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_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合集下载

从公平的视角研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

从公平的视角研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

三 类 地 区 为冀 、 、 、 、 、 、 、 晋 吉 黑 皖 闽 湘
鄂 、 、 、 等 不 发 达 地 区 , 类 地 区 川 新 赣 四
接受高 等教育 的权 利 ; ) f 接受高 等教 育 2 的机会 公平 ;3 ( )高 等教育 是相 对公 平
的 , 对 的公 平 是 不 存 在 的 ;4 高 等 教 绝 () 育 公 平 的 实 现 过 程 是 有 层 次 的 , 包现 状 . 多 有 方 面 的 原 因 : 有 历 史 原 因 , 有 现 实 既 也
高等 教 育 入学 机 会 的 不 公平 一 直 以来 被社会 所 “ 病 ” 《 诟 , 中华 人 民共 和
陕 西 、 肃 以 及 新 疆 等 九个 省 区共 有 甘
财 税 纵 横
29 0 0k  ̄8
一 陈 美卿

要 詈
数 录 取 线 的对 比可 以发 现 , 达 省 市 区 发 成 了“ 分 数 线 、 录取 率 ” 地 区 , 低 高 的 在 各 地 区 间 造 成 了 由 于 录 取 分 数 线 的 差 异 导 致 高等 教 育 入学 机 会 不 公 平 的现
公平。
2 高等教 育 资源分布 的 不均衡 、
本 文第 一部 分 从 入学 机 会 的公 平 、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分 布 的 公 平 、 政 投 入 的 财 公 平 三 个 角 度 来 探 讨 目前 我 国 高 等 教
高等 教 育 资 源 分布 的不 均 衡 主要 体 现在 高 等教育 资源 在各 省市 之 间 、 东
区 教 育 经 费 的 2 3倍 , 类 地 区 的 人 均 — 二
受教育 者入学 的公 平 、 教育者 在学 业 受
过 程 中 的 公 平 和 接 受 教 育 者 学 业 成 功 并 被社会 认可 的结 果公平 。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_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_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财政与税务・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刘宛晨,周 伟(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Ξ摘 要: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

从资源配置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高校在区域间分配的不均、高等教育资金在校际间的分配不公平引起的。

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可采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财政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76-04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宗教,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2)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

(3)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4)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是有层次的,它包括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受教育者在学业过程中的公平和受教育者学业成功并被社会认可的结果公平[1]。

在我国,教育权利平等在法律的层面上已经解决。

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上,特别是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

要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首先就在于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和原因(一)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1.地区间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将社会从无序状态拉回到有序的发展轨道,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

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
以中国为例,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同 时,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浙江省的“双一流”建设资金等。
04
我国政府保障高等教 育公平的财政政策实 践
政策实施现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01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确保高等教育机构有足
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等教 育机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学生提 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国内外政策比较分析
国外政策
以美国为例,政府通过联邦和州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 确保高等教育公平。同时,美国各州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加州的学生成功奖学金计划等。
国内政策
够的经费支持。
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
02
政府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减轻其
经济负担。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03
政府努力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高
等教育水平。
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提高了高等教育公平性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保障了高等教育公平,使更多贫困学生有机会 接受高等教育。
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仍需完善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资助贫困学生,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方式不够灵活、贷款 回收机制不完善等。
地区间高等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虽然政府努力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但地区间 的高等教育差距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和改革。
05
优化政府保障高等教 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的 建议
政策原则
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应遵循教育公平、平等对待、财政中立等原则 。
主要政策手段

