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打印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打印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答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整理_文言文二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整理_文言文二

1.崇明县(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

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

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

余览其说而是之。

②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

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

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③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22、第①段中当地百姓反对棚民开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3、本文前两段均用“余览(闻)其说而是之”作结,试分别概括“其说”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对第③段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后两种观点各有优点,或“息事”,或“保利”。

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①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盖:掩盖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故间:离间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解:消除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背着⑤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发动⑥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则:效法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答案解析】A.②间:参与④负:覆盖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最不相同的一组是()①未尝闻任氏之风俗②饰小说以干县令③除去天下之害④强行者有志⑤已而大鱼食之⑥人必从而害之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解析】B.解析①“风俗”在句中指“传闻”;②“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④“强行”在句中指“竭力实行”;⑥“从而”指跟随来。

其他两项古今意思大体相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B.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C.所以遣将守关者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解析】D(D项和例句都是“用来……的”,A、B、C三项都是“……的原因”。

)4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是一种物证马未都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

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爱好者。

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的各类书籍。

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

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的魅力。

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

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

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

高三一模试卷语文有答案

高三一模试卷语文有答案

2014届高三一模试卷语文(有答案)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要表达中国经验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反映了文学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也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逐渐告别凌空蹈虚的发展趋势。

这当然值得肯定。

②“中国经验”是近几年出现的“热词”,它的前身应该是新世纪之后极度叫响的“中国模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经济奇迹是举世公认的,因此“中国经验”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种高度抽象和理论化了的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否能够直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值得讨论。

我们认为,号召文学表达的“中国经验”很容易产生误导,不如代之以表现“中国体验”,原因如下:③第一,概念化之虞。

“中国经验”本来就是概念的集成,是从政治制度、社会管理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归纳出来的理论模型,要文学表达这样的“中国经验”,把它作为文学的主题规范,很可能导致图解和演绎概念,产生大量概念化的平庸之作。

前些年文艺界热炒的塑造“国家形象”的话题后来只开花不结果,并没有出现多少让国内外读者和观众认可的能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其原因也在于这个口号本身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以政府资助的形式制作这类文学和影视作品,生产主体本身就定位了这类作品的主题指向,作为文化“形象工程”,其概念化是先天注定了的。

④第二,模式化之虞。

“中国经验”是集体经验的归纳,强调的是共性和通约。

提倡文学表达“中国经验”,很容易导致模式化。

这些年很多表现当下现实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大家不约而同地在表达“中国经验”,这个“中国经验”在中国各地、各领域、各阶层是有共识的,因此无论何种题材,最终都是历尽艰辛的“崛起”神话。

现在的作家基本都职业化了,他们是在书斋里凭想象写作,跟现实很隔膜,要他们表现“中国经验”,他们会本能地把先入为主的“崛起”模式与本地报纸上宣传地方政绩的新闻报道相勾兑,打造成大同小异的主旋律作品。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

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4年1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5分)①风俗是什么呢?它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又不是纯粹精神,它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中介。

风俗就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

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俗”。

②每个人从娘胎出世,从哇哇啼哭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接受着这个世界的各种风俗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作为生物的人和作为文化的人的统一体。

人的文化生命基因,是由以风俗为核心的第二生命系统构建的。

这种与有形物质的生物生命相异的独特的生命元素虽然是无形的,却融化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并不经意地流露在人们的言行中。

不同种族的风俗构成人类不同种群、种群区别异类的根本标志,成为,成为,成为。

③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风俗与信仰,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呈现出独异鲜明的时代特色。

它在完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地被程式化,又在不断地被整合。

对于这个特征,民俗文化学称之为“模式整合”。

在分析具体的风俗与信仰事象时,我们常常会意识到许多风俗和信仰现象有多重复合和循环的感觉。

例如,每年的岁时节令,周而复始,大年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种循环模式。

再如,民众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信仰、心理态势、思想意识和民间惯习等文化特质;从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人群的社会生活的饮食起居、精神信仰和娱乐社交来看,陈陈相因,年年相袭,好像也有一个“无形的手”在操纵和调节着,其程式和礼仪几乎也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

这就有必要对风俗与信仰背后的文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④从纵向来分析,这种模式的形成,往往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规范。

