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5课《娘子关前》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5课《娘子关前》

第5课 娘子关前【文本导读】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

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

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

现当代作家,共产党员。

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狭隘.( ) ②骡.马( ) ③贫瘠.( ) ④抽屉.( ) ⑤匍匐..( ) ⑥井陉.县( ) ⑦村妪.( ) ⑧水门汀.( ) ⑨鲜.文才( ) ⑩聂荣臻.( ) ⑪咳嗽..( ) ⑫褴褛..( ) ⑬鲜⎩⎪⎨⎪⎧ 数见不鲜. 鲜.有耳闻 ⑭模⎩⎪⎨⎪⎧ 模.样 模.型⑮核⎩⎪⎨⎪⎧ 枣核.儿 核.武器 ⑯塞⎩⎪⎨⎪⎧ 活塞. 塞.外 阻塞.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隘 溢 ②⎩⎪⎨⎪⎧ 辨 辩 ③⎩⎪⎨⎪⎧ 榴 溜 镏 瘤 ④⎩⎪⎨⎪⎧ 将 蒋 ⑤⎩⎪⎨⎪⎧ 宣 渲 喧 ⑥⎩⎪⎨⎪⎧ 卢 芦 庐 炉3.近义词辨析①暴发·爆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

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8篇

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8篇

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8篇第1篇示例:鉴赏现当代散文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和文学素养。

现当代散文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在表现形式、审美情趣、社会关怀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因此在欣赏和评价现当代散文时,需要运用一系列艺术方法。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实例,分享一些鉴赏现当代散文的艺术方法。

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心境,是鉴赏现当代散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当代散文流派繁多,每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生活经历。

莫言的作品常常融入了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反映出对家园和故土的深情眷恋;而余华的作品则常常描写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对人性的独特关怀。

在欣赏现当代散文时,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动机和文学取向,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把握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也是鉴赏现当代散文的关键。

现当代散文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现实感,常常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的心灵。

钱钟书的散文《围城》就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和精妙比喻,展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独特思考和观察。

在鉴赏现当代散文时,需要注意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分析作者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也是鉴赏现当代散文的重要环节。

现当代散文常常反映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出人类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陈丹燕的散文《荆楚情深》就通过对湖北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探讨,展现出对故乡和家园的热爱和向往。

在鉴赏现当代散文时,需要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分析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反应,揭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主题的深层次内涵。

鉴赏现当代散文需要多方面的艺术方法和审美标准,在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心境、把握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够更好地领略作品的魅力和意义。

希望以上几点分享对您有所启发,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体会现当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

