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型问题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数学专题圆锥曲线中的“三定问题”(定点、定值、定直线)

2022年高考数学专题圆锥曲线中的“三定问题”(定点、定值、定直线)

圆锥曲线中的“三定问题”(定点、定值、定直线)1.定点、定值问题多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为背景,常与函数与方程、向量等知识交汇,形成了过定点、定值等问题的证明.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引进参变量表示所求问题,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可以先研究一下特殊情况,找出定点或定值,再视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掌握巧妙利用特殊值解决相关的定点、定值问题,如将过焦点的弦特殊化,变成垂直于对称轴的弦来研究等.2.定点问题解决步骤:①设直线代入二次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②根与系数关系列出两根和及两根积;③写出定点满足的关系,整体代入两根和及两根积;④整理③所得表达式探求其恒成立的条件.3.探索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常见方法有两种:①从特殊入手,先根据特殊位置和数值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②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4.存在型定值问题的求解,解答的一般思路如下:①确定一个(或两个)变量为核心变量,其余量均利用条件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②将所求表达式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有的甚至就是核心变量),然后进行化简,看能否得到一个常数.5.求定线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①从特殊入手,求出定直线,再证明这条线与变量无关.②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直线.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动点P 到 0,1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2y 的距离小1.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F 的直线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 2,1Q ,记直线QA ,QB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求证:1211k k为定值.2.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为2.(1)求抛物线的方程;(2)过点P(1,1)作两条动直线l1,l2分别交抛物线于点A,B,C,D.设以AB为直径的圆和以CD为直径的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为m,试判断直线m是否经过定点,并说明理由.3.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一个焦点到双曲线2212x y 渐近线的距离为3,且点2M 在椭圆上.(1)求椭圆的方程;(2)若四边形ABCD 的顶点在椭圆上,且对角线AC 、BD 过原点O ,直线AC 和BD 的斜率之积-22b a,证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定值.4.已知点(1,2)P 在抛物线2:2C y px 上,过点(0,1)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且直线P A 交y 轴于M ,直线PB 交y 轴于N . (1)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2)设O 为原点,QM QO ,QN QO uuu r uuu r ,试判断11+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11+ 值;若不是,求11+的取值范围.5.已知双曲线的对称中心在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4,6,过双曲线上的一点P(P在第一象限)作斜率不为l,l与直线y ,且双曲线经过点x 交于点Q且l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1(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以PQ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一个定点?若经过定点,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经过定点,请说明理由.6.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0,0a b 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且过点D.(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设P 为双曲线的左顶点,直线l 过坐标原点且斜率不为0,l 与双曲线C 交于A ,B 两点,直线m 过x 轴上一点Q (异于点P ),且与直线l 的倾斜角互补,m 与直线PA ,PB 分别交于,M N (,M N 不在坐标轴上)两点,若直线OM ,ON 的斜率之积为定值,求点Q 的坐标.7.已知椭圆2222:1x y C a b,离心率为12,过椭圆左焦点1F 作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M ,N 两点,直线m 的方程为2x a ,过点M 作ME 垂直于直线m 交直线m 于点E .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①求证线段EN 必过定点P ,并求定点P 的坐标;②点O 为坐标原点,求OEN 面积的最大值.22a b 122一点.(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设(,)R s t 是椭圆C 上的一动点,由原点O 向22()()4x s y t 引两条切线,分别交椭圆C 于点,P Q ,若直线,OP OQ 的斜率均存在,并分别记为12,k k ,求证:12k k 为定值.22a b 12221:()1F x c y 与圆222:()9F x c y 相交,两圆交点在椭圆E 上.(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l 不经过 0,1P 点且与椭圆E 相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PA 与直线PB 的斜率之和为2 ,证明:直线l 过定点.10.已知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为F ,斜率为k 的直线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与x 轴交于 ,0P a (1)当1k ,3a 时.求AF BF 的值;(2)当点P 、F 重合时,过点A 的圆 2220x y r r 与抛物线C 交于另外一点D .试问直线BD 是否过x轴上的定点Q ?若是,请求出点Q 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1.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上一点 4,t 到其焦点的距离为5. (1)求p 与t 的值;(2)过点 21M ,作斜率存在的直线l 与拋物线交于,A B 两点(异于原点O ),N 为M 在x 轴上的投影,连接AN 与BN 分别交抛物线于,P Q ,问:直线PQ 是否过定点,若存在,求出该定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抛物线 21:20C y px p 的焦点是椭圆 22222:1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且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为 000,2p E x y x,若E 到1C 的准线的距离为53,到2C 的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1)求椭圆2C 的方程;(2)过椭圆2C 的右顶点的两条直线1l ,2l 分别与抛物线1C 相交于点A ,C ,点B ,D ,且12l l ,M 是AC 的中点,N 是BD 的中点,证明:直线MN 恒过定点.13.已知抛物线C : 220y px p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12.(1)求抛物线方程;(2)设点 ,1P m 是该抛物线上一定点,过点P 作圆O : 2222x y r (其中01r )的两条切线分别交抛物线C 于点A ,B ,连接AB .探究:直线AB 是否过一定点,若过,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经过定点,请说明理由.14.已知抛物线 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点M 在抛物线C 上,O 为坐标原点,OMF 是以OF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OMF 的面积为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过点F 作抛物线C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 ,DE ,设弦AB ,DE 的中点分别为P ,Q ,试判断直线PQ 是否过定点.若是,求出所过定点的坐标;若否,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抛物线 2:20C y px p 与圆 22:412M x y 相交于A ,B ,C ,D 四点.(1)若8OA OD ,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试探究直线AC 是否经过定点,若是,求出定点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6.已知抛物线 2:20C y px p 上一点01,4y到焦点的距离为54.(1)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2)若点A ,B 为抛物线位于x 轴上方不同的两点,直线OA ,OB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且满足1212444k k k k ,求证:直线AB 过定点.17.如图,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与圆22:(4)12M x y 相交于A ,B ,C ,D 四点. (1)若以线段AD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M ,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设四边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 ,点E 是否为定点?若是,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8.设双曲线22221x y a b ,其虚轴长为(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过点 3,1P 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曲线分别交于点A 、B ,在线段AB 上取点M 使得AM APMB PB,证明:点M 落在某一定直线上.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c ,0),F 2(c ,0),离心率为e ,且点(e ,3),b )都在双曲线C 上. (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2)若A ,B 是双曲线C 上位于x 轴上方的两点,且AF 1//BF 2.证明:1211AF BF 为定值.20.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2,1F ,2F为其左右焦点,Q 为其上任一点,且满足120QF QF,122QF QF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已知M ,N 是双曲线C 上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点P 是C 上异于M ,N 的任意一点,直线PM 、PN 分别交x 轴于点T 、S ,试问:||||OS OT 是否为定值,若不是定值,说明理由,若是定值,请求出定值(其中O 是坐标原点).21.已知双曲线 2222:10,0x y C a b a b ,四点13M , 2M ,32,3M ,43M中恰有三点在C 上. (1)求C 的方程;(2)过点 3,0的直线l 交C 于P ,Q 两点,过点P 作直线1x 的垂线,垂足为A .证明:直线AQ 过定点.22.已知动点P 与定点(1,0)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4l x 的距离之比为12,记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过点(4,0)M 的直线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R Q 分别为曲线C 与x 轴的两个交点,直线,AR BQ 交于点N ,求证:点N 在定直线上.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 22210xy a a的左右顶点为A ,B ,上顶点K 满足3AK KB .(1)求C 的标准方程:(2)过点 1,0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设直线MA 和直线NB 相交于点P ,直线NA 和直线MB 相交于点Q ,直线PQ 与x 轴交于S .①求直线PQ 的方程; ②证明:SP SQ 是定值.24.已知椭圆C : 222210x y a b a b ,左、右顶点分别为1A ,2A ,上、下顶点分别为1B ,2B ,四边形1122A B A B 的面积为(1)求椭圆C 的方程;(2)过点 0,1D 且斜率存在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E ,F 两点,证明:直线2EB ,1FB 的交点G 在一定直线上,并求出该直线方程.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F 是椭圆的右焦点,3AF FB uu u r uu r ,3AF FB. (1)求椭圆C 的方程;(2)不过点A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M 、N 两点,记直线l 、AM 、AN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若 121k k k ,证明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26.已知O 为坐标原点,椭圆2222Γ:1(0)x y a b a b 的右顶点为A ,动直线1:(1)l y x m 与相交于,B C 两点,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B ,点B 到 的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1)求 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B C 与x 轴交于点M ,,OAC AMC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问12S S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之圆锥曲线知识点

高中数学之圆锥曲线知识点

高中数学之圆锥曲线知识点圆锥曲线中常见题型总结1、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这类问题主要采用分析判别式,有△>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

若且a=0,b≠0,则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且有一个交点。

注意:设直线方程时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单独提前讨论。

2、圆锥曲线与向量结合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利用向量的相等,平行,垂直去寻找坐标间的数量关系,往往要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应用,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3、圆锥曲线弦长问题弦长问题主要记住弦长公式:设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4、定点、定值问题(1)定点问题可先运用特殊值或者对称探索出该定点,再证明结论,即可简化运算;(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5、最值、参数范围问题这类常见的解法有两种:几何法和代数法。

(1)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这就是几何法;(2)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这就是代数法。

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6、轨迹问题轨迹问题一般方法有三种:定义法,相关点法和参数法。

定义法:(1)判断动点的运动轨迹是否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2)设标准方程,求方程中的基本量(3)求轨迹方程相关点法:(1)分析题目:与动点M(x,y)相关的点P(x0,y0)在已知曲线上;(2)寻求关系式,x0=f(x,y),y0=g(x,y);(3)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方程;(4)整理关于x,y的关系式得到M的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说课黄石二中叶济宇数学源于现实,通过现实世界的模型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求客观世界的积极性,在旧知识点上提出新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 弗赖登塔尔、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旧教材不同,不仅安排了研究性课程的内容,而且还适当的穿插了21个阅读材料,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

本课题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二册第八章第六节后的阅读材料中,既是对圆锥曲线初步知识的一个完善,又是对圆锥曲线系统知识的一个延伸与拓展,集中反映了三种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通过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研究对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训练价值,而且把物理学和数学有机结合起来了,体现了数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统一和谐之美。

2、教学重难点:重点: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的探究和拓展难点: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学情分析:1、知识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了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对物理学中光传播的基本原理也有所了解2、思维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了解析几何中的一些简单计算和证明的能力,但是对于解决实际数学模型的能力还不够;由单元化向系列化解决问题的过渡还有些困难3、心理水平:学生对于探究性学习还不甚了解,对于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有些畏难心理三、教学目标:本次课程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实践与体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的探究与拓展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的研究和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第11讲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一、考情分析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探索问题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它是在题设条件下探索某个数学对象(点、线、数等)是否存在或某个结论是否成立.由于题目多变,解法不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类题目训练较少,因而学生遇到这类题目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针对圆锥曲线中这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二、经验分享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

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

它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探索性问题一般可分为: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索型、条件重组型,存在判断型,规律探究型,实验操作型。

1、条件追溯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索,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断。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2、结论探索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

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是:先探索结论而后去论证结论。

在探索过程中常可先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作一番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形去认证结论。

3、条件重组型这类问题是指给出了一些相关命题,但需对这些命题进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复合命题,或题设的结求的方向,条件和结论都需要去探求的一类问题。