高等教育公平——基于财政资源配置的视角

高等教育公平——基于财政资源配置的视角


研 究现 状
对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的重要性 , 人们早已有认 识并加以研究 。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 ・ 曼曾经宣 称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 , “ 它的作用 比 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 ”J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 尔斯 顿 ・ 胡森 认为 ,教 育公 平主要 包 括教 育 起点 的公 平、 教育过程 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 国家教育科 学“ 十五” 规划课题之一—— “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的研 究 ” 课题 组通 过研 究 , 出“ 育公 平是 社 会公 平 指 教
高等教育公平——基于财政资源配置的视角
世 界 银行 和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在一 份 题 为 《 发
作使各地区高考分数线差别严重, 学生在付出相同的 努力 后却无 法享受 相 同的受教 育机会 。 2 城乡差别造成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不公平 . 由于 国情 、体 制 、经 济 、文 化 和 历 史 的 因 素 ,
价 值在 教育 领域 的延 伸和 体现 , 括教 育权 利 平等 和 包 教 育机 会均 等两 个基本 方 面 ” 。他们 认 为在 影 响高 等 教育公 平 的主要 因素 中 , 重要 性 程度 依 次为 城 乡差 按 距 、 区差距 、 地 民族差 距 、 性别 差距 。 同时 , 阶层 差距 正 在成 为影 响教育 公平 的重 要 因素 。 多研 究者 从 不 同 众 切入 点 、 同视角 、 同深 度 对 高 等教 育 公 平 问题 进 不 不 行 了探 讨 。
的延伸 ,也 是达 到 社 会公 平 的重 要 手段 和 途 径 。确 保 高等 教 育 公平 ,不 仅 是坚 持 科 学 发展 观 、落 实 以 人 为本 治 国理念 的需 要 .也 是 构 建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其公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公共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潜力。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society,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key to its prosperity,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society regarding its fairnes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fairness of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he potential for long-term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airness of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it reve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n proposes targete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文章首先将对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浅析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

浅析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

浅析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公平”问题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

从教育公平概念入手,分析了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现状,通过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原因,并相应地提出加大高等教育财政的投入;筹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资金;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等政策,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高等教育公平概述随着《教育发展纲要》的酝酿和出台,我国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将“教育公平”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高等教育发展历来是政府财政支持的重点之一,而“教育公平”始终是贯穿高等教育财政支持政策的灵魂,综观其概念国内外研究并无明确定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公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平问题也再次呈现新情况,由此也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很多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是增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虽说大众化模式使高等教育的公平出现新特征,高等教育的公平在“量”上有所突破,但“质”的方面根本没有改观。

(二)教育机会与高等教育公平归纳我国的教育机会与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区教育的布局。

二是不同的招生政策。

三是教育收费及资助政策。

四是教育机会公平的保护政策。

(三)区域发展、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公平教育区域发展间存在的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是教育公平研究的重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国家财政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量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某种程度上需求大于供给不足的矛盾相对缓解,但不均衡问题却未得到改善。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提高财政投入总量,推进针对性的补偿,实施更多倾斜性的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公平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该领域公平的维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摘要: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高等教育资源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低尤为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采用了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搜集了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的数据,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率;公平一、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现状分析(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起点不公平,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受教育条件与机会远远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的学生还普遍面临上不起大学的问题。

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不公平,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差异较大,造成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表现较大差异[1]。

如图1-1与1-2分别显示了20__年我国“211”和“985”院校数目以及经费情况。

3、高等教育资源结果配置不公平,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女生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性别歧视非常明显,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狭小、就业难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4、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是普遍缺乏效率的,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教学资源丰富甚至过剩问题,而西部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教学条件艰苦,其次存在高校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的脱节现象,造成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存在结构化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

此外,由于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现有的财政拨款制度下,存在着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等问题[2]。

图1-1 20__年我国不同类别高等院校分布情况图1-2 20__年我国高等院校经费分配比例示意图(二)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策作用分析1、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是指,政府通过遵循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在制定或者优化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为整个教育系统提供教育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员等,通过财政政策等手段,实现宏观调控,最大程度的使教育资源供求均衡,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进而推动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3]。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理性思考的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理性思考的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理性思考的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理性思考的教育论文论文关键词:公平性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公平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

然而,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财政如何体现公平,它涉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法规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促进公平就要求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适时调整。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愈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目前,我国教育投人的总量不足和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是两个同时并存的制度性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也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此,笔者从公平的角度对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问题1.高等教育财政投人严重不足。

