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合作,西方恐成最大输家

合集下载

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与广阔前景

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与广阔前景

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与广阔前景目录一、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2)1. 中欧关系的历史背景 (3)2. 中欧关系的发展现状 (3)3. 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意义 (5)二、中欧合作的主要领域与成果 (5)1. 经济合作 (6)a. 贸易合作 (8)b. 投资合作 (9)c. 产业合作 (10)2. 政治合作 (11)a. 外交政策协调 (12)b. 国际事务合作 (13)c. 共建多边机制 (14)3. 文化交流 (15)a. 人文交流机制 (16)b. 教育合作 (18)c. 文化遗产保护 (19)三、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9)1. 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 (21)a. 地缘政治风险 (21)b. 经济竞争压力 (22)c. 社会文化差异 (23)2. 中欧关系面临的机遇 (24)a. “一带一路”倡议 (25)b. 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 (25)c. 全球经济格局调整 (26)四、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未来展望 (27)1. 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28)2. 深化经济合作与创新 (29)3. 促进人文交流与理解 (30)4. 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32)五、结论 (33)1. 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总体态势 (34)2. 对中欧关系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35)一、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欧作为世界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其关系的稳固发展不仅对双方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积极影响。

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有着深厚的背景,中欧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文化传统各异但富有交流,这种地理和文化的接近性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欧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共同利益日益增多。

中欧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欧双方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识和合作意愿,共同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责任。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东西方对立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东西方对立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东西方对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东西方两大势力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对立,被称为冷战。

在这场冷战格局中,东西方的对立愈加明显,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走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东西方对立。

一、背景与起因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作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的利益。

二战期间,苏联在欧洲东部取得了重要胜利,而美国则通过全球投送兵力和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最终战胜了日本。

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加剧了东西方势力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冷战的特点冷战期间,东西方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形态:苏联代表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而美国则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

2. 领土扩张:苏联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来保护国家安全,将东欧国家置于自己的控制下,形成了所谓的“东欧铁幕”。

而美国则试图阻止苏联的扩张,并通过援助和军事干预来支持西方国家。

3. 军备竞赛: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期间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积极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以维持相对的军事平衡。

4. 赛制争夺: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通过支持不同国家的竞争,试图扩大自己在全球的影响力。

他们选择了在不同国家的内战或冲突中扮演一方,以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三、冷战对全球政治的影响冷战期间,东西方的对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全球政治的格局:1. 联合国的形成:为了加强国际合作,避免再次爆发战争,东西方国家于1945年成立了联合国。

但由于东西方国家的分歧,联合国的决策机制常常陷入僵局。

2. 超级大国的干预: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全球范围内干预他国的内政。

例如苏联干预了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更迭,美国则援助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些干预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3. 各地冲突的升级:冷战期间,东西方站在不同阵营的国家之间发生了多个地区冲突,如韩战、越战和阿富汗战争等。

九年级历史观点论述题

九年级历史观点论述题

九年级历史观点论述题
以下是一道九年级历史观点论述题:
题目:讨论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观点1:二战后,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下降。

论证:欧洲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经济和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此外,美苏冷战的格局使得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被边缘化。

举例:欧洲在联合国的席位减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也不如战前。

观点2:尽管如此,欧洲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论证:欧洲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可以通过一体化等方式发挥影响力。

此外,欧洲在国际政治、文化等领域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举例:欧洲联盟的成立使得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欧洲的文化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强。

总结:二战后,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经历了起伏变化。

尽管在冷战期间受到一定的压制,但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经济实力的提升,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回升。

论当代国际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挑战与机遇

论当代国际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挑战与机遇

论当代国际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加速发展,当代国际政治中大国博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尤其在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安中,大国之间的竞争和矛盾更加凸显,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机遇。

一、大国博弈的挑战大国博弈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给国际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在如今全球化、多极化的背景下,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对立不仅停留在单纯的经济和贸易问题上,而且进一步扩大到了领土、军事、文化等方面,开始出现了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地缘政治上的争夺以及科技、信息等领域上的竞争。

这些争端不仅使得当代国际政治更加复杂且难以解决,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丧失了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和预测性。

另一个挑战是大国博弈的压力会对小国造成巨大的影响。

由于大国博弈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小国将不得不进行平衡外交,不断游离于大国之间,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威胁。

更进一步而言,一旦大国之间的争端升级到军事冲突,将会对小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其工业、投资和旅游等都将受到深刻的影响,导致整个小国社会的危机。

二、大国博弈的机遇当然,大国博弈也不是只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在挑战之中,也孕育着机遇。

首先,大国博弈促进了技术和制度方面的竞争。

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国之间的竞争,如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应用、核磁共振科技等高端科技,必将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这种竞争也会促进制度的创新,推动各个国家在政治、法律、科技等方面做出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推动国际社会的法制化进程,有利于全球治理的改善和完善。

其次,大国博弈也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国际社会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高了我们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面对不断涌现的难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切实应对这一共同挑战。

从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机遇。

比如,多个国家的合作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向某个地区;国际社会也可能会加大对某个特定问题的共同解决力度,促进全球治理更加平衡和公正。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强烈推荐)2018-04-20乔良中国好学者学者简介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

