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泡了一杯咖啡,开始构思这个“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方案要有趣味性,又要保证学习的深度,让我来试试看。
一、确定研究方向1.1选择主题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主题。
可以是数学史上的经典问题,如“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或者是一些现代数学难题,如“四色定理”、“庞加莱猜想”。
1.2确定研究范围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需要明确研究范围。
例如,如果选择“费马大定理”,我们可以研究它的历史背景、证明方法以及它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二、组建研究团队2.1组建团队2.2分工合作三、研究方法3.1文献调研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文献调研。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了解所选主题的相关知识。
3.2实证分析除了文献调研,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
例如,在研究“四色定理”时,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尝试找出最小的地图,使其满足四色定理。
3.3讨论交流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定期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四、研究成果4.2举办研究成果分享会为了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举办一场分享会。
在分享会上,团队成员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同时也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评价与反思5.1自我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5.2同伴评价团队成员之间要进行同伴评价。
通过互相评价,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让我再回味一下这个方案。
阳光透过窗帘,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我仿佛看到了团队成员们热情洋溢的脸庞,听到了他们激烈的讨论声。
这个方案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注意事项一:选题的难度与兴趣的平衡选题不能太简单,否则缺乏挑战性,也不能太复杂,以免打击团队的积极性。
解决办法就是先开个脑暴会,让大家把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都列出来,然后一起讨论哪个问题既有意思又可行。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小学数学课题引言:在小学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研究将探讨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部分:课题的选择在选择小学数学课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研究课题的选取依据:1.1 课程标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的要求,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阶段和学科发展规律的课题。
例如,针对小学一年级,可以选择“认识和操作自然数”的课题;对于小学四年级,可以选择“简单的数学推理与证明”的课题。
1.2 学生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他们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相关的课题。
例如,通过研究“假设与验证”这一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目标与内容针对选择的数学课题,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以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导。
2.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应当具有可实施性和针对性。
例如,通过研究“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课题,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理解分数概念的能力,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2 研究内容根据课题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例如,在研究“几何形状的认知与刻画”这一课题时,可以通过引入观察、绘制、制作模型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部分:实施方案实施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需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明确研究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
3.1 研究过程确定研究的时间安排,包括研究的持续时间和每个阶段的时间分配。
同时,明确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例如观察、实验、针对性练习等,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3.2 资源准备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如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多样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和活动。
3.3 角色和责任明确研究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研究助理等。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来适应终身学习。
站在时代的高度,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善于终身学习,善于获取信息,善于知识更新,而要让教育对象具备这些关键能力,就必须变革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
倡导旨在克服单纯接受学习弊端的研究性学习,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2.学校背景我校地处农村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学校有6个教学班,教职工11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名。
全校学生共有200余人,要让这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能够自主获取知识,成长为个性特长鲜明的一代新人,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探究一种能张扬学生个性,能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3.教与学的现状一是从教师本身看,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仍影响着一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未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二是从“教”的过程看,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三是从“学”的过程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显然,这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得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提出的,它的提出正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变革学习方式的新举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独立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数学学科)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数学学科) B3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数学学科)目标本次探究型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测量与图形活动时间:2个课时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活动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图形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形纸箱的图像,并问学生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和周长。
2. 探究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测量和图形任务。
例如,要求他们测量教室的面积和周长,或者用纸板制作一个正方形的盒子。
3. 实际操作: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利用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进行实际操作。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将自己的测量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小组的结果。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
5. 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和图形,帮助他们发现测量和图形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面积和周长的变化规律,图形的对称性等。
6. 总结和展示:小组代表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总结。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
研究成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能够:- 理解测量和图形的概念;- 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发展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简单而直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一个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达到以下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设计:1.活动名称:迷宫设计2.活动简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被要求设计一个迷宫,探究不同的迷宫设计对于解谜过程的影响。
学生需要考虑迷宫的形状、大小、通道的宽窄等因素,通过设计不同的迷宫来观察在解谜过程中的难易程度。
3.活动步骤:(1)导入阶段:介绍迷宫的背景和意义,提出问题:“你能设计一种迷宫,让人想方设法快速找到出口吗?”(2)讨论阶段: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设计迷宫,并根据不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比较。
鼓励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迷宫的形状对解谜过程有何影响?-迷宫的大小对解谜过程有何影响?-通道的宽窄对解谜过程有何影响?(3)设计阶段:每个小组按照讨论过的设计原则,进行迷宫的设计,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两个不同的迷宫。
(4)实施阶段:每个小组将自己设计的迷宫制作出来,并邀请其他小组来解谜。
学生需要记录每次解谜的时间,并对解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5)分析阶段: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设计方案对于解谜的影响,讨论哪种设计方案更容易解谜。
(6)总结阶段: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和总结自己的设计经验和收获,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
三、评价与反思:1.评价指标:-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能解谜?-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是否提高?-学生能否合作共同完成迷宫的设计和解谜过程?2.反思:-活动是否足够引人入胜,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动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通过这个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参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设计一个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具体的数学领域作为研究方向,可以是数论、几何、代数等。
确立清晰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2. 文献综述: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综述,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方法论,明确自己的研究定位和创新点。
3. 设计实验或模型: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实验或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验证研究假设或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工具。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或模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应用统计学和数据可视化等方法进行结果展示和解释。
将分析结果与现有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
5. 讨论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或模型分析的发现,进行讨论和总结。
检验研究假设的合理性,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局限性。
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改进方法。
6. 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的整个过程,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问题、方法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内容。
确保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7. 交流与反馈:将研究报告提交给导师或专业同行进行评审和反馈。
参加学术会议或研讨会,展示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8. 改进和延续研究:根据评审和反馈意见,对研究进行改进。
同时,延续研究方向,扩大研究范围,开展更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注意事项:- 在设计实验或建立模型时,要注意问题的可行性和可控性,确保能够获得可靠和有效的数据或结果。
