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知识提纲(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5-7节复习
地壳运动(第四章5—7节)一、核心知识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3.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
二、习题精练1. 发明候风地动仪是()A.张衡 B.蔡伦 C.哥伦布 D.魏格纳2. 下列地区中,由于地壳上升运动造成的是()A.喜马拉雅山 B.大西洋 C.东非大裂谷 D.台湾海峡3.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 )。
A地表、地中、地心 B地幔、地壳、地核C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4.以下信息中,不是地壳变动的信息的是( )A.悬崖上弯曲的岩层 B.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C.黄山山顶上的飞来石 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5.地球上的岩石圈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顶部组成,如果岩石圈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如同竹筷般地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6、人们发现在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有鱼类的化石,这说明在许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可能是,这可以证明地壳是不断。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 地球的自转
2-4-1 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旧的一天落下去了,新的一天又升起来了。
太阳飞到了半空中。
现在的时间是……①2003年十月的中国人民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自豪,有了更多的期待。
10月16日凌晨,承载着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
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神州五号飞船是在我国酒泉发射的。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人类发射卫星一般是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答案是----在赤道。
为什么不是在南、北极呢?南、北极发射不是更好吗?《发射图片》②北极熊和南极企鹅,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可是为什么它们只呆在南北极呢?是因为我们海南岛不够美丽吗?(学生回答:是因为不够冷)那么为什么海南岛就不可能再冷一点呢,不肯给我们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呢?《北极熊、企鹅图片并配有声音》③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呢?④在大家的思想中,太阳往往就是白天的代表,而月亮就成了黑夜的代表。
但是喜欢天空和星星的同学可能也发现了,有时候在太阳光不太强烈的天空中会发现一轮弯月。
难道太阳和月亮可以共处一天吗?《月亮的图片配音乐》……以上种种有趣的现象,其实都跟我们地球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断运动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目标分析本章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地球的自转:①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②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③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①了解地方时、区时的含义;②知道日界线两侧日期变化。
3.地球的绕日运动:①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②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4.日历上的科学:①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成分;②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
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①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并能进行描述;②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说出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③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
6.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①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②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7.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①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和特点;②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③能判读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
二、技能和方法目标1.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
3.学会观察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地壳的运动。
4.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5.阅读与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高读图与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地球是在不断地运动这一观点;通过了解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都会对人类活动产生造成巨大的影响,来明白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地球绕_________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自转一周需_____小时。
地球公转时地轴呈_______状态,地轴北端指向_________的附近,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
纲
复习提纲:《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
- 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
- 地球自转的时间和速度
2. 地球的公转
-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 公转轨道和周期
-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 地球公转对一年四季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
- 地球轴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四季交替
4. 月亮的运动
-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 月亮的月相现象
- 月亮与地球的引力作用
5. 总结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如何利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行时间计算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与季节的关系
- 月亮的自转、公转和月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方向:自 向 。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日月星辰 升 落。
○2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
(2)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 。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 线和 线构成。
4、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A .夏至日 B .冬至日 C .二分日 D .春分日 5、.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 A .ABC B .ADC C .EBF D .EDF 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
2.区时制:○1时区:把全球划分成 个 º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1)中时区(零时区):以 º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 º经度宽的地区。
(2)东、西十二区:都以 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 º。
○2区时:以 的 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或标准时。
例如: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 0的地方时。
东经1450属 时区,西经750是 时区的中央经线。
3、区时的计算:○1东 西 。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
○2 时区差的计算:同区相 ,异区相 :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时区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和(中时区为零时区)。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7年级科学下册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自转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理解。
(位置方位判断原则:面北,左西右东)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绕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3、地球自转的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日月星辰、太阳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提问: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地球上有昼夜之分):2个原因: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只能照亮一半。
【北京正午,华盛顿为午夜;东京和伦敦地理位置相对】2、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不断自转的结果,形成了昼夜更替。
自转一周,白天黑夜更替一次。
约24小时。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夜转昼为晨;昼转夜为昏)。
