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世纪之交的新浪潮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新范式二.公共治理实践的展开:民主管理的新愿景三.公共治理范式的传播:中国公共管理的新世纪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新范式(一)公共管理的崭新范式:公共治理理论的勃兴1.从20世纪的公共行政新浪潮到21世纪的公共治理新浪潮(1)1887年W·威尔逊发表《行政研究》,开始了20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公共行政新浪潮。

其结果,通过“政治和行政二分”,一方面,针对立法权偏重的“国会政府”格局,健全了以总统制和文官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制;另一方面,在学术上也让现代行政学研究从政治学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的一门显学。

(2)1989年世界银行发布“治理危机”报告,开始了21世纪全球性的公共治理新浪潮。

其现状,Google英文检索:governance达385,000,000条;百度中文检索:治理有12,700,000条(06/3/5)。

表现出全球性的治理热潮和中文世界治理的兴起。

2.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治理的内涵的根本性改变(1)西文世界governance的简要考察governance源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操舵”,意指控制、操纵、统治,分别以governance 指与其相应的方式,以government指与其相应的机构。

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下,统治的主体是单一的、排他的,统治的方式是集中的、垄断的。

虽然现代政治实现了竞争性和多元化的民主制度建设,但是现代政府管理依然遵循陈旧的单一、集权和垄断的方式。

美国学者V.Ostrom从1960年代起,批判了单中心、集权化的官僚行政管理,并以复合共和制为基础,论证了多中心治理的新模式。

1990年代,这种多元共治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同,导致遍及世界的从公司、社区、城市、区域到全球的治理浪潮。

Governance的内涵就此发生了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的根本转变。

(2)中文世界“治理”的简要考察上古汉语一般为单音节词,把治和理分别使用。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词]公共管理;多中心治理;文献计量分析[收稿日期]2022—09—22前言在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曾掀起了无数次改革浪潮,并逐渐由传统官僚统治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

这种改革实践又同时促进了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其中多中心治理就是众多理论成果中的一个。

“多中心治理”是一种直接对立于一元或单中心权威秩序的思维,它意味着地方组织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持续发展的绩效目标,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为主体(个人、商业组织、公民组织、政党组织、利益团体、政府组织),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

〔1〕多中心治理的核心是引入市场、企业、社会和非盈利组织参与治理,打破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垄断,使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权力由集权走向权力分散。

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国家治理展示了全新的视野,而且多中心治理目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需求性。

因为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公众的需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治理方式本身具有局限性,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难以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数量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矛盾,以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下降。

在诸多社会问题面前,多中心治理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至此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多中心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涵盖了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引发了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

已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多中心治理进行了研究,并有大量文章发表。

但从已刊载的关于多中心治理的文章来看,大部分文献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缺乏定量的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论文9篇

公共管理论文9篇

公共管理论文9篇公共管理论文摘要:新公共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盛行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是近年来指导西方等国家行政改革的主体思想之一。

其由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构成。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要优先发挥经济的的价值、强调市场机能的重要性、强调要大规模的使用企业管理哲学与技术、强调要形成以顾客为导向的行政风格。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论文公共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进行了数次的改革,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现在,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和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政府出现了财政负担沉重、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

但是,随着新公共管理体制理论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根据新公共管理体制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果,这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而言,具有深远的引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浪潮的兴起以及政府内部关系的调整,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了从传统的研究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行政学向研究公共事务的“新公共管理学”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方向和视野,还促进了公共管理事务治理模式和公共管理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广大人们的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铺平了道路。

本文就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公共管理体制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模式政府控制公共管理模式其实是我国政府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运用于公共事业领域。

一直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都是处于政府控制的模式,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历史因素,还有一部分经济因素。

主要的经济因素有:特权、辅助政府管理以及与事业单位或组织代行我国政府的职责有关。

首先,政府在选择适用模式的时候,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政府部门理所应当地把自己当成公共事业的垄断者,他们认为,只有政府才能为人们提供那些公共事业上的服务,然而,这样的做法极易滋生特权主义。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目录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

