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交际花的爱情悲歌_浅析陈白露和玛格丽特的爱情观
从《茶花女》和《日出》看高级妓女的悲惨命运
从《茶花女》和《日出》看高级妓女的悲惨命运【摘要】玛格丽特和陈白露都是作者笔下青春、貌美却又自甘堕落沉溺于纸醉金迷的高级妓女形象,然而在她们的身上却又存在着良知未泯、善念尚存的二重性。
通过比较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和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这两个女性形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看在典型的时代环境下高级妓女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主题玛格丽特陈白露悲剧命运【正文】比较文学的主题学是一个长期处于争议地位的范畴,而主题和母题的不同区分也是研究者首要做的工作。
母题往往呈现出较多的客观性,不提出任何问题,而主题则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而且上升到问题的高度。
当母题有了倾向性,有了褒贬意义,就上升为主题了。
因此,通过《茶花女》和《日出》来比较“高级妓女的悲惨命运”属于主题的比较,带有情感色彩。
首先是《茶花女》和《日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和陈白露的相似之处:第一,两者的身份和人生经历相似。
她们都有着青春貌美的外表,尽管出身不同, 陈白露出身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 受过良好教育; 而玛格丽特 6 年前还是一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乡下穷姑娘, 但从身份而言, 她俩都是活跃于上流社会的高级交际花, 都靠被人包养为生。
她们两人都曾有过对爱情对未来的热情追求, 但后来都堕入风尘, 凭着出众姿色成为红极一时的高级妓女, 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放浪形骸, 醉生梦死。
而且在两人的妓女生活中都出现了一个真诚善良的青年男性, 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对其现实生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两人结局也非常相似, 她们都主动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陈白露服用安眠药自杀, 玛格丽特则任由疾病将自己折磨而死, 以彻底摆脱罪恶的社会和自身污秽不堪的生活。
第二,她们的性格上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玛格丽特和陈白露都因不甘贫穷寂寞, 经不起金钱和物欲的巨大诱惑而自甘堕落, 性格上都有好逸恶劳、放荡堕落却又有着良知未泯、善念尚存的矛盾体性的存在。
她们都以嘲弄常规、自我狡辩、自我作践的方式, 来自我保护自我肯定。
陈白露悲剧性格
陈白露悲剧性格【篇一:陈白露人物形象】在曹禺的戏剧《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实质是:她作为一个交际花,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所以当一直给她钱供她享受的银行经理潘月亭被全剧幕后最可怕的人——金八爷在股票和地产市场上欺骗,导致破产后,她就失去了金钱来源,也无法支出租住豪华大旅店的房钱和日常开销。
她又是个有着相当虚荣心的女性,这使她不愿意和方达生离开城市,也就脱离了民众,无法摆脱上层社会人物对她的玩弄。
所以等待她的命运必然是提前死亡,事实上,陈白露就是服安眠药终结自己一生的.这一人物形象可以作如下评价:曹禺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目的在于通过陈白露的视角,揭示当时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
陈白露,作为一个交际花,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人物形象,传统的观点总认为这些人是腐朽生活的象征,但在曹禺笔下却得到了辩证的分析。
陈白露不只是攀龙附凤,出卖肉体的虚荣女性,她身上还残留了母性的爱与关怀,例如她对人物“小东西”的保护态度。
她嘲笑男人为名为利的短浅行为,但她却不得不依靠有名有利的男人支持日常生活开销,所以她的生存基础具有矛盾性。
这样的矛盾恰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动荡。
这一切,都是曹禺辩证描写戏剧人物的体现,也是陈白露这一人物形象存在的重要意义。
故事简介陈白露是一个纯洁的少女,因生活所迫,只身走进大上海十里洋场,成了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
她终日周旋于潘月亭、张乔治等巨商富贾身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旧时恋人方达生的到来,唤起陈白露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她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已无力摆脱奢侈的生活。
然而,方达生的劝说,对陈白露毕竟还是有所触动。
一日,陈白露从流氓黑三手中救下一个小女孩——小东西,并认她做了干女儿。
她竭尽全力保护小东西,但小东西仍未逃出黑三的魔爪,被卖入妓院。
在那里,虽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应,但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上吊自尽。
陈白露和方达生闻讯赶到,见到的只是破席裹着的尸体。
面对号啕痛哭的翠喜,陈白露感到恍惚和凄凉。
同途殊归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形象之比较
摘要: 《日出》中的陈白露与《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在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这一点上 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有质的区别。陈白露屈服、依赖于黑暗势力而自甘 堕落,而玛格丽特却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并最终挣脱金钱的羁绊而追求真挚的爱情。因 而,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玛
《日出》陈白露交际花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日出》陈白露交际花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在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中,陈白露这个角色令人难以忘怀。
她是繁华都市中的交际花,穿梭于灯红酒绿之间,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背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无奈。
陈白露原本有着纯洁的心灵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曾经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少女。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她离开了原本的生活轨道。