1)昏线:由昼变成夜的界限。
2)晨线:由夜变成昼的界限。
晨昏线与经线: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重合,其他时间都不会重合。
正因为不重合,所以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地轴有倾斜】晨线西面是黑夜,东面为白昼。
昼夜交替对生命的形成与发展的好处:1、使地球表面温度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
2、给地球生物的休养生息提供方便。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了养分。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不是,会发光的没有,不自转的也不会有】【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是指北京这个地方的时间,是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是区时。
解决地球上的时间问题:为了统一全球时间标准,把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但由于许多国家地跨多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各国并不完全按照每个时区定时间。
中国就是以“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时间”。
计算北京与个城市的时区差:记住“东早西晚的原则;1小时=15度。
科学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要(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要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简记:北逆南顺)2.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3..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
4..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5.晨昏线:1)晨线--由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2)昏线--由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如北京的时间指东经116°的地方时7.时区:每隔15度划分一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8.区时(标准时):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
如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东经1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9.日界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的西侧(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而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日期却差一整天。
10.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阳历:以地球饶日公转为依据;阴阳历:结合上面两种历法特点。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公历中每年的位置是固定的(最多相差1天),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来划分的,将四季更替周期划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天)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的成分。
练习:(1)现有三种历法,分别是阳历、阴历和阴阳历。
而我国的农历是属于其中的阴阳历。
公历是以地球饶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
(2)公历年以公元记年。
一年12个月,每月30或31天。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不断运动的地球-word文档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不断运动的地球1.地球的自转(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载着我们不停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我们把地球绕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①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②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24小时)。
(4)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黑夜)。
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交替。
2.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划分(1)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是把全球划分为24个150经度的时区叫时区。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2)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区时换算时,要先算时区差,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正好相差l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区的区时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所以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即求东边的要加上时区差,西边的要减去时区差。
(3)国际上规定,把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4)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从西十二区超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日期要减少一天。
如:东十二区是l0 月1日8时,西十二区是9月30日8时。
3.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及其意义和五带的划分(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方向始终不变,朝向北极星附近,地球每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365又1/4天的时间。
(2)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旗杆的影子长度最短的时间是太阳在最高的位置(正午时候),而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制分日至秋分日直射赤道,在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北极上空南极上空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6.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AC: 昏线)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白昼变成黑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黑夜变成白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BC: 晨线)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
区时的计算原则: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为了使1800经线通过得国家和地区处于同一日期,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是曲折得。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班级姓名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0、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秘密。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9、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20、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doc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不断交替;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晨昏圈:白昼、黑夜的分界线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区时:把某一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因此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时区的划分:把整个地球划分为24小时区,每个时区为15度;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补: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3地球公转运动太阳高度:太阳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夹角大,太阳高度大;夹角小,太阳高度小。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2天。
太阳高度与季节的关系: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种效应,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自秋分日至春分日,昼短夜长,冬至白昼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平分。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落,称之为极昼。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出,称之为极夜。
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地面所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根据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能量不同,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4日历上的科学我国日历的组成:公历和农历历法的分类:阳历、阴历、阴阳历。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全章7节教案设计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游戏能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4、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三、课程资源开发地球仪、制作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白纸板彩笔、手电筒等。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制作学习档案。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利用美丽的画面,地球和八大行星围绕太阳遨游太空巍峨的珠峰,炽热的熔岩,浩瀚的大海,美丽的草原,引出话题,地球是如何运动和变化的?(二)新课学习1、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而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好像太阳绕地球运行呢?学生讨论、发言,动画演示运动的相对性。
