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5课《娘子关前》

第5课 娘子关前【文本导读】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
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
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
现当代作家,共产党员。
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狭隘.( ) ②骡.马( ) ③贫瘠.( ) ④抽屉.( ) ⑤匍匐..( ) ⑥井陉.县( ) ⑦村妪.( ) ⑧水门汀.( ) ⑨鲜.文才( ) ⑩聂荣臻.( ) ⑪咳嗽..( ) ⑫褴褛..( ) ⑬鲜⎩⎪⎨⎪⎧ 数见不鲜. 鲜.有耳闻 ⑭模⎩⎪⎨⎪⎧ 模.样 模.型⑮核⎩⎪⎨⎪⎧ 枣核.儿 核.武器 ⑯塞⎩⎪⎨⎪⎧ 活塞. 塞.外 阻塞.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隘 溢 ②⎩⎪⎨⎪⎧ 辨 辩 ③⎩⎪⎨⎪⎧ 榴 溜 镏 瘤 ④⎩⎪⎨⎪⎧ 将 蒋 ⑤⎩⎪⎨⎪⎧ 宣 渲 喧 ⑥⎩⎪⎨⎪⎧ 卢 芦 庐 炉3.近义词辨析①暴发·爆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
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8篇

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8篇第1篇示例:鉴赏现当代散文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和文学素养。
现当代散文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在表现形式、审美情趣、社会关怀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因此在欣赏和评价现当代散文时,需要运用一系列艺术方法。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实例,分享一些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
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心境,是鉴赏现当代散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当代散文流派繁多,每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生活经历。
莫言的作品常常融入了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反映出对家园和故土的深情眷恋;而余华的作品则常常描写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对人性的独特关怀。
在欣赏现当代散文时,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动机和文学取向,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把握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也是鉴赏现当代散文的关键。
现当代散文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现实感,常常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的心灵。
钱钟书的散文《围城》就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和精妙比喻,展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独特思考和观察。
在鉴赏现当代散文时,需要注意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分析作者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也是鉴赏现当代散文的重要环节。
现当代散文常常反映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出人类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陈丹燕的散文《荆楚情深》就通过对湖北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探讨,展现出对故乡和家园的热爱和向往。
在鉴赏现当代散文时,需要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分析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反应,揭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主题的深层次内涵。
鉴赏现当代散文需要多方面的艺术方法和审美标准,在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心境、把握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够更好地领略作品的魅力和意义。
希望以上几点分享对您有所启发,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体会现当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

和 特 定 物 件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散 文 ; “载 道 ”即 代 圣 贤 “立 言 ”的 “古 景 物 的 观 察 十 分 精 细 ,对 形 状 、声
抒 情 写 意 类 散 文 是 以 抒 情 为 主 要 文 ”,终 于 为 个 人 抒 情 言 志 的 现 代 音 、色 彩 的感 觉 尤 为 敏 锐 ,几 乎 到
茶 》《苦 雨 》等 一 批 融 知 识 、哲 理 一
记 叙 为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以 人 物 、事
经 过 新 一 代 散 文 家 的 不 懈 努 趣 味 于 一 体 的 生 活 小 品 ,对 以 后
件 为 主 要 表 述 对 象 ,借 写 人 叙 事 力 ,渐 渐 确 定 了 散 文 的 文 体 观 :第 的 小 品 文 创 作 影 响 颇 大 。 朱 自清
以 抒 情 写 意 的 散 文 ;写 景 状 物 类 一 , 与 范 围 广 泛 的 古 代 散 文 不 同 , 的 《背 影 》等 怀 人 忆 旧 的 散 文 ,返
散 文 足 以 描 写 为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 现 代 散 文 发 展 成 为 “与 诗 歌 、小 璞 归 真 、不 事 议 论 随 笔 类 散 文 是 指 用 来 表 有 锐 意 创 新 的 精 神 。鲁 迅 不 仅 是 冰 心 的 《寄 小 读 者 》《往 事 》用 清 丽
现 作 者 思 维 成 果 、显 示 }}1一 种 理 小 说 大 家 ,也 堪 称 散 文 创 作 的 多 典 雅 的 文 笔 , 不 倦 地 赞 颂 着 纯 沽
清 新 、或 隽 永 、或 华 美 、或 古 朴 ,情 写 的 一 部 回 忆 性 散 文 集 。 冷 静 的 山 、茅 盾 、俞 平 伯 等 人 ,他 们 各 以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

跋bá(跋涉) 拔bá(挺拔) 拨bō(点拨)
堰 揠yyààn((揠堤苗堰助)长) 偃yǎn(偃旗息鼓) 寞mò(寂寞) 漠mò(淡漠) 模mó(模型)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三、词语辨析 1.黯淡·冷淡 “黯淡”,指不明亮,也指心情不愉快。 “冷淡”,指人态度不热情。 例:回到家,见到父亲____冷__淡______的神态,我的心里顿时 ____黯__淡______下来。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再次出钱让我去复读。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第 18 课 老家的树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注】
旅宿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②。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③。 ①凝情:凝神沉思。悄然:忧伤的样子。②断雁:
孤雁。警:惊醒。③沧:通“苍”。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四、词语释义 ①吞噬:___吞__食__;__并__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丝万缕:__现__多__形__容__相__互__之__间__种__种__密__切__而__复__杂__的__联__系__。_______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

