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合集下载

核反应堆及发展

核反应堆及发展

核反应堆的类型核电站中的反应堆设计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核反应堆具有不同类型,相应形成不同的核电站。

可以利用下列三个特点表征不同类型的反应堆。

第一,所用的核燃料可以是天然铀或浓缩铀、钮或钍;第二,使用不同类型的冷却剂,可以是水、二氧化碳、氮气或钠;第三,用于控制链式反应中释放的中子能量的慢化剂,可以是石墨、重水或轻水(即普通水)。

下面就是迄今国际上核电站常用的4种核反应堆型。

压水堆是以加压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且水在堆内不沸腾的核反应堆。

目前以压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核电站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沸水堆是以沸腾轻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直接产生饱和蒸汽的核反应堆。

沸水堆与压水堆同属轻水堆,都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建造费用低和负荷跟随能力强等优点。

它们都需使用低富集铀作燃料。

以沸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未来市场中仍将占有显著的地位。

重水堆是以重水作为慢化剂,轻水或重水作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

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两类。

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但已实现工业规模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水堆核电站。

快堆是由快中子引起链式裂变反应的核反应堆。

快堆在运行中既消耗裂变材料,又生产新裂变材料,而且所产可多于所耗,能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增殖。

专家预计,快堆未来的发展将会加快起来。

前景看好的快堆现在世界上所运行的绝大多数反应堆是热中子堆,或者说是非增殖堆型,利用的只是铀-235,而天然铀将近99.3%是难裂变的铀-238,所以这些堆型对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1 %~2%。

但在快堆中,铀-238 原则上都能通过核反应转变成易裂变的钮-239而得以使用。

即使考虑到各种损耗,快堆总体上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具体点说,在堆芯燃料钮-239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铀-238,通过钮-239产生的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使铀-238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连续两次8衰变后,铀-238很快被转变成钮-239,同时产生了能量,如此核反应下去,能够源源不断地将铀-238转变成可用的燃料钮-239。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 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 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快 中子 反应堆 形成 的核燃 料闭合 式循环 , 可使 铀资 源利用 率提 高至 6 %以上 , 可使 核废 料产 生 0 也
量得 到最大 程度 的降低 , 实现放 射性废 物最 小化 。 国际社 会普遍 认为 , 发展 和推 广快堆 , 于解 决世 界 对 能源 的可持 续发展 和绿 色发展 问题具 有重 大价值 。 中 国实 验快堆 是 国家“ 6 ” 8 3 计划项 目, 也是 中核集 团第 四代核 能技 术研 发 的重要 一 步 。该 堆位 于 北京 中国原 子 能科学 研究 院 , 采用 已在 美 、 、 、 法 俄 日等 8个 国家有 多堆 运行 经 验 的钠冷 快 堆技 术 , 其 热功 率为 6 5兆 瓦 , 电功 率 2 O兆瓦 。 通过快 堆项 目实施 , 中核 集 团建 立 了快 堆工 程研发 中心 。 一 中心是 中 国唯一 的快堆技 术研 发基 这 地和 技术研 发 的重 要平 台 , 中 国快堆 发展 打下 了坚实 的基础 。 为 中核 集 团的快堆 发展 拟采取 三步走 战 略, : 即 实验 快堆一 示范快 堆一 大型商 用快 堆 。建造 中 国实验 快堆 是 中国快堆 发展第 一步 。 来 , 未 中核 集 团将加快 推进第 四代 核 电机 组—— 中国示范快 堆 的建 造 , 以此为 契机 , 动 中国铀钚 混合 燃 料制 并 推 造技 术等配 套技术 的发 展 , 步建立 中 国先 进核 能体 系。 逐
核电 工程与技 术 2 1 第 3期 0 0年
小 资 料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 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7月 2 1日, 中核 集 团 中国原子 能科 学研 究 院 自主研 发 的 中国第一 座 快 中子 反应 堆— — 中国实 由 验快 堆fE R 达 到首 次临界 。 是 中国核 能领域 的重大 自主创 新成 果 , 志着 中 国快 堆技术 实 现 了重 CF ) 这 标 大 突破 。由此 , 国成 为世界 上少数 几个 掌握快 堆技术 的 国家之 一 。 中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火力发电是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生产电能的主要方法。