平稳作驶的列车上,看见窗外景物不断后移。
得出结论:1、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引出: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3、你想知道地球的自转的哪些知识?4、摸拟探究实验提出问题:观察人物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如何变化?建立假设:若太阳太动、地球自转太阳光线位于观察者的不同方位模拟实验:(1)地球旋转到图中A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地球旋转到图中B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地球旋转到图中C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南、北两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旋转方向如何?得出结论:(1)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继续探究:1、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讨论、实验、解释2、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3、为什么会出昼夜交替现象呢?4、地球自转一周,白天黑夜更替几次,时间大约是多少?5、摸拟探究实验2(1)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画出线(圈)——晨昏线(圈)。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 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并能根据当 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 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 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 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
静止→发展
体现课程内容目标的基本要求,并不 拘泥于课程标准呈现的结构和顺序
科 学 课 程 的 内 容 标 准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运动的形式
运动的表现
运动的特征
地球 运动
运动的发现 运动的研究 运动的影响
运动的原因
本章教材落实目标的策略
(二)分节目标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 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 替现象。
第二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了解地方时、区时的含义。 2.知道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 3.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 区时。
初中《科学》第二册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一.关于本章教材的编写思路
1.本章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问题
反映《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以 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提高为基本出发点,以正确 阐述地球运动规律和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
科 学 课 程 的 基 本 理 念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 已知→未知
表象→本质
宏观→微观 个别→一般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全章7节教案设计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游戏能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4、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三、课程资源开发地球仪、制作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白纸板彩笔、手电筒等。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制作学习档案。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利用美丽的画面,地球和八大行星围绕太阳遨游太空巍峨的珠峰,炽热的熔岩,浩瀚的大海,美丽的草原,引出话题,地球是如何运动和变化的?(二)新课学习1、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而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好像太阳绕地球运行呢?学生讨论、发言,动画演示运动的相对性。
平稳作驶的列车上,看见窗外景物不断后移。
得出结论:1、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引出: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3、你想知道地球的自转的哪些知识?4、摸拟探究实验提出问题:观察人物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如何变化?建立假设:若太阳太动、地球自转太阳光线位于观察者的不同方位模拟实验:(1)地球旋转到图中A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地球旋转到图中B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地球旋转到图中C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南、北两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旋转方向如何?得出结论:(1)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继续探究:1、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讨论、实验、解释2、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3、为什么会出昼夜交替现象呢?4、地球自转一周,白天黑夜更替几次,时间大约是多少?5、摸拟探究实验2(1)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画出线(圈)——晨昏线(圈)。
浙教版科学不断运动的地球共46页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浙教版科学不断运动的地球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七下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 教案与反思
七下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教材内容】浙教版【教学准备】课件本章提要【教学目标】Ⅰ知识建构——Ⅱ重点运用——Ⅲ回归主题重点:知识回顾,基础巩固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等高线地形图【设计说明】Ⅰ知识建构——Ⅱ重点运用——Ⅲ回归主题一单元一般分2课时进行:第1课时:1 建立框架,重点运用应用链接技术,整体把握,分节论述2 落实双基基本概念——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幻灯片填空基本技能——任务单(练习卷、作业本)上作图、计算,投影校正3 课后练习单元卷(全面练习,覆盖本课堂未提及的其他零碎知识)第2课时:反馈单元卷批阅情况,拓展提升。
试图实现以下教学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1、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以改变他们消极被动的状态,提高其识记效果。
2、变客体为主体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以自学为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自我获取的精神,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变学会为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面对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的复习题、模拟试题,教师要精选题目、精讲题目、总结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
同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
4、变难受为享受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以学习为享受。
复习课好比是故地重游,一个好的导游往往能为似曾相识的故地增色不少,教师在复习课中应充当学生的“导游”。
【教学过程】Ⅰ知识建构——Ⅱ重点运用§1-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幻灯片4-12)1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产生的现象地球围绕____发生的_______的旋转运动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
_______现象就是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辨析产生的原因)习题1:幻灯片5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地方时/区时◇日界线(东十二区→西十二区或西十二区→东十二区日期变更)习题2:幻灯片83地球的公转◇方向和周期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_____的运动,公转运动的方向也是________。
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 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 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 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日不停地旋转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 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 里或桌子下等。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 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 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 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 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在北半球 ③秋分后直射点继续南移但直射点在南半球 ④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在南半球
表格题 阅读太阳直射点变化示意图,完成表格.
