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一: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二: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三: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
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
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
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
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
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四: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语文预习是指在上课前提前学习课本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对于其语文学习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在家中创造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专心预习的空间,保证孩子可以安静地学习。
学校方面,应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丰富的图书馆、电子资料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为自己设定个人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的安排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学习安排,合理规划每天的预习时间,让孩子养成每天按时预习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安排预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不要过分强调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注重预习的质量。
四、教授预习技巧和方法小学生通常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因此,家长和教师应教授孩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预习技巧和方法。
例如,可以让孩子学会浏览课文标题和段落标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教导孩子学会提前预习词汇,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通过教授这些预习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地预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五、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长和教师可以制定一些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孩子按时预习并取得进步。
例如,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小礼物,或者在每次预习完成后夸奖和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这样,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孩子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和动力。
六、与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最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供大家参考!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课前预习习惯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5.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6.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7.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8.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问。
9.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10.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级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1.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善于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理解问题。
三、制订计划习惯12.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订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订切合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
四、阅读习惯13.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
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14.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旭光杨桥小学方小琴预习是学科教学中的个重要环节、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唯一的答案一一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可见,培粦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教师应从中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
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根据每天所教的内容要讲清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
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
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
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环节表现出来。
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培养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
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4)养成默读的习惯。
(5)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6)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
(7)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8)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9)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总之,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要改革以往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
开启有效预习的大门
开启有效预习的大门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学习
内容,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很多人在学习前并不重视预习,甚至有些人认为
没有必要。
本文将从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才能开启有效预习的大门
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
学习效果。
让我们来看一下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
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并且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能够更快速地跟上进度。
而且,预习
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或相关资料来了解
学习内容,对于新颖的内容,我们可以提前做好笔记或者背诵相关知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
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在感知的层面上进行预习,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并且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
思考、提问等方式来进行预习,这样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何才能开启有效预习的大门呢?我们需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意识到预习能够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次的预习内容,不要草率从事,及时消化吸收所学
内容。
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预习方式和方法,实践出真知。
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而预习的目的就在于为课堂教学作铺垫,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因此,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和好方法,我们应该提倡,并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果只教给知识,不教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很艰持续提高。
这就如同打猎,把猎物送给孩子可以让他吃几天,但他不会打猎,吃光了仍会挨饿,如果教给他们打猎的方法,他就不会挨饿了。
古人讲“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只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带着问题读一遍书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更高,带着问题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好。
2、边读边圈点批注的方法。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也就是对书做评价。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还要教学生学会在书上做记号。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渐渐在书里寻到精英处。
3、边读边联系旧知的方法。
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往往有更新的发现。
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边读边联系旧知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之处,巩固运用旧知。
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不同之处,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瑞雪图》下雪时的情景一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准确、深入地感悟作者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我引导学生联系回顾本册教材前面第二单元学过的古诗《鸟鸣涧》,作者王维以春夜山间花落、鸟鸣、月出等动的景物,映衬了春山空寂、春涧幽静的特点,这正是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
学生的知识记忆被唤起后,对新课文中类似知识点的学习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4、试做课后练习,验证自学效果的方法。
课后练习体现了课文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课后练习预习课文,把它作为预习思考题来处理。
如何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六年级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安排学习时间。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每天的学习任务进行梳理,明确需要完成的作业、复习和预习的内容等。
然后,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时间。
例如,可以将作业安排在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将复习和预习安排在晚上。
同时,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计划不能过于紧凑,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调整空间,以应对突发情况。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制定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先通读教材,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对于数学等学科,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老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检查和提问。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督促孩子预习,与孩子一起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提高课堂专注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专注度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端正,眼睛注视老师,耳朵倾听老师的讲解,手要做好笔记。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要及时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认真完成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望。