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

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

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论当代公共管理三大范式及其转换

论当代公共管理三大范式及其转换

论当代公共管理三大范式及其转换顾建光【摘要】现代以来的国际公共管理领域先后演化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范式,它们分别被称之为“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这三大范式在时间顺序上有着前后更迭和转换过程.从各国实践的角度看,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重叠的情形.然而根据其核心价值、学科依据以及实践操作,从不同层面观察,三者的确有其各自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区分边界.这三大范式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公共事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当前的确迫切需要对这三大范式的基本内涵加以清楚的梳理、对照分析,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把握国际公共管理发展潮流的方向,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公共管理发展的自觉性.本文尝试对这三大范畴的主导时期、学科背景和实践模式加以剖析,并对各范式的核心要素和各自特点加以概略对照,以便有助于对三大范式要义的把握.【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范式;“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作者】顾建光【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3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开拓和学科建设,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过程,从无到有探索前行。

在这方面进展的首要驱动力当然是来自我国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探索还是实践尝试,均受到国际公共管理学科乃至其话语语境的深深浸润。

近些年来,国际公共管理学科和学派的发展推陈出新,理论与实践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

笔者认为,尽管各国公共管理的学派纷呈,仍然可以清楚地描绘出三大主要的范式① 范式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aradigm,最初源于自然科学学科的规范,诸如:“牛顿物理学范式”、“量子物理学范式”等。

按照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对这一概念的使用,“范式”概念,既包括了一个学科的基本原理,按照这样的原理进行试验、观察的规范与标准,也包括按照一致共识进行研究和试验的科学家共同体。

新时期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时期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P u b 1 . i c R r l mi n i s t r a t i o n I 公 共 管 理
新 时期政府公 共服 务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付 娉 娉 安 琪 黑龙 江 科 技大 学 黑 龙江 哈 尔 滨 1 5 0 0 2 2
项 目资 助 :黑龙 江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研 究规 划 项 目,编 号 : 1 6 G L E 0 5
摘要: 我 国政 府体 制 改革 已进 入一 个新 的时期 ,政 府转 型成 为一种 必 然趋 势 ,强化政府 公共服 务职 能 ,增 强政府 公共服 务能 力,提 升政府 公共服 务绩效 ,成 为新视 角下政 府转型 的探 讨热 点。 本文深入 分析 了当前我 国政府提 供 公共服 务过 程 中存 在政府 公共服 务的理念和 意识较 为淡 薄、政 府 公共服 务的社会基 础与服 务平 台缺 失、政府 公共 服 务的 运行 和监督 机制缺位 等 问题 ,并提 出相应 的解 决对 策 ,希 望本文 的研 究能够 为我 国政府 转 变 自身的职 能定
位 ,更 好 的提 供 公 共 服 务提 供 一 定借 鉴和 参 考 。
关键词 : 公共服 务 ;政府职 能 ;服 务理念 ;服 务平 台
随 着 行 政 管 理 体 制改 革 的不 断 深 化 ,在 转 变 政府 职 能 的过 程 无上 的行 政 权力 ,职 能部 门具备 的是 执行 权力 ,因此 享受 官本 位就 中,政 府 的经济 调 节 、市场 监管 的 职能 逐步 强化 ,公共 服务 的职 能 代表 可 以谋 取利 益 ,从 而就激 化 了官 本位 意识 的形成 ,这 也导 致职 也 不断 得到 改善 ,各级 政府 公 共服 务 的质量 有 了显 著 的提高 ,在 公 能 人员 更多 的考 虑 私利 而忽 略 国家乃 至 公众 的利 益 。我 国是典 型 的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书籍,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古代的君主制到现代的民主制度,作者对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公共利益、公共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框架。