煤炭在锅炉内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水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然后蒸汽沿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一起高速旋转,从而发出电来。

在汽轮机中做完功的蒸汽排入冷汽器中并凝结成水,然后被凝结水泵送入除氧器。

水在除氧器中被来自抽气管的汽轮机抽汽加热并除去所含气体,最后又被给水泵送回锅炉中重复参加上述循环过程。

显然,在这种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三种型式的能量转换过程:在锅炉中煤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在汽轮机中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被称为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机,而锅炉则是三大主机中最基本的能量转换设备。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

“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的火电电源建设,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采用石膏浆液连续跟踪控制技术使石膏浆液pH 值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采用石膏控速结晶技术使石膏中亚硫酸钙含量降至最低,半水石膏转化为二水石膏速度加快。

上述两种技术的成功应用,避免了半水石膏结垢堵塞容器和管道,从而解决了石膏结晶堵塞关键技术难题。

公司钢铁烧结烟气石灰石――石膏法空塔喷淋脱硫技术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在有色行业烟气脱硫新技术的研发上,公司研发人员开发出新型钠碱法脱硫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技术,核心内容是采用冲击式水洗除尘,采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循环吸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采用盐析结晶法生产亚硫酸钠。

产出的亚硫酸钠可供出售,从而抵消部分烟气脱硫成本。

我国实验快堆技术及存在的关键问题

我国实验快堆技术及存在的关键问题

我国实验快堆技术及存在的问题陈俊豪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随着核能发展和应用,核反应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不断改进和提高。

为迎接21世纪核能的发展,美国于2000年提出了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包括六种有应用前景的核反应堆系统,其中有三种是快堆。

我国已经开始工程技术发展的钠冷快堆就是其中一种。

我国快堆技术历经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的基础研究,纳入国家八六三高技术计划后的应用基础研究,正在建造65MW中国实验快堆,该堆计划于2009年首次临界。

我国钠冷快堆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目标与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钠冷快堆是当今唯一现实的核燃料增殖的堆型,发展快堆利相关的燃料循环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从单单发展压水堆的1%左右提高到60~70%。

快堆是我国核能可持续人规模安全供应和替代化石燃料、减少C02排放的关键堆型。

关键词:中国实验快堆发展现状存在问题1 引言我国的核电虽刚进入起步阶段, 但随着核电的发展, 铀资源的要求将不断增加。

然而铀资源是有限的, 天然铀中235U 只占0. 71 %左右, 必须要在发展压水堆核电站的同时将快中子增殖堆(快堆) 技术发展起来, 用这种堆型快速增殖核燃料, 使核电容量增长无燃料匮乏之忧。

核电站的发展将逐渐积累起长寿命稀有锕系核素, 这些放射性物质要衰变三、四百万年才能达到天然铀的水平, 绝非常规包装、埋藏所能安全处置的, 较现实的方法是放在快堆中当作燃料烧掉, 使之变成一般裂变产物。

因此把快堆技术发展起来可以消除发展核能的环境影响之虑。

上述快堆的两大用途, 决定了快堆在闭式钚2铀燃料循环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 我国快堆技术正在国家高技术‘863’计划的领导下进行开发, 作为快堆工程发展的第一步。

在第四代核能国际论坛提出的6种堆型中,有3种是快堆。

快堆是未来核电站的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实验快堆,示范快堆电站建设也在积极准备,技术路线为钠冷快堆。

我国钠冷快堆的技术选择和战略目标与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目标要求总体上是一致的,而高增殖能力更符合我国需要。

我国是否已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

我国是否已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

我国是否已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何祚庥2011年1月4日,在国内各大报刊,各大网站纷纷突出地报导了《中国铀利用率提升60倍,50年资源变成可用3000年》。

