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
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1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⑧文学是情学,是人学。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
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无题邹荻帆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的溶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注]《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诗歌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诗歌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iè)与.会(yǔ)里应.外合(yīnɡ) 厝.火积薪(cuò)B.真谛.(dì) 贫血.(xuè)不着.边际(zháo) 妍媸.毕露(chī)C.寒暄.(xuān) 涎.水(xián)相.机行事(xiànɡ) 扺.掌而谈(zhǐ)D.绣闼.(tà) 荫.庇(yìn)韦.编三绝(wěi) 深孚.众望(fú)答案 C解析A项“与”读yù,“应”读yìnɡ。
B项“着”读zhuó。
D项“韦”读wé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褒贬针砭时弊鞭辟入里精兵减政B.瞭望眼花缭乱严惩不贷要言不烦C.磐石钟罄齐鸣金榜题名功亏一篑D.抱怨以德报怨心无旁骛斐声文坛答案 B解析A项减—简。
C项罄—磬。
D项斐—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
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琢磨推托沟通 B.捉摸推脱勾通C.琢磨推脱沟通D.捉摸推托勾通答案 A解析“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琢磨”指反复地思索考虑。
“推托”是借故拒绝,“推脱”仅指推卸责任。
②句说“找借口”,自然选前者。
“勾通”是勾结连通,贬义词;“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性词。
据句意,不应该用贬义词,故应选“沟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针对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东弄和中弄遭整体拆除的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高中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分试题(共16页)

第三单元(dānyuán)素质晋级检测(本套试卷满分是150分,测试时间是15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30分,每一小题3分)一、(12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A.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可以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B.对中国人来说,在国与国无时无刻....都用“软权利〞比赛的年代,我们除了张艺谋之外,还有孔子做文化大使,更是值得庆幸。
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D.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表达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答案】D(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者学有专长的人。
A.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
指众多的学生。
前面不宜用表数量的词语。
B.“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使用错误。
“无时无刻〞是没有哪个时刻、无一时无一刻的意思,其含义与“每时每刻、时时刻刻〞相反,用法也与后者不同。
“每时每刻、时时刻刻〞常与“都〞搭配,而“无时无刻〞那么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C.褒贬不当。
蔚为壮观:蔚,茂盛;壮观,浩大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妙繁多,形成浩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
也作“蔚为大观〞“蔚为奇观〞。
)2. 以下(yǐxià)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阔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寒流侵入我国的途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局部气压最高,哪一局部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全套及答案模块综合测评(一)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综合测试题基础积累(26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③文学是情学,是人学。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__________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湖北浠水人。
是新月诗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他的诗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对后来的新诗创作影响很大。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
高中语文 诗歌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单元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模.样/模.范打哈.欠/点头哈.腰牵强./强.词夺理B.应.允/应.变独角.戏/钩心斗角.奢靡./所向披靡.C.殷.红/殷.实翘.尾巴/翘.首以待碑帖./俯首帖.耳D.累.及/累.次梁山泊./淡泊.明志屏.障/敛声屏.气解析:A项,mú/mó,hā,qiǎnɡ;B项,yīnɡ/yìnɡ,jiǎo,mí/mǐ;C项,yān/yīn,qiào/qiáo,tiè/tiē;D 项,lěi,pō/bó,pínɡ/bǐnɡ。
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尤其是残痛的教训,鼓舞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防止再次遭到军国主义野心家的蹂躏。
B.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分庭抗礼,就必须在产业集聚和集约建设上有所作为,推进大集团战略调整。
C.书籍正在杂志化,杂志正在书籍化,报纸正在网络化,门户网站正在报纸化,以上等等,均在展示不同媒体正在朝着熔合的方向发展。
D.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伴生物,各种影相资料令人应接不暇,日益凸显其优势和价值,即直观性、“写实性”和“第一手性”。
解析:A项,“残”应为“惨”;C项,“熔”应为“融”;D项,“相”应为“像”。
答案:B3.(2014·山东高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曼延总算B.反应蔓延总算C.反映蔓延终于D.反应曼延终于解析:(1)反应:①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阶段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综合测评(二)(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演义》讲活了,他那____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全国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宝相庄严,________。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解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都含有相似逼真的意思,“栩栩如生”偏重于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偏重于精妙肖似。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一个被人类文明几乎遗忘的、有着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家园。
B.周末,特里尔人走在被蒙蒙细雨打湿的古老街道上,度过他们惬意的时光。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同胞马克思,对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C.决定团队有效性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连贯且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解析】A项,语序不当,“几乎”应放在“一个”后面。
C项,“不只是”改为“不是”。
D项,“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散文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散文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凉/着.想攒.射/人头攒.动咬文嚼.字/朵颐大嚼.B.鹬.蚌/鬻.爵古刹./铩.羽而归自怨自艾./方兴未艾.C.树阴./荫.凉吐血./血.雨腥风车载.斗量/载.歌载舞D.躯壳./脱壳.一幢./横冲直撞.直截了当./安步当.车答案 D解析A项zháo/zhuó,cuán,jiáo。
B项yù,chà/shā,yì/ài。
C项yīn/yìn,xiě/xuè,zài。
D项qiào,zhuànɡ,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胁从一柱香计日程功树倒猢狲散B.寒碜显像管焕然冰释时世造英雄C.文身增值税指手画脚蚍蜉撼大树D.熟稔顶梁柱世外桃园针尖对麦芒答案 C解析A项柱—炷。
B项焕—涣,世—势。
D项园—源。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答案 B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
“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一、知识积累(10×2分=20)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_____________。
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 _____________。
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_____________为具象,把不具情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故乡的眷恋,伴随着文革十年浩劫中痛苦的回忆通过“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比喻便具象化了。
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多义性,就是说诗的语言除表层意思外,还有着_____________,可以反复琢磨,越琢磨越有味。
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往往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手段予以加强。
诗歌语言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_____________上,包括压相同或相近的韵、平仄相间、节奏配置等。
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表达的内心情绪的律动。
这种情绪的律动一般称_____________。
诗的音乐性应是内在的情绪律动与外在韵律的完美结合。
诗的鉴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初步感知;_____________的显现;深层意韵的探求。
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是关键。
二、课内诗品味(8分×2=16)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暖暖雁子们也不在辽阔的秋空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暖暖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一个暖暖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暖暖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那些富有古典意味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乙:阅读昌耀的诗《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的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作者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特点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题4×5=20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③文学是情学,是人学。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__________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
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无题邹荻帆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的溶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注]《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B.这首诗理性的成分十分明显,因此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写法,以巧妙的间接议论突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C.诗中第三至七行表现了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细腻生动,耐人咀嚼。
D.诗中生动的形象与深湛的思想内涵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
“天青”、“水绿”等一系列意象预示行将到来的历史变化,结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悲壮豪放,感人肺腑。
11.对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2.对郑敏的《金黄的稻束》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目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D.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1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人行道在车来车往的街头,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只在一定部位划两条白线,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严厉也是一种爱呀,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至今。
心上还有条流血的创口……概括全诗的主旨。
(限20字以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
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为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