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总结一、三角形。
1. 重点。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一关系常用于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以及在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度时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2 < x < 8。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求解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 = 50°,∠B = 60°,则∠C=180° - 50° - 60° = 70°。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及性质。
角平分线将角平分,中线将对边平分,高与对边垂直。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包括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合);判定方法是根据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有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判定可以根据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难点。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HL(直角、斜边、直角边,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难点在于准确找出全等的条件,尤其是在复杂图形中,容易混淆条件或者遗漏条件。
例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可能会误将SSA(边边角)当作全等的判定条件。
-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如在一些几何证明题中,需要先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其他问题,这就要求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 利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上期数学教学重点难点详解
初二上期数学教学重点难点详解2023年的初二上期数学教学重点难点详解在2023年的初二上期数学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
以下是初二上期数学教学重点难点的详细介绍。
一、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初二上期数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理解函数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如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等问题。
首先,函数是一种将自变量映射成因变量的规则,可以用符号y=f(x)表示。
在学习函数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画出基本函数图像、把函数图像平移、伸缩、翻折等变换、以及如何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技能。
其次,方程是数学语言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而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两种方程。
在学习方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列出方程、如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如何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技能。
二、初中数学中的几何学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这些知识点将涉及到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和体积、如何利用相似与全等来解决几何问题、如何利用三角函数和向量等工具求解空间几何问题等。
在学习几何时,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本图形面积、周长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如何求解平面角和空间角、如何应用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解决三角形问题、如何运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等问题。
三、统计和概率统计和概率是初二上期数学中的一大难点,但也是很实用的知识点。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何进行概率计算以及如何应用概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知识点。
在学习统计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表达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如何利用直方图和散点图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何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等基本技能。
而在学习概率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如何解决事件的相互独立和互不独立等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难点点预习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难点点预习人教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八年级数学上册预习(人教版)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a-b=-(b-a);(a-b)2=(b-a)2;(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 )(a-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x2+px+q 是完全平方式?q2p 2=⎪⎭⎫⎝⎛”.二、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分式整式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bd ac d c b a =⋅bc adc d b a d c b a =⋅=÷.8.分式的乘方:为正整数)(n .b a b a n n n=⎪⎭⎫⎝⎛.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a0=1(a ≠0),a-n=na 1(a ≠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nna b b a ⎪⎭⎫ ⎝⎛=⎪⎭⎫ ⎝⎛-,nmm n a b b a =--;(4)公式:(-1)-2=1,(-1)-3=-1.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cb ac b c a ±=±bd 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 ≠0)中,x 是未知数,a 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 来说,字母a 是x 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 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 、b 、c 等表示已知数,用x 、y 、z 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 叫a 的平方根,(即a 的平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 叫乘方,已知a 求x 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和a -.注意:a 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a|≥0,a ≥0.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 (1)()a a 2=;(a ≥0)(2)⎩⎨⎧<-≥==)0a (a )0a (a a a 2.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 叫a 的立方根,(即a 的立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立方数;(2)a 的立方根表示为3a ;即把a 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33a a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2)⎪⎩⎪⎨⎧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732.13=236.25=.三角形一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 二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 ⊥AB ,BE ⊥CA ,则CD ·AB=BE ·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AC ·CB=CD ·AB ;(2)∠1=∠B ,∠2=∠A.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 ”“SSA ”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A B C EDA B CD12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②一举多得;③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④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
八上数学 全册重难点题型 85个必考考点