以在民间影响极大的岁时节日而言,当今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上古先民的原始巫术活动、图腾崇拜、国家庆典以及农业生产劳动的生产过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4上海高考语文各区县一模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讲解

2014上海高考语文各区县一模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讲解

2014年上海各区县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散文阅读闸北区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温一壶月光下酒林清玄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

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

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

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试题

黄浦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

(17分)修养高于知识①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经常听到有人讲,现在中国人的国学修养如何如何差,不会作诗,不会写字等等。

保卫汉字、保卫中国文化的说辞也时有出现。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

②社会生活有一则铁律:由繁向简。

由繁向简中又包含一个核心元素,凡事功能至上,审美要求是在满足功能后衍生出来的。

白话文普遍流行后,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水平一落千丈,单就文学的审美功能而言,白话的短处是一望而知的,但何以白话打败文言?道理很简单,由繁向简。

简则文化不易垄断,不易只成为少数人的事,这与公平和正义相关。

另外,现代社会到来,科学交流中,比如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白话比文言便捷,便捷的东西才能普及。

人是趋利避害的,有些选择看似偶然,比如胡适提倡白话,其实他的提倡只是适时顺应了人天性中的某种追求,不然声音再大,也不会有回声。

③严格讲,今天已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写字。

单以审美论,毛笔一定高过硬笔,硬笔高过电脑。

但何以毛笔会衰落?答案也非常简单,毛笔麻烦,难学,又没有效率,使用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温度,在冬天旅行中使用毛笔很不方便。

毛笔先被钢笔取代,而现在则是无笔的电脑时代了。

任何事物,当实用功能可以完全被取代后,它原有的地位一定是下降的,它必然会成为专门技艺,比如今天提倡写毛笔字,提倡书法,其实是在提倡一种专门技艺,而专门技艺没有普遍性。

④中国古书,由简牍向雕版发展,也是由繁向简。

因为工业时代,手工一定是专门技艺,没有普及的意义了。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2014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上海卷)语文答案分析一、阅读(一)阅读下文,达成1~6 题1.【答案】示例:本应除去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添了对实情认识的不确定性。

2.【答案】原由表现3.【答案】 D【分析】需排序语段的话题是对“知识”的理解,可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摆列。

⑤是“知识”的总说,有领起全文的作用,故放在开头。

②中“其实”一词,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解说,故应紧接⑤。

③①紧密相连从反面来论述。

④中的“所以”引领的内容有总结的作用,应放在最后,应选 D 项。

4.【答案】 C【分析】“需要提升新闻的公布门槛”于文无据。

5.【答案】示例:第⑥段指出要提升受众参加新闻生产,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追求实情的意向的有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论述更深入。

6.略。

(依照考生答案与文章第③段供给的四个方面的切合程度,以及考生答案的表达能否正确、逻辑能否严实评分 )(二)阅读下文,达成7~12 题7.【答案】示例: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以海绵吸水来比喻湖泊吸音,以海绵的“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之强,把作者奇妙的主观感觉用常有物件传达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8.【答案】略。

( 此题采纳整体评分法,对考生选择的角度及针对该角度联合文本进行的赏析做整体评分。

可选择的角度有动词的运用、写景角度的变化、色彩的组合等)9.【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了银河刺眼醒目、闪耀生辉的美感。

10.【答案】红杉拥有历经沧海的安静,它的存在令人类清醒冷静,所以,作者以为红杉是一种拥有特别含义的树。

11.【答案】 B【分析】解答此题,第一要着眼于语段的自己所表现的含义。

A. 原文说的是感觉舒适,“舒适”不等于欢喜,且“能够获取更多的欢喜”于文无据。

C.假定关系不行立,原文说的是有人共享安静可使“经历更加丰富完满”, D.“一个人独处时更能感觉到安静的欢喜”于文无据。

12.【答案】作者描绘了多种不一样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添了安静感,也是安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安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杂损坏了安静,作者描绘这种声音来表达责备和担忧。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①,表武陵主盐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②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病权不归有司也。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相关的研究者对照其初版本与修订版,发现差异比较大,初版不乏粗糙与悖谬之处,从文辞字句至段落乃至章节,金庸都动了不少“手术”,可以说是为其作品后来的经典化有意无意地做了先期的铺垫。这一修订成全了金庸的武侠江湖,亦成为无数人青春阅读的记忆。而令大家未想到的是,进入新世纪,金庸忽然宣布要再次修改其作品,出新版。如此的“小动干戈”,实在叫人疑惑,是老人有了创作新想法,还是商业方面的考量(作品集换了新的出版方)?这次修订动作不算大,但有些改动还是让老读者感觉诧异(如黄药师对女徒弟梅超风的暗恋),成败有几何,尚待众人争议。
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4.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2014届语文一模答案汇总

