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内部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
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国应采用促进社会投资教育、培养优质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法,从而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的总量,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多年来,我国年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师资力量、固定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等方面都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开拓和利用,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计划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受教育人口众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使得我国多年来陷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恶性循环困境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配置总体看来存在投入不足和浪费严重的重大问题。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早,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也较早地过渡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范畴。
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欧美国家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逐渐向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发展,而这一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偏重于以下几点:注重经济发展并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为主导的无政府干预的教育研究;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高校投入和收益研究,等等。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经济时代来临,各个国家都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成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竞争、积极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研究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拓、整合成为新时代新的研究课题。
欧美各国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入和保障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积极,值得发展中国家去借鉴学习。
但高等教育资源不同于一般性的资源,其内涵多、非物质性强,各国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和成熟的研究模型。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即将高等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各地区之间、各高等院校之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达到资源使用方得到必需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据联合国统计,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到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0%,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4.6%。
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一比重在各年都超过了5%,我国的邻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比重也皆高于中国。
这反映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仍然不够。
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为563.8亿元,占当年GDP的0.5%,占当年财政性支出总额的3.5%。
到了2008年,高等教育经费为2062.5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6%,占当年财政性支出总额的3.3%。
这种低水平的投入根本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求,
每年每所高校为了得到总量不足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惜动用各种手段进行竞争,由此所造成的高等教育资源浪费更加剧了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资源的短缺。
2教师资源的短缺。
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还表现在教师资源的短缺上。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教师数量的相对短缺。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高等院校生师比为17.3:1。
在部分院校,尤其设有硕士点、博士点的学校,经常出现一个导师带2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的现象。
由于教师资源不足,并且有一部分教师事实上从事正常教学外的行政、科研、办班、创收等活动,以至于有些高校生师比达到30:1以上。
有些课程,通常是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
我国高等院校职工所占教师比例也较大,职工人数大大超过专任教师人数,2009年我国高等院校教职工人数为2111451人,专任教师人数为1295248人,职工与专任教师比为1:0.6,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平均职工与专任教师比为1:1。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世界高等教育师资配置一般水平存在不小差距,在资源总量上严重短缺。
3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是指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或没有实现资源使用应达到的效果。
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的成本效益比没有达到社会一般资源的使用水平,机会成本太大。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高校合并,盲目扩招,随意兴建,造成资源浪费。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的建筑规模和招生规模开始大幅度增加,扩招由此开始。
而实际上,有些高等院校并不具备扩招的条件,但为了能够从国家那里获取国家财政拨款的“综合定额”款项,不从实际需要考虑,一味地追求大、多、快,没有规划地增建院系、开设新专业,结果造成专业设置重复、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低、规模效益难以实现等后果,使得教育资源被严重浪费。
相应的,各高校兴建的“新校区”“大学城”,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情况。
有的学校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上一味追求高标准,利用国家对教育用地的优惠政策大量圈地,给学校带来了沉重包袱,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第二,高等院校物质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和资料室等使用率不足60%。
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高等院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等院校闲置存放的资产和低效无效使用的资产约占高校总资产的15%以上。
国家教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约有20%以上处于闲置存放状态,而一些价格不菲的大型科研装备使用率最高不过15%。
另根据北京市中关村地区部分高等院校5万元以上的3 690种大型仪器使用效率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昂贵的机器设备每年开机率大多不到400小时,没有使用的占40%以上。
高等教育资源在总量上的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又大量浪费、闲置,致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这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根源性因素,也对合理使用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
4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
与此对应的是,不同区域在一些教育资源的分布上也呈现出差距来。
2009年我国位于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数量接近全国总数的50%,而且东部地区无论是在招生人数还是在拥有的教职工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所占有和使用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超过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一半以上。
所以,无论是从学校数量、招生规模和教师资源上来看,还是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配置来看,我国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都
不均衡。
5高等院校教育投资不均衡。
我国西部各省区的高等院校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还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东部各省市地区所拥有的985高校、211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都占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而在西部地区,除几所教育部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供选择的高等院校。
而且不同的高等院校对于学科建设、科研鼓励、教学活动等支持都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在教育投资方面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
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各省区财政收入状况较差,财力有限造成的。
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逐渐聚集,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本。
但过量的教育投资使东部地区在发展高等教育中缺乏竞争意识,获得的教育资源往往没有被合理利用,其投入量增加带来的边际成本超出边际收益,处于经营的亏损点下,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高等教育资源在空间配置上存着严重的不均衡,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
东部地区、重点院校和大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多、质量优,还可以利用本身拥有的资源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中西部地区、普通院校和农村地区却因为资源分布或政策导向的先天性劣势,长期得不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展愈发缺乏必要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发展会越来越慢,和先进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多者更多,弱者愈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出现了“马太效应”,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存在“马太效应”。
这些高等教育资源分布、配置不足、浪费且失衡的现象,我们应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为消除、改变这些现象而努力。
二、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探析
当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纠结在一起,更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显现出许多不合理的问题。
1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偏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建设期,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就相对偏少了。
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0437.5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3.68%,占GDP 的比重为3.1%。
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062,45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0.61%。
这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平均比重0.99%,也低于世界上发展国家的平均比重0.74%,与世界平均水平0.82%也存在差距。
2经济发展差距增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在这种管理体制的安排下,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分别由中央和地方省级政府进行管理。
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拨付上,也分别由中央政府和地方省级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
在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模式下,地方性的高等院校的事业经费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支付。
这种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分担模式,使地方政府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总量出现地区差异,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并在区域间配置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3传统资源配置的偏向制约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在我国,传统资源配置的偏向制约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致使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在生源、师资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等方面的配置开始使用的是“基础发展”模式。
根据学校现有的规模以及日常经费使用的需要,由中央财政部门和学校主
管部门,对于该学校所支出的经费核定一个大概的基本数据。
在这一年度,中央财政部门对于该学校的财政性经费拨款是由上一年度的经费基数加上本年度各项发展所需经费综合所得出的。
在这种以政府主导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模式中,高等院校所有的发展经费皆由中央财政部门拨款。
这种模式下,高等院校对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上报回收模式转变为自支自用模式。
这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完全体现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主导性作用,按照政府的规划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灵和低效不能及时进行调控,也不能适时地反映出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真实需求。
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
1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总量。
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制约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整合高等教育资源。
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数量有限,投资渠道单一,是制约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性因素。
目前,限于国家整体财力的制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横向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又比较单一,投资主体仅限于政府、受教育者两方,其他投资所占的比例太小。
所以,政府应当逐渐增加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尽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使得高等教育资源的总量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可以采取国内外企业合作投资,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独立投资,政府、企业、银行合作投资,教育产业上市、发行股票融资,设立开放式教育发展基金,发行教育基金彩票等方式,使教育投资多样化,融资渠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