总之,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
在预习课上,老师用一个例题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②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
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在教授新课前一定要布置好详细地预习作业,并且要做好检查和指导的工作。
关于检查和督促的工作,可以通过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组长来完成,老师只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一些相应的要求与指导即可。
总之对于预习这个环节,老师只提要求,效果是不大的。
首先老
师必须要向学生言明预习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改变学生的认知,提高预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然后教会学生自己所教科目的具体预习方法,使学生明白无误地知道每科的具体、科学的预习方法,这是有效预习的前提和基础;最后才是布置预习作业、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
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
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1.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要求,确定每周需要预习的内容。
2.将学习计划分解为每天的任务,安排适量的时间进行预习,避免堆积和赶时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预习之前,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预习内容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3.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问、思考和表达观点,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参与度。
三、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1.提供丰富的教材和练习册,供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预习。
2.向学生推荐优质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
3.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有趣的教学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故事、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1.能够鼓励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进行阅读,切勿施加太大的压力。
3.配合学生的阅读,进行问答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六、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1.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2.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并监督他们完成预习任务。
总之,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协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曾朝蓉我们常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其实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几点: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
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留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对于六年级学生的预习,我除了让他们自主从生字的音形义掌握字词,熟读课文以外,还适当提高要求: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出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心语;试着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文章列简单的提纲等。
课堂上,按每一个预习环节,进行扎扎实实地检查,并让同桌对自己的预习进行评价,起到督促、检查、取长补短的作用。
通过六年的坚持,每个同学都具备了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为了让“阅读”成为“悦读”,我经常给孩子们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一二三年级读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四五年级时让他们除了阅读曹文轩、杨红樱、郑渊洁的作品、百科知识等书籍外,还让他们试着去读名著。
每个假期号召孩子们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收集废纸废瓶,积攒五元钱,为班级图书角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对班级图书进行编号,登记,有专人管理,班级图书达到人均2本以上。
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胜利和自豪的喜悦。
每天都有互相交换阅读书籍的好现象。
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另外,结合本班同学喜欢诵读的好习惯,每学期我都对本学期诵读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张贴到课本前面,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指导诵读,让每个同学都尝试当小老师,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一、了解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指在上课之前对课程内容进行事先了解的活动。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之一。
二、制定课前预习计划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学生可以花费10到15分钟进行课前预习计划的制定。
首先,要查看当天的课程表,确定明天要上的科目和课程。
然后,根据每个科目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预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三、应先预习课前资料在开始每个科目的预习之前,学生应该先阅读课前资料。
比如,数学课前可以先阅读教科书上的相关章节,语文课前可以先阅读课文。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为之后的预习打下基础。
四、学会留意重难点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应该着重留意重难点。
可以在课程资料上做出相应的标记,方便在上课时重点关注。
同时,遇到难点问题时可以先记录下来,以便在上课时向老师请教。
五、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选择与所学科目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与同学讨论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
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问题,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复习的效果。
七、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力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预习。
但是要注意选择权威性和准确性较高的资源,以避免产生错误的理解。
八、做好笔记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学生应该及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将重点内容和问题整理出来,为上课时的复习和提问提供便利。
同时,通过做好笔记,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九、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有坚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和方式,坚持下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黎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是如此。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最终固化为习惯。
同时在预习后,我们要准确找准教学的起点,开展后续教学。
一、方法:教学生学会预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
通常,我们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方法预习。
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是集中传授或日常渗透。
1.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的感受。
2. 识:圈画生字典词,给生字注音,读准生字读音,认清字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注: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融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给课文批注(不借助任何教辅书)。
4. 思:独立思考课文问题;能自己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5. 查:搜集查找与文章、作者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阅读相关书刊,必要时可以利用网络。
二、方案:编写有特色的预习题有了方法,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些方法去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简单可操作的预习方案或预习题。
预习问题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文本内容进行。
问题要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富有新意。
预习要求也要体现层次化,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要有梯度,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借助有针对性的预习问题进行浅入深出的预习。
三、自主:学生预习的主旋律(一)寻找有效资源,获取重要提示不少版本的教材在各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读”,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这就给学生自己预习提供了凭借。
预习时要善于抓住这些提示,为我所用。
课文后面往往附有一些练习题,这也是预习的抓手。
《长江之歌》后的练习,有朗诵课文的要求,有生字识写的要求,有理解重点句子的练习,还有搜集资料的要求。
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一、预习可分为:学期预习、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期预习和周前预习更适合于小学高段学生和中学生,日前预习较适合于小学各年级学生,因此我们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前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从一年级的入学新生开始,综合小学各门学科,不难发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将学生语文学科的预习作为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切入点,语文教师应更加关注此项工作。
我们对各年级学生语文学科的预习作以下具体要求:1、对一、二年级的预习要求:①用横线或圆圈勾画文章的生字、词语;②在书上为生字注音,扩词(2—4个);③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通读课文三遍以上;④家长督促检查并签字,第二天教师检查。
2、对三、四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以上四点外再加上两点:①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部分生词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②把你读懂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①思考课后问题,做适当批注,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②能结合课文收集、查找相关资料。
三、对数学学科的预习要求:1、低段: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自觉、主动预习的愿望,提示学生准备好第二天学习要用的学具。
2、中段:通过看例题,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尝试做试一试。
3、高段:自学例题后,尝试做一做课后练习。