太阳直射点 A B C D
日期 9月23日 6月22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节气(北半球) 昼夜长短情况 秋分 夏至 春分 冬至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知识要点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3.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4.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为:清晨(日出)时,太阳在正东,上午时太阳在东南边,正午太阳在正南边,下午太阳在西南边,黄昏时,太阳(日落)在正西。
二、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在自转。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照射时,地球的一半地方处于亮的半球,另一半处于暗的半球;亮的半球是昼,暗的半球是夜。
这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
2.晨昏线(圈): 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或: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变黑夜为白昼的界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
3.地球昼夜交替的意义:地球的昼夜交替,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于过高,也不致于过低,这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第二节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一、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同一瞬间,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例如:杭州的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不同的。
2.地方时的判断依据:当太阳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时,该地就是正午12时;此时晨线上为6时,昏线上为18时。
由于于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所以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3.时区: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把全球划分为24个经度宽15°的地区,叫做时区。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计算方法中央经线=时区数×15º+ 7.5°就能算出时区界线4.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例如,伦敦所在的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所以伦敦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
★★时区的计算方法:时区=(经度+7.5º)/15º(只取整数)二、世界各地的区时1.世界时区: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每小时转过15°经度,所以地球一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过15°经度。
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左右各7.5°构成中时区。
然后向西每15°经度为一个时区,依次11个西时区,剩余的7.5°为西12区;向东每15°经度为一个时区,依次11个东时区,剩余7.5°为东12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叫做东西十二区.它的中央经线是180°.(见课本P111 图4-5世界时区).★★算区时的时差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计算时东正西负,东边的时区减去西边的时区★★算具体时刻(已知一个时区的区时,求另一个时区的区时)1. 计算两个时区的时差2. 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差2.如何校准宾馆大堂的钟:①确定已知城市的当前时间②找出各城市所在时区③计算时区差④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即求东边城市的区时加上时区差,求西边城市的区时减去时区差.7.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差别:①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度,北京的时间就是指东经116°的地方时。
②北京时间: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8.我国共有5个时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
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4个小时。
三、日界线1.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2、日界线所在的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之间3、日界线的含义: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的日期更替都以这条线开始的。
4、东十二区是今天的起点,时间最早;西十二区是昨天的终点,时间最迟。
东、西十二区日期相差一日,但钟点相同。
5、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日;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日。
6、日界线弯曲的原因:为了使180°经线通过的国家和地区处于同一日期,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是曲折的。
可见,日界线和时区一样,都是人为划定的。
第三节地球绕日运动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3、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规律:①一天中,正午时候,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
早晨或黄昏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原因:一天中地球的自转引起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变化)②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此时杆影朝正北或正南方向。
4、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⑴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正午的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⑵、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5. 太阳直射A.直射:某些地方正午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
太阳直射点:地表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B.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0)(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0)(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5). 一年中直射2次的地方: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直射一次的地方: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无直射的地方: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365.2422天(或365天又1/4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3)轨道:椭圆形。
(4)地轴倾斜,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5)地球公转轨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为23.5度,称为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66.5度。
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3)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8.昼夜长短变化A.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B.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9.五带划分A、划分依据:由于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不同.因而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B.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23.50)和南北极圈(66.50) C、划分的意义:是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地球各地区差异的基础。
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一、历法分类A、历法的概念:按年、月、日、时等计算或安排时间的方法。
B.历法的分类和依据1.世界主要历法的种类: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阴阳历(结合阴历与阳历的特点)。
2.我国日历组成部分:公历和农历。
公历属于阳历的一种,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
二、公历的科学置年方法1.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2.每400个阳历年中有97个闰年。
多出的一天加在二月。
规定: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
4、6、9、11为小月,每月30天。
2月为平月,每月28天。
3.闰年每年有366天,平年每年有365天。
三、农历(阴阳历)1. 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来制订,一年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置一个闰月。
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闰月:每19年安排7个闰月。
2、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3、置闰方法: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即: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4、农历平年是354天,农历闰年是384天,农历闰年不闰日,而是闰月。
5.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不变的。
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它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一年转一圈360°,每隔15 °就是一个节气,这样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和准确时间,二十四个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
二十四节气的季节属性是北半球,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气候随季节转变而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古代我国各地从事农业活动的主要依据。
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季节的开始,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表示季节的转折点,即一个季节的中间。
约15天一个节气。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一部分:地壳变动★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0----100千米)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二、地壳变动的证明证据①:褶皱褶皱是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
但仍保持连续完整。
这种连续完整的变形叫褶皱。
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因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例:喜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皱山、我国四川盆地东部的山也大多是褶皱山证据②:岩层的断裂--断层断层是岩层受力过度时,发生断裂、错动;岩层的位置相互错开的变形叫断层。
岩层断裂后抬升形成山脉叫断层山。
如台东山脉、庐山、泰山。
岩层断裂后也能凹陷,形成裂谷。
如东非大裂谷、陕西渭河平原。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足迹)证据③: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的升降。
证据④:海陆变迁青藏高原的形成(高山上海洋古生物化石);台湾海峡: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部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和古河道(是人工运河的一部分)的痕迹。
证据⑤:火山证据⑥:地震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
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他证据⑦:东非裂谷不断加宽、台湾海峡几度升降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
三、地壳变动的结果:(1)上升或者下沉或者弯曲断裂,形成山脉,谷地。
(2)地壳变动有的很缓慢,有的很激烈迅速,如火山地震。
四、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即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
第二部分:火山A、火山与火山喷发:1.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丘或山。
2.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
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火山的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