八上数学全册重难点题型 85个必考考点一、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1.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3.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应用题二、三角形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3. 三角形边长关系定理4. 三角形面积计算5. 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三、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3. 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四、折线及其特殊角关系1. 折线的特殊角关系2. 折线的性质和应用题五、多边形1. 多边形的性质2. 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3. 多边形的等腰三角形应用六、圆1. 圆的性质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3. 圆的切线、弦、弧等特殊性质4. 圆的应用题七、空间图形1. 空间图形的性质2. 空间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3. 空间图形的应用题八、数列1. 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2. 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3. 数列的应用题九、逻辑推理与证明1. 数学归纳法2. 尝试证明与反证法3. 推理错误定位与分析十、数据统计1.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呈现2.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应用3. 数据统计的实际问题解决十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2. 点、中点、斜率、距离等概念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与函数以上为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的重难点题型的必考考点,详细内容涵盖了几何、代数和数学方法等多个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扎实掌握这些必考考点,为学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数学全册的重难点题型的必考考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涉及几何、代数和数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这些考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将继续扩展讨论这些考点,并为同学们提供更详细的学习指导。
十二、解析几何1.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 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特殊线段的性质4. 解析几何的应用题在解析几何中,同学们需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比如点在直线的同侧、异侧和上线段的延长线上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突破难点 轻松拿高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突破难点轻松拿高分随着中学数学的深入学习,我们将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概念和知识点。
在其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和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突破难点,轻松拿高分,本文将对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针对其中的难点进行重点分析。
一、整式与分式整式和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相应的涉及。
整式是由字母和常数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
分式则由分子和分母通过除法运算符号组成。
在学习整式和分式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化简和运算法则,特别是分式的乘除运算。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遇到的概念,而且在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相应的内容。
在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时,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和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开方和求根运算。
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和运用,对于解决一些几何和代数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图形的相似性与全等性图形的相似性与全等性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难点。
相似性和全等性是描述和判断图形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需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相似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全等形状的性质。
四、代数方程与方程组代数方程和方程组是八年级上册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代数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组则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一组关系式。
在学习代数方程与方程组时,我们需要了解解方程和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如整式方程的移项和因式分解,以及线性方程组的消元和代入等方法。
五、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相关内容的介绍。
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我们需要了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如频数、频率和统计图表等;同时,还要了解概率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法,如事件的概率和可能性等。
在学习上述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认真预习和复习课本内容,确保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2. 多做习题和练习,掌握基础计算和应用技巧;3. 积极思考和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思维方法;4. 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重难点及易错点整理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重难点及易错点整理
第一章
教学内容:勾股定理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应用,判断怎样得到直角三角形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展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易错点:侧面展开图后直角三角形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章
教学内容:实数
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的定义,计算器的应用
难点: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运算的某些技巧掌握,分母有理化
易错点: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无限循环或者有限小数是有理数,理解平方根有两个
第三章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重点:平移的特征,简单的平移作图,旋转特征的了解
难点:旋转作图,图案的设计
易错点:简单的平移作图与旋转作图
第四章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重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难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断,多边形外角和的推导过程
易错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五章
教学内容:位置的确定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论,坐标的变化
难点:物体位置变化的确定,坐标变化后物体的变化
易错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表示,坐标变化的情况第六章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
重点: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一次函数的感念及其性质,待定系数法
难点:变量与函数对应关系的了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易错点: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第七章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重点:用代入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函数
