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各阶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建国60年高校招生政策文本的视角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在同一省内,以及地区之内县际差异同样很大。
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对县际差距变化的研究,Gini系数由1994年的0.238下降为1997年的0.235,县际差距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最低10%县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
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26.23%;1995年l%人口抽样调查,该比例为28.85%;1997年10月,该比例为29.92%,农村人口约占70%。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之间适龄儿童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在校生的比重差距明显。
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小学在校生占70.5%,初中在校生占57.1%。
以1998年我国城乡普通中学的状况看,农村学生拥有初中教育份额约一半强,但在高中阶段在校生仅占一成四,城乡之间的差距,就高中教育而言,1998年比1995年上升了近四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政策考核试卷
D. 70%
8.高等教育政策中,关于校企合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践基地
B.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C. A、B都是
D.校企合作仅限于研究生教育
9.我国高等教育政策鼓励高校开展()
A.国际交流与合作
B.竞争排名
C.产业化发展
D.学术研究
10.以下哪项不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支持的发展方向?()
A.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
B.高校应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C. A、B都是
D.创新创业仅限于科技类项目
14.以下哪个政策不属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
A.高校分类管理
B.高等教育普及化
C.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D.高校排名
15.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规定,高校招生计划应依据()
A.高校需求
B.社会需求
C.政府要求
D.学生意愿
11.高等教育政策中,以下哪些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
A.科技成果转化
B.社区服务
C.文化传承
D.国际合作
12.以下哪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
A.优化专业结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C.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D.提高生均教育资源
13.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助学金
B.国家励志奖学金
C.提高毕业生起薪标准
D.推动产学研结合
6.以下哪些属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A.学生互换
B.教师交流
C.合作研究
D.引进国外课程
7.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中,以下哪些属于高校的分类管理?()
A.研究型大学
B.教学型大学
C.应用型本科
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
以能力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 完善教育评价标准和方法。
04
均衡性发展的实践与案例
成功实践案例介绍
案例二
某县实施学区制改革,将相近的几个乡镇划为一个学区,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学区内学校之间共享师资、设施设 备等资源,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该县基础教育质量得到普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反馈问题和 改进意见,促进持续改进和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教学方法与评估标准不规范
缺乏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育机会不平等
入学机会不平等
01
由于户籍制度、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部分孩子在入学机会上
存在明显劣势。
升学机会不平等
02
重点学校、优质学位的有限,使得部分孩子在升学过程中面临
较大压力。
性别与特殊群体歧视
03
在某些地区或学校,女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机会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 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 人才投身于基础教育;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 养。
创新办学模式。推行学 区制、集团化办学等模 式,实现资源共享,提 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避免一刀切。在推行均 衡性发展过程中,应充 分考虑地区差异、学校 差异和个体差异,避免 采取过于单一的模式和 标准。
未得到充分保障。
03
均衡性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资源均衡配置
确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 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包 括学校建设、教学设备、 师资力量等。
扩大优质资源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 高整体教育水平。
中国和美国少数族裔高考录取优惠政策的异同
中国和美国少数族裔高考录取优惠政策的异同一、中美少数族裔高考录取优惠政策的内容(一)历史沿革1.中国(1)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非常落后,并且极不平衡,高文盲率和极低的受教育率是制约少数民族发展的瓶颈,让少数民族接受教育成为当务之急,而他们薄弱的文化基础又是进入高等学府的障碍。
因此,国家首先在入学政策上进行调整,放宽少数民族入学年龄,执行“优先录取”和“照顾录取”。
(2)大跃进。
1958年,全国性的"大跃进"浪潮影响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将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改为由各省市区自行考试就地招生的办法,并取消了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招生政策。
(3)八字方针。
1962年,民族教育工作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的方针,民族教育事业重新走上了有计划和稳步发展的轨道,根据中央批转的“关于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精神,教育部发出《关于高等学校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又恢复了高校招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照顾做法,并增加了优惠内容。
(4)文革时期。
1966年文革的爆发,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严重受挫。
民族教育问题被全盘否定,民族工作部门、民族院校被大量撤销,高校录取执行推荐保送上大学的政策。
政治出身成为录取标准,文化基础不重要了,更谈不上少数民族招生优惠政策。
(5)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时,高校招生恢复了,少数民族招生优惠政策也恢复了,主要体现在“降分录取”和“按比例录取”两个方面。
随着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渗透到更多的领域。
2.美国(1)南北战争之前。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居民。
但是,随着欧洲移民的日益增多,殖民者对土地占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印第安人在武力驱逐和欺骗性条约的引诱下,被一步步赶进“保留地”,受尽了种族歧视,没有人权,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美国黑人的历史,也可追溯到那段欧洲殖民统治的时期。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距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收稿日期: 2011 - 10 - 11
·95·
而使取得学业上成功的机会更加平等。当前的义务教 育存在着一种复制和扩大阶层差距的机制,这就是城 乡二元、重点和非重点二元的学校制度。义务教育阶 段的“择校 热 ”,加 剧 了 学 校 的 社 会 分 层 作 用,不 同 群 体子女从小学到初中,阶层差距明显加大。优质教育 资源的获得表现出显著的阶层差距,优势阶层的子女 和城镇户口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重点学校,而弱势阶 层的子女和农村户口的学生更多地进入普通学校或者 薄弱学校学习。
“择校热”实质上表现为各社会阶层围绕着不公正分 配后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在重点学校,来自经济 资本和文化资本都较强的家庭的子女占有较大的比 例,他们在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 优势,而相当数量的农村地区学生则聚集在教育资源 和教育质量都相对薄弱的学校。这不仅导致了学校的 阶层差异,也是造成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图分类号: G40 - 05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2) 1-0095-04
作者简介: 安晓静( 1981 - ) ,女,河南临颍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法。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由于 我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严格的户籍制为 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教育制度设计的缺失,导致 我国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 然存在,有些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缩小义务 教育差距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已是当务之急。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在义务教育阶 段,学校之间的差距远比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不公 平状况更为严重,所以说,现阶段义务教育研究的重点 应该放在如何缩小和消除学校之间的差距上来。
高等教育收费:教育公平引起的思考
