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复习
环境规划复习
环境规划复习环境规划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政府(或组织)根据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所做出的、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行动计划。
2.环境容量:指在确保人类生存,发展不受危害、自然生态平衡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值。
3.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4.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定。
5.环境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6.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7.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8.A-P值法: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9.复合生态系统:指以人类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和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0.环境标准: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11.排污许可证制度: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12.环境绩效:指特定管理对象或者区域环境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成绩、效果和水平。
13.多目标决策分析:指在多个目标互相矛盾、多个方案互相竞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分析。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a.长远环境规划(>10年)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5.按性质划分a.生态规划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章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环境规划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规划总论一、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所覆盖的范围和管理层次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2、按规划跨越时间长度划分,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短期环境规划3、按环境规划的内容划分,1)从宏观、微观层次上可分为宏观环境规划、专项环境规划及环境管理规划2)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在环境管理规划方面,有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4、按环境规划的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有经济制约性环境规划、协调性环境规划、环境制约性环境规划二、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1、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①布局规划,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②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革规划,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规定某些环境指标,淘汰有害环境的产品;③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城市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①布局规划,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②能源规划;③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④垃圾处理规划;⑤绿化规划3、农业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三、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四、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规划内容分类: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2、按规划目的的分类:生态保护目标、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管理目标3、按规划时间、空间和规划管理层次分类按规划时间可分为短期(年度)、中期(5~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目标按空间范围可分为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按管理层次分为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的宏观目标和详细目标五、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六、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1、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是指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尽量使目标量化的方式。
环境规划学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专项规划的总称。
因此,环境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其中。
环境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环境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二)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经济区划工作既为编制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开展区域环境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环境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四)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城市建设中的独立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互为参照和基础。
城市环境规划目标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并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综合平衡。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在规划过程各技术环节之间关系紧密、关联度高。
(二)综合性: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和部门协调复杂;它的方法学和支撑软件环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三)区域性(四)动态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4.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5.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6.环境绩效: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7.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
8.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9.污染预防: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染的策略。
10.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11.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2.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排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
13.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
14.环境管理体系:是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生态环境规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环境规划学 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1.环境规划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2.中期环境规划(跨越时间为5~10年)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一般称5年计划)是环境规划的模子。
2.日本环境规划特点是(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3.俄罗斯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是(目标纲要规划)4.环境规划研究的重点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的相互作用5.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6.按环境与经济辩证关系可将环境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规划制约型三种7.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1.规划的特征①它面向未来的目标,并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来接近目标②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连续调整以适合环境的过程③它是一种组织行为,需组织不同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行为④它需要理性知识,同时也需要责任、权威和控制,这些因素均内在于规划过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
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的内涵:①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②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③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④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⑤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3.环境规划的作用①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②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③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④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⑤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⑥环境规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⑦实行环境管理目标,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综合性③区域性④动态性⑤信息密集⑥政策性强5.进行环境规划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重点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可行性方案。
