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生态工程练习题

生态工程练习题

专题5 生态工程综合练习蓟县杨家楼中学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 )A.少消耗B.多效益C.可持续D.多投资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防止环境污染B.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生态经济主要是实行“()”的原则。

( )A.市场经济B.循环经济C.计划经济D.可持续发展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5.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6.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①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没有考虑生态成本③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④注意了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7.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C.以高投人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9.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A.投入多,产出少,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力弱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力强10.无废料生产体系是指()A.废料一产品B.原料一产品一废料C.原料一产品一产品一废料D.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1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12.右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13.下列哪个不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植物组织培养原理14.《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15.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16.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17.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18.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19.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产生了不少问题。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 _________________ 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2、目的:遵循自然界 _____________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________ ,达到_______________ 禾廿__________ 的同步发展。

3、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______ 、多________ 、可_________ 的工程体系二、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_______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分布式结构由于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冋组分之间的,通过改变和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系统功能模式和系统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元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 1+1>2 ”。

保持系统很高的珊瑚礁与澡类和珊瑚虫的关系原理:大于部分之和集中式环式分布式“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I p土堆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生态工程的实例1、______________ 生态工程:r可题:怎样实现物质的 ____________ 利用,在有限资源下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彳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傑例: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2、_______________ 生态工程:”可题:小流域(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W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_________________ 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 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__________________案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3、_____________ 恢复工程『可题:荒漠化(原因:___________ 、过度放牧、__________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r对策: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案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______________ 工程、 _______________ 工程等实例4、_____________ 恢复工程侗题:地球80%的湿地资源遭破坏J对策: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 ____________ 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案例: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5、_____________ 的生态恢复工程0'可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 _________及其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建■•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6、___________生态工程卩'可题: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如过量垃圾、煤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噪音等J对策:进行城市________________ ;推广“ ________________ 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减少| 污染产出;治理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建立监督法制噪例:加强绿地建设;采用水生植物、湿地生态净化工程;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净化污水;垃圾分类处理;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范7、总结: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广实验: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验证人类离开地球,仅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但经过4年试验,以失败告终^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专题5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专题5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 类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实例
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 心的生态工程 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 科”治理模式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类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实例 鄱阳湖的综合治理
实例 林业建设中自 然生态系统与 社会、经济系 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 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 定功能原理: 分布式结构优 于集中式和环 式结构
系统整体性原 理:总体功能大 于各部分之和
改善和优化 系统的结构 以改善功能
能保持很高的 系统生产力
桑基鱼塘
珊瑚礁藻类 和珊瑚虫的 关系
【高考警示钟】 并不是所有生态工程的原理都相同
专题5 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物__质__循__环__的规律,充分发挥_资__源__ _的__生__产__潜力,防止_环__境__污__染__,达到_经__济__效__益__和_生__态__效__益__的 同步发展。 2.特点:_少__消__耗__、多效益、_可__持__续__的工程体系。
2.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 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主要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至少填两个)等基本原 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 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 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做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 的项目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如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 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又如胚胎工程中胚胎 移植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
无废弃物农业
系统中,进行区域小
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 环,循环往复,分层 分级利用,从而达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效果。
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 为种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 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 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 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 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 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 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 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 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 “生物圈2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 实验者进入其中,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目的:
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 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 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温度失调;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氧气的含量 减少;动植物的死亡

2019年最新-专题5 生态工程 (33张PPT)-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专题5 生态工程 (33张PPT)-精选文档

专题5 生态工程
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 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 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请据图回答问题。
专题5 生态工程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至少写两种)。
解析:厌氧沉淀池中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兼氧池中微生物进行无氧 和有氧呼吸。植物池中各种生物组成群落,植物处于生态系统的第一 营养级。植物池中生物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 阳能。
专题5 生态工程
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专题5 生态工程
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任 答两项)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 决定功能原理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只要求答出一项)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 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 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任答一 项)
“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
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 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
过程中,微生物பைடு நூலகம்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
组成了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含义: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
区域小循环 _________________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 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效果。 (2)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 生物量 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_______提高系统 生产力。 (2)实例 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 没有一条昆虫与其灭天敌相生相克的 食物链 ____________,使得松毛虫肆虐一时。 珊瑚虫 ②正面:由__________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 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核心要点突破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 础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 及其对系统稳定 和发展的影响
实例
物质循 物质循 环再生 环 原理 物种多 生态系 样性原 统的稳 理 定性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 生物多样性程度 中的单纯林问题,珊 高,可提高系统 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 的抵抗力稳定性 多样性问题
2.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 少消耗 可持续 ___________、多效益、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二、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 生产原料 废弃物 _____________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
知能过关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专题5《生态工程》课件