2014届语文一模答案汇总

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3分)
奉贤:标题中的“泛”字传神并统领全诗,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泛”字展开的。

(4分)14
舟任意东西之意,既是一种行为状态,也体现出作者内心恬淡自适的心态(
以“幽意”为旨,
漂泊之意,流露出随遇而安之态(

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整体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因为“泛”而显得有动态,恍惚流动,迷蒙飘渺中显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写出了作者在“泛舟”过程中轻松闲适的心情。

最后两句为“泛”舟所感,正是先前所见,故而内心自然。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阅读部分(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19分)①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文人既不同于一生主要从事政治的政治工作者,也不同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而主要指在思想意识领略从事研究和创作的人员。

因为这些人能真正在思想意识领略起着举足轻重、导向作用,在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他们掌握着宣传传播的媒介工具。

②同为文人,因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文人在其自身于社会的表现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

③“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食人间烟火”,这恐怕是纯文人所采取的或向往的思想境界吧。

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和流俗敏感、愤怒、厌恶,嫌而避之。

对那些避之不及的俗人俗事会感到玷污了自己,甚至会“挖耳洗面”,以洁视听。

这类文人,对社会的发展往往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但他们又不同于那些缺少思想、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而是把大量的思想和热情投入到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向往和喜怒哀乐。

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便有了种种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小说,于是便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吟山歌水、风月无边的妙句佳文……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虽然其中不乏“烟灯烟枪”之类,但也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典章佳文,让后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争的同时,也表现在与那些单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八股学究、痴人说梦”的纯文学以及那些“玄幻戏言、调笑逗乐、艳事性趣”类的媚俗文学的远离。

李白所神往的学习的“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以及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反映了文学要有发拨扬正气、扬清涤浊、争辩是非、关注人民生活的境界和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卷2014年1月8日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用设计去改变生活冯骥才①在哥本哈根,几次听丹麦人说这么一句话:“生活的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

”这句话细琢磨很有道理,只要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哪样没有设计?然而,为什么以前没听过这种说法?这不是一般的话,里边包含着一种新观念,就是要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②由此,我注意到在丹麦大大小小的城市,包括机场都可以看到一种新颖独特的商店,叫做新设计品商店。

走进商店,眼前一亮,一方面所有商品都是我们日常身边的生活用品,家具、餐具、灯具、厨具、洁具、玩具,还有居室的、园艺的、电器的等等无所不包;但另一方面,它不是一般的百货商场或家居超市,这里一切物品一概是新颖的、没见过的、创新的。

无论是颜色、造型、理念、使用方法,全都充满了设计师独特的创意,更漂亮更现代更便捷,有的还有新的科技含量。

比如刚刚摆到店中的一把雨伞,形状很怪,前尖后圆——这种伞的奇妙之处是在很大的风雨中都不会翻过去。

柜台前有一台小电视,播放着这种雨伞“风雨不怕”的神奇效果。

③我忽想到,这数千种全新并不断更新的产品,需要多么巨大的设计创意与能力来支持?不只是丹麦,整个北欧都看重现代生活离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两个字——设计。

□。

哥本哈根有一座新设计博物馆,展示了人类生活一些方面设计的历史,以及设计与发明、材料、科技及文化的关系;其中几座世界上最现代的音乐厅与歌剧院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新科技、新理念、新思想、新的审美精神以及超前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博物馆骄傲地展示着设计创新与生活进步的关系。

④前两年我访问瑞典和挪威归来,写过一文《从简朴到简约》。

我说,北欧四国与中欧和南欧不同,在历史上北欧没有处于欧洲文化中心,没有太多的“人文包袱”;他们的本土文化一直单纯简朴,也就比较容易从固有的“简朴”走进现代文化所需要的“简约”。

