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3、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4、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8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8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8篇)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71页)-人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71页)-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
整版)
第一课:认识数字1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准备:
- 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
- 黑板或白板
-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的概念:展示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

2. 学生跟读数字1:教师读出数字1,学生跟读几次,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3. 认识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教师用手指指向黑板或白板上书写的数字1,让学生说出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特点,例如数字1是最小的数,通常位于左上方。

4. 操练书写数字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示范书写数字1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练,注意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5.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在纸上书写数字1,并相互交换检查,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
- 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找数字1”的游戏,教师出示不同位置的数字1,学生迅速找到并说出数字1的位置。

- 绘画: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数字1的形状创作绘画作品。

- 数字1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数字1的应用场景,如门牌号码、车牌号码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数字1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了数字1的大小、位置和书写方法。

通过操练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字1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和书写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字1的概念,并引入与数字1相关的简单数学运算。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等。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

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简单的逻辑推理、分类与计数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尤其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错误,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互动探究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具学具: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分层练习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三、课堂总结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学生:……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

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7篇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师写教案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课堂活跃度,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

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热忱导入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优秀24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优秀24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优秀2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我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

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播放小裁缝的故事)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三、探索实践,建构新知1.认识尺。

小朋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

刻度0表示起点。

(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什么?(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认识)2.认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吗?自己说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

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

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

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

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

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

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

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2024年秋季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

2024年秋季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

2024年秋季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2024年秋季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

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生:举手积极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

(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

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

(后补充:看谁指得好)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

(板书:尖尖的)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生1:滑。

生2:温柔。

(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

(板书:直直的)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

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师:哦。

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

(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

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动手制作直角,能够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规则的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认识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汇报交流:角的特征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认识直角课件出示直角(1)提出问题:刚才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揭示课题:角与直角(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课件出示视频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自主练习,巩固新知数一数回顾新知,课堂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2)课堂表现评价。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是一种新教材,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方式和方法。

本教材特别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课本以及数学教师使用,其涉及范围包括数字、数值、几何、加、减、乘、除等基础知识及简单的逻辑思维及拓扑学,对于学生培养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一、《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数学上册》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之间知识点、难度分布相对平衡,大致如下:第一单元:认识数字,掌握数值的表示方法及大小的比较。

第二单元:数的认识及计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第三单元:平面图形认识及几何问题的讨论。

第四单元:数的扩展及加、减法的补充。

第五单元:时间及量的比较,乘法的应用。

第六单元:量的认识及围绕“周长”、“面积”的讨论。

学完以上知识后,学生的数学基础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学习接下来的数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0~100之间的任意数字;(2)掌握数值的表示方法及大小的比较。

2. 教学重难点(1)0~100之间任意数字的读法;(2)大小的比较及数值的符号表示。

3. 教学过程3.1 学习一~十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法板书:0~10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快速报出0~10的阿拉伯数字,老师读音,学生完成配对。

3.2 学习11~19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法板书:11~19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快速报出11~19的阿拉伯数字,老师读音,学生完成配对。

3.3 学习20~100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法板书:20,30,40,50,60,70,80,90,100让学生快速报出20,30,40等的阿拉伯数字,老师读音,学生完成配对,最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快速拼读出100以内任意数字。

3.4 比较大小及数值的符号表示老师通过比较数字大小的语言表述和数字符号表示,让学生理解比较数字的方法,运用“大于( > )”、“小于( < )”、“等于( = )”符号表示数字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7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7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7篇)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

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39;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用铅笔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

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 1 7 3 2 3 4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

(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

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

(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

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

真聪明。

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共13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共13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二、出示自学指导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生:……(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师:哦,对了,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2024年新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彩教案上册,完整版

2024年新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彩教案上册,完整版

2024年新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彩教案上册,完整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1课时:认识11~2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椅、书本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11~20的数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2课时:认识21~10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1.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和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21~100的数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第1课时:加法运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二、探究新知1.出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的组成。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加法算式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2课时:减法运算教学过程:1.复习加法的运算规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减法算式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第1课时:认识乘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二、探究新知1.出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一、本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
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数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
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中需要准的教具和学具:
1.计数器、方木块、小棒、数位表、实物图画卡片
2.乘法口诀表
3.圆行乘法练习板
4.几何板
5.口算练习表
五、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 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 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教学进度表
(2011—2012学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