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点、细节知识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易错点辨析
选择性必修三易错点辨析1.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C。
(√)2.葡简酒酿造过程中需加入红色素,使葡萄酒呈深红色。
(x)3.在葡简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4.当缺少糖源,但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醛变为乙醇,再将乙醇变为乙酸。
(x)5.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但短时间的缺氧,不会导致其死亡。
(x)6.在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打开一次,以放出CO2。
(x)7.葡萄酒发酵时,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有的空间。
(√)8.在碱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x)9.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x)10.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1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只有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x)12.制作泡菜时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分数为5%~20%盐水,煮沸后立即使用。
(x)13.在发酵工程中,可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获得菌种。
(√)14.分离、提纯酵母菌发酵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
(√)15.在连续培养过程中补充的同种培养液和空气领先灭菌。
(√)16.乳酸菌可以代替酵母菌用于乙醇的生产。
(x)17.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物的形成速度都与搅拌速度有关。
(√)18.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x)19.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x)20.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x)21.倒平板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
(√)22.平板划线时,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再蘸取菌液,操作要在火焰旁进行。
(√)23.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微生物可以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单个的菌落。
(√)24.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数目高。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1.植物激素是指特定器官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答案】×,植物激素是指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
2.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从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
()【答案】×,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
3.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阳光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答案】×,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
4.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答案】×,促进作用对应的浓度具有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
5.茎的负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茎的负向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6.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的原因不同。
()【答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等外界影响引起的。
7.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微量高效。
()【答案】×,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的分泌腺体。
8.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9.造成植物疯长的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答案】×,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答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 【答案】√,例如垂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腺垂体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只有神经细胞才会产生兴奋。
()【答案】×,效应器细胞,比如肌肉细胞也会产生兴奋。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发展,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必修三是中国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繁殖与发育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础。
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包括核、质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第二,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繁殖和发展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基因通过DNA分子进行传递,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进化是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变化,它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进化理论由达尔文提出,通过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过程,适应性更好的个体可以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繁殖。
第三,繁殖与发育。
生物的繁殖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生命的过程。
有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自体分裂、萌芽、出芽等方式产生后代,而有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两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来产生后代。
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个体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胚胎的过程,而个体发育则是指胚胎在孵化或出生后继续发育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
综上所述,生物必修三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繁殖与发育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遗传和进化的原理,以及繁殖和发育的过程。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认识生物世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探索生物的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生物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是我们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必修三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学好必修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生活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知识,而且也是我们更深入了解生物学本质的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和细胞器等部分。
2.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包括有机物质合成、分解、供能和原料储存等过程。
3. 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的生成和维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1. 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现象的学科,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表达等内容。
2. 生殖与繁殖的遗传基础生殖与繁殖是生命的重要过程,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3. 进化与自然选择生物的进化包括适应性进化和遗传漂变,自然选择是一种自然力量,推动进化的方向。
第三部分: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集合体。
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系统功能等。
3.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间存在着多种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共生和捕食等。
以上便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本质,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不断扩展和更新我们的知识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约占细胞体积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主要由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也不属于体液或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包括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包括O2、CO2等。
调节方面则包括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蛋白质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相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方面,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值在7.35-7.45之间。
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温度方面,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四、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而非静态不变。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然而,人体稳态调节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度。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必要的条件。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和渗透问题。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堵塞,而渗透问题则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生命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世界的各种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一课,是固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生命机能、环保生态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本文就简单地对其中的知识点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四个部分。
其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
1.2 细胞代谢:细胞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运输及排泄等过程。