乔良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

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主讲人:乔良编者按反对霸权,和而不同,是中国对这个世界的设计和追求。

而且多元化、协作化才是世界大势所趋,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现在,中国和美国是被这个时代推倒了擂台上,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真正的对手,都是他自己!一、金融帝国崛起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

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

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

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

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

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

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

团结国际社会共同反对霸权的例子

团结国际社会共同反对霸权的例子

团结国际社会共同反对霸权的例子1. 嘿,你看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就应该团结起来吗?就像大家一起努力去盖一座坚固的房子,抵御风暴一样。

比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众多国家齐聚一堂,为了地球的未来商讨对策,这就是在反对某些大国妄图主导一切的霸权行径啊!2. 想想贸易往来中,大家公平公正地合作多好呀!可有的霸权国家总想着搞垄断,这怎么行?就好比一场足球赛,大家都得按规则来踢,不能有球队耍赖呀!像东盟国家共同抵制不公平的贸易规则,这就是在维护大家的权益,反对霸权。

3. 战争太可怕了对不对?国际社会应该一起阻止战争霸权呀!就如同一家人要互相爱护,而不是让某个霸道的人乱来。

二战时各国联合对抗法西斯霸权,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大家齐心协力守护和平。

4. 科技发展也应该共享呀,而不是被霸权国家封锁。

这就像一群孩子分糖果,都有份才快乐嘛!一些发展中国家互相合作分享科技成果,不就是在对科技霸权说“不”吗?5. 文化交流应该自由而多元呀,不能被霸权国家限制。

好比是一片大花园,各种花儿都应该绽放。

像各国支持文化多样性,反对某些国家的文化霸权侵蚀,就是对霸权的有力回击呀!6. 在国际援助方面,大家要平等互助对不对?不能有霸权国家搞特殊。

就如同在困难时刻朋友间相互扶持。

非洲一些国家共同面对外部不合理干涉,这就是在团结反霸权呀!7. 海洋权益大家都有权维护呀,怎能让霸权国家独占呢?这就像一片大海是大家共同的宝藏,不能被一人抢走。

太平洋岛国团结起来维护自身海洋权益,这就是鲜明的例子嘛!8. 外层空间探索也该大家一起合作呀,而不是被霸权国家主导。

就好像探索宇宙的道路大家一起走才更稳。

多国联合开展太空项目,就是对太空霸权的挑战呐!总之,团结国际社会共同反对霸权是必须要做的事,这关乎着我们每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呀!。

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作者:吴建民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2年第07期随着中国的进步,社会也逐渐走向了多元。

有人说,当今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百家争鸣的时期”。

在这个争鸣的过程中,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正在抬头。

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盲目的排外,对外国人不加区别,统统反对。

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往往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会蔓延,中国大概也不例外。

在今天的中国,狭隘的民族主义有哪些表现呢?第一种表现,把中国说成是国际合作的受害者。

有人认为中国开放后,进行国际合作,大钱都让外国人赚走了,中国人挣的是血汗钱,我们继续遭受西方国家的剥削,我们不是赢家,而是输家。

当然,这种看法有一定的事实根据。

但是,我们必须全面看。

中国的发展只能一步一步走,打开国门之后,我们没有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我们有的是充沛的劳动力和市场。

而且当时我们的市场容量是很有限的,远不如现在。

要与外国人合作,必须使对方有利可图,要不然人家不会来。

我们的经济发展就是这样开始的,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使全中国老百姓受益。

今天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供应与改革开放前不可同日而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开展的国际合作,各自发挥了自身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第二种表现,挑战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鼓吹动武。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的势头增强,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战略上互不信任的情绪在发展,他们正在对我加强防范。

周边邻国对我的担心、忧虑,乃至恐惧的情绪在上升。

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与邻国围绕主权和领土的争端在凸显,摩擦不断。

如何妥善地解决上述争端?邓小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今天,却有人公然挑战小平同志提出的上述方针,主张通过武力来解决。

须知,邓小平提出上述方针绝非偶然,是考虑到时代变化的。

时代已经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有关合作共赢的议论文(通用11篇)

有关合作共赢的议论文(通用11篇)

合作共赢的议论文有关合作共赢的议论文(通用11篇)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法的评论是非曲直、表明主张态度的文体。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作共赢的议论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作共赢的议论文篇1和平不仅是战争过后的风平浪静,亦是握手言和后达成共识的共赢。

握手具有很多含义。

有时是俩人相互认识时的点头之交,企业间达成合约到国家之间握手言和。

握手将双方连系在了一起,手指相扣,心意相通。

而有时握手却是赢家与输家最后的会晤,是妥协方与提案方草草的收尾,这时的握手,仅是一种认知,一种默许,一种不甘。

人们总说:“世上没有绝对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一致与否。

”抱着这样的心态其实未免太过狭隘,有得利一方则必有失利一方,这样一来双方便玩起了“零和游戏”,总有人要为此失败,也总有人戴上桂冠。

在不惜一切手段谋取他人利益的同时,为什么不思考一下,这样做是否能让自己发展长远,而不会之后落败于他人手中呢?在当今世界,零和已经为上个世纪的遗物,真正能让世界各国摒弃零和的,是合作,是以一种更加宽广的心态与他人握手,以一颗真心实意提出合作,达成共赢。