报导认为,“我国科学家在核电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

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由此,……我国现已探明铀储量够用上3000年”。

报导还引用了中核集团有关负责人的谈话:“这是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意味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由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有不少朋友,包括我的院士朋友,打电话向我们祝贺。

认为这是核科学的一大成就,为中国的能源,为中国的节能减排解决了大问题。

也还有一些用化石为能源从事火力发电的院士打电话问我,“我国火力发电面临非常紧迫的形势,石油可能在20~30年内枯竭,中国未来的电力,可能年需求达10~15亿千瓦之多,而煤最多也只够支撑100年!现在看到各大报刊、网站的报导,由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出现,……‘我国现已探明铀储量够用上3000年’,这比我们的石油、煤的资源大多了!是不是我们这些搞火力发电的人们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国外的反映却和我国媒体的报导大不相同。

2011年1月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那是相当地大吹大擂!”这是怎么一回事?是美国《华尔街日报》习惯性地继承了他的“贬低”中国的“传统”,还是确是媒体或中核集团在那里“相当地大吹大擂”。

问题太尖锐了!虽然有少数媒体也报导了《华尔街日报》1月5日报导,但总的来说,大多持谨慎态度。

——有不少朋友希望我这位已是过时的核物理学家做一个“负责任”的回答。

下面将分四个问题,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一)中核四0四乏燃料中试工程工程究竟取得了那些实质性的成就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宣布“我国首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程——中核四0四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

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作者:任媛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1年第07期“上还光源”通过验收中国迄今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同步辐射光源,2010年1月19日在上海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此举标志着中国这一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历经10年立项和52个月的紧张建设,已全面、优质、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即将正式对中外各学科领域的科研用户开放。

“上海光源”在国际上同类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中性价比最高,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70%,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储备。

AC313首飞成功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于2010年3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首飞成功。

该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吨,可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公里,可广泛用于人员和货物运输、搜索营救、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医疗救护等航空领域。

作为我国第一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完全按照适航条例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表明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首辆高速磁悬浮样车交付2010年4月8日,由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在成都实现交付。

此举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

高速磁浮列车可以达到时速500公里,车体具有与飞机相似的特性。

2008年7月,该公司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承担两节高速磁浮工程样车的研制任务。

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交付,历时仅20个月。

科技让世博更糟彩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本届世博会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的新理念,集中展示了人类最新的科技成就,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世博更美好。

【豆丁-推荐】-中国核电_只有_负重_才能_致远_

【豆丁-推荐】-中国核电_只有_负重_才能_致远_

“反哺”之重低碳经济时代,核电被看作是新能源的一号选择,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但这种关注更多的是对核电作为一种产业和产品的关注。

支撑这个产业健康发展的是中国核电的背后还有一条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产业链。

“核电是整个核科技工业产业链中最终进入市场的产品”,全国政协委员、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董事会顾问李永江提醒,“在关注核电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我国长期形成的核工业体系。

”我国核科技工业是通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军民结合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只有少数几个核大国才拥有。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付锐也表示:“这个体系来之不易,作用重大,需要不断巩固和大力加强。

”如何巩固和加强这个体系,核电责无旁贷。

核电不仅是核科技产业链条的终端产品,也是利润的最终体现。

“核科技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核电的反哺,核电产生的利润和效益,能够也应该有效地作为资金补充支持核电科研开发、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发展。

”李永江今年的提案集中在这一点上。

据了解,中核集团目前的核电产业效益已经对上、下游产业,特别是在铀资源开发、核燃料供应、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置等中国核电:只有“负重”,才能“致远”■本刊记者孔美荣中国核电的发展一直都被一些争论困扰着。

但“要不要加快发展”已经是几年前讨论的老话题了,“如何才能良性发展”是目前业界探讨的重点,也是今年“两会”核工业界代表、委员们的主导声音。

12中国核工业ZHONGGUO HEGONGYE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对为我国“两弹”事业做出历史性贡献的企业进行调整脱困、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等方面,核电产业功不可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也提出建议:“坚持以民养军,建立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核科技研发体系、核工业产业体系和核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是新形势下核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我国核工业遗留问题比较多,并且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了中核集团,需要时间和大量投入予以解决。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期刊名称】《装备制造》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近日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