易错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一、整数和有理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3. 整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计算4.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6.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计算二、代数式和代数方程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2. 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和提取公因式3. 代数方程的解法和方程根的性质三、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1.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函数表达式3. 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直线的斜率4. 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5. 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四、平面图形的认识1.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2.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概念与性质3.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4. 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五、相似与全等1. 相似的概念和判定条件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3. 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4.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六、数的性质和运算1. 平方根和立方根2. 科学计数法和统计与概率3. 实数的概念和分类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 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3. 平均数与中位数4. 两个数据之间的比较八、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证明3.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九、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1.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3.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十、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2. 点的坐标和坐标的表示3. 点的对称和平面镜像十一、图形的位置和方位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2. 图形的位移和旋转3. 线、面、体的位置关系十二、盈亏计算与商业应用1. 盈亏的计算2. 利润的计算3. 商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难点点预习(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预习(人教版)一、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2p 2=⎪⎭⎫ ⎝⎛”.二、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分式整式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bd ac d c b a =⋅ bc ad c d b a d c b a =⋅=÷. 8.分式的乘方:为正整数)(n .b a b a n n n =⎪⎭⎫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 a0=1(a ≠0), a-n=n a 1(a ≠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nn a b b a ⎪⎭⎫ ⎝⎛=⎪⎭⎫ ⎝⎛-,n m m n a b b a =--; (4)公式: (-1)-2=1, (-1)-3=-1.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c b a c b c a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 ≠0)中,x 是未知数,a 和b 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 来说,字母a 是x 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 、b 、c 等表示已知数,用x 、y 、z 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 叫a 的平方根,(即a 的平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 叫乘方,已知a 求x 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2)0的平方根还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和a -.注意:a 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 a2≥0 ,|a|≥0 ,a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1) ()a a 2=; (a ≥0)(2)⎩⎨⎧<-≥==)0a (a )0a (a a a 2 .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 叫a 的立方根,(即a 的立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立方数;(2)a 的立方根表示为3a ;即把a 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33a a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π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2)⎪⎩⎪⎨⎧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 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 732.13= 236.25=.三角形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二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AB,BE⊥CA,则CD·AB=BE·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1) AC·CB=CD·AB ;(2)∠1=∠B ,∠2=∠A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12.符合“AAA”“SSA”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②一举多得;③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④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分式方程相关概念重难点汇编
分式方程相关概念重难点汇编一、单选题1.若分式方程x x−1=m (x−1)(x+2)+1无解,则m 的值为( )A .1B .1或﹣2C .0或3D .3 2.若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432x a x x -⎧⎪⎨⎪-+⎩<<()至少有三个整数解,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3a x x +-+23x -=2有正整数解,a 可能是( )A .﹣3B .3C .5D .83.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1k x -=-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6112x x k x <-⎧⎪⎨+-≥⎪⎩有解的所有整数k 的和为( )A .﹣1B .0C .1D .24.从7-,5-,1-,0,4,3这六个数中,随机抽一个数,记为m ,若数m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m 02x 43x 2-⎧>⎪⎨⎪-<-⎩的解集为x 1>,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1x m 32x x 2-+=--有非负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m 的值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关于x 的分式方程3111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3 D .3-6.若数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111(1){3223(1)x x x a x -≤--≤-,有且仅有三个整数解,且使关于y 的分式方程31222y a y y++--=1有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所有a 的值之和是( ) A .﹣10 B .﹣12 C .﹣16 D .﹣187.若数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112352x x x x a-+⎧<⎪⎨⎪-≥+⎩有且只有四个整数解,且使关于y 的方程2211y a a y y++=--的解为非负数,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为( ) A .3- B .2- C .1 D .28.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7311mx x x +=--无解,则实数m 的值是( ) A .x=0或1B .x=1或3C .x=3或7D .x=0或3 9.若分式方程231222x a x x x x -+=--有增根,则实数a 的取值是( ) A .0或2 B .4 C .8 D .4或810.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32210223x a x x x ⎧->-⎪⎪⎨⎪+≤⎪⎩有且仅有5个整数解,且关于y 的分式方程2344a y y y-=+--有正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11.若x=4是分式方程213a x x -=-的根,则a 的值为( ) A .6 B .-6C .4D .-4 12.分式方程()()31112x x x x -=--+的解为( )A .1x =B .2x =C .1x =-D .无解 13.方程1223x x =+的解为( ) A .x=﹣1 B .x=0 C .x=35 D .x=114.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m x -+=1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3B .m≤3且m≠2C .m <3D .m <3且m≠2 二、填空题15.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x a x -+=a 无解,则a 的值为____. 16.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a x +-221a x x x --+=0无解,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 17.要使关于x 的方程121(2)(1)x x a x x x x +-=+-+-的解是正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 18.关于x 的方程1101ax x +-=-有增根,则a =______. 19.当m =____________时,解分式方程533x m x x-=--会出现增根. 20.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x x --2=3m x -有增根,则增根为________,m =________. 21.若关于x 的方程2134416m m x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 22.若代数式12x -和32x 1+的值相等,则x =________.三、解答题 23.若关于x 的方程432212-=++-x x k x 无解,求k 的值.24.