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8.1-1-2.1安全生产重大隐患评估分级管理制度 (1) 2
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条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3. 全员参与、责任明确;4. 严格监督、持续改进。
第二章分级标准第四条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一级(红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发生,需立即停产整改;二级(橙色):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发生,需限期整改;三级(黄色):存在一般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轻微事故发生,需及时整改;四级(蓝色):安全生产状况良好,无重大安全隐患。
第三章分级程序第五条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程序如下: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检查;2. 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按照分级标准进行评估;3.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等级;4.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5.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
第四章责任与义务第六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负总责,具体职责如下:1. 严格执行本制度;2. 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实施细则;3. 定期检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确保安全生产等级符合要求;4. 对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七条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以下义务:1.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制度;2. 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3.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4. 配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第八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具体如下:1. 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2. 对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稳定进行。
通过建立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对企业内部安全生产隐患的发掘、排查、整改、评估和监督管理的各项要求,实现安全生产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企业,特别是存在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行业。
三、职责分工1.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为安全生产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并明确其工作职责,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部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整改、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3.第三方安全检测机构:负责对企业整改后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检测,确保企业所采取的整改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四、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1.隐患排查企业管理层应定期对企业内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其中包括设施设备、场所、作业流程等方面的隐患排查。
2.隐患分级(1)重大隐患指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或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严重且难以控制的安全隐患。
(2)较大隐患指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安全隐患。
(3)一般隐患指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违反安全规范、安全标准或引起一定程度损坏、污染的安全隐患。
3.隐患整改企业管理层应针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统筹协调企业各部门对隐患进行整改。
4.隐患评估企业管理层应在整改后,对隐患进行评估,确保整改后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5.隐患监督管理企业管理层应确保隐患的整改情况得到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隐患的彻底清除。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1.制度执行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措施,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执行。
2.制度监督企业应设立监督部门,建立监督机制,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
同时,还需要对制度进行定期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制度评价该制度的出台,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事故损失。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或者不能当日(不过夜)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其风险类型和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一)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二级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0人以上伤害的重大事故隐患。
(二)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1、重大危险源的重大事故隐患;2、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的储存、运输和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使用的重大事故隐患;3、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的重大事故隐患;4、危坝,国道、省道或城市中心区域危桥及横水渡口的重大事故隐患;5、三级重大事故隐患范围中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伤害的重大事故隐患。
(三)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除一、二级重大事故隐患范围之外的其他重大事故隐患。
第五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挂牌督办:(一)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挂牌督办(或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提请市政府挂牌督办)一级重大事故隐患、省政府(或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其它需由本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挂牌督办行业领域内二级重大事故隐患、市政府(或市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其他需由本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
(三)市高新区、保税区管委会和各区(县)政府(或区县安委会)负责挂牌督办辖区内二级重大事故隐患、市政府(或市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其它需由本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四)各区(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挂牌督办行业领域内三级重大事故隐患、区(县)政府(或区县安委会)和市相关职能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五)各街道(镇政府)办事处和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负责挂牌督办辖区内三级重大事故隐患、区(县)政府(或区县安委会)和市相关职能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
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安全生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将安全隐患分为四个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排查、治理和监控措施。
第二章等级划分第四条事故隐患等级划分如下:(一)一级隐患(重大隐患):可能导致人员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二)二级隐患(较大隐患):可能导致人员轻伤、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三)三级隐患(一般隐患):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四)四级隐患(微小隐患):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但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排查与治理第五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第六条一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工作。
