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奶牛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与水解素皮肤变态反应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情况下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对比

不同情况下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对比

养殖与饲料2023年第04期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1]。

布鲁氏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呈球杆状或卵圆形,菌体长约0.6μm ×1.5μm 、宽约0.3μm ×0.6μm ,属于变形杆菌属的α2亚纲,1886年发现于马耳他岛军队的死亡士兵体内,最初的传染源为山羊的奶制品[2]。

该病不仅每年造成养殖业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所以,布病的净化工作已经是当前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疫苗免疫是反刍动物布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疫苗免疫虽然能够有效防止布病的传播,但是也容易在布病检测过程中造成误诊[3],当前许多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对天然感染和后天免疫形成的抗体进行识别,本研究对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节点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平行检测,通过对比数据,分析在使用不同疫苗时如何有效减少布病的误诊。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在选定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对3月龄的犊牛使用RBT 进行初筛,选择20头未进行过免疫的阴性牛作为试验对象。

1.2主要试剂布病A19株疫苗、布病S2株疫苗均购自金宇保灵生物有限公司,RBT 、iELISA 试剂盒、cELISA 试剂盒、AGID 试剂盒均购自西班牙INGEZIM 有限公司,布病检测卡购自上海快灵科技生物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将20头布病阴性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使用A19株疫苗和S2株疫苗进行免疫,将收稿日期:2022-10-24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20326601D );河北省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产业创新团队(HBCT2018120406)作者简介:袁方,男,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薛占永,男,1964年生,硕士,教授。

不同情况下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对比袁方1,王晓芳2,邵丽玮2,剧力京3,符乐2,胡晓月2,赵志强2,薛占永1*1.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2.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3.保定市畜牧工作站,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目的]筛选出不同情况下奶牛养殖场适用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疫苗A19与S2株免疫奶牛抗体消长规律与4种检测方法比较

布鲁氏菌疫苗A19与S2株免疫奶牛抗体消长规律与4种检测方法比较

布鲁氏菌疫苗A19与S2株免疫奶牛抗体消长规律与4种检测方法比较作者:乔波严平乐汉桥张健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12期摘要:为了解奶牛免疫A19疫苗和S2疫苗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比较目前地市级实验室常用的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效果,研究分别按厂家说明书对分别对60头试验奶牛进行免疫,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竞争ELISA(cElisa)对免疫前1d 至免疫后260d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2组奶牛血清样品经RBT、SAT、cELISA检测,抗体在28d达到峰值,且在21~56d保持较高水平,A19疫苗组260d仍未全部转阴,S2疫苗组在免疫后140d已全部转阴。

A19疫苗的阳转率明显高于S2疫苗组并且抗体持续时间更长。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奶牛;A19和S2疫苗;血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010引言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胞内寄生菌[1]。

该病以公畜睾丸炎、母畜流产、产奶量下降等为主要症状[2]。

布鲁氏菌进人机体被巨噬细胞吞噬,会有10%以上的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定植。

该菌根据形态差异分为粗糙型(rough,R)和光滑型(smooth,S)2种,光滑型具有完整的外膜结构,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中的O-侧链的抗体,粗糙型布鲁氏菌没有O-侧链抗原[3]。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是以布鲁氏菌细胞壁脂多糖上的O 链抗原作为诊断位点,试管凝集试验(SAT)抗原检测光滑脂多糖抗体(S-LPS),ELISA方法主要以光滑型布鲁氏菌脂多糖抗原检测布鲁氏菌抗体[4-6]。

我国常用的布病疫苗包括牛种布鲁氏菌A19疫苗、猪种S2疫苗、羊种M5疫苗,均为光滑型[7]。

布鲁氏杆菌

布鲁氏杆菌

布氏 菌
消化道 皮肤粘膜 呼吸道
急性期
慢性期
感染量少、毒力弱
淋巴液 局部淋巴结
机体抵抗力强
感染量大、毒力强 机体抵抗力弱
血行播散(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
多发性病灶形成 迁延性病灶 病灶外播散
治 疗
布氏菌在淋 巴结内局限
隐性感染
痊愈
残余变态(消散、纤维化)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几乎所有组织器官均可侵犯,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亚临床感染
• 常发生在高危人群中,30%以上有高 水平的抗布氏杆菌抗体。不能追及明 确的临床感染史。
临床表现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常见的四大主症 多样的其他表现
发热 多汗 乏力 疼痛:关节、肌肉、神经、睾丸、眼球等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表现:
临床表现
• 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 • 肺:卡他性肺炎 •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
附睾炎、子宫内膜炎 • 神经系统: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周围:
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 • 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
炎、滑囊炎和腱鞘炎。
临床表现
• 潜伏期7~60 d,一般为1~3周 • 分期(国内) 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 本菌生长缓慢,需培养至10天以上。
– PCR检查布氏杆菌DNA,未能推广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
➢ 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 性,用于初筛。
➢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 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 以上者。

布鲁氏杆菌

布鲁氏杆菌

可发生小的坏死、骨髓组织营养不良和出血性素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纤维化等。有的急性和亚急性期病人 发现骨髓样细胞增殖,圆细胞的结节,多数浆液性水肿和渐进性细胞坏死。在慢性期见有髓样细胞増殖,某些病 例尚有圆细胞的病灶性浸润 。
急性期可见病灶性卡他样肺炎,炎症病灶通常局限于肺下叶。有时在肺内见到由类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 的肉芽肿 。
诊断方法
畜间布病诊断标准
人间布病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流行病学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 究有密切关系者 。 (2)临床表现 岀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和睾丸肿 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 (3)实验室检查 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 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 。 (4)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鲁菌 。 (5)血清学检查
末梢神经受累较多见,经过较轻。中枢神经受累少见,但经过严重,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脊髓膜炎和脊髓 炎等。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退行性、渗出性、增殖肉芽肿性和硬化性改变 。
运动系统的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骨髓病变表现为增殖性多形细胞的成骨性炎性反应,同时有骨 样组织形成,骨骼肌可有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结缔组织内初期表现为浆液性出血性炎症,沿着血管走向,同时 发生圆细胞浸润。这种浸润或完全消散,或被肉芽组织所代替,然后纤维化。在临床上可经常见到关节炎,关节 周围炎、滑膜炎和腱鞘炎等 。
布鲁氏杆菌会引起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危害较大。在我国该疾 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3种牲畜,其中以羊型布鲁氏杆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 布病主要损害人、畜的生殖系统和关节,对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危害 。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高明华樊庆德徐春光杨晓刚(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

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牛种布鲁氏菌(B. 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 suis)、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犬种布鲁氏菌(B. canis)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 neotomae)。