和 特 定 物 件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散 文 ; “载 道 ”即 代 圣 贤 “立 言 ”的 “古 景 物 的 观 察 十 分 精 细 ,对 形 状 、声
抒 情 写 意 类 散 文 是 以 抒 情 为 主 要 文 ”,终 于 为 个 人 抒 情 言 志 的 现 代 音 、色 彩 的感 觉 尤 为 敏 锐 ,几 乎 到
茶 》《苦 雨 》等 一 批 融 知 识 、哲 理 一
记 叙 为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以 人 物 、事
经 过 新 一 代 散 文 家 的 不 懈 努 趣 味 于 一 体 的 生 活 小 品 ,对 以 后
件 为 主 要 表 述 对 象 ,借 写 人 叙 事 力 ,渐 渐 确 定 了 散 文 的 文 体 观 :第 的 小 品 文 创 作 影 响 颇 大 。 朱 自清
以 抒 情 写 意 的 散 文 ;写 景 状 物 类 一 , 与 范 围 广 泛 的 古 代 散 文 不 同 , 的 《背 影 》等 怀 人 忆 旧 的 散 文 ,返
散 文 足 以 描 写 为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 现 代 散 文 发 展 成 为 “与 诗 歌 、小 璞 归 真 、不 事 议 论 随 笔 类 散 文 是 指 用 来 表 有 锐 意 创 新 的 精 神 。鲁 迅 不 仅 是 冰 心 的 《寄 小 读 者 》《往 事 》用 清 丽
现 作 者 思 维 成 果 、显 示 }}1一 种 理 小 说 大 家 ,也 堪 称 散 文 创 作 的 多 典 雅 的 文 笔 , 不 倦 地 赞 颂 着 纯 沽
清 新 、或 隽 永 、或 华 美 、或 古 朴 ,情 写 的 一 部 回 忆 性 散 文 集 。 冷 静 的 山 、茅 盾 、俞 平 伯 等 人 ,他 们 各 以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居思乡的作品,清新自然。首联 表明自己旅居的寂寞。这“凝情自悄然”的沉思,不仅是对故乡 的怀念,还寄寓着仕途失意的苦闷。因此,寒灯独照,往事历历 在目,怎能不思?自己如孤雁失群,无限凄恻,以至彻夜难眠。 仕途的坎坷,更加深了对故乡的眷恋,对家人的关切,诗的第三 联就把这种真挚的感情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极为感人。最后两句 似乎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渔人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 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 都有独到之处。
跋bá(跋涉) 拔bá(挺拔) 拨bō(点拨)
堰 揠yyààn((揠堤苗堰助)长) 偃yǎn(偃旗息鼓) 寞mò(寂寞) 漠mò(淡漠) 模mó(模型)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三、词语辨析 1.黯淡·冷淡 “黯淡”,指不明亮,也指心情不愉快。 “冷淡”,指人态度不热情。 例:回到家,见到父亲____冷__淡______的神态,我的心里顿时 ____黯__淡______下来。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再次出钱让我去复读。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第 18 课 老家的树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注】
旅宿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②。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③。 ①凝情:凝神沉思。悄然:忧伤的样子。②断雁:
孤雁。警:惊醒。③沧:通“苍”。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四、词语释义 ①吞噬:___吞__食__;__并__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丝万缕:__现__多__形__容__相__互__之__间__种__种__密__切__而__复__杂__的__联__系__。_______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

第五单元思亲忆友展示情怀第13课我的母亲【文本导读】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病逝。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与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作者卡片】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及《女店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小说、剧本、杂文、报告文学多种。

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

1951年12月老舍因此获北京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1966年,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风格独特,成就卓著,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剧作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真实,语言精练,不少剧作还具有独特的“京味”风格。

作品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骆驼祥子》被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折.扣( ) ②揣.在怀里( ) ③敷衍..( ) ④撮.土( ) ⑤窘.困( ) ⑥殷.勤( ) ⑦刮痧.( ) ⑧绞.脸( ) ⑨露.面( ) ⑩惦.念(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惴 揣踹②⎩⎪⎨⎪⎧ 绞 矫 娇③⎩⎪⎨⎪⎧ 撮 嘬 ④⎩⎪⎨⎪⎧ 衍 衎⑤⎩⎪⎨⎪⎧ 籍 藉 ⑥⎩⎪⎨⎪⎧ 惦 踮掂3.近义词辨析①抚养·养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长年·常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第一部分(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基础。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0课《钓台的春昼》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0课《钓台的春昼》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第10课钓台的春昼【文本导读】这篇文章是作者1932年8月在上海作的。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富阳。

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

【作者卡片】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浙江富阳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2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继续创作小说。

1923年至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东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咫.尺( ) ②溯.江( ) ③拜谒.( ) ④恻.隐( ) ⑤盛筵.( ) ⑥酩酊..( ) ⑦击柝.( ) ⑧鸟瞰.( ) ⑨芜.杂( ) ⑩残垣.( ) ⑪佯.狂( ) ⑫裔.孙(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溯( )朔( ) ②⎩⎪⎨⎪⎧谒( )羯( ) ③⎩⎪⎨⎪⎧恻( )测( ) ④⎩⎪⎨⎪⎧ 柝( )坼( ) ⑤⎩⎪⎨⎪⎧ 芜( )抚( ) ⑥⎩⎪⎨⎪⎧ 瞰( )龛( )3.近义词辨析①仓皇·仓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萧索·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徘徊·徜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要点突破】1.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拨这一段写游钓台一事的起因并初步交代了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第二单元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第4课风景谈【文本导读】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得天,就是明朗得天……”当听到这首歌曲得时候,解放区得风光物态一定会在我们眼前闪现,那么解放区得风景到底如何?1940年作家茅盾来到重庆,把自己在解放区得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风景谈》。