-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数学和统计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注意文献引用的规范和完整性,确保不抄袭他人成果,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充分的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 在交流和反馈环节中,要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灵活调整研究方法和方向,以改进研究质量和提高可信度。
- 最后,在研究过程中要保持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勇于挑战现有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寻求创新和突破。
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例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例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全部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控教学整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02X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02X例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探究展现】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二、达标训练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现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现完成。
教师在巡查中发觉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现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中意吗?你觉得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现完成。
教师在巡查中发觉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现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02X例文2教学内容:8、7、6加几教材分析:20之内的进位加法是20之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运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运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运算。
教学评析: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运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学生操作师:谁先来?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方案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
活动方案
简介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探究型研究活动方案,针对小学数学进行
探究性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深入思考。
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几何形状探索
活动目标:
- 通过几何形状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提升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分类、比较和分析能力。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内容:
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几何形状,如平面上的正方形、
三角形、圆形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阶段:
- 学生自主尝试用不同材料来构建各种几何形状,并进行记录。
- 学生分组,互相分享自己构建的几何形状,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形状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进行分类和归纳。
3. 总结阶段:
- 学生展示自己的几何形状构建成果,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特点。
-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分析几何形状的应用场景。
4. 拓展活动:
- 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形状,并用文字和图片描述它的特征。
-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并加以观察和记录。
活动评价:
-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等。
- 收集学生在展示和总结阶段的成果和思考,对其进行评估。
- 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活动后的反思也是评价的重要参考。
结论
通过本文档设计的探究型学习活动方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3)开设数学拓展课程,如数学竞赛、数学阅读等,拓展学生数学视野,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2)实施分组教学,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目标定位
1.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其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学建模等能力。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其面对复杂情境的适应能力。
三、实施原则
1.合法合规:遵循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合规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第1篇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日益受到重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旨在制定一份合法合规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科融合: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兴趣和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4.实践探究: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具体措施
1.课程设置
(1)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供参考。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目标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意识,学会发现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会分析问题;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5.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6.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三、具体方案1.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数学竞赛和挑战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质疑意识,引导他们观察、思考;3.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的数学研究任务;4.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5.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共同解决数学难题;6.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7.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8.导入数学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研究结果;9.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实验室或数学博物馆,开拓他们的数学视野;10.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数学分析方法。
四、预期成果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的数学兴趣明显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2.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意识显著提升,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研究任务;5.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所提升,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6.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7.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有所提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学习设计方案: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1. 激发兴趣:介绍数学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科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感到好奇和兴趣。
2. 选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研究的选题,可以是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环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题目。
3. 资料搜集:学生根据选题进行资料搜集,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寻找相关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知识。
4. 实施研究:学生根据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
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模型建立、数据分析等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5. 结果展示:学生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可以采用报告、海报、演讲等形式进行,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6. 分享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启发。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其他领域的学生进行评审和点评。
7.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可以进行班级座谈或个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
8. 进一步拓展:鼓励学生将研究结果投稿给学术刊物或参加数学科研竞赛,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数学水平,选题要适当难度,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保证学生的能力可以完成研究工作。
2.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研究,同时保证学生的研究活动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5. 引导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的学习设计方案,可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一、设定合适的研究性学习目标设定合适的研究性学习目标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步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目标还应该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既能够体验探究的乐趣,又能够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创设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设备,创设虚拟实验情境,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三、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合作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规律、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教师还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素养。
五、充分利用评价反馈,不断完善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反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设计一个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确定:明确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或领域作为研究的主题,例如数论、几何学等,然后确定研究的具体目标,例如证明一个数学定理、解决一个开放性问题等。
2. 知识准备:为了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确定需要的知识点,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以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
3. 研究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构建证明、如何运用数学工具等。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进行指导。
4. 资料收集与整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数学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寻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书籍等,以帮助学生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和进展。
5. 独立思考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实践。
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
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展示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相互交流和学习。
7. 评估与反馈:设计评估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可以通过论文写作、项目报告、口头答辩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数学研究性研究探究活动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索性研究,学生将能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并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活动设计方案活动一:数学游戏挑战- 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内容:设计一系列数学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解题来获得奖励,并且每个题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递增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方法: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每组一名领队。
