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诗歌

合集下载

六升七基础版第4讲—《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

六升七基础版第4讲—《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

《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知识梳理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写作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二)合作探究1.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明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课内精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知识梳理】环境描写的含义和分类1.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解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

【即学即练1】(一)、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参考示例: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也属于乐府诗,即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次北固山下》的四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领联)潮平两岸间,风正一祝悬。

(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前”“基”“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目标导航《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

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天净沙·秋思》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曲中仄声常区分上、去二声)△平△仄平平,△平Δ反平平,仄仄平平去上Δ平平去,△平△仄平平。

(二)、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参考示例:(1)四言诗歌,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古代诗歌研究第四讲(谢朓)

古代诗歌研究第四讲(谢朓)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 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 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践夕奄 昏曙,蔽翳皆周悉。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颐阿竟何端,寂寂寄 抱一。恬知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A
16
谢朓在山水诗的风格与笔调上有明显的改进。他不再拘泥 于说理,也不勉强琢句,于是,小谢的诗,便摆脱了大谢 的弊端,而以”清丽“的风格出现,世人称赞谢朓,常用” 清丽“两字:
谢灵运的山水诗,笔调极为“富艳”,钟嵘《诗品》说 他”才高词盛,富艳难踪。“而其弊端则”破以繁芜为 累。“推究其原因,就是他太尚巧似,着意于铸词造语; 然有进藻饰过度,反而失却自然。所以钟惺云:”灵运 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时有 字句滞累。“(《古诗归》卷11)
A
15
登永嘉绿嶂山 谢灵运
A
28
(2)日暮黄昏
黄昏是最具引动情思感发时刻。谢朓对黄昏有着特别的 敏感。如《落日怅望》: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慕归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A
29
三、谢朓山水诗的艺术贡献 1、谢胱山水诗着重表现平时生活中的江南水景,开出了 清远绵渺的新境界,成为初盛唐山水诗派中清丽诗风的先 导。
结构何迢递,旷望极高深。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A
24
4、谢朓山水诗对审美时空的开拓
谢朓在山水诗的探索中,发现并开拓了具有动人心扉 的审美空间——登高凝眺所展示的深广绵远,以及艺 术观照的无限延展所油然滋生的情思追求。而且开掘 了促使感情集聚的审美时间——物色苍茫的日暮黄昏, 具有掀动心绪、触目慨然的功能。更多的时候,是把 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不少佳句名篇。有意识地选择这 一审美时空,而取得表现上的成功,小谢当是文学史 上最有影响的一位诗人。

诗歌鉴赏第四讲 优质课件

诗歌鉴赏第四讲 优质课件

意境 境界阔大
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 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 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 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 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 于边关的思念。
实例探究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迟日即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 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 《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游子、思妇的形象。 怀远思乡诗往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达出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
和羁旅惆怅之思。
如《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君令人老,岁月 忽已晚”。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暗 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实例探究
石灰吟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 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有时不用分析 ⑶、请赏析诗中的形象。
5.组织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以(
)自喻,托物言
志,明写物的(
)特点,实写人的
( )品质,表达( )感情。
作业1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问:诗人笔下的风是什么形象?

《诗经》(节选《氓》《静女》《采薇》《蒹葭》《无衣》《关雎》六篇)

《诗经》(节选《氓》《静女》《采薇》《蒹葭》《无衣》《关雎》六篇)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 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 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 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 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 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 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 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 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 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 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 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 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 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 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 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 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 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 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 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 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第四讲 ,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第四讲 ,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 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 《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 含; 《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 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 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贺诗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 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 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 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1952年-1954年 乌鲁木齐-北京

苹果树下 • 闻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 体、自由诗、新辞赋体 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 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 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 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 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 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 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专题一 第4讲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专题一  第4讲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表现……同情和怜悯”不对。 答案:C
返回
2.下面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 重复叠现,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里的“土地”,是一种单 纯的客观景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 C.“寒冷”“封锁”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弹力与表现 力,它们蕴涵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 和内涵增添了极大的重量。 D.“沿着雪夜的河流……——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 这一环境描写为后面创设了凄凉又阴沉的氛围。
返回
(3)要指明表达的作用。分析完了修辞手法只能算是答了一 半,其表意作用则是另一半。表意作用要紧扣修辞手法作 答。如本题中的拟人则要扣住“变无情的自然为有情”这一 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 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地呈现了黎明的情 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了 “我”的内在情感。
《再别康桥》的 参考答案:(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并且造成
第一节和最后一 了全诗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节,语意相似, (2)内容上: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的招手”这 节奏相同,这样 样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动作结 写有什么作用? 束,貌似复唱,实际上情感已得到深化,渲染了伤别的 请简要赏析。 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返回
(3)画面描写
画面
分析
总结
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 在这首诗中,诗人勾
惨遭遇,“蓬发垢面的少妇”“垂 勒 了 两 幅 饥 馑 流 亡 第一
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 图,表现了人民所遭 幅

第四讲-英语诗歌的基本押韵格式

第四讲-英语诗歌的基本押韵格式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第四讲首页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第四讲英美诗歌的基本押韵格式押韵格式(rhyme scheme)指的是一首诗中各押韵诗行的组合形式。

