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旨在教授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的加减法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笔算和使用计算器计算。
小数加减法是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研究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我们可以不用竖式,直接说出或写出得数。对于较复杂的加减法,我们则提倡使用计算器计算。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加强加减法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常用数量关系。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通过编排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答,可以加强加减法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常用数量关系。全单元编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小数加法和减法是结合在一起教学的,因为加减法的计算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如何写竖式、按照
什么顺序计算、如何在结果中标出小数点、如何简化得数等。将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可以发挥知识联系的作用,提高效率。将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还能体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有利于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扩展到小数加减法中。
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教学小数减法编排了两道例题,比小数加法的例题多。这是因为小数减法的情况比加法复杂。如果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或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计算会比较顺畅。如果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则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因此,教材对小数减法的教学安排比较细致。多的一道例题专门针对计算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授笔算,它是学生必须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是教授使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这可以避免繁琐的笔算,提升计算能力。
四年级《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说课稿
四年级《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数加法和减法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既有助于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又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材中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购物等活动来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小数,如超市购物时的商品价格、学校体育课的身高测量等等。因此,他们对于小数并不陌生,但对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还不是很清楚。本节课将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并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的思想。
4. 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练习题等。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一组整数加法和减法的题目,让学生口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明白小数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在意义和计算方法上的区别。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
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图:
本单元一共编排了三道例题,其中例l、例2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例3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配合上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编排了两个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提高应用所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形成计算技能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掌握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形成计算技能的基础。此外,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本身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这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此类减法式题所列的竖式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存在一定的矛盾,他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此类减法式题的计算过程往往涉及退位或连续退位,而退位本来就是学生计算减法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本单元从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体育运动为背景,选择运动员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或运动器材的价格为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它紧密联系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联系学生在学校的运动情况,联系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人或事来开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这样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强身健体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小数加减法,能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全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能合理的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注重课堂导入,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故事化。
为了使“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故事化,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故事情节,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课题,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枯燥的学习面孔,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引导学生探究。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计算方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是“小数点对齐”的区别,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零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零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完整版)《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还能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笔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
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继续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都经常会用到。小学数学里,不是很繁的小数加、减法,一般用笔算。较繁的加、减法,提倡用计算器计算。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说出或写出得数。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结合加、减计算,编排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答,可以加强加、减法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常用数量关系。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笔算小数加、减法(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
例2笔算小数减法(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
例3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小数加法和减法是结合着一起教学的,这是由于加、减法的计算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如,怎样写竖式、按怎样的次序计算、怎样在结果里点出小数点、怎样化简得数等。把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能发挥知识联系的作用,提高效率。加、减法相结合,还能体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有利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扩展到小数的加、减法上。
从表格里还能看到,教学小数减法编排两道例题,比小数加法的例题多。这是因为小数减法的情况比加法复杂,如果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或者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计算会比较顺当。如果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则容易发生计算错误。所以,教材对小数减法的教学安排比较细致。多的一道例题,专门针对计算难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教材第47~51页的例1、例2和练习八,主要教学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二段,教材第52~56页的例3、例4和练习九,教学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以及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第三段,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已经通过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初步理解了如下数学事实:第一,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第二,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第三,笔算加、减法的基本程序及进、退位的规则。因此,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再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算理、明确方法。如果学生把小数点对齐,则可让他们联系已有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讨论中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学生把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则可先引导学生通过估算发现错误,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在讨论中明确: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而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并不一定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适当指导学生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
这类题目是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难点。难在哪里?一是难在写出的竖式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矛盾。如3.4-2.65,列出的竖式中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的百分数有5。面对这一与已有认知相
矛盾的情境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二是计算过程往往涉及退位或连续退位,而退位本来就是学生计算减法的难点。教学时着重应抓住两个环节。第一,启发学生想到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0。以计算 3.4-2.65为例,列出竖式后可以提示:这道题要从哪一位算起?百分位上要算几减几?如果学生基础较差,也可以先把题中的3.4元和2.65元先分别改写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以帮助学生在计算小数减法时打开思路。第二,学生在被减数末尾添0后,要进一步追问添0的依据,以促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考。至于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计算上述例子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也可提示:整数可以看作特殊的小数,其小数点可补在个位的右下角。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准确地实