高等教育收费:教育公平引起的思考马原(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99经济学)指导老师杨绍政内容提要:高等教育收费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争议性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收费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许多人开始对收费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提出质疑。
本文从成本分担原理出发,通过对收费制和免费制的分析,认为建立在较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之上的收费制比免费制更有利于教育公平。
在大力推行高等教育收费的同时,应充分关注高等教育收费对低收入阶层的不利影响,辅之以相应政策措施予以解决。
我国实行的学生资助制度应以助学贷款制度为主,其余的赠予性资助为辅。
要充分认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缓慢的原因,寻求好的政策措施来促进资助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教育公平;助学贷款制度;Abstract: It is a question of dispute quality of the academia of our country that has charge higher education all the time. Because higher education charge and cause adverse effect as much as a series of, peoples begin and put forward the query to education fair influence to rating system. This text share principle set out, through making to the fair analysis that influences of education free to rating system from cost, Think and sets up that the rating system on the relatively perfect subsidy system of student is more fair than to make and help to educate free. While pursuing higher education to charge energetically, should full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charge the adverse effect on the low-income group. The ones that complemented solv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e subsidy system of student that our country implements should rely mainly on system of the loans for supporting students .The subsidy is for the nature that grants the rest complemented. Want and fully realize of our country loans for supporting students develop reasons slowly by system, seek good policies and measures come and promote system perfect subsidy.Key word: Charge higher education;It is fair to educate;The system of the loans for supporting students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实行免费制。
文化生活关于教育的观点总结
• 14.面对网络不文明语言,某校召开了主题班会 策划宣传主题,经过激烈讨论,最后达成“净化 网络语言、还网络绿色”宣传主题。上述材料与 下列主题相符合的是 • ①从我做起,抵制网上低俗之风 • ②绿色上网,发展流行文化 • ③拒绝污染,发展主旋律文化 • ④抵制低俗,追求高雅网络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国家重视教育改革,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弘扬 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 (8)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化建设 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有利于抵制腐朽思想和落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目前,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 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 陈旧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需要教育改革与发展才能解决。 (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的7点即可得14分,卷面整洁,逻辑 性强,加1分)
• 37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 作用。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 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分) •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凝聚 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 •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重 要的角色。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 响,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创新。(2分) •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 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 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分) • ⑤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 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有利 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分)
建国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5卷第2期2005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伽删ofGllangdongUni删竹of倒瑚109y(sodalsd绷黯础‰)V01.5No.2J岫.20()5建国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王香丽(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90)摘要:建国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已经在数量上和科类选择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今后一段时期内,女性高等教育的重点是缩小城乡和各个阶层家庭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差异性,这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女性高等教育教育机会城乡社会阶层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5)02—0006.04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提高和改善女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在法律上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的权利。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束缚女性发展的诸如“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有所淡化。
从此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在数量和科类两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近期的调查数据,探讨进一步发展我国女性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建国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变化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人数可以直接反映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从图1给出的1949—2003年全国大学生人数、女大学生人数及女大学生所占比例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建国后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峰年分别出现在1954年、19r74年和1999年以后,低谷年则分别出现在1959年和1980年左右。
即总体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不断增加,但也呈现出较大的起伏。
这种变化,反映出在不同的时期,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具特点,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有很大的相关性。
图l(!)曲线中出现的女性高等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是与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密切相关。
教育公平与公平教育-黄向阳
教育公平与公平教育黄向阳2015年12月15日上午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意义:个人意义:培养人国家意义:为国育才社会意义:促进社会流动古代文官制世袭制:先秦时代实行“世卿世禄制”,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其爵位,封邑、官职均父子相承。
选士制:军功爵制、养士制、客卿制察举制汉代开始试行的一种选择官吏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择贤能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
科举制607年隋文帝下旨,废除九品中正制,改由考试选拔官吏,分科取士,故称科举。
现代文官制1879年6月4日英政府颁布枢密令,依照中国的科举制,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选拔文官。
文官是与政务官分立、终身雇佣、不参与政党活动的事务官。
文官的选拔,采取公开考试的方法。
1882年加拿大建立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建立文官制度二战结束后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文官制度(一)教育与社会流动国家教育和考试制度是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
结构功能论:教育促进权利的不断再分配,从而促进社会流动,学校是巨大的社会平衡器,是社会变革的温和而可靠的力量。
老师是公平社会的缔造者,教师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职志。
冲突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事实上在不断地再生产社会的不平等。
结论:不公平的教育阻滞社会的流动,固化社会的分层;公平的教育才能促进社会流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二)以促进公平为教育基本国策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项选择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奉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项选择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电脑等。