此类问题更难,解题要有更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要联想等手段。

一般的解题的思路是通过对条件的反复重新组合进行逐一探求。

应该说此类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存在判断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要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数值、图形、函数等)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9讲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2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9讲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2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第2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师生共研)(2020·某某模拟)过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F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交抛物线C于A ,B 两点,且|AB |=8.(1)求直线l 的方程;(2)若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求证:直线BD 过定点,并求出该点的坐标. 【解】 (1)由y 2=4x 知焦点F 的坐标为(1,0),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 代入抛物线方程y 2=4x ,得k 2x 2-(2k 2+4)x +k 2=0, 由题意知k ≠0,且Δ=[-(2k 2+4)]2-4k 2·k 2=16(k 2+1)>0.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k 2+4k2,x 1x 2=1.由抛物线的弦长公式知|AB |=x 1+x 2+2=8,则2k 2+4k2=6,即k 2=1,解得k =±1.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x -1).(2)由(1)及抛物线的对称性知,D 点的坐标为(x 1,-y 1), 直线BD 的斜率k BD =y 2+y 1x 2-x 1=y 2+y 1y 224-y 214=4y 2-y 1, 所以直线BD 的方程为y +y 1=4y 2-y 1(x -x 1), 即(y 2-y 1)y +y 2y 1-y 21=4x -4x 1.因为y 21=4x 1,y 22=4x 2,x 1x 2=1,所以(y 1y 2)2=16x 1x 2=16, 即y 1y 2=-4(y 1,y 2异号).所以直线BD 的方程为4(x +1)+(y 1-y 2)y =0, 对任意y 1,y 2∈R ,有⎩⎪⎨⎪⎧x +1=0,y =0,解得⎩⎪⎨⎪⎧x =-1,y =0,即直线BD 恒过定点(-1,0).求解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两种方法(1)特殊推理法:先从特殊情况入手,求出定点,再证明定点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法:①选择一个参数建立方程,一般将题目中给出的曲线方程(包含直线方程)中的常数k 当成变量,将变量x ,y 当成常数,将原方程转化为kf (x ,y )+g (x ,y )=0的形式;②根据曲线(包含直线)过定点时与参数没有关系(即方程对参数的任意值都成立),得到方程组⎩⎪⎨⎪⎧f (x ,y )=0g (x ,y )=0;③以②中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就是曲线所过的定点,若定点具备一定的限制条件,可以特殊解决.(2020·某某模拟)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上动点P 到两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4,当点P 运动到椭圆C 的一个顶点时,直线PF 1恰与以原点O 为圆心,以椭圆C 的离心率e 为半径的圆相切.(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椭圆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若直线PA ,PB 分别交直线x =6于不同的两点M ,N ,则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是否过定点?若是,请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1)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 =4,解得a =2.若点P 运动到椭圆的左、右顶点时,直线PF 1与圆一定相交,则点P 只能在椭圆的上、下顶点,不妨设点P 运动到椭圆的上顶点(0,b ),F 1为左焦点(-c ,0),则直线PF 1:bx -cy +bc =0.由题意得原点O 到直线PF 1的距离等于椭圆C 的离心率e , 所以bc b 2+c 2=ca, 又a 2=b 2+c 2,故b 2=1.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2)由题意知,直线PA ,PB 的斜率存在且都不为0, 设直线PA 的斜率为k ,点P (x 0,y 0),x 0≠±2, 又A (-2,0),B (2,0),所以k PA ·k PB =k ·k PB =y 0x 0+2·y 0x 0-2=y 20x 20-4=1-x 204x 20-4=-14,则k PB =-14k.所以直线PA 的方程为y =k (x +2), 令x =6,得y =8k ,则M (6,8k ); 直线PB 的方程为y =-14k (x -2),令x =6,得y =-1k,则N ⎝ ⎛⎭⎪⎫6,-1k .因为8k ·⎝ ⎛⎭⎪⎫-1k =-8<0,所以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与x 轴交于两点,设点G ,H ,并设MN 与x 轴的交点为K , 在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中应用相交弦定理,得|GK |·|HK |=|MK |·|NK |=|8k |·⎪⎪⎪⎪⎪⎪-1k =8,因为|GK |=|HK |,所以|GK |=|HK |=22,所以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6-22,0),点(6+22,0).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多维探究) 角度一 定线段的长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1,0),且经过点P ⎝ ⎛⎭⎪⎫12,354.(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直线l 与椭圆C 相切,过点F 作FQ ⊥l ,垂足为Q ,求证:|OQ |为定值(其中O 为坐标原点).【解】 (1)由题意可知椭圆C 的左焦点为F ′(-1,0),则半焦距c =1. 由椭圆定义可知 2a =|PF |+|PF ′|=⎝ ⎛⎭⎪⎫1-122+⎝ ⎛⎭⎪⎫0-3542+⎝ ⎛⎭⎪⎫-1-122+⎝ ⎛⎭⎪⎫0-3542=4, 所以a =2,b 2=a 2-c 2=3,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 (2)证明: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l 的方程为x =±2,点Q 的坐标为(-2,0)或(2,0),此时|OQ |=2;②当直线l 的斜率为0时,l 的方程为y =±3,点Q 的坐标为(1,-3)或(1,3), 此时|OQ |=2;③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k ≠0). 因为FQ ⊥l ,所以直线FQ 的方程为y =-1k(x -1).由⎩⎪⎨⎪⎧y =kx +m ,x 24+y 23=1消去y ,可得(3+4k 2)x 2+8kmx +4m 2-12=0.因为直线l 与椭圆C 相切,所以Δ=(8km )2-4×(3+4k 2)×(4m 2-12)=0, 整理得m 2=4k 2+3.(*)由⎩⎪⎨⎪⎧y =kx +m ,y =-1k (x -1)得Q ⎝ ⎛⎭⎪⎫1-km k 2+1,k +m k 2+1, 所以|OQ |=⎝ ⎛⎭⎪⎫1-km k 2+12+⎝ ⎛⎭⎪⎫k +m k 2+12=1+k 2m 2+k 2+m2(k 2+1)2, 将(*)式代入上式,得|OQ |=4(k 4+2k 2+1)(k 2+1)2=2. 综上所述,|OQ |为定值,且定值为2.直接探求,变量代换探求圆锥曲线中的定线段的长的问题,一般用直接求解法,即先利用弦长公式把要探求的线段表示出来,然后利用题中的条件(如直线与曲线相切等)得到弦长表达式中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式,把这个关系式代入弦长表达式中,化简可得弦长为定值.角度二 定几何图形的面积(2020·某某模拟)如图,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3,0),直线AP ,BP 相交于点P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23.(1)求点P 的轨迹方程;(2)设点P 的轨迹为C ,点M ,N 是轨迹C 上不同于A 、B 的两点,且满足AP ∥OM ,BP ∥ON ,求证:△MON 的面积为定值.【解】 (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得,k AP ·k BP =y x +3·y x -3=-23(x ≠±3),化简得,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3+y 22=1(x ≠±3). (2)证明:由题意可知,M ,N 是轨迹C 上不同于A 、B 的两点,且AP ∥OM ,BP ∥ON , 则直线OM ,ON 的斜率必存在且不为0,k OM ·k ON =k AP ·k BP =-23.①当直线MN 的斜率为0时,设M (x 0,y 0),N (-x 0,y 0),则⎩⎪⎨⎪⎧y 20x 20=23,x 203+y202=1,得⎩⎪⎨⎪⎧|x 0|=62,|y 0|=1, 所以S △MON =12|y 0||2x 0|=62.②当直线MN 的斜率不为0时,设直线MN 的方程为x =my +t ,代入x 23+y 22=1,得(3+2m 2)y 2+4mty +2t 2-6=0,(*)设M (x 1,y 1),N (x 2,y 2),则y 1,y 2是方程(*)的两根, 所以y 1+y 2=-4mt 3+2m 2,y 1y 2=2t 2-63+2m2.又k OM ·k ON =y 1y 2x 1x 2=y 1y 2m 2y 1y 2+mt (y 1+y 2)+t 2=2t 2-63t 2-6m 2,所以2t 2-63t 2-6m 2=-23,即2t 2=2m 2+3,满足Δ>0.又S △MON =12|t ||y 1-y 2|=|t |-24t 2+48m 2+722(3+2m 2), 所以S △MON =26t 24t 2=62. 综上,△MON 的面积为定值,且定值为62.探求圆锥曲线中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定值问题,一般用直接求解法,即可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如果是其他凸多边形,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分别求解)把要探求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出来,然后利用题中的条件得到几何图形的面积表达式中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式,把这个关系式代入几何图形的面积表达式中,化简即可.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12,点P 为其上一动点,且三角形PF 1F 2面积的最大值为3,O 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点M ,N 为C 上的两个动点,求常数m ,使OM →·ON →=m 时,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定值,求这个定值.解:(1)依题意知⎩⎪⎨⎪⎧c 2=a 2-b 2,bc =3,c a =12,解得⎩⎨⎧a =2,b =3,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2)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y 1y 2=m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 =kx +n ,则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n |k 2+1=n 2k 2+1,联立,得⎩⎪⎨⎪⎧3x 2+4y 2=12,y =kx +n ,消去y ,得(4k 2+3)x 2+8knx +4n 2-12=0,由Δ>0得4k 2-n2+3>0,则x 1+x 2=-8kn 4k 2+3,x 1x 2=4n 2-124k 2+3,所以x 1x 2+(kx 1+n )(kx 2+n )=(k 2+1)x 1x 2+kn (x 1+x 2)+n 2=m ,整理得7n2k 2+1=12+m (4k 2+3)k 2+1.因为d =n 2k 2+1为常数,则m =0,d =127=2217,此时7n 2k 2+1=12满足Δ>0. 当MN ⊥x 轴时,由m =0得k OM =±1,联立,得⎩⎪⎨⎪⎧3x 2+4y 2=12,y =±x ,消去y ,得x 2=127,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x |=2217亦成立.综上,当m =0时,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定值,这个定值是2217.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师生共研)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短轴的一个端点为P ,△PF 1F 2内切圆的半径为b3,设过点F 2的直线l 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为RS ,当l ⊥x 轴时,|RS |=3.(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T ,使得当l 变化时,总有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若存在,请求出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内切圆的性质,得12×2c ×b =12×(2a +2c )×b 3,得c a =12.将x =c 代入x 2a 2+y 2b 2=1,得y =±b 2a ,所以2b2a=3.又a 2=b 2+c 2,所以a =2,b =3, 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3=1.(2)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显然x 轴上任意一点T 都满足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假设存在T (t ,0)满足条件,设l 的方程为y =k (x -1),R (x 1,y 1),S (x 2,y 2).联立方程,得⎩⎪⎨⎪⎧y =k (x -1),3x 2+4y 2-12=0,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8k23+4k2,x 1x 2=4k 2-123+4k2①,其中Δ>0恒成立, 由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得k TS +k TR =0(显然TS ,TR 的斜率存在), 即y 1x 1-t +y 2x 2-t=0 ②.因为R ,S 两点在直线y =k (x -1)上, 所以y 1=k (x 1-1),y 2=k (x 2-1),代入②得k (x 1-1)(x 2-t )+k (x 2-1)(x 1-t )(x 1-t )(x 2-t )=k [2x 1x 2-(t +1)(x 1+x 2)+2t ](x 1-t )(x 2-t )=0,即2x 1x 2-(t +1)(x 1+x 2)+2t =0 ③,将①代入③得8k 2-24-(t +1)8k 2+2t (3+4k 2)3+4k 2=6t -243+4k 2=0 ④,则t =4,综上所述,存在T (4,0),使得当l 变化时,总有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存在性问题的求解策略解决存在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 (3)当要讨论的量能够确定时,可先确定,再证明结论符合题意.已知圆O :x 2+y 2=4,点F (1,0),P 为平面内一动点,以线段FP 为直径的圆内切于圆O ,设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 的方程;(2)M ,N 是曲线C 上的动点,且直线MN 经过定点⎝ ⎛⎭⎪⎫0,12,问在y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Q ,使得∠MQO =∠NQO ,若存在,请求出定点Q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PF 的中点为S ,切点为T ,连接OS ,ST ,则|OS |+|SF |=|OT |=2,取F 关于y 轴的对称点F ′,连接F ′P ,所以|PF ′|=2|OS |,故|F ′P |+|FP |=2(|OS |+|SF |)=4,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F ′,F 分别为左、右焦点,且长轴长为4的椭圆, 则曲线C 的方程为x 24+y 23=1.(2)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定点Q ,设Q (0,m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 的方程为y =kx +12,M (x 1,y 1),N (x 2,y 2).联立,得⎩⎪⎨⎪⎧x 24+y 23=1,y =kx +12,消去y ,得(3+4k 2)x 2+4kx -11=0,则Δ>0,x 1+x 2=-4k3+4k 2,x 1x 2=-113+4k2, 由∠MQO =∠NQO ,得直线MQ 与NQ 的斜率之和为零,易知x 1或x 2等于0时,不满足题意,故y 1-m x 1+y 2-mx 2=kx 1+12-m x 1+kx 2+12-m x 2=2kx 1x 2+⎝ ⎛⎭⎪⎫12-m (x 1+x 2)x 1x 2=0,即2kx 1x 2+⎝ ⎛⎭⎪⎫12-m (x 1+x 2)=2k ·-113+4k 2+⎝ ⎛⎭⎪⎫12-m ·-4k 3+4k 2=4k (m -6)3+4k 2=0,当k ≠0时,m =6,所以存在定点(0,6),使得∠MQO =∠NQO ;当k =0时,定点(0,6)也符合题意.易知当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时,定点(0,6)也符合题意. 综上,存在定点(0,6),使得∠MQO =∠NQO .解析几何减少运算量的常见技巧技巧一 巧用平面几何性质已知O 为坐标原点,F 是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C 的左,右顶点.P 为C 上一点,且PF ⊥x 轴.过点A 的直线l 与线段PF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E .若直线BM 经过OE 的中点,则C 的离心率为( )A.13 B .12 C.23D .34【解析】 设OE 的中点为N ,如图,因为MF ∥OE ,所以有ON MF =a a +c ,MF OE =a -ca.又因为OE =2ON ,所以有12=aa +c ·a -c a ,解得e =c a =13,故选A.【答案】 A此题也可以用解析法解决,但有一定的计算量,巧用三角形的相似比可简化计算. 技巧二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产生的中点弦问题,涉及求中点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或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的问题时,常常可以用“点差法”求解.已知椭圆E :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M (1,-1),则E 的标准方程为( )A.x 245+y 236=1 B .x 236+y 227=1 C.x 227+y 218=1 D .x 218+y 29=1 【解析】 通解:设A (x 1,y 1),B (x 2,y 2), 则x 1+x 2=2,y 1+y 2=-2,⎩⎪⎨⎪⎧x 21a 2+y 21b2=1,①x 22a 2+y22b 2=1,②①-②得(x 1+x 2)(x 1-x 2)a 2+(y 1+y 2)(y 1-y 2)b2=0, 所以k AB =y 1-y 2x 1-x 2=-b 2(x 1+x 2)a 2(y 1+y 2)=b 2a 2.又k AB =0+13-1=12,所以b 2a 2=12.又9=c 2=a 2-b 2,解得b 2=9,a 2=18, 所以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x 218+y 29=1.优解:由k AB ·k OM =-b 2a 2得,-1-01-3×-11=-b 2a2得,a 2=2b 2,又a 2-b 2=9,所以a 2=18,b 2=9,所以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x 218+y 29=1.【答案】 D本题设出A ,B 两点的坐标,却不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巧妙地表达出直线AB 的斜率,通过将直线AB 的斜率“算两次”建立几何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技巧三 巧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化繁为简某些涉及线段长度关系的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坐标,用距离公式计算长度的方法来解;但也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使相关的点的同名坐标为方程的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间的关系或有关线段长度间的关系.后者往往计算量小,解题过程简捷.已知椭圆x 24+y 2=1的左顶点为A ,过A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M ,AN 交椭圆M ,N两点.(1)当直线AM 的斜率为1时,求点M 的坐标;(2)当直线AM 的斜率变化时,直线MN 是否过x 轴上的一定点?若过定点,请给出证明,并求出该定点;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解】 (1)直线AM 的斜率为1时,直线AM 的方程为y =x +2,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得5x 2+16x +12=0.解得x 1=-2,x 2=-65,所以M ⎝ ⎛⎭⎪⎫-65,45.(2)设直线AM 的斜率为k ,直线AM 的方程为y =k (x +2),联立方程⎩⎪⎨⎪⎧y =k (x +2),x 24+y 2=1, 化简得(1+4k 2)x 2+16k 2x +16k 2-4=0. 则x A +x M =-16k21+4k 2,又x A =-2,则x M =-x A -16k 21+4k 2=2-16k 21+4k 2=2-8k21+4k 2.同理,可得x N =2k 2-8k 2+4.由(1)知若存在定点,则此点必为P ⎝ ⎛⎭⎪⎫-65,0. 证明如下:因为k MP =y Mx M +65=k ⎝ ⎛⎭⎪⎫2-8k 21+4k 2+22-8k 21+4k 2+65=5k4-4k 2, 同理可计算得k PN =5k4-4k2. 所以直线MN 过x 轴上的一定点P ⎝ ⎛⎭⎪⎫-65,0.本例在第(2)问中可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x M =2-8k21+4k 2,这体现了整体思想.这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常用的方法,简单易懂,通过设而不求,大大降低了运算量.技巧四 巧妙“换元”减少运算量变量换元的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将非标准型问题转化为标准型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变量换元法常用于求解复合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的化简或求值等问题.如图,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为32,点A ,B ,F 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上顶点和右焦点,且S △ABF =1-32.(1)求椭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y =kx +m 与圆O :x 2+y 2=1相切,若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求△OMN 面积的最大值.【解】 (1)由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设其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则A (a ,0),B (0,b ),F (c ,0)(c =a 2-b 2).由已知可得e 2=a 2-b 2a 2=34,所以a 2=4b 2,即a =2b ,可得c =3b ①.S △AFB =12×|AF |×|OB |=12(a -c )b =1-32②.将①代入②,得12(2b -3b )b =1-32,解得b =1,故a =2,c = 3.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2)圆O 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r =1,由直线l :y =kx +m 与圆O :x 2+y 2=1相切,得|m |1+k2=1,故有m 2=1+k 2③. 由⎩⎪⎨⎪⎧x 24+y 2=1,y =kx +m ,消去y ,得⎝ ⎛⎭⎪⎫14+k 2x 2+2kmx +m 2-1=0.由题可知k ≠0,即(1+4k 2)x 2+8kmx +4(m 2-1)=0, 所以Δ=16(4k 2-m 2+1)=48k 2>0.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8km 4k 2+1,x 1x 2=4m 2-44k 2+1.所以|x 1-x 2|2=(x 1+x 2)2-4x 1x 2=⎝ ⎛⎭⎪⎫-8km 4k 2+12-4×4m 2-44k 2+1=16(4k 2-m 2+1)(4k 2+1)2④. 将③代入④中,得|x 1-x 2|2=48k2(4k 2+1)2,故|x 1-x 2|=43|k |4k 2+1.所以|MN |=1+k 2|x 1-x 2|=1+k 2×43|k |4k 2+1=43k 2(k 2+1)4k 2+1. 故△OMN 的面积S =12|MN |×1=12×43k 2(k 2+1)4k 2+1×1=23k 2(k 2+1)4k 2+1. 令t =4k 2+1,则t ≥1,k 2=t -14,代入上式,得S =23×t -14⎝ ⎛⎭⎪⎫t -14+1t2=32(t -1)(t +3)t2=32t 2+2t -3t 2=32-3t 2+2t+1=32-1t 2+23t +13=32-⎝ ⎛⎭⎪⎫1t -132+49, 所以当t =3,即4k 2+1=3,解得k =±22时,S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32×49=1.破解此类题的关键:一是利用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解方程,求出参数的值,二是通过变量换元法将所给函数转化为值域容易确定的另一函数,求得其值域,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形如y =ax +b ±cx +d (a ,b ,c ,d 均为常数,且ac ≠0)的函数常用此法求解,但在换元时一定要注意新元的取值X 围,以保证等价转化,这样目标函数的值域才不会发生变化.[基础题组练]1.已知直线l 与双曲线x 24-y 2=1相切于点P ,l 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交于M ,N 两点,则OM →·ON →的值为( )A .3B .4C .5D .与P 的位置有关解析:选A.依题意,设点P (x 0,y 0),M (x 1,y 1),N (x 2,y 2),其中x 20-4y 20=4,则直线l 的方程是x 0x 4-y 0y =1,题中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 =±12x .①当y 0=0时,直线l 的方程是x =2或x =-2.由⎩⎪⎨⎪⎧x =2x 24-y 2=0,得⎩⎪⎨⎪⎧x =2y =±1,此时OM →·ON →=(2,-1)·(2,1)=4-1=3,同理可得当直线l 的方程是x =-2时,OM →·ON →=3.②当y 0≠0时,直线l 的方程是y =14y 0(x 0x -4).由⎩⎪⎨⎪⎧y =14y 0(x 0x -4)x24-y 2=0,得(4y 2-x 20)x2+8x 0x -16=0(*),又x 20-4y 20=4,因此(*)即是-4x 2+8x 0x -16=0,x 2-2x 0x +4=0,x 1x 2=4,OM →·ON →=x 1x 2+y 1y 2=x 1x 2-14x 1x 2=34x 1x 2=3.综上所述,OM →·ON →=3,故选A.2.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ABC 的顶点都在抛物线上,且满足FA →+FB →+FC →=0,则1k AB +1k AC +1k BC=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C (x 3,y 3),F ⎝ ⎛⎭⎪⎫p 2,0,由FA →+FB →=-FC →,得y 1+y 2+y 3=0.因为k AB =y 2-y 1x 2-x 1=2p y 1+y 2,所以k AC =2p y 1+y 3,k BC =2p y 2+y 3,所以1k AB +1k AC +1k BC =y 1+y 22p +y 3+y 12p+y 2+y 32p=0. 答案:03.(2020·某某模拟)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M在椭圆C 上滑动,若△MF 1F 2的面积取得最大值4时,有且仅有2个不同的点M 使得△MF 1F 2为直角三角形.(1)求椭圆C 的方程;(2)过点P (0,1)的直线l 与椭圆C 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与x 轴交于点Q .设QA →=λPA →,QB →=μPB →,求证:λ+μ为定值,并求该定值.解:(1)由对称性知,点M 在短轴端点时,△MF 1F 2为直角三角形且∠F 1MF 2=90°,且S △MF 1F 2=4,所以b =c 且S =12·2c ·b =bc=4,解得b =c =2,a 2=b 2+c 2=8,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8+y 24=1.(2)证明:显然直线l 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l :x =t (y -1),联立⎩⎪⎨⎪⎧x 28+y 24=1,x =t (y -1),消去x ,得(t 2+2)y 2-2t 2y +t 2-8=0.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2t 2t 2+2,y 1y 2=t 2-8t 2+2.令y =0,则x =-t ,所以Q (-t ,0), 因为QA →=λPA →,所以y 1=λ(y 1-1), 所以λ=y 1y 1-1.因为QB →=μPB →,所以y 2=μ(y 2-1),所以μ=y 2y 2-1.所以λ+μ=y 1y 1-1+y 2y 2-1=2y 1y 2-(y 1+y 2)y 1y 2-(y 1+y 2)+1=83. 4.(2020·某某某某联考)设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下顶点为A ,O 为坐标原点,点O 到直线AF 2的距离为22,△AF 1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直线l 与椭圆C 分别相交于M ,N 两点,若直线AM 与直线AN 的斜率之和为2,证明:直线l 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解:(1)由题意可知,直线AF 2的方程为x c +y-b=1, 即-bx +cy +bc =0,则bc b 2+c 2=bc a=22.因为△AF 1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 =c , 又a 2=b 2+c 2,可得a =2,b =1,c =1,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证明:由(1)知A (0,-1).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t (t ≠±1), 代入x 22+y 2=1,得(1+2k 2)x 2+4ktx +2t 2-2=0,所以Δ=16k 2t 2-4(1+2k 2)(2t 2-2)>0,即t 2-2k 2<1. 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4kt1+2k 2,x 1x 2=2t 2-21+2k2.因为直线AM 与直线AN 的斜率之和为2, 所以k AM +k AN =y 1+1x 1+y 2+1x 2=kx 1+t +1x 1+kx 2+t +1x 2=2k +(t +1)(x 1+x 2)x 1x 2=2k -(t +1)·4kt2t 2-2=2, 整理得t =1-k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t =kx +1-k =k (x -1)+1,显然直线y =k (x -1)+1经过定点(1,1).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 .因为直线AM 与直线AN 的斜率之和为2,设M (m ,n ),则N (m ,-n ), 所以k AM +k AN =n +1m +-n +1m =2m=2,解得m =1,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1,显然直线x =1也经过该定点(1,1). 综上,直线l 恒过点(1,1).[综合题组练]1.(2020·某某五市十校联考)已知动圆C 过定点F (1,0),且与定直线x =-1相切. (1)求动圆圆心C 的轨迹E 的方程;(2)过点M (-2,0)的任一条直线l 与轨迹E 分别相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试探究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N (异于点M ),使得∠QNM +∠PNM =π?若存在,求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法一:由题意知,动圆圆心C 到定点F (1,0)的距离与其到定直线x =-1的距离相等,又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动圆圆心C 的轨迹是以F (1,0)为焦点,x =-1为准线的抛物线,其中p =2.所以动圆圆心C 的轨迹E 的方程为y 2=4x .法二:设动圆圆心C (x ,y ),由题意知(x -1)2+y 2=|x +1|, 化简得y 2=4x ,即动圆圆心C 的轨迹E 的方程为y 2=4x . (2)假设存在点N (x 0,0),满足题设条件.由∠QNM +∠PNM =π可知,直线PN 与QN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即k PN +k QN =0.① 由题意知直线PQ 的斜率必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PQ 的方程为x =my -2.联立⎩⎪⎨⎪⎧y 2=4x ,x =my -2,得y 2-4my +8=0.由Δ=(-4m )2-4×8>0,得m >2或m <- 2. 设P (x 1,y 1),Q (x 2,y 2),则y 1+y 2=4m ,y 1y 2=8. 由①式得k PN +k QN =y 1x 1-x 0+y 2x 2-x 0=y 1(x 2-x 0)+y 2(x 1-x 0)(x 1-x 0)(x 2-x 0)=0,所以y 1(x 2-x 0)+y 2(x 1-x 0)=0, 即y 1x 2+y 2x 1-x 0(y 1+y 2)=0.消去x 1,x 2,得14y 1y 22+14y 2y 21-x 0(y 1+y 2)=0,14y 1y 2(y 1+y 2)-x 0(y 1+y 2)=0, 因为y 1+y 2≠0,所以x 0=14y 1y 2=2,所以存在点N (2,0).使得∠QNM +∠PNM =π.2.(2020·某某某某教学质量监测)已知抛物线C :x 2=2py (p >0)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1)若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2+(y -3)2=16,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 (2)过点A ,B 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l 1,l 2,证明:l 1,l 2的交点在定直线上. 解:(1)设AB 中点为M ,A 到准线的距离为d 1,B 到准线的距离为d 2,M 到准线的距离为d ,则d =y M +p2.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d 1=|AF |,d 2=|BF |,所以d 1+d 2=|AB |=8, 由梯形中位线可得d =d 1+d 22=4,所以y M +p2=4.又y M =3,所以3+p2=4,可得p =2,所以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证明:设A (x 1,y 1),B (x 2,y 2),由x 2=2py ,得y =x 22p ,则y ′=xp,所以直线l 1的方程为y -y 1=x 1p (x -x 1),直线l 2的方程为y -y 2=x 2p(x -x 2),联立得x =x 1+x 22,y =x 1x 22p, 即直线l 1,l 2的交点坐标为⎝⎛⎭⎪⎫x 1+x 22,x 1x 22p .因为AB 过焦点F ⎝ ⎛⎭⎪⎫0,p 2,由题可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故可设直线AB 方程为y -p2=kx ,代入抛物线x 2=2py 中,得x 2-2pkx -p 2=0,所以x 1x 2=-p 2,y =x 1x 22p =-p 22p =-p2,p 2上.所以l1,l2的交点在定直线y=-。