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连续6年以年均27.2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特别是1999年和2000年,招生年增长率分别是46.17%和38.15%。

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迅速膨胀,连续6年以年均25.59%的增长率迅速扩大,2008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021.02万人,是1949年的174倍。

可见,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是超常的,而同时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却没有保持同步增长。

从1993一2002年的10年间,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只有S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其他5年都低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

与此同时,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跨越式下降,2000年增长率是0.66%,2001,2002,2003,20(”年是负增长,分别为-7.83%,-8.47%,-5.87%,-2.7%02.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

在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人不足的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在公共财政投人上不公平现象也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就是少数重点高校专项拨款数额巨大,国家重点学校政策存在严重公平隐忧。

公平视角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公平视角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公平视角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摘要:从高校的数量、高等教育财政性拨款数量及毕业生当地就业的数量等方面,考察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分析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出公平视角下促进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对策,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公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配置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制约了高等教育公平。

一、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在区域划分上,本文采用“四分法”。

也就是所谓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通过对31个省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情况比较,从而总结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

(一)西部高校数量与中东部间差异明显,且重点院极少2022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按照“四分法”划分的区域,东部共有高校947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39.31%。

中部高校数量为634所,占比26.32%,西部为581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24.12%,东北地区共有高校247所,占比为10.1%。

东部10个省(区)的中高校数量超过100所的就有5个省,中部6个省中有5个省高校数量超过100所。

东北三省中辽宁省高校数量超过100所。

而西部所有省中未有一个省的高楼数量100所。

西部12个省的高校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数量的四分之一。

“985”院校及“211”大学都集中在东部,北京、上海数量最多。

东部沿海各省数量较多,其中江苏、广东、山东、逝江省“985”及“211”学校的数量位于前列。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存在不公平现象,挑战和问题依然存在。

影响因素涵盖了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多方面。

提升入学公平的措施包括建立更加公平的招生机制和加强财政支持。

通过案例分析,突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未来需要加强调研,建议政策和实践应该注重公平。

整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需要更多关注和研究,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影响因素、提升公平措施、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未来方向、政策建议、实践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是入学公平问题却时常被舆论所诟病。

研究观察到,许多学生在高考和大学招生中面临着各种不公平的情况,而这种不公平不仅涉及到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还涉及到培训机构、学校间的博弈等复杂因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影响入学公平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并找到科学解决方案,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目标。

研究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2 研究意义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和分析影响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各种因素,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政府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实现。

研究可以揭示社会阶层和地区差异对入学公平的影响,有助于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探讨提升入学公平的措施和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为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分配。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现象,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制度作为选拔高等教育人才的主要方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现行高考制度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不足、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等,进一步加剧了入学公平问题。

城乡差距和家庭背景也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高等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公平是实现教育公正的关键。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更在于为构建公平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城乡差距导致的入学公平问题以及家庭背景对入学机会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平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提出解决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的对策,不仅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教育政策,还可以引导社会关注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公正。

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有助于建设更加公平与公正的教育体系,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现状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当前高考制度存在诸多不公平之处。

由于高考分数的地域差异性,导致一些省份的考生面临着更大的入学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平的原则。

城乡差距也是导致入学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学校资源更加丰富,城市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使得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大打折扣。

家庭背景对入学机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基于财政资源配置的角度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基于财政资源配置的角度