这是中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意味着中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433
【相关文献】
1.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装料方案研究 [J], 杨晓燕;喻宏;刚直;周科源;赵金坤;陈仪煜;胡赟;田和春;李泽华
2.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装料方案研究 [J], 杨晓燕;喻宏;刚直;周科源;赵金坤;陈仪煜;胡赟;田和春;李泽华;
3.寄语快堆——感言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J],
4.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J], 无
5.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成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

中国实验快堆反应堆容器超压保护系统前言快堆是快中子增殖堆的简称。

快中子反应堆研究起步很早,1946年美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Clementine达到临界,1951年12月美国又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生产电力的核电站EBR—1,它验证了快中子反应堆增殖的概念,让人们看到了了核能能够作为长期、可靠的新能源的美好前景。

1963年和1980年美国又分别建成了功率较大的EBR—2和FFTF快中子试验反应堆。

法国的凤凰(PHENIX)原型堆和超凤凰(SUPERPHENIX)示范堆分别于1973年1983年达到了临界,俄罗斯的BN—600原型快中子反应堆于1980年达到了临界,英国和日本也先后建成了原型快中子反应堆PFR和MONJU。

现在世界已经建成的或计划的约40座快中子反应堆,目前正向着商用快中子反应堆迈进。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第一座快堆,其热功率为65MW,电功率20MW采用钠-钠-水三回路设计,一回路为一体化池式结构;堆芯入口温度360℃,出口温度530℃,蒸汽温度480℃,压力14MPa;事故余热排出系统采用直接冷却主容器内钠的非能动系统;中国实验快堆于1992年3月获国务院批准立项,2000年5月开工建设。

2011年7月21日10点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中国实验快堆(CEFR)是快中子增殖堆的简称,是第4代核能系统的优选堆型,快堆可将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从压水堆的1%提高到60-70%,可充分有效利用我国铀资源,对我国核电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快堆还可以嬗变压水堆产生的长寿命废弃物,使得核能对环境更加友好。

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中国实验快堆,21日10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标志着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沿技术的快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这也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此报告中主要讲述实验快堆反应堆容器超压保护系统实验快堆反应堆容器超压保护系统一,功能反应堆容器超压保护系统(C05)保护中国实验快堆反应堆主容器和保护容器,避免其中的气体超压,防止其压力边界受到可能的破坏。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作者:朱元武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7期反应堆启动前,必须按照核安全法规HAF0304《核电厂调试程序》中规定的调试试验项目,对电厂系统如反应性控制棒的功能、保护系统的功能和临测装置的功能等进行试验和检查,使其满足核安全的要求。

并按照物理试验质量和安全计划中的相关要求,完成启动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启动试验目的和内容反应堆启动是指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启动到临界状态,暨达到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过程。

堆芯首次临界物理试验的目的是在堆芯装料完成后,引导反应堆首次安全地、顺利地达到初始临界;并在临界后检验堆外探测器(源量程和中间量程通道)的重叠和线性关系、确定零功率物理试验中子通量水平和校核反应性仪。

压水堆核电站的首次临界通常采用提棒、连续稀释向临界逼近,最后分段提棒向超临界过渡三阶段实现。

为使整个临界过程中能够随时掌握反应堆的次临界状态,并预计临界点,使临界操作有据可依,在达临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中子计数率的测量,并作出中子计数率的倒数外推曲线。

临界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操作过程和监督参数有不同的外推方法。

1.1 中子计数率的倒数外推Ni:不同棒位、不同硼浓度、不同稀释水量或不同时间下的计数率。

理想的1/M曲线是一条直线,但是实际上1/M曲线有可能是凹形的也可能是凸形的。

尽管存在这两种情况,但是最后外推临界的结果都归于一点。

就外推而言,凹形走向较为安全。

影响1/M曲线的因素有:(1)中子源在堆芯的位置;(2)中子源强度;(3)中子探测器的位置。

1.2 相似三角形方法由此可以进行如下判断:(1)当N2=2N1,即中子计数率翻一番时,x=a意味着控制棒再提a步,反应堆即可达到临界;(2)当N2=3N1,即中子计数率增长超过一倍时,x=a/2意味着控制棒再提a/2步(小于a 步),反应堆即可达到临界;(3)当N2=(3/2)N1,即中子计数率增长没有超过一倍时,x=2a意味着控制棒再提2a 步(大于a步),反应堆方可达到临界。