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5=12x a x x+--. (1)若方程的增根为x =2,求a 的值;(2)若方程有增根,求a 的值;(3)若方程无解,求a 的值.25.已知关于x 的方程4433x m m x x ---=--无解,求m 的值.26.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4m x x 与分式方程3121x x =-的解相同,求m 2-2m 的值.27.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mx 1x 1x 1x 2x 2+=--++,若方程无解,求m 的值.28.若关于x 的方程221933m x x x +=-+-有增根,则增根是多少?并求方程产生增根时m 的值.29.关于x 的方程:11ax x +--21x-=1. (1)当a =3时,求这个方程的解;(2)若这个方程有增根,求a 的值.30.阅读后解决问题:在“15.3分式方程”一课的学习中,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3111a x x +=--的解为正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经过交流后,形成下面两种不同的答案:小明说:解这个关于x 的分式方程,得到方程的解为x=a ﹣2.因为解是正数,可得a ﹣2>0,所以a >2.小强说:本题还要必须a≠3,所以a 取值范围是a >2且a≠3.(1)小明与小强谁说的对,为什么?(2)关于x 的方程11222mx x x-+=--有整数解,求整数m 的值.参考答案1.C 2.C 3.C 4.A 5.C 6.B 7.C 8.C 9.D 10.A11.A 12.D 13.D 14.D15.1或-1 16.-1或0或1217.1a <-且a≠-3. 18.-1 19.2 20.x =3,3 21.-1或5或13- 22.923.当k =-1或-34时原方程无解. 解:432212-=++-x x k x , 去分母得,x +2+k(x -2)=3,去括号得,x +2+kx -2k =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k)x =2k +1,①当1+k =0,即k =-1时整式方程无解,①当1+k≠0时x =211k k ++,211k k ++=±2时,即k =-34时分式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当k =-1或-34时原方程无解. 24.(1)-2;(2)-2;(3)3或-2解:(1)原方程去分母并整理,得(3-a)x =10.因为原方程的增根为x =2,所以(3-a)×2=10.解得a =-2.(2)因为原分式方程有增根,所以x(x -2)=0.解得x =0或x =2.因为x =0不可能是整式方程(3-a)x =10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为x =2.所以(3-a)×2=10.解得a=-2.(3)①当3-a=0,即a=3时,整式方程(3-a)x=10无解,则原分式方程也无解;①当3-a≠0时,要使原方程无解,则由(2)知,此时a=-2.综上所述,a的值为3或-2.25.-3或1解:原方程可化为(m+3)x=4m+8.由于原方程无解,故有以下两种情形:(1)若整式方程无实根,则m+3=0且4m+8≠0,此时m=-3;(2)若整式方程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则483mm++=3,解得m=1.经检验,m=1是方程483mm++=3的解.综上所述,m的值为-3或1.26.-48 49解:解分式方程3121x x=-,得x=3.经检验,x=3是该方程的解.将x=3代入24x+=mx,得273m=.解得m=67.①m2-2m=(67)2-2×67=-4849.27.m的值为-1或-6或3 2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x-1),去分母并整理得(m+1)x= -5,当m+1=0时,该方程无解,此时m= -1;当m+1≠0时,则原方程有增根,原方程无解①原分式方程有增根,①(x+2)(x-1)=0,解得:x=-2或x=1,当x=-2时,m=1.5;当x=1时,m= -6①m= -6或m=32,综上,m的值为-1或-6或32.28.x=3或-3是原方程的增根;m=6或12.解:因为原方程有增根,且增根必定使最简公分母(x+3)(x-3)=0,所以x=3或x=-3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两边同乘(x+3)(x-3),得m+2(x-3)=x+3.当x=3时,m+2×(3-3)=3+3,解得m=6;当x=-3时,m+2×(-3-3)=-3+3,解得m=12.综上所述,原方程的增根是x=3或x=-3.当x=3时,m=6;当x=-3时,m=12.29.(1)x=-2;(2)a=-3.解:(1)当a=3时,原方程为311xx+--21x-=1,方程两边同乘x-1,得3x+1+2=x-1,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2,检验:将x=-2代入x-1=-2-1=-3≠0,①x=-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2)方程两边同乘x-1,得ax+1+2=x-1,若原方程有增根,则x-1=0,解得x=1,将x=1代入整式方程得a+1+2=0,解得a=-3.30.(1)小强的说法对,理由见解析;(2)m=3,4,0.解:(1)小强的说法对,理由如下:解这个关于x的分式方程,得到方程的解为x=a﹣2,因为解是正数,可得a﹣2>0,即a>2,同时a﹣2≠1,即a≠3,则a的范围是a>2且a≠3,(2)去分母得:mx﹣1﹣1=2x﹣4,整理得:(m﹣2)x=﹣2,当m≠2时,解得: x=﹣22 m-,由方程有整数解,得到m﹣2=±1,m﹣2=±2,解得:m=3,4,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难点攻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难点攻克难点一:分式的加减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中,分式的加减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难点。
分式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
分式的加减涉及到分数的相加和相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则。
1. 分式的相加:当分式的分母相同时,我们只需要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即可。
例如,若要计算 1/4 + 1/4,由于分母相同都为 4,所以只需要将分子 1 + 1 = 2,分母不变,答案为 2/4。
当分式的分母不同但有公倍数时,我们需要将分式的分母化为相同的分母后再相加。
例如,若要计算 1/3 + 1/6,由于分母不同,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公倍数 6,然后将分子进行相应的调整:1/3 = 2/6,1/6 = 1/6,于是我们得到 2/6 + 1/6 = 3/6。
当分式的分母不同且没有公倍数时,我们需要进行通分后再相加。
通分就是将分式的分母约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
例如,若要计算 1/2 + 1/3,由于分母不同,我们可以将分式的分母相乘得到公倍数 6,然后将分子进行相应的调整:1/2 = 3/6,1/3 = 2/6,于是我们得到 3/6 + 2/6 = 5/6。
2. 分式的相减:分式的相减与相加相似,我们只需要将分数的符号改为减号,然后按照相加的规则进行计算。
例如,若要计算 3/4 - 1/4,由于分母相同都为 4,所以只需要将分子相减:3 - 1 = 2,分母不变,答案为 2/4。
掌握了分式的加减规则后,我们要注意化简分式。
化简分式是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约去,使得分式的表达更简洁。
例如,对于分式8/12,我们可以发现其分子和分母都可以除以4,所以化简后得到2/3。
总结起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分式的加减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难点,需要掌握分式的相加和相减规则,并能够进行通分和化简。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战题目的解答,我们可以攻克这个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难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难题解析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难题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难题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整数的概念与运算整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了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关整数的概念和运算的难题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解析。
例题:计算-3×(5-8)+12÷3的值。
解析:首先按照括号内的运算先计算,5-8=-3。
然后按照乘法和除法的顺序计算,-3×(-3)+4。
最后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结果-5。
2.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解题过程中经常涉及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解析。
例题:求16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解析:16的平方根为4,因为4×4=16。
16的立方根为2,因为2×2×2=16。
3.平行线和相交线平行线和相交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解析。
例题:已知平行线l1和l2被一条相交线l3所截,那么l1和l2之间的夹角等于多少?解析:根据几何学知识,平行线被一条相交线所截,对应角相等。
因此,l1和l2之间的夹角等于l3与l1或l2形成的对应角。
4.比例与比例方程比例与比例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常出现在实际问题中。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解析。
例题:已知25:8=x:4,求x的值。
解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比例相等时,其乘积等于另外两个比例的乘积。
因此,25×4=8×x,通过解方程可得x=10。
通过以上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学难题的解答过程需要运用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要善于观察和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做题,多思考,逐渐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和技巧。