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和独立,她踏入了社会,却未曾料到等待她的是一个充满陷阱和诱惑的世界。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陈白露逐渐迷失了自我。
她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成为了社交场上的宠儿。
她周旋于各种达官贵人之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表面上,她穿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璀璨的珠宝,出入于高级的场所,享受着众人的追捧和羡慕。
但这一切的背后,却是她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陈白露的交际花生活并非她真正想要的。
她每天都要强颜欢笑,迎合那些虚伪的人。
她深知这些人的真面目,却又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
她的笑容背后是无尽的疲惫和厌恶。
她在这个虚伪的世界中,失去了真实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下利益和利用。
经济上的压力也是陈白露无法摆脱的困境。
她虽然过着看似奢华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她依赖着那些有钱男人的施舍和馈赠,时刻担心着失去这些经济支持。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不得不不断地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尊严。
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之中。
爱情对于陈白露来说,更是一种奢望。
她曾经也有过真挚的感情,但在现实的残酷面前,爱情变得脆弱不堪。
她所接触的男人,大多只是把她当作玩物,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内心世界。
她渴望真爱,却又不敢轻易相信爱情,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她的爱情之花渐渐枯萎。
陈白露的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一丝良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那些被压迫和剥削的人们充满了同情。
但她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独自挣扎。
她试图用酒精和麻醉自己,逃避现实的痛苦,但清醒之后,一切依然如故。
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悲剧原因的比较
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悲剧原因的比较作者:张咪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6期张咪内容摘要:“茶花女”玛格丽特和“臭水沟里的白莲花”陈白露都是让人又恨又爱的人物形象,她们的悲剧命运让无数人动容。
让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堕入深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
从自身来说,她们“二重性”的性格是导致人生悲剧的本质原因,爱情悲剧的因素也占有极大的部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在那个黑暗丑陋的社会里,作为交际花的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是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
关键词:《茶花女》《日出》玛格丽特陈白露悲剧原因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曹禺的《日出》都是讲述爱情悲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备受读者和学者的关注。
两个故事的主人公——玛格丽特和陈白露都是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她们年轻貌美且向往爱情,却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
她们深陷于黑暗丑陋的社会中,金钱和身份束缚了她们的自由,以至于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造成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悲剧人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性格、爱情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分析二者悲苦的命运的本质原因、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一.性格原因“茶花女”玛格丽特是法国巴黎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她本是一个来自贫苦乡村的姑娘,迫于生计做了一名妓女。
由于玛格丽特每次去剧院都带着一束茶花,所以人们称她为“茶花女”。
陈白露与玛格丽特的经历相似,她出自于书香门第,家道中落后迫于生计成为了有钱人的情妇。
由于人生经历的相似,二者的性格都有着“二重性”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本质原因所在。
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性格二重性”的人物更具有悲剧色彩,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就是如此。
一方面她们都沉醉于物质生活无法自拔,“对金钱的贪婪超过了羞耻心”①,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时刻保持自己华丽的外表和奢靡的生活水准。
在《茶花女》中,“玛格丽特一年要花十多万法郎,她欠了很多债。
”②在《日出》中,陈白露拒绝和方达生一同回乡时也说到:“不懂?我问你养得活我么?……我要人养活我,你难道不明白?我要舒服,你不明白么?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你难道听不明白?”③这都表明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已经陷入了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她们在纵欲中享受肉体上的快乐,希望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
黑夜里的挽歌_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形象之比较
陈白露和玛格丽特这两个 花样年华的风 尘女子, 虽然最 后都走向了死亡, 但她们同样归宿的 本质却不同 。在沿途的 旅途中, 她们留下 了不 同的足 迹, 唱响了 不同 的挽 歌。那么 是什么让她们最后都 走向死亡, 又是什 么让她们对 生命有不 同的诠释呢?