其次,在实践经验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案例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读完《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公共事务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公共事务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待。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2、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思路 (1)政府职能范围的调整: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有限的政府职 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政府职能重心的调整: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依据市场本位、社会 本位、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的原则,把管制纳入服务的视角,建立服务型政府的 职能体系。 (服务型政府也不是不要管制,同时也不是什么都服务)。 (3)政府职能关系的调整:理顺内外关系。 ——在外部关系上,除了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确保企业的 市场主体地位、事业单位的自组织地位外,主要是理顺党政关系及各国家权力之 间机关的关系、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内部关系上,主要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和下级政府间及各职能部门 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新发展: (1)政府行政进一步民主化:直接、大众、参与的民主 不仅政治系统要求民主,行政系统也要求民主; 政府不仅要对政治和法律负责,还要对社会公民直接负责, 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和直接民主制的结合。公共参与成为当今 政府的第一原则。 有三个原因: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 行政国家的扩张; 行政的合法性来自社会参与基础上的认同,而不仅仅是法律。
(4)在政府与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提 高服务质量公对公的竞争: 公对私的 竞争: 私对私的竞争: 思考:不在于 公或私,而在于竞争和选择;当前公共服 务的垄 断与质次价高。
5)组织管理的变革:外部取向的灵活化、绩效化、顾客导向 政府内部进一步分权: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权;探索微观组织结 构的扁平化、瘦小化、模块化、机动化、项目化、团队化; 由注重法规、分工、过程、投入等内部取向,转向注重绩效和结果控制的 外部取向,用绩效取代效率(3E): 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经济——效率——效益 经济要求两点:投入适度和成本观念. 效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行为与技术以及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效益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建立外部为主的评价机制。

浅析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浅析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浅析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作者:高丰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7期摘要:基于如今市场经济的条件,每个行业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国内的公共管理方面也进一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也在具体实践中持续碰到新的问题,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就分析了新时期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对应的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问题;措施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也在逐渐强化,而作为强化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公共管理也逐渐获得重视。

公共管理就是对公共事务的相关管理,涵盖了城市管理、行政管理以及政府管理等等。

伴随公共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发现了其中部分问题,需要我们开展持续的解决与优化。

一、新时期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治理体制与社会的具体情况不相符。

治理体制里面提出治理的重要依据应该是国家法律,实现法治化;治理程序应该进一步实现公开化,核心方式就是多元协同治理,开展有效的公共治理网络。

可具体情况却不十分理想[1]。

例如,制度运行体制太死板;缺少一定的民主化以及法治化;治理主体的具体分配结构存在部分漏洞;没有大量的制度基础来确保当代化的网络治理程度;社会公众与社会组织机构没有进一步参与公共管理;治理力度在政府的范围以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治理主体的综合素质,无法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和管理职能等。

其次,公共管理组织的相关个体没有深入执行道德约束体制。

个体的行为执行和意识形态都将其伦理观、价值观与文化意识反映了出来;伦理价值体系以及组织文化体系进一步构成了一个机制,相互之间进一步影响。

组织文化体制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者的相关价值体系,组织文化健康,道德伦理高尚,反之则会造成相关成员的道德逐渐丧失,借助于公共权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造成在行使公共权力的时候没有遵守我国的法律以及法规,愈出了其权力的范畴之内,公共组织就无法进一步确保社会的成功运行。

最后,上级以及基层之间的变革渠道协作关系的矛盾。

公共事业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科技进步带动了国家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行业息息相关,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加强公共管理事业的长期合理发展具有重大探索价值、社会价值。

本文结合当下公共事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管理存在问题和主要优化策略, 旨在提高国家公共事业发展的有效性、合理性, 带动公共事业管理朝着高效高质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现存问题; 策略; 新时期;新形势下,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带动了公共管理事业的长期合理发展, 公共管理事业将各专业有效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新型方法、管理体系等进行了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规划和运作。

包括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 并加强了管理具体要求等要素, 力求构成一个完整化的运作体系。

