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1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篇1】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

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

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

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并能够说明其功能。

2.掌握生物分子的种类和结构,理解其功能和作用。

3.了解生物的遗传基础和遗传现象,掌握遗传规律和实验方法。

4.能够描述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原因。

5.熟悉生物科研方法,掌握各种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细胞学基本概念:细胞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对比。

2.细胞膜和细胞壁:膜的结构和作用,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膜的通透性。

3.细胞质和细胞核:质的组成和作用,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种类和作用。

4.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的结构和功能。

5.生物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结构和特点。

6.遗传学基础: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种类和功能、基因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7.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显性和隐性基因、遗传变异、交叉和自由组合、基因重组等。

8.生态学基础:群落、生态位、生态因子、生态位的种类、种群动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9.生态平衡和稳定:生态位的强度和稳定、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平衡、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0.生物科研方法: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生物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策略1.讲述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惑,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和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生物科学的魅力。

3.个别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留出一定时间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并鼓励同桌之间交流和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本次课程的作业,包括课前阅读、课堂笔记和练习题等。

2.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选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汇总6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推敲从实际需要动身,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二生物组将一如既往,在踏踏实实,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继续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工作,以提高我校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师的个人发展为目的,教学中注重抓好学生思想的教学,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习终身有用的生物”为目的,为了在新学期里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生物组现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生物备课组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树立合理改造自然的.理念。

二、常规工作1.加强管理,规范备课组活动1)规范活动时间,定每周二上午第二、三节课为备课组活动时间。

2)规范活动主题,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备课组活动主要以研究备课为主,注重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备课也应主题化,不应随意,每次活动都应围绕已定主题。

3)规范活动分工,备课组各成员在活动中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活动主备人需提供活动主题简案,其他成员积极评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经备课组讨论过的教学设计,可供全组成员共享。

2.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听1节课,具体安排如下:1)听课、评课要形成制度,不局限于形式。

要认真作好记录;2)评课时要注意吸取他人经验,找出不足,取长补短。

3.教师成长1)加强学习,端正教育信仰,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下读书笔记,积极订阅生物专业杂志及教育专刊,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武装自己,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规范听课后的总结工作,听课是学习他人之长最直接的方式,以往在听完课后就匆匆结束,没有配套的总结工作,收获几乎等于零。

因此,本学期,要求每位备课组成员在每次听课后,认真写下小结,小结包括:你对该课的评价,你对该课的重新设计以及你的努力方向。

该小结于下次备课组活动时交于备课组长,形成资料。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科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科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

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

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

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

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了。

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

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

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要求】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3、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5、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基础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在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着____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3、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能从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4、19世纪末,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实验提出:胚芽鞘的_______具有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比__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5、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_________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6、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7、这些实验证明了________产生的成绩可能是一种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的分布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8、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___________。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9、1934年,郭葛等从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也就是_______________。

10、生长素,又名_____________,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生长素(IAA)以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巩固夯实基础一、商业中心1.形成:以公共活动中心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2.特点:商品多、流通快、人口多。

3.作用(1)城市发展的`紧要标志。

(2)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3)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4.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由多种营业点构成,建在住宅区内二、商业网点1.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需前提。

如山区、平起因于自然条件不同、产品品种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显现商业网点。

2.密度:经济发达、人口多、交通便利,则密度大。

山区的商业网点少于平原。

3.效益扩展阅读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第二部分第2单元第二节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巩固夯实基础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含义:一般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变化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加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1)18世纪中叶以前,低水平缓慢增长。

(2)18世纪中叶财产革命以后,加速发展。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空前发展。

二、国家差别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显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4)贫困人口增多及老年人问题;(5)内城衰落。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2巩固夯实基础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绝加添。

二氧化碳能猛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逼。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12.1943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A.DNA→mRNA→蛋白质
C.丙酮酸+H2O→CO2+[H]+ATP
9.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入位置不同,进行第2、3、5次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
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即稀释氯化钠溶液。

人教版讲授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讲授案1

人教版讲授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讲授案1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一.染色体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2.染色体的功能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R型细菌S型细菌2.过程3.结论(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T2噬菌体2.过程3.结论三.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烟草花叶病毒2.过程3.结论二.思维拓展1.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四项特点(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DNA与染色体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

细胞中DNA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但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不一致(呈1:1或2:1比例)3.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但不构成染色体。

4.生物的遗传物质(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在内,其遗传物质为DNA。

(2)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5.S型菌和R型菌是如何转化的具体内容见“优化设计”第105页。

课时1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用某种酶处理转化因子后,R 型细菌不能再转化成S 型细菌,这种酶是 ( )A .蛋白酶B .分解多糖荚膜的酶C .DNA 酶D .纤维素酶2.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R 型菌落R 型菌落+S 型菌落。

−−→−培养基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 )A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B .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C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D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3.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