孔子曾提出过“为政以德”的观念,在那时便强调以暴制暴的不可取与以德服人的长久性。

仁德之心便是告诉我们要以一颗包容之心对待他人,不计较小利小弊,目光长远。

方能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宽容的合作姿态,必将带来更多的朋友,而非表面曲意逢迎背后捅刀的敌人。

美美与共,合作共赢,每个国家都会在合作中得利,因而也会多付出一份真心,世界方能真正是和平而充满欢笑的的大家庭。

就在昨日,进口博览会于上海开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态度——开放与合作。

共赢成为热点话题使人人深思,合作的意义与共赢优于零和的方面;人们震惊于从共赢中所能带来远超于一纸合约的巨大利益,还未从一加一大于二的震惊中缓释过来,便已尝到了合作共赢的甜头。

失败国家的由来

失败国家的由来

少 ,附 加条件 的援 助引 发 了 1 9 9 0年 代非 洲 国家 进 行 以 民主 化 和 市 场 化为 方向 的改革 浪潮 。 某些 国家以 民主化和市场化为方 向的改革失败 ,引发 了国家公共危 机 。冷 战结 束 后 ,“ 华 盛 顿 共识 ” 取 得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市 场 ,很 多 发 展 中 国家 纷 纷 开 始 了 以市 场 化 和 民 主 化 为 方 向 的 改革 ,很 多 权 威 主 义 政 体 垮 台。但市场和 民主并不是包治百病 的灵丹妙 药,许多 国家 的改革只是摧 毁 了旧的权威 ,但却无法建立起新的权威 ,如蒙勃托政权倒 台后 的刚果 ( 金) 。 改 革 的 失败 使 有些 非 洲 国 家 丧 失 了 原 有 的 稳 定 ,陷 入 了 战 乱 之 中 ,具 有 讽 刺 意 味 的 是 ,正 是 西 方 乱 开 药方 ,把 本 来 就 贫 弱 的 国家 推 向 了失 败 国家 的 行 列 。 不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落后 。美 国 所 列 举 的失 败 国家 都 是 穷 国 ,在 这 些 国 家 ,贫 困 和 动乱 是 两 个 交 叉 感 染 的毒瘤 。一个不可否认 的历 史事实 是 ,如今 许 多发展 中 国家之 所 以贫 穷 ,是与他们被西方列强长期殖民的历史分不开 的。就在 殖民史 已经结 束 的今天 ,他们仍受制于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 和价格 体系。他们 出 口 的农副产 品、矿产 品和初级 产品价 格低 廉 ,而 发达 国家 m 口的机械 设 备 、技术产品却价格高昂。发展中国家出 口的成 吨产 品 ,往往换不 回一 台机器 。他们 的贫穷难道只是他们 的 “ 失败 ”吗? 冷 战后 ,人类对发展和人权更加关注 ,特别 是 “ 9・1 1 ” 事件 的发 生后 ,人类 的视线逐渐聚焦到失败国家上 ,从而使失败 国家的问题突 出 化 。冷 战期间 ,国家失败是通过超级大国的冲突来 反映的 ,并且 ,很 少 把 国家失败说成是 国家 自身权利的威胁。2 0世纪 9 O年代 , “ 失败 国家” 属 于人 道 主义 者 和人 权 激 进 主 义 分 子 的 领 域 。 虽 然 失败 国 家 确 实 开 始 受 到世界唯一超级大 国的关注 ,也导致了对索马里 、海地 、波斯尼亚 和科 索 沃的干涉 。然而 ,在所谓的外交政策现实主义者看来 ,这些 国家及其 造 成 的 问题 ,仅 仅 是 国 内 或 地 区 问 题 ,并 不 会 影 响 到 西 方 人 的 幸 福 生 活。于是西方对失败 国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或者袖 手旁观或者置 之 不理 ,如 1 9 9 4年的卢旺达及 1 9 9 3 年 美军撤 出索 马里。但是 , “ 9 .1 1 ” 事件 的发生改变 了这一切 ,失败国家终 于用 恐怖袭击把 “ 失 败的恶 果” 砸 向 了美 国本 土 。 考 察 失 败 国家 的 成 因 ,可 以看 到 ,西 方 对 失 败 国 家 的 出 现 难 辞 其 咎。正是 由于在冷 战结束后 的 1 O年 中,西方国家忽视 了对发展 中国家 应 有的 国际责任 和义务 ,才使得 某些发 展 中国家走 上 了失 败之 路 。在 全球化程度不 断加深 的新时 代 ,一国 的失败必 然威胁 到它 国 的安全 和 福祉 ,西方不 可能独善其身 。“ 9・1 1 ” 后 ,西方 国家开始奉 行 “ 新 干 涉主义”,以更加 务实和积 极 的态度 干 预世 界。利 比亚 的去 核化 及 正 在 进行 的朝鲜 去核化就是成 功的例 子。 ( 作 者单 位 :临 沧师 范 高等 专 科学校 )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与东西方对立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与东西方对立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与东西方对立冷战是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由于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立而导致的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争夺全球霸权,这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与东西方对立的原因、影响和转折点。