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得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得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得战斗生活。

【作者卡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就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得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与社会活动家。

她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与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就是茅盾得代表作,就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得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得字注音①铃铛..( ) ﻩ②妩媚..() ﻩ③癞.头( )④颀.长() ⑤摇曳.( )ﻩ⑥掮.()⑦黑魆魆..( )⑧铁锹.() ﻩ⑨瞥.()⑩搔痒..()ﻩﻩ⑪断碣.()ﻩﻩ⑫贻.笑大方( )⑬哄错误!⑭调错误!ﻩ⑮空错误!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错误!ﻩ②错误!ﻩ③错误!④错误!⑤错误!ﻩ⑥错误!⑦错误!⑧错误!⑨错误!3.近义词辨析①偶尔·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苍茫·苍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怡然自得·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解析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解析

第3课 道士塔【文本导读】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敦煌石窟,窟内陈列着自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多年间的彩塑和壁画,是一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二是藏经洞出土的缮本图书四五万件。

就艺术而言,有绘画、建筑、雕塑、装饰图案、书法、文学等大量文物,是我国美术史、建筑史、文学史、书法史、音乐舞蹈史的珍贵史料。

就历史而言,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科技、民俗、中西文化交流等广泛领域。

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发现及保存,经历了怎样的一种曲折历程?余秋雨笔下的《道士塔》揭示了这一历史层面。

【作者卡片】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

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客座教授。

所著《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秋千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余秋雨台湾演讲》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是目前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坍.弛( ) ②塑.造( ) ③朔.风( ) ④凛冽..( ) ⑤歆.羡( ) ⑥婀娜..( ) ⑦尴尬..( ) ⑧蹊跷..( ) ⑨炽.热( ) ⑩藩.台( ) ⑪关卡.( ) ⑫跋.涉( )⑬载⎩⎪⎨⎪⎧ 载.歌载舞 记.载 ⑭匙⎩⎪⎨⎪⎧ 汤匙. 钥匙.⑮卡⎩⎪⎨⎪⎧ 卡.车 关卡. ⑯禁⎩⎪⎨⎪⎧ 禁.止 禁.受⑰宿⎩⎪⎨⎪⎧ 住宿.三天两宿.星宿.⑱落⎩⎪⎨⎪⎧ 落.后大大落.落丢三落.四落.埋怨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煌隍惶②⎩⎪⎨⎪⎧朔塑溯③⎩⎪⎨⎪⎧ 喧渲宣暄④⎩⎪⎨⎪⎧ 诅狙沮咀⑤⎩⎪⎨⎪⎧悔诲晦⑥⎩⎪⎨⎪⎧衍愆⑦⎩⎪⎨⎪⎧驰弛⑧⎩⎪⎨⎪⎧坍彤⑨⎩⎪⎨⎪⎧抒舒纾⑩⎩⎪⎨⎪⎧ 详祥样3.近义词辨析①富裕·富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地·胜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品味·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未免·不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以“道士塔”为题,有何意义?点拨本文以“道士塔”为题,寓意深刻。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之《风景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之《风景谈》

