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中2014-2015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4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试卷类型:A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4.6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Ⅱ卷的试题答案,用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

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

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D.编辑《郑志》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 1 牧经验。

这反映了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5.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文科综合试卷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文科综合试卷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导致上述变化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解析】从汉代“盐铁官营”到清朝“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选B。

14.《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解析】宗族不是基层行政机构,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故B项错误; C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依据材料“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或以家法处治”信息可知,宗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法律的不足,起到了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故 D 项正确。

【举一反三】宗法制的影响:(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垄断特权,凝聚了宗族,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

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1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下列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画【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此画派强调“意匠”“气韵”,此画应该是写意画,《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此时尚未特别突出“意匠”“气韵”,故排除A项;《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作品,属于人物故事画,故排除B项;《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故排除C 项;《墨兰图》是写意画,故D项正确。

山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根本上说是()A.禅让制腐朽的结果B.社会历史的倒退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3.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4.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某些地区或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可以保证国家政令畅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我们古代从中央至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的正式形成始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元朝5.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刺史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以法治理国家6.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为此,他首创A.郡县制度B.中朝制度C.皇帝制度D.科举制度7."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 )A.城邦政治B.贵族共和制C.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中央集权8.秦朝在巩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其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9.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10.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12.隋唐科举制()A.提高了官员素质B.抑制了皇帝专权C.缩小了统治基础D.解放了人们思想13.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当时刺史的职能是()A.掌管地方行政B.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C.负责地方财政D.监察中央官吏14.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1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A.专制统治的需要B.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C.国家统一的需要D.统治者权力相互平衡的需要16.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17.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18.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制度,皇帝的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A.中央政府提高了工作效率B.科举制度不断发展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D.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19.(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卷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3.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4.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5.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6.《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14—15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14—15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14—15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3.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4. 他的音乐犹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扑捉无定形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他们用绝妙的音色和生动音响表现出来。

这是哪种音乐流派()A.印象派音乐B.摇滚乐C.电子音乐D.新古典音乐5.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 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现实主义创作态度B.民主主义情感 C.民族主义情怀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6.下列有关现代主义美术描述错误的是()A.形形色色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了现代人高昂向上的心态B.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C.现代主义美术以反对理性、传统为主要特征D.艺术家运用现代科技成就进行探索创作7. 下图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A.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 D.8.某同学在电影展上看到了一部1925年拍的电影,他发现这部电影的特点有()①声音与画面脱节②表演动作夸张生动③故事情节简洁明快④只有黑白两种颜色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英国人可以()①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②去德国欣赏贝多芬作品音乐会③通过电视观看第14届奥运会④去电影院观看由卓别林出演的默片电影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

【2014潍坊二模】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4潍坊二模】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 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14.登州(今蓬莱)“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唐代空前繁荣,呈现出“丝竹笙歌,商贾云集”的景象,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

材料反映了登州在唐代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原因有①军事重镇②经济繁荣③政治中心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 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A. 固守农耕经济B.坚持君主专制C.昧于世界大势D.实行闭关锁国16.彼得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A. 鼓励个人的奋斗B.反对封建等级特权C.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锁D.否定上帝的存在17.观察英国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图。

图中方框空白处应是A. 差额选举B.提名推荐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18.右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5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5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5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回答在试卷上。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1.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2.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3.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的突出表现是A.实行三公九卿制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建立内外朝制度 D.实行二府三司制4.《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

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行政 B.民政 C.军政 D.财政5.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6A B C D7.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全科(历史)

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全科(历史)

潍坊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2014、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顾炎武评述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这说明顾炎武A.推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B.否定了分封制和郡县制C.认为历史存在循环发展的倾向 D.分析了中央集权发展史3.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4.(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史记·赵奢列传》) 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 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 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5.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正确的是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 商品经济活跃③商品经济占主导 ④ 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A. 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6.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7.煤的使用、水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工作效率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其后来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A高三历史2014.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这一措施A.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B.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C.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D.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3.“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B.苟子礼法并施主张C.韩非法家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4.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5.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1月月考历史(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1月月考历史(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3.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的突出表现是A.实行三公九卿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建立内外朝制度D.实行二府三司制4.《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