“8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能得到 国家财政 的重 95 点支持 ,而众 多靠地方财政投入建设 的高校特别 是高职 高 专 院校 很 少 能 够 得 到 国家 财 政 的支 持 , 出现 了 “ 太 效 应 ” 由于 财政 投 入 上 的不公 平 , 马 。 导致 了教育 资 源 不 能实 现 帕 累托 最 优 ,从 而 最终 损 害 了公 民平 等受 教育 的权利 。 2 高校 资源 区域配置 的不公 平 . 自1 9 9 年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 9 迅速扩大。从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上来 看,普通高 等 院校数 量 由 19 99年 的 101 ,发 展 到 20 7 所 08年 的2 3所 ,呈稳 步 增 长 之 势 。尽 管 在 这 1 年 26 1 0多 中 ,我 国高 等 教 育 院校 数 量 上 有 了较 大 的 增 幅 , 但 院校 的分 布呈 现 出不均 衡 性 。 国家 投 资建 设 的 重点 大学在 区域 间分 布不 均 ,过 于 集 中东部 沿 海 如北 京 、上 海 、江 苏 、 山东 、辽 宁 、广 州 等 省 、 市 ,比一般地方过多地占有了高等教育资源。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不仅在高校数量 的分布 上存在区域不均衡性 ,而且在决定 教育实力 的师 资水 平方 面也 存 在 着 区域 差 异 。有 数 据 显示 :从 专任教 师 的数 量 上看 ,东部 地 区 的专 任 教 师 数 量 大大超过了西部地 区。东部地区专任教师 的数量 超 过 3万 人 的 有 北 京 、江 苏 、广 东 、山 东 、辽 宁 五个省 、市 ,而西 部 地 区没 有 教 职员 工 超 过 3万 人 的省 、市 、 自治 区 ,其 中专 任 教 师 数 量 最 多 的 江苏省高校是西藏高校专任教师数量的 5 倍。 0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 ,高等教育 中资源配置不 公平 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存 在不利于高等教育 的公平 ,不利于高等教育 的和 谐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 的因素进行分析 , 从而寻求解决的良策。 二 、高等 教育财 政 资源 的配置分 析 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因素诸多 ,比如历史 、 社会、政治 、经济等 因素。在 目前教育体 制下 ,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各地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存在,高等教育入学的公平性一直备受质疑。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的根源之一是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高校数量少、办学条件差。

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入学机会和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

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能够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高等教育,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

城乡差距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的重要方面。

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的集聚,城市地区的高等教育优势明显。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学生们的入学机会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的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准备不足、交通不便、文化差异等问题,增加了他们进入高等教育的困难。

贫富差距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富裕家庭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课外拓展和学科竞赛。

相比之下,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缺乏这些机会,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大,面临更多的困难。

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负担也对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的公平性。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方针,加大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相应的生活费用和教育资源。

推行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平等待遇,改革高考制度,通过加分政策等方式来降低农村学生的入学门槛。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竞争力,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资源分配不均依然是制约公平的重要因素,有些地区和学校仍然面临严重的办学条件不足和经费短缺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研究——基于资源配置公平的视角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研究——基于资源配置公平的视角
和教育 体制 , 而财政 体制和教 育体制 的形成和 发展 是 由国家的政治 、 经济和历 史文化发展 水平 所决 定 的。高等教育财政 拨款体制是政府 实施高等教育 财
结果公平 。起 点公平是指高等教育施教者 ( 高等 学 校 ) 受教者 ( 成高等 教育者 ) 高等 教育 资源 使 和 完 在 用上机 会均等 , 即标准 、 则( 规 条件 ) 同; 相 众化发展 ,财政 拨款 的转移支付作用 日益显著 。 因此 , 高等教育 探讨 财政拨款体制 问题对促进 高等学校 的改革和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 制的价值取 向—— 资
( ) 二 高等教 育资 源配置公平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指 高等 教育财政 资源
政的重 要经济杠杆 . 涉及 高校 和政府双 方 的责权 关
系。
念在教育领域 的延伸 和细化 。应是 高等教育发展的
高等教育具备萨缪尔森 的公共产 品性质 ,是 一 种准公共产品。 依据公共产品理论 , 是公共产 品 政府 的提供主体。 高等教育 具有正 的外部效应 , 对经济增
主 导理念 。现阶段我 国的高等 教育 财政拨款体制存
高等教育 的准 公共产 品性质 决定 了财政支持模 式是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随着我 国
长和社会发展具有 巨大 的促进作用 ,政府要在 其供
给中起到一种基础性作用 。高等教育财 政拨款体制 成为这种基础性作用 的制度性保 障 :保 障高等教育 资金的充足供给 ; 保证教育 资金的利 用效率 ; 实现资 源配置公平以达 到教育 公平【 l l
在 的主要 问题就在 于缺乏公平理念的指引 。其衍生
的问题 已影响 了我 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论文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论文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论文一、基点: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机为了保证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