圆锥曲线的焦点弦的三个性质

圆锥曲线的焦点弦的三个性质

C O S 0 = 1, t a n0 = 0 .
・ . .
满 足题 设条 件 的直线 方程 为 Y=0或 :± . .
4 5 ) ,故选 c . 笔者并不满足对原 问题的求解 ,对原 问题作进
2 问题 的解决 方案 ( 高 中数学综合复 习与 练 习 提 供 ) 方案 1( 参数法 ) 设过 ( √ 5 , 0 ) 的直线 的参数
・ . .
A B的倾斜角为 ,则 I 【 =
6,
广 .
证 明 以椭 圆左 焦 点 F. 为极 点 ,F , x 为极 轴 建立
( 4 ・
极坐标系,则椭圆方程为

・ . .
e p ,
s i n a:0 t a n g:± .
设 ( , ), B ( , +兀 ) ,
2 a b

I b 一c s i n I 。
①若 m>
②若 m=
,则这样 的直线共有四条 ;
,则这 样 的直线 共有 三条 ;
性质 3 A B是过抛物线 Y = 2 p x ( p> 0 ) 焦点 的
, 'D
弦,若 A B的倾斜角为口,则l A B I 一
1 0
福建中学数学
2 0 1 6 年第 1 2 期
圆锥 曲线 的焦 点弦的三个性 质
苏 昌盛
1问题 的提 出 南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的 高 中数 学 综 合复 习与 练 习 ( 2 0 0 0 年版) 第 1 1 8页例 题 1( 3 ) : 过 双 曲线 一 Y =l 的右焦 点 ,的直线 交双 曲线 于 点 , , 则 满 设P 1 ( t 9 1 , 0 ) , P 2 ( P 2 , + 7 c ) , 若 , 均 在右 支 上 ,

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模板总结(高考必备)

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模板总结(高考必备)

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模板总结(高考必备)1、选择填空题1)易错点归纳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

针对审题、解题思路不严谨如集合题型未考虑空集情况、函数问题未考虑定义域等主观性因素造成的失误进行专项训练。

2)答题方法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2、解答题答题技巧与模板1)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一、解题路线图①不同角化同角①降幂扩角①化f(x)=Asin(ωx+φ)+h①结合性质求解。

二、构建答题模板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①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x,y=cos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①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①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2)解三角形问题一、解题路线图①化简变形;①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①变形证明。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①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①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二、构建答题模板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①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①求结果。

①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3)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一、解题路线图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①求通项公式。

①求数列和通式。

二、构建答题模板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带详解)

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带详解)
a1, a2, a3, a4 , a5 ;以 D 为起点,其余顶点为终点的向量分别为 d1, d2 , d3, d4, d5 .若 m, M 分别
为 (ai a j ak ) ( dr ds dt ) 的最小值、最大值,其中
{ i , j , k} {1,2,3, 4,5} ,{ r, s,t} {1,2,3, 4,5} ,则 m, M 满足
平行于平面 D1AC ,并求直线 BC1 到平面 D1AC 的距离 .
第 19 题图
【测量目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锥的体积
.
【考查方式】给出长方体及若干条件,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三棱锥的体积公
式求出答案 .
【难易程度】容易
【试题解析】因为 ABCD A1B1C1D1 为长方体, AB C1D1 , AB C1D1 ,
【测量目标】奇函数的性质 . 【考查方式】给出了在某段定义域内的函数解析式,利用奇函数的性质求出 【难易程度】中等
8 【参考答案】 a ,
7 【试题解析】 f (0) 0,故 0 厔a 1 a 1 (步骤 1);当 x 0 时
a 的范围 .
a2
f (x) 9x
7 …a 1(步骤 2)
x
即 6 | a |… a 8 ,又 a , 1,故 a ,
f (x) [0,1) ,而 y f (x) 的定义域为 [0,3] (步骤 2),故当 x [2,3] 时, f (x) 的取值应在
( ,0) [1,2] (4, ) ,故若 f ( x0 ) x0 ,只有 x0 2.(步骤 3)
二、选择题
15.设常数 a R ,集合 A { x | ( x 1)( x a) 厖0}, B { x | x a 1} ,若 A B R ,则 a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圆锥曲线的方程》总体设计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圆锥曲线的方程》总体设计