则人与小鼠DNA 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 .20%B .80%C .11%D .无法确定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DNA 都在染色体上B .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 分子C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 .以上叙述均对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DNA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 .DNA 能自我复制C .DNA 是遗传物质D .DNA 能控制蛋白质合成6.如果用3H 、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 、3HB .可在DNA 中找到3H 、15N 、32P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35SD .可在DNA 中找到15N 、32P 、35S7.用同位素32P 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 分子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后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2%B .1%C .0.5%D .50%8.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DNA 序列并进行剪切,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对不同的核酸序列进行剪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省淳中高二生物深度研课学案【课题】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1【课标要求】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一)依据:菌落、菌苔的特征1、菌落:单个微生物肉眼_____________,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_________或__________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_________、有一定____________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___________。

2、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许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_____________。

3、不同微生物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一般都具有固定的特征。

(二)分离方法:主要有和两种知识点二、选择培养分离(一)依据:因为不同微生物有或对有不同的敏感性。

(二)方法: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而抑制。

这种通过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成为选择培养分离。

通过选择培养能够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把特定的微生物选择分离出来。

(即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三)举例:1、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条件下进行培养;2、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的平板上进行分离;3、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4、运用将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5、运用无氮培养基(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可选择能的细菌;6、运用只含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的微生物。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知识点三、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1、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的、、、、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的重要依据。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系列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系列

第二单元细胞代谢专题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恢复原位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一、比较几组概念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目标:1. 复习和总结高三生物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2. 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策略,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以高三生物课程纲要为基础,按照学科教学的逻辑关系编排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植物结构与功能2. 动物结构与功能3.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4. 遗传与进化5. 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回顾高三学期所学过的生物知识,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2. 复习与巩固: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复习和强化巩固,包括概念、定义、实验步骤、案例等。

3. 拓展与引申:通过生物实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 整合与总结:根据各个单元的复习内容,进行知识整合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5. 模拟与应试:结合高考试题,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策略,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精讲理论知识点,解析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或实例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互相解疑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评价与反馈:1. 多元化评价:综合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即时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根据高中生物教材提供的内容和习题,辅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2. 教具和实验器材:根据学校提供的实验室条件,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案例分析和试题:收集整理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作为测试和复习的资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6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篇1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三年级两个班生物教学,新学期开始,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一、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基础的学习。

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我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范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范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范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1《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

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

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

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

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共124页)人教版必修1

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共124页)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走近细胞复习目标:1.理解细胞的多样性;2.知道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应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第2课时)复习过程:(第1课时)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1知识点1(小试1)(二)问题探讨:1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的结构与增殖方式(1)成分:___________;(2)生命活动特点:________;(3)增殖方式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培养与标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P3例1(1-2) 变式1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1知识点1(二)问题探讨:1.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命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P3例1(3-4) 变式1三、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1知识点2(小试2)(二)问题探讨:2.辨析:藻类都是原核生物吗? _________________带菌的都是细胞吗_________________原核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____________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叶绿体对吗________3.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结构统一性体现在那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P4例2四、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及意义:(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知识点2(二)问题探讨:1细胞学说的意义还表现在哪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典例分析:P5例3复习过程:(第2课时)一、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2知识点3(二)问题探讨:1.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填上P4显微镜的相关名称:[1]______[3]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7]_______[8]________[10]_________[11]_________认识目镜和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2.显微镜的主要原理(1)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大倍数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3)视野及亮度:视野与放大倍数成______,亮度与放大倍数成______,所以在使用高倍镜进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全套教案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一套全面的高三生物复教案,以帮助学生复生物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

教案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成和作用;-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生存意义。

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组成、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新陈代谢-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储存- 细胞增殖和分化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幻灯片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实验观察:进行细胞的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描述细胞结构。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案二:遗传与进化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现规律;- 了解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内容1. 遗传学基础知识- 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基因表达与表型表现2. 进化理论- 进化的基本原理- 证据:化石记录和比较解剖学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幻灯片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遗传学和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 实验观察:进行果蝇的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 多媒体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视频等形式了解进化的证据。

教案三:生态与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内容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层次结构2. 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等- 能量流动和食物链3.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幻灯片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循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一.染色体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2.染色体的功能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R型细菌S型细菌2.过程3.结论(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T2噬菌体2.过程3.结论三.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烟草花叶病毒2.过程3.结论二.思维拓展1.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四项特点(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DNA与染色体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

细胞中DNA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但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不一致(呈1:1或2:1比例)3.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但不构成染色体。

4.生物的遗传物质(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在内,其遗传物质为DNA。

(2)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5.S型菌和R型菌是如何转化的具体内容见“优化设计”第105页。

课时1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用某种酶处理转化因子后,R型细菌不能再转化成S型细菌,这种酶是()A.蛋白酶B.分解多糖荚膜的酶C.DNA酶D.纤维素酶2.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R 型菌落R 型菌落+S 型菌落。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 ) A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B .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C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D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3.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

则人与小鼠DNA 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 .20%B .80%C .11%D .无法确定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DNA 都在染色体上B .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 分子C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 .以上叙述均对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DNA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 .DNA 能自我复制C .DNA 是遗传物质D .DNA 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 、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 、3HB .可在DNA 中找到3H 、15N 、32P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35SD .可在DNA 中找到15N 、32P 、35S7.用同位素32P 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 分子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后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 .2% B .1% C .0.5% D .50%8.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DNA 序列并进行剪切,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对不同的核酸序列进行剪切。

