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
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
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环境规划学第一 章 绪 论
2020/12/14
21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按规划期划分
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
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 10年以上,中期
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
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
会发展计划同步 ,并纳入其中 ;年度环境保护计
20
(二)当前我国环境规划基本任务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 期,新的形势对环境规划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工作:
1.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 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 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4. 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
2020/12/14
6
礼貌是指人们的言谈举止符合尊重他人的道
德要求的行为状态。
尊重他人,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
①诚实友善;
②谦虚忍让;
③热情接纳对方;
④给别人提供可能的、合理的帮助;
⑤不嫉妒别人的优势和利益。
2020/12/14
7
礼节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 礼仪是各种礼貌要素按一定逻辑或
2020/12/14
17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污染工业的合理布局是 区域环境规划中需要解决
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应主要抓好下述几方面 的工作 : (1)对区域内污染工业的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揭露 矛盾 ,以便在今后调整和建设过程中逐步改善布 局。 (2)对于国家计划确定的大型骨干工程 ,组织有 关部门进行联合选厂定点,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预测该工程投产以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并采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保护措施,以期达到规 定的环境目标。 (3)在新开发的工业区,要形成“工业生产链”, 以便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环境规划的作用: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学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3、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类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和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5、土地资源:是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测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的两个内容。
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7、固体废物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
10、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11、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12、水污染控制系统: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3、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
14、A-P值法: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15、能流分析: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 绪论(1)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 前景?
(四)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P10
国家环境规划
部门行业环境规划
省、市、自治区环境规划
地、市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
省、区、市 部门环境规划
计划单列市环境规划
上一层次的环境 规划是下一层次 的依据和综合, 下一层次规划是 上一层次规划的 条件和分解,因 而下一层次的规 划的实现是上一 层次规划完成的 基础。
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 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 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们的环境 权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 天赋人权---环境享用权
•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一、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①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 ②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③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④时间尺度衔接过渡问题
二、环境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
①目标约束性转变 ②经济导向性转变 ③空间调控性转变
三、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 综合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分析法 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可以吸收不确定性优化与风险决策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2学时)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5学时)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4学时)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4学时)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2学时)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2学时)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4学时) •第十章 流域环境规划(2学时)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规划(2学时)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1学时)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学科。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该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资源环境学、城乡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经济学、环境影响评价、城市交通规划、城市水利工程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3.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筑学原理、人居环境与健康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4. 实践性环节: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和论文,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讲解、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实践教学:采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设计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方法。
3. 研究性教学:采用课题研究、综合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问题,培养其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习:通过实习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的实际工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培养其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论文: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研究的同时,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研究创新能力。
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应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要求教师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技能。
五、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研究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等。
在就业中,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重点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可行性方案。
二.环境规划内涵: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乡镇)2、基本出发点:1)、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2)、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循的义务(公正)3、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求系统最佳发展。
4、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5、主要内容:对人类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安排和部署6、实质:1)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2)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作用:①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②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③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④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⑤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环境规划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五.环境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地区性3.目的性和目标性4.政策性5.科学性6.可操作性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环境规划(>10年)㈠近期目标㈡中期目标㈢远期目标;②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③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分:①经济制约型。
②协调型。
③环境制约型。
3、按照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工业区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4、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噪声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规划学(Environmental Planning Sicence)课程编码:Z301278总学时/总学分:1.5/24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1.5/24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无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础选修课2.课程的目的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作用、类型及其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规划的预测和决策方法;掌握不同类型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重点掌握当前我国环境规划中比较重要的规划类型,如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有关规划内容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第四节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理解环境规划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环境规划的概念、基本特征、原则、任务和类型。
课堂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阅读资料《环球绿色行》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2学时第一节环境承载力第二节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第三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第四节空间结构理论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理论及空间结构理论,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掌握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特性,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课堂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阅读资料《20世纪环境警示录》第三章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 4学时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第二节环境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第三节环境调查与评价第四节环境预测第五节环境功能区划第六节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第七节环境规划的实施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决策过程和实施,掌握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环境评价和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学
第一章一、环境规划1、定义: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项为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3、定位:对象:“社会一经济一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尺度:国家、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统筹安排和部署。
决策: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4、基本特征:整体性:环境要素和组成部分;规划各技术环节关联度高;各环节相互影响和制约。
综合性: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和部门协调负责;学科知识和方法学。
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
动态性:较强的时效性;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不确定性;适应性调整。
边界和内不固定:新型环境规划(低碳、循环经济)前瞻性:预先规划;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到规划时段内的可能变化。
信息密集:信息完全、准确和可靠;是否能够被有效地组织和利用。
政策性强:规划过程是环境政策分析和应用的过程。
5、基本内容: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模拟与预测→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核心)→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规划实施管理与反馈。
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6、类型与体系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资源及环境规划与评价重点
资源及环境规划与评价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
即利用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对照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状态对人类以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性程度。
3、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或者释放有害物质或者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4、污染物: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者破坏物质和能量,通称为污染物。
5、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释放的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污染物。
6、二次污染物:排放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废水中的汞——甲基汞。
7、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8、位温:位温是一种假象的温度,指未饱和的空气团绝热地移动到标准气压100kPa处所具有的温度,这一温度即成为这一为饱和空气团的位温。
9、环境风险:由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行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10、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11、环境风险识别:是指运用因果分析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筛选、监控、诊断等)从纷繁复杂的环境系统中找出具有风险的因素的过程。
12、环境风险度量:就是对风险进行定量的量测,它包括事件出现概率的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的估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知识
了解专业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爱国篇——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认知21世纪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时期,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时期,保护环境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设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而学习这一专业对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了解: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全国已有160多所高校开展了该专业的高等教育。
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知识的边缘学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意在适应近年来城市建设,房的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它所涉及的地球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城乡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个专业所学的东西较为繁多。
主要学科有地理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主要课程有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划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主要专业实习有自然地理与地图测量实习、村镇规划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有地图学、地质学基础、测量学基础、环境科学等课程的实验环节,以及区域规划模拟、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城市工程规划等课程的上机实验。
学习该专业的要求较高,需真凭实学,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专业的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学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环境咨询的各项基础知识的人才。
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学,以及有关的基础理论,如:地理科学、生态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城乡区域规划和规划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学(540页)PPT课件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介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介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及数量分析方法,能在政府区域管理、国土资源相关行政部们、企事业评估机构从事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等方面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应获得应知、应会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所涉及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重点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评价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知识迁移能力,也能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其他领域的要求。
3、接受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4、学会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及数理分析训练,具备复合、交叉、创新的素质,初步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解决大视野的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学习能力,能及时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经验。
三、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四、学分要求注:1.通识教育基础课中的形势与政策学分没有统计到各学期最低学分中;2.通识教育主干课开课学期为2—4学期,由学生自由选课,学分没有统计到各学期最低学分中;3.专业任选课学分没有统计到各学期最低学分中;4.专业拓展课由学生自由选课,学分没有统计到各学期最低学分中;5.实践课中的军训(1学分)和创业与实践(2学分)学分没有统计到各学期最低学分中。
五、课程结构表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七、学制:学分制3-6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资源环境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学科。
在当今全球面临日益紧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源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供应的压力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资源的储量、分布、开采和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
此外,资源环境科学也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通过对资源的勘探和调查,我们可以了解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资源利用的趋势和环境影响,并指导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决策。
在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个人则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总之,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我们可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和指导。
资源环境科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研究的是人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很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资源的储量、分布、开采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