总结起来,数学难题的解析需要理解题目的要求,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解题方法,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变量与函数[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而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我们称之为常量。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如果当时,那么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时的函数值。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当解析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为分数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所有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的所有实数。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 k ≠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1)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2) 必过点:(0,0)、(1,k)(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4) 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待定系数法1. 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kx(k ≠0)2. 把已知条件(一个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3. 解方程,求出系数k4. 将k的值代回解析式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 0)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 0)(2)必过点:(0,b)和(- ,0)(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6)图像的平移: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2)两直线相交:k1 k2(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出结果.[一次函数建模]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赋予实际意义时,其图象大多为线段或射线. 这是因为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即自变量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是:(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定函数的类型;(2)从横、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的图象相同.(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 和y= 的图象交点.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1.方程的思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含解析)
期中考试重难点题型汇编【举一反三】【人教版】【知识点1】三角形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上,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n n -条对角线.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知识点3】轴对称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 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 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 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考点1 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例1】(2019秋•洛龙区校级期中)已知△ABC的三边长为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A.2b﹣2c B.﹣2b C.2a+2b D.2a【变式1-1】(2019秋•濉溪县期中)设三角形三边之长分别为3,8,1﹣2a,则a的取值范围为()A.﹣6<a<﹣3B.﹣5<a<﹣2C.﹣2<a<5D.a<﹣5或a>2【变式1-2】(2019秋•宁都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B=5,AC=3,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A.2<AD<8B.0<AD<8C.1<AD<4D.3<AD<5【变式1-3】(2019•防城港期中)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cm<AB<4cm B.5cm<AB<10cmC.4cm<AB<8cm D.4cm<AB<10cm【考点2 角平分线与多边形内角和】【例2】(2019春•沛县期中)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α,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的度数是()A.90°+αB.﹣90°C.D.540°【变式2-1】(2019春•西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的角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C=210°,则∠P=()A.10°B.15°C.30°D.40°【变式2-2】(2019秋•香洲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α,∠ABC的平分线与∠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P=()A.90°﹣αB.αC.90°+αD.360°﹣α【变式2-3】(2018秋•遵义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与∠BCD的平分线的交点E恰好在AD边上,则∠BEC=()A.∠A+∠D﹣45°B.(∠A+∠D)+45°C.180°﹣(∠A+∠D)D.∠A+∠D【考点3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例3】(2019秋•岳池县期中)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是()A.6条B.7条C.8条D.9条【变式3-1】(2019春•内江期中)马小虎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粗心少算了2个内角,其和等于83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A.7B.8C.7或8D.无法确定【变式3-2】(2019春•诸城市期中)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7条对角线,则此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A.4倍B.5倍C.6倍D.3倍【变式3-3】(2019•凉山州期中)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7B.7或8C.8或9D.7或8或9【考点4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断】【例4】(2018秋•利津县期中)如图,AB∥CD,BC∥AD,AB=CD,AE=CF,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A.4B.3C.2D.1【变式4-1】(2018秋•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CAB=∠DAE,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 =AE;②BC=ED;③∠C=∠D;④∠B=∠E;⑤∠1=∠2.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A.2个B.3个C.4个D.5个【变式4-2】(2018秋•东台市期中)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够画出唯一△ABC的是()A.AB=6,BC=5,∠A=50°B.AB=5,BC=6,AC=13C.∠A=50°,∠B=80°,AB=8D.∠A=40°,∠B=50°,∠C=90°【变式4-3】(2018秋•东台市期中)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BC=EF,AC=DF;②AB=DE,BC=EF,∠B=∠E;③∠B=∠E,∠C=∠F,BC=EF;④AB=DE,AC=DF,∠B=∠E.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考点5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例5】(2018春•鄄城县期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3cm B.6cm C.3cm或6cm D.8cm【变式5-1】(2018春•金水区校级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的直线的夹角为4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A.50°B.130°C.50°或140°D.50°或130°【变式5-2】(2019秋•绥棱县期中)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的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A.2cm B.8cm C.2cm或8cm D.10cm【变式5-3】(2018秋•沙依巴克区校级期中)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A.30°B.30°或150°C.120°或150°D.30°或120°或150°【考点6 三种双角平分线应用】【例6】(2018春•翠屏区校级期中)已知△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填序号).①如图(1),若点P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②如图(2),若点P是外角∠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③如图(3),若点P是∠ABC和外角∠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A.【变式6-1】(2019秋•新洲区期中)如图,△ABC中,∠BAC=70°,∠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度.【变式6-2】(2019秋•高密市期中)如图,∠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D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若∠A=60°,则∠A2的度数为.【变式6-3】(2018秋•江汉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C=104°,BF平分∠ABC与△ABC的外角平分线A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则∠F=.