一、原因1. 意识形态对立二战结束后,苏联采取了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而美国则坚守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冷战的主要原因,冷战时期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显分界线。

2. 领土争端与势力范围苏联在二战期间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并试图将共产主义政权传播到其他国家,美国则担心苏联在欧洲和亚洲的扩张对其地缘政治利益造成威胁,因此加强了对西欧和东亚的地缘战略控制,这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对立。

3. 军备竞赛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争相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

双方的军备竞赛导致了军事对抗的升级,进一步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

二、影响1. 分裂世界格局冷战导致世界分裂为东西两个阵营,西方国家组成了北约,东方国家则与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这两个军事政治组织的形成加剧了全球的紧张局势,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2. 空前的核威慑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拥有大规模的核武器,它们通过相互威慑保持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这种平衡威慑减少了全球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人类面临核灾难的风险。

3. 隔离主义日益严重冷战时期,东西方封锁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各自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经济和文化体系。

东西方之间的对立使得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受到了冲击,国家主义和隔离主义的思潮在全球蔓延。

三、转折点1. 苏联解体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政治变革,苏联解体成为冷战的关键转折点。

苏联的解体使得东西方对立局势得以缓和,全球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 冷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正式结束。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和不结盟运动作文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和不结盟运动作文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和不结盟运动作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和不结盟运动作文“自古以来,战争是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两百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数次的殖民地战争,它们使得一些国家独立了,也有一些国家被灭亡了。

经历无数个沧海桑田,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三大军事集团相继出现——美苏冷战、北约东扩与华约分裂,他们组成了全球政治格局的基本框架。

但三者中谁才能统领未来呢?我想这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三大巨头是如何争夺世界霸权的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分别支配着各自占领区。

1946年2月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讲话称:“联合国将于6个月内建立。

”然而,这项旨在反对共产主义及其国际同盟的计划遭到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抵制。

1950年8月,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六国(加上中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1951年5月14日,以法国为首的西欧七国(加上中国)签订了《巴黎协定》。

在1954年6月召开的波兰雅尔塔会议上,原来就存在矛盾的美、英、法三国针锋相对,一场新的较量展开了。

从1947年到1955年,美国凭借庞大的工业和先进的技术,逐渐成为工业和科学技术实力最雄厚的超级大国,特别是在苏联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并撤回导弹后,美国更是傲视群雄。

可令人奇怪的是,苏联除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外,却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只好采用在常规武器方面追赶美国的策略。

1958年,美苏之间爆发了中程导弹危机,美国急于确保在太空竞赛中处于优势,所以全力发展具备实战意义的中程导弹,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储备,这种导弹在试射时连续失败,直至1962年才正式装备部队。

在此期间,美国又利用北约东扩等手段,向欧洲推行“均衡防务”战略,企图通过削弱苏联的影响,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

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独立之初即已感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此后双方在大部分安全问题上都互不信任。

如今,美国依靠庞大的军费投入稳居世界军费开支第一名的宝座,大肆向海外派兵。

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把欧洲视作敌人

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把欧洲视作敌人

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把欧洲视作敌人
美国和欧洲历来互为关系紧密的伙伴,两者间历史上曾是盟友,也有共同抗击过外敌。

然而,两者近年来关系紧张断层,美国似乎把欧洲视为敌人。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冷战。

在叙利亚冲突中,美国和欧盟分别支持不同势力,因此发生了不少摩擦。

此外,美国对欧盟施行的商业制裁、激进的贸易策略,也使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冷却。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的故态复萌,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此外,英国脱欧也添了一把忧伤的火。

英国是欧洲联盟的最大成员之一,2018年其突然宣布退出,导致美与欧的矛盾加剧,美国也借此机会针对欧洲市场抬高出口关税。

最近,白宫宣布,将允许欧洲航空公司享受关税优待,这正是美欧双方关系稳定化的有利举措,也将在双方关系中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

综上所述,美国之所以把欧洲视为敌人,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冷战、脱欧等原因,但相信秉持和平发展理念,欧美双方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重新携手,开启属于彼此更友诚的新纪元。

全球贸易战谁将成为最大输家

全球贸易战谁将成为最大输家

全球贸易战谁将成为最大输家全球贸易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的一个重要议题。

各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和贸易限制措施,对世界经济和商业运作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当我们谈论全球贸易战的时候,谁将成为最大的输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尝试分析当今全球贸易战的各方利益主体,以及可能受到最大影响的群体。

一、美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贸易政策调整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贸易战中,美国也面临着一些可能的负面影响。

首先,贸易战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这会对美国居民的生活造成负担。

其次,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贸易战而面临市场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困境。

最后,全球贸易战也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从而对美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贸易战中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对象。