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夕卜,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1 •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胡鞍钢等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
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色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色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 : 1,1997年为2.5 :1。
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 : I : 1.04 ;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贝U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 : 0.75 : 0.63。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2)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不存在无限制的绝对自由②摆脱约束才能享受到自由③自由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④必要约束是对自由的保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通过诗歌或者行动上的抗争来表达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
这种强烈向往和追求源于()①拥有自由,就拥有了一切②自由可以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③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④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疫情期间,厦门市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的现象推出敬老爱心码,由工作人员进行扫码登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这种特殊关照体现平等含义中()A.同等情况不同对待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不同情况同等对待D.同等情况同等对待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们往往把任性叫作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
”若想获得“理性的自由”,我们要()①充分享受自己认定的自由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③认识到自由是法治的保障④依法行使公民享有的权利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5. 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这启示我们()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任何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必须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刑事责任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同等对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猎豹”“飞猫”这两个高清摄像系统,无死角地记录了比赛过程中的全部细节,被网友称为“冬奥场馆内的第二位裁判。
”这说明“猎豹”与“飞猫”()A.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B.满足了运动员一切需求C.展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D.维护了比赛的公平正义7. 下图漫画《养老公平》表明我国()A.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B.发展文化产业,保障文化权益C.依靠经济发展,消除城乡差异D.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法治中国8. 每年的3月1日是世界零歧视日,2021年世界零歧视日的主题是“结束不平等”。
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精选文档
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精选文档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本文是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优惠政策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招收少数民族学生降低分数段优惠政策的讨论;二是对高等院校民族预科班的设置、招生与培养政策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三是对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收费制度后,面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学生无力负担大学教育费用的现状,国家教育优惠政策应及时介入问题的讨论。
本文结合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多样性的现实,运用国内外关于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及教育平等理论进行了阐释和解析。
作者滕星,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教授;马效义,女,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招收少数民族学生降低分数段优惠政策所引发的讨论;二是高等院校民族预科班政策在实践中发生了偏离;三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收费制度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学生无力负担大学教育费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中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1.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的政策实施背景和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起点比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许多少数民族还未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较大的比重,有的少数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这种状况,国家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享受降低分数的优惠政策,目的是增加这一群体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真正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
在放宽录取分数标准方面,早在1950年第一次制定的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中就明确提出: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得从宽录取”。
1953年至1961年间,改为“同等成绩、优先录取”。
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从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说起一,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她的一百年华诞,迎来一个新的百年纪元。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校调整思路,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改革。
其中,2011年10月18日,我校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这一自主招生新政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清华大学未来百年的育人思路;同时,由于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特殊的地位,该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新百年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部分:“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拔尖计划”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领军计划”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学生。
根据该计划,从2012年开始,我校将对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实行有针对性地选拔,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中国当代教育公平问题概况解读“新百年计划”,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和观点。
然而,我最为感兴趣的是“新百年计划”中体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的教育公平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教育水平和环境影响等关系,一般情况,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远远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所以“新百年计划”中的“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面对的对象几乎都来自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程度都较高的生源地,仅有“自强计划”在文件中明确的指出了“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的高中毕业生”,这也就是说,清华在未来百年通过自主招生招到的学生中,至少有2/3的学生来自教育水平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家庭和地区;而事实上,这一比例在通过高考统招进校学习的清华本科新生中则更大。
所以,这一政策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当今精英教育模式下越来越严重的教育公平问题。
2018暑期网络测评试卷40:戴林云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卷试卷精品公开课
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命题人慈溪中学戴林云说明:1.本试卷命题范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卷整体要求为“B层次”,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适用于选考生使用;2.试卷作答时间为60分钟(热合试卷为90分钟);3.在每卷后面附有自主评价栏目,请根据预设的分数自主测评,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强化矫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1954年,陈云指出:“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