《圆锥曲线的方程》总体设计I总体设计解析几何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是微积分创立的基础.本章将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通过行星运行轨道、抛物运动轨迹等,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与应用帮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认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标准方程;运用代数方法进一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运用平面解析几何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感悟平面解析几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素养.以上是《标准(2017年版)》对本章内容的总体定位,也是本章编写的总体指导思想.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例如,行星运行轨道、抛物运动轨迹、探照灯的镜面,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3.了解抛物线与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以及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4.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5.了解椭圆、抛物线的简单应用.6. 了解解析几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要结果、主要人物、关键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三、内容安排首先,本章的研究对象是圆锥曲线(几何图形),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和坐标法统领全局.教科书按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顺序安排了三节内容,三种圆锥曲线的研究内容、过程和方法是“同构”的,对每一种圆锥曲线都是按照“曲线的几何特征—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应用”的过程展开,在具体展开过程中,教科书把椭圆作为重点,强调它的典型示范作用,注重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引领性,双曲线、抛物线的研究通过类比椭圆来完成.第二,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一种充要条件)是讨论各种具体问题的基础,与前一章内容的处理方式一样,本章仍然采取在建立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后,就着方程的建立过程讨论“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这样处理,既不失科学性,又不让学生感到过于抽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通过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合理性,使理性思维得到培养.第三,圆锥曲线是高中解析几何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平面几何没有涉及的.根据解析几何的学科特点,教科书在对这些曲线的研究中都贯彻了“先用几何眼光观察与思考,再用坐标法解决”的策略.对于每一种圆锥曲线,都加强了概念的抽象过程,强调在探索、明确其几何特征(主要是对称性)的基础上,再利用几何特征建立坐标系、求出标准方程,然后通过方程、运用代数方法进一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素养的发展.第四,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表明三种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个性定义”的几何特征非常突出,特别是,我们可以根据椭圆的定义方便地得到其图形,通过直观就能发现椭圆的基本特征—对称性.因此,与以往的处理方式一样,教科书以三种曲线的“个性特征”为明线,分别定义三种曲线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了解统一定义,教科书以“具体例子+拓展性素材”的方式进行渗透和明确,并在引出抛物线概念时进行适当归纳.第五,教科书虽然没有明确给出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但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进行了渗透:(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 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 M p M(3)用坐标表示条件()f x y=;p M,列出方程(,)0(4)化方程(,)0f x y=为最简形式;(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同时,通过“思考”“探究”等栏目,让学生自己推出不同坐标系下的标准方程,达到既熟练推导过程又加强代数运算的训练,并使学生把握标准方程的多样性表示.第六,在研究圆锥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性质时,教科书特别注意发挥“几何图形的性质指什么”“如何利用方程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先直观感知图形的性质,再用方程进行论证”等一般观念的引领作用,通过栏目、边空等作出明确提示,将坐标法具体结合到几何性质的研究过程中去,在增强教科书的思想性的同时,也为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素养的培养和理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对于椭圆的离心率,教科书要求学生探究怎样利用a,c这些“基本量”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对于双曲线的渐近线,教科书安排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以增强直观性和操作性,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体会“渐近”的含义.第七,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其基础是利用坐标系将点表示为有序数对,建立起平面内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由此可以将曲线表示为一个方程,几何问题就归结为代数问题;然后借助于代数运算和逻辑推理,对这些数、代数式及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最后把讨论的结果利用坐标系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三步曲”:几何问题“翻译”为代数问题——代数运算与推理—代数结论“翻译”为几何结论.与圆锥曲线相关的主要问题是(1)求有某种几何特征的曲线方程;(2)根据曲线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证明(或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3)赋予代数方程以几何意义,用几何方法研究它的代数性质,例如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为此,教科书在解决(1)(2)两个问题后,通过例题、习题解决问题(3).教科书特别注意把圆锥曲线丰富多彩的性质选作例题和习题,不仅使题目的思想内涵得到增强,而且通过这些题目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圆锥曲线的整体认识.例如,椭圆的例题中,就包含了椭圆与圆的联系、定义椭圆的其他方式、椭圆的光学性质等,这些题目的“数学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另外,这些题目的可拓展性也是很强的.第八,教科书在三种圆锥曲线中都注意安排实际应用问题,并通过拓展性资源对“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落实“通过行星运行轨道、抛物运动轨迹等,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与应用”的要求.同时,教科书特别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正文中明确提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要求,而且安排了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圆锥曲线性质的栏目、拓展性材料等.另外,还安排了“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学生查阅与解析几何有关的文献,了解解析几何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解析几何对人类文明的主要贡献,以体现本章内容在数学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3.1椭圆约4课时3.2双曲线约3课时3.3抛物线约3课时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约1课时小结约2课时五、本章编写思考总体而言,本章教科书的编写,注意吸收以往教科书的优点,强调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内容的选择上,围绕圆锥曲线的核心概念,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为重做到削支强干;在结构体系上,强调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合理性,加强背景和应用,从而使学生在三种曲线的学习中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注重按照学生学习心理组织教科书内容,加强数学思想的引导和解题方法的分析,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论理要求;注重坐标法思想内涵的理解和应用,誠少机械套用、死记硬背;注重与平面几何、函数等的联系与综合,强调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的融合,体现解析几何的学科特征;注重利用数学史料,渗透数学文化;等等.贯彻“问题引导学习”思想,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以层层递进、逻辑连贯的“问题串”为载体创设系列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归纳式”呈现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概括数学结论;注意使用“先行组织者”手段,从方法论高度,对如何观察、发现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如何构建研究路径,如何发现圆锥曲线的性质,如何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等加强指导,以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采用单元整体设计,在坐标法的统领下,以直线和圆的方程为基础,从椭圆、双曲线到抛物线顺次展开内容;在语言叙述上尽量做到条理清楚、简洁明快;等等.以下就几个主要问题介绍教科书的设计思路.1.关于研究对象的定义我们知道,因为一个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可以有多种等价的表现形式,所以数学对象的定义是不唯一的.数学定义是选择的结果.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才更有利于我们展开对这个对象的研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事实上,数学定义是一代代数学家不断研究、改进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处于基础地位的概念,例如函数的定义.有时,对一个数学对象的不同定义也反映了人们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的不同抽象层次,因此,在编写教科书的过程就需要思考怎样的定义才能既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又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在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约公元前262一前190)的《圆锥曲线论》中,三种圆锥曲线是基于平面截圆锥给出的.由平面与圆锥的轴所成角的不同范围,可将截线区分为三类,阿波罗尼奥斯将它们分别称为齐曲线(抛物线)、超曲线(双曲线的一支)、亏曲线(椭圆).从上述定义出发,利用相似三角形、圆的有关性质,通过一系列的几何推理,可以推出三类曲线的性质:(1)椭圆:2(2)2p y x a x a=⋅-; (2)抛物线:2y px =;(3)双曲线:222p y px x a=+. 用解析几何的语言叙述,即:以圆锥曲线的轴为x 轴、顶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上述三个性质就是对称轴与x 轴重合的圆锥曲线方程,2a 就是椭圆的长轴(或双曲线的实轴),p =22(b b a⋅是半短轴). 得到上述圆锥截线的性质后,就不再利用圆锥曲面而直接从这三条性质推出其他性质,“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a ”“椭圆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比为大于0小于1的常数”等都可由此推出.①由上所述可见,由平面截圆锥得到三种截线,这是最原始的定义.由这个定义可以容易地区分截线的类型,但每一种截线的几何特征却不明显.由此出发推导圆锥曲线的方程,需要用到较多的几何知识,推理过程比较复杂,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难度太大,显然不合适.其他定义实际上都是从这个原始定义推出的性质.因为“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的几何特征非常明确,可以与圆的定义䄄衔接(当两个定点的位置逐渐接近时,椭圆的形状就逐渐接近圆),容易作图,其基本几何性质(对称性)也易于直观想象,由此就方便于我们合理地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方程,而由“距离的和等于常数”联想到“距离的差等于常数”也是非常自然的,所以教科书对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做出如此选择.不过,这样的选择存在一个缺陷,即与抛物线的定义无法衔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科书在椭圆、双曲线的内容设置中做了一定的铺垫.在“椭圆”一节设置例题:“动点(,)M x y到定点(4,0)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x=254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5,求动点M的轨迹”和“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e是小于1的常数.用信息技术软件画出动点M的轨迹,观察这个轨迹,可以发现它是一个椭圆.在01e<<的范围内,改变e的大小,或改变点F与直线l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现动点M的轨迹仍然是一个椭圆”.在“双曲线”一节设置例题:“动点(,)M x y与定点(4,0)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x=94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3,求动点M的轨迹”和习题:“设动点M与定点(,0)(0)F c c>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l xc=的距离的比是()ca ca<,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在“抛物线”的节引言中先进行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发现,如果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与M到定直线l(不过点F)的距离之比为k,当01k<<,点M的轨迹为椭圆;当1k>时,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当1k=时,即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时,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形状?”然后通过“探究”,让学生用信息技术画出动点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抛物线的定义.教科书的这种处理方式,兼顾了三种圆锥曲线的“个性”与“共性”,使概念的引人、定义的给出基本做到了衔接自然、光滑.2.对解析几何学科特点的思考解析几何的创建是为了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从数学内部看,则是出于对数学方法的追求.认识清楚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特别重要.追溯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创立解析几何的心路历程,可以明显看出这种追求.笛卡儿不仅在数学上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而且在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众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他是机械自然观的第一个系统表述者,被誉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他以大哲学家的眼光审视数学,认为数学立足于公理上的证明是无懈可击的,而且是任何权威所不能左右的.数学提供了获得必然结果以及有效地证明其结果的方法.数学方法“是一个知识工具,比任何其他由于人的作用而得来的知识工具更为有力,因而它是所有其他知识工具的源泉……所有那些目在于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都和数学有关”①他研究数学,目的是想寻找一种能在一切领域里建立真理的方法.他认为,以往的几何、代数研究都存在很大缺陷:欧氏几何中没有那种普遍适用的证明方法,几乎每一个证明都需要某种新的、技巧性很强的想法;代数的方法具有一般性其推理程序也是机械化的,但它完全受法则和公式的控制,以至于“成为一种充满混杂与晦暗故意用来阻碍思想的艺术,而不像用来改进思想的科学”.所以,代数与几何必须互相取长补短不过,他推崇代数的力量,认为代数方法在提供广泛的方法论方面要高出几何方法,因此代数具有作为一门普遍的科学方法的潜力.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即:任何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求解.他把精力集中在把代数方法用于解决几何问题的研究,其结果是创立了解析几何.笛卡儿的理论建立在两个观念的基础上:坐标观念;利用坐标方法把带有两个未知数的任意代数方程看成是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的观念,基于坐标法思想,给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结论,例如:曲线的“次”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因此选择的坐标轴要使得方程越简单越好;在同一坐标系内写出两条不同曲线的方程,解它们的联立方程组就求出两条曲线的交点;用方程的“次”给几何曲线分类,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没有证明);等等.总之,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原动力是他对普适性方法的追求,“创造一种方法,以便用来解决所有的几何问题,给出这些问题的所谓一般的解法”的思想指引着他的创新之路,而几何代数和一般变量概念的结合是坐标法的起源,所以解析几何具有浓厚的“方法论”色彩.了解这点很重要,因为这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对坐标法的理解和应用上,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一些复杂的求曲线方程的代数变换上.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把“解析几何是一种方法论”作为本章内容的一个核心定位,并在编写过程中把如何讲好“方法论”作为教科书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而言,教科书做出了如下安排.首先,在章、节引言及小结中,用明确的语言表述数形结合思想、坐标思想.例如,本章小结中明确指出: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首先要注意观察相应几何图形的特征,认识确定几何图形的要素例如椭圆是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里“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定长”等就是确定椭圆的几何要素;然后用坐标法解决,即利用几何特征合理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几何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可以看到,析几何中研究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过程和方法是一致的.这表明,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圆锥曲线的性质),其处理方法具有统一性.实际上,通过运算来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不能迅速地证明曲线的性质,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上是程序化的,这是解析几何的优势所在,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威力的典范.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时,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变形与等价转化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我们把椭圆的方程化简为标准方程后,就能容易地看出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发现长轴、短轴、焦距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得到刻画椭圆扁平程度的离心率等.所以,学习解析几何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能力.第二,在正文的表述中,教科书随时随地强调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加强“先用平面几何眼光观察,再用坐标法解决”的过程,并在“如何以直角坐标系为参照,确定问题中的几何要素”上加强引导,体现“从推理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按上一章小结中给出的坐标法基本步骤呈现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例题的解答过程,强调用坐标法研究问题的规范,完整地给出利用方程讨论图形的几何性质的示范,并以“三步曲”为指导,在小结中进一步给出用坐标法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基本思路.第三,从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用坐标法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数学内外的各种应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坐标法的力量.为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坐标法的学习在素材选择上,教科书特别关注了圆锥曲线的性质,把那些通过不太复杂的代数运算就能得出的性质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设计为例题、习题,例如,鉴于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都是从“距离”间的关系给出的,在例题中专门设置了从“角度”间的关系反映的性质: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或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 事实上,把这个题目反过来,就是圆锥曲线的一条性质:椭圆、双曲线上的点(长轴(或实轴)端点除外)与长轴(或实轴)的两个端点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定值.同时,这条性质还具有可推广性,给教学留下了空间.另外,与这套教科书的其他章比较,本章设置的拓展性资源是比较多的,其目的也是给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解析几何思想与方法的机会.3.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安排教学内容与以往比较,在强调教科书的科学性、逻辑性、结构性的同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按学生的心理逻辑组织教学内容,这是本套教科书的一个总体特色.本章内容编写中注意了如下几个方面:(1)强调“先行组织者”的使用,认知心理学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整体架构,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能为新旧知识搭建联系通道.前面已指出,解析几何具有“方法论”的学科特征,在解决具体问题之前明确其结构、方向和主要过程正是“先行组织者”的“强项”.所以,在教科书内容的展开过程中,特别是在章节的开篇、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等地方,我们赋予“先行组织者”以重要地位,特别注重用坐标法讨论问题基本思路的引导.实际上,这既是解析几何思想的教学,又是一种思维策略的教学,对于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增加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可能性,以及培养理性思维等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对坐标法、数形结合、运动变化思想等“默会知识”,采取“渗透—明确—一应用”的呈现过程.我们知道,坐标法、数形结合思想等都是数学中关于“怎么想”“怎么做”的知识属“默会知识”范畴.这种知识的掌握,更多地依赖于实践中的体悟.因此,本章在“直线和圆的方程”中明确坐标法思想、提供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示范和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了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并加强了用坐标法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逐步养成用坐标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3)尽量用“归纳式”呈现教科书,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地组织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归纳、概括的机会.这是与以往教科书有很大区别的地方.例如,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概念的处理,虽然它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方面都是很好的载体,但这也是一个不容易把握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不仅会导致学生理解的困难,还会使他们产生“为什么要这样来要求”的疑问.因此,教科书在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中,继续采取“结合具体曲线呈现相关内容”的方式,最后再在本章小结中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行归纳,并指出“利用坐标系建立曲线与方程的这种关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体会到”.4.设计系列化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有结构有逻辑的系统学习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数学学习,是《标准(2017年版)》的基。

圆锥曲线考点解析

圆锥曲线考点解析
a。 o
+I F I P .)
・ . ‘
1 相于点、 椭的心 e足 ≤ = 交两 A. 圆离率满字 e , 0 B 当 ≤
: ( 0 0为坐 标原 点 ) 求 椭 圆长 轴长 的取 值 范 时,
点 P在椭 圆上 ,.1 I P l =8 . O : , . P ‘ +IF 1 MI 4 I
于 由 = I可 一 砌t = I即n 是 .I 2 得 ÷ Ia t= sm a m2 a J 1

故依 题意 , 曲线 c的方程 为
一 2 y=


当 m < 一1时 , 线 C的 方 程 为 + 曲
=1 C是 焦 ,
综 上可得 :
点在 Y轴上 的椭 圆 ; 当 m:一1时 , 曲线 c的方程为

+ ) , c 上不存在 时 在 。
满 足 条 件 的点 J 7 \ 7 .
点评 : 开放探 索型问题是 近年来 高考命题 中的一个新方 向, 其解 法灵 活且 具有 一定 的探 索性 . 本小 题来源 于课 本 , 又 高于课本. 主要考 查曲线与方程 、 圆锥 曲线 等基础知识 , 同时

