象。

然而,正是女主人公的忍让与过分迁就,为后文埋下了婚姻不幸的种子。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以《卫风·氓》为例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以《卫风·氓》为例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以《卫风·氓》为例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有三分之二的篇目是表达男女之情反映体现婚姻恋爱情歌。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唯独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都市生活故述说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素材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识、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桥段、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一、引言《诗经》是我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说明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各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词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现代人的婚恋生活,是尤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亲密关系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乎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恋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即使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职场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金属材料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温情童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韵文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

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

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诗经·卫风·氓》女子婚恋观意义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耀眼最美丽的花朵。

《卫风·氓》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古代女子大胆自主地追求爱情,体现着人类本真状态下的真性情,它也记录了青年男女之间比较古朴自由的恋爱观,同时给我们展现古代女子甜蜜的爱情故事和悲催的婚姻生活及婚变后女子理智地对待爱情,使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一.女性大胆自主、恋爱自由《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距离远古还不是太久,远古的遗风对周代还有很大的影响,《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着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所以周代青年男女间的相识、相知和相恋有很大的自由,不像后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男女的交往有很多的限制,周代的女子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

诗篇一开始描绘了“氓”向魂牵梦绕的女子来求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丝”与“思”谐音双关,表明该女子是“氓”思念和心仪的女子。

“氓”是个经常游走在乡间用布匹换蚕丝的小商人,被乡间女子的美貌所吸引。

于是,“氓”这个青年就费尽心机来接近女子,假装用布来换女子家的丝。

实际上是醉翁之意是想和女子结下百年之好。

女子被氓憨厚朴实的形象所打动,于是二人遂陷入爱河。

爱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

恋爱时相处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虽有相处时的甜蜜快乐,也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观

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观
娘出嫁,开始幸福美满生活 和实现和睦家庭的洋溢喜庆
欢乐气氛的婚礼颂歌。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在男女不平等, 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下, 那个时代的女子 在婚姻家庭中 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悲剧的根源: 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
不要为爱情所迷惑 要努力捍卫 自己的
权益,自信,自爱,自强
总结:
大胆热烈的恋爱观 相濡以沫的嫁娶观 坚贞不渝的相守观 无力反抗的世俗观
参考书目:
倪文锦,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 2013年6月第2版 :P182,P183 . 诗经静女翻译及赏析 我爱学习网 .2012-10-8 [引用日期2013-10-8] 《诗经别裁》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出版。 《中华文学鉴赏宝库》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1-62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从卫风氓看中国古代的结婚礼仪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从卫风氓看中国古代的结婚礼仪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从《卫风·氓》看中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快下课了,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背着课文。

突然,有人举起了手,然后站了起来:“老师,你不是说男女主人公是自由恋爱的吗?但‘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却告诉我们,没有媒人,他们就不能结婚。

既然是自由恋爱,为什么还要媒人呢?我们现在就可以不要媒人了。

”学生们都笑了。

又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古人结婚前一定要占卜吗?是不是结婚的时候女方都要带大量的财物到男方去呢?那贫穷的人就不结婚了吗?”说实话,学生的提问是我备课时未曾想到的,但是却引起了我的深思。

对呀,古人结婚和现代人结婚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我意识到这是我们师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契机。

于是,我布置了当天的语文作业,即“运用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古代的婚姻制度”。

从学生整理好的材料看,这是一次深受学生欢迎的作业。

现将其展示如下。

古代的婚姻礼仪。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而在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分别为:一、纳采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

”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

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二、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

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三、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如《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得吉兆后方能定婚。

《卫风·氓》折射出的古代礼俗观

《卫风·氓》折射出的古代礼俗观

《卫风·氓》折射出的古代礼俗观作者:李中民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12期《卫风·氓》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弃妇诗。

以一个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错误爱情,不幸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誓与负心男子一刀两断的决心。

故事讲述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是这样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信誓旦旦,私定终身。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男子自觉瓜熟蒂落,擅作主张,扮商求婚。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婉拒,无媒不成,许下佳期。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卜神问卦,择吉亲迎。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食劳矣。

宿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苦守清贫,辛勤劳作,换来冷眼相对、拳脚相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年老色衰,移情别恋。

纵观故事全过程,有两个细节不容忽视:一是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一是婚后多年无相夫教子。

这不该有的偏有,应该有的却无,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隐含着“违礼”,“不孝”之大忌。

首先,他们违背了古代婚俗之礼。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

媒在古代婚姻中的作用非常大,多少青年男女的命运掌握在媒人手里。

诗中男主人公氓认为:青梅竹马、瓜熟蒂落的爱情,办起来一定顺风顺水,所以带着厚礼“布”,陪着笑脸“嗤嗤”来求娶。

他碰了壁,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请好媒人,没有按照婚俗的礼节要求一步一步做到位。

古代婚俗有六礼: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送给女家一点小礼,表示求婚的意思,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到女家报喜,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比较重的聘礼,即“致送币帛”,谓之纳征。

这等于订婚。

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向女家征求同意,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诗经》邶鄘卫风婚恋诗所体现的婚恋观