将带动公共事业组织更高效地服务社会为基本目标, 同时充分结合国家基本国情、社会管理现状和改革需求等要素。

从中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的特殊职能具有重大意义, 是保证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和政府、企业发展的一致性分析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

当下国家公共事业管理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及时考虑管理改革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

1、公共事业管理现存问题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发展具有密切关联, 对社会发展、大众生活质量、社会主体利益等均会产生影响。

从狭义角度分析, 公共事业的管理一般会和经济性质相关的事务有效联系起来, 还会包含教育、文化、卫生等相关产业, 对基础性保障设备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

公共事业的发展包含多方含义, 一方面是具有公共属性的产品、事务;另一方面为准公共产品和服务, 因此公共特性为其共同的核心特点。

当下社会发展中, 公共管理已经融入到大众生产生活之中, 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 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核心影响作用。

1.1、民间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结构较差国内民间公共事业发展晚、起步慢, 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有所完善, 九十年代国家经济体制背景下, 民间公共事业管理得到了快速进步。

浅析服务型政府体制改革——以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浅析服务型政府体制改革——以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更要追求随时随地地 反馈,以使公共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更加高 足于足不出户看世界了, 了解公共知识和公共服务, 自己的生活提供 为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 2 、新兴社会阶 层的 兴起与参政需求的提 便捷。而服务型的政府,
改革开放前, 我国的经济是在政府的行政 效。
计划指导下进行的, 而公共管理也是与行政手
2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 、 直接或间接地为 中, 提出,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任务, 是 企业及其设施都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 主要包 效率 。 括自来水生产供应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 电气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 热供应系统、 卫生保健系统、 文化教育系统、 邮 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 是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
利益共享的新模式。 与和谐型社会的目标, 着力发展中国经济和提 端和改革需求。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 起责任共担、 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正 经济的开放,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无不需 在逐步深化。
关键 词: 服务型政府 ; 和谐型社会 ; 改 体制 革; 和平崛起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D3 A
3技术变革与公共管理的相互作用。 、 信息
共管理的高效率和民主化创造了新的技术条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为公 后。 近年来, 对服务型政府、 法治型政府的呼声 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提高百姓的生活质 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政府职能由管理性质转变 量。 到服务性质, 以适应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步
为了回应更多新兴的社会阶层的参政热
要改变原有的政治管理模式。改革开放后, 中 情 ,我 们可 以在保 持核心政治 制度稳 定基础 国就政治层面的改革进行了六次, 逐步经历了 上, 对行政体制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革, 以整合 由计划管理到行政审批, 再到服务型政府的过 社会分散的力量, 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一、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起点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没有公共事务,就没有公共管理。

所以,研究公共管理,首先要明确公共事务的内涵、性质与范围问题。

在西方,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事务相对的概念,是指提供关涉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

从根本上讲,这种观点来自社会契约论。

个人经由社会契约而结成国家,在组成国家的过程中,个人把裁判纠纷等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形成政治权力,由此,国家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这些个人无法完成或不愿承担的事务,即公共事务。

在这样的逻辑下,国家管理公共事务就是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需要,当然也就是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

这种看法片面强调了公共事务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相关性,没有揭示出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也没有反映出国家是为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在保护和实现谁的利益。

我们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所谓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它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满足统治阶级的根本需要。

二是公益性。

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不能只为供给方单独享有,而是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

因此,从形式上看,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

三是多样性。

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面的需求偏好千差万别,而且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

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繁多。

内容广泛,同时也决定了公共管理方式。

方法的多样化。

四是层次性。

公共事务所针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公共问题,所涉及的社会成员范围有大有小,由此,公共事务可分为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公共事务和地方性公共事务等不同层次。