( 一 )自身原因 陈白露是一个知道光明必 将代替黑暗, 而又甘 愿寄生于
( 二 )名噪巴黎的妓女 玛格丽特原本 是一 个乡下 姑娘, 没 有受过 任何 的教 育, 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12岁时母亲去 世, 没有留下什 么遗产, 却留给她日后不断折磨她的 肺病。受生活 所迫来到 了魔都巴黎, 在商店 做一名 店员, 但 是很快 她就 否定了 这种
生活方式, 而直接学会了用自己花样的 青春与倾城 的美貌来 维持生活。巴黎的 贵族 们都为 自己 能够拥 有玛 格丽 特作情 人而自豪。狂热的生活 对她产生了巨大的诱 惑, 她 习惯了挥 霍, 习惯了狂欢。 ! 习惯的桎梏 ∀使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使 她认为, 在不会太长 的生 命中能 够活 得快活 是最 大的愿 望, 而且那时她对 幸福的理 解也仅 仅就 限于那 种荒 唐挥 霍的生 活。那放荡恣意 的生活, 像 毒汁 一样渗 入她 的心灵, 使 她无 力解脱。当那尚未泯灭 的良知觉醒时, 她也只能以 不久于人 世为借口, 作为对这种生活的自嘲。
( 二 )风雨中坚强的茶花 玛格丽特对爱情 的追求却是热烈而 彻底的。当然, 玛格 丽特自始就清醒地 认识到 自己的处 境, ! 我 们不 再是有 生命 的人, 而是东西, 我们在他们的 自尊心里占首 位, 在 他们的敬 重里占末位 ∀。她明白每一个贪婪而自私的情人都 以美妙动 听的词句来掩饰急不 可待的情欲。因此, 当阿尔芒 最初满怀 觉悟的表白爱情时, 玛格丽特并不为之所动。 这个时候的玛 格丽 特与陈 白露 一样, 她也 不相 信真 诚, 她认为 ! 即使我活不了多 久, 我活得 时间也 会比 你爱我 的时 间长一些 ∀。但是玛格丽特 并非 不需要 爱, 干渴 的心田 时时 盼望着爱 的甘 霖。她 知道 人 的价 值不 在 于身 份, 财 产 和地 位, 幸福只能建立在真正的爱情之上。 所以当她真 正爱上阿 尔芒之后, 她对爱情 所表现 出来 的执著 和巨 大的勇 气, 我们 也就不觉得惊讶。为了爱情的 甘霖, 玛 格丽特甘于 牺牲自己 的豪华生活; 也是为 了这爱 的甘 霖, 玛格丽 特牺 牲了自 己的 幸福。她心甘情愿地成为爱情 的虔诚信徒, 哪怕是 最后走向 了爱情的祭坛。 爱情这个永恒古 老的命题, 用她的 烈焰照亮了 人们的灵 魂, 哪一个是纯真高 洁, 哪一个 是腐朽堕落。其实, 真的很为 陈白露感到惋惜, 对 爱情的 排斥 使她放 弃了 求生之 路, 一步 一步走向黑暗的她, 是 否想过 挽住 爱情的 手呢? ! 没有 受过 %爱 & 的教育的女子, 上帝 总是向她 们指出 两条路, 一条 是通 向痛苦, 一条是通向爱情 ∀, 这两 条路走 起来 都非常 艰难, 她 们鲜血淋漓, 但是却一个走向了地狱, 一个升入了天堂。
相似的命运 不同的人生——杜十娘、陈白露与玛格丽特悲剧结局成因的比较
结局 形 成 的 相 同原 因是 : 人 物的身份地位和世俗社会 的偏见 ; 爱情失意、 婚 姻 不顺 的 打 击 ; 人 物 自 身 的 性 格 缺 陷 。她 们 悲剧 结 局 形 成 的不 同原 因是 : 杜 十 娘 抗 争社 会 的 刚 烈 性 情 ; 陈 白 露被 上 流 社 会 庸 俗 虚 荣 生 活方式 的熏染 ; 玛 格 丽特 单 纯 而 又 任 性 的 孩 童 心 理 。研 究 这 一 问题 的 价 值 与 意 义 是 : 从 研 究 的 学 术 价 值 看, 注 重 古 今 中外 文 学形 象 的 比 较 研 究 ; 从 人物的思想意义看 , 启发我们追求独立人格 , 又 要 有 克 制 理 性
的 人 生 态度 。
【 关键 词 ] 杜十娘 ; 陈 白露 ; 玛格丽特 ; 悲剧结局 : 成因 [ 中图分类号 ] 1 2 0 7 . 3 [ 文献标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8 5 6 . 2 0 1 5 . 0 2 . 0 1 9
J 0URNAL 0F HARBI N UNI VERSI TY
V0 1 . 36 No. 2
Fe b. 2 01 5
2 0 1 5年 2月
[ 文章编 号] 1 0 0 4 -5 8 5 6 ( 2 0 1 5 ) O 2 - - 0 O 8 1 - - 0 5
相似的命运 不同的人生
其 代 表作 之 一 。法 国 1 9世 纪 的著 名 作 家 小 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求 自由平 等 观 念 的 主题 思 想 。 《日出》 讲 述 了
上 流社会 的交 际花 陈 白露 , 在 2 O世 纪 3 0年 代
悲情交际花——玛格利特与陈白露比较
陈 白露 曾经也 有纯 真的少 女情 怀 ,也憧憬 着在情 爱里伟 大的
道中落 被迫辍 学 ,单 枪 匹马闯 入社会 ,生 活 的压力 使她 很快沦 为 牺牲 。她 对 面爱情 时 ,表现 的更 多 的是她 的任性 、盲 目、动 摇和
文学双察
悲 情 交 际 花
玛 格 利特 与 陈 白露 比较
申婧
四川 大 学文 学与 新 闻学 院 6 0 0 100
摘 要 :在 中西 方 文 学 史 上 有 两 个命 运 相 似 的 悲情 交际 花 。 一 个是 法 国名妓 玛 格 丽 特 ,一 个 是 上 海 交 际花 陈 白露 。 这 两个 女性 形象都有 着崇 高的文学价值 。她们 虽身处不同的时代 、国度 ,沐浴着不 同的文化 ,却有着 同样令人怜・ 悯的悲剧命运 ,但 她 们 叉有 着 实质 性 的 差 别 。 本 文 试 图从 两者 的人 生 经历 、性 格 特 征 、对 待 爱 情 的 态度 、走 向 死 亡 的 原 因 以及 作 者 寄托 方 面进 行 细微 的 比较 ,剖 析 两人 的 悲剧 命 运 和 形 象 寄托 。 关键 词:玛格丽特 ;陈白露 ;性格差异 ;爱情 态度 ;悲剧 成因;寄托
名 噪一 时的 “ 交 明星 ”。作 为一个 受过 “ 四 ”思潮影 响 、接 软弱 。因 为任 性 ,在 她还 不知 道什 么 是真 正的爱 情 的时候 ,她盲 社 五
受 过文 明教育 的知识 女性 ,她厌 恶 自己所 处 的那种 糜烂 的生活 环 境 ,但 又深 陷其 中无 法 自 ,有 所醒 悟又 无路 可走 ,她 为 出卖 自 拔
高级交际花的爱情悲歌——浅析陈白露和玛格丽特的爱情观
【1】林志浩,王庆生:《中国现'-3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庄钟庆,孙立川: 《丁玲同志答问录》,新文学史料,1 991
年,第3期。
【3】马兆政:《外国1 0元首传·从荒野草原上走来的林肯》,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 98 7年版。
[4】【英】玛格丽特·米切尔: 出版社,2004年版.
1、男人被老婆打是教育,女人被老公打是伤害。征婚网
夫妻之间,男人是体力上的强者,如果动手打老婆,一定会把感情 打落底谷,说不一定女人承受不了,就得提出离婚。既使女人最后勉强 原谅了对方,但在之后 的感情上始终有一道伤疤。特别是男人一旦动 手,说不一定在今后的感情中,有时冲动了就再次动手,直到动手成了 习惯。再有感情也会被打没的。男人对待感情, 越是体力上的强者, 越不可动粗,既使两个人的关系完全破裂,也无需向对方动粗。这不比 女人打男人,能够让男人变得清醒,有时还是一种教育。