但是这绝不是听其自然的转化,而是一种自觉的进取。

他们首先是明明白白认清自己特有的传统,进而去创造属于北欧的现代文化形态。

在这中间,设计被摆到最关键位臵,设计师成了时代文化的主角之一。

通过数十年乃至几代设计师的努力,不仅形成了北欧特有的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语言,还有力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⑤设计不仅改变了生活,也创造了独特的生活精神与情感。

设计被作为一种创意的代名词,设计师被视作最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家,为世人所尊重。

如今设计在北欧是一种真正的文化时尚;当然,不是低层次的娱乐时尚,而是高端的文化时尚。

⑥从经济角度看,设计还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

在丹麦有一家享誉全球的积木玩具公司——乐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一位名叫克里斯第森的人所创。

它是一种带有“连接颗粒”、可以自由拼砌的五色(红、黄、蓝、白、黑)塑料积木,能够听凭人们的想象自由地堆砌出各种事物来。

在乐高所在地比隆小镇,有一座闻名全球的主题公园,使用了4200万块塑料积木,拼砌成世界各地名胜、历史名人、码头车站、油轮汽车、童话世界、花鸟鱼虫、未来世界等,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

如今世界上已有三亿人手里有乐高积木。

它真正的意义是,不只是设计给你的,而是要由你来设计。

乐高已被列入世界十大玩具。

它的特点是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发挥孩子们的想象。

任何孩子都能从中享受到想象、设计和动手完成的快乐,这真是酷爱设计的丹麦人的一大发明。

⑦反观自己,我们的现代设计成气候了吗?我们有自己鲜明的中国人的现代审美了吗?不论是当代艺术的精英审美,还是大众的生活审美?我们的古代审美十分清晰,我们甚至可以自诩:我们唐代以来就有了乐高似的“七巧板”!但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审美模糊又杂乱。

也许由于我们历史太久,人文积累既深厚也僵化,也许我们的设计仍处于模仿阶段——抄袭性“设计”可算不上设计;我们的生活审美不应总陷在这种混沌中,需要设计来引领。

可是新的设计需要的新的理念,从哪儿来呢?1.第②自然段首画线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2分)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⑴不仅是“宜家”⑵设计不仅体现在上边说的日常应用的一切⑶从服装、汽车、住宅到公共建筑⑷还有生活的一切P.F. Productions后期制作A.⑵⑶⑴⑷ B. ⑶⑷⑵⑴C.⑵⑴⑷⑶D.⑶⑴⑵⑷3.对第④段“自觉的进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觉进取指要能从固有的“简朴”自由发展,走进“简约”。

B.自觉进取要能认清文化传统,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现代文化形态。

C.自觉进取的关键在设计,设计师要成为时代文化的主角之一。

D.这种自觉进取会形成特有的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语言,有力地影响世界。

4.第④、⑤段可以调换位置吗?理由是。

(3分)5.结尾段多次运用问句,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4分)6.品读结尾句,联系全文内容概括新的设计理念可从哪些方面来。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露珠草萤的消失——想起“百花小开本”肖复兴①对于像我这样年龄的读者而言,“百花小开本”是一种亲切的带有怀旧色彩的读本。

它是异形的小开本,风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因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所以被称之为“百花小开本”。

②第一次读到这种“百花小开本”的时候,我正在北京读初中,迷上了散文,尤其是冰心的散文。

记得那时听说百花文艺新出版了冰心的《樱花赞》,非常想立刻去新华书店购买,不想有事脱不开身,便托一个同学代劳,心情迫切得一天都不愿意耽搁。

当天黄昏,我的这位同学把这书买回来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当时兴奋的样子,至今恍若眼前。

没看它的内容,它的样子就让我喜欢,在当时普遍大小32开的标准开本的书籍中,它异样清秀而吸引人。

我喜欢这样的小开本,不仅设计精美,而且价格便宜,如果太贵,也就容易失之交臂。

记得几十年过后,在冰心先生家中见到她老人家时,还忍不住提起这件往事。

那个小开本的《樱花赞》,实在是太难以让人忘记了。

③可以说,我就是从那时候知道天津有家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而且,从那时候起开始买这种“百花小开本”。