”这一说法()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要求过急的倾向B.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D.有利于工商业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
此政策的目的是()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3.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政机关等社会集团消费额年均约为42. 3亿元,而1958—1960 年分别猛增至约56. 0亿元、68. 5亿元和81. 8亿元。
I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大力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指示》。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单选题]1.恢复高考制度是在OOA.1976年(江南博哥)B.1977年C.1978年D.1979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977年恢复高考。
[单选题]2.O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A.全日制本科院校B.研究生院C.“211工程”D.“985工程”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单选题]3.()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A.2002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2004年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单选题]4.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中央制定的最为系统和详细的、具有法规性质的高等教育政策文本是OO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高等学校暂行规程》C.“高教六十条”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中央制定的最为系统和详细的、具有法规性质的高等教育政策文本是“高教六十条”。
[单选题]5.下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其中表述错误的是OoA.回归常态高考制度B.以扩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政策C.以评估为手段的教育质量提升政策D.以工程为导向的学科提升政策参考答案:B[单选题]6.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院系调整以()高等教育制度为蓝本。
A美国B.日本C.英国D.苏联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院系调整以苏联高等教育制度为蓝本。
[单选题]7.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1952年和1955年两次大的院系调整。
下列不属于1952年院系调整内容的是O OA.将综合大学中的工、农、医、师、商、法等系科分离出来,合并建立新的专门学院B.将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大学,撤销教会大学C.取消大学内设学院,在学系之下设置“专业”D.将沿海地区高校搬迁至中西部地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1952年和1955年两次大的院系调整。
鼓励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
鼓励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作者:张少龙彭华来源:《中国民商》2024年第04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并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并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迅速发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并在减轻公共教育财政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22年,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数量达到390所[高等教育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四种类别],占全国总量的31.48%,在校学生数占全国普通本科毕业生的26.09%,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已经进入了普及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拓宽高等教育市场的关键力量。
相比于日本、韩国等国家60%以上的私立高校学生比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潜力巨大。
引导并规范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支撑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民办高等教育机制灵活的优势也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适应数智时代,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办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民办本科高校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国内居民提供了更多教育机会。
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低生育率的趋势使民办高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
此外,同质化的办学模式减弱了高校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可能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比较教育试题及答案汇集2010.7--2005.4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比较教育历年试题课程代码:0047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民族性”这一重要概念的是( )A.萨德勒B.康德尔C.汉斯D.朱利安2.在20世纪末,拉开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的研究报告是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 ) A.《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B.《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C.《改革中的美国教育》D.《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的重要文献是(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B.《学会关心》C.《学会生存》D.《终身学习法》4.在教育行政方面,中央、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相互之间是“伙伴”关系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俄国D.英国5.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反省期主要是指(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6.在贝雷迪划分的比较类型中,在两个对象国之间做的对称的比较属于( )A.对称比较B.平衡比较C.阐释比较D.并置比较7.为了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生完成学业,法国自1985年开始建立( )A.教育优先区B.最近发展区C.教育实验区D.教育改革区8.在下列德国中学中,其毕业文凭就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证明,并因此被称为高等学校的预科学校的是( ) A.普通中学B.实科中学C.综合中学D.完全中学9.1971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由此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所谓的( )A.“第一次教育改革”B.“第二次教育改革”C.“第三次教育改革”D.“第四次教育改革”10.俄罗斯联邦规定初等普通教育和基础普通教育为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年限为( )A.8年B.9年C.10年D.11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摘要: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时所遵循的规范或原则。
它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取得全面进步,但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关注和解决。
关键词:教育公平基本条件重要内容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体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教育问题也受到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公平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求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教育的不公平发展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1、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更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便无形之中造成了教育投入的差距。
由于西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自然对于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在加上我国西部地理环境恶劣,生活水平较低,在人才引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与东部相提并论。
2、由于城市和乡村巨大的发展差别造成的城乡差别;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的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城市。
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农村教育结构高度单一,农村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低下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3、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别;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升学和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竞争之外,越来越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经济能力,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受正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