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筋的作用

合集下载

人体十二条经络总结

人体十二条经络总结

人体十二条经络总结人体内存在着十二条经络,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起着重要的调节和运行功能。

下面是对人体十二条经络的总结:第一、胆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端,横行于足趾背、足背肌肉,沿腓骨外侧缘上行至膝关节外侧上缘、顺胫骨前外侧缘,再经胫骨外侧缘上行至胸肋部,沿胸肋下缘向前至胸部透出部,沿喉部上行至面颊下颌骨下缘,最后在上颌部与目经相交。

胆经经过的部位较多,所以它的功能也很多,主要包括调节情绪、平衡胆汁分泌、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等。

第二、肝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着前胫部肌肉腘窝处上行至外侧膝关节上缘、顺前外侧股骨沿髌股外侧下行至腓骨上外侧髁部、再经腓骨外侧转踝结节至足显骨茎状骨骨结节外侧,最后分为核心与足痛经。

肝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正常活动、激发体内能量等。

第三、肺经:起于前胸肌膈肌间隙,沿着锁骨下、走胸骨旁、通过回归关连肺脏上缘以及肺隔膜、切入气管、上行经喉,到达嘴唇和内颊。

肺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呼吸系统的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肺病等。

第四、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迎风穴,经上臂穿过肩胛骨下部、上臂与直肠相映之处,再切入深层运行于下臂外侧,到达第一和第二手指之间。

大肠经的主要功能是排毒、调整消化系统功能、改善便秘等。

第五、脾经:起于大脚趾外侧第一跖骨前上角,向内行于足背至足底,再通过内踝向上走行于小腿肚、穿股转入股内侧,转井泮、与胆经重叠,等于屈膝处再穿入腹腔,与脾脏相连。

脾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系统、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脾脏相关疾病等。

第六、心经:起于小指末端袖窝之下,穿小指与臂之间越骨之间之后,上行沿臂外侧的牵泽穴至腋窝,再上行脸面,至缺颐穴上缘延过先天百会到达目眶内眦内眦内眦内。

心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病、增强心理活动能力等。

第七、小肠经:起于小指甲本部太渊穴,向前并上行于手心外侧至腕背,沿前臂外侧凹陷部穿后臂、再从肩内侧通过颈部直达面颊。

小肠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系统、改善消化不良、增强免疫力等。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展开全文
1.连缀百骸,维络周身
十二经筋纵横交错,结聚散络,广泛分布于四肢、头面、躯干等全身
各部,维系联络各组织器官,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

”十二经筋在全身各关节部位结聚,从而使周身百骸相互联结,或支撑人体的坐立行走,或相互协同以产生运动。

2.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素问·痿论》谓:“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经筋附着、连属于骨骼,结聚于关节,通过对骨骼的约束和连缀,使整个躯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

3.固护体表,抵御外邪
《灵枢·经脉》曰:“筋为刚,肉为墙。

”人体筋肉组织以其刚劲柔韧之性充实于体表与四肢,形成抗御外邪和保护机体各组织器官及脏腑经络的外周组织体系。

4.维络器官,固定七孔
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 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

十二经筋名词解释

十二经筋名词解释

十二经筋名词解释
十二经筋,又称经筋十二条,是中医经络学中的概念,指人体主要经络和筋脉的十二条。

这些经络和筋脉被认为是人体的“经脉”,贯穿于全身,与五脏六腑相连,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十二经筋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每个经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组织器官。

例如,手太阴肺经主要负责呼吸和气道的功能,足太阳膀胱经则与泌尿系统紧密相关。

在中医临床中,十二经筋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通过按压和刺激经筋,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同时,经筋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加速疾病的康复。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的特点
1、循行方向:十二经筋循行走向呈向心性,均起于四肢末端爪甲之间,结于骨骼、关节之上,终于躯干、头面部。

如: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内侧上行至胸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外侧上行至头;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足三阳经筋循行最长,起于足趾,循骨外上行结于头部。

2、分布规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筋肉组织充实于人体的体表和四肢,对周身组织器官及五脏六腑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

如手足阳经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手足阴经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