另外,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到在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上有别于前6种的布鲁氏菌,定为海洋种布鲁氏菌(B. maris)。

据CDC报告,我国人布鲁氏菌病发生严重,2005~200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 416、19 013、21 901例,2008年1~10月新发病数已达27 264例,形势十分严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感染来源主要是患布鲁氏菌病的羊,其次是牛及其他动物。

并且具有疫区范围扩大、爆发点增多、典型病例增多、人群分布以农民和牧民为主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加强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检疫监测力度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就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免疫学诊断技术1.1 血清凝集性试验布鲁氏菌病传统检测方法有血清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MRT)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等。

经典血清凝集试验包括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平板凝集试验(PAT)等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停止使用,取代方法是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等。

在国际贸易中,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是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病的指定试验。

乳牛MRT依然是乳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的主要方法。

由于凝集性试验是基于检测针对布鲁氏菌多糖O-链的抗体,因此会与有类似多糖O-链的细菌如耶尔森氏菌O:9等出现交叉反应。

1.2 补体结合试验(CFT)CFT至今仍是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是牛、羊及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病国际贸易指定试验,并作为确诊用。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由于近几年有急骤回升的势头。

笔者叙述布病现阶段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展,以期对防控有所帮助。

关键词:布病;诊断;防控布鲁氏菌病(Bucellosis)由布鲁氏菌(Bucella,俗称布氏菌)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羊、牛、猪多发,其他动物也有感染,患羊对人威胁最大。

据中国CDC报告,2005-2008年全国布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416、19013、21901、30002例,人布病感染严重,形势严峻[1]。

国际上将该病列为B 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

中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

布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也可以传染人。

1.病原学1.1布鲁氏菌的发现史1860年,英国医生马斯登(Marston)首次提出“热病”的报告,起名为“地中海热”。

1887年Bruce又在马耳他岛的病人脾脏分离出此菌,证明患本病的小羊是本菌宿主,主要传染绵羊,山羊;人称马尔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我国称羊种布鲁氏菌。

此后不久,1897年Bang分离出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主要传染牛。

1914年Jraum分离到猪种布鲁氏菌(B.suis),主要传染猪。

1953年Buddle分离出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

1956年Stoenner分离出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

1966年Carmichael发现犬种布鲁氏菌(B.canis)。

1994年Foster发现不同于上述6个种的布鲁氏菌称为海洋哺乳动物种布氏菌(B.maris)。

最近又鉴定到3个新种型,田鼠型(B.microti),鳍型(B.pinnipediae),鲸型(B.ceti) [3]。

2008年和2009年先后又报道了一类新的布氏菌种B.inopinata sp.nov.这个种目前发现两株感染人(典型菌株BO1和不典型株Brucella-like strain BO2)[4-5],但关于这个种地位还未得到布氏菌分类小组委员会的承认。

奶牛养殖中布鲁氏菌病诊断与防控

奶牛养殖中布鲁氏菌病诊断与防控
r76 2 临床症状 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3-230d, ! 平均为126d。绝大多数的奶牛处于隐性感染的状 症态,母牛患病后常常岀现流产、胎衣不下、子宫
资炎、乳房炎、关节炎以及不孕症等各种症状。怀孕
$ 母中牛 常通 常发 常生 在阴 7-道8月炎时,甚岀至现岀流现产粟现粒象大,小在的流红 产色 过结 程
[2] 胡振•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防控与净化[J].饲 料博览,2018, (12): 83.
节,有大量的黏脓性分泌物从母牛阴道内流岀, 即使顺利生产所产多为死胎以及弱胎,常常岀现 胎衣滞留的现象。公牛患病后主要岀现附睾炎、 睾丸炎以及局部生殖器官的增生性病变,另外母 牛还可能岀现轻微的乳房炎症状。
3 病理变化 对病牛进行剖检,可以看到其胎盘、睾丸、乳
房以及流产胎儿等岀现了肉眼可见的病变。病牛 的胎膜发生水肿,呈现岀胶样浸润状态,其颜色 为淡粉色,质地较脆,在胎膜外常常附着有大量 纤维素絮状物。其绒毛膜岀现充血以及岀血现 象,在绒毛膜外部可以看到灰黄色或者黄色絮状 物。其子叶的颜色为肉色同时岀现肥厚糜烂的现 象。病牛流产胎儿通常其皮下肌肉以及结缔组织 部位常常岀现血样浆液性浸润,在其真胃内可以 看到白色或者淡黄色的黏液絮状物,在其膀胱以 及胃肠浆膜下可以看到一些点状以及现状岀血 叫其腹腔以及胸腔部位岀现大量的微红色积液, 肝脏、脾脏以及淋巴结岀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同 时可以看到一些呈散在性的炎症坏死灶。新生犊 牛往往可以看到肺炎病灶。对病牛乳房进行剖 检,可以看到其乳房切面部位存在黄色的小结 节,其实质以及间质细胞岀现增生,呈浸润状态。
4.5做好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布鲁氏菌病作为 一种人畜共患病,极容易在人畜之间导致交叉感 染。因而,在奶牛场内必须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 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保证 其持证上岗。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整理课件
“++++”完全凝集,上清液100%清亮 “+++” 几乎完全凝集,上清液75%清亮 “++”显著凝集,上清液50%清亮 “+” 微量凝集,液体25%清亮 “-” 无凝集,液体不清亮 确定每份血清滴度是以出现“++”及以上的
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整理课件
诊断标准
没有进行过菌苗接种的人、畜血清试验的标准是 :
人、牛、马、鹿、骆驼等大家畜血清为1:100( ++)及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
猪、羊(绵羊、山羊)、犬等小家畜血清在1: 50(++)及以上者为阳性,1:25(++)为可疑。
对可疑反应的人和动物应在10-25天内重复检查, 以便进一步确定诊断。
整理课件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整理课件
器材与试剂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 玻片或有凹形孔的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 加样器、混合棒或牙签
整理课件
试验方法
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 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 观察结果。
整理课件
(四) 结果判定
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 性;
整理课件
作凝集反应时,有个别血清会出现前带现象,即 稀释度低的血清管内(或血清量多的格)不发生凝 集,而稀释度高的管内(或血清量少的格)出现凝 集,这叫做前带现象。如果某血清在平板凝集反 应中出现了前带现象,那么做试管反应时应多做 几个管,多采用几个稀释度。
氯化钠的含量增高对血清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盐 的浓度越高,反应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在兽医界 为了克服凝集反应中的阻抑抗体的干扰,对羊血 清采用高渗盐水作凝集反应,一般浓度在 10~12%,切记一般人血清不能用高渗盐水。