AP NM  ̄ △ P M F1
论的结合点 , 问题获解. 使



M 是 线 段 Ⅳ 的 中点 ,P =I F l F INI P ,
I OM I: 1
- -

. .
I I÷I Il1 ÷ I I F = (2+Ⅳ = ( ̄ 2 N F ) P P F P

【 】 知椭圆C: + = ( > > ) 例5已 告 1口 b 0与直线 y

焦点在 轴上 的椭圆 ; 当 m> o时 , 曲线 C的方程 为 一

2009年广东高考数学理科卷带详解

2009年广东高考数学理科卷带详解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 R =,集合{}212M x x =--和{}21,1,2N x x k k ==-=的关系的韦恩(V enn )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 )第1题图A. 3个B. 2个C. 1个D. 无穷多个 【测量目标】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集合的并集.【考查方式】给出2个集合,通过并集运算求出集合的元素共有几个.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212M x x =--得{|13}M x x =-,{1,3,5,}N =则{1,3}M N =,有2个,选B.2.设z 是复数,()a z 表示满足1nz =的最小正整数n ,则对虚数单位i ,()i a = ( ) A. 8 B. 6 C. 4 D. 2 【测量目标】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方式】给出相关信息,求解出满足i 1n=最小正整数n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i i 1na ==,则最小正整数n 为4,选C.3.若函数()y f x =是函数(0,xy aa =>且)1a ≠的反函数,其图象经过点),,a a 则()f x = ( )A.2log xB. 12log x C.12x D. 2x 【测量目标】反函数.【考查方式】给出反函数的原函数的方程和其图象经过点(),a a ,求解出反函数的方程.【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log ,a f x x =代入(),,a a 解得1,2a =所以()12log ,f x x =选B.4.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0,1,2,n a n >=且()252523,n n a a n -=则当1n 时,2123221log log log n a a a -+++= ( )A.()21n n -B. ()21n + C. 2n D.()21n - 【测量目标】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考查方式】给出相关信息,先求出通项n a ,再利用对数函数化简,求解.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252523nn a a n -=得222,0,n nn a a =>(步骤1) 则2,nn a = ()22123221log log log 1321,n a a a n n -+++=+++-=选C.(步骤2)5.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②和④ 【测量目标】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考查方式】给出4个命题,通过直线与直线、面,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其真假. 【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显然 ①和③是假命题,故否定A,B,C,选D.6.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123,,F F F (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12,F F 成60角,且12,F F 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3F 的大小为 ( )A. 6B. 2C. 25D. 27【测量目标】余弦定理.【考查方式】给出物理学相关信息,通过余弦定理求解.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222312122cos 1806028,F F F F F =+--=所以327F =,选D.7.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要从小张、小赵、小李、小罗、小王五名志愿者中选派四人分别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不同工作,若其中小张和小赵只能从事前两项工作,其余三人均能从事这四项工作,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 )A. 36种B. 12种C. 18种D. 48种 【测量目标】排列组合及其应用..【考查方式】给出相关信息,考查了排列组合的公式.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分两类:若小张或小赵入选,则有选法113223C C A 24,=若小张、小赵都入选,则有选法2223A A 12,=共有选法36种,选A.8.已知甲、乙两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假定为直线)行驶.甲车、乙车的速度曲线分别为v 甲和v 乙(如图所示).那么对于图中给定的0t 和1t ,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第8题图A.在1t 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B.1t 时刻后,甲车在乙车后面C.在0t 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D.0t 时刻后,乙车在甲车前面 【测量目标】函数图象的应用. 【考查方式】给出相关图象,再求解.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图象可知,曲线v 甲比v 乙在0100t t ~、~与x 轴所围成图形面积大,则在01t t 、时刻,甲车均在乙车前面,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 ~ 12题)9.随机抽取某产品n 件,测得其长度分别为12,,,,n a a a 则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 ,s 表示的样本的数字特征是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第9题图【测量目标】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考查方式】给出算法流程图,阅读框图,运行程序,得出结果.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12na a a n+++ 平均数【试题解析】第一次当i =1时,1;s a =第二次当i =2时,12;2a a s +=最后输出12+;na a a s n++=s =平均数.10.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1,+=+a b a b 平行于x 轴,()2,1,=-b 则=a .【测量目标】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方式】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向量的坐标运算. 【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1,1-或()3,1-【试题解析】设(,)x y =a ,则(2,1)x y +=+-a b ,依题意,得⎪⎩⎪⎨⎧=-=-++011)1()2(22y y x ,(步骤1)解得⎩⎨⎧=-=11y x 或⎩⎨⎧=-=13y x ,所以(1,1)=-a 或(3,1)=-a .(步骤2) 11.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32,且G 上一点到G 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 的方程为 . 【测量目标】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方式】给出相关信息,通过离心率公式,长短轴间的关系,求解出标准方程. 【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221369x y += 【试题解析】3,212,6,3,2e a a b ====则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69x y += 12.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右表.若0,1,EX DX ==则a = ,b = .第12题图【测量目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考查方式】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通过公式求解.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51,124【试题解析】由题知2221111,0,1121,12612a b c a c a c ++=-++=⨯+⨯+⨯= 解得51,124a b ==. (二)选做题(13 ~ 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 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112,:2,x t l y kt =-⎧⎨=+⎩(t 为参数)与直线2,:12,x s l y s =⎧⎨=-⎩(s 为参数)垂直,则k = . 【测量目标】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查方式】给出两条直线的参数方程,且两条直线垂直,求解. 【难易程度】较难 【参考答案】1-【试题解析】直线112,:2,x t l y kt =-⎧⎨=+⎩(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1(22--=-x ky ,该直线的斜率为2k-,(步骤1)直线2,:12,x s l y s =⎧⎨=-⎩(s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12+-=x y ,该直线的斜率为2-,(步骤2)则由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得()212k ⎛⎫--=- ⎪⎝⎭, 1.k =-(步骤3) 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不等式112x x ++的实数解为 .【测量目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考查方式】给出不等式方程,先求定义域,再把它换成整数不等式求解.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x |32x-且2-≠x }【试题解析】112xx++1220x xx⎧++⎪⇔⎨+≠⎪⎩22(1)(2)2x xx⎧++⇔⎨≠-⎩2302xx+⎧⇔⎨≠-⎩解得32x-且2-≠x.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32x-且2-≠x}.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点,,A B C是圆O上的点,且4,45AB ACB=∠=,则圆O的面积等于.第15题图【测量目标】几何证明选讲.【考查方式】给出圆上线段长,角度大小,求解圆的面积.【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8π【试题解析】解法一:连结,,OA OB则902,AOB ACB∠==∠(步骤1)所以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4AB=,(步骤2)所以,圆O的半径22R=O的面积等于22ππ(22)8πR=⨯=(步骤3)解法二:设圆O的半径为R,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42sin45R=,解得22R=(步骤1)所以,圆O的面积等于22ππ(22)8πR=⨯=.(步骤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sin,2)θ=-a与(1,cos)θ=b互相垂直,其中π(0,)2θ∈.(1)求sinθ和cosθ的值;(2)若10πsin()102θϕϕ-=<<,求cosϕ的值.【测量目标】余弦定理.【考查方式】利用两向量垂直公式、诱导公式、余弦定理求解.【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1)∵向量()sin,2θ=-a与()1cosθ,b=互相垂直,∴ sin 2cos 0θθ=-=a b ,即θθcos 2sin =①,(步骤1)又 1cos sin 22=+θθ ② ① 代入②,整理,得51cos 2=θ,(步骤2) 由π0,2θ⎛⎫∈ ⎪⎝⎭,可知0cos >θ, ∴55cos =θ,(步骤3)代入①得552sin =θ. 故55cos =θ, 552sin =θ.(步骤4)(2)ππππ0,0,,2222ϕθθϕ<<<<∴-<-<(步骤5)则()()2310cos 1sin ,10θϕθϕ-=--=(步骤6)()()()2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ϕθθϕθθϕθθϕ∴=--=-+-=⎡⎤⎣⎦(步骤7) 17.(本小题满分12分)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 (为整数)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表:API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级别 I II 1III2III1IV2IVV状况 优 良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xy67 xy68xy69xy70xy71对某城市一年(365天)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获得的API 数据按照区间[0,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进行分组,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求直方图中x 的值;(2)计算一年中空气质量分别为良和轻微污染的天数;(3)求该城市某一周至少有2天的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的概率. (结果用分数表示.已知77578125,2128,==32738123,18253651825182591259125++++=365735=⨯)第17题图 【测量目标】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方式】给出直方图,阅读,从图中找到相关信息,利用公式定理求解. 【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1)因为,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依题意,得327385011825365182518259125x ⎛⎫+++++=⎪⎝⎭(步骤1)又 9125123912581825318257365218253=++++ 所以 182501199125123501=-=x .(步骤2) (2)一年中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为 1195018250119365=⨯⨯(天);(步骤3) 一年中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的天数为 100503652365=⨯⨯(天);(步骤4) (3)由(2)可知,在一年之中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的天数共有119+100=219(天) 所以,在一年之中的任何一天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的概率是21933655P ==,(步骤5) 设一周中的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的天数为ξ,则ξ~B (7,53) 7733()C 155kkk P k ξ-⎛⎫⎛⎫==- ⎪⎪⎝⎭⎝⎭,(k =0,1,2,…,7)(步骤6)设“该城市某一周至少有2天的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为事件A ,则)1()0(1)(=-=-=ξξP P A P =-1070733C 155⎛⎫⎛⎫- ⎪⎪⎝⎭⎝⎭161733C 155⎛⎫⎛⎫-- ⎪ ⎪⎝⎭⎝⎭=6752537521⎪⎭⎫ ⎝⎛⨯⨯-⎪⎭⎫⎝⎛-=78125766537812513441281522121767=+-=⨯+-.(步骤7) 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 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点F G 、分别是棱111,C D AA 的中点.设点1,1E G 分别是点,E G 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1)求以E 为顶点,以四边形FGAE 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2)证明:直线1FG ⊥平面1FEE ; (3)求异面直线11E G EA 与所成角的正弦值.第18题图【测量目标】锥的体积、空间直角坐标系.【考查方式】考查了锥的体积、线面垂直的判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1)依题得所求为四棱锥11FG DE E -的体积,其底面11FG DE 面积为111111Rt Rt E FG DG E DE FG S S S =+△△四边形221212221=⨯⨯+⨯⨯=,(步骤1) 又⊥1EE 面11FG DE ,11=EE ,∴111111233E DE FG DE FG V S EE -==四边形.(步骤2)(2)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作x 轴,y 轴,z 轴,得)1,2,0(1E ,)1,0,0(1G ,又因为)1,0,2(G ,)2,1,0(F ,)1,2,1(E ,则)1,1,0(1--=FG ,)1,1,1(-=FE ,)1,1,0(1-=FE ,(步骤3) ∴10(1)10FG FE =+-+=,110(1)10FG FE =+-+=, 即FE FG ⊥1,11FE FG ⊥,(步骤4) 又1FE FE F =,∴⊥1FG 平面1FEE .(步骤5)第18(2)题图(3))0,2,0(11-=G E ,)1,2,1(--=EA , 则111111cos ,6E G EA E G EA E G EA<>==(步骤6) 设异面直线11E G EA 与所成角为θ,则33321sin =-=θ.(步骤7)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曲线2:C y x =与直线:20l x y -+=交于两点(,)A A A x y 和(,)B B B x y ,且A B x x <.记曲线C 在点A 和点B 之间那一段L 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平面区域(含边界)为D .设点(,)P s t 是L 上的任一点,且点P 与点A 和点B 均不重合.(1)若点Q 是线段AB 的中点,试求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2)若曲线22251:24025G x ax y y a -+-++=与D 有公共点,试求a 的最小值. 【测量目标】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考查方式】给出了抛物线方程与直线方程,利用公式、定理求解.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曲线C 与直线l 的联立方程组⎩⎨⎧=+-=022y x x y ,得⎩⎨⎧=-=1111y x ,⎩⎨⎧==4222y x ,(步骤1)又A B x x <,所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2(),1,1(B A -(步骤2) ∵点Q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Q 的坐标为⎪⎭⎫⎝⎛25,21Q (步骤3)∵点(,)P s t 是L 上的任一点,且点P 与点A 和点B 均不重合.∴2s t = ,即),(2s s P ,且21<<-s (步骤4) 设线段PQ 的中点为(),M x y ,则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为⎪⎪⎪⎩⎪⎪⎪⎨⎧+=+=2252212s y s x (s 为参数,且21<<-s );消去s 整理,得454122+⎪⎭⎫ ⎝⎛-=x y ,且⎪⎭⎫ ⎝⎛<<-4541x所以,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454122+⎪⎭⎫ ⎝⎛-=x y ,⎪⎭⎫ ⎝⎛<<-4541x ;(步骤5)(2)曲线22251:24025G x ax y y a -+-++=可化为()()222572⎪⎭⎫ ⎝⎛=-+-y a x , 它是以(),2G a 为圆心,以57为半径的圆,(步骤6)设直线:20l x y -+=与y 轴相交于点E ,则E 点的坐标为()0,2E ; 自点A 做直线:20l x y -+=的垂线,交直线2y =于点F ,在Rt △EAF 中,45,AEF ∠=2=AE ,所以2=AF ,∵257<, ∴当0<a 且圆G 与直线l 相切时,圆心G 必定在线段FE 上,且切点必定在线段AE 上,(步骤7) 于是,此时的a 的值就是所求的最小值. 当圆G 与直线:20l x y -+=相切时 571122=++-a , 解得527-=a ,或者527=a (舍去) 所以,使曲线G 与平面区域D 有公共点的a 的最小值是527-.(步骤8)第19(2)题图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二次函数()y g x =的导函数的图象与直线2y x =平行,且()y g x =在1x =-处取得极小值1(0)m m -≠.设()()g x f x x=. (1)若曲线()y f x =上的点P 到点()0,2Q 2,求m 的值; (2)()k k ∈R 如何取值时,函数()y f x kx =-存在零点,并求出零点.【测量目标】函数零点的应用.【考查方式】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两点间距离公式、函数零点的判断等求解.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设二次函数()y g x =的解析式为)0()(2≠++=a c bx ax x g则它的导函数为)0(2)(≠+='a b ax x g ,(步骤1)∵函数)0(2)(≠+='a b ax x g 的图象与直线x y 2=平行, ∴22a = ,解得1a =,所以c bx x x g ++=2)(,b x x g +='2)((步骤2)∵()y g x =在1x =-处取得极小值1(0)m m -≠∴⎩⎨⎧-=-=-'1)1(0)1(m g g ,即⎩⎨⎧-=+-=+-1102m c b b ,解得⎩⎨⎧==mc b 2.所以m x x x g ++=2)(2,()()g x f x x ==2++xm x (0≠x )(步骤3)(1)设点P ⎪⎭⎫⎝⎛++2,x m x x (0≠x ,0≠m )为曲线()y f x =上的任意一点则点P 到点(0,2)Q 的距离为m x m x x m x x PQ 2222222++=⎪⎭⎫ ⎝⎛++=(步骤4)22m当且仅当222m x =时,等号成立,此时min PQ =m m 222+(步骤5)又已知点P 到点(0,2)Q 2222=+m m两边平方整理, 得12=+m m当0>m 时,12=+m m ,解得12-=m当0<m 时,12=+-m m ,解得12--=m 所以m 的值为12-或者12--;(步骤6)(2)函数令kx x f x h -=)()(=2)1(2++-=-++xmx k kx x m x (0≠x )令0)(=x h ,即02)1(=++-xmx k (0≠x ),整理,得02)1(2=++-m x x k (0≠x ),①(步骤7)函数kx x f x h -=)()(存在零点,等价于方程①有非零实数根,由0≠m 可知,方程①不可能有零根,当1k =时,方程①变为02=+m x ,解得02≠=mx ,方程①有唯一实数根, 此时, 函数kx x f x h -=)()(存在唯一的零点2mx =;(步骤8)当1k ≠时,方程①根的判别式为)1(44k m --=∆,0≠m令)1(44k m --=∆=0,解得mk 11-=,方程①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m x x -==21,(步骤9)此时,函数kx x f x h -=)()(存在唯一的零点m x -=; 令44(1)0m k ∆=-->,得()11m k -<,当0m >时,解得mk 11->,当0m <时,解得mk 11-<, 以上两种情况下,方程①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k m x ---+-=1)1(111,k k m x -----=1)1(112此时, 函数kx x f x h -=)()(存在两个零点k k m x ---+-=1)1(111,kk m x -----=1)1(112(步骤10)综上所述,函数()y f x kx =-存在零点的情况可概括为当1k =时,函数kx x f x h -=)()(存在唯一的零点2mx =;当mk 11-=时,函数kx x f x h -=)()(存在唯一的零点m x -=; 当0m >且m k 11->,或者0m <且mk 11-<时,函数kx x f x h -=)()(存在两个零点 k k m x ---+-=1)1(111,kk m x -----=1)1(112.(步骤11)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曲线22:20(1,2,)n C x nx y n -+==,从点(1,0)P -向曲线n C 引斜率为(0)n n k k >的切线n l ,切点为(,)n n n P x y .(1)求数列{}{}n n x y 与的通项公式;(2)证明:13521n n nxx x x x y -<< 【测量目标】数列的实际应用,间接证明.【考查方式】利用圆锥曲线性质求通项公式,放缩法等求解.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曲线22:20(1,2,)n C x nx y n -+==可化为222)(n y n x =+-,所以,它表示以)0,(n C n 为圆心,以n 为半径的圆, 切线n l 的方程为)1(+=x k y n ,联立⎩⎨⎧=+-+=02)1(22y nx x x k y n ,消去y 整理,得 0)22()1(2222=+-++n n n k x n k x k ,①(步骤1)222222)12(44)1(4)22(n n n n k n n k k n k +-=+--=∆,0>n k 令0=∆,解得1222+=n n k n, 12+=n n k n (步骤2)此时,方程①化为012)2122()121(2222=++-++++n n x n n n x n n整理,得[]0)1(2=-+n x n ,解得1+=n n x x ,(步骤3) 所以121)11(12++=+++=n n n n n n ny n∴数列}{n x 的通项公式为1+=n nx x数列}{n y 的通项公式为121++=n n ny n .(步骤4)(2)证明:∵121111111+=+++-=+-n n n n n x x n n ,212n n -=<=135211352113521246235721n n n x x x x n n ---∴=⨯⨯⨯⨯<⨯⨯⨯⨯+ =121+n =nn x x +-11(步骤5)∵121+=n y x nn=n n x x +-11,又因为π043<< 令x y x n n =,则π04x <<, 要证明n n n n y x y x sin 2<,只需证明当π04x <<时,x x sin 2<恒成立即可. (步骤6)设函数x x x f sin 2)(-=,π04x <<则x x f cos 21)(-=',π04x <<(步骤7)∵在区间π0,4⎛⎫⎪⎝⎭上x x f cos 21)(-='为增函数,∴当π04x <<时,π()1104f x x '=<=,(步骤8)∴x x x f sin 2)(-=在区间π0,4⎛⎫⎪⎝⎭上为单调递减函数,∴ x x x f sin 2)(-=0)0(=<f 对于一切π04x <<恒成立,(步骤9)∴x x sin 2<,即n n x x +-11=n n nny x y x sin 2< 综上,得13521n n nxx x x x y -<<(步骤10)。

