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2)
细菌的形态、排列、大小及一般结构

方形菌
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外界环境因子: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培养基成分与浓度
幼龄细菌:菌体形态正常、整齐、稳定; 老细菌: 形态不正常:梨形、有分枝、细丝状
异常形态
新鲜培养基
正常状态
( 二 ) 细 菌 的 大 小
1、球菌
d:0.5~1.0µm 较大的球菌:旋动泡硫磺细菌 (Thiophysa volutaus),d=7~8µm
2、杆菌 宽×长,长度可为d 的一至数倍
小型杆菌:0.2~0.4 × 0.7~1.5µm 中型杆菌:0.5~1 × 2~3µm 大型杆菌:1~1.25 × 3~8µm
3、螺旋菌 宽×长,长度≠实际长度
0.3~1.0×1.0~50µm
影响菌体大小的因素
影响因子:菌种、培养条件、菌龄、染色方法
幼龄细菌 固定染色菌体 媒染法的菌体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原核(prokaryon):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胞核外没有
核膜包围,DNA以闭环分子形式存 在,不含组蛋白的细胞核。
原核微生物:指具有原核的微生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 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其它代表性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 菌
一、细菌的形态、大小及排列方式 二、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及特殊构造 三、细菌的繁殖方式 四、常见的细菌类群
“纳米比亚硫磺珍珠”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1997 年 , 纳 米 比 亚 海 岸 , 发 现 的 一 种 硫 细 菌 (sulfur bacterium),d = 0.1~0.75mm
富含:液泡(98%) 液泡内富含:硝酸盐, 在产能和硫氧化过程中 充作电子受体。 液泡外包被一层0.5~ 2.0μm厚的细胞质,其 中富含硫滴。
(食品微生物)第2章_微生物主要类群1细菌

35
2.颗粒状的内含物(inclusions) :
● 糖原和淀粉粒:主要的碳素和能源储藏物质, 可用碘液着色检查。 ● 异染粒:细菌特有的磷素养料贮存。 ● 聚β-羟基丁酸:一种与类脂相似的碳源和能源 贮存。 ● 硫滴和硫粒:某些化能自养的硫细菌贮存的能 源物质。 ● 磁粒:是少数磁性细菌细胞内特有的串状的 Fe3O4的磁性颗粒。
28
细胞质膜结构图解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cytoplasmic membrane
磷脂(占20%~30%),蛋白质(占50%~70%)
29
具运输功能的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或内嵌蛋白(intrinsic protein)
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或膜外蛋白(extrinsic protein)
大型1.0~1.25 × 3~8 um 中型0.5~1.0 × 2~3 um 小型0.2~0.4 × 0.7~1.5 um 螺旋菌:以宽度×长度计算
11
1.3 细菌的构造
细胞质 菌毛
细菌鞭毛 核糖体
细胞质膜
荚膜 细胞壁
12
1.3 细菌的构造
一、细胞壁
包在表面较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结构,占菌体干重的10-25%。
23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
结晶紫染色1分钟 细胞为紫色
碘液媒染1~3分钟 全部细胞仍为紫色
乙醇脱色(约30秒) G+细胞为紫色 G-细胞为无色
番红花液复染1~2分钟 G+细胞为紫色 G-细胞为红色
24
25
26
二、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
1.细胞质膜及其结构
微生物学 第二章 原核生物

②磁小体(magnetosome): 成分为F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包裹, 具导向功能。
链状排列的磁性颗粒
分离的磁小体
趋磁水生螺菌 (Acuaspirillum magnetotacticum) 电镜照片 磁细菌在磁场中做波状迁移
③羧酶体(carboxysome)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是自养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 。存在于硫 杆菌属(Thiobacillus)、贝日阿托氏菌属(Beggiatoa)、硝化细菌 和一些蓝细菌中。图示硫杆菌的羧酶体
(二)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
特点: 1.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一般不含胆固醇等甾醇 (支原体 除外) ,这一点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多烯类抗生素因 可破坏含甾醇的细胞质膜,故可抑制支原体和真核生 物,但对其他的原核生物则无抑制作用。 2. 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可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囊 状构造-间体(mesosome) ,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 的泡囊。间体与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关,还可 能与DNA的复制、分配以及与细胞分裂有关。
糖被的主要成分: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尤以多糖居多。
糖被的功能:①保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基团可保护菌体免 受干旱损伤或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一些动物致病菌的荚 膜还可保护它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例如肺炎克雷伯氏菌 (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荚膜既可使其粘附于人体呼吸道并 定植,又可防止白细胞的吞噬;②贮藏碳源和能源养料,以备 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③作为透性屏障或(和)离子交换系统,可 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④表面附着作用,例如引起 龋齿的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会分泌一种己糖 基转移酶,使蔗糖转变成果聚糖,从而使细菌牢牢粘附于牙齿 表面,可腐蚀牙表珐琅质层并引起龋齿;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 作用;⑥堆积代谢废物。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染色体〔DNA〕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仅含有一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微生物。
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
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有: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兰细菌。
古细菌:20世纪70年代发现,在极端环境下的古老微生物。