四种牛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四种牛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2019年第12期(总第217期)四种牛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马宏伟",路广计1*,张若曦",刘天驹",李翀",轩秋燕",刘志勇2,范京惠3,程丽华4,边青岩4(1.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5;2.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唐山063004;3•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保定071001;4.饶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北衡水053900)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19)12-0009-04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球分布、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我国主要采用疫苗免疫、感染畜淘汰等措施进行防控,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虽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易受疫苗免疫干扰%本研究对健康牛和感染牛在口服免疫S2疫苗的背景下,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样品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健康牛布病抗体在免疫60天后开始迅速下降,RBT因敏感性和抗体滴度较低在检测期内结果全为阴性,iELISA敏感性高,牛奶iELSIA与血清iELSIA经Kappa法分析发现K值在0.286〜1.000之间(60天内0.545〜".000之间),NH-AGID特异性100%,敏感性随抗原刺激强度而变化较大,但NH-AGID可在疫苗免疫早期鉴别人工免疫与自然感染%综合来看,牛奶样品可替代血清样品进行布病免疫抗体评价,NH-AGID与高敏感方法(如:iELISA'配合使用,可为奶牛布病净化过程中尽早筛选淘汰感染牛提供一个有利途径%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天然半抗原;琼脂凝胶免疫扩散;鉴别诊断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以发热、流产、睾丸炎、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侵害牛、羊、鹿、猪、狗、骆驼、水獭、海豹、海豚、鲸等多种动物,也称波浪热、马耳他热、地中海热,人间布病俗称懒汉病、蔫吧病、千日病等,我国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3]o布病流行广泛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在动物、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对畜牧养殖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疫苗免疫和检测筛查对于有效防控甚至净化布病意义重大。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2.3.1 实验室初筛2.3.1.1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lO++及以上。

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C. 1.5)滴度l:400++及以上。

2.3.3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 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中任一项者。

4.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杆菌病-PPT精美课件

布鲁氏杆菌病-PPT精美课件
03
一次(以48H结果为准)。 判定反应标准:阳性反应局部红肿达
04
2x2cm或面积4cm2
皮内变态反应注意事项
保存:布氏菌素于4-10℃冷 暗处.
6
制品浑浊,有摇不散的沉淀,
有异物,安瓶有裂纹,标签 5
不清,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面积计算:浸润、伪足都属 于测量范围
4
1
部位:要皮内注射,切勿皮下 注射
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 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 少,心内膜炎。
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 漠,失眠,烦燥,畏寒喜暖,四肢发 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
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主要体征
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
连,脓肿 肝脾肿大,黄疸 软组织肿胀:筋膜、健膜、关节
3型
3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
3、4、5、6、7、9型
4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
3、4、5型
5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6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7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三、布病的发病机理
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 态。
○ 凡具备1、2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
价高低,皮变反应仅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
病原分离:检出布氏菌
01
试验凝集试验: 1:100(++) 以上

布鲁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布鲁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布鲁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布鲁氏菌感染是一种由于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能够引起人类和多种动物的感染。

这种疾病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控制布鲁氏菌感染的扩散。

本文将探讨布鲁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

首先,流行病学监测是关键步骤,它可以提供早期警示和准确评估当前疫情的程度。

监测系统应包括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定期报告和疫情动态分析等功能。

为了实现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必须建立了解不同地区疫情的数据共享平台,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兽医机构和农业部门等。

这将促进疫情信息的共享,提高对疫情的监测水平。

其次,预警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

预警系统的目标是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暴发,并准确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控疫情。

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应当具备以下特点:快速响应、准确预测、可靠的预警信号和高效的应对措施等。

该系统应基于过去的疫情监测数据,借助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和模型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同时,该系统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以便快速地传播预警信息。

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布鲁氏菌感染监测的国际合作。

由于布鲁氏菌感染的人兽共患性质,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监测和控制该疾病。

国际间的合作能够促进疫情信息的共享,加强技术交流,并共同制定防控措施,从而提高对布鲁氏菌感染的监测和预警水平。

其次,政府对于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支持至关重要。

政府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有效建设和维护该系统,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和权力,并明确瘟疫事件的报告义务,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递。

另外,构建一个多部门的合作机制也非常重要。

布鲁氏菌感染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兽医、卫生、农业和环保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并行的防控措施。

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密切协作,才能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布鲁氏菌感染的扩散。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1897年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分布。

感染人类的布鲁氏菌无鞭毛、无质粒、有荚膜,主要通过气溶胶感染,寄生于单核巨嗜细胞内,从而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人感染布鲁氏菌可引起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家畜患病可导致流产、不孕、睾丸炎和附睾炎等。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因此,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有效的诊治至关重要。

本文就国内外布鲁氏菌诊断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1 细菌学诊断方法1.1显微镜直接涂片检查采集绒毛膜水肿液、流产胎衣、胎儿胃内容物、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涂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显微镜直接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牛羊布鲁氏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消长规律研究

牛羊布鲁氏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消长规律研究

布鲁氏菌病(布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 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 传染病,主要经过消化道、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等途 径侵入机体而感染发病。布鲁氏菌主要寄生于网状 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病理进程,并常伴随有菌 血症,对生殖、神经和骨骼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母 畜导致流产、早产、不孕,繁殖能力下降,产奶量 减少;公畜出现睾丸炎和附睾炎,个体瘦弱等。 疫苗接种是控制布鲁氏菌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彭祥科 [1],[2] 等采用猪种 S2 菌苗对布病疫区内牦牛 口服免疫连续四年的效果观察试验证明,在不清除 原有病畜,即保留传染源的情况下疫情可以得到 有效控制,流产病料检菌率和布病引起的流产率明 显下降。为了有效贯彻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计划》,黑龙江省自 2018 年开始实施肉牛和羊的 大面积布鲁氏菌免疫,用内循环或者外循环封闭式 投药器进行口服免疫。为了评价牲畜布病疫苗临床 应用情况,掌握黑龙江省牛羊布病免疫抗体水 平,笔者在哈尔滨市某县开展牛羊布病 S2 疫苗免 和肉牛 A19 疫苗免疫工作,测定免疫抗体的消 长情况。另外,对 6 个试验点免疫 S2 疫苗后开展 免疫抗体评估,不仅为今后布病检疫工作奠定基 础,还对下一步疫苗应用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 1 材料 1.1 免疫疫苗
免疫前先进行布病抗体筛查,选择布病阴性场 开展免疫试验。S2 疫苗每头牛口服免疫 500 亿活 菌,每只羊口服免疫 100 亿活菌。A19 疫苗采取皮 下注射免疫 500 亿活菌。在宾县选择 84 头肉牛和 38 只羊进行试验,其中 48 头牛免疫 A19 疫苗,36 头牛免疫 S2 疫苗,羊免疫 S2 疫苗。另外,在黑龙 江省 6 个地区,每个地区选择 1 个市(县)开展牛 羊临床应用 S2 疫苗免疫试验。 2.2 样品采集 2.2.1 在宾县,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 15 d,30 d, 45 d 采集牛血,分离血清。在免疫前,免疫后 7 d, 15 d,30 d,45 d,135 d 采集羊血,分离血清。 2.2.2 2018 年 6 月份,在黑龙江省 6 个地区的市县 集中采集免疫过 S2 疫苗的牛羊血样,分离血清。 2.3 抗体检测 2.3.1 RBPT 方法(按照 GB/T 18646 执行)。取布 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 30μL 置于玻璃平板,再取 30μL 血清与其均匀混合,在 4 min 内观察是否有 凝集现象,出现凝集颗粒判定为布病抗体阳性。 2.3.2 cELISA 方法(按照说明书执行)。将待检血 清样本和标准对照血清用 PBST 进行 10 倍稀释, 即取 20μL 样本和对照血清加入 180μL 的 PBST 稀释液中,取 50μL 加入酶标板,用 6mL PBST 溶 解冷冻干燥的单克隆抗体,所有实验孔内加入单克 隆抗体溶液 50μL/ 孔,室温孵育 45 min,弃去所 有孔液体,PBST 洗涤 4 次,3 min/ 次。加入 HRP 标记山羊抗鼠 IgG 100μL,室温孵育 45 min。弃 去所有孔液体,PBST 洗涤 4 次,3 min/ 次。加入