但部分经筋的循行超出本经的范围。

如手太阴之筋“抵季胁”;手阳明之筋“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等。

也有个别经筋循行分布不及本经,如足厥阴肝“上循股阴,结于阴器”。

《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脏六腑”。

因此十二经筋没有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的属络关系,故只以阴阳经筋的命名而未冠以脏腑之名。

所以经筋是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循行及功能上的补充和延伸。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通道系统,通过它能够联系和调节各个器官、组织和经络络络的运行。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由十二正经络和八个奇经络组成。

经络的作用与功效是广泛且多样的,下面将对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进行详细介绍。

1.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臂部和手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部的活动功能。

手太阳经有助于消除手臂和手部的寒湿邪气,舒缓手臂和手部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

2. 手阳明经:手阳明经主要分布于手臂和手背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背的活动功能。

手阳明经能够加强手臂和手背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手臂和手背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足阳明经:足阳明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阳明经能够消除腿部和足部的湿气,改善腿部和足部的循环,缓解腿部和足部的水肿、疼痛等症状。

4.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太阳经具有温阳、祛寒、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舒缓腿部和足部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5. 脾经:脾经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

脾经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调节体液代谢,改善膀胱和小肠的功能。

6. 肺经:肺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肺经能够促进气体交换,增强肺部的功能,调节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7. 心经:心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心血管系统和情绪状态。

心经能够加强心脏的功能,调节心律,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焦虑、抑郁等症状。

8. 肝经:肝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功能和情绪状态。

肝经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

9. 肾经:肾经主要分布于背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肾脏功能和生殖系统。

中医学:经筋

中医学:经筋

中医学:经筋
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肢体外周的筋膜(肌腱、韧带)、肌肉体系。

依据十二经脉的分布,全身筋肉体系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为“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作为经络的连属部分,其功能活动的正常维持,依赖经脉和络脉等渗灌气血以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
经筋的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J同时,经筋还遍布于躯体和四肢的浅部,对周身各部分的脏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循行部位
经筋的分布,一般都在浅部,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有的进入胸腹腔,但通常不属络脏腑。

经筋的分布,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循行走向不尽相同。

手、足三阳经的经筋分布于肢体的外侧;手、足三阴经的经筋分布于肢体的内侧,有的还进入胸廓和腹腔。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大家对“经络”这个词可能比较熟悉,那么“经筋”到底是什么?它与经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经”与“筋”的含义。

现在大家一说到“筋”,马上就会想到肌腱,比如大家平时去菜市场买肉时会说:我买牛蹄筋儿或猪蹄筋儿。

其实大家常说的这个“筋”的概念与古人所说的“筋”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出入。

在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对“筋”的解释是:“筋,肉之力也。

从力,从肉,从竹。

”说明“筋”不仅仅是单纯是指肌腱的概念,其内涵更加广泛,是包含肌肉、肌腱、韧带等在内的附着在骨头周围的软组织的总称。

比如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游泳时小腿肚子突然抽起来,大家几乎都会说小腿肚子“抽筋儿”了,在农村还有人会说小腿肚子“转筋”了,这里的“筋”显然指的是肌肉等软组织而不是肌腱。

还有喜欢养生的朋友都知道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易筋经”,这里的“筋”用的也是筋的原意,“易”是改变、脱换之意,“易筋”就是指改变我们僵紧的肌肉并使之柔软而富有弹性,而不仅仅是锻炼那几乎可以忽略的肌腱。

那么“经筋”又如何理解呢?经筋不是对筋的泛泛论述,在筋之前,加上“经”字,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经,织也;从糸,坙声。

”其本意是指织物的纵线。

大家知道,织布前必须首先在织布机上固定好经线,而经线是纵向排列的。

因为在人体中“筋”的走向也多纵向,所以用“经”总结筋的分布。

大家知道,经络是我们身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一个生理功能十分重要的系统。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记载了我们身体里与脏腑密切对应的主要经脉有十二条。

那十二经脉与十二经筋到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肌肉和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手足三阳经筋:即手足太阳经筋、手足少阳经筋、手足阳明经筋;还有手足三阴经筋:即手足太阴经筋、手足厥阴经筋、手足少阴经筋。