现以三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长度为8kb 大小的DNA 进行剪切后,用凝胶电泳分离各核酸片断,实验结果 B C B A C 0.5 1.9 0.4 1.4 2.8 1.0 B B A C C0.5 1.9 0.4 1.4 2.8 1.0 B B C A C0.5 1.9 0.4 1.4 2.8 1.0 A B C B CA BC0.5 1.9 0.4 1.4 2.8 1.09.含有A TP和酶的试管中,大量而快捷地获取基因的最佳方案是()10..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B.酶的遗传信息编码在内含子的碱基序列中C.基因的转录、翻译都需要酶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相同的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12.1943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体现的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细菌细胞中C.DNA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起了对照作用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D.没有DNA的多样性,就没有蛋白质的多样性14.酵母菌遗传物质的载体包括()A.染色体 B.叶绿体 C.质粒 D.线粒体三、非选择题15.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如下:A.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B.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C.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D.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对这经典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实质上是细菌的_______________,且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即为细菌的_______________;细菌体内的这种具有侵染功能的结构,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_______________。

(2)C和D对比可推断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具有很近的_______________关系,S菌体内的转化因子能利用R菌提供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来合成自己的一切物质。

(3)当时实验时,对S菌的加热杀死过程,仅仅使菌体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_并没有真正被灭活。

(4)若用强酸、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S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16. 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使该菌被噬菌体感染,然后把大肠杆菌移入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请回答:⑴由实验得知,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细胞内迅速合成一种RNA,这种RNA含有32P,而且其碱基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例,而不是大肠杆菌DNA的碱基比例,此实验表明:32P标记的RNA来自于。

⑵一部分32P标记的RNA和稍后会合成的带35S的蛋白质均与15N标记的核糖体连在一起,这种连接关系表明。

⑶35S标记的蛋白质来自,可用于。

⑷整个实验能够证明:。

17.为验证“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第二步:用提取的DAN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预期结果: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我们认为,上述实验步骤的设计欠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请回答:(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①②③(2)为达到该实验的目的,你对上述实验步骤的补充是:①②15. 1)DNA 质粒运载体(2)亲缘酶、原料(3)蛋白质DNA(4)不能成功。

16.⑴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在细菌细胞内转录而成⑵噬菌体利用细菌核糖体,以其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噬菌体蛋白质⑶以噬菌体RNA为模板,在细菌细胞核糖体中合成组装成噬菌体外壳⑷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17.(1)①该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②没有设置对照(或没有排除R型菌自已会变成S型菌)③没有证明DNA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2)①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蛋白质,用提取的蛋白质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预测结果:无荚膜肺炎双球菌并没有转化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②第二步:让转化成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继续繁殖。

预测结果:发现有荚膜的性状代代相传[单独培养R型菌,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课时2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一、书本知识整理1.实验目的2.目的要求3.方法步骤二、思维拓展1.用猪的血液代替鸡血不行的原理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细胞中无细胞核2.实验成功的关键:能否提取到较纯净的DNA丝状物3.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实验中共有三次过滤。

第1、3次要用其滤液,使用纱布为1~2层,第二次要用其滤出的黏稠物,使用的纱布为多层。

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

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入位置不同,进行第2、3、5次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

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

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

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即稀释氯化钠溶液。

④实验中三次加入氯化钠溶液。

在步骤2、5中加入的质量浓度为2mol/L,在步骤8中加入的质量浓度为0.015mol/L,目的一样都是为了DNA的溶解。

⑤用冷酒精浓缩和沉淀DNA时所用的95%酒精,必须经过充分预冷后才能使用,冷酒精与含DNA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比是2:1。

如果用冷酒精处理后,悬浮于溶液中的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放于冰箱中再冷却几分钟,然后再用玻璃棒卷起丝状物。

⑥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和实验中的烧杯和试管最好也是塑料制的。

由于玻璃表面带电荷,DNA中的磷酸基也带电荷而被吸附于玻璃表面,故实验中用塑料烧杯和试管可减少DNA的损失。

课时2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2.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B.每个染色体总是只含有一个DNA分子C.一个DNA分子含有一个基因D.不同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3.对真核细胞的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调控基因B.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能控制合成RNA聚合酶D.并不是所有区域都可以编码蛋白质4.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中,提取鸡血细胞的核物质和析出含DNA的粘稠物的操作过程中均用到蒸馏水,其作用在于()A.前者用来溶解血细胞,后者用来溶解DNAB.前者使血细胞吸水破裂,后者用来稀释NaCl溶液C.前者用来分离细胞核与细胞质,后者用来提取DNAD.前者使DNA从核中分离出来,后者使DNA析出5.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要除去上清液的主要原因是()A.上清液中存在有毒物质B.上清液中的某些成分能与DNA结合成复合物C.DNA分子不存在于上清液中D.上清液中水分含量高,影响DNA的提取6.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中,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时必须用()A.0.14 mol/L的NaCl溶液B.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丝状物溶解C.经充分预冷的95%的酒精溶液D.0.lg/mL的柠檬酸钠溶液7.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