布鲁氏菌疫苗研发与应用现状

布鲁氏菌疫苗研发与应用现状

布鲁氏菌疫苗研发与应用现状布鲁氏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感染症,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传播,研发和应用布鲁氏菌疫苗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现状。

目前,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人畜共患病防治领域。

人畜共患病是指动物和人类之间可以相互传播的疾病,其中包括布鲁氏菌病、猪瘟等。

人畜共患疫苗的研发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布鲁氏菌存在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对免疫系统的刺激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研发能够覆盖各个血清型的广谱疫苗。

其次,布鲁氏菌是一种内细胞寄生菌,在人和动物体内可以形成慢性感染,免疫系统对其的应答也不够强烈。

因此,研发效果良好的布鲁氏菌疫苗需要克服布鲁氏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

近年来,许多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工作。

目前已经有几种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发的布鲁氏菌S2一代灭活苗已经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了许可证,在兽医用疫苗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展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工作。

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研发一种基因工程疫苗,该疫苗利用重组蛋白抗原对布鲁氏菌进行免疫。

布鲁氏菌疫苗的应用主要是在畜牧业和兽医领域。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将布鲁氏菌疫苗列为常规疫苗,并在兽医实践中推广使用。

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动物的感染风险,减少兽医资源的消耗,增加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疫苗的应用也对控制人畜共患病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给人畜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风险,保护人类的健康。

然而,布鲁氏菌疫苗的推广与应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疫苗的研发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3)结合检疫和隔离或淘汰措施 ,使用 布氏菌苗作免疫接种,与上述方法基本相 同,不同的是,留在原群的阴性牛和犊牛 要接种菌苗
精选课件
公共卫生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 粘膜、生殖道感染。感染牛的布鲁氏菌无自觉症状, 但血液中存在抗体;感染猪的布鲁氏菌,症状轻, 关节炎、肌肉疼痛,疲劳,局部炎症;感染羊的布 鲁氏菌,症状重,发生波浪热,痛苦,下午发热, 第二天早晨大出汗,神智清楚,可活动,出汗后, 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 性可流产、神经炎。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精选课件
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各种动物临 床表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羊、猪等 家畜(马例外,一般均为隐性感染,为血 检阳性),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畜。 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致怀孕母畜流产,公 畜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精选课件
病原
主要三种: 羊布鲁氏菌:1887年,英军医生Bruce在马
精选课件
布氏杆菌病 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精选课件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儿(7月龄),皮下水肿 精选课件
母猪子宫精内选课死件 胎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盘,水肿及子叶出血、坏死
精选课件
病变
• 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
渗出物。
• 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的坏死物。 • 胎儿的病变主要为败血症的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
精选课件
国际兽疫局在重新修订的《国际动物卫生法 规》(1982)中对进出口动物的布鲁氏菌病检疫 作了新规定,即所有进出口牛,不论繁殖或饲养 用,凡未接种过布鲁氏菌苗的,血清凝集价必须 少于30国际单位/ml才认为是阴性。我国1952年 的规定是,牛的血清凝集价1:100(即100 IU/ml) 判为阳性,1:50(即50 IU/ml)判为可疑。