八、第四部分赏析:北国晨号
思考:这一部分突出地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何表达效果?
这幅风景将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 细致地描绘出两位士兵坚决果敢的形象,情 感表达直接大胆,拂去之前的含蓄,极大地 感染了读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可以 想见作者行文时的激动,具有“卒章显志”
的效果和作用。
——形散神不散
(1)六幅画面,除头一幅展现了新疆的沙漠风光之 外,其余五幅都写了延安风光,并非天南海北,漫无边际。
(2)六幅画面,都不着眼于表现延安的自然风光,而 是全力讴歌主宰自然的人,情感基调始终是昂扬向上的, 这便成了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
2.通过五处议论, 点明题旨,又成 为联结全文的纽带,逐层深入地把六幅 画面串联成一个跌宕多姿的整体。
2.第一段描写了“沙漠驼铃”,揭示 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 一观点,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衬托的手法:即以“最单调最平
板”的沙漠作为背景,衬托出由于人的活 动而使这幅画面“完全改观”,从而揭示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二是先抑后扬的手法。
即先说沙漠的广袤、苍茫、寂静, 表 现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 再说驼队 (即人)在其中的活动使得这幅“风 景”“完全改观”, 进而突出“自然是伟大的, 然而人类更伟大”。们由衷的赞美。Fra bibliotek石 洞
桃林
七、第三部分赏析:石洞共读 桃林小憩 思考:这一部分共同叙述的是人的精神活动,
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石洞共读”将公园常见的绅士淑女 谈恋爱的场景,与陕北石洞青年男女共读札 记的情景相对比,体现出革命青年崇高而丰 富的精神世界,他们将个人感情融入到大时
代中,更显健康严肃。 “桃林小憩”用简陋贫乏的环境映衬 出人们高贵的精神活动,即“以景衬人”, 如读书、交流、品茗等,强调和赞扬人们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

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文本导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

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

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作者卡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累.坠( ) ②编纂.( ) ③嗜.好( ) ④兑.现( ) ⑤万姓胪.欢( ) ⑥折.价( ) ⑦杀掠.( ) ⑧数.见不鲜( ) ⑨国粹.( ) ⑩不肖.( ) ⑪鉴略.( ) ⑫时日曷丧..( ) ⑬新颁.( ) ⑭勒.令( ) ⑮木塞.( ) ⑯复辟.( ) ⑰黄巢.(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巢 窠 ②⎩⎪⎨⎪⎧ 兑 蜕 ③⎩⎪⎨⎪⎧ 鉴 签④⎩⎪⎨⎪⎧ 曷 溘 ⑤⎩⎪⎨⎪⎧ 孺 嚅 濡⑥⎩⎪⎨⎪⎧ 嗜 耆 蓍 ⑦⎩⎪⎨⎪⎧ 胪 颅鲈⑧⎩⎪⎨⎪⎧ 殃 泱 怏 ⑨⎩⎪⎨⎪⎧ 倘 徜 淌 ⑩⎩⎪⎨⎪⎧ 纂 篡攥⑪⎩⎪⎨⎪⎧ 详 祥 佯 ⑫⎩⎪⎨⎪⎧ 偕 揩 楷 谐 ⑬⎩⎪⎨⎪⎧ 萃粹瘁悴猝3.近义词辨析①退化·蜕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兑现·兑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执迷·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题名·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文章开始叙述“我”兑换现银一事有什么作用?点拨从结构上看,兑换现银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作者从切身的生活小事中引出本文“漫笔”的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第二单元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第4课风景谈【文本导读】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解放区的风光物态一定会在我们眼前闪现,那么解放区的风景到底如何?1940年作家茅盾来到重庆,把自己在解放区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风景谈》。

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的战斗生活。

【作者卡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

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铃铛..( ) ②妩媚..( ) ③癞.头( ) ④颀.长( ) ⑤摇曳.( ) ⑥掮.( ) ⑦黑魆魆..( ) ⑧铁锹.( ) ⑨瞥.( ) ⑩搔痒..( )⑪断碣.( ) ⑫贻.笑大方( ) ⑬哄⎩⎪⎨⎪⎧ 乱哄哄.哄.小孩 起哄. ⑭调⎩⎪⎨⎪⎧ 调.子 调.换 ⑮空⎩⎪⎨⎪⎧ 空.气 空.位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姗 珊 ②⎩⎪⎨⎪⎧ 坼 拆 ③⎩⎪⎨⎪⎧ 扎 札 ④⎩⎪⎨⎪⎧薄 簿 ⑤⎩⎪⎨⎪⎧ 贻 怡 ⑥⎩⎪⎨⎪⎧ 瞥 蹩⑦⎩⎪⎨⎪⎧ 荞 乔 ⑧⎩⎪⎨⎪⎧ 搔 骚 ⑨⎩⎪⎨⎪⎧ 籁 赖3.近义词辨析①偶尔·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苍茫·苍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怡然自得·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2课《长江三日》解析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2课《长江三日》解析