夫妻间打打闹闹,有人说:打是喜欢骂是爱,但到度是什么,只有 夫妻自己知道。骂对方不一定很致命,但不管因为何事产生矛盾,不可 以骂对方的亲人,特别 是对方的亲生父母,这比直接骂对方更恶劣, 让对方难以接受。因为中国人最讲孝道,夫妻间作为没有血缘但却最亲 近的人,如果一方骂了对方的父母,一定让对方 感到愤怒,可能立即 就抽对方的耳光。/Story/Love.aspx
我们再来看玛格丽特。她出生在‘个贫苦的家庭中,乡 村的纯朴和自然是她成长的土壤。她没有受到过什么良好的
教育,也没有让人羡慕的生活,更没有超前的思想。她过早 地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为了养家糊口,玛格丽特来到了浮华 的巴黎,凭着她的美貌与气质,卖笑求生,成为资本主义上 流社会的玩物、红极一时的高级交际花。玛格丽特过着让人 鄙视又艳羡的奢华生活。
“本质”缺失下的死亡——玛格丽特和陈白露的死亡真相
62“本质”缺失下的死亡——玛格丽特和陈白露的死亡真相■田园园/宁波大学摘 要: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和曹禺笔下的陈白露具有相似的命运,她们都曾是光鲜亮丽的交际花,混迹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但是她们最后都选择了死亡来作为自己一生的终结。
在死亡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爱情本质的缺失、生活本质的质变和社会本质的扭曲,这三座大山终将社会的弱者送上了死亡的道路。
关键词:玛格丽特 陈白露 本质 悲剧玛格丽特和陈白露,虽然她们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但她们却有着相似的命运。
她们凭着自己的美貌,摆脱了生活的贫困与窘迫,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
在享受奢靡生活的同时,内心又饱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折磨,最后都不幸的走向了死亡。
笔者在阅读《茶花女》和《日出》时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光鲜夺目的交际花生活不能挽留二人的生命?这个问题也许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答。
一、爱情本质的缺失玛格丽特是个充满矛盾性的悲剧人物。
在爱情中,玛格丽特比陈白露更有发言权。
因为玛格丽特比陈白露更勇敢,她更有追求爱情的勇气。
陈白露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拒绝了方达生所提出的“出走”要求;而玛格丽特能不顾一切地与阿尔芒一同逃往乡村。
但玛格丽特的爱情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因素在里面,正是这些因素的困扰,使这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最终以分手而告终。
“爱情”包含着门第、家族的颜面、社会的名声……我们看这些因素是怎样将爱情打倒的。
伪君子杜瓦的门第之见,剥削阶级的立场与偏见,而他那浸透了利己主义的“人性论”却诱骗了这个可怜的姑娘,为了阿尔芒及其妹妹的前途牺牲自己的幸福。
玛格丽特在“诺言”的束缚下,忍受阿尔芒出自私心的残酷的报复,不向阿尔芒表白。
相对于玛格丽特单纯的爱情观,陈白露爱情就显得复杂的多。
陈白露先是有青梅竹马的恋人,然后是和诗人失败的婚姻,最后走向生活的沦落。
陈白露出生于书香世家,她有她的自尊和骄傲,她不得不在“竹均”和“白露”之间挣扎徘徊。
然而在经历了窘迫和奢华生活的强烈对比后,陈白露选择了逃避爱情。
文学泥淖中开放两朵奇葩
文学泥淖中开放两朵奇葩摘要:玛格丽特是19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的主人公,而陈白露是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名剧《日出》的主人公。
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
她们虽然沐浴着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她们却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
她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悲剧性命运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了可供比较性阅读的参照意义。
本文将就这两个人物形象作初步的研究与比较。
关键词:玛格丽特陈白露比较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充满艺术魅力和浓重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前者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的主人公,后者是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名剧《日出》的主人公。
一个生活在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七月王朝统治时期,一个生活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金融大都市。
这两个形象虽然出自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作家之手,但她们在生活经历、神情性格以及所表现的社会意义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玛格丽特本是个“纯洁无瑕”的农村姑娘,迫于生计来到巴黎,靠出卖劳动力谋生。
然而生活却不赋予她做人的权利,美丽卑微的她处处受人欺凌,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最终不得不靠着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卖笑求生,成为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玩物。
富家青年阿尔芒的追求激起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遭到阿尔芒的父亲的反对,为了爱人的前途,玛格丽特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瘁于肺痨。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曾是爱华女子学校的高材生,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单枪匹马闯入社会,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身不由己地堕落了,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社交明星”。