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使用这些定律实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小数加、减计算水平的自觉性。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本单元从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体育运动为背景,选择运动员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或运动器材的价格为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
它紧密联系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联系学生在学校的运动情况,联系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人或事来展开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这样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于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和强身健体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小数加减法,能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计
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实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小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
《小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
《《小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中江县双龙中心小学陈晓斌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6页例3。
例3呈现文具商店的情境,提出购买文具的问题,教学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材通过男女生的对话呈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教学列竖式计算。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引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适时小结方法,积累经验。
(二)核心能力
利用熟悉的购物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研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2.经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会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笔算下面各题
78+36679-483540+367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交流课前的复习作业,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8+36679-483540+367
(2)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同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目标及教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要解决诸多的问题都离不开的小数加减法,是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元教学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能力的自觉性。
单元教学重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能力的自觉性。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合在一起教学,
先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
第二,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较繁的加、减计算;利用验算提高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三,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除了解决购买物品时花钱和找钱的问题外,还有通过计算反映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统计家庭里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计算水位高度、测量水的深度等内容,对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1.因势利导,设计算法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促进算法的完善发展。
学生在三年级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由于两个加数、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一位小数,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并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因势利导,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1)例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列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应该把小数点对齐。
这道例题的教学安排是,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系统地、规范地认识和使用小数加减法,同时为将来学习小数乘除法,实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并不陌生。只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往往不知哪一部分是加法,哪一部分是减法。因此,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加减法含义,同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
重新发明,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自己悟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愉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系列活动充分体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5篇范文
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5篇范文
第一篇: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
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例2的编写意图:
1、教材从小数加法到小数的减法,由数位相同到数位不同,教材在编排上既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而且有目的地分散了小数加减法笔算的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小数减法是教学的难点,由于被减数与减数的数位不同,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存在着认知冲突,因而教材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3、教材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计算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P73: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的数位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不同数位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策略及突破方法:
1、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2、观察质疑法: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尝试探究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唤醒认知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初步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和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的过程。
2.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从而达到利用所学知识独立简算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凑整有更深一步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奥运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正确进行简算。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熟练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2.灵活运用简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具体编排如下表:
(二)编写特点
1.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适宜空间。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
五、教与学的建议
(一)小数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教学的难点是正确的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
教与学的建议
1.重视算理的教学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能从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很多学生也能正确的计算出来。但是,教师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能讲清算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追问,引发学生对算理的反思。
如学生计算13.84+2.4,当学生说出要将十分位的8和4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时,教师应提问:为什么要数位对齐?这里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够相加。当学生说8+4等于12 向个位进1时,教师要提问:为什么要进1?引导学生说出:8+4就是4个十分之一加上8个十分之一等1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一个1和2个十分之一,所以要进1。在这个生生、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强化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总之,算法的得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对学生新产生的资源加以利用、提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再总结计算法则。
2.加强辨析突破难点
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少时,学生的计算更容易出错。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做为新的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还可以出一些辨析的练习:如
判断对错:
16.78 61
+ 22 - 20.37
17.00 41.37
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正确的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与学的建议
1.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教学时,呈现给学生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汇报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方法,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为后面总结计算方法奠定基础。这里还特别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下面两种方法,得出整数减法的性质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483.4-39.5-98.8 483.4-(39.5+98.8)
=443.9-98.8 =483.4-138.3
=345.1 =345.1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各种习惯的培养,如:认证验算的习惯、规范书写竖式的习惯等、书写工整的习惯等。
(三)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简算的方法,正确的简算;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简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与学的建议
1.创设现实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简便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教学时要创设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灵活选择简便方法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多种方法的对比过程中体会简便方法的优越性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有的会比较简单,有的就比较麻烦,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马上接受简单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体验、感受简便方法的优越性逐步接受。
3.根据学生情况可将题目难度适当拓展
在练习课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增加一些稍有变化和难度的题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