《诗经》邶鄘卫风婚恋诗所体现的婚恋观

新 而挚 诚 、 热烈 而淳朴 , 完 全是 卫人 自由心性 的真 实
硕人》 中对庄 姜 显赫 的身 世 进 行 了交 代 : 她是“ 齐
流露 , 体现 了人 性 的美 。这些 诗 也是 《 诗 经》 里 最 动
人 的诗 篇 , 就是 孔 老 夫子 读 后 , 也 发 自内心 地赞 叹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1 5
与其他 动物 的 区别 之一 。审 美活动 做 为一种 社 会现
作者 简介 : 李瑞玲 ( 1 9 7 4一) , 女, 山西五寨人 , 忻州 I 师范学院五寨分院 中文 系讲师 , 研 究方向 : 古代 文学。
上 以事 宗庙 而下 以继 后世 也 。 ” _ 2 J 1 鹋 。 从古至今 , 婚姻
都 以繁 衍子 孙为 重 要 的 目的之 一 : “ 武王克商 , 首 封
同姓 为兄弟 之 国 , 以‘ 藩 屏 王室 ’ 。继 之 以婚 姻 结 异
民的内助重在操持家务, 协助劳动 , 《 氓》 、 《 谷风》 中 的女子 都承 担着 繁重 的家 务劳 动 , 被 视 为贤妻 。
求 之 。懿公 将与 许 , 女 因其 傅 母 而 言 日 : ‘ … …今 者
许 小 而远 , 齐大 而近 。若 今之 世 , 强 者 为雄 。如 使边 境 有寇 戎 之事 , 惟 是 四方 之 故 , 赴告大 国, 妾 在 不 犹 愈乎 ?今舍 近 而 就 远 , 离 大 而 附小 , 一 旦 有 车 驰 之
难, 熟 可 与虑 社 稷 ? ’ 卫侯不听 , 而 嫁 之 于许 。 ” 许 穆
夫人 的深 谋远 虑后 被 历 史 证 明 是 正确 的 , 她 在择 偶
问题 上 的态度 足见 其 具 有政 治 家 的头 脑 , 其 目的也

《诗经·氓》中的周代婚俗观念

《诗经·氓》中的周代婚俗观念

《诗经·氓》中的周代婚俗观念《诗经·氓》中的周代婚俗观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氓》中的周代婚俗观念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氓》中的周代婚俗观念《诗经氓》是一篇典型的弃妇诗,揭示了周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卑微。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叙事成分浓重的弃妇诗,运用了回忆倒叙的手法描述这人间悲剧,亦是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问题上被欺骗遗弃后所唱的怨歌。

诗歌讲述了最初敦厚老实的男子殷勤地求婚,两人感情美好而甜蜜;婚后,女子“夙兴夜寐”,对丈夫一片赤诚,为家庭任劳任怨,辛勤劳作;而更多地却道出了自己年老色衰,如同桑叶枯黄飘零,并遭到丈夫遗弃的苦痛。

在她回顾今昔不同的生活遭遇,哭诉了被弃的悲楚后,最终意识到自己成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牺牲品,而对她进行欺骗、摧残的正是先前那“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伪君子,最终怒不可遏地喊出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喊出了满腔怨忿,愤然决定和变化无常的丈夫一刀两断,彻底决裂。

《风》中的爱情诗,作为风土之音,里巷歌谣,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把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地、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人们纯朴、真挚的爱情理念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现象的批判。

而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无疑和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相联系。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诗歌中的情节描写,推想出周代社会中的某些习俗。

《氓》作为大家熟知的弃妇诗,情节丰富,涵盖了女子从订婚、结婚到受辱、遗弃的全过程,颇具代表性,为我们了解周代先民的婚姻习俗和制度等内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仲春会男女”与朴素自由的恋爱风尚在周代,男女自由恋爱风气尚开,受到礼教的钳制并没有封建制度确立后的那样明显。

这时的婚姻形态,包括正规的聘娶婚和非正规的野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早期爱情诗看古代婚姻观念——《卫风•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榆林高新一中乔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熟悉情节故事
2、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深刻体会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

问:同学们好听吗?……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同学们现在正是青春年少,憧憬向往爱情吗?……古人云: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她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
话题,不仅陕北劳动人民唱出了爱情的甜蜜、幸福,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发生了一个爱情故事,是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提示:围绕情节或情感变化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三、合作交流
1、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恋爱甜蜜蜜,决绝伤不起,不要再来伤害我
初为人妇时怎样的辗转辛劳,只为维护曾经的梦想,为维护自己的爱情。

可是多少年的辛劳和憧憬,换来的却是爱人的离弃。

温柔似水,刚强如火。

2、你认为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个人
教师拓展到刘兰芝、祥林嫂
*刘兰芝与焦母的抗争,与兄长的抗争,最后以死抗争,短暂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她对人格、尊严的最求是至死不渝的,她的这种精神给我们的不是颓废、绝望,而是一种振奋和昂扬,崇高和伟大。

*祥林嫂守寡不成,守家不成,守命不成,一出善良被毁灭的人间悲剧,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时代精神与文化特征的文学名著。

四、讨论
如果你是氓的话,你会怎样对待诗中的女子?
播放《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五、小结
每次读完这篇《氓》,总有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曾经等待她的恋人的河畔,那作为她当年爱情的见证的汤汤淇水之滨。

河水依旧,可是斯人已去,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爱情也仿佛随着流水逝去了。

河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无数往事涌上心头。

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似水年华,心中却只哀悼,哀悼自己的痴情,哀悼自己的执迷不悟。

最后留下的只是幡然悔悟后的心如止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她审视遍体的血痂而生出的一种劫后余生的宁静与从容。

我相信于情于爱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纵其心欲而无所拘忌。

所以爱,是要用真心、赤诚。

但是,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

一旦你围绕着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画圆时也就意味着你重心的失去。

“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应铭记的箴言。

真爱,不只是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还要心连着心。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侯晓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