但她是受过“五四”思潮影响、接受过文明教育的知识女性,她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的追求,她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所醒悟又无路可走,她为出卖自己的美丽与青春而断送人生希望而痛苦,最后因绝望而自杀。
一曲婉约凄清的爱情挽歌
一曲婉约凄清的爱情挽歌——浅析玛格丽特形象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刘畑指导老师:魏军摘要: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玛格丽特可谓是文学视野中“名垂青史”的妓女之一,虽然她曾在物欲纵横的洪流中迷失自我,但从她的生命中,可看到为爱而苦苦追寻,又因爱不得而瞬时凋零,以及被命运之轮无情碾碎的高贵心灵所放射的出来圣洁的光辉。
关键词:茶花女人性爱情悲剧Abstract:The French writer Dumas in "La Traviata" in shaping the vision of Marguerite in the literature can be described as "history", one of the prostitutes, even though she had been in a flood of material lost aspect of self, but her life, can be seen for love and hard to trace, because of love may not be instantaneous and withered。
Wheel of Fortune and was mercilessly crushed by the radiation of the noble souls of the holy glorious out.Key words: La Traviata human love tragedy纵观中外文学作品,女子的命运问题历来受到众多作家的关注。
在旧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妓女,更是因传统道德认识成为令人唾弃和鄙视的一类女性。
然而,我们在文学家的笔下却能看到众多光彩照人的妓女的艺术形象,她们或以凄凉哀绝的身世催人泪下,或以刚毅正义、纯洁善良的品质使人肃然起敬,她们的故事往往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茶花女》读书心得爱情与牺牲的悲歌
《茶花女》读书心得爱情与牺牲的悲歌《茶花女》读书心得:爱情与牺牲的悲歌《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节,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亲身经历了主人公的爱情与牺牲。
小说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美丽、聪明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女子。
她是巴黎社交场上的名媛,以其娇艳的容貌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男人的目光。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她却隐藏着一颗孤独、脆弱而又渴望真爱的心。
玛格丽特出身贫寒,为了生计被迫沦为妓女,她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直到她遇到了阿尔芒,这个真诚而又热烈的年轻人,她的生命才开始有了转机。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他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庭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追求她。
他的爱真挚而深沉,让玛格丽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
在阿尔芒的爱情滋润下,玛格丽特决心摆脱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
她变卖了自己的财产,与阿尔芒一起到乡下过起了平静而甜蜜的日子。
然而,他们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
阿尔芒的父亲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逼迫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
玛格丽特深爱着阿尔芒,为了他的前途和幸福,她选择了默默地离开,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玛格丽特的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她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平淡的生活。
她为了阿尔芒的未来,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情的真谛,那就是为了所爱的人,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
阿尔芒的爱情也让我为之动容。
他对玛格丽特的爱是那么的纯粹和热烈,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然而,他的年轻和冲动也让他在爱情中犯了错误。
当他误以为玛格丽特背叛了他时,他的爱变成了仇恨,他对玛格丽特进行了无情的报复。
直到最后他才明白玛格丽特的苦衷,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阿尔芒的经历让我明白,在爱情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要学会信任和理解对方,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让自己后悔一生的事情。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爱情观
【论文摘要】:玛格丽特是一个爱茶花的女子,是一个如茶花般的女子,可爱而且魅力无穷。
当真正的爱情来临时,聪明的玛格丽特勇敢地牢牢地追寻着这难能可贵的爱情,每天如同快乐的精灵,活在幸福、快乐的天堂之中,但现实身份,注定她的爱情也如同这茶花,只能活在理想中,难敌现实。