【考点7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应用】【例7】(2018春•叶县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为钝角,BC=6,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连接AD、AE,那么△ADE的周长为.【变式7-1】(2018秋•江都区期中)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ACB=118°,则∠MCN的度数为.【变式7-2】(2019秋•新乡期中)如图,在△DAE中,∠DAE=30°,线段AE,AD的中垂线分别交直线DE于B和C两点,则∠BAC的大小是.【变式7-3】(2018秋•老河口市期中)如图,△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PB,PC,若∠A=70°,则∠BPC的度数是.【考点8 利用轴对称变换求最值】【例8】(2017秋•襄州区期中)如图,∠AOB=30°,∠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2,在OA上有一点Q,OB上有一点R,若△PQR周长最小,则最小周长是【变式8-1】(2018秋•洛龙区校级期中)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6,且底边BC长为4,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边AC,AB于点EF,若点D为边BC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MD周长的最小值是.【变式8-2】(2019秋•北塘区期中)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AE=136°,∠B=∠E=90°,在BC,DE上分别找一点M,N,使得△AMN的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变式8-3】(2019•黄冈期中)如图,AC,BD在AB的同侧,AC=2,BD=8,AB=8,点M为AB的中点,若∠CMD=120°,则CD的最大值是.【考点9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例9】(2019秋•吉县期中)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 =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1)求证:AD=AG;(2)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变式9-1】(2019•内江期中)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 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9-2】(2019秋•九龙坡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于点F,AF=EF,求证:AC=BE.【变式9-3】(2019秋•吴兴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 =90°,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10 灵活运用30°直角三角形】【例10】(2018秋•天台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1.(1)求∠B的度数;(2)求CN的长.【变式10-1】(2019秋•江津区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BC中,AB=AC,∠C=30°,AB⊥AD,AD=4cm.求BC的长.【变式10-2】(2019秋•重庆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BC于点F,且CF=3.求BF.【变式10-3】(2018春•槐荫区期中)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 ∥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大小;(2)若CD=3,求DF的长.【考点11 灵活运用“三线合一”】【例11】(2018秋•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变式11-1】(2018秋•湖里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变式11-2】(2019春•广饶县期中)已知△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若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变式11-3】(2018秋•硚口区期中)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AD=CE,DE交AC于点F.(1)求证:DF=EF;(2)过点D作DH⊥AC于点H,求.【考点12 复杂的尺规作图】【例12】(2019秋•罗平县期中)作图题,求作一点P,使PM=PN,且到∠AOB的两边距离也相等.【变式12-1】(2019春•东阳市期中)如图,已知△ABC.(1)用尺规作△ABC的角平分线BD(保留痕迹,不写作法);(2)画BC边上的高AE;(3)画AB边上中线CF;(4)在AC边上找点P,使得点P到点B与点C的距离相等.【变式12-2】(2019春•雁塔区校级期中)请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如图,∠ABC,射线BC上一点D.求作:等腰△PBD,使线段BD为等腰△PBD的底边,点P在∠ABC内部,点P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变式12-3】(2018•惠山区二模)如图,已知△ABC(AC<AB<BC),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1)在边BC上确定一点P,使得P A+PC=BC;(2)作出一个△DEF,使得:①△DEF是直角三角形;②△DEF的周长等于边BC的长.【考点13 三角形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例13】(2018秋•杭州期中)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求∠EFC 的度数.【变式13-1】(2019秋•沛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 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BAD=°,∠EDC=°,∠DEC=°;点D从B 向C的运动过程中,∠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变式13-2】(2018秋•泗阳县期中)已知,在△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BD =BA,CE=CA.(1)如图1,若∠BAC=90°,∠B=45°,试求∠DAE的度数;(2)若∠BAC=90°,∠B=60°,则∠DAE的度数为(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2,若∠BAC>90°,其余条件不变,探究∠DAE与∠BA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13-3】(2019秋•越秀区期中)在△ABC中,AB=AC,点D在底边BC上,AE=AD,连结DE.(1)如图①,已知∠BAC=90°,∠BAD=60°,求∠CDE的度数.(2)如图①,已知∠BAC=90°,当点D在BC(点B、C除外)上运动时,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3)如图②,若∠BAC≠90°,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考点14 等腰三角形中的新定义问题】【例14】(2019秋•椒江区校级期中)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阶等腰线”.(1)请你在图1,图2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的“三阶等腰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2)如图3,△ABC中,∠B=36°,AD和DE是△ABC的“三阶等腰线”,点D在BC边上,点E 在AC边上,且AD=BD,DE=CE,设∠C=x°,试画出示意图,并求出x所有可能的值.【变式14-1】(2019春•市北区期中)(本题画图时,直接用直尺画出相关线段即可,不需尺规作图,直接标注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即可,不需写出求解过程)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折叠两次,得到3个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图1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虚线表示折痕)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1)请你在图1后面用另一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①标注折痕(折痕用虚线表示)②标注得到的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2)请你在图2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不必标注折痕,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变式14-2】(2019春•顺德区期中)如果一个三角形能被一条线段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称这条线段为这个三角形的特异线,称这个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1)如图1,△ABC是等腰锐角三角形,AB=AC(AB>BC),若∠ABC的角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D是△ABC的一条特异线,则∠BDC=度;(2)如图2,△ABC中,∠B=2∠C,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求证:AE 是△ABC的一条特异线;(3)如图3,已知△ABC是特异三角形,且∠A=30°,∠B为钝角,求出所有可能的∠B的度数(如有需要,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另外画图).【变式14-3】(2018秋•滨湖区期中)【定义】数学课上,陈老师对我们说,如果1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1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好线”,如果2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2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好好线”.