2000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

2004年,国务院建立了以风险补偿金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

2007年,国务院又决定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目前,国家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出发点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对潜在学生的资助可以减少其为接受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私人成本,从而提高他们进入大学的可能性。

扶持困难家庭的子女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国家的资助体系虽然帮助了许多困难学生获得平等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中国的学费仍然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仍然受到学费的制约。

帮助弱势群体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需要完善的资助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上升,而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决定了各项财政政策制定的基点与价值目标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促进机会公平将是很长时间内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的基本落脚点。

二、关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过程公平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上升,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壮大,国家财政投入及资助力度持续加大。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关注。

高等教育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学生平等享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的财政政策开始关注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过程公平。

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政策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后4%时代怎么办成了社会热点。

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投入的经费如何支配,也就是资源利用的问题。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
设 立 基金 , 或用 作 学 校 的运 行 费 , 设 立 学 生 奖 学 金 。 以世 界 银 行 的 研 究 报 或
告 为 代表 的一 些 研究 不 断 传递 着 以下 信 号 , 即穷 人 子 女 与 富人 子 女 相 比获 得 了较 少 的高 等 教 育机 会 , 以公 共 财政 支持 的免 费 高 等 教 育 暗示 着 穷 人 向 富人 的逆 向转 移 支 付 。世 界 银 行 研究 报 告 显 示 , 费 或 过 低 学 费 的 高 等 教 育 体 制 免 具 有 以下 弊 端 :.低 的 私人 成 本带 来 私 人 对高 等教 育 的过 度 需 求 ;.收入 分 1 2 配 公 平 的下 降 ;.高 等 教育 较 少 的 入学 机 会 ;.资源 使 用 的低 效 率 和较 高 的 3 4 生 均 成本 。而 实 行 高 等 教 育 收 费 和 学 生 资 助 政 策 不 仅 可 以增 加 高 等 教 育 入 学 机 会 和 教育 经 费 , 且 还 可 以促 进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分 配 的公 平 性 , 励 高 等 而 激 教育 的 内部 和外 部 效 率 。
维普资讯
第 4卷第 2期
20 0 6年 4月
北 京大 学教 育 评 论
P i i r i uc to ve ekng Unvest Ed ai n Re iw y
Vo . 1 4,No 2 .
Ap i 2 0 rl 0 6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 和资源分配公平 的促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历 了一 系列的改
革 , 中大学 收费 和学 生贷 款政 策 的实 施 是非 常 突 出 的两项 改 革 。18 其 9 5年《中 共 中央关 于教 育体 制 改革 的决定 》 出 , 等学 校 “ 以在 国家计 划 外 招 收少 数 指 高 可 自费 生 。学生 应交 纳一 定数 量 的培 养费 ” 同时 指 出 ,要 改革 人 民助 学 金 制度 。 , “ 对学 习 成绩优 异 的学 生实 行奖学 金 制度 , 确 有 经 济 困难 的 学 生给 以 必要 的 补 对 助” 97年 , 国普 通高 等学 校 普遍 实行 了收 学 费制度 , 消 了本专 科教 育 阶 。19 我 取 段公 费 生和 自费 生并存 的 局面 。 与此 同时 , 等 学校 学 生 资 助政 策 也 经历 了从 高 人 民助学 金 到人 民奖学 金 (9 3~18 18 9 6年 ) 实 行 学 生无 息 贷款 (9 6年 ) 国 、 18 和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辨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开题报告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辨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开题报告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辨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
视角的开题报告
现今,高等教育在中国发展迅速,同时高等教育资源也日益得到重视,大力投入。

然而,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值得探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使
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从政府和市场、居民的利益冲突、规制和治理机制等多个角度
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辨析。

首先,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资源所需的资金庞大,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一定程度的优化配置。