其中酶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1.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有丝分裂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第二章组织器官及其功能2.1 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组织是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结合而成的。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充分体现了细胞分工协作的原则。
2.2 器官的构造及其功能: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血管、肝、胃、肺等。
不同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不同,互相协同作用,维持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人体调节与控制3.1 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分泌调节的物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
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开花结果、休眠等生理过程。
3.2 人体内分泌系统: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负责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其中常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3.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一种机制,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其中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第四章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圈。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相应的格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物质DNA与基因
1.1 DNA的结构和特点
1.2 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2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分子机制
3.1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3.2 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二、进化与适应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1.1 进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1.2 进化的证据与支持
2. 物种起源与发展
2.1 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机制
2.2 物种形成与分化
3. 进化的因素与作用
3.1 自然选择的原理与应用
3.2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 物质的循环
1.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1.2 水的循环与水系的重要性
2. 能量的流动
2.1 光合作用与光能转化
2.2 生物能量的转化与代谢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调控
3.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与调节 3.2 生物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内容。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主要涵盖了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的生命系统调节机制。
以下是对必修三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是大多数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则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的稳定与缓冲物质有关,如碳酸氢钠/碳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特点是双向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组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二)体液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三)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中,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点、细节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点、细节知识总结回归教材1.水,男性60%女性50%。
2.细胞内液三分之二,外液三分之一。
3.组织液也叫细胞间隙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小部分被淋巴管吸收,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4.内环境理化性质:酸碱度,渗透压,温度。
5.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钠离子氯离子占渗透压作用的90%,37度时为770kp,等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6.血浆pH接近中性,7.35-7.45,稳定性与HCO3- HPO42-有关。
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接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血浆含有较多蛋白质。
9.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起源海洋)。
10.随着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1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2.贝尔纳——神经系统调节,坎农——神经和体液调节,现代+免疫。
(主要)1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反射是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15.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6.兴奋:受到刺激后,相对静止——显著活跃。
17.静息电位时K+外流,刺激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18.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杯状球状。
19.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即引发新的神经冲动。
20.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2.下丘脑: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
23.脑干:维持生命,呼吸。
24.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
25.小脑:维持身体平衡26.脊髓:躯体运动调节的低级中枢27.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数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数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⑥淋巴:小部份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非满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组织液↑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聚集到淋巴管中,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份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类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类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份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要紧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二、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
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样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1、转变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份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稳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语】同学们要如何学好高中生物,提高生物成绩?必要的一点是,课本里的知识一定要记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1)条件:在食品(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重,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到达环境条件所答应的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运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品减少和活动范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进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着落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质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复原,都有重要意义。
2.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免疫失调引发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功能过高):1、自身免疫:在特别情形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所引发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并显现了症状的现象。
3、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点疾病分类:⑴、先天性免疫缺点病:由于遗传造成,生来就有。
⑵、获得性免疫缺点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
达尔文实验发觉:①、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
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也不曲折。
③、用锡箔小帽将胚芽鞘的尖端罩住,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向光源曲折生长。
3.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点、细节知识总结回归教材1.水,男性60%女性50%。
2.细胞内液三分之二,外液三分之一。
3.组织液也叫细胞间隙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小部分被淋巴管吸收,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4.内环境理化性质:酸碱度,渗透压,温度。
5.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钠离子氯离子占渗透压作用的90%,37度时为770kp,等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6.血浆pH接近中性,7.35-7.45,稳定性与HCO3- HPO42-有关。
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接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血浆含有较多蛋白质。
9.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起源海洋)。
10.随着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1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2.贝尔纳——神经系统调节,坎农——神经和体液调节,现代+免疫。
(主要)1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反射是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15.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6.兴奋:受到刺激后,相对静止——显著活跃。
17.静息电位时K+外流,刺激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18.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杯状球状。
19.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即引发新的神经冲动。