她走这条爱情路,像在异常泥泞的黄泥道路上爬行,爱情路上所受到的痛苦全由这一个弱女子来承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在这个悲剧当中,更让人看到了玛格丽特那纯正的爱情,爱情在她心里永远都是那么高尚纯洁。
【关键词】:《茶花女》;玛格丽特;妓女;爱情目录一、小仲马与《茶花女》 (1)二、面对爱情的选择 (1)1. 现实物质的诱惑 (1)2. 不顾一切的爱情 (2)3.牺牲了爱情 (3)4.玛格丽特最后的痛苦 (3)总结 (5)参考文献 (6)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爱情观一、小仲马与《茶花女》小仲马是父亲大仲马与一名女裁缝卡特琳•拉贝所生下的私生子,在他童年时期被父亲所抛弃,一开始得不到父亲大仲马的认可,但在后来父亲大仲马还是承认了小仲马是自己的儿子。
不过父亲大仲马却有着很多情妇,以至于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绯闻事件。
在小仲马七岁时被送到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里由于不堪侮辱而不得不与人打了几次架,也是在这段时间小仲马的性格逐渐形成了对人记恨,冷漠,憎恨这个社会。
《茶花女》里面的故事是小仲马与妓女玛丽•杜普莱西(即玛格丽特)的一段爱情经历,但他自然不会简单地叙述同妓女的爱情故事。
小仲马在“同时拯救爱情和伦理”的同时又避免落个颂扬淫荡的恶名,所以他一方面把这段放荡行为美化成“纯真爱情”,另一方面又准备为伦理而牺牲掉爱情。
这就是小仲马的高明之处,就是通过忏悔的口吻来完成这部小说的美化。
[1]这种悔痛在他的现实中是不必有的,也只是仅仅在作品中才有的思想和行为。
在《茶花女》作品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一个经久不衰、有着美好品德并被世人赞美的一个善良高尚的女性形象,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玛格丽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她的善良和她的高尚情操是我们世世代代都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品质。
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茶花女读后感茶花女每晚都要到花店里订购一束茶花,因此而得名。
茶花女身世悲惨,叫人又羡慕又怜惜。
茶花女从小父母就双亡,她是被拐骗到城市里来的。
因为茶花女的美貌,使得她受万人瞩目,很快成了交际花。
她经常陪子爵,伯爵这些人喝酒,抽烟,聊天到半夜,不久,茶花女得了无药可治的肺病,常常咳嗽,甚至吐血。
正是整个一个不甘于沦落风尘的女子,谱写了一首爱的悲歌。
然而,正是一朵被践踏过的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
她叫玛格丽特,他呢,叫阿尔芒。
在这么一个放荡,虚伪,残忍的社会里,一张美丽的脸足以让一个女子饭食无忧。
但玛格丽特,要的并不是苟且的生活,她希望一份纯真的,不会互相背叛的爱,这又和其他女子有什么不同呢?在冲动,豪爽,毫无保留,妒忌还略带软弱的阿尔芒的几经周折下,他们的爱情终于也坚固了一段时间。
正沉浸在“想象能给他们感官以诗意”的甜蜜美满中时,老迪瓦尔的驾临犹如一支镇静剂,使他们预感到灾难的即将来临。
靠奢侈的生活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信念,而他却不知牺牲了自己的玛格丽特再他的打击下已痛不欲生。
并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上的摧残弥留之际一次次的呼唤,阿尔芒心如碎石。
他在怨恨天主为什么不给他忏悔的机会!玛格丽特曾经希望天主留给她美貌和健康,可是,她已夭折,如同一件艺术品一样被毁坏了。
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
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
希望在下一世,一个纯洁无暇的女子手捧一朵茶花,微笑地向我们走来,不带有一丝丝的伤感抑或是一点点的瑕疵。
祈祷一个新的茶花女不再重复前世的悲剧。
茶花女读后感偏见是盗贼,放下《茶花女》这本书,我忽然想起了雨果的这句话。
是呀,偏见这个盗贼,偷走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幸福,让这本书的结局可怜而又可笑。
陈白露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文学大视野●陈自露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及其成因孙展(松滋,-g一中学,湖北松滋434200)摘要:曹禺的《日出》是一部戏剧,而小仲马的《茶花女》却是以小说的形式闻名于世。
二者虽然是两部不同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人物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却有着极强的可比性。
她们都是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过着极度奢华、糜烂的生活。
虽然都身陷泥沼,却又不失对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们的命运都是历循着生活压迫、爱情破灭和生命熄灭的轨迹。
这两个女人虽然在生活经历与性格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却又因为各自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作者创作主旨的差异,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
剖析二人特有的悲剧命运,并分析其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可以探寻到陈白露和玛格丽特之生存差异。
关键词:陈自露;玛格丽特;悲剧命运;根源;比较中图分类号:L207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87(2008)10一0038一03曹禺的《日出》是一部戏剧,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则以小说、话剧、歌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存在,并以小说的形式闻名于世。
二者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人物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却有着极强的可比性。