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外贸,因此贸易战势必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对外投资受限等问题,这也可能使得中国的一些产业受到负面冲击。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内需、加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等,以减轻贸易战的影响,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

三、欧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其成员国家在贸易战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贸易战可能使得欧盟的一些出口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

此外,欧盟也面临着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风险,这可能进一步削弱其整体竞争力。

然而,欧盟作为一个强大而团结的经济实体,也具备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的能力。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利益主体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受到全球贸易战的影响。

例如,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它们与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密切,贸易战势必对它们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

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因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而面临外贸困境。

然而,全球贸易战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国家可能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和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适应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中国现代不合作共赢事例素材

中国现代不合作共赢事例素材

中国现代不合作共赢事例素材
如今,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同时我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也和西方单边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们对我们的合作伙伴是合作共赢的态度,而西方的单边主义则只顾自己的利益,这种合作是不可能长久的。

为此,西方媒体也常年来使用其控制国际舆论的能力来打压、抹黑我国,但是我国一直是本着和平发展思想来发展我国的,所以对于西方的抹黑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既然无法直接打压我们,那么西方就开始挖我们的墙角,虽然我国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美国实力强劲,所以难免会有国家会被美国忽悠。

而在被美国诱惑后,一个欧洲小国居然铁了心称倒向了美国,并为此遣返中国工人,同时拒绝中国的移民,这无疑是针对我们,所以对于这一行为我们也没有放纵,中方直接回应称:永远不合作!
这个国家就是奥地利,虽然他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其无论有多发达也只是一个小国家,所以其必须要有一个大国家支持他才可以有好的发展,所以在过去我国一直在很多方面帮助着奥地利,比如高铁的建设、网络的建设都是我国帮其完成的。

而如今中国突然撤资,这使得奥地利陷入了经济崩溃的边缘,但是美国却对其不闻不顾,其实这非常符合美国的作风,因为对于美国来说奥地利只是一个小国家,不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利益,没
有利益美国是不可能出面的,所以奥地利也只能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国外因为没有共同合作而失败的典型事例

国外因为没有共同合作而失败的典型事例

国外因为没有共同合作而失败的典型事例事例1
一些西方国家拒绝与俄正常合作引发能源危机。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说,乌克兰海军陆战队第36旅成功增援在马里乌波尔市的部队。

俄罗斯总统表示,一些西方国家拒绝与俄正常合作、拒绝俄部分能源,已使数百万欧洲民众深受打击,并引发能源危机。

这些国家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俄罗斯也面临诸多问题。

俄方将增加能源产品在国内的消费,促进原材料深加工,并增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能源供应。

事例2
波兰国民军不愿与苏军合作,结果起义失败,遭德军屠杀25万人!
事例3
俄罗斯和美国不愿意共同合作,美国制裁俄罗斯会在本国引起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等一系列问题,或将导致美国国内通胀率进一步上升甚至经济衰退。

西方正在阻止对俄罗斯国债的投资,企图挑起俄罗斯的债务违约。

他指出,俄罗斯是世界先进技术的领先者之一,美国的制裁压力只会延缓、并不会停止俄罗斯的发展。

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笔记2023年《全球通史》读书笔记1今天闲来无事,随手翻看了一下以前写的读书笔记,看到《全球通史》时,觉得有几句挺不错的,整理了一下。

当穆斯林帝国与中国对外界文明不屑一顾时,欧洲人却被其他民族的文明所吸引,所着迷。

16、17世纪时,欧洲人惊讶,在掠夺时仍表现出谦卑,有时候甚至焦急地探求良知。

但之后,欧洲变得越来越粗暴、冷酷和褊狭。

对待古老文明正如曾经被对待的轻蔑,习惯于自己的领先地位。

欧洲初始资源的贫瘠,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他们不断寻求对外学习和扩张。

将自己置于最低位,以一种谦卑的心去看他人,或许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中国的落后当然在于它的自大,儒家文明一直向国人灌输着中庸之道,却忽视了长此下去,当儒家本身完全成为了一种统治工具时,没有新的思想的碰撞,安于现实,乃至自满情绪的不断上涨。

“天朝上国”的自居使得统治阶级完全忽视了外来文明,不仅摧毁了刚刚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扼杀了中国当时的一切希望。

在古代,存在着一种反对将创造性的学习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的强烈偏见。

近代以前,思想家与劳动者一直是分开打。

欧洲继承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思想,对具体事物,实际技艺不感兴趣,而追求世界的本源,万物的本质。

近代,随着资本的扩张,文艺复兴阶段的影响,欧洲人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开始重视技术,为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也就带来了欧洲的繁盛。

科学革命所带来的改变之所以远远高于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在于它的研究方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而且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惊人进步似的机械化工厂体系不再依赖现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新的需要,不断去刺激消费。

英国之所以可以首先发起工业革命,当然不仅仅是瓦特的功劳,更在于它独特的背景条件:社会结构的合理,重商主义的流行,商业制度的建立,流动资本的丰富,海外市场的刺激,科学、哲学底蕴的爆发。

在我们分析事情原因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联系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背景条件,探求根本原因,以及预见它所导致的结果。