古核细胞〔古核生物、古细菌、原细菌〕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
古细菌: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不环境中的细菌,过往回属于原核细胞。
回属缘故:〔1〕形态、结构、DNA结构和根基生活方式与原核细胞相似。
〔2〕其16SrRNA与原核生物相差特别远。
〔产甲烷细菌〕种类:100多种,在特不环境中生活与人类关系不大。
〔高温、高盐〕第一节:细菌是一大类群结构简单、种类繁多、要紧以二分分裂法生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细胞形态1、细菌的大小: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测量,单位是:μm1〕球菌:测量直径,一般为:Φ=0.5-2μm2〕杆菌:测长度和宽度,一般为:长1-5μm,宽0.5-1μm表示方法:长×宽,即:1-5×μm3)旋菌:测量长度及宽度,在一定条件培养大小对比稳定。
细菌形态及大小受培养温度、时刻、培养基组成及浓度的碍事,也受染色方法等碍事,因此同一菌种在不同时期、形态、大小不同。
因此,同一菌种在同时期、不同培养条件其形态、大小不同。
2.细菌细胞的根基形态和排列方式外形〔细菌的根基形态〕1〕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状〔短的:近似球形。
长的:呈丝状。
〕①数量:细菌中种类最多。
②长短:短的近似球形,长的呈丝状。
③两端:平齐〔如:炭疸芽孔杆菌〕,稍尖〔如:鼠疫巴斯德菌〕④菌体:有的直,有的弯排列方式:单个,链状,栅栏状,八字形。
多数分散存在。
如:E。
coli,少特不形态:链状——链杆菌。
2〕球菌:菌体呈球形或扁球形〔近似球形〕①单球菌:只有一个分裂面,分裂后细胞分散独立存在。
微生物 课件 02细菌

G+菌肽聚糖单体
Gˉ菌肽聚糖单体
Figure 8.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eptidoglycan shee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G = N-acetyl-glucosamine; M = N-acetyl-muramic acid; L-ala = Lalanine; D-ala = D-alanine; D-glu = D-glutamic acid; L-lys = L-lysine. This is one type of murein found in Gram-positive bacteria. Compared to the E. coli peptidoglycan (Figure 7) there is L-lys in place of DAP (diaminopimelic acid) in the tetrapeptide. The free amino group of L-lys is substituted with a glycine pentapeptide (gly-gly-gly-gly-gly-) which then becomes an interpeptide bridge forming a link with a carboxy group from D-ala in an adjacent tetrapeptide side chain. Gram-positive peptidoglycans differ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mainly in regards to the amino acids in the third position of the tetrapeptide side chain and in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peptide bridge.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章-原核微生物(2)

(三)细胞的结构
3、细胞质和内含物
5)气泡(gas vocuoles)
(三)细胞的结构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质和内含物
6)核糖体(ribosome)
略
(三)细胞的结构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三)细胞的结构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 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5、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6)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三)细胞的结构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 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 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
专性好氧的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的细菌,却生活在含氧极少的饱 和盐水中,它们细胞中气泡显著,其作用被认为是使菌体浮于盐水表面, 以保证细胞更接近空气。 有些厌氧性光和细菌利用气泡集中在水下10-30米深处,这样既能吸收适宜 的光线和营养进行光和作用,又可以避免直接与氧接触。
蓝细菌生长时依靠细胞内的气泡而漂浮于湖水表面,并随风聚集成块,常使 湖内出现“水花”。
一种内源性氮源贮藏物,同时还兼有贮存能源的作用。
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
由含精氨酸和天冬氨 酸残基(1:1)的分枝 多肽所构成,分子量 在25000~125000。
3、细胞质和内含物
2)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
⑤硫粒(sulfur globules) 很多真细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 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 盐等的氧化。 在环境中还原性硫素丰富时, 常在细胞内以折光性很强的 硫粒的形式积累硫元素。 当环境中环境中还原性硫缺 乏时,可被细菌重新利用。
第二章第一节_细菌的形态结构临床班2

黏液层:疏松地粘附于菌体表面,其界限不
清而易被洗脱者。
化学组成:多数细菌荚膜的成分为多糖,
少数为多肽。
荚膜的形成
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但也与细菌所处 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能产生荚膜的病原菌, 如炭疽杆菌常需在动物组织中才能形成荚 膜,在人工培养基中则往往不形成或不明 显。
质粒并非细菌所必需,失去质粒的细菌仍 能正常存活。
3、胞质颗粒
异染颗粒:是普遍存在的贮藏物,其主要 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可随菌龄的延长而 变大。多聚磷酸盐颗粒对某些染料有特殊 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而 得名异染颗粒。如用甲苯胺蓝、次甲基蓝 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棒状杆菌和 某些芽孢杆菌常含有这种异染颗粒。
荚膜的功能:
不是细菌的主要构造,失去它,并不影响细菌的 生长繁殖,
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①保护: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②抗有害物质:抵抗体液因子(溶菌酶、补体、 抗体等)和药物的杀菌作用 ③免疫原性