印象深的,有巴金的《从镰仓带回来的照片》、韩北屏的《非洲夜鼓》、叶君健的《旅伴》、碧野的《月亮湖》等。

那种小开本非常适合那时如我一样的学生阅读。

因为它们不仅页码薄,文字短,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很快就能读完;而且,开本小,便于随手携带,揣在衣袋里,带到哪儿都能读。

我常常带着它们到教室,在上课时偷偷地放在课桌的抽屉里读。

④日后,我能写点儿东西,一直以为吸取了不少“百花小开本”的营养,对它们充满感激之情。

其实,这只是对于我个人的影响而已,对于当时的文坛特别是散文创作的态势的发展和影响力,其作用至今未有认真的研究和评估。

这是一种出版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

在我看来,起码影响了整个60年代的散文创作,甚至波及到了粉碎“四人帮”之后新时期伊始。

记得在60年代颇有影响的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争论,应该是有它的因素在作用的。

⑤如今,是一个浮华并崇尚奢华的时代,出版业的发达,现代印刷术的高科技化,加剧了图书的浮华和奢华。

不管什么书,都要包装得豪华如贵妇人一般,有不少书还非要弄成精装或软精装,如同硬壳虫一般,不是为了拿着读的,而是为了摆着看的。

处处重码洋,大开本,厚页码,却是如兑了水的酒,干货很少。

浮文弱质,虚实难符,朴素的小开本的书,几乎难觅踪迹。

⑥“百花小开本”,曾经成就了百花文艺出版,成为他们独立并影响于全国的一个品牌。

如今,却几近一个缥缈的梦。

记得十多年前,郑法清主政百花社的时候,我曾经专门给他写过一封信,希望能重振“百花小开本”的清风,重新组织人马,出版这样的“百花小开本”。

我想有那么多老人怀念,又那么多年轻人需要,不会没有市场的。

以后,薛炎文主政百花社,我同样向他提过这样的建议。

可惜,都没有能够好梦重温。

⑦希望重新出版这样“百花小开本”,我也有自己的私心。

虽然,我在百花社出版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和理论集等好几本书,但梦寐以求的是想出版一个如冰心那本《樱花赞》一样薄薄的却精致的“百花小开本”。

这是我从少年时候就憧憬的一个梦。

那时候,我的母亲去世不久,我刚刚写完一篇《母亲》,我很想由此结集出版一本小册子,献给母亲,也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但是,文章只有两万四千字,单单出版成一本书,太单薄了,几乎不大可能。

以后,这二十多年来,我曾经和很多出版社执着地说过自己的这个想法,但几乎都是碰壁。

我明白了,不仅是百花社一家出版社的原因,而几乎是眼下整个出版界的现状。

在一个崇尚大而全、奢而华的时代,厚书、大书、套书、礼品书,甚至根本卖不动却可以列队如仪能够带来声誉的赔本赚吆喝的全集,都可以出,谁还看得上这如蛤蟆骨朵儿一样薄薄的不起眼的小书?“百花小开本”只能命中注定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梦。

⑧殊不知,再大的青蛙都是从蛤蟆骨朵儿变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都以个头和重量来分高低的。

露珠非珠,却别有一番清新与湿润;草萤非火,却别有一番情趣和光亮。

7.第②段中,作者感到“兴奋”的原因是。

(2分)8.第⑤段画线句含义是。

(3分)9.第⑦段插叙的作用是。

(4分)10.对本文情感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情感线索明晰,前半部分表达了对“百花小开本”从兴奋到喜爱再到感激之情。

B.第⑤⑥段,情感急转直下,表达对小开本难觅踪迹的惋惜及惋惜之余的彻底失望。

C.第⑦段从“憧憬的一个梦”到“一个渐行渐远的梦”,情感渐入谷底,复杂而深刻。

D.结尾段扣题,意味深长,情感由谷底拔起直至高潮,戛然而止。

小水制作11.首段的“亲切带有怀旧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4分)12.文章题目颇具匠心,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6分)(三)默写(任选六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3.(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2),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6),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8)工欲善其事,。

(《论语》)(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6题。

(8分)洛阳早春顾况①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②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注]①顾况: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

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荐入朝任著作郎,时洛阳为唐代东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