其中,阶级性与公益性是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第三章
形成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机理的 前提,是对政府垄断公共事业产品生产 和提供的否定,对市场和社会介入这一 领域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肯定。
(一)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必要性 政府全面垄断和干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 提供已不可能。
在现实性上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 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政府失败”。 在理论上是对福利经济学家关于政府制度及 其成本、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过程的认识存 在的偏差的批评。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是政府 是制度外变量,不存在交易成本;将政府作 为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的唯一主体;政府官 员是超出对自身利益追求的“公仆”。
• 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垄断, 通过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 和提供,形成竞争机制,一方面提高政 府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扩 大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源,总体上改善和 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势在必行。
“政府失败”又称“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 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 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表现为: 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 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 3、内部性问题——预算增长、机构扩张、控制信息 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权力和特权 6、寻租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沉淀 成本等 8、所有制残缺——即产权残缺,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 模式与体制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演变 与决定因素
一、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 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 合方式。 思考:“承担主体”有哪些? 可以有政府、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涵盖政府、 市场、社会三个领域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实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政 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况。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1】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至今方兴未艾,对西方整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乃至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改革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1、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

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

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

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心理卫生系统。

但它们都是市场,就同金融系统、银行和保健系统一样都是市场。

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

“企业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并不是会做生意的人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效率。

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_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修改版]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_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修改版]

摘要:本文在概述新新公共管理思想基本内容,并归纳出其主要观点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论述了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必要性。

笔者针对中国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应该借鉴的地方,突出了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借鉴意义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

严格说来,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所以我们在此将其称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理论”。

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让他们自我服务和管理。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的现状

新公共管理的现状


前传 统模 式
很显然, 1 纪末官僚体 制理论尚未健全之 前, 在 9世 已经 存 在 着 某种 形式 的 行 政 管理 。 共 行 政 已经 有 很 长 的 历 史 了 , 与 公 它 政 府 这 … 概 念 以 及 文 明 的 兴 起 一 样 历 史 悠 久 。 正 如 格 拉 登 一 (l de ) 出 的那 样 , 政 的某 种 模 式 自从 政 府 出现 之 后 就 G a dn 指 行 一
率 。 统行 政模 式 的 巨大 成 功 使得 早期 做 法 看 起来 很 奇 怪 。 业 传 专 化 、 政 治 化 行政 在 我们 看 来是 如 此 顺 理 成 章 , 非 以至 难 以想 象 会
管理模式 。 从上 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非轻而易举, 从传 统 的公共行政 到公 管理的过渡至今尚未完成。但这只是 时间
行政 传 统 模式 阶段 和 公 共 管 理 改 革 阶 段 。 每 个 阶段 都 有 自己 的
前现代官 僚体制是 “ 个人 的、 传统 的 、 扩散的 、 同类 的和特 殊的”, 而按照韦伯 的论证 , 现代官僚体制应 当是 “ 非人格化 的、 理性的、 具体 的、 成就取 向的和普遍 的” 。个人化政府往往是低 效率的:裙带关系意味着无能的而不是能干的人被安排到领导 岗位上;政党分肥制常常导致腐败,此外 还存在着严重 的低效
直存 在着 。
们和官僚制模式相联系 : 弗雷德里克・ 泰勒系统地阐述 了科学管
理 理 论 , 理 论 也 来源 于 对 美 国 私营 部 门 的运 用 , 公共 行 政 提 该 为
供 了方 法 。 与其 他 理 论 家 不 同 , 泰勒 没有 着 力 关 注 公共 部 门 , 可
是他的理论却在 该领域 具有广泛影响 。这三位理论家是传统 公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报告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报告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报告一、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动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为了解决出现的新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趋向寻求变革。

同时期的美国社会充满着激荡和变革的压力,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水门事件、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风起云涌,这些问题从根本上使公众对政府丧失了信心。

在当时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对于社会和组织的变革关注不够;过分信赖专业化和组织的能力,对于官僚体制的运作缺乏反思;对于公民的需要和要求、以及政治的回应性关注不够;对于政府和行政的作用盲目乐观2、学术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公共行政学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尤其是对官僚制以及效率至上观的反思与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的观点,试图以一种新的行政理论解决政府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公共行政的精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从美国公共行政的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从价值层面反思公共行政的趋向,例如如何有效和平等地管理社会,公共行政应该更加关注信念、价值和习惯问题。