高考数学复习:圆锥曲线7大题型及解答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复习:圆锥曲线7大题型及解答技巧总结

学好圆锥曲线的几个关键点1核心的知识点是基础,好多同学在做圆锥曲线题时,特别是小题,比如椭圆,双曲线离心率公式和范围记不清,焦点分别在x轴,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也傻傻分不清,在做题时自然做不对。

2计算能力强的同学学圆锥曲线相对轻松一些,计算能力是可以通过多做题来提升的。

后期可以尝试训练自己口算得到联立后的二次方程,然后得到判别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整式。

当然也要掌握一些解题的小技巧,加快运算速度。

3拿到圆锥曲线的题,很多同学说无从下手,从表面感觉很难。

老师建议:山重水复疑无路,没事你就算两步。

大部分的圆锥曲线大题,都有共同的三部曲:一设二联立三韦达定理。

一设: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直线方程为y=kx+b。

二联立:通过快速计算或者口算得到联立的二次方程。

三韦达定理:得到二次方程后立马得出判别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走完三部曲之后,在看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例如涉及弦长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涉及弦的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

总结起来:找值列等量关系,找范围列不等关系,通常结合判别式,基本不等式求解。

4圆锥曲线中常见题型总结1、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这类问题主要采用分析判别式,有△>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若且a=0,b≠0,则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且有一个交点.注意:设直线方程时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单独提前讨论。

2、圆锥曲线与向量结合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利用向量的相等,平行,垂直去寻找坐标间的数量关系,往往要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应用,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3、圆锥曲线弦长问题弦长问题主要记住弦长公式:设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4、定点、定值问题(1)定点问题可先运用特殊值或者对称探索出该定点,再证明结论,即可简化运算;(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数学分项详解(全国版)专题29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原卷版)

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数学分项详解(全国版)专题29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原卷版)