2. 制定详细治理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七条二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三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九条四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现场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监控与奖惩第十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监控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 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站点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 职责3.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制定站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负责组织站点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2各成员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4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风险分级管控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划定危险源辨识范围、实施危险源识别、进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分级、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全面实施跟踪验证,具体流程见图4-1。
本站点主要采用直接判定法确定风险等级,当直接不能判定时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进行风险评价。
图4-1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5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5.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5.1。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及意义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员工生命财产的保障。
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类潜在危险因素,既是安全问题的表现,也是安全事故的滋生源。
通过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职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
2.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与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相衔接。
3. 本制度要求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强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及时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责任和职责1. 上级单位:(1) 制定和修订本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并将上级的要求通知下级。
(2) 监督督促下级单位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按照一定的频次进行检查和评估。
(3) 发现严重安全隐患,并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2. 下级单位:(1) 根据本级制度的要求制定本级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2) 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和职责,并确保工作的落实。
(3) 按照要求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 监督部门:(1) 负责对各级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 隐患排查(1)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明确排查的内容、范围和周期。
(2) 确定排查人员和责任,制定排查任务分工表,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3) 制定排查细则和要求,明确排查的方法、步骤和标准。
(4) 进行隐患排查,按照排查细则和要求对各项安全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而重大事故的发生则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对于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制度的目的本文所述的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1.识别、评估和管控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2.防范和减少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3.保证生产安全和生产正常运转;4.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改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提升生产安全水平。
三、分级管理制度3.1 隐患分类根据隐患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隐患分为A、B、C三个级别:1.A级隐患:指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引发重大事故;2.B级隐患:指可能引起一般事故的隐患,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威胁性,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3.C级隐患:指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轻微影响的隐患,具有一定危害性,但不会导致事故发生。
3.2 隐患识别隐患识别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识别和排查。
隐患识别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1.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程序;2.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3.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说明;4.工程或技术项目的申报资料;5.现场巡视、检查记录;6.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结果。
3.3 隐患评估针对不同级别的隐患,对其进行分别评估。
评估依据隐患对人员、设备、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一步确定隐患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时间表。
3.4 隐患管控对已识别和评估出的隐患进行及时管控。
针对各级别的隐患,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1.对A级隐患进行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改;2.对B级隐患进行限期整改,并定期跟踪检查;3.对C级隐患由专人进行整改,并在定期巡检检查中予以确认。
3.5 隐患处置隐患处置是指对识别出的隐患按照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整改和处理,以降低隐患的危害程度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标准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标准一、隐患排查治理类一级隐患: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隐患,需要立即停产停业整治,涉及重大危险源或重大风险点。
二级隐患: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隐患,需要限期整改,涉及较为严重的危险源或风险点。
三级隐患:可能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隐患,需要及时整改,涉及一般危险源或风险点。
二、安全生产记录类一级隐患:安全生产记录严重缺失或造假,无法反映真实的安全生产状况。
二级隐患:安全生产记录存在较多缺失或不完善,影响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级隐患:安全生产记录存在少量缺失或不足,但不影响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应急救援预案类一级隐患:应急救援预案严重缺失或不符合规定,可能导致救援不及时或无效。
二级隐患:应急救援预案存在较多不足或不完善,可能影响救援效果。
三级隐患:应急救援预案存在少量不足或需要进一步优化,但不影响基本的救援工作。
四、矿山救护类一级隐患:矿山救护设施严重缺失或失效,可能导致矿山事故救援困难。
二级隐患:矿山救护设施存在较多不足或维护不当,可能影响救援效果。
三级隐患:矿山救护设施存在少量不足或需要定期维护,但不影响基本的救援工作。
五、建设项目类一级隐患:建设项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违规建设,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级隐患:建设项目存在一般安全隐患或需进一步完善,可能影响安全生产。
三级隐患:建设项目存在轻微安全隐患或需进行小范围整改,但不影响整体的安全生产。
六、事故管理类一级隐患:事故管理严重缺失或不当,可能导致事故频发或后果严重。
二级隐患:事故管理存在较多不足或需要完善,可能影响事故的有效控制。
三级隐患:事故管理存在少量不足或需要进一步优化,但不影响基本的事故控制工作。
七、职业健康类一级隐患:职业健康保护措施严重缺失或无效,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健康危害。
二级隐患: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存在较多不足或需要改进,可能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
三级隐患: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存在少量不足或需要进一步优化,但不影响基本的职业健康保护。
安全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概述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分级管理制度。
二、安全分级标准1. 事故隐患分级(1)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必要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 安全风险分级(1)低风险:指可能导致轻微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
(2)中风险:指可能导致中等程度伤害或较大财产损失的风险。
(3)高风险:指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风险。
三、安全分级管理职责1. 单位负责人(1)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
(2)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3)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2)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提出整改措施。