④粘附作用。 ⑤增加其侵袭力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flagellum):某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 的幼龄培养物为标准,虽然同一个菌落中的个体, 其大小也不完全相同,但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细 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而且具有明显特征。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 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 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芽胞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比其繁殖体要坚强得 多,特别能耐受高温、干燥和渗透压的作用,一 般的化学药品,也不易渗透进去。
芽胞强抵抗力的原因:
2、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28
B、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结构和细胞壁
29
C、外膜(脂多糖层)其主要功能:
a、(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 物质基础;
b、与磷壁酸相似,也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
高阳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作用,从而提高细胞壁的稳
定性;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是由丹麦医生C.Gram于 1884年创立,因此称为革兰氏染色法。
其简要操作分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四步。 不同的细菌被染成不同的颜色原因: 因为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不同所造成的。经革兰氏 染色法染色后: 染成蓝紫色,称革兰氏阳性细菌(G+), 染成浅红色,称革兰氏阴性细菌(G-)。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间体较为明显。
46
3、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1)细胞质:
细胞质概念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
切物质(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细胞质由流体部分和颗粒部分组成。 ① 流体部分(细胞溶质):含水量80%,其中,水溶性物
质主要为可溶性酶类和RNA。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这点和真核生物明显不同
脂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
脂多糖
孔蛋白
磷脂
外膜
肽聚糖 周质空间
细胞膜
脂蛋白 膜蛋白
膜蛋白
34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细胞壁
主要成分 肽聚糖层数
壁厚度 外膜 磷壁酸 脂蛋白 脂多糖 周质空间 孔蛋白
革兰氏阳性菌
肽聚糖、磷壁酸 20
20~80nm 无 + -
窄(有些认为无)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粒
羧酶体
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
气泡 伴孢晶体等
2)颗粒状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 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参见P21)
碳源及能源类
贮 藏 物
氮源类
糖原: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 芽孢杆菌和蓝细菌等
聚β-羟丁酸(PHB): 固氮菌、产碱菌和肠杆菌等
硫粒: 紫硫细菌、丝硫细菌、 贝氏硫杆菌等
藻青素:蓝细菌
藻青蛋白:蓝细菌
磷源(异染粒):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① 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 (参见P21)
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 megaterium) 在含乙酸或丁酸的培养 基中生长时,细胞内贮 藏的PHB可达其干重的 60%。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
变常成为规营加养压态蒸细汽胞灭;产菌芽的孢条细件菌:的1保21藏℃多,用15其m芽in孢以。上
115℃,30 min以上 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有无、 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
蓝细菌生长时依靠细胞内的气泡而漂浮于湖水表面,并随风聚集 成块,常使湖内出现“水花”。
气泡的膜只含蛋白质而无磷脂。二种蛋白质相互 交连,形成一个坚硬的结构,可耐受一定的压力。膜 的外表面亲水,而内侧绝对疏水,故气泡只能透气而 不能透过水和溶质。
6)载色体 (Chromatophore)
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具运输功能的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或内嵌蛋白(intrinsic protein) 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或膜外蛋白(extrinsic protein)
膜蛋白约占细菌细胞膜的50%~70%,比任 何一种生物膜都高,而且种类也多。
--------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代谢活动中心。
(参见 P19)
5)间体(mesosome,或中体)
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 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 泡囊。多见于G+细菌。 青霉素酶分泌、DNA复制、分配以及细胞分裂有关
“间体”仅是电镜制片时因脱水操作而引起的一种赝像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核糖体
贮藏物
少数细菌还有:
多种酶类和中间代谢物
类囊体
亲水的极性端
非极性尾则由长 链脂肪酸通过酯
键连接在甘油 的C1和C2位上
组成,其链长和 饱和度因细菌种 类和生长温度而 异。
在极性头的甘油 C3上,不同种微
生物具有不同的 R基,如: 磷脂酸、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或磷脂酰肌醇等。
在生理温度下,脂肪酸末端排 列成固定的晶格。
在环境中还原性硫素 丰富时,常在细胞内 以折光性很强的硫粒 的形式积累硫元素。
当环境中环境中还原 性硫缺乏时,可被细 菌重新利用。
微生物储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不同微生物其储藏性内含物不同
(例如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只含PHB,大肠杆菌只储藏糖原,
微生物合理利用但营有些养光物和质细的菌一二者种兼调有节)方式
6)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参见P27)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 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 素,称为伴孢晶体。
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
伴孢晶体对200多种昆 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 毒杀作用,因而可将这类 产伴孢晶体的细菌制成有
在细胞分裂时,核呈H、X和Y形。
5. 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1)概念