二、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悲剧命运陈白露与玛格丽特都是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过着极度奢华、糜烂的生活,虽然都身陷泥沼,却又不失对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们的命运都是历循着生活压迫、爱情破灭和生命熄灭的轨迹。
大致看来,二人的故事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细细探究,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表面的相似1.沦为妓女。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位受“五四”精神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她在家道中落以后,单枪匹马地闯人社会,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身不由己地堕落了,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红舞女”和“社交明星”。
玛格丽特原是一个纯洁无邪的乡下姑娘,家庭的贫困迫使她来到浮华的都市巴黎,靠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卖笑求生,成为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玩物、红级一时的高级交际花。
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出身也大不相同,二人却都未逃脱沦落风尘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3
XIANDAI YUWEN
2009.08
我们再来看玛格丽特。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乡 村的纯朴和自然是她成长的土壤。她没有受到过什么良好的
教育,也没有让人羡慕的生活,更没有超前的思想。她过早 地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为了养家糊口,玛格丽特来到了浮华 的巴黎,凭着她的美貌与气质,卖笑求生,成为资本主义上 流社会的玩物、红极一时的高级交际花。玛格丽特过着让人 鄙视又艳羡的奢华生活。
陈白露面对爱情时,表现的更多的是她的任性、盲目、 动摇和软弱。因为任性,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 时候,她盲目地寻找所谓浪漫的爱情。但现实与理想终究是 有差异的,所以当爱情的幻想破灭后,她选择了放弃爱情, 选择了堕落的生活。当新的爱情来临时,她动摇了,最终软 弱使得她再次放弃了爱情,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玛格丽 特对待自己的爱情,则更多的表现为纯真,理智,执着和坚 强。玛格丽特对待爱情纯真如一,当爱情来临时,她理智地 放弃了堕落的生活,选择了能够拯救自己的爱情。她对爱情 执着,懂得爱的真谛。当爱人受到伤害时,为了爱情,她勇 敢地选择了放弃生命来成全爱情。
比较文学研究
高级交际花的爱情悲歌
——浅析陈白露和玛格丽特的爱情观
○李晋晖
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渴望得到爱情,哪怕是一个沉沦的妓女。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个命 运相似,结局相同的高级交际花。她们在寻找爱情的漫漫长路上,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爱的悲歌。这就是陈白 露和茶花女玛格丽特。 关键词:陈白露 玛格丽特 爱情悲剧
但在她华丽的外表下,在放荡的笑声中,玛格丽特如同 她胸前的那朵纯白美丽的茶花,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真、善良 和高贵的心,保持着她独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渴望得 到纯真的爱情,因为爱情是玛格丽特搭救自己的唯一途径。 当她遇到阿尔芒时,她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为了爱情, 她放弃了剧院包厢、散心马车、精美餐饮、豪华服饰等过去 不能离开的一切,割舍了一年挥霍十万法郎的奢侈享受,来 到乡间隐居。在爱情温暖的包围下,玛格丽特找回了曾经失 去的自我。她变得朴素坚强、勇敢贞洁。她爱得是那么执 著,那么彻底。为了爱,她选择了放弃生命,用死来成全她 的爱情。沉睡中的玛格丽特依旧美丽如花,就像她胸前偶尔 佩戴的那朵血一样红的红茶花,这是她心中如火的情感迸发 出的灿烂的光芒。
但在这个污浊的社会生活的陈白露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爱 情的向往与追求。她仍然怀着少女的纯真情怀,追逐着她的 梦,她曾经“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她爱上了浪漫 的诗人,她认为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幸福,但婚后的生活是 平淡的,这与她幻想中浪漫的爱情婚姻是完全不同的。现实 与幻想中的巨大差距重重地打击了她,她感到极度失望,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陈白露陷入了痛苦的泥沼。她的爱破灭 了,她认识到要靠爱情和婚姻来拯救她的梦想是不可能的, 她选择了放弃。陈白露带着茫然的痛苦迷失在烟雾缭绕的上 流社会中。爱情对她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东西,然而方达生 的到来,再一次激起了醉生梦死的陈白露的思想波动,爱的 火焰重新点燃,但它也让陈白露看见了自己污浊、扭曲的灵 魂。它唤醒了陈白露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道德责任感,在良心 复苏后,她的内心也永远失去了安宁。鲁迅先生曾说:“人 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她承受着巨大的精神 压力,试图逃离那个肮脏的世界,但在现实中“习惯的桎 梏”让她始终无法摆脱。于是在爱情面前她动摇了,她选择 了放弃爱情,最终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陈白露的爱情是苍 白软弱的。