(3)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各部门负责人(1)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
(2)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报告事故隐患。
(3)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 员工(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2)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不擅自处理。
(3)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四、安全分级管理措施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频次。
(2)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责任人。
(3)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停产停业、限产限行等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2. 安全风险控制(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响应。
(2)对高风险作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2024年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2024年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分类分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工作等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分类分级管理。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分类、分级管理,推动隐患的整改和事故的防范。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类第四条安全隐患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三类:重大安全隐患、较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
第五条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可能造成多人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或者引起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隐患。
第六条较大安全隐患是指可能造成单人死亡、重伤、较大财产损失或者引起一定社会影响的安全隐患。
第七条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可能造成轻伤、一般财产损失或者引起局部社会影响的安全隐患。
第三章:安全隐患分级第八条安全隐患根据整改难度和周期分为四级:A级、B 级、C级、D级。
第九条 A级安全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和周期较低的安全隐患,达到既定标准的整改需要一个月内完成。
第十条 B级安全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和周期适中的安全隐患,达到既定标准的整改需要三个月内完成。
第十一条 C级安全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和周期较高的安全隐患,达到既定标准的整改需要半年内完成。
第十二条 D级安全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和周期非常高的安全隐患,达到既定标准的整改需要一年内完成。
第四章:安全隐患管理第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在发现安全隐患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安全隐患的快速处理。
第十四条安全隐患的处理应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合理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
第十五条安全隐患的整改应从源头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隐患,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七条较大和一般安全隐患的整改可以由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也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以便企业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标准是最高级别,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到最为严格和完善,四级标准则是最低级别,要求相对较低。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水平选择相应的标准等级,并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其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
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时,需要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明确责任人,加强员工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事故应急预案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
再次,不同等级的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级标准要求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要达到最为严格的要求,包括安全设施的完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都要做到最好。
而四级标准则相对要求较低,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安全风险较低的企业。
企业在选择标准等级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标准等级进行实施。
最后,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的实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标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等级,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细则(3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细则为了做好洗煤厂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合生产作业实际,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一、安全隐患分级标准根据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性质、轻重程度,将隐患分为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与一般隐患。
(一)重大安全隐患1、未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盲目组织生产。
2、新设备安装完毕后,未经调试和竣工验收确认合格,直接投入生产。
3、胶带输送机皮带接头开裂严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4、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厂房建筑承重结构。
5、擅自封堵作业场所的安全通道及高层建筑顶部通往地面的应急舷梯。
6、在油罐车、浮选药剂库(桶)周边、煤仓上口(内)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电气焊作业,没有安全技术措施擅自施工。
7、在煤尘浓度大的场所进行焊接作业。
8、压力容器不按期校验或出现焊缝开裂、深度机械伤痕、锈蚀点,以及安全阀整定值超过规定限值。
(二)较大安全隐患1、特种设备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或安全设施不齐全或失效。
2、坑口孔洞未加盖或围拦,无明显标志。
3、电气焊现场无通风和防灭火措施,有易燃易爆物品。
4、配电室门窗无防止雨、雪、小动物、风砂及污秽尘埃进入的措施。
5、未按规定时间对安全工器具进行试验。
6、设备机体运行不平稳,有异常声响和冲击现象,机体有变形、锈蚀、开焊现象。
7、钢丝绳绳卡不牢固,直径变细超过____%,一捻距内断丝超过____%8、煤仓检查孔无盖板,入料口未设置固定的箅格防护,箅格网眼不符合规定标准。
(箅格网眼不应大于200mm____200mm)9、煤堆道路的坡度大于25°或宽度不足5m。
10、设备的传动部位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不可靠。
11、输送机长度超过30m未设置人行过桥。
12、输送机长度超过50m未设置急停按钮或拉线开关。
13、起重设备的起重吨位不明确,信号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行程限位装置、缓冲装置、自动联锁装置等不灵活可靠。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是指根据企业所处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相关指标,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对企业进行分类和评估,并针对不同等级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标准。
目的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级别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不同。
下面对各级别进行介绍:
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标准化是最高级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属于行业内的先进水平。
一级企业应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员工安全意识普遍较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情况良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有效,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标准化要求企业比一级标准化有所提升,但仍需改进和完善。
二级企业应具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员工安全意识较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到位,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较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勉强达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得到落实。