一般说来,每首诗都由数量不同的诗行组成,每一行的结尾都按照其读音的相同或类似而押韵,并表现出规律性。

押韵格式分为定型诗歌格式和普通诗歌格式。

前一种格式主要有十四行诗体、斯宾塞诗体、回旋诗体等押韵格式;普通诗歌格式主要有双行押韵格式(aa)、隔行交互押韵格式(abab)和吻韵格式(abba)。

第一节基本押韵格式一、双行押韵格式(aa)它是英语诗歌最基本押韵格式,主要用于双行诗节(couplet)。

双行诗节指两行押韵或不押韵的诗行。

双行诗节可以单独成为诗节,也可以存在于其他诗节中。

七行体(又称皇韵体,rhyme royal)诗和八行体(octa rima)诗用双行诗节结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是用双行诗节结束全诗。

双行诗节分开放双行诗节(open couplet)和完整双行诗节(closed couplet)两种。

完整双行诗节如果是用抑扬格五韵步写成,就被称为英雄双行诗节(heroic couplet)。

开放双行诗节指的是跨行的双行诗体,即两行诗有共同的语法和逻辑结构,但第二行的意思需要继续下去,直到在后面的诗行中结束。

如济慈叙述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长诗《恩弟米安》开始几行: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 ever:Its loveliness increases; it will neverPass into nothingness; but still will keepA bower quiet for us, and a sleepFull of sweet dreams, and health, and quiet breathing.Therefore, on every morrow, are we wreathingA flowery band to bind us to the earth,Spite of despondence, of the inhuman dearthOf noble natures (1)(John Keats: Endymion)这些诗行的特点是:首先,每两行押韵,即ever / never,keep / sleep,breathing / wreathing,earth / dearth 1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 它的美与日俱增:它永不湮灭,/ 它永不消亡;/ 为了我们,它永远/ 保留着一处幽境,让我们安眠,/ 充满了美梦,健康,宁静的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诗歌
本讲主要内容
一、从意象出发的赏析方法二、魏晋风度三陶诗赏析一、从意象出发的赏析方法
什么是审美意象?是意中之象,是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艺术品
二、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魏晋名士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风格、风采、气度。

名士风度的显现:
玄学趣味饮酒服药神仙容止任诞放达
玄学趣味: “玄”本义是黑色,作为《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观念,有微妙深远、看不透的神秘意思。

魏晋思想家奉《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三玄”,崇尚以老、庄学说为依据而辩析名理的“玄谈”,因此其思想学说被称作玄学.
服药饮酒:寒食散:即五石散,五石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石硫磺等。

散药和酒能使人废“形”获“神”,体“道”悟“本”。

神仙容止: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世说新语·容止》)
任诞放达: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魏晋风度的精神内蕴:尚自然尚真情尚精神的自由对陶渊明的评价:
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

(李泽厚)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钟嵘)
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陈寅恪)
汉儒对琴的解释: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然有喜。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宋书·隐逸传》)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时运》其四)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答庞参军》其一)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和郭主簿》其一)
有琴有书,载弹载咏。

(《答庞参军》)
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
无弦之琴
(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房玄龄等《晋书》)
吾爱陶靖节,有琴常自随。

无弦人莫听,此乐有谁知?(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之一)
无人听之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夜琴》)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疎迟。

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白居易《弹〈秋思〉》)
琴在无弦意有余,我琴直欲并琴无。

北窗高卧何人识?日日高风咏有虞。

(舒岳样《无弦琴》)
山空人语寂,邀我入深竹。

独抱无弦琴,不唱浮生曲。

(于石《再游石壁寺》)
三尺孤桐古,其中趣最幽。

只须从意会,不必以声求。

(顾逢《无弦琴》
“两无”:“无人听”与其说听琴、弹琴是对音乐形式的审美,不如说是主体对自我人格的乐化体验。

所谓“琴格高低自心知”,其实琴格即人格,向内的听琴恰是对自我精神人格的倾听,在倾听中体证自我,获得畅神之乐。

“无弦”无弦琴物理声音的“无”恰恰凸显了音乐化的内在人格精神的“有”。

人格精神的音乐化来自于审美主体对生命之精神韵律的深情体验,呈现为“和”、“淡”的音乐美。

魏晋风度中的情与琴
宗白华:“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在魏晋士人发现自己的深情的向内体验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魏晋著名琴家:阮籍《酒狂》
嵇康《长清》、《短清》、《长侧》、《短侧》、《风入松》《广陵散》等。

王弼、曹丕、曹植、向秀、阮咸、傅玄、王献之、王子猷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连雨独饮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

(萧统《陶渊明集序》)
(三)诗
《陶渊明集》诗歌题材:田园、怀古、咏怀、咏史、哲理、行役和赠答。

名士圈之外的真名士与真风度
玄心:玄远之心洞见:旨深言约
妙赏:美的感悟深情:情深意重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诗风冲淡,言约旨远。

主要意象:琴、酒、孤松、孤云、菊花、归鸟。

(四)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儒家思想:早年有济世之志。

几次出仕,正是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退隐后,儒家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也成为他的精神来源之一。

道家思想:返璞归真、清静无为、顺适自然,批判现实。

任真性格: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

三、陶渊明的意义和影响
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1、人格意义: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朱熹: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

这边一面尚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2、诗歌影响:
陶诗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开田园诗一派。

平淡自然而淳厚丰腴的诗艺与诗风。

唯造平淡难:《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所贵乎枯澹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