信不信由你,继中国之后,俄罗斯恐将成为最大输家

信不信由你,继中国之后,俄罗斯恐将成为最大输家

信不信由你,继中国之后,俄罗斯恐成最大输家1、北约东扩早两年的北约东扩行为,步伐小但是紧凑,让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被一点一点蚕食,曾经是苏联加盟国或势力范围的国家也有加入北约的,北约的势力已经逼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脑门前。

可是俄罗斯却一点应对的办法也没有,苦逼的提出了一个“欧亚联盟”的构想,却只有两三个国家响应。

面对北约的东扩,俄罗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嘴巴叫一叫说反对,根本没有一点实际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诸君明鉴。

2、反导系统反导系统其实只是美国为了保卫自己、损害他人安全搞的系统,所以北约、日韩菲等都被美国拉过来一起搞反导,这样的做法,对于别的国家来讲,只能干着急骂美国损害别人利益以维护自己安全,但是对于美国来说确实极其高明的一招,这样的做法颇有当年康熙爷的“藩国戍边”的风范,自己不用冲在第一线,美国让自己的小狗们挡在最外边,可进可退。

美国稳坐北美大陆中军帐,掌控千里之外的欧亚大陆局势。

反导系统现在主要有三个方向:欧洲针对俄罗斯,中东针对伊朗,东亚针对中朝。

欧洲:以北约、东欧、高加索、阿拉斯加地区为基地,包围俄罗斯,特别是北约在东欧的反导基地,已经到波兰了,活生生摆在了俄罗斯家门口。

面对反导系统摆在家门口的紧迫局势,俄罗斯唯一的应对办法只能是眼睁睁看着,大嘴巴叫一叫反对。

最多也就说一说我有很多导弹随时瞄准欧洲啊,再然后公布一下自己的蘑菇弹有多少啊。

3、欧盟扩大欧盟最初有发的自由关税同盟开始,发展到今天的二十多个国家,越来越有共同体趋势的联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在扩展,欧盟成员国已经环绕俄罗斯了,俄罗斯的苏联旧加盟国也有加入了欧盟的,俄罗斯的影响力日薄西山。

不过,欧盟只是美国用来打击俄罗斯的工具,如果欧盟太强大,美国也不答应。

面对欧盟的壮大,俄罗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嘴巴叫一叫反对。

4、高加索地区恐怖分子之地,不多说了,一帮被西方利用了的有先进武装的恐怖分子。

不只是对俄罗斯的威胁,对全世界都是威胁。

努力上进的金句,百看不厌

努力上进的金句,百看不厌

努⼒上进的⾦句,百看不厌——⼀朵⽩筠01.精神规则:你把⾃⼰想象成什么样,你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

02.不要盲⽬地等待,时机永远不会“恰到好处”地到来。

从你现在的位置开始⼯作,运⽤你需要的、能找到的任何⼯具。

在前进的过程中,你还会找到更好的⼯具。

——拿破仑·希尔03.她很迷⼈,因为她擅长做⾃⼰。

04.如果你长期戴着⼀个⾯具,它就会成为你的脸。

05.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半。

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06.翻篇能⼒:不纠缠不回头,买单离场。

不要为打翻的⽜奶⽽哭泣,世事犹如书籍,⼀页页被翻过去。

07.听到的声⾳很美,那听不到的声⾳更美。

08.允许⼀切发⽣:真正的强⼤不是对抗,⽽是允许⼀切发⽣。

凡事发⽣皆有利于我09.我们⾛得很快,是该停下来等等⾃⼰的灵魂。

——《未知》10.过度期待是所有烂结果的开始11.不妨⼤胆⼀点,有很多事都没有答案。

12.⼤象⼼态:⾏动⼒是茫然的天敌,别想,狂做。

尽可能地多做尝试,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年龄不是限制,认知才是,能⼒不是障碍,⼼态才是。

13.⼈类唯有⽣长在爱中,才得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尼采遗稿选》14.世界上只有3%的⼈有⾃⼰的⽬标和计划,并且将它明确地写出来,还有10%的⼈有⽬标和计划,但却将它留在⾃⼰脑⼦⾥,剩余87%的⼈随波逐流,不知道⾃⼰该向何处去,⾃⼰的⽣活完全被⼈掌控着。

15.不要了:物物⽽不物于物,⽆所求必满载⽽归。

⽆⼼则善,⽆欲则刚,⽆爱则真16.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

——《尼采遗稿选》17.不⼊局:世事纷杂不⼊局,内⼼平和最逍遥。

不如他⼈局,⽅能树⽴边界。

⽆爱⽅可破情局,⽆情⽅可破全局18.如果你对于⾃⼰的处境都⽆法感到⾼兴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就算换个处境你也照样不会快乐。

换句话说,如果你现在对于⾃⼰所拥有的事物,⾃⼰所从事的⼯作,或是⾃⼰的定位⽆法感到⾼兴的话,那么就算获得你想要的事物,你还是⼀样不快乐。

很难再有代理人战争了,下一场冲突:失控的大国之战

很难再有代理人战争了,下一场冲突:失控的大国之战

很难再有代理人战争了,下一场冲突:失控的大国之战不管是在投机的金融市场,还是在地缘政治的大棋局里,一名优秀的玩家最基本的一个特质是,你不单止要站到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更重要的是,你得站到对手的角度去考虑。