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җ基金项目: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 S 08182);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60402)通信作者:梁秀文,E -m a i l :h l b e 2018@126.c o m第一作者:梁晨,E -m a i l :l i a n gc h e n -1984@163.c o m 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җ梁 晨1魏 伟2,梁秀文1德恩金1(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2.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ʌ摘要ɔ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㊂布鲁菌病疫苗的发展经历了灭活疫苗㊁减毒活疫苗和减毒粗疫苗等阶段,临床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包括S 19㊁R e v .1㊁S 2和R B 51,然而上述疫苗存在一定缺陷,如残留毒性和干扰常规血清学试验结果判定等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界对布鲁菌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的基因工程疫苗取得了一定进展㊂该文简要回顾近年来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㊂ʌ关键词ɔ 布鲁菌病;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137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㊂布鲁菌为革兰阴性胞内寄生菌,以羊种布鲁菌㊁牛种布鲁菌和猪种布鲁菌较为常见[1]㊂人感染布鲁菌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见发热㊁多汗㊁乏力㊁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导致疾病迁延不愈㊂家畜感染布鲁菌可出现流产㊁不孕㊁繁殖成活率低等,使家畜数量明显减少,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2]㊂疫苗接种是防治布鲁菌病的主要手段,早期以灭活疫苗为主,后期主要选用免疫效力更好的减毒活疫苗,其中用于家畜的疫苗包括S 19㊁R e v .1㊁S 2㊁M 5和R B 51等,用于人类的疫苗包括104M 和19-B A 等,然而有些疫苗存在一定缺陷,限制其广泛应用[3]㊂随着对布鲁菌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疫苗㊁基因工程疫苗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简述如下㊂1 传统布鲁菌疫苗目前,临床常用的动物布鲁菌疫苗有S 19㊁R e v .1㊁S 2㊁M 5和R B 51,均为减毒活疫苗,为控制布鲁菌病疫情㊁减少畜牧业经济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4]㊂布鲁菌减毒活疫苗通过筛选毒力较低的布鲁菌分离株或分离强毒株传代获得,与灭活疫苗相比,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可激发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更持久㊁接种途径多样㊁成本低廉等优势[5]㊂1.1 牛种布鲁菌S 19疫苗 S 19疫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奶牛布鲁菌病防控的疫苗,是牛种布鲁菌19的全菌制剂,被印度㊁阿根廷和巴西等许多国家参考使用,于1958年被引入中国[6]㊂S 19疫苗最初是20世纪初从一头娟姗牛的乳汁中分离出的一种毒性菌株,在室温下自然衰减1年获得的光滑型突变体[7]㊂目前临床使用的S 19疫苗是美国科学家挑选出来的一种赤藓糖醇(E r y )敏感的S 19菌株㊂E r y 基因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E r y A ㊁E r y B ㊁E r y C 和E r y D ㊂S 19存在702b p 的核苷酸序列缺失,从而影响到E r yC (b a b 2_0370)和E r yD (b a b 2_0369)的编码区域,从而使S 19对E r y 敏感[8]㊂S 19是光滑的布鲁菌菌株表型,其脂多糖含有O -多糖,可以持续刺激动物产生抗脂多糖抗体,干扰已产生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之间的常规血清学检测,此外可导致怀孕奶牛流产,引起公牛持续的睾丸炎[9]㊂S 19的免疫效果取决于接种动物的年龄㊁接种途径和剂量㊁感染途径等因素㊂改进和保持S 19疫苗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有可能通过添加标记基因提高鉴别诊断的效率和简便性㊂目前,可以使用多个候选对象作为标记基因,如B P 26和p 39基因[10]㊂此外,S 19对人类具有一定程度的致病力㊂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告指出,在S 19疫苗生产或接种过程中造成人员感染布鲁菌[8]㊂未来可利用缺失的702b p22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片段区分S 19和其他野毒株,并应用重组D N A 技术开发出更好的㊁安全性更高的S 19疫苗[11]㊂我国目前使用A 19疫苗替代S 19,A 19毒力介于S 2和M 5疫苗之间,对牛的免疫效果较好㊂1.2 羊种布鲁菌R e v .1疫苗 R e v .1疫苗是一种链霉素耐药的光滑型羊种布鲁菌菌株㊂20世纪60年代在希腊㊁约旦㊁塔吉克斯坦㊁蒙古和西班牙等国用于预防动物布鲁菌病㊂实验证实羊接种R e v .1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应答效果与S 19接近,但保护力较强[12],能有效降低母羊流产的概率㊂该疫苗通过黏膜产生免疫,主要在头颅淋巴结内进行复制,对常规血清学诊断影响较小㊂由于R e v .1带有链霉素耐药性,所以使用链霉素和四环素治疗布鲁菌病的效果不佳,应引起注意㊂R e v .1疫苗的缺点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完全恢复R e v .1菌株毒性而导致怀孕牲畜流产,且R e v .1菌株在动物体内具有较长的存活期,可通过分泌物和乳汁传播㊂R e v .1疫苗的上述缺点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来克服,但在羊布鲁菌已被根除的国家禁止使用[7]㊂1.3 羊种布鲁菌M 5疫苗 M 5疫苗是1962年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通过弱化强毒株M 28得到的弱毒株㊂应用M 5疫苗不使用佐剂,其免疫途径为气雾免疫,剂量为5ˑ109c f u ㊂1970年我国首次大规模使用M 5疫苗对绵羊和山羊进行接种实验,效果显著,接种动物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㊂与M 28疫苗和M 16相比,M 5疫苗的毒力明显降低[2,13]㊂M 5疫苗的研发对我国动物布鲁菌病的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㊂然而M 5疫苗毒力强并且可以引起高血清反应,为国产疫苗中毒力最强的菌株,且较不稳定,基因组突变通常发生在培养阶段,另外无法区分感染或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应答㊂鉴于其存在以上缺点,国内布鲁菌病疫区很少使用M 5疫苗,2017年我国原农业部已下发文件停止使用M 5疫苗㊂1.4 猪种布鲁菌S 2疫苗 S 2疫苗是1952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在猪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得到的猪种布鲁菌毒株,经培养基连续传代后的光滑型弱毒株㊂应用S 2疫苗不使用佐剂,通过口服方式,可有效预防猪布鲁菌感染㊂对于牛㊁绵羊㊁山羊等易感家畜,口服S 2疫苗也能提供满意的防护效果㊂与S 19和R e v .1相比,S 2疫苗具有较低的残留毒性㊁疫苗生产成本低且可以口服免疫等优点㊂然而研究显示,在大型动物中,S 2的免疫保护力低于S 19和R e v .1,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持续时间较短㊂1.5 牛种布鲁菌R B 51疫苗 R B 51疫苗是牛种布鲁菌2308的一个自发突变株,该疫苗未使用佐剂㊂R B 51为粗糙型疫苗株,菌株中编码糖基转移酶的w h o A 基因被I S 711插入序列破坏,从而表现为粗糙型,用R B 51免疫的动物易与自然感染区分[14]㊂R B 51菌株比较稳定,与S 19相比毒力弱,美国㊁墨西哥等国家用R B 51疫苗替代S 19疫苗用于奶牛布鲁菌病的免疫㊂R B 51具有利福平抗性,易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但不利于布鲁菌病的常规治疗㊂R B 51可感染人类,多因针刺损伤意外暴露引起[15]㊂2 基因工程疫苗随着同源重组技术的发展,一些基因工程减毒菌株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㊂通过干扰参与脂多糖(L P S )生物合成途径的必需基因如p e r ㊁p g m ㊁w b o A ㊁w b k A 等得到粗糙型突变体,其优点在于不干扰常规血常规诊断而且毒力明显降低㊂其他突变体如p u r l ㊁pu r d ㊁p u r e ㊁b a c a ㊁h e m h ㊁v i r b 或p g k 基因的破坏后得到了较好免疫保护力[2,7,16]㊂尽管前期试验结果较好,但是这些突变体在动物身上大规模的试验还有待进行㊂2.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的合成原料为重组布鲁菌属蛋白,疫苗的佐剂为完全氟化物佐剂或不完全氟化物[7,17]㊂有学者通过研究小鼠模型发现,许多布鲁菌膜和细胞溶质蛋白可起到保护性抗原的作用,包括L 7/L 12核糖体蛋白㊁外膜蛋白(O m p )2b ㊁O m p31㊁O m p 16㊁O m p 19㊁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 u /Z n -S O D )㊁22.9-k d a 蛋白㊁二氧四氢蝶啶合成酶及核苷二磷酸㊂然而与S 19疫苗相比,部分重组蛋白在体内的免疫效果较差[18]㊂尽管O m p 16和O m p19自身具有佐剂特性,但大多数重组蛋白需要协同使用佐剂以增强免疫反应㊂使用佐剂往往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的局部炎症㊁肉芽肿的形成或无菌性脓肿㊂因此,今后应更加广泛地致力于开发新的重组蛋白疫苗,由多个布鲁菌抗原组成,而且具有自身佐剂特性㊂2.2 D N A 疫苗 D N A 疫苗即用表达特定抗原基因的质粒进行疫苗接种,已成为开发布鲁菌病疫苗的新方向㊂这些疫苗含有编码布鲁菌属基因的重组质粒,无须佐剂㊂D N A 疫苗可编码以下基因:L 7/L 12,B L S ㊁BC S P 31㊁C u /Z n -S OD ㊁O m p 16㊁P 39和B a b 1-0278[9,19]㊂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D N A 疫苗或使免疫3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23,V o l.31N o.11反应最大化㊂一种方法是D N A疫苗中表达多种抗原,另一种方法是将细胞因子作为佐剂在D N A疫苗中共同表达,以提高免疫应答㊂尽管已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大多数D N A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自然宿主中还需进一步的研究[20]㊂3新型疫苗3.1布鲁菌菌壳疫苗布鲁菌壳疫苗通过表达裂解基因E导致细胞壁形成跨膜通道,从而引起菌体内容物外流而形成菌壳[21]㊂疫苗的合成为布鲁菌属的全有机体,不含细胞质成分,也无需添加佐剂㊂研究发现与灭活细菌相比,猪布鲁菌S2菌壳疫苗能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G和T细胞应答的产生[22]㊂这种疫苗的缺陷比较明显,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野生布鲁菌中的水平转移困难等㊂3.2纳米颗粒疫苗纳米颗粒疫苗是布鲁菌属抗原,通过疫苗抗原在纳米载体内或装饰在其表面压缩制成,常将脂多糖作为疫苗佐剂㊂与未结合抗原相比,纳米载体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抗原给药途径,增强了细胞摄取,从而提高机体免疫效果[5,23]㊂此外,纳米载体可以作为佐剂在淋巴器官中产生免疫反应㊂纳米颗粒疫苗的抗原主要来源于布鲁菌O m p(19㊁25㊁31)㊁R L7/ L12核糖体蛋白㊁L P S或细胞溶质蛋白,可用于布鲁菌病疫苗接种[24]㊂3.3通过逆向疫苗学方法确定候选疫苗人用布鲁菌疫苗研制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布鲁菌存在多个种型,且保护性抗原谱复杂,单一抗原很难起到完全保护作用㊂随着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逆向疫苗学逐渐成为研制新型疫苗的重要方法㊂逆向疫苗学(R V)以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为基础进行抗原预测,并随后对预测的候选抗原进行验证评价,进而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原用于新型疫苗研制㊂R V方法是基于基因组数据研究而成,一般分3个步骤:①通过计算工具和在线数据库选择基因组分析以确定可能诱导免疫反应的免疫原表位;②合成或生产相关基因克隆㊁抗原肽或蛋白质;③在实验动物模型中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25]㊂虽然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发现了相应的布鲁菌基因表达谱,但是如何使用这些基因设计疫苗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㊂4小结疫苗是布鲁菌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策略,目前仍有部分国家人畜间布鲁菌病流行严重,未来期待更多国家的科研学者投入到布鲁菌病疫苗的研制中,从而减少布鲁菌病对人类㊁牲畜的危害㊂参考文献[1]WA N G Y B,X U C,Z HA N GSJ,e t a l.T e m p o r a l t r e n d sa-n a l y s i so fh u m a n B r u c e l l o s i si n c i d e n c ei n m a i n l a n d C h i n af r o m2004t o2018[J].S c iR e p,2018,8(1):15901.