二、主要内容1、公共行政新原理的阐述作者在导言中向我们介绍了公共行政的含义,让我们重新理解了什么是公共和什么是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除了需要关注效率和经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正义,即“要使社会公平成为公共行政的精神”。

它关注的是当代公共行政领域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解释这些问题,作者深刻分析了公共行政的精神所在,也阐述了公共行政的新原理,提出公共行政的公共理论的构建需要具备宪法基础、品德崇高的公民、对集体和非集体回应的制度、乐善好施与爱心等四个构成要件,这种新的理论还应该包括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解决公共空间和公共关系问题、非人情化关系的有效性以及发展当代相互依存的公共关系等四个概念。

2、公共行政中的新治理弗雷德里克森通过对治理的描述和治理定义来指出作为治理在公共行政中的优势与不足。

他指出定义治理包含的四种含义:第一,治理包括了参与公共活动的各种类型的组织和机构。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模式

(三)灵活政府模式 灵活政府模式(Flexible Govemment Model)主要涉及政 府组织与政府雇员关系的调整。在传统行政体制下,政府雇 员一旦进入了政府组织,只要本人愿意且无重大工作失误, 即可终身任职。政府雇员任职终身制对于培养政府雇员对于 政府的忠诚、积累政府雇员的工作经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保持公共政策执行的连续性等都有重要价值,但同时也会滋 养政府雇员的惰性,使其固步自封。针对这种情况,灵活政 府模式主张增加政府组织的灵活性,在政府组织中引入“临 时雇员制度”,尽量设置临时机构(例如一些特别委员会、 项目小组等)、雇佣临时人员完成行政任务,特别是新增行 政任务。一旦任务完成,这些临时机构和人员即告撤销。这 种做法既可以改善政府组织状况,使政府组织保持对行政环 境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又可以避免“永业制”对政府雇员 的消极影响,使政府雇员保持敏锐的判断能力和积极的创新、 进取精神。
建立起新的责任机制和使命文化;企业化政府是讲究(效 果)的政府,政府围绕使命进行业绩管理,并在业绩测量 的基础上实施新的激励机制;企业化政府是受顾客驱使的 政府,政府以顾客为本,靠拢顾客、倾听顾客的呼声,将 各种资源直接交与顾客,让顾客自主选择公共服务的提供 者;企业化政府是有事业心的政府,政府努力从管理人转 变为企业家,以用钱而省钱并兼顾挣钱,培养起公务员浓 厚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企业化政府是有预见的政府, 政府通过预见性决策,用少量的费用预防问题的出现而不 是用大量的费用治疗出现的问题;企业化政府是分权的政 府,政府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减
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模式指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方式或政府与高层的分工方 式。 政府对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 管理功能的定位以及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参与程度和 参与方法。中外学者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 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多 种公共管理模式。这些分析探讨对于我国在社人变 迁的行政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 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作者:隋秀丽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1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公共事务领域中对公共服务和公共用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导致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品供给不足的缺陷逐渐加深。

因此,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可从西方国家的改革中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国外的改革经验结合我国的国家制度,构建出一个适用于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本文构建出一种新的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模式:有效引进第三方部门的力量,实现“多元化治理”,努力加强政府宏观领导能力,促进我国公共事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矛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56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公共事务是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于个人、集体以及国家共同利益的社会性质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

社会不断发展,公共事务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个国家的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公共事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已经将公共事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1 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物质文化水平处于较低阶段,人民的温饱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当时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基本上围绕着人们的吃、住、穿3方面发展。

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不满足于吃、住、穿3方面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随着公共生活的逐渐丰富,公共需求也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增长。