比之于莎菲,郝思嘉在爱情和婚姻上更自由,更独往独 来,且光彩夺目。在少年她就向阿希礼求爱,转而却与查尔 斯结婚。查尔斯在军中病逝,她为了掌握财产和保住种植 园,又与她不爱但完全可控制的弗兰克结婚。失去弗兰克以 后,与一直关心爱慕她的商人白瑞德两相结合,从此,她住 上了亚特兰大最高档的住宅,穿上华贵的服饰,穿梭于高级 场所,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她 心里还是忘不了初恋的阿希礼,竟去她的锯木厂与他调情, 这对白瑞德确乎不公平,但她认为这是真爱。
(张尚信 湖南永州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425100)
XIANDAI YUWEN
2009.08
比较文学研究
腐朽生活中,追求极度膨胀的物质享受,同时又保有一颗追 求真善美心灵的风尘女子形象。她们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相 似的生活遭遇,如花的美貌,一颗善良的心;她们都尝尽了 人间的酸甜苦辣,最终在屈辱与痛苦中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但她们对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漫漫千年路,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爱情都是一个永恒 的话题。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 ——乃是爱情的痛苦。”而在这个永恒的话题中,有一类女 人的爱情尤为艰辛,这就是妓女。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 为职业。但她们也是女人,也有情有意,有自己的爱情。或
许正是因为她们看透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 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陈白露和茶花女玛格丽特就是中法文 学传统中这类女性形象的突出代表人物。前者代表了在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压抑和迫害下的高级交际花形 象,后者则代表了沦落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政权把持下的
陈白露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大都 市。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受 过“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在她的身上体现了知识女 性的梦想与追求,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姑娘。少女时代的她 聪明、机敏、美丽、自信,但又很任性,有着自己的恋人。 这一切都使得她有足够的自信面对生活。她渴望自由,但父 亲的离去断绝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中,她无奈地离开了养育她的那块充满温馨的土地,带着天 真、自信,单枪匹马地闯入了那个纸醉金迷的社会。她依靠 着自己的美貌与交际才能在当时社会站住了脚,于是她更加 自信,甚至成了自负。金钱成了她追逐的对象,为此她出卖 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她坚信自己一定会凭着能力开创出一 片天地,但是过分的自负让她没有意识到,她所谓的成功靠 的仅仅是她的美貌和身体,无关才华,她只不过是一个被侮 辱、被损害的对象。
她确实是一个浪漫的并享有最大自由的幸福女人。这种 幸福和自由,首先根植于她那叛逆的和放荡不羁的个性,这 也是她爱尔兰人的本性;然后才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制度,使 她享有着生命的自由,并赋予她以人权和女权的广阔思想天 地。而所有这一切,对莎菲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是她 们命运如此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注释: [ 1 ] 林志浩,王庆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1年 版 。 [ 2 ] 庄钟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立川:《丁玲同志答问录》,新文学史料,1991 年,第3 期。 [ 3 ] 马兆政:《外国10元首传·从荒野草原上走来的林肯》,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 [ 4 ] [ 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李美华译,南京:译林 出版社,2004年版。 [ 5 ] [ 6 ] [ 7 ]林志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1994年 版 。
参考文献: [ 1 ] 曹禺. 日出[ M ]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 2 ] 曹禺. 曹禺戏剧集[ M ] .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 [ 3 ] 李银河.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M ] .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 4 ] 陈恭敏. 什么是陈白露悲剧的实质[ J ] . 戏剧报, 1957,(5). [ 5 ] [ 法] 小仲马. 茶花女[ M ]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6 ] 苏屹峰.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J ]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9).
152
的悲剧性。 四
莎菲在爱情上享有着天马行空式的自由。执着于爱情的 苇弟,为人诚实善良,乐于奉献,对莎菲一直给以无微不至 的关怀和体贴,不管莎菲对他是热情还是冷淡,友好还是捉 弄,他始终毫无怨言。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理想的伴侣,莎 菲却认为他缺少新的东西,毅然关上了爱的闸门。对凌吉 士,她是爱过,在灵与肉的纠缠中既有甜蜜,也有痛苦,当 她理解了痛苦的实质后,她自由地离开了他。对两个男人的 拒绝,都缘于缺乏精神上的共振,或者说,他们的“时代 病”造成了某种爱的悲剧性。她自此消极下来,决定搭车南 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7](P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