四、对英语学科的预习要求:1、中、低年级: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学生用磁带,先听磁带中的范读,然后跟着录音磁带试读课文,把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
2、高年级:浏览课文和单词,对照单词的中文意思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勾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听录音跟读数遍。
五、以上要求可供各科教师参考,各班要结合实际,选择确定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可适当提高或降低要求)布置学生积极预习,尽量做到让学生易操作,教师好检查,让学生通过预习取得实效。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小学生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性格、思维方式和习惯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与复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这是他们学习的必需品。
良好的预习可以让孩子事先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上课时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复习就像巩固基础,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积累,避免遗忘。
所以,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们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金钱,时间的管理和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包括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让孩子充分利用每一个时间段,而且能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坚持诚实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应该养成诚实的习惯。
诚实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一个诚实的人,能够与师生和同学相处得更加融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而不真实不诚的表现,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真相终会大白,迟早被家长和老师所发现。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好习惯,从小做起,做一个正直的好孩子。
四、勤奋刻苦勤奋刻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而且课业内容越来越难,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当遇到难题时,孩子们应该学会克服,要勇于创新,发扬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在坚持不懈中找寻乐趣,在练习中培养技能,逐步提高自己。
只有靠勤奋刻苦做出突出贡献,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和支持。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11)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方法篇三
一、培养学生与人协作
(一)通过同学相互帮助,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他们为核心。在课后根据所授内容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能提出疑问的小组和新的见解的小组进行奖励。经常进行组员的交换,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各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差生的自信心,使一些优等生也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协作,学会向别人学习。
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灵活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
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
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的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二:预习要持之以恒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学习这种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
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学习成绩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在搞好预习的同时,要搞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预习应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
通过这些预习可以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使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学习顺利衔接。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三: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
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个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预习应该是: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总的来说,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而不是用预习代替听课。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四:要总结出正确的预习方法对于刚上中学不会预习的学生来说。
切记不要盲目的去预习或者干脆不预习,而要主动向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五:要培养预习的兴趣学生不预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预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六:及时提醒自己预习,进行自我监督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能经常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 预习的 方法
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预习是指在课前通过阅读、思考和准备等方式,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学生预习的方法。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提前了解课程内容。
在课前,学生可以先浏览一下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理解更深入。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提问来进行预习。
在课前,学生可以思考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思考,共同进步。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进行预习。
在课前,学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和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做题,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来进行预习。
在课前,学
生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前预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提问、做练习题和制定学习计划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自觉是成功的引擎,是成就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体现了学生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
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
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
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有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如此种种现象,每个学校都有。
而只有当老师提出来了,批评了,教育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才会改正。
然而一转身,他们又会照旧。
我们不能只怪学生,不能等到学生违反了,才去教育。
但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采用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不需要老师教育,就能自律呢?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较差。
一开始,我常采用惩罚措施,如罚抄书等,但效果总是不好,违反纪律的同学还是照样违反纪律;乱扔垃圾的同学还是乱扔垃圾。
怎么办呢?难道我们教育就是靠老师来看管,靠班干部监督吗?那样我们的学生不是成了犯人。
我想到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
在教学课堂上首先要培养孩子专心听讲,学会听讲,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掌握思考方法。
例如掌握思考的线索,明确题目。
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有几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已知怎样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样解决?怎样解决更快更好?把培养自觉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作为抓孩子学习的根本。
其次,老师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形成家教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就一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利用天天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高年级小学生渐渐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责。
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
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课堂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订了二十条“天天行为规范”,同时开展“给自己打分”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
教室的门上贴着“给自己打分”表,每个同学每天放学时根据“天天行为规范”,给自己打分(违反一条行为扣5分,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另加10分)。
每周周末反馈,算出一周得分情况,进行表扬。
打分表同时也是期末评三好生和各项积极的重要依据。
这样,学生每天都有了行为准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便提高。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许多学生每天都能达到100分,而且经常超过100分。
每位学生都能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二、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
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
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
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怎么办呢?我采用多种方法结合。
学校的四项竞赛,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
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
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
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
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只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写反思,提目标,促提高
我的另一个教学管理改革就是让学生写“教学反思”周记。
每一周末,都要布置学生总结一周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做得好的与不好的地方,提出学习困惑,然后我与他们在本子上进行交流,家长也要写上孩子在家的表现。
我想通过这样三方面的沟通,让学生对教学学习有更多的信心,也培养他
们对学习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教学回归生活,使我在与学生互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愉快而富有魅力的课堂。
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行走在教学的田埂上,欣赏一路风景,采摘智慧果实。
我与学生在课堂中共成长!。