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行政B.民政C.军政D.财政5.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6地方方方方年代年代年代年代A B C D7.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8.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9.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主要有①“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10.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2014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与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与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1、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世系》。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家(族)谱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密切(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2、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 公元前2世纪前期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D. 公元前3世纪后期4、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

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①维护皇帝至尊②增加皇帝的神秘感③统一皇家用语④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5、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诸卿6、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 分封制的确立B. 郡县制的确立C. 宗法制的确立D. 三省制的确立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8、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九品中正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9、“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1、促使古希腊城邦形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历史(附答案)

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历史(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3.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 ①③④4.《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D.实现中央集权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中,“礼”主要指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③④7.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8.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9.《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二历史4月综合练习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二历史4月综合练习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4月综合练习试题(无答案)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2.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A.血缘 B.地域 C.财产 D.宗教3.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

”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4.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5.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这一制度形成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6.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 B.管理地方行政 C.监察地方政治 D.掌管地方军事7.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8.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唐朝 B.北宋 C.明朝D.清朝9.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察举制的创立 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10.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的是A.梭伦 B.伯利克里 C.克里斯提尼 D.苏格拉底11.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于古希腊的经验。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独立自治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小国寡民12.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1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法律基础是A.《人权宣言》 B.《1871年帝国宪法》 C.《邦联条例》 D.《权利法案》14.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联邦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民主原则D.民族平等原则15.近代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1415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历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1415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

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

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

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

”这种现象渊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道教D.佛教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4.“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5.“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6.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7.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

山东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首发】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案卡一并交回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改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共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观察右图《西周分封形式图》,得到的有效信息不准确的是A.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B.封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分封对象出现了多样化2.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次将清明节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清明节主要是国人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

中国古代与这种观念密切相关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君主制3.随着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以下关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血缘与政治相结合C.采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D.等级秩序森严4.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主要是因为郡县制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减少决策失误D.中央任命官员5.西汉中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置了A.中朝B.刺史C.枢密院D. 按察使司6.“它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这种制度既能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这种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7.1572年,明穆宗去世,其子继位为明神宗,神宗年方十岁,由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卷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3.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4.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5.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6.《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7.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8.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③男耕女织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这一局面是在A.南宋时期 B.元朝统一后 C.明代后期 D.清朝前期10.桑弘羊《盐铁论·水旱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田,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

”“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柔刚和,器用便。

”这一论述反映了①铁农具的制造分为私人和官府②私人制造的铁农具质量较差③官府所制铁农具因官吏指导,工匠细致操作质量较好④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1.元代将金线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丝绸纹样继承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①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②元朝统一中国③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④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推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2.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

由此可以推断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13.《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工匠,不可能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4.春秋战国时期,临淄、咸阳等城市呈现“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的景象,材料说明了这些地区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 发展成为政治中心C.发展成为商业中心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15.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B. 手工工场兴起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16.《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7.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④叶适的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8.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19.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20.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大陆及北非等地,总之是不出世界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B.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C. 当时世界各地大体还处于相互隔绝状态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21.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②传播天主教③掠夺金银财富④推动商品输出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22.18世纪,西方人所谓“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资本积累方式。

“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23.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

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

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4.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说明了A.蒸汽机的使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C.蒸汽动力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 D.蒸汽动力带来了交通运输革命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26.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7.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8.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29.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30.“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31.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由此不能得出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32.《走西口》是继《乔家大院》后又一部登陆央视的晋商题材的作品,使晋商再次成为热点。

下列对晋商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B.具有地域性C.政府大力支持 D.以长途贩运活动为主3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毕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34.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

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