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3章末复习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4第三章复习(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4第三章复习(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4 第三章复习(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4 第三章复习(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4 第三章复习(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

4 第三章复习(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限时考24)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发展迅速,但目前却面临“弃光限电”现象。

所谓“弃光限电”是指在光伏发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光照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光伏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

读2014年7月~2015年5月我国8省区“弃光限电”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弃光限电”比重最高的省份,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A.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B.土地面积大,可利用空间大C.劳动力资源充足,价格低 D.常规能源短缺,光电成本低2.我国8省区出现“弃光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光伏电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C.8省区所在地用电需求量小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3.可以缓解“弃光限电"现象的措施是()A.让8省区能源全部转入光电 B.畅通电能向外输送通道C.将光电厂向东南沿海转移 D.改光伏发电为风力发电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资源诅咒系数越大,说明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归纳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备选答案①能源的综合利用②资源开发条件③流域的综合开发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1.主要的分析内容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构成可能不同,在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首先应分析该区域自然资源的种类与构成;同时,还要明确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所以,分析一个区域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1)认识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区位条件、能源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

(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与策略。

2.对比分析方法——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德国鲁尔区发展对比为例对比分析法是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问题分析的常见方法,通过相似区域的对比,可以找到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的共性措施,并通过知识迁移,明确并完善未知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的相关问题及开发方向,如下表所示。

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煤炭、水源丰富;离铁矿区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市场广阔存在问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枯竭,地位下降;环境问题严重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下图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学案含答案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一 能源的分类、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 1.能源的分类 (1) (2)①类型:主要包括 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山西省资源开发条件3.能源基地建设(1) :如图中的① ② 、③ 、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①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4.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外省。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②解决措施考点二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2)措施(3)效果2.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 ①生态问题的成因⎩⎪⎨⎪⎧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②措施:(2)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等。

(4)①“三废”的产生: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②治理措施反馈练习:(2014·四川文综,5~6)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3~4题。

高中地理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整合+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专题一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区域开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开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开展。

本专题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典型案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状况与区域开展的关系。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知识结构如图(2)河流的综合开发的知识结构图以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局部辖区示意图〞。

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答复以下问题。

(1)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但近年来却不断缩减,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开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2)①乡驻地逐渐开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开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效劳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3)好处是: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减少能源输入地的环境污染。

建在①处合理。

(4)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②开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解析该题以华北某地区域经济开展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与提炼信息及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第(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大面积水稻生长的要求;第(2)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开展,必将带动经济结构、聚落、交通、人口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pt章末整合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pt章末整合课件

1.原因 (1)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2)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不稳定; (6)石油储备体系尚不健全。
2.解决措施 (1)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 (2)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 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 (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 (5)稳妥发展核电;
植被破坏 及矿山开采破坏了植被,导致水土 人为
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因素
炼铜企业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 环境污染 形成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
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方法技巧 如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状况看,一个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人口的增长;二是掠夺式的 开发方式。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 原因就是如此。
2.田纳西 河的综合开 发及效果
练习5 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回答(1)~(2)题。
(1)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D ) A.水电、人才密集 B.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 D.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田纳 西河流域内多山地,降水较多,水能丰富,适合梯级开发。
练习6 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3)题。
(1)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D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流量大且稳定 ⑤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流域的特点、综合开发的影响。乙河是 塞纳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降水丰富,流量大且稳定,且 无结冰期。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复习学案必修3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点提升1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1.一般的分析思路2.具体的分析内容(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题探究】(1)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可以从煤矿资源分布广,该类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靠近煤炭产地可降低运输成,市场需求量大,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

(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详解)

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详解)

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单选题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

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2.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工程质量低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4.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

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31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3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按能源的性质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和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了解)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按比重由高到低)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电;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按比重由高到低)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记忆)3、★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重点记忆)4、★山西煤炭资源的特点:①储量大,分布广②煤种齐全③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基地,主要用于燃烧发电,河东煤田是世界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主要用于冶炼钢铁)④开采条件好。

(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层中还含有煤层气,占全国的1/3)。

(主要煤矿的位置)(重点记忆)5、中国能源面临的五大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费量低③单位产值的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熟悉)6、★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记忆)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晋煤外运的主要铁路线由北向南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图);③加强煤的加工转换(建坑口电站,把煤转变为电力,向东送到京津唐地区;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7、建坑口电站,输出电力的利弊:(记忆)利:①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②减少运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③缓解受电区电力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受电区能源结构调整,提高环境质量。

弊:①燃煤发电,加剧了电力输出区大气污染。

②火力发电,加剧了电力输出区用水的紧张。

8、山西煤炭市场受到的主要挑战来自哪些方面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山西煤炭开采条件下降、成本上升、技术和设备更新慢(理解)9、★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记忆)①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要点提升1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1.一般的分析思路
2.具体的分析内容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题探究】(1)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可以从煤矿资源分布广,该类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靠近煤炭产地可降低运输成,市场需求量大,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

(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
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要点提升2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分析
一、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内容
1.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2.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治理措施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二、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思路
1.流域综合开发原理应用
河流的综合开发要充分体现河流开发的综合效益,体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在
不同的河流甚至在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特点不同,其综合开发的措施也不同。

如何进行河流的综合开发,以保持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整治环境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1)流域开发的方向选择
在分析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流域的自然背景,同时也要依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

如不同河段的开发重点如下。

河流中上游 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
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于航运、灌溉、养殖的开发
(2)流域开发的利弊评价
流域的合理开发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过度的开发不仅经济效益低下,也容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对于有些开发方式,则是有利有弊。

在具体分析评价流域开发带来的影响时,要依据流域整体性原理,并对其地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

如墨累—达令河流域早期的过度灌溉就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又如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
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
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
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
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
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
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
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
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