20.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2.下丘脑: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
23.脑干:维持生命,呼吸。
24.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
25.小脑:维持身体平衡26.脊髓:躯体运动调节的低级中枢27.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8.脑:除了感知、控制机体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
其中语言之人脑特有。
HSVW,S受损运动型失语症,V看不懂,H听不懂,W不能写。
29.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尤其大脑皮层下的海马体。
长期记忆——新突触的建立。
30.血糖0.8~1.2g/L 80~100mg/dL31.曾认为胃酸刺激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胰腺分泌胰液。
沃泰默切除神经只留血管,仍有胰液,认为神经难剔除(自变量:有无通向小肠黏膜的神经)。
斯他林和贝利斯——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小肠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刮下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小狗静脉。
促胰液素是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2.血糖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33.血糖去路: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34.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5.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6.反馈调节: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37.TRH促释,TSH促进甲状腺合成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38.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9.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分子)的主要内容。
40.人体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骨骼肌和肝脏产热较多)。
41.热量散出:汗液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呼吸排尿和排便。
42.低温: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
43.高温: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展,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
44.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45.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如幼年缺甲状腺激素影响脑的发育,成年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46.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47.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雄县、脾脏、骨髓。
48.防线一:皮肤黏膜,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三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49.艾滋病:初期,淋巴结肿大。
50.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抗原。
淋巴因子作用下,B细胞增殖和分化,多分化为浆细胞。
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1.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留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到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2.细胞免疫:结核杆菌、麻风细菌。
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裂解死亡。
53.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54.过敏反应:花粉皮肤荨麻疹、海鲜呕吐、毛屑过敏性鼻炎。
已产生免疫的抗体,在再次收到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5.抗原检测:人工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56.类固醇、环孢霉素A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使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57.达尔文——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弯曲生长,锡箔。
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背光面生长快。
58.鲍森詹森——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59.拜尔——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胚芽鞘下部分布不均。
60.温特——胚芽鞘会朝琼脂块对侧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命名生长素。
61.吲哚乙酸IAA/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62.植物激素:体内产生、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3.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
64.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生长素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65.两重性:促进抑制生长发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高浓度甚至杀死植物。
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
66.生长素类似物: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伸根。
67.预实验:摸索套件,防止浪费。
68.浸泡法:低浓度、遮阴和湿度高。
沾蘸法:高浓度中蘸一下。
69.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合成在根尖。
脱落酸合成在根冠和萎蔫叶片,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各个器官,促进果实成熟。
70.第六植物激素:油菜素。
71.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从而抑制生长素。
72.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73.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巩固练习74.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75.营养不良、肾小球发炎——血浆蛋白减少。
76.局部组织代谢增强、淋巴循环受阻、过敏反应——组织液溶质增多。
77.发烧:高温影响酶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78.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决定:单位体积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远高于PRO。
79.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离子成分差异很大: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离子运入细胞。
80.实验探究pH稳定机制:加入酸或碱时,很滴加入。
81.乳酸与碳酸氢钠综合,碳酸钠与碳酸综合,生成碳酸氢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82.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83.与肌肉组织相比,神经纤维不容易疲劳。
84.“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85.胞吞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86.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
87.血糖转换为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食物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氧化分解是最有意义的去向。
88.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协同。
89.消渴症——与胰岛异常有关。
90.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是负反馈,排尿排便和胎儿分娩时正反馈。
91.蛋白质类激素受体为细胞表面受体,固醇类为细胞内受体。
92.CO2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时体液调节,CO2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进而引起呼吸运动加快是体液——神经调节。
93.神经调节占主要地位。
94.兴奋传导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突触。
95.寒冷时为神经(减少散热)——体液(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产热)调节,炎热时为神经(增加散热)调节。
温觉感受器在皮肤、黏膜和内脏,温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96.寒冷时手足发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量下降。
鸡皮疙瘩——立毛肌收缩。
寒战——骨骼肌战栗。
炎热时面红耳赤——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97.下丘脑——神经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98.脾脏免疫器官中最大。
99.成人比儿童不易患病: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
100.如果摧毁T细胞,体液免疫仍然存在: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101.蛇毒和细菌外毒素属于体液免疫,HIV主要是细胞免疫,器官移植是细胞免疫。
102.过敏反应与正常免疫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抗体分布位置。
103.注射疫苗仍然感染流感:一病毒易变异。
二记忆细胞寿命短。
104.詹森实验不足:无法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105.拜尔实验不足:无法证明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106.温特实验可以推测: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
107.胚芽鞘极性运输的实验注意排除重力影响。
108.决定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内因是遗传性。
109.受精卵刺激胚珠合成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
110.扦插枝条的处理,上段为平面,下端削成斜面,增大吸水面积,促进存活。
留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111.浓度梯度尽量密,但要广使得最适浓度在中间。
112.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即膨大,乙烯主要是成熟,即含糖量、口感和味道。
113.赤霉素促进伸长是通过促进合成生长素来实现的。
114.生长素类似物效果稳定:植物体内没有相应的酶去分解。
115.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16.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个体大)、样方法(小植物、跳蝻、昆虫卵、蚜虫)、标志重捕法、黑光诱捕法。
117.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118.酵母菌实验:不需要对照(随着时间延续,数量在变化上形成自身对照)需要重复(取平均值)119.丰富度: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120.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
121.套种、立体养殖:垂直结构。
光照温度和湿度。
122.土壤中有机物积累量,热带雨林<温带雨林。
123.生产者都是自养,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
寄生生活是消费者。
124.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蚯蚓蜣螂是分解者。
125.食物链不超过4-5个营养级的原因:传递效率低、高营养级所消耗的能量更多,所剩能量不能维持新的营养级。
126.利用能量流动: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和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