中核数据造假: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实际意义

中核数据造假: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实际意义

中核数据造假:"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实际意义“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有实际意义中国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还处于落后阶段,不要说跟技术先进的法国和英国比,我们比邻国印度还要落后二十年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的网站上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短讯:“中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404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

”对于业内人士来讲,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消息。

几天后,经过媒体连番报道,它被解读成了2010年最重大的新闻之一: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燃料效率猛增60倍,中国铀资源够用3000年。

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爆发式增长对中国铀资源形成极大考验。

据目前已公布的权威信息,截至2010年9月,国务院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

另据正待国务院批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在8000万千瓦左右。

就全球而言,天然铀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在此背景下,“可用3000年”的消息及时、给力,如一颗炸弹,首先在股市上激起波澜。

1月5日,核电板块暴涨,中核科技(000777.SZ)、沃尔核材(002130.SZ)先后涨停。

在央视1月3日报道的第二天,从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中核国际(02302.HK)逆市急跌12.7%。

真相是什么呢?“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20多年来经历了许多磨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取得了今天热调试的成功,离正式运行又近了一步。

无疑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后处理技术研发队伍的士气,中试工程的同志们所取得的这一重要进展值得庆贺,他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弘扬。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今后几年内中试厂运转起来了,也还不是一个商业化的乏燃料后处理厂,而是为设计、建造商用后处理厂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和运行经验。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自主研发的每一步进展都是意义重大的,这有助于我们加快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的建设,但应该看到,中国的后处理技术总体上还处于落后阶段。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2012尚未评出)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从接触到最后锁紧,它们用了8分钟。

对接机构完成锁紧后,天宫一号姿态启控,建立起组合体飞行模式,开始组合体运行,进行一系列相关科学试验。

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5000米。

7月26日上午,“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海试任务。

海试期间,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5057、5188、5184和51 80米。

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

本次海试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在5000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这次海试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让国家插上“快堆技术”的翅膀——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核电站技术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XX

让国家插上“快堆技术”的翅膀——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核电站技术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XX

让国家插上快堆技术的翅膀——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核电站技术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XX快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主力堆型,是先进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关键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XX 是我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为此整整奋斗了47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当代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事业高于一切XX所在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新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单位,涌现了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等一大批科学家。

XX196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

从事快堆研究,对于XX来说,可谓“一波三折”。

1965年,XX就对快堆开始自学研究。

1970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快堆零功率装置——东风六号的启动实验,并主持达到首次临界。

这次零的突破,开启了XX与快堆的不解之缘。

1971年,XX与快堆研究的有关科研人员举家从某房山搬迁到四川夹江。

由于当时快堆科研陷入了经费不足、方向不明的窘境,研究人员一拨接着一拨离开,原本300余人的队伍在短短一年中只剩下100多人。

就在很多人选择放弃的时候,XX选择留下。

此后15年,XX不仅坚守着发展快堆的信念,还积极鼓励身边的同事不要放弃。

为了更多了解快堆技术的进展情况,在夹江山沟里工作的XX每年至少出差2—3个月,坐着绿皮火车四处奔波,有时一坐就是30多个小时,而且还常常因为买不到座位而站着。

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支持下,“快堆”项目开始了预先研究。

1987年,XX从四川重回原子能院,带回的快堆资料几乎堆满了当时他住的小屋。

从此,作为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快堆专家组成员和快堆设计研究项目技术负责人,XX开始了他快堆事业新的征程。

而这一干,就是20多年。

2000年,中国实验快堆工程浇下第一罐混凝土,XX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终于从图纸开始变成现实。