第五单元思亲忆友展示情怀第13课我的母亲【文本导读】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病逝。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与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作者卡片】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及《女店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小说、剧本、杂文、报告文学多种。
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
1951年12月老舍因此获北京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1966年,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风格独特,成就卓著,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剧作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真实,语言精练,不少剧作还具有独特的“京味”风格。
作品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骆驼祥子》被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折.扣( ) ②揣.在怀里( ) ③敷衍..( ) ④撮.土( ) ⑤窘.困( ) ⑥殷.勤( ) ⑦刮痧.( ) ⑧绞.脸( ) ⑨露.面( ) ⑩惦.念(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惴 揣踹②⎩⎪⎨⎪⎧ 绞 矫 娇③⎩⎪⎨⎪⎧ 撮 嘬 ④⎩⎪⎨⎪⎧ 衍 衎⑤⎩⎪⎨⎪⎧ 籍 藉 ⑥⎩⎪⎨⎪⎧ 惦 踮掂3.近义词辨析①抚养·养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长年·常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第一部分(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基础。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0课《钓台的春昼》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第10课钓台的春昼【文本导读】这篇文章是作者1932年8月在上海作的。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富阳。
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
【作者卡片】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浙江富阳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2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继续创作小说。
1923年至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东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咫.尺( ) ②溯.江( ) ③拜谒.( ) ④恻.隐( ) ⑤盛筵.( ) ⑥酩酊..( ) ⑦击柝.( ) ⑧鸟瞰.( ) ⑨芜.杂( ) ⑩残垣.( ) ⑪佯.狂( ) ⑫裔.孙(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溯( )朔( ) ②⎩⎪⎨⎪⎧谒( )羯( ) ③⎩⎪⎨⎪⎧恻( )测( ) ④⎩⎪⎨⎪⎧ 柝( )坼( ) ⑤⎩⎪⎨⎪⎧ 芜( )抚( ) ⑥⎩⎪⎨⎪⎧ 瞰( )龛( )3.近义词辨析①仓皇·仓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萧索·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徘徊·徜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要点突破】1.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拨这一段写游钓台一事的起因并初步交代了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第二单元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第4课风景谈【文本导读】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得天,就是明朗得天……”当听到这首歌曲得时候,解放区得风光物态一定会在我们眼前闪现,那么解放区得风景到底如何?1940年作家茅盾来到重庆,把自己在解放区得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风景谈》。
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得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得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得战斗生活。
【作者卡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就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得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与社会活动家。
她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与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就是茅盾得代表作,就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得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得字注音①铃铛..( ) ﻩ②妩媚..() ﻩ③癞.头( )④颀.长() ⑤摇曳.( )ﻩ⑥掮.()⑦黑魆魆..( )⑧铁锹.() ﻩ⑨瞥.()⑩搔痒..()ﻩﻩ⑪断碣.()ﻩﻩ⑫贻.笑大方( )⑬哄错误!⑭调错误!ﻩ⑮空错误!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错误!ﻩ②错误!ﻩ③错误!④错误!⑤错误!ﻩ⑥错误!⑦错误!⑧错误!⑨错误!3.近义词辨析①偶尔·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苍茫·苍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怡然自得·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解析