二战以后出现的若干场代理人战争,本质上是各大国之间的恐怖核平衡。

为什么要选代理人来打?原因很简单:可控。

怎么样打,打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坐下来谈,实际上是可控的。

此前我在《中美贸易谈判的核心根本不在贸易,美国在策划一场战争》里曾设想过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想打着贸易战的幌子在伊朗问题上给中国制造压力,但现在看来当时的判断是不完全准确的。

美国要搞伊朗是没错,但美国真正在伊朗下场的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美国真的像进攻伊拉克一样把自己的军事力量派往伊朗,那么我会给特朗普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章。

从军事上全面进攻伊朗,会面临的最大一个可能是中俄会拼命通过无穷无尽的武器军援,死死地把美国拖在伊朗这个大泥潭里。

除非美军能够迅速突破伊朗军队的防线直取德黑兰,然后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不然这场仗就会把现在的美国拖垮。

所以,站到我们的对手美国人的角度,是不可能在现在发起对伊朗的全面进攻的。

当然,会不会纵容以色列和沙特用大规模空袭和两面夹攻来迫使伊朗分裂成一个动荡的国家,另说。

不单止是伊朗,其它地方一样。

只要美国不正面与中国冲突,那么美国在任何地方卷入的冲突,都会被中国利用成拖垮美国的泥潭。

不丢下几万具美国大兵的尸体,不耗掉几万亿美元,美国想抽身?不存在的。

所以,这些年美国根本不敢再投入太多去加入代理人战争的冲突,哪怕是在叙利亚,充其量也是发几十枚战斧来堵住美国国内的嘴,地面部队根本不敢大规模进入叙利亚。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美国极力避免代理人战争来消耗自己的国力和战争潜力,那意味着它在积蓄力量,在准备一场大规模战争。

按照我们内部此前对于未来的研判,如果一切按照正常的进度发展,在未来的20-30年内,我们的实力和军事投射能力将逐步从东亚、东南亚内圈扩散到东北亚至南亚甚至中东,从而构建起一道距离本土1500公里至2500公里的防御圈,将美国的势力逼退到这个防御圈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不合作,西方恐成最大输家
西方为什么视中国为威胁?
中国的崛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

虽然从历史上看,中国一再周期性的衰落和崛起,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次的崛起截然不同——不仅改变了中国自己,也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外溢效应,同样给世界以巨大影响。

整体而言,西方一般把中国的崛起当作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国家往往更多地视为一种机会。

众所周知,西方崛起五百年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者和秩序制定者,主要基于三个支柱:一是对资本的垄断权,二是对工业品的垄断,三是对原材料的定价权。

但是中国崛起之后,这三个支柱都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的贷款能力超过世界银行;中国制造的工业品物美价廉,目前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中国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大大提高了相关生产国的议价权力。

除了经济上的挑战之外,中国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而政治模式就怕有可替代性。

西方之所以在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中能够保持总体
上的政治稳定,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制度模式的唯一性和在世界上拥有的话语权。

此外,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基础之上的。

正如社会学家巴灵顿·摩尔所下的论断:“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

然而,近几十年以来西方中产阶级日益萎缩。

美国学者福山指出: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分有9%的GDP,而到2007年竟然达到23.5%。

据《第三世界的美国》一书,今天的美国,每一个月就有十二万个家庭破产,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失业或者就业不足,中产阶级正在消亡。

导致中产阶级日益消亡的一个原因是科技。

和早期科技如纺织、煤炭、钢铁、内燃机等借助大规模雇佣方式而惠及广大人群不同,今天的科技发展更多地惠及精英群体,创造的财富失衡般地流向最有才能和受过最好教育的群体。

也就是说,人类禀性的天然差异所导致的结果不平等在今天的科技发展特点下极大地扩大了。

第二个因素就是全球化。

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规模庞大的新劳动力得以充分参与国际竞争。

发达国家本来由中产阶级承担的工作被大规模地转移到更为廉价的新兴国家中去。

而在这
个过程中,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三,仅就中美两国而言,双方存在结构上的矛盾。

美国声称绝不做老二,要继续领导世界一百年。

而中国也绝不会甘居人后。

这种竞争显然只有一个胜利者。

中国崛起所造成的、针对西方社会的以上三点外溢效应是很难改变和管控的。

最后,西方学界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它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走向以借贷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和负债建立高福利社会的模式之后,其弊端日益显露,难以维系。

正常情况下,西方早就应该进行改革。

但由于中国的崛起,大量的低廉工业品涌向世界,同时中国赚取的外汇顺差又以国债的形式返回西方,从而使得这种模式在积累更大问题的代价之下而得以继续延续,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的崛起对西方而言是竞争大于合作、挑战大于机遇。