第12课长江三日【文本导读】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

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炙人口的诗文。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的美妙风光。

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号驶往武汉,历时三日。

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长江三日》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3月号,是一篇优美的日记游记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刘白羽散文选》中。

这篇文章撰写于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我国人民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渡过难关,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作者卡片】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

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启碇.( ) ②瑰.丽( ) ③骤.然( ) ④砰.然( ) ⑤舵.轮( ) ⑥吸慑.( ) ⑦夔.州( ) ⑧隽.秀( ) ⑨婀娜..( ) ⑩对峙.( ) ⑪草坂.( ) ⑫美髯.(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骇 赅 ②⎩⎪⎨⎪⎧ 慑 摄 ③⎩⎪⎨⎪⎧ 缥 漂剽④⎩⎪⎨⎪⎧ 隽 镌⑤⎩⎪⎨⎪⎧ 皙 暂 ⑥⎩⎪⎨⎪⎧ 详 祥⑦⎩⎪⎨⎪⎧ 嘹 缭 ⑧⎩⎪⎨⎪⎧ 震 振3.近义词辨析①渐渐·慢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怪诞·荒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留传·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点拨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

第二单元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第4课风景谈【文本导读】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解放区的风光物态一定会在我们眼前闪现,那么解放区的风景到底如何?1940年作家茅盾来到重庆,把自己在解放区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风景谈》。

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的战斗生活。

【作者卡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

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铃铛..( ) ③癞.头( )..( ) ②妩媚④颀.长( ) ⑤摇曳.( ) ⑥掮.( )⑦黑魆魆..( ) ⑧铁锹.( ) ⑨瞥.( )⑩搔痒..( ) ⑪断碣.( ) ⑫贻.笑大方( ) ⑬哄⎩⎪⎨⎪⎧ 乱哄哄. 哄.小孩 起哄.⑭调⎩⎪⎨⎪⎧ 调.子 调.换 ⑮空⎩⎪⎨⎪⎧ 空.气 空.位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姗 珊②⎩⎪⎨⎪⎧ 坼 拆 ③⎩⎪⎨⎪⎧ 扎 札 ④⎩⎪⎨⎪⎧ 薄 簿⑤⎩⎪⎨⎪⎧ 贻 怡 ⑥⎩⎪⎨⎪⎧ 瞥 蹩 ⑦⎩⎪⎨⎪⎧ 荞 乔 ⑧⎩⎪⎨⎪⎧ 搔 骚 ⑨⎩⎪⎨⎪⎧ 籁 赖3.近义词辨析①偶尔·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茫·苍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怡然自得·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2课《长江三日》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2课《长江三日》

第12课长江三日【文本导读】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

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炙人口的诗文。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的美妙风光。

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号驶往武汉,历时三日。

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长江三日》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3月号,是一篇优美的日记游记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刘白羽散文选》中。

这篇文章撰写于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我国人民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渡过难关,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作者卡片】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

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启碇.( ) ②瑰.丽( ) ③骤.然( ) ④砰.然( ) ⑤舵.轮( ) ⑥吸慑.( ) ⑦夔.州( ) ⑧隽.秀( ) ⑨婀娜..( ) ⑩对峙.( ) ⑪草坂.( ) ⑫美髯.(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骇 赅 ②⎩⎪⎨⎪⎧ 慑 摄 ③⎩⎪⎨⎪⎧ 缥 漂 剽 ④⎩⎪⎨⎪⎧隽 镌⑤⎩⎪⎨⎪⎧ 皙 暂 ⑥⎩⎪⎨⎪⎧ 详 祥 ⑦⎩⎪⎨⎪⎧ 嘹 缭 ⑧⎩⎪⎨⎪⎧ 震 振3.近义词辨析①渐渐·慢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怪诞·荒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留传·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点拨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人教版高二)

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人教版高二)

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人教版高二)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阅读的技巧方法。