经筋所运行的路线大体上与经脉相互吻合。

简单点说,十二经筋就是包裹通道(十二经脉)周围的一些组织。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推荐收藏!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推荐收藏!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推荐收藏!经筋基础知识经筋是什么?《灵枢经》明确记载经筋的循行,“它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上于颈项,终于头面,而不与内脏相联。

”“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

”现今较公认的看法是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

实际上,经筋涉及的范畴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

经筋的功能作用有哪些?经脉着藏于经筋之中,经筋依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

经筋的舒张收缩具有调节气血流量、流速的作用。

其功用主要有:1.主束骨、联缀百骸,构成身形支架与形体;2.利机关,保证肢体正常运动功能;3.系结肢节,保证正常运动;4.为刚为墙,维络周身,内安脏腑作用;5.经筋的整体调节功能;6.反映局部和内脏病侯;7.调着藏于经筋的经脉。

由此可见,经筋在中医外治手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调理手段用推、按、揉、拍、拨、刮、灸等都是可以的。

十二经筋图表1、足太阳经筋足太阳经筋循行: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

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足太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2、足少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循行: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

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

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

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

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足少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3、足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循行: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

中医十二经络的功能主治

中医十二经络的功能主治

中医十二经络的功能主治1. 手太阳经•功能:从手部发散出来,贯穿手臂,连接心脏和小肠。

手太阳经主要负责阳气的调节和推动。

•主治:治疗心悸、胸痛、手臂麻木、肩颈痛等相关症状。

2. 手少阳经•功能:从手太阳经、手三阳经发散而出,穿行于手臂外侧,连接心包和三焦。

手少阳经主要负责调节身体的热度。

•主治: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胸痛等相关症状。

3. 手阳明经•功能:从手太阳经、手少阳经发散而出,贯穿手臂、肘关节,连接大肠和胃。

手阳明经主要负责调节体液的运行。

•主治:治疗口干、口苦、便秘、腹胀等相关症状。

4. 足阳明经•功能:从足部发散出来,贯穿小腿前侧,连接大肠和胃。

足阳明经主要负责调节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

•主治:治疗腹胀、便秘、泄泻、消化不良等相关症状。

5. 足太阳经•功能:从足阳明经发散而出,贯穿小腿后侧,连接膀胱和肾。

足太阳经主要负责调节和平衡水液代谢。

•主治:治疗下肢浮肿、尿频、遗尿、腰痛等相关症状。

6. 足少阳经•功能:从足太阳经发散而出,穿行于小腿侧后部,连接胆经和三焦。

足少阳经主要负责调节体内阳气的升降。

•主治:治疗头痛、眩晕、耳鸣、便秘等相关症状。

7. 足厥阴经•功能:从足小阳经发散而出,穿行于小腿内侧,连接肝和脾。

足厥阴经主要负责调节血液的运行和营养的供给。

•主治:治疗月经不调、疲劳、消化不良、抑郁等相关症状。

8. 手太阴经•功能:从手少阳经发散而出,贯穿前臂内侧,连接肺和大肠。

手太阴经主要负责调节气血的循环和肺部的功能。

•主治:治疗咳嗽、哮喘、胸闷、便秘等相关症状。

9. 手少阴经•功能:从手太阴经发散而出,穿行于手臂内侧,连接心和小肠。

手少阴经主要负责调节心血的供应和情绪的稳定。

•主治:治疗心悸、胸闷、失眠、手臂麻木等相关症状。

10. 足少阴经•功能:从手少阴经、手太阴经发散而出,穿行于小腿内侧,连接肾和膀胱。

足少阴经主要负责调节水液代谢和性激素的平衡。

•主治:治疗月经不调、泄泻、性功能障碍、腰痛等相关症状。

《黄帝内经》--十二经筋

《黄帝内经》--十二经筋

《黄帝内经》--十二经筋《黄帝内经》--十二经筋中医学认为:经筋,即人体筋肉系统之统称。

同经脉名称相对应,含义近似。

包含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及十二皮部。

以十二经筋为核心,它是总括人体全身皮肤、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的有机联体结构,并与经脉结城“筋与脉并为系”的有机联体,是机体的生物活性的庞大器官。

发挥“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着藏经脉”,维护机体形体整体统一,护脏固腑,保持躯体正常“趋翔”活动等功能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经筋是指人体骨骼之间相联系的束状、带状的韧性极大的组织,称之为韧带、筋膜等。