[2]HO U H H,L I U X F,P E N G Q S.T h e a d v a n c e si n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e s[J].V a c c i n e,2019,37(30):3981-3988.[3]E L B E H I R Y A,A L D U B A I B M,MA R Z O U K E,e ta l.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i a g n o s t i ca n dv a c c i n es t r a t e g i e sf o re a r l yd e t e c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h u m a n B r u c e l l o s 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ne n d e m i c a r e a s[J].V a c c i n e s(B a s e l),2023,11(3):654.[4]G O O DW I N ZI,P A S C U A L D W.B r u c e l l o s i sv a c c i n e sf o r l i v e s t o c k[J].V e t I mm u n o l I mm u n o p a t h o l,2016,181:51-58.[5]C A R V A L HO T F,HA D D A D J P,P A I XÃO T A,e ta l.M e t a-a n a l y s i s a n d 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o l o g y[J].P L o SO n e,2016,11(11):e0166582. [6]WA N G S Y,WA N G W L,S U N K,e ta l.C o m p a r a t i v e g e-n o m i ca n a l y s i sb e t w e e n n e w l y s e q u e nc ed B r u ce l l aa b o r t u s v a c c i n es t r a i n A19a n d a n o t h e r B r u c e l l a a b o r t u s v a c c i n e S19[J].G e n o m i c s,2020,112(2):1444-1453.[7]H E I D A R Y M,D A S H T B I N S,G H A N A V A T I R,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e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 v i e w [J].F r o n tV e t S c i,2022,9:925773.[8]MO R E N O E,B L A S C O J M,MO R I YÓN I.F a c i n g t h eh u m a na n d a n i m a lB r u c e l l o s i sc o n u n d r u m s:t h ef o r g o t t e n l e s s o n s[J].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2022,10(5):942.[9]S A I D U AS,S I N G H M,K UMA R A,e t a l.S t u d i e so n i n t r a-o c u l a r v a c c i n a t i o no f a d u l t c a t t l ew i t hr e d u c e dd o s eB r u c e l l aa b o r t u s s t r a i n-19v a c c i n e[J].H e l i y o n,2022,8(2):e08937.[10]G U P T A S,S I N G H D,G U P T A M,e ta l.A c o m b i n e d s u b u n i tv a c c i n ec o m p r i s i n g B P26,O m p25a n dL7/L12a-g a i n s tB r u c e l l o s i s[J].P a t h o g D i s,2019,77(8):1-9.[11]L A L S I A M T H A R AJ,L E EJH.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i a l o f v a c-c i n e s a g a i n s t B r u c e l l a[J].JV e t S c i,2017,18(S1):281-290.[12]H E I D A R Y M,D A S H T B I N S,G HA N A V A T I R,e t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B r u c e l l o s i sv a c c i n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v i e w[J].F r o n tV e t S c i,2022,9:925773.[13]L IB,C H E NS,WA N GC,e t a l.I n t e g r a t e d m R N A-s e q a n dm i R N A-s e q a n a l y s i s o f g o a t f i b r o b l a s t s r e s p o n s e t oB r u c e l l a m e l i t e n s i s s t r a i n M5-90[J].P e e r J,2021,4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9:e 11679.[14]B L A S C O J M ,MO R E N O E ,MO R I Y ÓN I .E f f i c a c y of B r u c e l l a a b o r t u s S 19a n d R B 51v a c c i n e s t r a i n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T r a n s b o u n d E m e r g Di s ,2022,69(4):1670-1673.[15]WA N G Z ,WU Q M .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 i nl i v ea t t e n u a t e d B r u c e l l av a c c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 [J ].C u r rP h a r m B i o t e c h n -o l .2013,14(10):887-896.[16]G ÓM E Z L ,A L V A R E Z F ,B E T A N C U R D ,e t a l .B r u c e l l o s i s :i m p r o v e d d i a g n o s t i c s a n d v a c c i n e i n s i gh t s f r o m s y n t h e t i c g l y c a n s [J ].V a c c i n e ,2018,36(21):2928-2936.[17]B U N D L E D R ,M C G I V E N J .B r u c e l l o s i s :I m p r o v e dd i a g-n o s t i c s a n dv a c c i n e i n s i g h t s f r o ms y n t h e t i c g l y c a n s [J ].A c c C h e m R e s ,2017,50(12):2958-2967.[18]A V I L A -C A L D E R ÓN E D ,L O P E Z -M E R I N O A ,S R I R A N -G A N A T H A N N ,e t a l .Ah i s t o r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B r u -c e l l a v a c c i n e s [J ].B i o m e dR e s I n t ,2013,2013:743509.[19]B Y N D L O S SM X ,T S O L I SR M .B r u c e l l a s p p .v i r u l e n c e f a c t o r s a n d i m m u n i t y[J ].A n n uR e vA n i mB i o s c i ,2016,4:111-127.[20]D O R N E L E S E M ,S R I R A N G A N A T HA N N ,L A G E AP .R e c e n ta d v a n c e s i n B r u c e l l aa b o r t u sv a c c i n e s [J ].V e tR e s ,2015,46(1):1-10.[21]B E A U V A I S W ,M U S A L L A M I ,G U I T I A N J .V a c c i n a t i o nc o n t r o l p r o g r a m s f o rm u l t i p l e l i v e s t o c kh o s t s p e c i e s :a na ge -s t r a t if i e d ,s e a s o n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m o d e l f o rB r u c e l l o s i sc o n t r o li n e n d e m i c s e t t i n gs [J ].P a r a s i tV e c t o r s ,2016,9:1-10.[22]X I EJG ,W A N G J ,L I ZY ,e t a l .O n t o l o g y -b a s e d M e t a -a n a l ys i s o f a n i m a la n dh u m a na d v e r s ee v e n t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l i c e n s e d 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e s [J ].F r o n t P h a r m a c o l ,2018,9:503.[23]K A R E V A N G ,A HMA D I K ,T A H E R I R A ,e ta l .I mm u n o g e n i c i t y o f g l y c i n e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c o n t a i n i n g ac h i m e r i ca n t i g e na s B r u c e l l av a c c i n ec a nd i d a te [J ].C l i n E x p Va c c i n eR e s ,2021,10(1):35.[24]L IS L ,HU A N G J ,WA N G K F ,e ta l .Ab i oc o n j u ga t e v a c c i n ea g a i n s tB r u c e l l aab o r t u s p r o d uc e db y e n g i n e e r ed E s c he r i c h i a c o l i [J ].F r o n t B i o e n g Bi o t e c h n o l ,2023,11:112074.[25]H E Y .A n a l y s e so fB r u c e l l a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h o s t i mm u n i t y,a n dv a c c i n e t a r g e t s u s i n g s y s t e m s b i o l o g y an d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 [J ].F r o n tC e l l I n f e c tM i c r o b i o l ,2012,2:2.(收稿日期:2022-02-06)(上接第121页)照海支沟热秘摩方为治疗热结肠腑大便秘结者之用方㊂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导肾元之气通达于八脉㊂肾开窍于二阴,血海充盈,肠腑得濡,则大便通畅㊂‘针经指南“谓照海主治大便不通 ㊂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通利三焦,布津于六腑,而润肠通便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 大便闭塞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医士有神功㊂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有健脾胃㊁调气血㊁通肠腑之功,与支沟配伍而泄热通便㊂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是小儿胃肠道疾病常用穴位㊂清大肠可以荡涤下焦邪热积滞;顺时针摩腹以通便;运内八卦自乾卦经坎㊁艮㊁震㊁巽㊁离㊁坤运至兑卦,能安和五脏,通和六腑;退六腑能清热凉血解毒而通便;推下七节骨可泄热通便而治肠热便秘㊂4 小结小儿便秘为临床常见病㊁多发病,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饮食调整㊁排便习惯训练及手法协助治疗㊂饮食调整为增加液体和富含纤维膳食的摄入量㊂排便习惯训练为定点㊁限时㊁规律排便㊂患者每日晨起坐便盆,排便时间控制在5~10m i n ,并使用正确方法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㊂手法协助治疗为通过肛门指诊㊁栓剂或洗肠等刺激排便[4]㊂中医常用治法包括药物内服㊁药物熏洗㊁穴位贴敷及小儿推拿等,其中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操作方便㊁安全无毒副作用㊁患儿易于接受㊁效果好等特点,深受患儿及家长青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㊂此外,便秘患儿平时应合理搭配饮食,切不可乱用泻药,以防造成肠道功能紊乱㊂参考文献[1]柳少逸.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08.[2]柳少逸.经络腧穴原始[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08.[3]亢弘扬.小儿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54.[4]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与治疗流程[J ].中小儿外科杂志,2011,32(8):629-630.(收稿日期:2022-03-28)5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奶牛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与水解素皮肤变态反应相关分析