2、提升散文阅读的能力。

训练指导【考点角度概述】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下面一些方面展开:①整体感知并概括散文内容;②理清散文的思路和行文线索;③理会关键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④选找关键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⑤分析重点段落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⑥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⑦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⑧体味散文的语言特点;⑨分析散文的表达方式;⑩品析文中优美、精警的语句;○11感受并初步分析文中的形象;○12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13根据散文内容谈看法、感受、启示;○14对散文的语言、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的见解;○15结合实际阐述对散文内容的理解;○1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的延伸以及和课本知识的联系。

【答题技法点拨】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发现散文在现代文阅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为文学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也是新考纲中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

而集时代感与文学性于一体的散文,则以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催生了考生的情绪,成为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文体材料。

任何题目的解答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散文的阅读也不例外,怎样准确地阅读散文,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主题和线索入手整体把握散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在文中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要抓住有深刻含义的议论或抒情性句子,用心体察品味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抓住了散文的“神”。

为了进一步准确细致地把握文章,我们还必须抓住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散文的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我们要善于捕捉散文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这几个要素又可能在不断变化,找准它们,作者的思路就清晰了。

二、注意文中相关暗示解答题目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一篇文章,我们必须做到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来把握文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自清先生的《绿》和《荷塘月色》,同样一个作者不同时代就有不同思想感情抒发。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体裁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散文进行鉴赏和分析,探究其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一、随想随记现当代散文以其幽默、诙谐、深刻、动人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作家通过对生活的微妙观察和深刻思考,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揭示出世间的种种美好和荒诞。

例如,俞平伯的《黎明的极光》、余光中的《沉默的大多数》等作品,就是优秀的代表作品。

这些散文作品通常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启迪。

二、情感抒发中国现当代散文多以情感抒发为主题,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和细腻描绘,打动读者的心灵。

作家们常常通过个人经历或身边人的故事,表达出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席慕蓉的《童真永在》、余秋雨的《悟空传》等作品,都是深情抒发、细腻感人,让人回味无穷。

这类散文作品通常打动人心,触动人情,让读者在情感共鸣中得到内心的安慰和启发。

三、社会关怀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中,不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作家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痛心疾首的呐喊,引起社会各界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刘震云的《一地两河》等作品就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这类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和正义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切思索和反思。

四、文学风采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的文学风采多种多样,有的清新脱俗,有的文雅高妙,有的豪放洒脱。

作家们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结构的构建,展现出不同的文学气质和风貌。

例如,王蒙的《文体之美》、余华的《活着》等作品就是优秀的文学风采的典范。

这类散文作品通常以其精美的文笔和独特的文学性格,吸引了广泛的读者群体,成为文坛上的亮点。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散文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内涵和价值,也更加体会到了文学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8课《论快乐》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8课《论快乐》

第8课论快乐【文本导读】20世纪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受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阻挡,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方面,抗日军民正进一步积聚力量,准备将日本侵略者最终赶出中国;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四处散布日本“必胜论”、中国“必亡论”,妄图从思想上、精神上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论快乐》一文强调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永不丢弃理想与追求。

文章宣告,“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这更是当时抗日到底的精神写照。

【作者卡片】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传统经史教育,国学根基深厚。

清华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留学、进修,广泛接受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另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

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是钱钟书学术著作的特点。

机智隽永,才情横溢,妙语警句时现,则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特色。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内涵.( ) ②珠玑.( ) ③譬.如( )④飘瞥.( ) ⑤跛.脚( ) ⑥酉.阳杂俎.( )⑦奚.落( ) ⑧渺.茫( ) ⑨瞬.息即逝( ) ⑩荒谬.( ) ⑪筹.码( ) ⑫愧怍.( ) ⑬箪食..( ) ⑭禁锢.( ) ⑮洗涤.( ) ⑯戏谑.( ) ⑰给⎩⎪⎨⎪⎧ 给.养 给.以 ⑱予⎩⎪⎨⎪⎧ 予.以 予.取予求 ⑲混⎩⎪⎨⎪⎧ 混.蛋 混.沌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缥 飘剽漂 瓢②⎩⎪⎨⎪⎧ 譬 僻 癖 噼 霹 ③⎩⎪⎨⎪⎧ 殉 徇询④⎩⎪⎨⎪⎧ 燥 躁 噪 藻 ⑤⎩⎪⎨⎪⎧ 嫌 歉 赚⑥⎩⎪⎨⎪⎧ 谬 缪缪 3.近义词辨析①风俗·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捐献·捐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题目是“论快乐”,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快乐?点拨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快乐,首先指出快乐是人们的追求与奋斗目标,但又是短暂的;其次,阐明“快乐由精神来决定”,并由此得出“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的定论。