2010年,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20XX年,中国实验快堆并网发电。

第四代核电技术

第四代核电技术


结束语
传统的核反应堆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 就导致了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 现在发展的第四代核电技术都面临很多 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先 进核能系统会得到长足地进步,也会获 得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
4.钠冷快堆 4.钠冷快堆
2010年7月21日,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 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 堆芯富集度高、能谱硬、多普勒效应比热 堆小,而且快堆缓发中子份额小,中子代 时间短,要求快堆控制系统有更好的瞬态 响应特性。 采用钠作冷却剂,无法使用可溶性毒物来 控制反应性,一般采取单一的控制棒控制 反应性方式,因而必须设置两套独立的控制 棒停堆系统,以保证冗余和安全。
可持续性:能提供清洁、可持续的核能, 能为世界长期使用。 经济性:低成本、短周期建设,可在不 同的电力市场竞争。 安全性和可靠性:应有更优良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包括非常低的堆芯损坏程度、 防止核扩散等)。
三 具体的一些指标
堆芯熔化概率低于10-6 堆年; 在事故条件下无厂外释放,即无论核电站 发生什么事故,都不会对厂外公众造成损 害; 能够通过对核电站的整体实验向公众证明 核电的安全性; 初投资低于1000 美元/Kw; 建设期小于3年; 能够和其他电力生产方式相竞争,总的电 力成本低于3美分/Kwh。
3.熔盐堆 3.熔盐堆
熔盐堆的概念最早形成于上世纪四五十 年代末期的飞机推进装置研究中。 以液态钍及铀的氟化物作为燃料在石墨 堆芯通道内流动。 核裂变产物从液体燃料中连续被去除, 锕系元素可得到再循环。 采用闭式燃料循环,其液态燃料添加方 便,不用专门制作和加工燃料元件。
最近的熔盐堆创新型设计包括一个由日 俄美联合研发的100MW富士反应堆。 强放射性的废物实际仅由裂变产物构成 ,所以废物具有更短周期的放射性。 仅有少量的核武器级别的裂变材料,低 程度的燃料使用和被动的安全设施等特 征。

十项近几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十项近几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十项近几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1、京津城际铁路。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时速350公里。

这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2、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

——2010年7月11日,由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在新桥医院投入前期临床试验。

这是世界上首台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机器人系统。

3、中国实验快堆。

——2010年7月21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意味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突破,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4、“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

“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

5、京沪高速铁路。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6、“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

2011年7月,“蛟龙号”进行5000米级海试,分别于7月21日、26日和28日完成了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载人深潜技术的全球先进国家之列。

7、“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2011年8月14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8、“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21 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处女航”。

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科技成果介绍

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科技成果介绍

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科技成果介绍一、能源领域(一)领域综述能源领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开发节能和能源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促进能源多元化,攻克一批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一批新兴能源产业生长点,掌握新能源战略高技术,建立能源科技持续创新平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支撑。

(二)重大成果1.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内各方力量,经过4年的艰苦攻关,使我国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输变电关键技术,并在实际的工程中得到应用。

晋东南(长治)-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经于2009年1月6日投入运行,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于2009年12月28日投入运行,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一个新的电压等级,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十年的时间,我国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创造了世界电力工业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2.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于2010年7月21日首次达到临界。

中国实验快堆是863计划重大项目,它的建成在我国快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实验快堆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特点,是几代快堆人开拓创新的结晶。

建造CEFR是我国快堆发展的第一步。

建造实验快堆的目的是: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培养人才和进行新型燃料、结构材料的堆内辐照考验,为我国快堆的后续发展打好科研、设计和人才基础。

二、交通领域(一)领域综述交通领域重点提高电动汽车、高速列车、传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和船舶等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品牌产品产业化;发展综合交通智能化技术,提高运网能力和运输效率,提供便捷的人性化交通运输服务;突破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和安全关键技术,增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攻克高难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为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全面技术保障。