第3课 道士塔【文本导读】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敦煌石窟,窟内陈列着自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多年间的彩塑和壁画,是一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二是藏经洞出土的缮本图书四五万件。
就艺术而言,有绘画、建筑、雕塑、装饰图案、书法、文学等大量文物,是我国美术史、建筑史、文学史、书法史、音乐舞蹈史的珍贵史料。
就历史而言,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科技、民俗、中西文化交流等广泛领域。
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发现及保存,经历了怎样的一种曲折历程?余秋雨笔下的《道士塔》揭示了这一历史层面。
【作者卡片】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
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客座教授。
所著《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秋千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余秋雨台湾演讲》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是目前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坍.弛( ) ②塑.造( ) ③朔.风( ) ④凛冽..( ) ⑤歆.羡( ) ⑥婀娜..( ) ⑦尴尬..( ) ⑧蹊跷..( ) ⑨炽.热( ) ⑩藩.台( ) ⑪关卡.( ) ⑫跋.涉( )⑬载⎩⎪⎨⎪⎧ 载.歌载舞 记.载 ⑭匙⎩⎪⎨⎪⎧ 汤匙. 钥匙.⑮卡⎩⎪⎨⎪⎧ 卡.车 关卡. ⑯禁⎩⎪⎨⎪⎧ 禁.止 禁.受⑰宿⎩⎪⎨⎪⎧ 住宿.三天两宿.星宿.⑱落⎩⎪⎨⎪⎧ 落.后大大落.落丢三落.四落.埋怨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煌隍惶②⎩⎪⎨⎪⎧朔塑溯③⎩⎪⎨⎪⎧ 喧渲宣暄④⎩⎪⎨⎪⎧ 诅狙沮咀⑤⎩⎪⎨⎪⎧悔诲晦⑥⎩⎪⎨⎪⎧衍愆⑦⎩⎪⎨⎪⎧驰弛⑧⎩⎪⎨⎪⎧坍彤⑨⎩⎪⎨⎪⎧抒舒纾⑩⎩⎪⎨⎪⎧ 详祥样3.近义词辨析①富裕·富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地·胜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品味·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未免·不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以“道士塔”为题,有何意义?点拨本文以“道士塔”为题,寓意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基本线索
2.掌握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化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对散文审美品格
教学时数:
总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讲解:
1、中国现代,当代散文的分期,大家都预习过了是怎样分的呢?
明确:
①现代:1919(五四)—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当代:1949—至今,其中又有“十七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分。
“十七年”:写作主体由“自我”置换为“工农兵新人”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现在。
创作、表现主体多文化。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标志。
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当中国现代文学兴起之时,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中国的散文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对接。
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奉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大变革时期。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明确:因为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各派各家纷纷著书立说,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散文的定义
①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其实,就是“人的文学”。
②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中“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表现情趣的艺术。
3.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
前面,我给大家说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散文的定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散文进行鉴赏呢?
明确:①以“我”为主。
在散文里,“我”即真实而独特的“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个“我”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请看:
郁达夫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就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同时他也指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
叶圣陶也借一篇短文对散文的表现“自我”,“个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到:
“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边人的”。
这里,意思就是说散文中没有作者这个人的神情浮动,就没有意义可言。
以及“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而不是别人的“自我”展现。
蒙田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
”就是“自我”这个意思。
金:“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人的说法,一言蔽之,散文就是展现“自我”,而又“超越自我”的一种文学形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叶至诚在《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里疾呼:要“有我”,要“找到自己”,这就成为新时期复苏散文的伟大艺术宣言。
从此,我国的散文开始进入了全面、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表现主体,题材等都呈现了多元化。
然而,讲到这里,什么是散文笔调呢?
明确:所谓散文笔调,指的是以“我”为主角,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的亲切口吻写出的叙述文字。
即是说散文要反映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我”的灵魂。
因此,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的个性,是最关键的。
举例:《纪念刘和珍》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因“实”出“虚”
既然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那么,什么是“实”?明确:“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事物。
作者在对客观存在的一切加以描写,寄托自己的情,并通过事物展现活生生的“自我”的灵魂,即散文的神,这就产生出了“虚”。
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呢?表达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娇情伪饰。
就是要写出真实而动人的情感,让你的读者忠实与你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而写“虚”要注意那两个方面呢?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并明确杂文和随笔的区别与联系又是什么?请大家在书上画出。
举例:《泪珠与珍珠》“离愁思乡”、《故都的秋》“眷恋”等。
所以散文的欣赏就是在体验“实”的基础上,因“实”出“虚”。
③即小见大
散文的写作,题材广泛。
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微,皆可入文。
说的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入文,成文。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这就是以小见大。
这就为我们论证了“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的散文特征。
其实,只有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
林秋、季羡林等人,也持“即小见大”的观点。
总之,留心生活,留心身边感人的琐事,抓住一点,升华开去,引向深入,赋予深情、以情动人,以真情感人。
④注意“情致”和“文”的结合
散文在各种文体中,偏于阳春白雪,是一种高雅而精粹的表现艺术。
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有趣味,文字表达有个性,富于文采,在民族语言中最隽美,最值得玩味。
散文有自己的情致,那么,情致指什么呢?明确:情致是情趣、性情、趣味和风味的结合体。
它和所写的内容有自然联系,但它并非内容本身,而是透过全部内容所表现,散发出的那种气韵、味道、笔致。
如《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动人心弦,激荡着读者沉重的心。
《我与地坛》感悟生命的坚韧恒久,情致表现为探询、深思等,表现出了悠长而丰韵的情致。
所以,在欣赏散文时,眼界宜宽。
而我们在写作时,遣词造句,要注意文情一致,整齐参差,回环往复,达到文与情的和谐统一。
⑤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散文。
散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题材,情感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记》表现了“我”的爱憎分明;《故都的秋》表现的又是一种眷恋之情;而《道士塔》表现的则是一种悲情。
即悲剧类,因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感悲剧所产生的振憾力量。
《泪珠与珍珠》则表现了别离之苦,思念故土之情,这无不都对我们情感的升华,起到了良好的“净化”作用。
所以,除了前面介绍的四点之外,我们对散文的欣赏还需带有审美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