这导致我国政府偏重于经济发展方向,在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同时由于公共事务膨胀过快,使得政府作为唯一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这一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偏低。

公共财政赤字、管理成本不断上涨及官僚主义盛行等现象也逐步显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机构作为唯一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既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不能使得人民很好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我国的社会自治能力。

因此,改革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创建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2 构建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因为通货膨胀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进行了改革。

受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在众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政府的作用逐渐变小,很多非盈利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的活动频繁,使得政府有着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

改革开放后,我国面临着公共事务需求不断增大,政府供给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客观上使得政府很难对公共事务大包大揽。

从我国公共事务发展现状来看,需借鉴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引进符合社会发展的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这对我国的公共事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1 实行公共事务领域的多元化治理
在传统模式中,政府是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也是公共事务的唯一承担者。

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改革就是要打破这一局面,重新调整与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变政府作为社会中唯一权力中心的现状。

新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强调多元化管理,管理层面不再限于政府,而是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非营利性组织或机构,将政府、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甚至是私人部门组合起来对公用事务进行多元化管理,改变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的观念。

通过授权或分权的方式,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以及提供的权力分化给第三部门,也就是非盈利组织、公民自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多中心组织机构,让他们和政府一起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承担责任。

2.2 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的多元化合作
在公共事务的承担过程中,虽然第三部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缺陷,缓解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压力,但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

第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是非盈利性质的。

从公用物品方面来看,第三部门所提供的物品一般属于准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

从公共服务上看,由于第三部门资金短缺,导致其服务对象存在着选择性和狭隘性,对于较大领域,如果由第三部门来服务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

另外,我国政府为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可向第三部门转移一部分责任,但这并不代表责任完全转移。

政府转移一部分公共事务的责任,主要是为了可以从具体的、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承担宏观领导的作用。

在公共事务的分担层面,政府与第三部门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合作,可有效促进多个主体合作,实现在多个主体合作的基础上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效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2.3 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多层次竞争”的公共事务领域
公共事务领域中的竞争应该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角度、多主体以及多层次的竞争。

首先是政府部门和其他主体的竞争,也就是让第三方部门组织社会主体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为公共事务领域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促进有效竞争。

其次是主体间的相互竞争,也就是政府要求公民自治组织及非盈利组织之间进行竞争,从而为公共事务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次是关于政府部门内部之间的竞争,以最终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以竞争机制为导线,鼓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充分利用竞争手段进行优胜劣汰,淘汰服务质量差、价格高的服务提供者,壮大优
质服务提供者,实现多方效益合作,最终为公众提供更高效、质量更高、价格更合理的公共服务与物品。

公共事务领域引进竞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公共部门合同制”的全新机制。

“公共部门合同制”就是约束公共部门应该履行的公共事务的职责和要求完成的任务,并且针对这些约束协议加以规定,在这些规定中包含所必须的说明书。

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不仅要依靠法律或预算等层级权威工具,还要签订合同,也就是谈判或者相互同意。

在传统模式中,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以等级为链条的,此链条上的纽带就是命令,强调上级的权威和服从。

但在新体制下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合同制,签订合同的双方地位平等,以合同为纽带,签订合同的双方被分为委托人和代理人。

政府部门可作为委托方与第三方部门组织签订公共事务承担合同,从而使公共事务领域的产权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有效减轻政府压力与负担,避免公共事务管理效能低的现象。

除此之外,针对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问题,还可以分权的方式解决,有效运用企业部门中先进的管理技术及管理工具,通过公共服务社区化、以私补公以及业务合同出租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公共事务领域的效率、质量以及创新能力。

3 结语
目前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共事务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大环境,必须改革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借鉴西方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事务进行多元化管理,政府在其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公共事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妙颜.构建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
[2]刘宇明.转型期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王敏,王乐夫.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开放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1(11):73-78.
[4]黄江英,李妙颜.治理理念对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兰州学刊,2003(5):7-8.
[5]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术出版社,1999.
[8]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