中国快中子反应堆首次成功临界 成为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

中国快中子反应堆首次成功临界 成为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

[6 杨 成 炎, 迅 . 经 济 时 代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核 心指 标 的 选择 [ 电力 1] 阳 新 技 术 经 济,0 51 () 62 . 2 0 ,71: —9 2 [7 张 彩 庆 , 永 乐 . 电 企 业 战 略 经 营 业 绩 综 合 评 价 【J 力技 术 经 1] 解 发 J. 电
平衡 计 分卡 的企 业绩 效评价 体 .[ l 系 J 电力技 术经 济, 0 , ( : ] 2 41 2 0 6)
4 — 0. 95
[] 葛培红. 2 财务业绩考核: 总公司对下属公 司考核 的一种 可行方 法[ J J
电力 技 术 经 济 , 0 .53:75 . 2 31 () -9 0 5
循环 ,可使铀资源利用率提高至 6 %以上 , 0 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实现放射性废 物最小化 。国际社会
普遍认为 ,发展和推广快堆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和绿色发展问题 。 中国快堆研究 于 2 0世纪 6 O年代中期 开始起 步 ,主要在物理 、热工 、结 构材料和钠工艺等方面开展 了一些基础研究 , 并建成 了一批小型实验装 置。其 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 16 9 9年建成的 “ 东风 一 号 ”零功率实验装置 ,实现了中 6
第9 期
崔 洁: 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公 司 运 营
中 ,也 应结 合 自身 特点 ,及 时诊 断 出所 制 订 的绩 效 考核 指标体 系是 否全 面 完整 、科 学合 理 、切 实 可行 , 有 哪些 指 标 和标 准 需要 修 改 调 整 ,进 而 促 进 企业 的
20 ,45:83 . 0 21() —0 2
方法[] J. 电力技术经济, 0 ,83:45 . 2 61() —8 0 5 [9 1 ]王改现. 电力行业经营业绩评价管见 . 电力技术经济, 0 ,44: 2 2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验快堆简讯
第 15 期
(总232期)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CEFR 2010年 8月16日
快堆工程指挥部主办
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临界总结表彰大会
在原子能院召开
2010年8月13日上午,为总结工作、鼓舞士气,我院在阶梯教室举行了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临界总结表彰大会。

中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雷增光、科技部主任罗长森以及原子能院领导赵志祥、张昌明、李林虎、李和香、张锦荣、万钢、刘森林、叶国安等领导出席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两堆工程部代表、院内参建单位及职能部门代表。

张昌明书记主持会议。

两堆工程部的总经理在大会上作了工作汇报。

快堆工程部总经理张东辉回顾了快堆建设历程、介绍了中国实验快堆临界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然后对33位两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颁发了奖状,快堆工程部共有21位同志获先进个人,他们是唐朝晖、谷继品、杨孔雳、卢晓春、朱皓、曹杰、马强、许义军、赵郁森、赵金坤、高继宁、陈树明、吴强、吕兆福、段天英、余华金、张汝娴(堆工所)、丁振鑫(堆工所)、杨松(动力工程部)、朱金顺(实验工厂)、聂炜(器材供应部);4个获奖先进集体是结构室装卸料操作组、钠工艺室组件清洗组、理论室物理启动组、运行研究部主控组。

赵志祥院长在会上讲了话。

他说,经历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跨越巨大的挑战,终于迎来了收获。

两堆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离不开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投身两堆建设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和努力工作。

他还指出,中国实验快堆是为实施我国核能“三步走”战略,开展快堆技术研究而研发、设计和建设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同时也是本世纪世界上建成的第一座快堆。

最后,他希望所有职工继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〇一精神。

雷增光总工程师代表集团公司对两堆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获得表彰的两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祝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他说,两堆的建成,对我国核军工、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它们是我国核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核能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的重要标志,不但创新了技术,也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他还结合实际对两堆下一步的工作提了建议: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严格管理,精心试验,早日实现两堆工程的最终目标;第二,积极应用两堆平台,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为集团公司“科技兴核”发展方针实施作出新的贡献。

(综合部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