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标准化是最低级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属于行业内的基础水平。
三级企业应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改进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可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同时,通过不同等级之间的比较,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标准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标准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标准是根据潜在的危险程度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划分和管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标准。
一级隐患:指存在严重危害人身安全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或者后果的隐患。
主要特征:1. 直接威胁人身安全的隐患;2.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伤或者死亡。
处理要求:1. 立即停工停产,采取紧急措施控制隐患,确保人员安全;2. 上报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调查;3. 制定紧急处置方案,及时消除隐患;4.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级隐患:指存在较大危害人身安全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可能导致较大事故或者后果的隐患。
主要特征:1. 存在一定危险,可能危害人身安全;2.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定经济损失;3.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定人员伤亡。
处理要求:1.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隐患的进一步发展;2. 上报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3. 制定整改措施,设立整改期限,限期消除隐患,确保人员安全;4. 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级隐患:指存在一般危害人身安全或者造成一般经济损失,可能导致一般事故或者后果的隐患。
主要特征:1. 存在一定危险,但不会严重危害人身安全;2.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定经济损失;3.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定人员伤亡。
处理要求:1. 确定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整改计划;2. 限期整改隐患,确保人员安全;3. 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预防事故的发生;4. 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级隐患:指存在较小危害人身安全或者造成较小经济损失,可能导致较小事故或者后果的隐患。
主要特征:1. 存在一定危险,但不会严重危害人身安全;2.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较小经济损失;3. 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定人员伤亡。
处理要求:1. 建立相关记录,确保隐患整改工作的落实;2. 对隐患进行整改,并设立整改期限;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4. 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整改效果。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为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搞好安全隐患的整治,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根据连环发《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连环发{2017}59号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安全生产隐患分类环境安全隐患分重大隐患(A、B级)和一般隐患(C级)两大类。
重大隐患:A级:1、是指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整顿的,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并可能造成环境危害。
2、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并可能造成环境危害,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才能排除的隐患;3、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隐患,如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次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隐患B级是指危害比较严重,或有一定的工程量,需限期解决的隐患;一般隐患(C级):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对公司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环境安全隐患分级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处理难易分为A、B、C三个品级:A级:难度大,解决不了,须上级领导协商解决的重大隐患并可能造成环境危害。
B级:难度较大,须由公司解决的重大隐患。
C级:由公司各级部门能够且必须解决的隐患。
A级隐患:是指重大隐患,由总经理负责督办B级隐患:是指较大隐患,由副总负责督办C级隐患:是指一般隐患,由安环部负责督办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环境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A、B、C级标准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及任务。
b.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情况。
d.负责治理的部门或责任人。
e.治理的时间和要求。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清单(工作具体内容)
培训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填入员工培训档案。
44
《四新安全教育记录》签到表、教案、试卷、考核结果
45
《转岗、复岗安全教育记录》签到表、教案、试卷、考核结果
46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签到表、教案、试卷、考核结果
47
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71
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包括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
72
6.3 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拆除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报废、拆除管理制度
73
《设备验收单》
74
《设备拆除、报废单》
75
作业安全
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5
组织机构和职责
2.2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适宜性评审表》年度
每年在签订责任制之前,对《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评审,由副总经理组织,各部门长、车间主任参加,看执行一年后是否有需要改进、完善的。表格已编制完成,直接定期进行填写
16
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7
《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发生一笔记录一笔。表格已编制完成,直接定期进行填写
《公司外来人员入厂安全须知》
表格已编制完成,如有施工方、合作方或其他外来人员进场,在进厂时要去其填写。
48
5.5安全文化建设
现场的条幅、宣传板、黑板报、标语等;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根据国家要求,每年6月份开展安全月专项活动
49
生产设备设施
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防范和化解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分级管理安全隐患进行规范。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是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制度,旨在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
第四条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方法第六条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根据隐患的性质、程度和危害程度,分为一级隐患、二级隐患、三级隐患。
第七条一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
第八条二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整改。
第九条三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整改。
第十条安全隐患的分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性、有效性、适当性、责任明确。
第十一条安全隐患的分级管理工作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第十二条一级隐患的整改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采取紧急措施,确保隐患消除。
第十三条二级隐患的整改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到位。
第十四条三级隐患的整改应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应做好记录,确保整改到位。
第十五条安全隐患整改应建立台账,做好整改过程的记录和管理。