现代意义的解释为:人体内具有一定走向及循行路线韧性极大的连系周身骨骼的组织。

十二经筋主要病症的临床表现一、手太阳经筋主病:1、手小指牵引肘内侧肱骨后缘疼痛;2、臂内侧及腋下作痛;3、绕肩胛而引颈部疼痛,耳中鸣响;4、痛势牵引颈部,影响眼部;5、颈筋拘急,致颈部发冷发热,颈部肿胀。

二、手少阳经筋主病:1、上肢外侧肌肉痉挛疼痛;2、牵引肩部、颈部及颊部疼痛;3、引起舌卷等。

三、手阳明经筋主病:1、食指、桡骨外侧、上臂外侧、肩前、颈侧、面颊部等处肌肉痉挛、疼痛;2、肩周炎,肩不能上举;3、颈部强直不能左右转动等。

四、手太阴经筋主病:1、拇指、尺骨内侧、上臂内前侧疼痛;2、肩前等处痉挛抽筋;3、胸前痛甚则为胃气上逆或横膈肌及纵隔肌痉挛以致吐血。

五、手少阴经筋主病:1、胸内痉挛,心下积块如有压迫感;2、肘关节屈伸不利;3、上肢内侧肌肉痉挛疼痛。

六、手厥阴经筋主病:1、中指、前臂内侧疼痛;2、上臂内侧面等处痉挛或胀痛,3、连及胸部肌肉紧张作痛或绞痛。

七、足太阴经筋主病:1、足大趾酸胀不适,牵引内踝痛,抽筋痛,膝内侧骨痛,2、大腿内侧牵引股部痛,阴器扭转痛;3、牵引脐、腹、两胁、胸两旁及脊柱痛。

八、足少阴经筋主病:1、主痉症、痫症。

2、足底痉挛;3膝内侧及会阴部经筋结聚处痉挛。

4、若筋病在背侧,身体不能前俯,5、筋病在胸腹侧,不能后仰。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 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

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

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大肠经属阳明经,即气血很旺的经络。

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如手肿胀,按大肠经上痛点即可。

3. 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用手敲大肠经小臂这段,如长期便秘的人这段会很敏感。

还有一种方法,即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侧处)这一段大肠经。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督脉就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就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任脉就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1肺经(大拇指正面)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与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十二条经络讲解2大肠经(大拇指反面)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与排出。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心包经就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与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与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心肌梗塞,特别就是有心季与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三焦就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与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而且有调节内分泌的感化。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心经(小拇指正面)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12条经络的专业知识

12条经络的专业知识

12条经络的专业知识
1.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沿着手臂内侧,终于大拇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呼吸和水液代谢。

2.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窦,沿着手臂外侧,终于食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和调节肠道功能。

3. 足阳明胃经:起于人中,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足大趾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4.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胸部。

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和吸收,以及补充气血。

5.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包,沿着手臂内侧,终于小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6.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的末端,沿着手臂外侧,终于耳朵后面。

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分解营养物质。

7.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眉间,沿着脊柱后侧,终于足小趾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和调节水液代谢。

8.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胸部。

主要功能是调节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9.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部,沿着手臂内侧,终于小指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脏功能和情绪。

10.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的末端,沿着手臂外侧,终于眉毛之间。

主要功能是调节水液代谢和体温。

11.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角,沿着头部和躯干侧面,终
于足小趾的末端。

主要功能是调节胆囊和情绪。

12.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腿部内侧,终于胸部。

主要功能是调节肝脏功能和情绪。

健身气功易经筋十二式有什么好处

健身气功易经筋十二式有什么好处

健身气功易经筋十二式有什么好处经筋,大家应该不陌生,是金庸小说当中一种上乘的武功,大家通过小说可以知道,不过在现实当中的易经筋却和小说当中的有着巨大的差别,而且现实当中的易经筋版本也特别多,那么在健身气功易经筋十二式有什么好处?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简单的了解,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

1预备式调整呼吸(一般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两种2韦驮献杵第一势主要作用是敛气定神呼吸顺畅3韦驮献杵第二势主要作用是疏通筋络,改善气血运行4韦驮献杵第三势主要作用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5摘星换斗式是通过掌心的翻转,意念在腰间来达到收敛真气。