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奶牛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与水解素皮肤变态反应相关分析

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奶牛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与水解素皮肤变态反应相关分析杨宏军;李旭妮;张亮;宋玲玲;侯佩莉;何洪彬;高运东;毛开荣;仲跻峰【摘要】The object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observe the agglutinating antibody variation in serum of dairy cow vaccined with brucella S19, and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glutinating antibody variation and the brucellin skin allergy. Fifty sexual maturity youth cattle without brucellosis were chosen to be vaccined with S19 in dose of 109 CFU. Blood was collected regularly to check the agglutinating antibody level of the serum. To analysis the skin allergy of the dairy cattle, brucellin was injected intradermally to all the vaccined cattle. The 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agglutinating antibody could be inspected in serum of all the vaccined cattle on the 15th day and moderately breakdown after a peak on the 30th day. The tardive allergy of the cattle on brucellin showed a favourable sensitivit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glutinating antibody variation in serum and the brucellin skin allergy was not notable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 235.%观察奶牛在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状态下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免疫后奶牛对布鲁氏菌水解素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差异,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寻找选择布鲁氏菌病抗性牛的方法.选择布病阴性的性成熟青年黑白花奶牛50头,注射S19疫苗1×109 CFU/头,定期采集血液测抗体水平,第60天用布鲁氏菌水解素皮内注射,检测变态反应.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牛均能在15天时检测到凝集抗体,30天达到峰值.迟发性变态反应表明,免疫牛对布鲁氏菌水解素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变态反应强度与抗体峰值水平存在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235.【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5)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奶牛;布鲁氏菌;凝集抗体;变态反应【作者】杨宏军;李旭妮;张亮;宋玲玲;侯佩莉;何洪彬;高运东;毛开荣;仲跻峰【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0008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0008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4+5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广泛流传的重要的动物传染病。