【理解】如图①,在△ABC中,∠A =36°,∠C=72°,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好线”,并标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如图②,已知△ABC是一个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好好线”,并标出所分得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应用】(1)在△ABC中,已知一个内角为42°,若它只有“好线”,请你写出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2)在△ABC中,∠C=27°,AD和DE分别是△ABC的“好好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B 边上,且AD=DC,BE=DE,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求∠B的度数.【考点15 翻折变换中的角度问题】【例15】(2019春•东台市校级期中)△ABC,直线DE交AB于D,交AC于E,将△ADE沿DE折叠,使A落在同一平面上的A′处,∠A′的两边与BD、CE的夹角分别记为∠1,∠2.(1)如图①,当A′落在四边形BDEC内部时,探索∠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A′落在AC右侧时,探索∠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15-1】(2019春•淮阴区期中)如图(1),△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研究(1):如果沿直线DE折叠,则∠BDA′与∠A的关系是.研究(2):如果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研究(3):如果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15-2】(2019秋•李沧区期中)图形在折叠过程中会形成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下面是同学们在数学课上所做的三角形、四边形折叠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解决问题:问题(一)如图①,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研究(1):如果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则∠BDA′和∠A的数量关系是;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是;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问题(二)研究(4):将问题(一)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 的内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直接写出结论)【变式15-3】(2019春•广陵区校级期中)发现(1)如图1,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请你判断∠1+∠2与∠A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思考(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00°,求∠BIC的度数;拓展(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 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16 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例16】(2019秋•全椒县期中)已知△ABC中,AC=BC,∠C=120°,点D为AB边的中点,∠EDF =60°,DE、DF分别交AC、BC于E、F点.(1)如图1,若EF∥AB.求证:DE=DF.(2)如图2,若EF与AB不平行.则问题(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理由.【变式16-1】(2018秋•开州区期中)在△ABC中,AB=AC,点D为射线CB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过点E作EF∥BC,交直线AC于点F,连接CE.(1)如图①,若∠BAC=60°,则按边分类:△CEF是三角形;(2)若∠BAC<60°.①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CB上移动时,判断△CEF的形状并证明;②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移动时,△CEF是什么三角形?请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变式16-2】(2018秋•十堰期中)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条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1)如图,当点D在BC延长线上移动时,若∠BAC=25°,则∠DCE=.(2)设∠BAC=α,∠DCE=β.①当点D在BC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B,C两点重合)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变式16-3】(2019秋•洪山区期中)(1)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求证:DE=BD+CE(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 =∠BAC,求证:△DEF为等边三角形期中考试重难点题型汇编【举一反三】【人教版】【知识点1】三角形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上,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n ·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n n -条对角线.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知识点3】轴对称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 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 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 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变量与函数[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而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我们称之为常量。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如果当时,那么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时的函数值。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当解析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为分数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所有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的所有实数。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 k ≠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1)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2) 必过点:(0,0)、(1,k)(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4) 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待定系数法1. 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kx(k ≠0)2. 把已知条件(一个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3. 解方程,求出系数k4. 将k的值代回解析式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 0)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 0)(2)必过点:(0,b)和(- ,0)(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6)图像的平移: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2)两直线相交:k1 k2(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出结果.[一次函数建模]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赋予实际意义时,其图象大多为线段或射线. 这是因为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即自变量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是:(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定函数的类型;(2)从横、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的图象相同.(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 和y= 的图象交点.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1.方程的思想。
初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集锦12篇)
初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集锦12篇)初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第1篇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 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初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第2篇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种:(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4)顺水逆水问题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初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第3篇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图形的平移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③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2、图形的旋转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一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顶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中心对称①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③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4、简单的图案设计初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第4篇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