但由于高等教育资源本身的公共性质,政府仍需在资
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资金调配,使教育资源合理
分布,保障贫困生等群体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同时,市场手段也可以在高等教育
资源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学校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居民的利益冲突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公平配置构成挑战。

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和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各个群体的利益有可能冲突。

政府需要根据居民不同群体
的需求和意愿,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分配教育资源,以确保公平性。

最后,高等教育资源的治理机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监督教育资源的分配,消除任何不公平情况,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总之,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教育公平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

政府与市场应协同作为,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浅析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机遇与策略

浅析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机遇与策略

浅析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机遇与策略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公平包含着价值判断,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福利和制度性评价。

教育不公可能是过程的不公平,也可能是结果的不够平等,但公平却是教育的积极不懈的价值追求。

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政策的调整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扩大就业为契机,实施教育质量驱动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不公;就业导向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30年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

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和终点的属性,就起点而言,它需要让每一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以终点而言,它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积极而卓有成效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价值贡献。

一、教育公平观的两个重要前提与我国高等教育不公的原因相对于西方教育而言,中国高等教育不公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与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不公。

当然其中也有一定的市场化因素的加入,这就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更加难以控制的结果。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功利性的政府和办学主体,以及民众的教育消费偏好的存在,在有限资源的分配面前,可能会加大这种不公。

第二,政府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公。

总量的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在有限投入面前结构上的不合理分配更是不公的关键。

第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出现的不公。

我国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经济阶层对学费的承受差异,尤其在国家和社会资助体系力不从心的时候,公众对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微词不断,其根源主要在于大学生就业出口的瓶颈难题。

第四,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公。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使考生不能享有公平的入学机会。

教育不公可以从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教育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分为两类:学生及其家庭作为直接消费者,社会公众作为潜在消费者。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

作者: 周伟 徐(摘)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36-37页
主题词: 教育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 机会公平 优化 教育经费支出 高等教育投入 高等教育经费入学
摘要:要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要保证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安排教育经费的预算,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并报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且向社会公布,确保落实到位。

财政年度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要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

确保“三个增长”,并使高等教育经费在总的教育经费的比重稳定在20%左右。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统筹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税务・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刘宛晨,周 伟(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Ξ摘 要: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

从资源配置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高校在区域间分配的不均、高等教育资金在校际间的分配不公平引起的。

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可采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财政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76-04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宗教,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2)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

(3)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4)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是有层次的,它包括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受教育者在学业过程中的公平和受教育者学业成功并被社会认可的结果公平[1]。

在我国,教育权利平等在法律的层面上已经解决。

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上,特别是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

要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首先就在于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和原因(一)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1.地区间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将社会从无序状态拉回到有序的发展轨道,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中国的高等教育成就举世瞩目。

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公平相当关注。

虽然高考制度具备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形式上的公平,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因而使得相同考分(在全国统考中)的考生有着不同的“命运”。

下表反映了部分省区高考分数线30年间的变化情况。

表1 九省区不同年代高考分数线的变化省区年份1978198819992007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北京330350477472447421486478上海350340394374474441424394江苏350340493515497501559559浙江280310496510506494523523湖南305305487517524495526487湖北300280487527523535500517安徽300320492509499487515505贵州200220450440448404496487甘肃275255420430463453503516 资料来源:郑若玲:《教育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载《高等教育研究》,2001(11),分数线皆为本科第二批次线,2007年的录取分数线来源于各省高招办。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高考录取分数线是远高于其他各省区的,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Ξ收稿日期: 2007-09-15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 J K06AJ G004)作者简介: 刘宛晨(1970—),男,湖南郴州人,博士,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权公平理论。

第28卷 第150期2007年11月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THE THEOR 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28 No.150Nov 1 2007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低于各个省区,甚至低于西部贫困的省区。

与此相反,北京、上海2007年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分别达到73.59%和84.1%,湖南为54.9%,甘肃为43%,发达省区、中心城市成了“低分数线、高录取率”的地区,在各地区间由于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

2.学校间招生名额在各省区的分配不公平各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在各省区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