第四章监督和评估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七条监督和评估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第十八条对于未按规定整改的隐患,应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二十条对于特定行业或工种的安全隐患,应依法制订专门的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分类原则1.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生产环境、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因素,将安全生产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2. 根据事故发生概率、损失程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将安全生产分为三类: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三、分级分类内容1. Ⅰ级(特别重大)(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2)生产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生产环境,如高空作业、爆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
(3)设备设施: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如高压容器、起重机械、特种作业设备等。
(4)作业过程:涉及高风险作业过程,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等。
2. Ⅱ级(重大)(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2)生产环境:具有较高危险性的生产环境,如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
(3)设备设施:具有较高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如起重机械、特种作业设备等。
(4)作业过程:涉及较高风险作业过程,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等。
3. Ⅲ级(较大)(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2)生产环境: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生产环境,如一般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
(3)设备设施:具有中等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如一般起重机械、特种作业设备等。
(4)作业过程:涉及中等风险作业过程,如一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等。
4. Ⅳ级(一般)(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2)生产环境:具有较低危险性的生产环境,如一般作业环境。
(3)设备设施:具有较低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如一般设备。
安全生产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管理原则1. 分级管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将安全生产工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 系统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
3.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做到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 依法依规: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分级管理内容1. 一级安全生产管理:(1)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
(2)制定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4)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5)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6)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 二级安全生产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2)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一般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4)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三级安全生产管理:(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2)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一般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4)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 四级安全生产管理:(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2)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一般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隆昌都英羽绒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区域内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或者不能当日(不过夜)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其风险类型和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二级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0人以上伤害的重大事故隐患。
(二)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1、重大危险源的重大事故隐患;
2、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的储存、运输和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使用的重大事故隐患;
3、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的重大事故隐患;
4、危坝,国道、省道或城市中心区域危桥及横水渡口的重大事故隐患;
5、三级重大事故隐患范围中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伤害的重大事故隐患。
(三)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除一、二级重大事故隐患范围之外的其他重大事故隐患。
第五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行分级督办:
第六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制按属地管理责任、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领域)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等责任体系落实。
对本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负领导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综合监督管理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
第七条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单位负责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发现工作。
通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要害部位检查、日常检查、跟踪检查,开辟隐患投诉举报渠道等活动,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
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单位应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方案的内容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下达整改指令书,建立信息管理台帐,并按分级挂牌督办规定落实挂牌督办。
第八条负责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应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六项内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并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第九条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单位,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
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负责事故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上报整改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报告,申请验收,应当在10日内组织现场审查。
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审查不合格的,责令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直至整改完成;对整改过程中违反有关法规标准或隐患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应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关闭。
第十一条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工作跟踪检查月报表制度。
各级重大事故隐患统计数填写到《市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月报表》上报同级安委办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工作绩效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制,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及时组织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和核销,按时上报《市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月报表》,确保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将纳入安全生产考核评先活动中给予表彰。
对漏查、漏报重大事故隐患或挂牌督办工作不落实,整改不力等失责行为,甚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纪律或法律责任。
公司主要采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LEC法即:D=LEC
式中: D —风险值;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
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C值) 风险值D(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