专题29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25线与椭圆直线与椭圆考点出现频率2021年预测考点98曲线与方程37次考1次命题角度:(1)定点、定值问题;(2)最值、范围问题;(3)证明、探究性问题.核心素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考点99定点与定值问题37次考6次考点100最值与范围问题37次考5次考点101探索型与存在性问题37次考3次考点98曲线与方程1.(2020山东)已知曲线22:1C mx ny +=.()A .若m>n>0,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B .若m=n>0,则CC .若mn<0,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D .若m=0,n>0,则C 是两条直线2.(2020天津)设双曲线C 的方程为22221(0,0)x y a b a b-=>>,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和点(0,)b 的直线为l .若C 的一条渐近线与l 平行,另一条渐近线与l 垂直,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A .22144x y -=B .2214y x -=C .2214x y -=D .221x y -=3.【2019北京理】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曲线C :221||x y x y +=+就是其中之一(如图).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曲线C 恰好经过6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②曲线C ;③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小于3.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B .②C .①②D .①②③4.(2020全国Ⅱ文19)已知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F 与抛物线2C 的焦点重合,1C 的中心与2C 的顶点重合.过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1C 于,A B 两点,交2C 于,C D 两点,且43CD AB =.(1)求1C 的离心率;(2)若1C 的四个顶点到2C 的准线距离之和为12,求1C 与2C 的标准方程.5.(2020全国Ⅱ理19)已知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F 与抛物线2C 的焦点重合,1C 的中心与2C 的顶点重合.过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1C 于,A B 两点,交2C 于,C D 两点,且43CD AB =.(1)求1C 的离心率;(2)设M 是1C 与2C 的公共点,若5=MF ,求1C 与2C 的标准方程.6.(2018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过点12,焦点12(F F ,圆O 的直径为12F F .(1)求椭圆C 及圆O 的方程;(2)设直线l 与圆O 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①若直线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P 的坐标;②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若OAB △的面积为7,求直线l 的方程.7.(2017新课标Ⅱ)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2212x y +=上,过M 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NP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2)设点Q 在直线3x =-上,且1OP PQ ⋅=.证明:过点P 且垂直于OQ 的直线l 过C 的左焦点F .8.(2016全国Ⅲ文理)已知抛物线C :22y 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12,l l 分别交C 于A B,两点,交C 的准线于P Q ,两点.(I )若F 在线段AB 上,R 是PQ 的中点,证明AR FQ ;(II )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9.(2015江苏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2,且右焦点F 到左准线l 的距离为3.(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 和AB 于点,P C ,若2PC AB =,求直线AB 的方程.10.(2014广东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一个焦点为,离心率为3.(Ⅰ)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Ⅱ)若动点00(,)P x y 为椭圆外一点,且点P 到椭圆C 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 的轨迹方程.11.(2014辽宁理)圆224x y +=的切线与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围成一个三角形,当该三角形面积最小时,切点为P (如图),双曲线22122:1x y C a b-=过点P .(1)求1C 的方程;(2)椭圆2C 过点P 且与1C 有相同的焦点,直线l 过2C 的右焦点且与2C 交于A ,B 两点,若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心过点P ,求l 的方程.12.(2013四川理)已知椭圆C :)0(12222>>=+b a by a x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10)F -,,210F (,),且椭圆C 经过点),3134(P .(Ⅰ)求椭圆C 的离心率(Ⅱ)设过点),(20A 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点Q 是MN 上的点,且222112ANAMAQ+=,求点Q 的轨迹方程.13.(2011天津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a b (0)a b >>为动点,12,F F 分别为椭圆22221x y a b+=的左右焦点.已知△12F PF 为等腰三角形.(Ⅰ)求椭圆的离心率e ;(Ⅱ)设直线2PF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M 是直线2PF 上的点,满足2AM B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考点99定点与定值问题14.【2020全国Ⅰ文21理20】已知,A B 分别为椭圆()222:11x E y a a+=>的左、右顶点,G 为E 的上顶点,8AG GB ⋅=,P 为直线6x =上的动点,PA 与E 的另一交点为,C PB 与E 的另一交点为D .(1)求E 的方程;(2)证明:直线CD 过定点.15.【2020山东】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2,且过点()2,1A .(1)求C 的方程;(2)点M ,N 在C 上,且AM AN ⊥,AD MN ⊥,D 为垂足.证明:存在定点Q ,使得DQ 为定值.16.【2019全国Ⅲ理】已知曲线C:y=22x,D为直线y=12-上的动点,过D作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1)证明:直线AB过定点:(2)若以E(0,5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切,且切点为线段AB的中点,求四边形ADBE的面积.17.【2019北京理】已知抛物线C:x2=−2py经过点(2,−1).(1)求抛物线C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2)设O为原点,过抛物线C的焦点作斜率不为0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两点M,N,直线y=−1分别交直线OM,ON于点A和点B.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经过y轴上的两个定点.18.【2019全国Ⅲ文】已知曲线C:y=22x,D为直线y=12-上的动点,过D作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1)证明:直线AB过定点;(2)若以E(0,5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切,且切点为线段AB的中点,求该圆的方程.19.【2019北京文】已知椭圆2222:1x yCa b+=的右焦点为(1,0),且经过点(0,1)A.(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O 为原点,直线:(1)l y kx t t =+≠±与椭圆C 交于两个不同点P ,Q ,直线AP 与x 轴交于点M ,直线AQ 与x 轴交于点N ,若|OM|·|ON|=2,求证:直线l 经过定点.20.【2018北京文20】(本小题14分)已知椭圆M :22221x y a b+=(0)a b >>的离心率为3,焦距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M 有两个不同的焦点,A B (I )求椭圆M 的方程;(II )若1k =,求AB 的最大值;(III )设()2,0P -,直线PA 与椭圆M 的另一个交点为C ,直线PB 与椭圆M 的另一个交点为D ,若,C D 和点71,44Q ⎛⎫- ⎪⎝⎭共线,求k .21.【2018北京理19】(本小题14分)已知抛物线2:2C y px =经过点()1,2P ,过点()0,1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且直线PA 交于y 轴与M ,直线PB 交y 轴与N .(I )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II )设O 为原点,,QM QO QN QO λμ== ,求证:11λμ+为定值.22.(2017新课标Ⅰ理)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四点1(1,1)P ,2(0,1)P ,33(1,2P =-,43(1,2P =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 上.(1)求C 的方程;(2)设直线l 不经过2P 点且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2P A 与直线2P 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23.(2017新课标Ⅱ文理)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2212x y +=上,过M 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NP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2)设点Q 在直线3x =-上,且1OP PQ ⋅=.证明:过点P 且垂直于OQ 的直线l 过C 的左焦点F .24.(2017北京文)已知椭圆C 的两个顶点分别为(2,0)A -,(2,0)B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2.(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点D 为x 轴上一点,过D 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过D 作AM 的垂线交BN 于点E .求证:BDE ∆与BDN ∆的面积之比为4:5.25.(2016年全国I 理)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1,0)B 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I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II )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1C ,直线l 交1C 于M ,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26.(2016年北京文)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过(2,0)A ,(0,1)B 两点.(Ⅰ)求椭圆C 的方程及离心率;(Ⅱ)设P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 上,直线PA 与y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ABNM 的面积为定值.27.(2016年北京理)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2,(,0)A a ,(0,)B b ,(0,0)O ,ΔOAB 的面积为1.(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设P 是椭圆C 上一点,直线PA 与y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AN BM ⋅为定值.28.(2016年山东文)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长轴长为4,焦距为2 .(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过动点M(0,m)(m>0)的直线交x 轴与点N ,交C 于点A ,P(P 在第一象限),且M 是线段PN的中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C 于另一点Q ,延长线QM 交C 于点B .(i)设直线PM 、QM 的斜率分别为k 、k',证明k k'为定值;(ii)求直线AB 的斜率的最小值.29.(2015新课标2文)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22,点在C 上.(Ⅰ)求C 的方程;(Ⅱ)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30.(2015新课标2理)已知椭圆C :2229x y m +=(0m >),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Ⅰ)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Ⅱ)若l 过点(,)3mm ,延长线段OM 与C 交于点P ,四边形OAPB 能否为平行四边行?若能,求此时l 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31.(2015陕西文)如图,椭圆E :22221x y a b+=(a >b >0)经过点(0,1)A -,且离心率为2.(Ⅰ)求椭圆E 的方程;(Ⅱ)经过点(1,1),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均异于点A ),证明:直线AP与AQ 的斜率之和为2.32.(2014江西文理)如图,已知双曲线C :2221x y a-=(0a >)的右焦点F ,点B A ,分别在C 的两条渐近线上,x AF ⊥轴,BF OB AB ,⊥∥OA (O 为坐标原点).(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过C 上一点)0)((00,0≠y y x P 的直线1:020=-y y a x x l 与直线AF 相交于点M ,与直线23=x 相交于点N ,证明:当点P 在C 上移动时,NFMF恒为定值,并求此定值.33.(2013山东文理)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离心率为2,过1F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l .(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点P 是椭圆C 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连接12,PF PF .设12F PF ∠的角平分线PM 交C 的长轴于点(),0M m ,求m 的取值范围;(Ⅲ)在(Ⅱ)的条件下,过点P 作斜率为k 的直线l ,使得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设直线12,PF PF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若0k ≠,试证明1211kk kk +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34.(2012湖南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点均在2C :22(5)9x y -+=外,且对1C 上任意一点M ,M 到直线2x =-的距离等于该点与圆2C 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Ⅰ)求曲线1C 的方程;(Ⅱ)设00(,)P x y (3y ≠±)为圆2C 外一点,过P 作圆2C 的两条切线,分别与曲线1C 相交于点A ,B 和C ,D .证明:当P 在直线4x =-上运动时,四点A ,B ,C ,D 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考点100最值与范围问题35.【2020年江苏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143x y E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A 在椭圆E 上且在第一象限内,212AF F F ⊥,直线1AF 与椭圆E 相交于另一点B .(1)求12AF F ∆的周长;(2)在x 轴上任取一点P ,直线AP 与椭圆E 的右准线相交于点Q ,求OP QP ⋅的最小值;(3)设点M 在椭圆E 上,记OAB ∆与MAB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若213S S =,求点M 的坐标.36.【2020浙江21】如图,已知椭圆221:12x C y +=,抛物线22:2(0)C y px p =>,点A 是椭圆1C 与抛物线2C 的交点,过点A 的直线l 交椭圆1C 于点B ,交抛物线2C 于M (B ,M 不同于A ).(Ⅰ)若116=p ,求抛物线2C 的焦点坐标;(Ⅱ)若存在不过原点的直线l 使M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p 的最大值.37.【2019全国Ⅱ理】已知点A(−2,0),B(2,0),动点M(x ,y)满足直线AM 与BM 的斜率之积为−12.记M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 的方程,并说明C 是什么曲线;(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 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PE ⊥x 轴,垂足为E ,连结QE 并延长交C 于点G .(i )证明:PQG △是直角三角形;(ii )求PQG △面积的最大值.38.【2019浙江】如图,已知点(10)F ,为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过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点C 在抛物线上,使得ABC △的重心G 在x 轴上,直线AC 交x 轴于点Q ,且Q 在点F 的右侧.记,AFG CQG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1)求p 的值及抛物线的准线方程;(2)求12S S 的最小值及此时点G的坐标.39.(2018浙江21)如图,已知点P 是y 轴左侧(不含y 轴)一点,抛物线2:4C y x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 B 满足,PA PB 的中点均在C 上.(I )设AB 中点为M ,证明:PM 垂直于y 轴;(II )若P 是半椭圆221(0)4y x x +=<上的动点,求PAB △面积的取值范围.40.(2017浙江文理)如图,已知抛物线2x y =.点11(,24A -,39(,)24B ,抛物线上的点(,)P x y 13()22x -<<,过点B 作直线AP 的垂线,垂足为Q .(Ⅰ)求直线AP 斜率的取值范围;(Ⅱ)求||||PA PQ ⋅的最大值.41.(2017山东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0)a b >>的离心率为22,椭圆C 截直线1y =所得线段的长度为(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动直线l :(0)y kx m m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M .点N 是M 关于O 的对称点,N 的半径为||NO .设D 为AB 的中点,DE ,DF 与N 分别相切于点E ,F ,求EDF ∠的最小值.42.(2017山东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E :22221x y a b+=()0a b >>的离心率为2,焦距为2.(Ⅰ)求椭圆E 的方程;(Ⅱ)如图,动直线l :1y k x =-E 于,A B 两点,C 是椭圆E 上一点,直线OC 的斜率为2k ,且124k k =,M 是线段OC 延长线上一点,且:2:3MC AB =,M 的半径为MC ,,OS OT 是M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S T .求SOT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斜率.43.(2016全国II 理)已知椭圆:E 2213x y t +=的焦点在x 轴上,A 是E 的左顶点,斜率为(0)k k >的直线交E 于,A M 两点,点N 在E 上,MA NA ⊥.(Ⅰ)当4,||||t AM AN ==时,求AMN ∆的面积;(Ⅱ)当2AM AN =时,求k 的取值范围.44.(2016天津理)设椭圆13222=+y a x (3)a >的右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已知||3||1||1FA eOA OF =+,其中O 为原点,e 为椭圆的离心率.(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过点A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点B (B 不在x 轴上),垂直于l 的直线与l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H ,若HF BF⊥,且MOA MAO ∠∠≤,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45.(2016浙江文)如图,设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抛物线上的点A 到y 轴的距离等于||1AF -.(I )求p 的值;(II )若直线AF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 ,过B 与x 轴平行的直线和过F 与AB 垂直的直线交于点N ,AN 与x 轴交于点M .求M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45.(2015重庆文)如图,椭圆22221x y a b+=(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且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P Q 两点,且PQ ⊥1PF .(Ⅰ)若12PF =+,22PF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Ⅱ)若|1PQ PF λ=,且3443λ≤≤,试确定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46.(2014新课标1文理)已知点A (0,2)-,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32,F 是椭圆E 的右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233,O 为坐标原点.(Ⅰ)求E 的方程;(Ⅱ)设过点A 的动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47.(2014浙江文理)如图,设椭圆(),01:2222>>=+b a by a x C 动直线l 与椭圆C 只有一个公共点P ,且点P 在第一象限.(Ⅰ)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用k b a ,,表示点P 的坐标;(Ⅱ)若过原点O 的直线1l 与l 垂直,证明:点P 到直线1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b a -.48.(2015山东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2,左、右焦点分别是1F 、2F .以1F 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与以2F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相交,且交点在椭圆C 上.(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设椭圆E :2222144x y a b+=,P 为椭圆C 上任意一点,过点P 的直线=+y kx m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射线PO 交椭圆E 于点Q .(i )求||||OQ OP 的值;(ii )求△ABQ 面积的最大值.49.(2014山东文理)已知抛物线)>0(2:2p px y C =的焦点为F ,A 为C 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A的直线l 交C 于另一点B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D ,且有FA FD =,当点A 的横坐标为3时,ADF ∆为正三角形.(Ⅰ)求C 的方程;(Ⅱ)若直线l l //1,且1l 和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E ,(ⅰ)证明直线AE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ⅱ)ABE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0.(2014山东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直线y x=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5.(I)求椭圆C 的方程;(Ⅱ)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A ,B 不是椭圆C 的顶点).点D 在椭圆C 上,且AD AB ⊥,直线BD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M ,N 两点.(ⅰ)设直线BD ,AM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证明存在常数λ使得12k k λ=,并求出λ的值;(ⅱ)求OMN ∆面积的最大值.51.(2014四川文理)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0a b >>)的焦距为4,其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Ⅰ)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Ⅱ)设F 为椭圆C 的左焦点,T 为直线3x =-上任意一点,过F 作TF 的垂线交椭圆C 于点P ,Q .(i )证明:OT 平分线段PQ (其中O 为坐标原点);(ii )当||||TF PQ 最小时,求点T 的坐标.52.(2013广东文理)已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0,0F c c >到直线:20l x y --=的距离为2.设P 为直线l 上的点,过点P 作抛物线C 的两条切线,PA PB ,其中,A B 为切点.(Ⅰ)求抛物线C 的方程;(Ⅱ)当点()00,P x y 为直线l 上的定点时,求直线AB 的方程;(Ⅲ)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求AF BF ⋅的最小值.53.(2011新课标文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0,1)A -,B 点在直线3y =-上,M 点满足//MB OA ,MA AB MB BA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Ⅰ)求C 的方程;(Ⅱ)P 为C 上动点,l 为C 在点P 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54.(2011广东文理)设圆C 与两圆2222(4,(4x y x y ++=+=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1)求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2)已知点M (,55F ,且P 为L 上动点,求MP FP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考点101探索型与存在性问题55.【2018上海20】(本题满分16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设常数2t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20F ,,直线:l x t =,曲线()2:800y x x t y Γ=≤≤≥,.l 与x 轴交于点A ,与Γ交于点B P Q ,,分别是曲线Γ与线段AB 上的动点.(1)用t 为表示点B 到点F 的距离;(2)设,23t FQ ==,线段OQ 的中点在直线FP 上,求AQP △的面积;(3)设8t =,是否存在以FP FQ ,为邻边的矩形FPEQ ,使得点E 在Γ上?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6.(2016全国I 文)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0)y t t =≠交y 轴于点M ,交抛物线C :22(0)y px p =>于点P ,M 关于点P 的对称点为N ,连结ON 并延长交C 于点H .(I )求||||OH ON ;(II )除H 以外,直线MH 与C 是否有其它公共点?说明理由.57.(2015新课标1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24x y =与直线y kx a =+(0)a >交与M ,N 两点,(Ⅰ)当0k =时,分别求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方程;(Ⅱ)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k 变动时,总有OPM OPN ∠=∠?说明理由.58.(2015北京理)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22,点()01P ,和点()A m n ,()0m ≠都在椭圆C 上,直线PA 交x 轴于点M .(Ⅰ)求椭圆C 的方程,并求点M 的坐标(用m ,n 表示);(Ⅱ)设O 为原点,点B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直线PB 交x 轴于点N .问: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OQM ONQ ∠=∠?若存在,求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9.(2015湖北理)一种作图工具如图1所示.O 是滑槽AB 的中点,短杆ON 可绕O 转动,长杆MN 通过N 处铰链与ON 连接,MN 上的栓子D 可沿滑槽AB 滑动,且1DN ON ==,3MN =.当栓子D 在滑槽AB 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 绕O 转动一周(D 不动时,N 也不动),M 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 .以O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Ⅰ)求曲线C 的方程;(Ⅱ)设动直线l 与两定直线1:20l x y -=和2:20l x y +=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直线l 总与曲线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试探究:△OPQ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60.(2015四川理)如图,椭圆E:2222+1(0)x y a ba b=>>的离心率是22,过点(0,1)P的动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 B两点,当直线l平行与x轴时,直线l被椭圆E截得的线段长为.(1)求椭圆E的方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与点P不同的定点Q,使得QA PAQB PB=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1.(2015浙江理)已知椭圆2212x y+=上两个不同的点,A B关于直线12y mx=+对称.(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Ⅱ)求AOB∆面积的最大值(O为坐标原点).62.(2014湖南文理)如图5,O 为坐标原点,双曲线221112211:1(0,0)x y C a b a b -=>>和椭圆222222222:1(0)x y C a b a b +=>>均过点23(,1)3P ,且以1C 的两个顶点和2C 的两个焦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I)求12,C C 的方程;(Ⅱ)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l 与1C 交于,A B 两点,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且||||OA OB AB +=?证明你的结论.63.(2013安徽文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焦距为4,且过点P .64.(2013湖北文理)如图,已知椭圆1C 与2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长轴均为MN 且在x 轴上,短轴长分别为2m ,2()n m n >,过原点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l 与1C ,2C 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 ,B ,C ,D .记mnλ=,△BDM 和△ABN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Ⅰ)当直线l 与y 轴重合时,若12S S λ=,求λ的值;(Ⅱ)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 ,使得12S S λ=并说明理由.65.(2012广东文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e =,且椭圆C 上的点到(0,2)Q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在椭圆C 上,是否存在点(,)M m n 使得直线l :1mx ny +=与圆O :221x y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O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及相对应的OAB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6.(2011山东文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13x C y +=.如图所示,斜率为(0)k k >且不过原点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E,射线OE交椭圆C于点G,交直线3x=-于点(3,)D m-.(Ⅰ)求22m k+的最小值;(Ⅱ)若2OG OD=∙OE,(i)求证:直线l过定点;(ii)试问点B,G能否关于x轴对称?若能,求出此时ABG的外接圆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理科试卷 (带详解)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理科试卷    (带详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数z满足z(2i)=11+7i(i为虚数单位),则z为 ( )A.3+5iB.35iC.3+5iD.35i【测量目标】复数的四则运算.【考查方式】给出含复数z的一个等式,化简求复数z.【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答案选A.另解:设,则,根据复数相等可知,解得,于是.2.已知全集={0,1,2,3,4},集合A={1,2,3,},B={2,4} ,则为 ( )A.{1,2,4}B.{2,3,4}C.{0,2,4}D.{0,2,3,4}【测量目标】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考查方式】给出三个集合,考查它们之间补集与并集.【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故而选择答案C.3.设a>0 ,a≠1 ,则“函数f(x)= a x在R上是减函数 ”,是“函数g(x)=(2a)在R上是增函数”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测量目标】充分、必要条件.【考查方式】给出两个命题,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在R上单调递减,故而所以故在R上单调递增,(步骤1)反之,由于在R上单调递增,可知,(步骤2)当时,,函数并不单调递减,故而“函数f(x)= a3在R上是减函数”,是“函数g(x)=(2a) 在R上是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选A.(步骤3)4.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960人中抽取32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960,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32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450]的人做问卷A,编号落入区间[451,750]的人做问卷B,其余的人做问卷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B的人数为 ( )A. B.9 C.10 D.15【测量目标】系统抽样.【考查方式】构造数学模型,利用系统抽样解决问题.【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960人中抽取32人,将整体分成32组,每组30人,即,(步骤1)第k组的号码为451,令451,而,解得,(步骤2)则满足的整数k有10个,故答案应选C.(步骤3)5.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测量目标】二元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考查方式】给出二元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所给的不等式组可知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第5题图(步骤1)而目标函数可以看做,截距最小时值最大,当截距最大时值最小,根据条件,故当目目标函数过时,取到的最大,,(步骤2)由,当目标函数经过时,取到最小值,,故而答案为A.(步骤3)6.执行下面的程序图,如果输入a=4,那么输出的n的值为()第6题图A.2 B.3 C.4 D.5【测量目标】循环型程序框图.【考查方式】给出程序框图的输入值,求输出值.【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步骤1);(步骤2).(步骤3)答案应选B.7.若,,则sin= ( )A.B.C.D.【测量目标】二倍角.【考查方式】给出一个角的取值范围及其二倍正弦值,求此角在范围内的正弦值.【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由可得,,,答案应选D.另解:由及可得,(步骤1)而当时,结合选项即可得.答案应选D.(步骤2)8.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6)=f(x),当3x<1时,f(x)=,当1x<3时,f(x)=x.则f(1)+f(2)+f(3)+…+f(2012)= ( )A.335B.338C.1678D.2012【测量目标】函数的周期性.【考查方式】给出分段函数周期性及其解析式,求此函数一系列函数值的和.【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根据条件可知函数是周期为6的周期函数,由因为当3x<1时,f(x)=,当1x<3时,f(x)=x可知,,(步骤1)故而,故而f(1)+f(2)+f(3)+…+f(2012)=(步骤2)故选B.9.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测量目标】三角函数的图象.【考查方式】给出三角函数解析式判断其图象.【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函数,为奇函数,(步骤1)当,且时;当,且时;(步骤2)当,,;当,,.答案应选D.(步骤3)10.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双曲线x²y²=1的渐近线与椭圆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的方程为 ( )A. B. C. D.【测量目标】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方式】给出椭圆的离心率及与已知抛物线形成的位置关系,求椭圆方程.【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双曲线x²y²=1的渐近线方程为,(步骤1)代入可得,则,(步骤2)又由可得,则,于是.椭圆方程为,答案应选D.(步骤3)11.现有16张不同的卡片,其中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片各4张,从中任取3张,要求这些卡片不能是同一种颜色,且红色卡片至多1张,不同取法的种数为 ( )A.232B.252C.472D.484【测量目标】排列组合.【考查方式】给出数学模型利用排列组合判断取法的种数.【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抽取的三张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含红色的卡,一类是含一张红色的卡片,(步骤1)第一类的抽取法的种数为,第二类抽取法的种数为,故而总的种数为(步骤2)12.设函数(x)=,g(x)=ax2+bx若y=f(x)的图象与y=g(x)图象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x1,y1),B(x2,y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a<0时,x1+x2<0,y1+y2>0B.当a<0时, x1+x2>0, y1+y2<0C.当a>0时,x1+x2<0, y1+y2<0D.当a>0时,x1+x2>0, y1+y2>0【测量目标】函数图象的应用.【考查方式】给出含参量的两个函数解析式,讨论参量的不同取值,通过两图象的交点判断交点坐标的关系.【难易程度】较难【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令,则,(步骤1)设,令,则,(步骤2)要使y=f(x)的图象与y=g(x)图象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只需,整理得,于是可取来研究,(步骤3)当时,,解得,此时,此时;当时,,解得,此时,此时.答案应选B.(步骤4)另解:令可得.(步骤 1)设(步骤2)不妨设,结合图形可知,当时如右图,第12题图此时,即此时,即;同理可由图形经过推理可得当时.答案应选B.(步骤3)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k=__________.【测量目标】绝对值不等式.【考查方式】通过含参量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判断未知参量的值.【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2【试题解析】,(步骤1)根据解集为,故而,这是故而得(步骤2)另解:由题意可知是的两根,则解得.1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为线段AA1,B1C上的点,则三棱锥D1EDF的体积为____________.第14题图【测量目标】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考查方式】给出正方体的棱长,求正方体内几何体的体积.【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15.设a>0.若曲线与直线x=a,y=0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a,则a=______.【测量目标】微积分的应用.【考查方式】给出曲线与直线函数解析式,求图象所围成的面积.【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试题解析】.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单位圆的圆心的初始位置在(0,1),此时圆上一点P的位置在(0,0),圆在x轴上沿正向滚动.当圆滚动到圆心位于(2,1)时,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第16题图【测量目标】弧度制.【考查方式】通过三角函数与向量知识,求平面点坐标的变化.【难易程度】较难【参考答案】【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圆滚动了2单位个弧长,点P旋转了弧度,此时点的坐标为另解1:根据题意可知滚动自圆心为(2,1)时的圆的参数方程为且,(步骤1)则点P的坐标为,即.(步骤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m=(sin x,1),函数的最大值为6.(Ⅰ)求A;(Ⅱ)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求g(x)在上的值域.【测量目标】向量的坐标运算,函数的图象及变换.【考查方式】给出两向量,通过它们的乘积运算得三角函数关系式,讨论图象及值域.【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Ⅰ),则;(步骤1)(Ⅱ)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所得图象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步骤2)当时,.故函数g(x)在上的值域为.(步骤3)另解:由可得,(步骤1)令,则,(步骤2)而,则,于是,故,即函数g(x)在上的值域为.(步骤3)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FC⊥平面ABCD,AE⊥BD,CB=CD=CF.第18题图(Ⅰ)求证:BD⊥平面AED;(Ⅱ)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测量目标】立体几何线面垂直及二面角.【考查方式】给出几何体中线线、线面关系,求证线面垂直及二面角的余弦值.【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Ⅰ)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AB=,CB=CD,由余弦定理可知,即,(步骤1)在中,∠DAB=,,则为直角三角形,且.(步骤2)又AE⊥BD,平面AED,平面AED,且,故BD⊥平面AED;(步骤3)(Ⅱ)由(Ⅰ)可知,设,则,(步骤4)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步骤5)设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步骤6)取,则,则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步骤7),而二面角F-BD-C的平面角为锐角,则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步骤8)第18题图19.(本小题满分12分)现有甲、乙两个靶.某射手向甲靶射击一次,命中的概率为,命中得1分,没有命中得0分;向乙靶射击两次,每次命中的概率为,每命中一次得2分,没有命中得0分.该射手每次射击的结果相互独立.假设该射手完成以上三次射击.(Ⅰ)求该射手恰好命中一次得的概率;(Ⅱ)求该射手的总得分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X.【测量目标】简单的随机抽样,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考查方式】给出数学模型,运用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求解事件概率及数学期望.【难易程度】容易【试题解析】(Ⅰ);(步骤1)(Ⅱ)(步骤2)X012345P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等差数列{a n}中,a3+a4+a5=84,a9=73.(Ⅰ)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Ⅱ)对任意m∈N,将数列{a n}中落入区间(9m,92m)内的项的个数记为,求数列{b m}的前m项和S m.【测量目标】等差数列的通项及数列的前n项和.【考查方式】给出等差数列几项的和及某一项的值,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并求新定义的数列的前n项和.【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Ⅰ)由a3+a4+a5=84,=73可得(步骤1)而a9=73,则,于是即.(步骤2)(Ⅱ)对任意m∈N﹡,,则,即,(步骤3)而,由题意可知,(步骤4)于是,即.(步骤5)21.(本小题满分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是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M是抛物线C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过M,F,O三点的圆的圆心为Q,点Q到抛物线C的准线的距离为.(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Ⅱ)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MQ与抛物线C相切于点M?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Ⅲ)若点M的横坐标为,直线l:y=kx+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l与圆Q有两个不同的交点D,E,求当时,的最小值.【测量目标】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考查方式】给出含未知参量的抛物线方程及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求抛物线方程,并探索点的存在问题和线段最短问题.【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Ⅰ)F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F,(步骤1)设M,,由题意可知,则点Q到抛物线C的准线的距离为,解得,于是抛物线C的方程为.(步骤2)(Ⅱ)假设存在点M,使得直线MQ与抛物线C相切于点M,而,,(步骤3),,(步骤4)由可得,,则,即,解得,点M的坐标为.(步骤5)(Ⅲ)若点M的横坐标为,则点M,.(步骤6)由可得,(步骤7)设,(步骤8)圆,,(步骤9)于是,令,(步骤10)设,,当时,,即当时.故当时,.(步骤11)22.(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f(x) =(k为常数,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曲线y= 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Ⅰ)求k的值;(Ⅱ)求f(x)的单调区间;(Ⅲ)设g(x)=(x2+x),其中为f(x)的导函数,证明:对任意x>0,.【测量目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问题.【考查方式】给出含参量的函数解析式及函数图象上某点的切线,通过导数的应用求未知参量及函数单调区间.【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由f(x) = 可得,而,即,解得;(步骤1)(Ⅱ),令可得,当时,;当时,.于是在区间内为增函数;在内为减函数.(步骤2)(Ⅲ),(步骤3)当时,.当时,要证.只需证,然后构造函数即可证明.(步骤4)。