锻炼颈、肩、腰部关节,有壮腰健肾的功效。

6到拽九牛尾式通过腰的扭动带动肩胛骨的运转,可锻炼背部改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7出爪亮翅式改善呼吸功能,改善全身气血运行。

8九鬼拔马刀式主要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9三盘落地式主要通过口吐“嗨”音可气沉丹田,增强腰部和下肢的力量,有强腰壮骨的作用。

10 青龙探爪式通过转身左右探爪,可使两肋交叉松紧开合,可改善腰部及下身肌肉的活动功能。

11卧虎捕食式通过前扑,后仰,以及胸部的拓展,可活动关节调和全身气血,从而起到强健腰腿的功效12 打躬式通过脊椎的节节伸展,拔伸来拉伸颈椎,胸椎,脊椎,腰椎。

要求整个过程要保持体松心静。

13 掉尾式通过调和全身气脉,强化背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脊柱各关节,通过对两肾的拉伸和挤压提高两肾的功能。

14收势将动作所焕发起的真气疏导归位,排出体内滞气,令身体恢复常态。

通过上肢的上抱下引,引真气回归于丹田,调节全身肌肉疏导关节的放松,呼吸自然,最后一次意念回归丹田,全身复原.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健身气功易经筋十二式有什么好处,这也是一种健身的运动,对于我们身体的调理和强壮有着很好的作用,在平时的时候有好多朋友喜欢练气功,其中易经筋十二式,虽然没有小说当中那么的厉害,可是对养生也很有效果。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十二经络的概述经络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被认为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

十二经络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主要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

每条经络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二、十二经络的作用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贯穿上肢,起源于胸部,主要功能是主管呼吸,调节气机,潜在作用包括疏散风寒,润肺止咳等。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走行于上肢,起源于鼻孔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通便利肠,清热解毒等。

3.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走行于下肢,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调节脾胃,主治功能包括健脾开胃,消化调节等。

4.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头、背、臀部和下肢,主要功能是主导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利尿通淋,舒筋活络等。

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安神定志,养心安眠等。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指尖处,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排泄,主治功能包括养血明目,利尿通淋等。

7.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肾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温肾阳,益精补肾等。

8.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调节脾胃功能,主治功能包括补脾健胃,化湿利水等。

9.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包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心包保护和调节,主治功能包括疏肝理气,舒筋活络等。

10.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上肢和头部,起源于目睛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三焦功能,主治功能包括通神活络,疏风清热等。

11.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分布于头部、胸部和背部,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胆汁的产生和排泄,主治功能包括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

12.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肝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气血运行,调节肝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润燥通经,疏肝养血等。

十二经筋介绍

十二经筋介绍

⼗⼆经筋介绍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主⼲,络脉是分⽀。

⼩编今天为⼤家介绍⼗⼆经筋知识,快来了解吧! 经络是运⾏全⾝⽓⾎、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正常⽣理情况下,经络有运⾏⽓⾎,感应传导的作⽤,⽽在发⽣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由于经络有⼀定的循⾏部位和络属脏腑,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在临床上,就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

在治疗上,⽆论是、推拿或药物治疗,都是通过调整经络⽓⾎的功能活动,进⽽调节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的。

经络新解:经络本⾝是⼀种意识规律活动的产物,它的的活动以⽓和意识做为物质,活动的路径即为经络。

内⽓:重在体内规律活动的⼀种意识。

并且合以下三要素 内⽓的三要素: A.有明确的布《布置,调控》⽓位置 B.有由动静演⽣的⽅向性 C.在⾝体部位之间的左右交叉性,并有⼀交叉点 举例说明: 1.意识在⼿指,则布⽓位置在⼿指 2.意由⼿⾄脚,则⽅向性为向脚 3.意由左⼿⾄右脚,右⼿向左脚,则,⼆⽓之间会相互交叉,并有⼀焦点。