但也同样是由于以上原因,相对于西方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则无疑是巨大的机会。

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模式成功发展,给它们以启迪和鼓励;中国提供的高效、不附加条件的资本更适合它们的需要;中国制造使它们享受到过去很难触及到的物美价廉的工业品;中国的需求极大
地促进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就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崛起已经做到了共赢互利。

东西方如何共赢?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崛起,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现象。

不仅中国,整个世界包括西方也都需要共同探讨和面对。

2008年以前,中国和西方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赢:中国制造降低了西方的生活成本,西方的进口也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用外汇盈余购买的国债也支撑了西方的消费能力。

而在改革之初,中国得到了西方的资金和技术,西方则得到了新的市场和产业转移之地。

但2008年以后,东西方的这种共赢已经不可持续,特别是中国的日益成功也早已超出经济的范畴。

东西方需要重新寻找共赢之路。

在今天的时空背景下,东西方未来的共赢需要两个前提。

一是西方需要明确地认识到,中国的规模和特定的文化决定了不可能移植西方的制度模式,中国肯定会成功地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

对这一点,西方除了接受别无他途。

假如西方非要以它的制度模式向中国施压或者进行渗透,双方的冲突将不可避免。

二是中国也需要以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的崛起
和过去的日本、德国不同,不会试图挑战和推翻现行的国际秩序,中国的目标是参与和分享。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访问美国时,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表示宽阔的太平洋足够容纳中美两国。

这既可以理解为中美两国可以在太平洋和平相处,也意味着美国要放弃它的太平洋霸权。

新型大国关系表明:中国固然要遵守西方建立的国际秩序,同时也意味着西方要平等的接纳中国,与中国分享。

但从目前看,西方显然在这两点上还差得太远。

第一,尽管面临2008年以来自身的经济危机、面对阿拉伯之春演变成阿拉伯之冬的现实以及乌克兰、泰国、伊拉克、阿富汗等的民主失败,西方向外输出其价值观、意识形态之心依然不减。

第二,从经济上看,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南非并称金砖国家。

但是,尽管“金砖五国”人口总和占到了世界人口的4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国际储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但在金融权利层面,它们却始终处于“配角”地位。

在世界银行中,“金砖五国”一共只有13%的投票权,而美国就占15%;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金砖五国”表决权的总和不过11%,而美国拥有近17%,英法两国各自持有的表决权也均大于任
何一个“金砖国家”。

新兴国家在现有的体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与其经济表现非常不相符。

可以说,西方仍然还没有做好与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分享权利和义务的准备。

第三,美国在奥巴马时代其战略即转向亚太,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站在日本、菲律宾甚至过去一向敌对的越南一边,其遏制中国的动作日益频繁和强烈。

正如美国著名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所一再声明的:美国“将设法遏制中国,直到它无力再称霸亚洲为止。

本质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将酷似它在冷战中对苏联的态度”。

除了上述两个前提之外,西方自身的改革同样十分重要。

今天的欧盟,人口只占世界的9%,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球25%,而福利开支却占世界的50%。

高福利不仅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积累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也令欧洲人由朝气蓬勃变成老气横秋,由冒险进取变成贪图享乐。

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和中国的再平衡?
美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美国人口只占全球的5%,但却消耗世界25%的资源,其人均能源消费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倍。

假如不进行改变,全球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就成为一纸空谈。

可以说,欧美的模式既不公平,也不可能持续,在这种模式下更不可能有共赢——且不论是否对其他国家公平,仅西方自己都会成为输家,迫切需要改变。

事实上,西方的衰落根本上是自身因素造成的,与新兴国家的崛起无关。

当然这可不是仅仅改变某项政策那么简单,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需要政治制度改革的配套(毕竟目前体制下,选民不会接受消减福利,减少能源消费)。

正如三次普利策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评论的:“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勇于挑战,言出必行,努力奋斗,不怕牺牲,创造未来等等。

我们以前就是这样的。

”在他看来,如果美国无法重新找到昔日的自己,美国就只能看着中国一骑绝尘了。

显然以上三点如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无论中国如何努力都是不可能实现共赢。

当然,要实现共赢,中国面临的改革也同样不易。

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结构,从而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增加消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如果上述改革目标完成,不仅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加均衡和持续,也会相当程度地化解与西方的冲突。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显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与合作。

从共赢的角度讲,西方作为后现代国家,有着丰富的经济转型经验和教训,可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借鉴。

比如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改革国有企业、金融开放和管理。

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也从外部给予了西方增强改革的压力,中国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同样会给西方以启示。

这是双方建立改革伙伴关系的基础。

另外由于世界各国也有共同的挑战:如环境治理、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威胁、消除贫穷、卫生安全,这些也都需要各国放弃民族主义本位,抛弃双重标准(如反恐),携手应对。

这也同样是促使各方走向合作、实现共赢的因素。

客观而言,中国崛起改变了世界的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格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波动甚至动荡的调整期。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需要正视现实,以务实的态度面对历史的大转折。

各方不仅要积极解决自身内部面临的挑战,更要在现实力量变化的基础上改革现行国际秩序。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共赢。

(文章为作者宋鲁郑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