《大学语文》现当代散文

《大学语文》现当代散文

Part
05
大学语文中的现当代散文实践
写作技巧的学习与实践
总结词
学习与实践现当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提高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现当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通过实践这些技 巧,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提高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借鉴、创新等方 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 戏剧并列,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 想、描绘生活为主要内容。
01
个性鲜明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 悟。
05
02
形式灵活
散文不受诗歌的格律和韵脚限制,形 式自由多样,可以根据作者的表达需 要灵活运用。
03
主题思想的内涵
现当代散文的主题思想内涵丰富,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涵 的挖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语言风格分析
语言风格的特点
现当代散文的语言风格各具特色, 有的清新自然,有的华丽典雅, 有的质朴无华。通过对这些特点 的把握,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的
艺术魅力。
大学语文中的现当代散文选篇
01
02
03
《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通 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 和对人生的思考。
《故都的秋》
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通 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表 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 对人生的感慨。
《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通 过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思 考,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 承和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现代散文名篇阅读与鉴赏

现代散文名篇阅读与鉴赏

现代散文名篇阅读与鉴赏现代散文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在现代散文的创作中,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名篇,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篇现代散文名篇,并对其进行阅读与鉴赏。

1. 《呼兰河传》——巴金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呼兰河传》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成为散文名篇。

作品通过对呼兰河流域人民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面貌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巴金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群众的艰辛生活和无奈境遇。

通过这样的叙述,作品传达了作者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社会命运的思考。

读完这篇散文,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人性的伟大和社会的责任。

2. 《绿毛水怪》——余华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他的《绿毛水怪》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隐喻手法而成为现代散文名篇。

作品通过对水怪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迷茫与挣扎。

通过对水怪的人文解读,作品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完这篇散文,使人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考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

3. 《我的师承与创作观》——余秋雨余秋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备受推崇的一位,他的散文作品《我的师承与创作观》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精湛的文字表达而成为散文名篇。

作品通过对师承关系的回忆,讲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成长历程和对创作的理解。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心得的总结,作品传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师长教诲的感激。

读完这篇散文,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了文学创作的艰辛和创作者的独特眼光。

4. 《寻找生活的真谛》——鲁迅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寻找生活的真谛》以其犀利的言辞和深刻的思想颠覆了当时文坛的旧有观念。

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一)——准备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一)——准备

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散文包括诗歌、骈文之外的一切文体;我们所说的散文概念应当是狭义的概念,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

写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抒情写意类散文是以抒情为主要表现手段,辅之以描写、记叙和议论,重在作者主观情感抒发的散文;议论随笔类散文是指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出一种理趣与哲思的散文。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

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各异,归旨却为一。

[一]现代散文创作同现代诗歌小说创作一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直接成果:在反对封建道德、崇尚个性自由、追求民主科学等新思潮的推动下,现代白话散文很快破土而出。

最早也最著名的是《新青年》杂志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接连发表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人挥洒自如、大小由之的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开日后杂文创作之先河,影响极为深远。

稍后,与重在议论的《随感录》不同,抒情散文作为现代散文的主干开始产生,五四以来第一批散文家不时有佳作问世。

经过新一代散文家的不懈努力,渐渐确定了散文的文体观:第一,与范围广泛的古代散文不同,现代散文发展成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第二,长期以来重在“载道”即代圣贤“立言”的“古文”,终于为个人抒情言志的现代散文所代替。