⼀次调控内⽓的完整调控过程: 如,意由左⼿⾏⾄右脚,同时意由右⼿⾏⾄左脚。

则:⾏⽓位置在⼿,⾜。

⽅向向脚,交叉点在⼆盆⾻正中点。

经络,⽳。

内⽓的流动必然有⼀定的路径,这种路径就是经络。

⼆⽓相交之处,即为⽳位。

经络与⽳先天即存在。

但随内⽓的废⽌⽽⽆法感知和判断,犹如不存。

故经络与⽳位随内⽓的建⽴和疏通⽽⾃知存在,随内⽓的消散⽽⾃不知存在。

经络的及相关元素的作⽤ 内⽓的作⽤过程依次是⽓—⾎---肌⾁---筋---⾻。

内⽓的活动直接⽀配⾎液的活动。

⾎液的活动会引起肌⾁,筋,⾻的相应变化。

即⾎的活动引发肌⾁的活动,肌⾁的活动引发筋的活动,筋的活动引发⾻的活动。

整个过程的始端为意识,终端为⾻。

如:导内⽓由⼿⾄脚,持续。

则:随着脚部内⽓的积累,⾎液增加,肌⾁膨胀,筋⾻移位,趋利于⽓⾎的通⼊和聚集,⾻密度增加。

十二经筋的作用.ppt

十二经筋的作用.ppt

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 手少阴经筋起于手小指内侧, 上行结于掌后小指侧豌豆骨, 再上行结于肘的内侧,上入腋 内,与手太阴经筋交会,伏行 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下行 联系脐部。本经筋发生病变, 可见胸内拘急,心下积块坚伏 名日伏梁;上肢筋有病,肘部 牵急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 位掣引、转筋、疼痛。以痛为 腧
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足阳明 经筋起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 于足背,斜向外行至腓骨,上结于膝 外侧,直上结于髀枢(髋关节部), 再上沿胁部联属于脊;其直行的一支, 从足背向上沿胫骨,结于膝部;由此 分出的经筋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 经筋合并;直行的沿伏兔(股四头肌) 上行,结于髀部而聚会阴器。再向上 布于腹部,上行结聚于缺盆,再上颈, 挟口,合于鼻旁颧部(頄)。继而下 结于鼻,复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 太阳经筋维络上眼睑(目上纲),阳 明经筋维络下眼睑(目下纲)。另一 支从颧部分出,通过颊部,结聚于耳 前。其病症可见本经筋循行、结聚部 位掣引、转筋、疼痛,以及疝气、猝
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手 阳明经筋起于食指的桡侧端,结 于腕背桡侧,沿前臂上行结于肘 的外侧,上行臑部(上臂外侧) 结于肩髃(肩峰端);分支绕过 肩胛,挟脊柱两侧;直行的经筋, 从肩髃上行至颈;再分支走向面 颊,结于鼻旁颧部;其直行一支 向上出于手太阳经筋前方,上至 左额角,络于头部而下行至右侧 下颔。其病症为经筋循行、结聚 部位掣引疼痛及转筋,肩抬举不 得,颈部不能左右转动,以局部 取穴为主。
手太阴经筋图
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 手太阴经筋起于手大指之端, 沿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 寸口脉外侧,沿臂上行结于肘 中,向上经上臂内侧,入腋下, 出缺盆,结于肩髃前,其上方 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结于胸 里,散布于膈,与手厥阴经之 筋合于膈下,抵于季胁。本经 筋发病,在其循行和结聚的部 位产生掣引、转筋、疼痛,重 者可成息贲病,胁肋拘急、吐 血。治疗可用火针疾刺疾出, 以局部取穴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厥阴经筋
手厥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手 厥阴经筋起始于中指,与手太阴 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上经上 臂的内侧,结于腋下,从腋下前 后挟持两胁。分支进入胸腔,散 布胸中,结于膈部。其病症为经 筋循行所过处掣引疼痛及转筋, 以及胸痛,(即火针快速针刺), 以局部取穴为主