笔者统计了2007年清华大学在几个省区的招生情况。

表2 2007年清华大学在五省区招生情况省(区、市)文史类招生计划理工类招生计划计划招生总数各省区高考报名人数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的机会(计划招生÷报名人数)×10000北京2129531610987628.7596927浙江107585358800 2.36900780安徽1046565640000.99290780湖南106676518782 1.46496987甘肃029******** 1.06617647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地区人口总数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表的公报数据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从招生的绝对数上,清华大学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比其他四省区的总和还多,并且在甘肃无文史类的招生计划。

在不考虑其他各方面条件下,2007年一个北京考生进入清华的机会和一个甘肃考生进入清华的机会之比为26.97∶1[(316/109876)/(29/272000)=26.97]。

显然,对于一个在甘肃的优秀学子而言,由于招生计划的分配、招生名额的限制而丧失了与北京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同样的,各地重点高校也更多倾向于招收本地的生源,使得高校的“地缘化”、“属地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教育歧视,是对其他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剥夺,是教育上的极大的不公平。

它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并引发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其他各种形式的不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原因分析1.地域间的不公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区间的不平衡。

首先,我国高校的空间布局很不平衡,截止到2007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909所。

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高校和重点名牌高校,而西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很少。

其次,地区间的人均教育经费差距显著。

著名教育经济学家王善迈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将全国30多个省(市)区分为四类:一类为京、津、沪经济最发达地区;二类地区为辽、苏、浙、鲁、豫、粤等发达地区;三类地区为冀、晋、吉、黑、皖、闽、湘、鄂、川、新、赣等不发达地区,四类地区为其余省区等最不发达地区。

据统计,一类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始终是三、四类地区教育经费的2~3倍,二类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要高出三类地区的44%,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间在质量、水平、数量及发展速度上的差距[3]。

2.学校间的投入不公平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成为高校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它所采取的分配形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采取了向重点高校倾斜的政策,建设“211”工程、“985工程”,扶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部属重点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

政府对名牌高校、重点大学是大量的财政投入,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却备受冷落,这样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形成了穷则愈穷、富则愈富的“马太效应”,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4]。

由于高校的空间布局的不合理,重点、名牌高校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教育经济发达省份,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的考生能够凭借地域优势,享有充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中西部地区的考生只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脱颖而出,这都说明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不公平。

三、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 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

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首先可以从高考制度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完善高考制度,改革“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健全高等教育入学平台。

而从国家财政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适宜的财政政策,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也能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一)增加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对高等教育经费的管理要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要保证国家772007年第6期(总第150期)刘宛晨,周 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安排教育经费的预算,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并报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且向社会公布,确保落实到位。

财政年度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要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DP的比例达到4%。

确保“三个增长”,并使高等教育经费在总的教育经费的比重稳定在20%左右。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统筹力度,改革拨款办法,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改进各类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坚决反对一切浪费现象,反对学校建设中追求奢华的现象,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加强对公办学校贷款的管理,控制贷款规模,注重防范并努力化解贷款风险。

严禁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

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经费安全[5]。

同时要尽可能平衡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教育投入,在法定的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内,加大对中西部普通高校的财政投入,促使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从而逐渐改变现有高校空间布局。

(二)开辟高等教育资金筹集的新渠道,鼓励投资多元化1.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国债,积累教育资金我国债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具有开拓新品种的条件,特别是在国债市场上形成了长、中、短期国债相结合,一般国债、专项国债、特种国债相结合,可上市国债和不可上市国债相结合的局面,这些都为高等教育国债的发行创造了条件。

当前,我国的投资需求旺盛,教育专项国债的发行使广大投资者有了新的选择。

把这些筹集到教育资金投入到西部贫困地区,可促进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

2.发行教育彩票,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发行高等教育彩票,为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筹集资金。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我国,发行高等教育彩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而国家财政性拨款数量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国民已具有购买教育彩票的热情、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能力。

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个人储蓄达到15万亿元,因此,发行高等教育彩票,筹集民间资金,是促进高等教育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可行新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