五四时期的不少散文作家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基本线索
2.掌握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化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对散文审美品格
教学时数:
总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讲解:
1、中国现代,当代散文的分期,大家都预习过了是怎样分的呢?
明确:
①现代:1919(五四)—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当代:1949—至今,其中又有“十七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分。

“十七年”:写作主体由“自我”置换为“工农兵新人”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现在。

创作、表现主体多文化。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标志。

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当中国现代文学兴起之时,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中国的散文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对接。

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奉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大变革时期。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明确:因为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各派各家纷纷著书立说,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散文的定义
①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其实,就是“人的文学”。

②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中“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表现情趣的艺术。

3.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
前面,我给大家说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散文的定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散文进行鉴赏呢?
明确:①以“我”为主。

在散文里,“我”即真实而独特的“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个“我”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请看:
郁达夫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就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同时他也指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叶圣陶也借一篇短文对散文的表现“自我”,“个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到:
“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边人的”。

这里,意思就是说散文中没有作者这个人的神情浮动,就没有意义可言。

以及“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而不是别人的“自我”展现。

蒙田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

”就是“自我”这个意思。

金:“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人的说法,一言蔽之,散文就是展现“自我”,而又“超越自我”的一种文学形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叶至诚在《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里疾呼:要“有我”,要“找到自己”,这就成为新时期复苏散文的伟大艺术宣言。

从此,我国的散文开始进入了全面、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表现主体,题材等都呈现了多元化。

然而,讲到这里,什么是散文笔调呢?
明确:所谓散文笔调,指的是以“我”为主角,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的亲切口吻写出的叙述文字。

即是说散文要反映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我”的灵魂。

因此,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的个性,是最关键的。

举例:《纪念刘和珍》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因“实”出“虚”
既然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那么,什么是“实”?明确:“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事物。

作者在对客观存在的一切加以描写,寄托自己的情,并通过事物展现活生生的“自我”的灵魂,即散文的神,这就产生出了“虚”。

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呢?表达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娇情伪饰。

就是要写出真实而动人的情感,让你的读者忠实与你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而写“虚”要注意那两个方面呢?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并明确杂文和随笔的区别与联系又是什么?请大家在书上画出。

举例:《泪珠与珍珠》“离愁思乡”、《故都的秋》“眷恋”等。

所以散文的欣赏就是在体验“实”的基础上,因“实”出“虚”。

③即小见大
散文的写作,题材广泛。

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微,皆可入文。

说的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入文,成文。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这就是以小见大。

这就为我们论证了“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的散文特征。

其实,只有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

林秋、季羡林等人,也持“即小见大”的观点。

总之,留心生活,留心身边感人的琐事,抓住一点,升华开去,引向深入,赋予深情、以情动人,以真情感人。

④注意“情致”和“文”的结合
散文在各种文体中,偏于阳春白雪,是一种高雅而精粹的表现艺术。

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有趣味,文字表达有个性,富于文采,在民族语言中最隽美,最值得玩味。

散文有自己的情致,那么,情致指什么呢?明确:情致是情趣、性情、趣味和风味的结合体。

它和所写的内容有自然联系,但它并非内容本身,而是透过全部内容所表现,散发出的那种气韵、味道、笔致。

如《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动人心弦,激荡着读者沉重的心。

《我与地坛》感悟生命的坚韧恒久,情致表现为探询、深思等,表现出了悠长而丰韵的情致。

所以,在欣赏散文时,眼界宜宽。

而我们在写作时,遣词造句,要注意文情一致,整齐参差,回环往复,达到文与情的和谐统一。

⑤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散文。

散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题材,情感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记》表现了“我”的爱憎分明;《故都的秋》表现的又是一种眷恋之情;而《道士塔》表现的则是一种悲情。

即悲剧类,因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感悲剧所产生的振憾力量。

《泪珠与珍珠》则表现了别离之苦,思念故土之情,这无不都对我们情感的升华,起到了良好的“净化”作用。

所以,除了前面介绍的四点之外,我们对散文的欣赏还需带有审美的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