足太阴经筋
足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足 太阴经筋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 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 辅骨(股骨内侧髁与胫骨内侧髁 构成的骨突),沿股内侧上行结 于髀部,会聚于阴器;再上行至 腹部,结聚于脐,沿腹内上行结 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其行于内 的经筋则附于脊旁。其病症,可 见足大趾牵引内踝作痛,转筋, 膝内辅骨部疼痛,股内侧牵引髀 部作痛,阴器扭转疼痛并向上牵 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 和脊内疼痛。以局部取穴为主
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手 少阳经筋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 结于腕背,沿前臂外侧上行结于 肘尖,向上绕行上臂外侧,经肩 部走至颈,与手太阳经筋结合。 其分支从颈部分出,在曲颊处深 入,联系于舌根;另一分支上走 下颌沿耳前,连属目外眦,上达 颞部,结于额角。其病症可见本 经筋循行部位掣引、转筋,以及 舌卷。以局部取穴为主。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足少阳 经筋起于第四足趾端,上结于外踝, 沿胫骨外侧面,向上结于膝外侧;其 分支自外辅骨(腓骨),上走髀外侧, 再分两支,前支结于伏兔(股四头 肌),后支向上结于尻部(骶骨部); 直行者经季胁下空软处与胁肋部,上 走至腋前方,横穿膺乳(侧胸部), 结聚于缺盆;直行的上出于腋前,穿 过缺盆,出行于足太阳经筋之前,绕 行耳后,上抵额角,交于巅顶上,再 从头顶侧面向下走向下颔,又还向上 结聚于颧部,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 维”。其病症主要是本经筋循行、结 聚之处掣引、疼痛、转筋等。治以火 针劫刺,以痛为腧


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足阳明 经筋起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 于足背,斜向外行至腓骨,上结于膝 外侧,直上结于髀枢(髋关节部), 再上沿胁部联属于脊;其直行的一支, 从足背向上沿胫骨,结于膝部;由此 分出的经筋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 经筋合并;直行的沿伏兔(股四头肌) 上行,结于髀部而聚会阴器。再向上 布于腹部,上行结聚于缺盆,再上颈, 挟口,合于鼻旁颧部(頄)。继而下 结于鼻,复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 太阳经筋维络上眼睑(目上纲),阳 明经筋维络下眼睑(目下纲)。另一 支从颧部分出,通过颊部,结聚于耳 前。其病症可见本经筋循行、结聚部 位掣引、转筋、疼痛,以及疝气、猝 目不能合;热则筋肉弛缓目不能开。 面颊部筋肉若受寒侵袭,拘急不收, 引起口角肌肉偏瘫、歪斜。,以痛为经筋之一。 手少阴经筋起于手小指内侧, 上行结于掌后小指侧豌豆骨, 再上行结于肘的内侧,上入腋 内,与手太阴经筋交会,伏行 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下行 联系脐部。本经筋发生病变, 可见胸内拘急,心下积块坚伏 名日伏梁;上肢筋有病,肘部 牵急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 位掣引、转筋、疼痛。以痛为 腧
手太阳经筋

手太阳经筋 手太阳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手 太阳经筋起于手小指上,结于腕 背的腕骨部,上行前臂内侧,结 于肘内锐骨(肱骨内上髁)后, 以手指弹该处(尺神经所在), 有酸麻感传至小指上,再上行结 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行于腋后缘, 上绕肩胛,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 筋之前,结于耳后乳突;由此分 出一支进入耳中;直行的从耳后 向上至耳上部,再下行结于下颔 处,又上行连属目外眦。另一分 支从颈部分出,向上经过下颌关 节,沿耳廓前向上连属目外眦, 上行于前额,结于额角。其病症 为经筋循行、结聚部位掣引疼痛, 耳鸣且痛,目闭良久才能视物, 颈筋拘急,可发生筋瘘、颈肿等 症,以痛为腧。
手、足三阴阳经筋相结合处

手、足三阴阳经筋相结合处 手三阴经筋(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由里侧循 行至胸部相互结合;手三阳经筋(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由表侧循行至头角部相互结合;足三阴经筋(足太 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由内侧循行至少腹部相互结合; 足三阳经筋(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由外侧循 行至面部相互结合。


通俗地讲,人体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 系,由有形质的类似条索状的组织所组成。十二经筋的分布路线, 大致与十二经脉路线相同,遍及人体的前、后、左、右和头、面、 四肢。十二经筋共合起来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筋肉组织。所不同 的是十二经筋组织不进入“脏腑”只显示在人的表体,犹如房屋的 外围墙壁的组成部,分,而未涉及墙壁之内的脏腑组织。但十二经 筋亦与体内的脏腑有同气相感的联系能供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以贯 通阴阳。因十二经筋依靠十二经脉的往来经气濡养。所以凡属足太 阳经筋和分支经筋的分布路线,全由足太阳经的往返经气并与一部 分足少阴经气而流注于其中。其他的经筋所受经气濡养亦相同。

