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_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税务・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

———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刘宛晨,周 伟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Ξ

摘 要: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从资源配置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高校在区域间分配的不均、高等教育资金在校际间的分配不公平引起的。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可采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

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财政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76-04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

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宗教,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2)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3)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4)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是有层次的,它包括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受教育者在学业过程中的公平和受教

育者学业成功并被社会认可的结果公平[1]

。在我国,教育权利平等在法律的层面上已经解决。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上,特别是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要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首先就在于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和原因(一)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1.地区间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历史影响,将社会从无序状态拉回到有序的发

展轨道,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

面。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中国的高等教育成就举世瞩目。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公平相当关注。虽然高考制度具备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形式上的公平,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因而使得相同考分(在全国统考中)的考生有着不同的“命运”。下表反映了部分省区高考分数线30年间的变化情况。

表1 九省区不同年代高考分数线的变化

省区

年份1978

1988

1999

2007

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

北京330350477472447421486478上海350340394374474441424394江苏350340493515497501559559浙江280310496510506494523523湖南305305487517524495526487湖北300280487527523535500517安徽300320492509499487515505贵州200220450440448404496487甘肃

275

255

420

430

463

453

503

516

资料来源:郑若玲:《教育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载《高等教育研究》,2001(11),分数线皆为本科第二批次线,

2007年的录取分数线来源于各省高招办。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高考录取分数线是远高于其他各省区的,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

Ξ收稿日期: 2007-09-15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 J K06AJ G004)

作者简介: 刘宛晨(1970—

),男,湖南郴州人,博士,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权公平理论。第28卷 第150期2007年11月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THE THEOR 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28 No.150

Nov 1 2007

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低于各个省区,甚至低于西部贫困的省区。与此相反,北京、上海2007年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分别达到73.59%和84.1%,湖南为54.9%,甘肃为43%,发达省区、中心城市成了“低分数线、高录取率”的地区,在各地区间由于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

2.学校间招生名额在各省区的分配不公平

各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在各省区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笔者统计了2007年清华大学在几个省区的招生情况。

表2 2007年清华大学在五省区招生情况

省(区、市)文史类

招生计划理工类

招生计划计划招

生总数

各省区高考

报名人数

2007年进入清

华大学的机会

(计划招生÷报

名人数)

×10000

北京2129531610987628.7596927

浙江107585358800 2.36900780

安徽1046565640000.99290780

湖南106676518782 1.46496987

甘肃029******** 1.06617647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地区人口总数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表的公报数据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从招生的绝对数上,清华大学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比其他四省区的总和还多,并且在甘肃无文史类的招生计划。在不考虑其他各方面条件下,2007年一个北京考生进入清华的机会和一个甘肃考生进入清华的机会之比为26.97∶1[(316/109876)/(29/272000)=26.97]。显然,对于一个在甘肃的优秀学子而言,由于招生计划的分配、招生名额的限制而丧失了与北京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同样的,各地重点高校也更多倾向于招收本地的生源,使得高校的“地缘化”、“属地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教育歧视,是对其他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剥夺,是教育上的极大的不公平。它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并引发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其他各种形式的不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地域间的不公平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区间的不平衡。首先,我国高校的空间布局很不平衡,截止到2007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909所。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高校和重点名牌高校,而西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很少。

其次,地区间的人均教育经费差距显著。著名教育经济学家王善迈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将全国30多个省(市)区分为四类:一类为京、津、沪经济最发达地区;二类地区为辽、苏、浙、鲁、豫、粤等发达地区;三类地区为冀、晋、吉、黑、皖、闽、湘、鄂、川、新、赣等不发达地区,四类地区为其余省区等最不发达地区。据统计,一类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始终是三、四类地区教育经费的2~3倍,二类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要高出三类地区的44%,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间在质量、水平、数量及发展速度上的差距[3]。

2.学校间的投入不公平

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成为高校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它所采取的分配形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采取了向重点高校倾斜的政策,建设“211”工程、“985工程”,扶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部属重点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政府对名牌高校、重点大学是大量的财政投入,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却备受冷落,这样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形成了穷则愈穷、富则愈富的“马太效应”,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4]。

由于高校的空间布局的不合理,重点、名牌高校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教育经济发达省份,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的考生能够凭借地域优势,享有充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中西部地区的考生只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脱颖而出,这都说明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不公平。

三、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

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首先可以从高考制度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完善高考制度,改革“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健全高等教育入学平台。而从国家财政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适宜的财政政策,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也能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一)增加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对高等教育经费的管理

要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要保证国家

77

2007年第6期(总第150期)刘宛晨,周 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