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

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用铅笔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

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73234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

(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

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5 ——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

(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

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

真聪明。

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

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统一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和米。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长度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在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

2. 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尺子:每个学生一把,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用于教师示范和辅助学生测量。

3. 物体样本: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用于学生进行测量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和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4. 换算练习: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5.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长度等。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3.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应用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5.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长度测量工具、物体样本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与示范、实践操作、换算练习、应用练习作业设计:1. 测量练习: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P68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二)认识对称图形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

(飞机、鱼、龟)2、动手剪对称图形(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三)认识对称轴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四)巩固练习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共(2)课时
三维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五、随堂练习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3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3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3篇)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教材简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措施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突破措施: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四、课时安排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做一做,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

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

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

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

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2、矛盾冲突:(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

女生捂上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1、量数学课本的宽(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Teaching plan of unified length unit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长度概念以及不同的长度单位;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相互转换;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有以下几点:1.长度概念的引入;2.不同长度单位的介绍;3.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

2.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有以下几点:1.英制长度单位和国际制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2.不同长度单位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3.1 教学内容3.1.1 长度概念的引入首先,介绍什么是长度,使用实物图片或视频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度概念。

3.1.2 不同长度单位的介绍接着,要介绍不同的长度单位,包括:1.厘米(cm);2.分米(dm);3.米(m);4.千米(km);5.英寸(in);6.英尺(ft);7.码(yd);8.英里(mi)。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种长度单位的大小,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来演示,也可以通过绘制等方式辅助讲解。

3.1.3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在介绍完各种长度单位后,要进一步讲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新课以互动形式,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2 引入新知识通过实物、图片和视频演示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度概念和不同长度单位,并逐一介绍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含义和大小。

3.2.3 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通过图形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2.4 实际操作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3.2.5 总结讲解在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基础上,通过讲解和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长度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长度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长度的初步
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长度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长度的概念,培养其测量长度的能力。

教材准备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
- 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米尺等
- 物体,如铅笔、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支较长的铅笔和一本厚书,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长度。

2. 提出问题:教师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知道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3. 讲解测量工具:教师将介绍尺子和米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说明它们的刻度表示单位长度。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每组学生分别用尺子或米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5. 分享结果:学生将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讨论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6. 总结归纳:教师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出测量长度时所需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同时,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单位,如厘米、米等。

7.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如让学生测
量教室中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计算它们的总长度。

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初步认识长度的概念,并具备使
用尺子或米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分享,他们也能够发展出观察、比较、记录数据的技巧。

这是培养学
生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一步。

_注:本文档内容为独立决策,未引用或参考未经确认的内容。

_。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题为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和记忆。

2.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学生跟随练习。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长度测量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2. 判断题:判断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正确性。

3.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练习。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长度单位换算和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分长度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些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

2.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将身体上的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时上课,穿着舒适的鞋子,以便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简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让学生感受到身体上的长度差异。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课桌的高度、书本的厚度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完成常见长度的单位换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教学难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理解与应用。

2. 具体长度单位换算的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计量尺、标识出厘米、分米、米的纸条、实物示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尺寸的物品,比如桌子、书桌、椅子等,并提问学生:你怎么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大小呢?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使用长度单位来测量。

3. 出示一个标识出厘米、分米、米的纸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厘米、分米、米是什么关系?4. 引导学生回答:厘米是分米的一百分之一,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

Step 2:学习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1. 出示教学PPT,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统一长度单位?2. 引导学生回答:统一长度单位是指可以相互比较、换算的长度单位。

3. 解释:统一长度单位是为了方便比较和换算不同长度而统一规定的,比如我们常用的厘米、分米、米等就是统一长度单位。

Step 3:学习厘米、分米、米的换算1. 出示一个计量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计量尺上刻度的单位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答:厘米。

3. 随机找几个学生测量一下教室中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教学PPT上。

4.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并思考:你们发现什么规律?5. 引导学生回答:使用厘米、分米、米来测量时,可以相互换算。

6. 出示一个实物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物品的长度是多少?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该物品的长度换算为分米和米。

8. 引导学生进行厘米、分米、米的换算例题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Step 4:巩固与拓展1. 将学生分为小组,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2. 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

小学数学部编人教版苏教版教学建议〖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部编人教版苏教版教学建议〖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策略〗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建议(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件事儿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不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米”的认识也应如此。

(3)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起来的厘米和米的表象,为估计、测量以及培养数感积累活动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应以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为标准,忌用课件中放大的长度单位。

(4)把握好“线段”教学的要求。

这部分内容改编后,教材更加突出直观体会线段的特点。

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明白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长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正确使用厘米尺测量长度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学生尺彩带学具盒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二、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买卖”彩带(1)国庆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彩带回家做装饰品,我发觉你们手上就有一些漂亮彩带,情愿卖给我吗?只是,我要按它的长度付钱。

(2)学生用学具袋里的物品量彩带的长(3)激发矛盾:同样长的彩带卖的价钱不同,如此公平吗?(4)小结:用相同的物品去量,就可不能显现刚才不统一的现象了。

2、买贺卡(1)老师在买节日贺卡时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情愿帮帮我吗?(2)贺卡问题(3)小结:用相同的物品去量,更容易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3、练习(课件显示)三、认识厘米1、认识直尺介绍直尺上的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大格、小格等。

2、认识1厘米课件演示直尺上的1厘米学生比一比1厘米的长找一找生活中的1厘米3、认识几厘米指出尺子上的3厘米、5厘米、7厘米四、用厘米量1、例2:课件演示不同量法学生判定:谁的量法正确?什么缘故?2、正确量法:电脑老师是如何说的?五、巩固实践1、正确读出各物品的长度。

2、量彩带。

3、量数学书的短边。

4、估量奖品的长,再量一量。

六、资料介绍七、总结评判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
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

桌面是什幺形状的?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幺是桌子的长,什幺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幺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幺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