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手 阳明经筋起于食指的桡侧端,结 于腕背桡侧,沿前臂上行结于肘 的外侧,上行臑部(上臂外侧) 结于肩髃(肩峰端);分支绕过 肩胛,挟脊柱两侧;直行的经筋, 从肩髃上行至颈;再分支走向面 颊,结于鼻旁颧部;其直行一支 向上出于手太阳经筋前方,上至 左额角,络于头部而下行至右侧 下颔。其病症为经筋循行、结聚 部位掣引疼痛及转筋,肩抬举不 得,颈部不能左右转动,以局部 取穴为主。


足厥阴经筋
足厥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足 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的上边,上 行结聚于内踝前方,再向上沿胫 骨内侧面,结于胫骨内髁之下, 又沿股内侧上行结于阴器,与到 达此处的诸筋相联络。其病症可 见足大趾牵引内踝前部疼痛,内 辅骨部疼痛,大腿内侧疼痛转筋, 阳痿或性功能亢进。治宜“燔针 劫刺”,以痛为腧
手太阴经筋图
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 手太阴经筋起于手大指之端, 沿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 寸口脉外侧,沿臂上行结于肘 中,向上经上臂内侧,入腋下, 出缺盆,结于肩髃前,其上方 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结于胸 里,散布于膈,与手厥阴经之 筋合于膈下,抵于季胁。本经 筋发病,在其循行和结聚的部 位产生掣引、转筋、疼痛,重 者可成息贲病,胁肋拘急、吐 血。治疗可用火针疾刺疾出, 以局部取穴为主。
十二经筋的作用

概述: 十二经筋为经络分类名。简称经筋。指全身筋肉组织附 属于十二经脉而分成十二个部分,也是十二经脉在躯体 和四肢部与筋肉组织的相互联系。以其分布部位及病候 多在“筋肉”,故称“经筋”。出《灵枢· 经筋》。其分 布与十二经脉循行大致相同。起于四肢末端爪甲,结于 关节和骨骼,走向躯干,上起于颈项,终止于头面。阳 筋分布体外,阴筋进入体腔,但不与内脏相联。其中, 手三阳经筋都结于额角(角),足三阳经筋都经缺盆上 结于颧骨部和目周围,手三阴经筋并入胸中再结于胸膈 部,足三阴经筋都结于阴器。经筋发病的特点为“寒则 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主要表现为掣引、痹痛、 弛缓、挛急等。治疗上,寒证可采用“燔针劫刺”局部 俞穴;热证以泄阳邪为主。


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足少阴 经筋起于足小趾之下,入足心,与足 太阴经筋并,斜走内踝下方,结于足 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 骨内侧髁下,再同足太阴经筋并行向 上,沿股内侧结于阴器,沿脊旁肌肉 (膂)挟脊柱,上行到项部,结于枕 骨粗隆,与足太阳的经筋相会合。其 病症可见足下转筋,所经过和结聚的 部位,都有疼痛和转筋的症候,并有 痫证、抽搐和角弓反张等。背部经筋 拘急,身体产生反折不能前俯;腹侧 经筋拘急,则身体不能后仰。治以 “燔针劫刺”,以痛为腧。病在内的, 可局部药物熨贴、按摩、导引以舒筋 脉,或饮汤药以养血
千年鳌灸 十二经筋的作用
健康养生
安 徽 金 洲 美 业

牛馨艺艺
经筋与经脉的关系

经筋与经脉的关系表现在:经筋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才能得以 维持它的功能。主要起着把人体四肢百骸连结起来及人体运动力量 的功能作用。 经脉着藏于经筋之中,经筋有着藏护卫经脉,促进调节经脉中气血正 常运行的作用。或者说,经筋的舒缩有调节气血流量、流速的作用。 经筋与经脉一样,也是呈一个网络纵横人体全身。经筋是人体运动 的动力来源,即人体的运动全仰赖于筋,它既有保护人体的作用, 又是力量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