二.环境规划内涵: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乡镇)2、基本出发点:1)、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2)、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循的义务(公正)3、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求系统最佳发展。
4、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5、主要内容:对人类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安排和部署6、实质:1)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2)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作用:①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②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③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④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⑤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环境规划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五.环境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地区性3.目的性和目标性4.政策性5.科学性6.可操作性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环境规划(>10年)㈠近期目标㈡中期目标㈢远期目标;②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③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分:①经济制约型。
②协调型。
③环境制约型。
3、按照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工业区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4、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噪声控制规划等。
环规复习资料
环规复习资料1.环境规划报告书的内容:环境规划报告书是环境规划的主要技术性文件。
它包括各种调查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环境功能区划的论证结果、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其容量分配论证结果、环境综合整治/防治措施的方案及其技术和经济论证结果等,要求论点、论据充分,结论科学、合理,是环境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质:环境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区划以及因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变化预测;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3.环规的成果:环境规划报告书,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图集,环境规划基础资料集,环境规划信息系统4.常见的生态调查方法:1.网格法:在规划区域的地形图上按经纬度方向划分网格,每一网格的实际面积为1km2。
将筛选出的生态因子逐个网格调查,并登记在调查表上。
2.单元法:以自然特征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考虑发展规划。
将筛选出的生态因子对所划单元进行逐个调查,并登记在调查表上。
5.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类型有哪些: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6.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这一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规划最直接的目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管理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及其最大效益。
它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7.环境规划大纲的作用:环境规划大纲经专家评审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成为环境规划的编制依据,是环境规划的技术导则,可以避免或减少环境规划编制的失误。
8.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1)环境规划任务的下达接到上一级环保部门下达编制环境规划的任务后,当地的政府、环保部门及其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环境规划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委托合适的单位承担环境规划的编制任务。
环境规划学复习题
一、填空1.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的显著特点。
2.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3.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污染源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
4.环境系统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
5.若将环境承载力看成一个函数,那么它至少包含3个自变量:时间、空间、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
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技术常用的一个典型示范。
7.维持人类活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协调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从其外部环境不断获取负熵流。
8.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9.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后者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
10.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
11.环境评价主要由评价对象与指标、评价准则、评价方法3个相互联系的技术要素构成。
12.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称为能耗弹性系数。
13.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中城市家庭炉灶和低矮烟囱分布不均匀的面源通常用箱式模型进行预测。
14.环境规划决策具有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特征、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15.环境规划中,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大体包括:费用–效益(效果)分析、数学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3种基本类型。
16.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17.我国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主要是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开展的。
18.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19.按照污染物性质可将水环境容量分为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3类。
20.《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为5-10年,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3、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为:①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②协调型--反映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③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
按环境要素划分:①大气污染控制规划②水污染控制规划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④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污染物削减和环境治理是目前我国环境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目标。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掌握: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2、指标体系:①资源供给指标②社会影响指标③污染容量指标指标体系与环境规划的关系: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得到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①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在后续时段中,使资源的数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逐渐消耗尽现有资源之前,必须找到能够替代的新资源。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按规划目的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5、循环经济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复合生态、人类生态和产业生态。
6、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7、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8、进行规划方案费用的比较评价,通常可采用净效益和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9、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10、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11、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规划复习
一,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是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效发生改变,对人类和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象。
其中引发环境污染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
二,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能量进入环境,达成一定程度,长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现象,就是环境干扰。
区分:环境干扰治理很快,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立即消失。
相反环境污染形成和治理过程全部较漫长。
三,环境问题发展特征1.全球性2.两极性3.长久性4.复杂性5.处理一致性四,环境计划概念(必考)是人类为使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本身活动和环境所做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环境目标管理基础依据,是计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方法所做出具体要求,是一个带有指令性环境保护方案,其目标是在发展经济同时保护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环境可连续发展。