专题5《生态工程》课件
问题:矿区生态环境旳
破坏问题
对策:修复土地、恢
复植被等
案例:赤峰市元宝山
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问题:城市生态系统面
临旳垃圾、大气、噪音 等污染问题
对策与案例: 城市
绿化污水净化和废弃 物处理等综合治理
发达国家与我国旳生态工程建设强调 旳要点有所不同,为何?
A.城市旳一切设施是人制造旳
B.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旳发展支配作用
C.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D.城市中动物、植物不多,分解者功能不强,人是主要种群
10、城市居民赖以生存旳基本物质环境涉及(B )
①阳光 ②淡水 ③道路 ④动物 ⑤植物 ⑥房屋 ⑦商场 ⑧微生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④⑤⑧
C.①②④⑤⑥⑦
案例:甘肃陇南 县”九子登科” 模式
利用原理: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问题:我国土地荒
漠化问题
对策:植树造林、退
耕还林、还草
案例:退耕还草和
三北防护林建设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问题:湿地旳缩小和破
坏问题
对策:控制污染 、退田还

案例:江西鄱阳湖湿地生
态恢复工程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旳生物原因是( 生产者、分解者)。要使它长久稳定发 展,除了稳定旳(能量 )起源,各类生物要( 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2)建立这么一种生态系统旳目旳是使生产者固定旳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旳部分); 其能量利用率高旳原因是其营养构造具有( 食物链短 )旳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渔塘经过( 分解者) 旳作用 ,形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 被植物利用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土 地、水等资源占有量较多,所以这些国家 旳生态工程往往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注 重经济效益。而我国人口较多,人均土地、 水资源和能源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 工程时,一定要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旳统一。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 生态工程》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 生态工程》复习课件

•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 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 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 了 ( )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答案】 C
• (2008年高考广东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答案】 C ) (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 再生能源 •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 稳产 •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 级利用 •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项目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对 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
实例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生物与环境的协 调与平衡
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 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 破坏。
(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 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3)50 2学.科.网 zxxk.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②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 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 ________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最大能量相当 于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2.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D ( ) 选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项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 A 无废弃物农业 理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 B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的层次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 C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生态工程修课中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专题介绍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可以开阔视野,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本专题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

2.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举例说出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能力方面1.利用多种媒体搜集信息,运用所学的生态工程原理,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状况研究当地生态工程的建设方向和途径。

2.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会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既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又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分析生态工程案例时只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片面的。

教材中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生态工程的实例内容比较丰富,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空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较为贴近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力求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实践活动、资料分析、讨论、设计和进展追踪等,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内容包括《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及两节正文:《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可用2课时教学,第二节《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可用3课时教学。

本专题还安排一个实践活动《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

本专题的题图寓意深刻: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例如江西赣中、赣南一带植被破坏后的山丘都呈现赤红色);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幼苗和大地;幼苗又可寓意生态工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题图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的学习。

引言部分紧扣题图,从太空遥望地球的壮丽,到近看地球环境被破坏,提出“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并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生态工程的概念和生态工程的深刻内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以提出问题—不同观点的争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呈现生态工程的兴起过程。

配图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漫画的形式,呈现当前国际上对发展的不同理解。

这种以漫画图呈现复杂内涵的形式,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还会使学生联想周围的类似行为,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

书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引用国际上经典的说法,来自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文中配有一段英文原文,既便于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又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这一问题的全球性。

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关注生态工程建设”,指出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提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循环经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呈现方式是通过资料分析对问题进行思考。