第3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第3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解:(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依题意ac= 36, a= 3,
∴b=1,∴所求椭圆方程为x32+y2=1.
(2)设 A(x1,y1),B(x2,y2). ①当 AB⊥x 轴时,|AB|= 3. ②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m.
由已知
|m| = 1+k2
23,得
2.连结圆锥曲线上两个点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
直线 l:f(x,y)=0,曲线 r:F(x,y)=0,l 与 r 的两个不同的交
点 A、B,A(x1,y1)、B(x2,y2),则(x1,y1)、(x2,y2)是方程组
fx,y=0,
Fx,y=0
的两组解.方程组消元后化为关于 x(或 y)的一元二
次方程 Ax2+Bx+C=0(A≠0).判别式 Δ=B2-4AC,应用 Δ>0,
题型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例 1】 已知椭圆 C:xa22+by22=1(a>b>0)的离心率为 36,短轴 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坐标原点 O 到直线 l 的 距离为 23,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
则 P(-4,0),显然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4), 如图设点 M(x1,y1),N(x2,y2),其中点 G(x0,y0). 将 y=k(x+4)代入x82+y42=1, 整理得:(2k2+1)x2+16k2x+32k2-8=0. 由 Δ=(16k2)2-4(2k2+1)(32k2-8)>0,
拓展提升——开阔思路 提炼方法 圆锥曲线与探索型问题包含两类题型,一是无明确结论,探索结论问
题;二是给定明确结论,探索结论是否存在问题.设置此类问题,旨在考 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及七种常规题型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及七种常规题型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总论:常用的八种方法1、定义法2、韦达定理法3、设而不求点差法4、弦长公式法5、数形结合法6、参数法〔点参数、K 参数、角参数〕7、代入法8、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法七种常规题型〔1〕中点弦问题 〔2〕焦点三角形问题〔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围〕问题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1.曲线的形状--------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6〕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7〕两线段垂直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1、定义法〔1〕椭圆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r 1+r 2=2a 。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无视判别式的作用。

3、设而不求法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1,y 1),B(*2,y 2),弦AB 中点为M(*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1〕)0(12222>>=+b a b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0,y 0),则有02020=+k by a x 。

2020新课标高考数学讲义: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存在性问题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数学讲义: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存在性问题含解析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设P、M、N为抛物线上不同的三点、且PM⊥PN、若P点的横坐标为8、判断直线MN是否过定点?若是、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直线AB的方程为y=x+ .
由 、得y2-3py+ =0.
设A(x3、y3)、B(x4、y4)、则y3+y4=3p.
即(x1+2、y1)·(x2+2、y2)=x1x2+2(x1+x2)+4+y1y2=0、
所以 +2× +4+ =0、
所以7m2-16mk+4k2=0、
解得m1=2k、m2= k、且均满足3+4k2-m2>0、
当m1=2k时、l的方程为y=kx+2k=k(x+2)、直线恒过点(-2、0)、与已知矛盾;
高考真题
思维方法
(20xx·高考全国卷Ⅱ)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
(1)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若l过点 、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关键2:用P点坐标表示|AN|】
所以|AN|·|BM|=|2+ |·|1+ |
=| |
=| |
=4.【关键3:计算|AN|·|BM|并化简得出定值】
当x0=0时、y0=-1、|BM|=2、|AN|=2、
所以|AN|·|BM|=4.【关键4:讨论特殊情况、并计算|AN|·|BM|】
综上、|AN|·|BM|为定值.
(1)证明:设直线l:y=kx+b(k≠0、b≠0)、A(x1、y1)、B(x2、y2)、M(xM、yM).【关键1:设出直线方程及直线与椭圆交点坐标】

一类圆锥曲线课本题的探究拓展

一类圆锥曲线课本题的探究拓展
·1 6·
数学教育研究
2 0 1 4 年第 3 期
一类圆锥曲线课本题的探究拓展
徐树旺 (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 2 ) 2 5 5 0 0
是指学生围绕 数学探究 即 数 学 探 究 性 课 题 学 习 . 某个数学问题 , 自主探究 、 学 习、 研 究 问 题 本 质 的 过 程.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已成为 一 种 学 习 模 式 进 入 到 数 学 的课堂 . “ 探索型的学习方 式 ” 、 “ 研 究 性 学 习” 观念早已 现行 江 苏 省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数 学 实 验 教 深入人心 . 科书 , 不仅在知识内容中编 排 了 探 究 问 题 , 更在每一章 探 究 · 拓 展” 内 容, 为学生提供了 节习题部分设 计 了 “ 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 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 下 面以苏教版 《 数学 》 选修 2-1 ( 第 2 0 0 8 年 6 月版 ) 章 “ 圆锥曲线与 方 程 ” 中 几 道 “ 探 究 · 拓 展 ” 操 作 题 为 2 例进行探究求解并作适当拓展 . ( )先证 椭 圆 上 任 一 点 都 在 某 一 条 折 痕 上 . 设犎 1 为椭圆上任 一 点 , 连 接 犃犎 并 处 长 交 圆 于 犇 点 , 连接 设犅 显然 犉 犅 犇. 犇 的垂直平分线为 犉 犌, 犌 为一条折痕, 由 犎 在椭圆上知 : 而 犎犇+ 犎犃=犃犇= 犎犅+ 犎犃= 狉, 则 犎犅= 犎犇, 从而知点 犎 在犅 狉, 犇 的 垂 直 平 分 线 上, 即 犎 点在折痕 犉 犌 上. ( )再证任一条折痕都与椭 圆 相 切 , 也就是 犉 2 犌与 设 犑 为犉 因犑 椭圆相切于 犎 点 . 犌 上除 犎 外 任 一 点 , 犅 即 点 犑 在 椭 圆 外, 从而 犉 +犑 犃=犑 犇+犑 犃>犇犃 =狉, 犌 与椭圆的交点仅为 犎 点 , 即犉 犌 与椭圆相切于 犎 点 . 注: 如 果 点 犅 重 合 于 点 犃, 则折痕围成的曲线 是圆 .

高考圆锥曲线的基础典型题型

高考圆锥曲线的基础典型题型

高考圆锥曲线的基础典型题型2014.1.19-23 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的完美结合,解析几何的问题可以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数列、向量等知识,形成了轨迹、最值、对称、范围、参系数等多种问题,因而成为高中数学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内容之一.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是解析几何问题大题的难点问题,通常在解决直线和圆锥曲线问题上,往往要做三步,一就是联立方程组,二就是求判别式,并且判别符号..第三,运用韦达定理,如果这三步做完了,就是解不等式,或者求函数的值域或定义域的问题了. 具体如下:(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含各种对称、切线)的研究与讨论仍然是重中之重.由于导数的介入,抛物线的切线问题将有可能进一步“升温”.(2)抛物线、椭圆与双曲线之间关系的研究与讨论也将有所体现.(3)与平面向量的关系将进一步密切,许多问题会“披着”向量的“外衣”.(4)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与《解析几何》问题的有机结合将继续成为数学高考的“重头戏”.(5)有几何背景的圆锥曲线问题一直是命题的热点.(6)数列与《解析几何》问题的携手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动向.【命题特点试题常见设计形式】求曲线方程、求弦长、求角、求面积、求特征量、求最值、证明某种关系、证明定值、求轨迹、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探索型、存在性讨论等问题仍将是常见的问题.重点题型要熟练掌握,如:(1)中点弦问题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2)焦点三角形问题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办法(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1>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6)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来解决)【高考考点】:1、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如直线的倾斜角、斜率、距离等,也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2、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斜率公式、夹角公式等)3、熟练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如根据条件灵活选用各种形式、讨论斜率存在和不存在的各种情况等等)4、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中,要善于运用圆的几何性质以减少运算5、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及简单应用6、熟悉圆锥曲线中基本量的计算7、熟练掌握三大曲线的定义和性质;8、能够处理圆锥曲线的相关轨迹问题;9、能够处理圆锥曲线的相关定值、最值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型问题
存在探索型问题作为探索性问题之一,具备了内容涉及面广、重点题型丰富等命题要求,方便考查分析、比较、猜测、归纳等综合能力,因而受到命题人的喜爱.圆锥曲线存在探索型问题是指在给定题设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个数学对象(数值、性质、图形)使某个数学结论成立的数学问题.本节仅就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探索型问题展开,帮助复习.
1.常数存在型问题
例1 直线y =ax +1与双曲线3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A ,B 关于直线y =2x 对称?请说明理由.
分析 先假设实数a 存在,然后根据推理或计算求出满足题意的结果,或得到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否定假设,得出某数学对象不存在的结论.
解 设存在实数a ,使A ,B 关于直线l :y =2x 对称,并设
A (x 1,y 1),
B (x 2,y 2),则AB 中点坐标为⎝⎛⎭⎫x 1+x 22,y 1+y 22.
依题设有y 1+y 22=2·x 1+x 22
,即y 1+y 2=2(x 1+x 2),① 又A ,B 在直线y =ax +1上,∴y 1=ax 1+1,y 2=ax 2+1,
∴y 1+y 2=a (x 1+x 2)+2,②
由①②,得2(x 1+x 2)=a (x 1+x 2)+2,
即(2-a )(x 1+x 2)=2,③
联立⎩⎪⎨⎪⎧
y =ax +1,3x 2-y 2=1得(3-a 2)x 2-2ax -2=0, ∴x 1+x 2=2a 3-a 2
,④ 把④代入③,得(2-a )·2a 3-a 2
=2, 解得a =32
,经检验符合题意, ∴k AB =32,而k l =2,∴k AB ·k l =32
×2=3≠-1. 故不存在满足题意的实数a .
2.点存在型问题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22的圆与直线y =x 相切于原
点O ,椭圆x 2a 2+y 29
=1与圆C 的一个交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 (1)求圆C 的方程;
(2)试探究圆C 上是否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 ,使Q 到椭圆右焦点F 的距离等于线段OF 的长.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假设满足条件的点Q 存在,根据其满足的几何性质,求出Q 的坐标,则点Q 存在,若求不出Q 的坐标,则点Q 就不存在.
解 (1)由题意知圆心在y =-x 上,
设圆心的坐标是(-p ,p ) (p >0),
则圆的方程可设为(x +p )2+(y -p )2=8,
由于O (0,0)在圆上,∴p 2+p 2=8,解得p =2,
∴圆C 的方程为(x +2)2+(y -2)2=8.
(2)椭圆x 2a 2+y 29
=1与圆C 的一个交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由椭圆的定义知2a =10,a =5,
∴椭圆右焦点为F (4,0).
假设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 (m ,n )使|QF |=|OF |,
则有⎩⎪⎨⎪⎧
(m +2)2+(n -2)2=8,(m -4)2+n 2=16且m 2+n 2≠0, 解得⎩⎨⎧ m =45,n =125,
故圆C 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 ⎝⎛⎭⎫45,125.
3.直线存在型问题
例3 试问是否能找到一条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与椭圆x 23
+y 2=1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且使M ,N 到点A (0,1)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试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由平面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
解 设直线l :y =kx +m 为满足条件的直线,再设P 为MN 的中点,欲满足条件,只要AP ⊥MN 即可.
由⎩⎪⎨⎪⎧
y =kx +m ,x 23
+y 2=1,得(1+3k 2)x 2+6mkx +3m 2-3=0. 设M (x 1,y 1),N (x 2,y 2),
则x P =x 1+x 22=-3mk 1+3k 2,y P =kx P +m =m 1+3k 2, ∴k AP =3k 2-m +13mk
.∵AP ⊥MN ,
∴3k 2-m +13mk =-1k (k ≠0),故m =-3k 2+12. 由Δ=36m 2k 2-4(1+3k 2)(3m 2-3)
=9(1+3k 2)·(1-k 2)>0,得-1<k <1,且k ≠0.
故当k ∈(-1,0)∪(0,1)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