大连市奶牛布病免疫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连市奶牛布病免疫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连市奶牛布病免疫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已确认布鲁氏菌有9个种,其中可感染人类的,按照其致病性和侵袭力的高低依次是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布病呈持续上升势头,对于布病的检测方法经多年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除经典的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反应试验外,近年来还建立起了ELISA、PCR方法和LAMP法等多种布病检测方法。

在农业部印发的《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22-2022)》中将辽宁省划分为一类地区。

针对计划中的相关要求,笔者在大连市主要的奶牛饲养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阶段大连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现状、疫苗免疫情况和疫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大连11个涉农区市县中,奶牛饲养区域分布在8个区市县(花园口、长兴岛和长海县无奶牛养殖)。

2022年,大连市奶牛总存栏为11860头,截至2022年6月份奶牛总存栏为11608头。

其中,金普新区是大连市奶牛的主要养殖地区。

2022年,大连市奶牛布病检测10235项次、阳性42例,阳性病例主要分布于16个场群(2个场、14个散养村),布病流行率为0.41%;2022年,大连市奶牛布病检测16462项次、阳性80例,阳性病例主要分布于9个场群(3个场、6个散养村),布病流行率为0.49%。

1调研结果及存在问题1.1养殖场户情况调查结果和存在问题通过对养殖场户的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布病免疫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免疫的疫苗种类多样,养殖场进行的是A19疫苗的免疫,中小规模养殖户进行的是S2疫苗的免疫;三是免疫效果好,对于奶牛流产的预防效果都比较显著;四是免疫程序有所不同,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为1年1次,个别养殖场户为1年2次。

1.2大连市布病疫苗情况调查结果大连市布病疫苗主要有A19和S2两种,两者有以下区别:一是两种疫苗的免疫方式不同,A19通过注射免疫,S2为口服给药;二是两种疫苗的免疫期不同,A19免疫期较S2长;三是免疫效果不同,通过注射方式进行免疫的疫苗,其效果普遍好于口服免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s t r a c t T h e o b j e c t o f t h i s e x p e i r me n t w a s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a g g l u t i n a t i n g a n t i b o d y v a r i a t i o n i n s e r u m o f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0 1 3, 4 5 ( 2 ) : 1 1—1 4
S h i e n c e s
布 鲁氏菌 S 1 9疫 苗免疫奶 牛血 清凝 集抗体 的
动态变化 与水解 素皮肤 变态 反应相关 分析
d a i r y C O W v a c c i n e d wi t h b r u c e l l a S 1 9,a n d s t u d y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 a g g l u t i n a t i n g a n t i b o d y v a r i a t i o n a n d t h e b r u c e l l i n s k i n a l l e r g y .F i t f y s e x u a l ma t u i r t y y o u t h c a t t l e w i t h o u t b r u c e l l o s i s w e r e c h o s e n t o b e v a c c i n e d wi t h S 1 9 i n d o s e o f 1 0 CF U. B l o o d wa s c o l l e c t e d r e g u l a r l y t o c h e c k t h e a g g l u t i n a t i n g a n t i b o d y l e v e l o f t h e s e t —
相关性 , 但差异不显 著 , 相关系数为 0 . 2 3 5 。
关键词 : 奶牛; 布鲁 氏菌 ; 凝集抗体 ; 变态 反应
中图分类号 : ¥ 8 5 2 . 4 5 文献标识号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3 ) 0 2— 0 0 1 1 — 0 4
Co r r e l a t i o n An a l y s i s o f Ag g l ut i na t i n g An t i b o d y Va r i a t i o n i n S e r u m a n d Br u c e l l i n S k i n Al l e r g y i n Da i r y Ca t t l e Va c c i n e d Wi t h Br u c e l l a S 1 9
Ya n g Ho n g J u n ,L i Xu Ni ,Z h a n g L i a n g ,S o n g L i n g L i n g ,Ho u P e i L i ,He Ho n g B i n , Ga o Yu n Do n g ,Ma o Ka i R o n g ,Z h o n g J i F e n g ,Di n g J i a B o
杨宏军 , 李旭妮 , 张 亮 , 宋玲玲 , 侯佩莉 , 何洪彬 ,
高运东 , 毛开荣 , 仲跻峰 , 丁家波
( 1 .山东省农业科学 院奶牛研究 中心 , 山东 济南 2 5 0 1 3 1 ; 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北京 摘 1 0 0 0 8 1 )
要: 观察奶牛在布鲁 氏菌 S 1 9疫苗免疫状态下血清 凝集 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免疫后奶牛对布鲁 氏
a m.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s k i n a l l e r y g o f t h e d a i y r c a t t l e ,b r u c e l l i n w a s i n j e c t e d i n t r a d e r m a l l y t o a l l t h e v a c c i n e d
( 1 . D a i r y C a t t l e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S h a n d o g u A c a d e m y fA o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n a n 2 5 0 1 3 1 ,C h i n a; 2 . C 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V e t e r i n a y r D r u g C o n t r o l , B e i n g 1 0 0 0 8 1 ,C h i n a )
菌水解素的皮肤迟发性变 态反应差 异 , 并探索两者 的相关性 , 寻找选 择布鲁 氏菌病抗性 牛的方法 。选择 布病 阴性的性成熟青年黑 白花奶 牛 5 0头 , 注射 ¥ 1 9疫 苗 1×1 0 C F U / 头, 定期采集 血液测抗体水平 , 第6 0天用 布 鲁 氏菌水解素皮 内注射 , 检测变态反应 。结果显示 , 所有免疫牛均能在 l 5天时检测 到凝集抗 体 , 3 O天 达到峰 值 。迟 发性变态反应表 明 , 免疫牛对布鲁 氏菌水解 素具 有 良好 的敏感性 , 变态反应 强度与抗 体峰值水平存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