资料分析1是以长江洪水为例来分析。

1998年的长江洪水是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较大的环境事件,选择它作为材料能较好地达到“关注环境问题”的目的。

资料分析2是以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石油农业”为例来分析现代农业的弊病。

我国是农业大国,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破坏环境的问题,如大量使用化肥等问题来分析具有代表性。

通过对这一实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较深入地理解生态工程的必要性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著名生态经济学家L.R.布朗的中英文对照的一段话,对本段的学习内容作了深刻而富于哲理的总结。

第二部分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所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含内容较多。

按照必修课学生学习的生态学基础,编者选择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及两个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本部分的呈现方式是先介绍原理的理论基础,后有相应的实例帮助理解。

实例主要选择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也有一些是失败的教训,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实例选择中,既有最早和生动的生态工程──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也选择了目前生态工程遇到的问题。

例如,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某地区只种植单一树种,结果出现营养结构单一,稳定性差。

又如,太湖的环境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打破了生物与环境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和生物破坏等。

课文中,还列举了多数学生可能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农村的烧柴问题,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性角度综合考虑生态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社会、经济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旨在使学生了解生态工程建设需要系统学和工程学的知识,教会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考虑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前一个原理,以学生熟悉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做比喻,通俗地将原理加以理解;后一个原理,则利用必修课中学习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基础,再通过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关系来理解。

本节内容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

安排此活动的原因之一是沼气工程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沼气工程,把它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一个原因是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包括生态工程的实例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两部分内容。

在“生态工程的实例”中共分析了六个实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和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选择这些实例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实例包含着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每种实例都是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工程的建设);另一个方面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生态工程,为学生和教师的选择性学习提供了背景和资料。

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其中一些实例进行学习。

例如,农村学校特别是生态农业试点地区的学校,可以重点学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内容,并通过参观沼气工程的实践活动,理解以沼气工程为中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对策。

又如,我国有些地区土地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极为严重,这些地区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再如,我国的很多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壤变得贫瘠,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课本以赤峰市元宝山矿区恢复工程为例进行了有关内容的讲述,这一内容对矿区的学生具有实际意义。

第二节内容呈现的方式是首先指出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的对策,最后通过案例介绍了生态工程的实际应用。

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层次清楚,更重要的是将生态工程融入实际应用之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巨大作用,便于学生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对于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较好的作用。

课文通过实例的学习,最后回扣主题,肯定生态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生态工程也有局限性,只有预防生态破坏,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才是根本的出路。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强调树立保护自然环境,呵护地球母亲的思想。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对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选择以生物圈2号作为对生态工程未来发展启示的原因是: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完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从它投资的规模、设计思路的奇妙,以及实验过程的长久来看,都是其他人工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因此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但是这一实验的结局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深刻反思,以此作为生态工程发展的全方位思考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是:首先讲述了人类做这一探索的美好愿望;然后,从生态工程设计者的角度分析该工程设计的特点;最后,客观地讲述了这一实验的结果,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以凝重的语气讲述了它带给人们的经验教训和对未来的思考。

对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部分的呈现方式,是通过对中西方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比较,说明应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生态工程之路。

同时用一些数据及我国安徽省颍上县小张庄的实例讲述了生态工程在中国的广阔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本章内容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必修模块中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本专题的内容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与必修课中的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内容有联系;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人类所处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特别是社会和经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如农民的生计问题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矛盾等),这点在农村生活的学生会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能够从身边生活和媒体的介绍中感到环境受损问题的严重,如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等,他们能够理解对于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的重要意义。

由于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通过媒体的介绍了解了一些有影响的生态工程,如对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三北防护林、国家重视的小流域治理、大力提倡的沼气工程,等等,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如城市的学生十分关注城市绿化工程,一些学生参观过生态农场和污水处理厂,而农村的学生比较了解农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情况,关心沼气工程的建设,很多学生的家乡都开展了生态工程建设。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专题内容时很好的切入点。

生四、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将更多的成果应用于生态工程建设中,例如,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等。

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也起到重要作用。

酶工程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沼气工程中对菌群的控制。

生态建设中同样存在着伦理问题,即生态伦理问题,因此可以说,本专题与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内容有相通之处,同样需要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问题。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