领队向小组成员分发题目,小组成员协作解题。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二:数学实践探究- 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 内容: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飞机起飞降落航线规划等,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 方法:学生自主组队,进行问题调研和数据收集,然后分析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建模,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活动三:数学探索实验- 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内容:选择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实验课题,如概率实验、统计实验等,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 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执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然后,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活动四: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内容:提供一系列复杂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方法:学生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多样性的解决思路。
同时,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结论通过以上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活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我们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这些活动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意义和有趣的数学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
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
在我们运用新教材,并想着力解决这种现象时,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这种封闭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个授课班学习的学生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后形成几近相似的学习习惯。
这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相悖的。
“小课题研究”正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
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这样的研究成就了数学双重价值的充分体现。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他同样存在于其它学科。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径。
我们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确定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一)问题的生成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习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习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一、说明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探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
本方案围绕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设计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方案,将研究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科目标
1、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领域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学习并运用数学结论,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习重点
1、数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进行数学研究的基本现代数学工具和技术。
3、数学研究和应用数学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附件3: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等次(星级评定)
1、活动态度方面
A、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B、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C、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方面
A、查阅资料技能。B、学习记录能力。C、调查研究能力。D、整理材料能力。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者姓名
刘建成
所在学校
章吉营中心小学
所教年级
四年级
研究学科
数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应用到。如我们外出旅行需考虑选择怎样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所需费用最少以及排队等时间‘优化’问题。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渗透着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过理论学习这些内容后,想到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从多种策略中选择最优方案;因此设计了“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尝试从最优化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条件和环境,当学生在研究收集资料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沟通,协助学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3、小结学生的分享(尤其注意总结小组合作经验与合作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多渠道收集“合理安排时间”和“多样化最优选择方案”的相关资料。
2、通过网络通讯、班级论坛等交流想法、分享经验;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方式
(1)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1、给学生做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准备演示文稿)
2、给学生提供预习的相关资源。(准备网络资源、范例等)
3、及时了解学生选题的情况,组织学生提问题并给予适时适量的指导。
4、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2天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提出选题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15天
第四阶段:评价
(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幻灯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
六、资源准备
根据研究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教材、书籍报刊、数学学习网站、学校阅览室等出现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范例。
2、准备“田忌赛马”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3、调查记录表、各种评价表、反馈表。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从生活学习中或从网上、各种书籍上搜集到有关合理安排时间的材料。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与反思如下:
一、《合理安排时间》是四年级《数学广角》单元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日常事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合理安排时间、排队问题、田忌赛马等方面,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数学教学新理念。学生参与得主动,教师指导得轻松。整个实践活动将与数学知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使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
2、各成员参照(附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各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附表3)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参照(附件2)展开评价。
4、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学生的综合评价表(附表4)。
5、老师根据实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来,各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开展的情况。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给与指导和评价。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掌握学习课题选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2、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收集与合理安排时间有关的知识,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初步确定一个有效的研究课题。
2、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组员明确分工,小组内分工可分为收集资料队、撰写方案队等
1、实施兴趣与异质相结合的分组策略,在学生兴趣组合小组的基础上,协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调配,保证各小组能有效开展研究,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均等。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订出小组研究方案,预定成果。
2、全班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每个小组总结和分享各自在形成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经验、策略等。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合理安排时间”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排队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从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中,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一、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1、认真参加每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6、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7、不怕吃苦、用于克服困难
二、活动中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
8、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9、“反思”中前进
10、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对指导教师工作表现的评定(分五个等级)
A(100)B(90)C(80)D(70)E(60)
11、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12、有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13、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4、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总评
(星星总数)÷3
(总自评+总互评+总师评)÷3
注:1、评价结果分五个星级
2、五星表示优秀;四星表示较好;三星表示一般;两星表示尚可;一星表示仍需努力。
3、课题介绍
在学生学习《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的知识后,设计了“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其基本目标是:(1)巩固所学知识;(2)养成科学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3)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兴趣。(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二、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伴。但由于初次设计评价量表,可能评价量表不够全面。
改进建议:
在教学中多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量表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为了顾及学生的水平,尽量少用运筹、优化和对策论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附件1:自评表
自评内容
2、确定选题意向,敲定研究课题。
围绕《合理安排时间》这一主题,向学生提出选题:《合理安排时间》
《排队能手》
《对策论》
《数字游戏》
《合理安排做事顺序》
《最优时间使用天使》并对每组同学提出的主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
3天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各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参与课题学生是四(5)班全体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的强烈欲望;
2、学生刚学过本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知识;
3、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之前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
课题名称
所属年级
所属班级
对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
□清晰□一般□模糊
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