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这一学期的数学内容。
1. 数与式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和区别
-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科学记数法和约数、倍数的概念
2. 代数初步
-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代数式的运算:加减乘除、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
- 描述和解决问题中的代数问题
3. 几何初步
- 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 基本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 三角形的分类及其性质
-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应用
4. 相似和全等
- 图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
- 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使用
- 点的坐标及其运算
- 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和性质
6. 数据与概率
- 统计图表的表示和读取
- 中心倾向与离散程度的度量
-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利用概率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分类1:凹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非正多边形:多边形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3、4、6/。
镶嵌拼成360度的角只用一种非正多边形(全等):3、4。
知识点一: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2)在定义中应注意: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多边形.2、多边形的分类:(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多边形.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图1(2)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知识点二: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知识点三: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如图2,BD为四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
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证明:过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3的正整数),又∵共有n个顶点,∴共有n(n-3)条对角线,但过两个不相邻顶点的对角线重复了一次,∴凸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知识点四: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1.公式:边形的内角和为.2.公式的证明:证法1:在边形内任取一点,并把这点与各个顶点连接起来,共构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再减去一个周角,即得到边形的内角和为.证法2:从边形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作条对角线,并且边形被分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恰好是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证法3:在边形的一边上取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得个三角形,边形内角和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所取的一点处的一个平角的度数,即.要点诠释:(1)注意:以上各推导方法体现出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基础思想。
(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
知识点五: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 1.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多边形外角和公式的证明: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和与它相邻的外角都是邻补角,所以边形的内角和加外角和为,外角和等于.注意: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知识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
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2、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3、常见的一些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1)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
(2)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对于给定的某种正多边形,怎样判断它能否拼成一个平面图形,且不留一点空隙?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多边形的内角特点。
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
事实上,正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要求k个正n边形各有一个内角拼于一点,恰好覆盖地面,这样360°=,由此导出k==2+,而k是正整数,所以n只能取3,4,6。
因而,用相同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注意: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
所以用一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但不规则的四边形地砖也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用任意相同的三角形也可以铺满地面。
(3)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镶嵌地面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关键是相关正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例如,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正三角形与正十二边形、正四边形与正八边形都可以作平面镶嵌,见下图:又如,用一个正三角形、两个正方形、一个正六边形结合在一起恰好能够铺满地面,因为它们的交接处各角之和恰好为一个周角360°。
规律方法指导1.内角和与边数成正比:边数增加,内角和增加;边数减少,内角和减少. 每增加一条边,内角的和就增加180°(反过来也成立),且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须是180°的整数倍.2.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3.多边形最多有三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4.在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的性质求值时,常与方程思想相结合,运用方程思想是解决本节问题的常用方法.5.在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时,通常转化为与三角形相关的角来解决. 三角形是一种基本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同时注意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应用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度数为18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变式2】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为275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答案】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这个内角为,.【变式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类型二: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变式1】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变式2】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
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
类型三:可转化为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变式1】如图所示,∠1+∠2+∠3+∠4+∠5+∠6=__________.【变式2】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
类型四:实际应用题4.如图,一辆小汽车从P市出发,先到B市,再到C市,再到A市,最后返回P市,这辆小汽车共转了多少度角?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解决.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当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__m.【变式2】小华从点A出发向前走10米,向右转36°,然后继续向前走10米,再向右转36°,他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走下去,他能回到点A吗?若能,当他走回点A时共走了多少米?若不能,写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