五,环境计划基础标准(必考)1 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建设和保护辩证关系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标准3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标准4 实事求是,合适确实定目标要求5 坚持以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标准6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标准7 强化环境管理标准六,环境计划类型(1)按计划层次划分:区域宏观环境计划、区域专题环境计划和宏观环境计划。
(2)根据环境组成要素计划:大气污染控制计划,水污染控制计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计划,噪声污染控制计划。
(3)按环境和经济辩证关系划分按性质计划:经济制约型计划、协调型环境计划和制约型环境计划七,环境计划作用(必考,4分)(1)环境计划是试试环境保护策略关键手段。
(2)环境计划是协调经济社会业环境保护关键手段。
(3)环境计划是各级政府和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基础依据。
(4)环境计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预防生态破坏关键方法。
八,中国环境计划发展历程及趋势(1)起始阶段1973-1982(2)开拓发展阶段1983-1992开拓前进阶段(1983-1989年4月)以协调经济和环境关系为中心,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1989 -1992)(3)转变发展战略,提升创新阶段1993年至今。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挑选题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都市总体规划2. (B)的环境规划是在爱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进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举行。
A 美国 BXXXC俄罗斯D英国3.下列哪一项别是污染容纳指标(C)A.污染物排放量B.绿化状况C.污染管理投资D.污染物净化能力4.以下哪一项别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A.复合生态B.社会生态C.人类生态D.产业生态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都市总体规划6.环境预测的要紧依据是(D)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进展规划的年度进展目标C.城镇进展规划D.社会经济进展规划7.(A)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动身点和归宿。
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
A水体特征 B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9.(A)啥时候环境爱护年度打算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打算体系。
A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别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办法别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操纵12、(B)下面对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普通进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与人类社会进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别包括哪个?() DA、生产B、日子C、还原D、能量传递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A、定量B、定性C、半定性D、半定量15、环境规划按时刻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 B )。
A、3-5年B、5-10C、10-15D、15-2016、下列别属于我国总量操纵的是()BA,容量总量操纵 B系统总量操纵 C目标总量操纵 D 行业总量操纵17、产业生态学原则别包括()CA开放性B本土性C减量性D经济性18、我国的大气污染以啥为主(A)A煤烟型 B二氧化硫 C烟尘 D二氧化氮19.以下哪项别是环境规划所具有的特征(B)A.区域性 B可塑性 C.信息密集 D.综合性20.环境预测的内容别包括(A)A人口增长预测 B经济进展预测 C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D其他预测21.生态规划的基础是(D)A资源储备量 B环境容纳量 C经济基础 D生态适宜性22.以下哪项别属于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C)A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B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C依据环境承载力划分功能区D依据环境爱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23.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的办法别包括(A)A有毒气体源强预测 B源强预测的普通模型C耗煤量预测 D污染物排放量预测24、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别包括哪个?() DA、生产B、日子C、还原D、能量传递25.下面别属于环境评价办法的是(D)。
环境规划--复习.doc
第一章环境管理体制:pl环境管理体制是指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么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结合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实现环境管理的任务环境规划:P6环境规划是指政府(或组织)根据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所做出的,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行动计划。
环境规划的性质:P71•环境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2.环境规划的经济效率属性:3.环境规划的信息平台属性环境规划的目标:P81•构建和运行信息平台:2.提供决策平台:3.绘制有权威的蓝图环境规划的一般原则:P181.法律原则:2•经济效率原则:3.公平原则:4•可实施原则环境规划的表达方式:P281.技术报告:(1)总则(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评估与情景分析(3)坏境专项规划2.规划文本模式:(1)规划总则(2)规划重点领域与规划目标(3)规划行动与重点工程(4)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重点工程项目列表环境规划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P361•成本分析2.效益分析3•成本■效益分析4.社会影响分析第二早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P511.主要问题原则2.确定性原则3.效率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环境诉讼的分类:P57按照所承担的责任类型分:1.环境民事诉讼2.环境刑事诉讼3.环境行政诉讼环境行政执法:P58环境行政执法是指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将各项环境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运用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为。
环境行政执法主要包括环境行政规章制度、坏境行政许可、环境行政命令与监替、坏境行政强制和坏境行政处罚等。
环境管理机制:p60环境管理的一般模式是指环境管理机构对各类干系人实施管理的主要环节、一般方法、一般形式的程序等,是环境管理行动的抽象。
一般模式包括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
行政问责:p71(1)行政问责的含义、主体和客体含义:行政问责是指行政人员有义务与其工作职责有关的工作绩效及社会效果接受责任授权人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处理后果主体:行政机关、公众和权利机关客体:行政机关以及行政工作人员(2)环境问责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环境问责是指对各级政府、政府环境主管部门机构和政府官员的与环境相关工作和言行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主体:问责客体的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客体: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业工作人员(3)环境问责的机制一一人大问责人大问责是我国异体问责的主要形式,也是对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进行问责的主要形式,地方人大可以对地方政府提出疑问,地方人大可以对地方行政首长(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进行罢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学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定义★1.政府为协调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强化源头防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增长;预先对资源与环境保护进行合理的时空安排。
2为何预先进行合理时空安排?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2)环境容量的有限性3)生态平衡的脆弱性4)人类欲求的无限性3.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何在?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保障人体健康与社会福利,满足经济过程所需的首要物质基础。
二、环境规划的核心本质★1. 政府为限制经济逐利的盲目冲动和肆意妄为,加强工业化、城填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中的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基于相关规划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做出的综合决策。
2.基于哪些规划?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层级)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层级)3)国土空间规划(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3.受哪些条件约束?1)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约束2)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的约束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4)成本支出与技术能力的约束4.人民群众最起码的环境权益1)喝上干净水2)呼吸清洁空气3)吃上放心食物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一、环境规划的主要分类1、以规划期限分类1)短期 3~5年2)中期 5~10年3)长期 10~20年◆长期与短期规划有何区别?2、以规划内容分类1)综合:各行政层级的环境保护规划2)单项:专一性的污染防治规划、生态与资源保护规划★二、环境规划的技术流程1、环境形势的审慎判断2、规划目标的权衡决策3、实施方案的优化比选4、规划文本的斟酌措辞5、规划图表的精准绘制第三节指导思想一、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以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为核心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强化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2.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3.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4.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共治5.坚持履取尽责、社会共治第二章理论基础第一节环境容量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三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体☆考点多第一节环境容量一、环境容量的定义★作为反映环境自净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全面表征污染在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迁移、转化和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二、环境容量的估算★用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含量限值减去环境背景值之差,依据污染排放的特定输入、输出关系估算成最大允许污染排放量。