(参见P25)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 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endospore 或spore,偶译“内生孢子”)。
2)细菌芽孢的特点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 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细胞膜
磷脂(占20%~30%) 蛋白质(占50%~70%)
2)观察方法
质壁分离后结合鉴别性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原生质体破裂;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电镜观察到的细胞质膜,是在上下两暗色层之间夹着一浅色中 间层的双层膜结构,这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有关。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1)磷脂
疏水的非极性端
微生物学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
裘娟萍 钟卫鸿 邱乐泉 汪琨
第一节 细菌
2. 细胞膜 1)概念: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cell membrane) 或内膜(inner membrane),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 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nm。
一种内源性氮源贮藏物,同时还兼有贮存能源的作用。 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
由含精氨酸和天冬氨 酸残基(1:1)的分枝 多肽所构成,分子量 在25000~125000。
⑤ 硫粒(sulfur globules)
很多真细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 的硫化物如H2S, 硫代硫酸盐等的氧化。
(参见P22)
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 菌中存在的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大小 为0.2~1.0μm×75nm,内由数排柱形小空 泡组成,外有2n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气泡的功能:
调节细胞比重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 取光能、O2和营养物质。
专性好氧的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的细菌,却生活在含氧 极少的饱和盐水中,它们细胞中气泡显著,其作用被认为是使菌 体浮于盐水表面,以保证细胞更接近空气。 有些厌氧性光和细菌利用气泡集中在水下10-30米深处,这样既能 吸收适宜的光线和营养进行光和作用,又可以避免直接与氧接触。
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的运送;
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 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 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相当于绿色植物的叶绿体
7)核糖体(ribosome)
8)质粒(plasmid) 移到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4. 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参见P22)
细菌的细胞核是一个拟核(nucleoid),实际上 是一条环状的裸露的DNA链,所以也称染色质体 (chromatinic body)或细菌染色体(bacterial
3)磁小体(megnetosome)
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 数目不等的Fe3O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 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参见P21)
功能是导向作用,即借鞭毛游向对该菌 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
实用前景,包括生产磁性定向药物 或抗体,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等
4)羧酶体(carboxysome)
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一“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 上作“漂浮” 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状 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1972年,辛格(J.S.Singer)和尼科尔森(G.L.Nicolson)
液态镶嵌模型
液 态 镶 嵌 模 型
(3)甾醇类物质
由磷脂分子形成的双分子膜中加入甾醇类物质 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
(2)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
②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 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
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 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
⑤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
(参见P21) 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 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其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nm,内含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
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蓝细菌 cyanobacterium
Chlorogloeopsis fritischii 中的羧酶体
5)气泡(gas vocuoles)
当环境中缺乏能源而碳源丰富时,细胞内就储藏较多的碳源类内含物,
甚 储至藏达物到以细多胞聚干重体的的50形%式,如存果在把,这有样利的于细胞维移持入细有胞氮内的培环养境基的时平, 这 衡些,储避藏免物不将适被作合为的碳p源H和,能渗源透而压用等于合的成危反害应。。
储(中例 性藏如 脂物羟 肪在基酸丁了细酸,菌分这子样细呈便胞酸 能中性 维, 持大而 细量当 胞积其 内聚 中累合 性,成 环聚 境还,-β可-避羟以免丁菌酸被体(人内P酸H们B性)利增就用高成。!为)
聚-β-羟丁酸
PHB于1929年被发现,至今 已发现60属以上的细菌能合 成并贮藏。
它无毒、可塑、易降解, 被认为是生产医用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的良好原料。
② 多糖类贮藏物
糖原粒 淀粉粒
多糖类贮藏物
在真细菌中以糖原为多
糖原粒较小,不染色需用电镜观察, 用碘液染成褐色,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的细菌积累淀粉粒,用碘液染成深兰色。
3)芽孢的结构
芽孢是一个多层结构:
4)芽孢的形成与芽孢的萌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