限值-背景思考题(估算河流水环境容量)河上游来水量为1m3/s,污染物本底值1mg/L,流经某城接纳污废水排放量31.536t/a ,水质标准限值为2mg/L,所有计算条件“均衡稳定”限值-背景:2mg/L-1mg/L=1mg/L全年水量:1m3/s=3600×24×365×1=31536000m3/a1mg/L×31536000m3/a=31.536t/a均衡稳定蕴合的简化假设1.忽略河水流量、污染背景浓度的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变化2.忽略污废水量及污染排放浓度3.忽略污染在水中的物化生衰减及三维扩散差异三、环境容量的应用★对给定的环境区域,根据其自我净化能力、环境敏感目标与污染排放源强的时空分布现状,理论上为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含量限值,应当执行的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上限。
思考题(环境容量的相对客观性)哪些因素直接影响环境容量估算数值的高低?实际应用中能人为调控环境容量吗?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义二、评估三、改善★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自然生态系统依靠物质流、能量流、负熵流,在一定限度内抵抗人类干扰、维持体系相对稳定,并且重新调整其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承载力高低不完全由自然生态或社会经济单方面状况决定,更取决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融洽程度,深受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匹配关系的影响。
决定人与自然融洽的关键1、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方式、结构与效率2、经济结构与布局、科技水平、生产与管理效率。
3、污染排放与生态干扰的时空分布、各生态限制因子的调控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改善1、专业技术领域2、资源利用领域3、自然生态领域4、污染控制领域1、★专业技术领域制定、调整产业、税收、贸易、信贷政策,加强源头管控,全面节约资源,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结构,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化解过剩产能,强化清洁生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持续更新的动态分级调控合理区分不同工艺、设备与产品:鼓励类(优先扶持与套优惠)允许类限制类(改造现有与置换新建)禁止类(淘汰现有与严禁新建)思考题(布局调整的成效)首都钢铁集团从北京整体搬迁到唐山从哪些方面改善了北京的资源承载力?高污染高能耗(水、大汽)2.资源利用领域1)严格保护耕地,集约使用没用地2)强化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优化能源结构3)在流域内综合平衡生态、生活、生产用水量,强化以水定规模,用水紧缺地区退耕还水、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
4)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整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加强海洋禁渔休渔、水域禁捕限捕,草原禁牧休牧。
城市用能的合理调配逐步提高城市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民用燃烧设施和小型工业燃烧设施,重点城市还可依法划定禁止燃煤区域。
煤炭的清洁利用1)新建硫分>1.5%或现有硫分>2%的煤矿,必项配建煤炭洗选加工设施。
2)鼓励煤炭基地建设坑口电厂,变运煤为输电,变分散燃煤为集中燃煤。
思考题(规模控制的必要性)全国农业播种面积要力争稳定在16.5亿亩,为何仍要确保耕地不少于18亿亩。
3.自然生态领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填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推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对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稳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退收还草,防止超载过牧。
4、污染控制领域(补救)1)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后果严惩重罚等制度。
2)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3)严禁通过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污第三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国土空间开发实质二、国土空间开发原则三、国土空间恰当定位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一、国土空间开发实质★就是以工业化、城填化推动经济发展,将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转化为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的过程(填空) 国土空间结构形成后很难改变1)对国土空间过度盲目、无序开发,简单追求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不会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2)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调整恢复成生态空间或农业空间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国土开发面临的两难挑战1)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而保护耕地2)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对水资源短缺★二、国土空间开发原则1.国土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2.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3.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相促进4.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填空、问答、简述、阐述(考试题型吗?)理解的基础下有条理的记忆★三、国土空间恰当定位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生态产品维系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富饶的物产、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三产的划分: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粑粑注)★生态安全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服务功能1.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3.保持营养素、净化和固化污染4.提供农、林、牧、渔初级产品5.调蓄洪水、稳定海岸、调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国土空间开发定位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既是对农业空间开发定位的优化,更是纠正过去开发中主体功能的错位,把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恢复成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水源涵养功能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流、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筛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
★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功能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水蚀或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主要与降雨、风速、温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坚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保证居住、公共设施等生活空间,适度压缩工矿建设空间。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分区保护第一节环境分区控制一、生态防护分区二、资源保护分区三、污染防控分区四、环境敏感分区一、生态防护分区1.建立自然保护区2.建立国家公园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4.划定生态脆弱区5.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划定基本草原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程区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涵盖区域内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的总体。
三大基本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代表性、典型性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内部防护功能分区核心区: 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濒危物种、自然遗迹等主要保护对象集中分布,需要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区域。
缓冲区:为缓冲外来干扰对核心区的影响,在核心区外划定的,只能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在缓冲区外划定的,适度集中从事名种教学实习、参观考察、传统生产生活的区域。
思考题(生态保护分区)朱鹮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在其内部合理确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强调分区合理及面积适当核心区:春季营巢繁殖区缓冲区:越冬区实验区:夏秋两季游荡觅食及夜宿区核心区占 30.3%、缓冲区占26.5%、实验区占 43.2% 2、建立国家公园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为主要目的,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的边界清晰的特定区域。
★★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1)水源涵养型:指重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补给区2)水土保持型:指土壤侵蚀性高、水土流失严重、需要保持水土的区域3)防风固沙型:指沙漠化敏感性高、土地沙化严重、沙尘暴频发并影响较大的区域4)生物多样性维护型:指濒危珍稀动物、植物分布较集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